学术投稿
中国数字医学杂志

中国数字医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
  • 国际刊号:1673-7571
  • 国内刊号:11-5550/R
  • 影响因子:0.69
  • 创刊:2006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38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国数字医学杂志   2015年2期文献
  • 电子病历版式化归档与信息抽取的研究

    运用PDF版式化转换与可识别技术,将分散在不同业务信息系统、异构数据源中的电子病历数据进行转换后归档存储、共享、二次利用与挖掘,真正实现电子病历有效地长期在线存储。

    作者:潘其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医院与社区联网医保系统对接的探索与实现

    随着医院与社区信息系统共享的发展,如何实现医院与社区之间医保系统的对接便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结合医院与社区联网和信息共享系统建设的实践,首先分析了医院与社区的医保系统现状,其次详细介绍了医院与社区联网医保系统对接的实现,包括关键技术、网络架构和系统部署,后对系统进行了总结。该系统投入使用后,将为社区居民的就诊提供极大的便利,也为医院与社区联网探索了新的技术模式。

    作者:李婧;张红;李享;刘堃靖;张金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医保新农合接口系统嵌入式改造

    目的:对医院现有医保新农合接口系统进行改造。方法:根据不同医疗保险系统接口规范,利用调用动态链接库技术,重新编写有关接口程序。结果:将医保及新农合与医院信息系统不同功能进行无缝集成,解决了数据不一致,消除了“信息孤岛”。结论:医保新农合接口系统的嵌入式改进是提高医院医保工作效率的重要保证。

    作者:李春林;周根鸿;刘建辉;张文体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基于WEB网络平台上报护理不良事件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采用WEB网络平台上报护理不良事件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比分析2013年5月至2014年4月采用WEB网络平台及2012年5月至2013年4月未采取WEB网络平台上报护理不良事件的上报率、跟踪率、护理质量考核得分及护士满意度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采用WEB网络平台上报护理不良事件后上报率由67.14%提高至94.55%,跟踪率由14.69%提高至86.65%,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质量考核得分由(91.24±2.42)分上升至(93.41±2.28)分,护士满意度得分由(90.14±3.47)分上升至(97.68±4.64)分,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WEB网络平台上报护理不良事件有助于提高不良事件上报率及跟踪率,避免可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使护理管理真正实现规范化、科学化及系统化。

    作者:高健;张菊芬;李建;陈梅;杜静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基于CDA L1/L2标准实现扫描病历与电子病历文档的融合

    基于医疗机构内部大量的手写病历与电子病历割裂,难以实现一致化管理利用的问题所在,结合HL7 CDA标准和软件技术,提出将手写病历扫描后以HL7 CDA L1为依据实现标准化,来实现与电子病历文档格式的兼容,解决一致化的利用及管理的目的。将HL7 CDA L1标准作为历史和现有的手写病历的转换标准,可达到与电子病历的CDA文档无缝融合,实现基于内容结构的一致化的存储、呈现、利用和管理要求,实现了历史病历资源的再生利用,并且为历史病历资源的跨区域的共享提供了有利基础保障。

    作者:吴金波;杨勇;苏韶生;何远源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门诊电子病历系统推广经验与体会

    门诊电子病历是医院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其使用情况却不甚理想。北医三院采用分阶段推广策略,优化系统功能,提高使用率。门诊病历质量得到提高,门诊流程得到优化,科室间的信息共享得到广泛应用。就门诊电子病历系统项目推进过程中的困难和解决方案,浅谈其中的经验与体会。

    作者:张晨;李维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三甲医院基于OA系统的全面人力资源管理设计与实践

    为减少信息孤岛,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采用把人力资源系统嵌入办公自动化平台的设计方式,有效解决了人员信息同步以及跨部门协同办公的问题。目前,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实现了全院统一的人力资源数据共享,保证了人员信息、考勤信息、工资信息、技术档案等相关数据的准确。多个业务系统内,人员信息实时共享。多个业务系统内医务人员信息同步,实时共享。

    作者:朱晨;杨琦;蔡碧;李灿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基于SERVQUAL的医院IT运维服务质量评价

    随着医院信息系统的规模越来越大,很多医院的IT部门都建立了基于ITIL的运维流程。ITIL流程的建立有效的提高了IT运维服务质量,而如何对IT运维服务质量进行评价是进行持续改进的基础。在IT运维服务质量评价方面,北京协和医院以SERVQUAL理论为基础,从服务质量评价的5个维度分析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通过服务差距模型找出提高用户满意度的方法,取得较好的工作效果。通过实践证明,在服务行业广泛适用的SERVQUAL理论同样适用于医院的IT运维服务,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工作,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孟晓阳;朱卫国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方案研究

