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血压咖啡中含有咖啡因,它能使部分敏感患者血压升高.
作者:王增 刊期: 2003年第01期
运动对增强体质、促进健康、减少疾病的发生极为重要.然而运动不当往往也会事与愿违,运动本身也蕴藏着某些运动性疾病.现综述如下:
作者:江雪 刊期: 2003年第01期
营养学家告诉我们,日常饮食应该这样安排:△文职人员视力易疲劳,应该多吃直接含有维生素D的食物,如海鱼类、动物肝特别是鸡肝等食品.
作者:王秀霞 刊期: 2003年第01期
1928年,英国的弗莱明在培养葡萄球菌时,突然发现部分培养皿中的葡萄球菌全死掉了.这是怎么回事?细心的弗莱明反复研究,终于搞清了葡萄球菌死亡的原因.原来培养皿中混入了空气,在这种空气中含有能消灭细菌的物质.这种物质就是后来被命名为青霉素的抗菌素.
作者:常敏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甲鱼又名团鱼、鳖.社会上盛传鳖肉能抗癌肿,于是鳖的身价立时备增,几乎居鱼类之首.那么,这种说法究竟对不对?癌肿病人可不可食甲鱼?如何食?我们不妨从科学的角度来加以阐述,以纠正错误的认识.
作者:小川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牛奶不仅营养丰富全面,而且敢同多种疾病拮抗.祖国医学认为,牛奶味甘,性微寒,具有补虚赢、益肺气、润皮肤、解热毒和润肠通便等功能.据临床观察和分析,牛奶对下列一些疾病确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作者:拾言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人们普遍喜爱观赏花卉.其实,五彩缤纷的花卉还是保健延年之佳品.时下,在回归自然、崇尚田园风情的氛围里,新颖独特的鲜花美食已成为一种新的饮食潮流.尤其是鲜花做成的香味清醇、鲜美爽口的花粥,更是祛病益寿的养生上品,惹人喜爱.
作者:韩士奇 刊期: 2003年第01期
脱肛,又叫直肠脱垂,是指肛管、直肠甚至乙状结肠下段的粘膜层或全层肠壁从肛门向外脱出.这种病症以老年人多见,因长期便秘、慢性咳嗽或久泻久痢,以致气虚下陷不能收摄,形成肛门松弛、升举无力所致.
作者:梁栋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国外一项科学研究发现,普通人家日常使用的生姜可以作为治疗关节炎的药物.临床实验表明,含有生姜成分的药物可以起到止痛片的作用.
作者:王文 刊期: 2003年第01期
铁在人体内的含量和存在在组成人体的元素中,铁属于必需微量元素.新生儿的体内含铁约为0.5克,成人体内含铁约为3~5克.其中70%在血液中,主要以血红蛋白的形式存在;20%在肝脏、脾脏、骨髓等网状内皮细胞和肠粘膜上皮中,以铁蛋白、血铁黄蛋白、细胞色素、过氧化氢酶等形式存在;10%在肌肉中,主要以肌蛋白的形式存在.
作者:刘冰 刊期: 2003年第01期
近年来,食物防癌已受到国内外专家的广泛关注,经过多年研究,陆续揭开了部分食物防癌的机理.
作者:肖秀芝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几年前,科学家调查发现,日本儿童的智商要比欧美儿童高,身体健康状况也普遍比欧美儿童好.调查者研究了日本儿童的食物及习惯,仔细分析了他们的代谢--他们的健康和智慧不是来自什么灵丹妙药,而是来自鱼类.
作者:张琴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一、前言氟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除职业接触外,人体中的氟主要来源于饮用水和食物.氟在人体内主要由胃吸收,饮水中的氟可被完全吸收,食物中的氟一般可被吸收75%~90%.通过饮水和食物中摄入的氟会在身体内蓄积,所以如果饮水和食物中氟含量过高,就容易导致一种全身性慢性中毒疾病--氟中毒,引起氟斑牙和氟骨病,严重的会发生骨骼变形,甚至瘫痪.它对人体的危害很大,因此,我们在生活中要慎防氟中毒.
作者:梁敏 刊期: 2003年第01期
蝴蝶斑即黄褐斑,好发于青年人或中年人的面部,是一种色素沉着性皮肤病.其表现为淡褐色或淡黑色斑,多分布在额、眉、颊、鼻、口唇等处,一般无自觉症状及全身症状.
作者:唐蔚波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深冬是年老体衰、幼儿体弱、病后初愈者进补的佳时节.实践证明,冬令进补,可培育元气、扶正固本,有助于体内阳气的升发,对抗寒防病、增强有机体对疾病的抵御能力、延年益寿均大有裨益.深冬,可择用下列冬季极为常用又物美价廉的补益、祛寒食物.
作者:永泰 刊期: 2003年第01期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便秘患者也越来越多.
作者:柏正宏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即将步入羊年,使人想起不少地方都有的羊杂碎汤.羊汤在西北地区叫羊杂碎,绝对是一种大众口味的饮食.在兰州或是乌鲁木齐的大街小巷经常可以看到蓝色的酒幌飘摇,一般那里都是清真饭店.我所在的辽东山区一般叫羊汤,是每年夏天开始的美食之一.在辽东山区,无论山民挑夫,还是官员小吏,喝起羊汤来大都忘乎所以.条件差点的,就在街边小店甚至露天排档里来一碗羊汤,两个花卷或馒头,上衣一脱,喝得有滋有味;讲究一些的,找个包房,一条毛巾搭肩,也是大汗淋漓.其间有时有男有女,对于光着脊梁的男食客没有人理会,甚至熟悉一些的男女同事或朋友间,女食客也不再正襟危坐.食客们面颊潮红、脸沁微汗,加上酒精的兴奋作用,大有喝罢就去前线拼杀的豪气.
