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验证中药复方制剂安心律胶囊控制期前收缩的效果,丰富小儿迁延性心肌炎的治疗方案内容.方法:以小儿迁延性心肌炎并见期前收缩持续不愈者为试验对象,采用1∶1随机分组、平行对照的方法进行研究,试验应用迁延性心肌炎治疗方案加安心律胶囊,对照组单用迁延性心肌炎治疗方案,评价其控制期前收缩疗效,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发生.结果:加用安心律胶囊的试验组经治6~12个月后,对期前收缩的治愈率为51.61%,总有效率为90.32%,明显高于未加用安心律胶囊的对照组(P<0.05);试验组对迁延性心肌炎的总有效率达96.77%,较对照组有一定程度的提高.结论:安心律胶囊具有一定的控制期前收缩效果,运用该药治疗合并呈现期前收缩的小儿迁延性心肌炎患者,可相应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乔卫平;尹成望;邢雁伟;胡思源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中药对结缔组织疾病(CTD)免疫异常的调节作用.方法:选择28例CTD患者分成中药治疗组、泼尼松组,分别于服药前后抽血,测定免疫功能.结果:中药组治疗后免疫球蛋白下降,补体C3上升,T细胞亚群下降.治疗前后统计学处理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泼尼松组治疗后免疫功能各项无明显变化,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对CTD免疫功能异常有调节作用.
作者:李桂兰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复方黄芪丹参颗粒剂对冠心病心绞痛临床和药效学影响.方法:将246例心绞痛患者按2∶1比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服用复方黄芪丹参颗粒剂和复方丹参片,4周为1个疗程,评定心电图、心绞痛疗效及硝酸甘油停减率.选Wistar雄性大鼠27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复方黄芪丹参三七浸膏粉200mg/kg组及400mg/kg组,在行冠状动脉结扎术前1h灌胃给药,观察心电图ST段抬高幅度及心肌梗死面积.结果:复方黄芪丹参颗粒剂在临床显效率,心绞痛次数,持续时间及心电图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灌胃复方黄芪丹参三七浸膏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时,各时间点ST段mV值均低于对照组,心肌梗死面积较对照组小,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且以400mg/kg组效果更为明显.结论:复方黄芪丹参颗粒剂有保护心肌梗死所致心肌损伤的作用,能够明显改善心绞痛症状,对于气虚血瘀所致心绞痛疗效显著.
作者:张伯礼;苏雅;高秀梅;董志立;徐宗佩;王晓晖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中药抑乳汤对女性原发性甲状腺机能减退(简称甲减)患者血清泌乳素升高的治疗作用.方法:治疗组用抑乳汤配合甲状腺素片治疗;对照组用单纯甲状腺素片治疗.治疗前后用放射免疫法进行甲状腺素(T4)、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和泌乳素(PRL)测定.结果:两组临床近期疗效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治疗组PRL的下降率及远期疗效的复发率、不良反应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抑乳汤配合甲状腺素片是治疗原发性甲减伴高PRL血症的有效方法.PRL水平的升高与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激素分泌失调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两者的关系值得探讨.
作者:张越林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痛风冲剂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药效研究.方法:临床研究将10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痛风冲剂)100例,对照组(秋水仙碱)50例,观察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实验研究主要进行药效学研究,包括镇痛试验及抗炎试验(另行报道).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5%;对照组总有效率94%,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动物实验结果表明,痛风冲剂能明显减少小鼠扭体反应次数,且能明显提高小鼠痛阈值,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痛风冲剂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确定,且无明显副作用.
作者:张明;金若敏;李斌;宁炼;周蓉;周敏;顾荻青;徐文彬 刊期: 2002年第04期
1999年6月-2000年12月,笔者应用纯中药制剂变应2号冲剂治疗慢性荨麻疹60例,并与西医治疗的30例作对照观察,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梁洁利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该病常伴有不孕,发生率为20%~60%.据临床观察,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的患者中,约有72.6%同时合并卵泡黄素化不破裂综合征(LUFs),与国外报道的29%~79%相近似.由此可见,卵泡黄素化不破裂是引起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不孕的重要原因.LUFs系指卵泡生长发育至一定时期发生黄素化,但无真正的卵泡破裂和排卵,是无排卵月经的一种特殊类型,属卵巢性不孕.
作者:张大英;张丽蓉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心绞痛是冠心病常见的临床症状,笔者自1998年以来采用自拟田参芪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60例,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巴经辉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反流性食管炎属中医胃脘痛、吐酸、噎膈、梅核气等范畴,临床上可分为寒邪犯胃、饮食停滞、肝郁犯胃、肝胃郁热等不同证型.本文收集2000-2001年门诊中反流性食管炎属肝郁犯胃者31例,予以中药治疗,取得较满意疗效,总结如下.