    区域卫生信息共享是医疗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和必然趋势。阐述了国内外区域卫生信息化发展现状,介绍了区域卫生信息化的建设目标、建设内容,进而提出了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总体建设方案。

    作者:潘凌;杨骥;彭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中医药文献数字化研究进展

    中医药文献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记载着历代医家的智慧和经验。中医药文献的数字化对于中医药知识遗产的保存、传播、开发与利用具有重大意义。回顾中医药文献数字化的发展历程,对文献标引、文献检索、文本挖掘等技术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讨论了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作者:于彤;刘丽红;张竹绿;朱玲;于琦;李敬华;雷蕾;邢雁辉;刘静;贾李蓉;杨硕;田野;张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WHO国家卫生信息系统框架和标准对加强我国疾病监测信息化工作的启示

    随着国家深化医改和人口健康信息化的推进,研究卫生信息系统的评估办法,发现现行疾病监测信息化的不足及差距,进一步加强我国疾病监测信息系统建设质量将十分必要。重点介绍《国家卫生信息系统框架和标准》,结合我国疾病监测信息化工作,阐述对我国疾病监测信息系统规划和实施的思考,并提出一些工作建议。

    作者:苏雪梅;马家奇;赵嘉;郭岩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医院科间会诊系统闭环管理模式的设计与应用

    医院科间会诊系统闭环管理模式的设计与应用,将传统的科间会诊系统引入目前临床信息系统在设计、应用、管理中的先进理念——闭环管理,解决了传统科间会诊系统存在的只注重临床信息共享、没有实现科间会诊全流程闭环管理的问题,大大提高了科间会诊效果和质量。

    作者:苏小刚;姜素霞;王前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基于物联网的移动护理系统研究与设计

    护理工作是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移动护理系统就是医院信息系统在患者床边的扩展和延伸。通过对基于物联网的移动护理系统进行深入研究,对无线移动护理系统整体架构、业务流程、功能模块等进行设计,这些工作将实现医嘱执行和护理工作流程的数字化管理与控制,有助于优化护理流程、提高护理工作效率,降低医疗事故率。

    作者:胡芳;沈绍武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医疗设备质量管理系统设计与应用

    医疗设备约占医院固定资产比重一半以上,它的使用与管理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实现医疗设备从单机管理突破到全过程质量管理,需要有功能强大、性能优良的计算机软件供医院使用。

    作者:李伯祥;郭志佳;肖仁军;刘继良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日间手术中心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应用

    目的:日间手术中心作为医院运营新的业务模式,通过信息化建设终支撑新的业务流程、提高效率和临床质量,优化管理。方法:通过对医院新成立的日间手术中心业务的需求和流程分析,尤其是差异性分析,设计实现符合医院需要的日间手术中心信息系统。结果:日间手术中心信息系统是在原有手术麻醉信息系统基础上进行客户化改造而来,实现了整个从预约到排床排班配置资源、从入院到术中术后复苏,以及术后随访的数字化管理,优化了工作流程、提高临床效率、保证临床质量,实现全过程标准化管理。结论:日间手术中心信息系统是现代医院经营模式变化中产生的新需求,无论是在原有手术麻醉系统上进行客户化修改还是完全新建,该系统都是整个数字化医院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居民健康的重要保障之一,有利于提升医院的效率和效益,缓解医疗资源的紧缺。

    作者:丁粉华;孟丽莉;耿茜;张继东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基于医院影像网络系统的医学影像学病例检索系统构建及临床应用价值探讨

    目的:建立基于医学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ACS)的医学影像学病例检索系统,使临床医生能够快速获得相近患者的影像资料,以提高对疾病诊断的准确性,便于临床科研工作者更加精确地对所需病例的查询及提取,满足其科研需求。方法:从2003年至今在南方医院所有影像学检查(CT、MRI、X线)的病例资料库中,在各种疾病的医学影像学信息基础上对某些疾病病例进行精确检索。结果:运用该系统可以更加全面及精确地对既往的影像学病例进行查询。结论:建立基于PACS的医学影像学病例检索系统,有助于临床医生对疾病的诊断及科研工作,尤其是进行回顾性分析的科研工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在今后的临床和科研工作中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作者:陈涛;严静东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A型肉毒毒素疗效分析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实现