作者:张云峰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生后10~18个月的婴幼儿,即可开始训练自觉地控制排尿.但有些幼儿,2~2.5岁时,白天虽可控制,而夜晚仍有无意识的排尿,这是一种生理现象.如果在3岁以后,白天不能控制排尿,或不能从睡觉中醒来而自觉地排尿,称为原发性遗尿症,或夜尿症.
作者:谈福民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泄泻就是腹泻、拉肚子,指大便稀薄或泻下水样便且次数增多的病症.这种病证在婴幼儿特别多见,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季较多.产生泄泻的原因,一是感染因素,尤其是食物或食具不洁很容易发病;二是饮食喂养因素,吃得过多,或过食不易消化的食物、生冷瓜果等,三是还有一些泄泻是由于调护失宜,如孩子受凉、感冒,或患了其他疾病后脾胃虚弱而发病.要预防小儿泄泻,就要注意避免上述这些因素.中医对小儿泄泻的治疗原则是以消滞清肠、调补脾胃为主,除药物治疗外,可按以下分型选用不同食疗方.
作者:姜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台湾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连续2周摄取低含量胡萝卜素食物后,人体免疫功能显著降低;而连续两周摄取番茄汁后,体内番茄红素会明显增加,同时T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亦得到增强.
作者:王文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作者:阿丽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前,人们日益重视自身的保健,使得保健品市场也越来越兴旺;然而,保健品毕竟不是一种普通食品,是要针对每个人的身体健康的具体情况而选择食用,绝对不能乱吃的.为了使读者能正确选择合适的保健品,现把有关知识介绍如下.
作者:刘海玲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人能活多长的寿命?从理论上说人能活百岁以上,这也是人们希望的追求.但实际上大多数人是不能梦想成真的.其中原因很多,但又往往是本应该得到注重的却没能得到人们的重视,而恰恰又是这些因素与健康长寿息息相关.像今天我们谈到的食序问题,就是人们很少提及的.这个问题实际上很复杂,有规律又在规律之中有不规律(模糊).对此我们只能宏观地去解说,否则就会使人不知所措.有些文章今天这么说,明天又那么说,往往相互矛盾,使读者更不知如何是好,就是因为他们没有掌握好饮食科学的这个度.
作者:李建民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美国是世界上食品工业高度发达的国家,食品工业产值约占工业总产值的18%左右.中国食品要进军美国市场,必须根据美国市场的特点,采取相应的策略.
作者:永泰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一)绿色(Green Colour)是植物叶子接受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后形成的颜色.见不到阳光,植物的根、茎、叶就没有绿色,如藕、豆芽、竹笋等.绿色植物叶子的光合作用,不但能产生叶绿素,还能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碳,产生出氧气--成为地球上靠氧生存的生物的生命之源.珍惜绿色就是珍惜生命.
作者:侯嘉亮 刊期: 2003年第01期
食品质量的优劣,对人体健康有直接关系.但是,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劣次食品太多了,如下识别食品优劣的方法,可供您选购时参考.
作者:李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现代生活中,很多育龄妇女以口服避孕药来避孕,其中一部分人服药后会出现恶心、呕吐、头昏、嗜睡、乏力等表现.这时,只要注意饮食调理,就能避免一些反应的发生.
作者:梁亚 刊期: 2003年第01期
锌是人体内必需的重要微量元素之一,它在人体中的总含量为2~3克.正常人每日锌的需要量是6个月以下3mg,7~12个月5mg,1~10岁10mg,成人15mg,妊娠者每日20mg.微量元素锌对小儿的生长发育、免疫防卫以及某些疾病的发生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2岁以下小儿缺锌患病率较高(约28.5%),在营养不良的小儿中缺锌率达74.68%.锌主要是通过大小便和汗液排出,故多汗者也可造成锌的流失.
作者:沈瑞虹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国外一项新的研究指出,停经妇女应少吃油脂.美国癌症研究中心对4万名停经妇女平均追踪约5年的调查研究发现,在没有良性乳房疾病的妇女中,油脂吃的量越多,其罹患乳腺癌的危险性越高,摄食油脂多的妇女其危险性为摄食油脂量少的妇女的2.2倍,特别是摄食不饱和脂肪酸及油酸较多者,其危险性更高.
作者:王增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冻豆腐火锅制作方法:1.将冻豆腐洗净,切成长方块,用沸水焯过,挤干水分,腌雪里蕻洗净,稍泡,捞出切成末;2.炒勺内放花生油,烧热后加入猪肥、瘦肉末稍煸,再放入雪里蕻末煸炒均匀后盛出备用;3.火锅刷洗干净,把冻豆腐摆入四周,上面撒上雪里蕻肉末,放入高汤、绍酒、酱油、精盐.食时点燃火炭,待火锅烧沸后即可食用.
作者:牛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第六回宝塔山下敬仰圣地延水河畔品评锅盔我将车停在了宝塔山下,三个人下车一同仰望巍峨的延安宝塔.这时,我们心潮澎湃感慨万千,我们来到了中国革命的圣地--延安!
作者:徐力 刊期: 200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