    局部注射A型肉毒毒素常用于治疗肌肉痉挛性疾病,A型肉毒毒素疗效分析管理系统能方便录入病例信息,自动评价治疗效果,其统计分析模块能以图表的方式直观展示疗效分布情况。借助该平台,以大量临床数据分析为基础,临床医生可以针对不同病例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

    作者:余佳君;刘勇;张家玉;王田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分级评价方法及标准》第6级解决方案探讨

    《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分级评价方法及标准》第6级为院内信息化评价高级别,标准广泛涵盖了医院各个信息系统,代表了医院信息化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充分分析6级功能要求,形成医院高等级信息系统建设解决方案,将使医院信息化发展具有更高的可持续性。

    作者:刘正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新型数据采集系统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中的应用

    目的:大规模人群横断面研究中,为了解决纸质问卷调查中存在的错误率较高、费时成本高等问题,本次研究采用新型的便携式数据采集系统(基于手机/平板电脑安卓智能平台)进行人群数据采集。方法:根据现场调查中的要求开发一套基于安卓智能平台的电子数据采集系统。在人群横断面调查研究中分别使用纸质问卷工具和电子数据采集系统,采用准确率、错误率、完整率、人日比、经济花费等指标,来评估电子数据采集系统的可行性。结果:利用传统纸质问卷调查平均一个人所用的时间是940s(SD=75s),采用电子数据采集系统调查平均一个人所用的时间为892s(SD=333s,P=0.009)。纸质数据采集调查表中出现1个及以上空白的有效问卷占总调查表的14.5%,明显高于电子数据采集系统调查(6.9%, P<0.01)。结论:基于安卓智能平台的电子数据采集系统在人群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中要优于传统纸质问卷调查。

    作者:赵燚;何俊;廖沙;付海龙;靳亚男;蒙世文;张雅弟;张毓洪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基于建立数据隔离区的医保管理平台设计

    在各级地方医保推广无缝联接模式的医保结算要求下,如何能更好地完善军队医院信息系统与地方医保系统的对接,更好地处理地方医保患者的信息上报和医保结算管理,已经成为部队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工作。通过建立一个基于数据隔离区、兼容多种支付方式的医保管理平台,不仅解决了部队医院对于安全性的要求,同时也使部队医院对于医保患者的管理更快捷规范。

    作者:高薇;尹小青;黄志中;黄立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数字化虚拟技术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前计划中的初步应用

    目的: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数字化虚拟手术设计系统建立的方法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CT扫描,采用Mimics三维重建软件,在重建出骨折三维数字化模型并进行相关测量基础上,模拟复位,将三维重建的螺钉、钢板内固定模板与之拟合,明确内固定置入的方向、长度、角度等数据,建立数字化手术设计系统,初步指导临床应用,并与术后影像学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重建出股骨粗隆间骨折三维数字化虚拟可视模型,并可进行多种长度、角度、体积等数字化测量,与数字化内固定模板拟合良好,可初步用于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数字化手术模拟及手术治疗方案的选择。结论:初步建立了股骨粗隆间骨折数字化虚拟手术设计系统,初步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作者:孙涛;刘文卿;曲成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三维步态分析辅助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目的:提供步态分析常用的运动平衡分析算法和逻辑,为运动平衡分析提供处理和研究平台。方法:基于C#编程语言,通过MVC设计模式,在总结步态实验常用到的方法、过程和需求基础上完成开发。结果:实现了集成数据分析、文件批处理和实验工具的三维步态分析辅助系统,该系统包含了用于运动平衡数据分析的步态数据处理模块,针对运动分析大数据的批处理模块以及斯特鲁普测试模块。结论:该系统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和可扩展性,已在上海交通大学MED-X步态实验室开展广泛应用并得到好评。

    作者:施黄骏;吴昱;马安邦;戴尅戎;顾冬云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计算机辅助快速成型技术在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临床应用

    目的:评价计算机辅助技术和快速成型技术在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诊断与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对14例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行CT扫描获取病变部位的二维数据,采用计算机辅助技术行DDH骨盆的三维重建解剖学模型,快速成型制作出骨盆模型。依此对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做出明确诊断,制定手术方案,术前模拟手术,指导手术治疗。结果:术中所见与虚拟三维重建图像及快速成型骨盆模型非常相似,术前的模拟手术使手术时间明显缩短,减少了术中失血,14例患儿均获得了良好矫正。结论:计算机辅助快速成型技术能够准确和直观地反映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骨盆畸形的立体形态和各部位解剖结构的空间关系,可指导制定手术计划和手术操作。

    作者:燕华;史强;吴伟平;李鉴轶;孔祥雪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基于MATLAB的脑CT图像三维重建研究

    目的:对脑CT图像进行三维重建研究,提供具有真实感的三维图形,便于在临床诊断、手术规划及医学教学演示等方面应用。方法:通过MATLAB语言计算平台,采用体绘制法,实现脑部CT图像医学图像预处理、体数据集构造及三维重构、显示的全过程。结果:采用CT薄层扫描资料建立起来的三维模型,形态逼真,能真实反映头颅外形及三维结构。结论:基于MATLAB的脑CT图像三维重建实现方式显示效果良好,计算速度快,便于掌握,为医学图像的三维可视化技术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

    作者:裴智军;高关心;谢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X线骨折自动诊断技术研究现状

    就医疗应用图像处理和分析技术现状进行总结,并着重对X线骨折自动诊断技术的现状进行分析和比较,后对其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前景做了展望。

    作者:朱海云;连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3D骨科医患沟通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目的:为提高骨科诊疗过程中医患沟通效率,缓解当前紧张的医患关系,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方法:采用Unity3d和法线贴图技术,构建高精度3D人体骨骼模型,实现人机互动,设计医患沟通软件平台,实现对骨科疾病病因、治疗方案和康复方案的三维模拟。结果:提高了医患沟通效率,节约了时间,减少了医患纠纷,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作者:赵移畛;金琰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心血管介入虚拟手术造影剂显影仿真

    心血管介入手术造影剂的使用对肾功能尤其对肾功能不全患者影响较大。在使用心血管介入手术模拟器进行手术培训过程中,造影剂剂量信号的检测是造影剂模拟的关键技术之一。将光学位移传感器用于造影剂注射剂量信号检测,并成功应用于心血管介入手术模拟器。通过Windows API提取光学位移传感器位移信息,并进行实验验证基于光学位移传感器的造影剂注射剂量信号检测的可行性。

    作者:邓子龙;谢叻;罗买生;蔡佳音;顾力栩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立足新常态,谋划新作为--我对医疗卫生信息化“新常态”的认识与理解

    时下,“新常态”成为我国热经济新名词。新常态的特点可概括为3个关键词:中高速增长、结构升级和创新驱动。对此,我熟读精思,自以为新常态特点也非常适用现阶段我国医疗卫生信息化。其原由有三:一是面对社会发展、医改形势任务和需求,充分发挥信息化的支撑和保障作用尤为重要,因此,信息化需要高速高效持续发展;二是面对信息技术层出不穷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方法、新技术和新产品,我国医疗卫生信息化在经历了30多年建设发展的今天,自然而然承载着结构优化、转型升级、拓展空间、激发动能的发展轨迹;三是面对医疗卫生信息化已经进入到一个全面建设的攻坚期、深度应用的提升期和加速发展的转型期,创新驱动至关重要、势在必行。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华为存储鼎力支撑2015“全联接医疗”

    作为全球信息与通信解决方案供应商,华为自2010年进入IT领域,在短短几年内跃居成为国内企业级IT市场的领导者。华为存储在2015新春媒体沟通暨答谢会上,以创新合作的理念,告别2014年辉煌,迎接2015年挑战,未来将支持“全联接医疗”。

    作者:李海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盛京医院“无纸化”从“以人为本”出发

    1月30日,2015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汇溪湖信息化论坛在本溪召开。此次论坛由辽宁省医院协会、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共同主办,全国各地业界代表近650人参会。

    作者:李海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苏州市卫生信息中心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建设实践与应用

    随着我国信息化发展的全面加快,卫生行业领域对信息系统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卫生信息系统已关系到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根据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提出的一整套要求,从技术和管理层面,介绍了苏州市卫生信息中心开展的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建设,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作者:鞠鑫;戴春林;沈婷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三甲医院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实施及应用

    根据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和卫生行业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相关文件要求,探讨了三甲医院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实施过程,对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分别进行讨论。通过三甲医院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实施及应用,进一步提高全院信息化程度,提高医院信息系统业务安全和信息安全,对其他医院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实施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作者:邹陆曦;胡广禄;孙玲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医院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三级评测的应用与实践

    依照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流程,结合医院信息安全等级测评工作的开展,详细阐述了在医院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相应解决方案,以期对其他医院在进行此项工作时有所帮助。

    作者:王磊;魏晓艳;郎爽;修燕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中国医院信息化发展研究报告2008-2013(白皮书)》摘录五

    第6章远程医疗与区域医疗协同的发展一、远程医疗的进展(一)远程医疗的发展历程远程医疗作为一种新型的医疗模式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进入21世纪后,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我国的远程医疗步入实际应用阶段。

    作者:[1]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2]中国医院协会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美国联邦政府医疗信息化战略规划(2015-2020)内容简析

    1出台背景过去五年中,美国在健康信息的收集、共享和使用方面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革。美国联邦政府医疗信息化战略规划2015-2020既是对未来发展的一种期许和计划,也是对过往发展历程的一次回顾。2011年发布第一个五年战略规划时,HIT在医疗机构中的使用方兴未艾,ACA法案的实施也刚刚起步,移动医疗设备的应用,尤其是在消费者中的应用,更是远非今天的火爆局面。

    作者:舒婷(译);梁铭会(审)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基于IHE PIX/PDQ框架构建临床数据中心MPI系统的应用研究

    患者主索引(Master Patient Index)系统是临床数据中心解决系统间信息共享问题的基础,IHE PIX是国际公认的解决患者身份唯一性问题的技术框架。重点介绍了基于IHE PIX/PDQ技术框架用于实现不同医疗信息系统之间患者身份识别的交叉索引,保证患者在不同场所、不同时间就医信息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从而利于各医疗机构或各医疗系统之间患者数据的交互共享,以简化各医疗系统间的集成。

    作者:吴艳艳;唐源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医院临床数据中心构建探讨

    针对医院目前多个异构系统中数据无法共享、无法深层次利用的现状,探讨了“如何构建临床数据中心”的问题,介绍并分析了构建临床数据中心的三种主要思路。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病人主索引的构建框架。

    作者:徐晓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Xnode和MQ在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中的应用

    阐述了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中文档校验、存储、注册、解析等服务在技术上的实现。在充分考虑文档存储、注册和解析等服务使用场景和流程的情况下,利用Xnode分布式技术框架,提供多任务、多线程并发机制;利用MQ和JMS消息,提供异步机制和触发模式相结合的处理方式。Xnode和MQ的结合使用,降低了系统间的耦合性和对数据库的读写频率,同时大大提升了海量数据的并发处理性能。

    作者:吴可伟;陈阵;杨英;林彬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区域性电子病案数据中心的建设与应用

    针对新医改对病案系统建设的工作要求,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组织所辖市级三级医院共同启动建设区域电子病案系统和应用平台。依托医联工程,研究并解决了异构电子病案数据源共享问题,建立了包含申康中心端、医院端和前置机三层结构的区域病案系统和应用平台,实现各医院间病案数据的共享,以及区域内病案数据的统一维护、管理和统计分析。系统的实际应用表明,通过医联工程之区域性病案系统的构建,有效帮助管理部门对重点疾病进行有效监控,推进了上海市各医院病案系统信息化进程。

    作者:何萍;马凌云;赵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省级妇幼数据中心的设计与实现

    目的:打破省域妇幼卫生“信息烟囱”及“信息孤岛”现象,实现省域妇幼卫生业务监管及直报统计。方法:通过建设省级妇幼卫生信息平台及数据中心,采用有效的数据采集及质量监控手段掌握全省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妇幼业务运行情况。结果:完成省属医院、全省各地市基层医疗卫生信息系统或区域妇幼卫生信息系统的业务数据采集、交换和共享。结论:在省域范围内实现了妇幼保健信息共享、统计分析,实现了不同地域、不同机构间的妇幼业务协同,为妇幼保健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信息化支持。

    作者:勾晓东;丘斌;刘志军;陈坚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临床数据中心(CDR)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临床数据中心(CDR)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2014年2月至2014年9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医护人员使用CDR临床视图应用的情况进行分析,重点从患者和医护人员视角观察浏览内容、使用高峰等效果评价指标。结果:经过全院使用培训后,医生使用患者360视图协助诊疗的患者数占比从7.93%提升到28.09%。之后由于JCI评审,再次提高了医务人员对该应用的关注度,使用人数占比从2月份的15.51%上升至9月份的40.82%。结论:临床数据中心(CDR)的建设将为医疗临床和科研提供完整统一的数据,基于CDR的临床应用可以加强业务协同,提升医院业务效率。

    作者:葛小玲;宓林晖;徐虹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2015中华医院信息网络大会征文通知

    作者:《中国数字医学》杂志社 刊期: 201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