作者:王耘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糖尿病泌尿系统感染为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尤其是女性糖尿病人多见.其发生率较高,易引发糖尿病肾病,严重者可导致肾衰.笔者自1999年10月-2001年7月,应用通淋汤治疗本病6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周静;邬金玲;李静;呼永和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为了观察益气活血中药针剂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笔者自1999年以来,采用黄芪与复方丹参注射液辅助治疗,并与同期单纯西医治疗进行对比观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娴;单丽珠 刊期: 2002年第04期
腹部手术后尽快恢复肠道功能,对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本院自1998年3月至今,对161例腹部手术的病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施行术前口服和术后保留灌肠,与对照组比较,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阎洪铭 刊期: 2002年第04期
艾迪注射液是纯中药抗癌药,主要成分是斑蝥、人参等,具有清热解毒、消瘀散结的作用,在肿瘤临床中应用较为广泛,笔者收集自2000年3月-2002年2月用艾迪注射液合并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14例,并设单纯化疗为对照组18例,进行比较观察,总结如下.
作者:王忱;王毓敏;谢广茹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笔者自1995-2000年运用痹祺胶囊治疗34例血栓性浅静脉炎,现介绍如下.
作者:孙兆元;回金凯;李尚珠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中药五海解毒汤对肿瘤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方法:采用裸鼠小细胞肺癌模型,观察五海解毒汤对人类小细胞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五海解毒汤能够抑制肺癌细胞生长,促进小细胞肺癌细胞凋亡,与西药环磷酰胺(CTX)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五海解毒汤能够通过促进肺癌细胞凋亡,抑制肺癌细胞的生长.
作者:陈军;田菲;贾英杰;贾彦涛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理中汤对环磷酰胺遗传毒性的拮抗作用.方法:以小鼠骨髓细胞微核(MN)和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CE)为指标进行实验,同时以小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为指标,进行作用机理初探.结果:理中汤对环磷酰胺所致微核率及姐妹染色单体互换增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能明显提高小鼠体内SOD活性.结论:理中汤对环磷酰胺产生的遗传毒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作者:何文彬;吴颢昕;赵凤鸣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简称DM)是当今世界发病率、死亡率都很高的一种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Ⅱ型糖尿病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简称NIDDM),占糖尿病总数的80%以上,病程发展迅速,可发生多种严重并发症.研究表明,NIDDM的显著特征是机体出现不同程度的胰岛素抵抗,现代医学对胰岛素抵抗的发病机制有一定的认识,但还不十分清楚.本文从中医理论和现代医学研究成果进行探讨,以期对其病机病理有较深的认识,以指导NIDDM临床治疗及相关药物的研制.
作者:周则卫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本文指出<内经>是中医理论的源泉,其内容蕴匮精深,选摘两则加以阐述.一为宗气,<内经>言宗气是气血营卫环周不休的动力,作者试举冠心病,浅谈宗气在其发病及治疗中的作用.二为胞脉闭,<内经>论述了心气不下,胞脉闭阻,月事不通的病机,以及肺气不利与某些妇科疾病的发生有关.理论指导临床,其意义不可忽视.
作者:哈孝贤;杨勇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周围神经再生是一个倍受关注的课题.近年来,在大量针灸临床治疗周围神经再生有效的基础上,进行了相关的实验研究,显示出针灸在治疗促进周围神经再生方面的独特优势,现将有关研究作一个概述.
作者:王亚军;郭义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大量的动物实验已证实中医药可作用于AS发生、发展的各个环节.但人类AS的发生、发展复杂而漫长,是几十年代谢活动发展的结果,所以人类AS的防治远比实验动物防治AS困难得多[1].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全身AS的一部分,随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不断深入研究及先进技术的应用,医药工作者已将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检测技术引入中医药的研究中,以观察中医药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作者:张萌;张伯礼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疖是指肌肤浅表部位感受火毒,致局部红肿热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即现代医学所说的单个毛囊及皮脂腺或汗腺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其特点是突起根浅,肿势局限,范围多在3cm左右,色红,灼热,疼痛,易脓,易溃,易敛.根据病因及证候的不同,可将疖分为有头疖、无头疖、蝼蛄疖及疖病.笔者采用隔姜灸治疗本病初起红肿热痛而未成脓者,收到满意疗效,兹介绍如下.
作者:张卫东;王丕敏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三步针罐疗法治疗颈胸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分析其中西医发病机制及治疗原理.方法:用本疗法治疗该病42例,系统观察临床疗效.结果:临床治愈率71.4%,总有效率95.2%;第1个疗程后治愈率达63.3%,总有效率为78.6%;不同症状分类组和不同中医证型组间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本疗法治疗该病疗效高,疗程短.
作者:蒋戈利;李坚将;刘向健;李文敏;夏喜云 刊期: 2002年第04期
锡波先生(1905-1977),河北青县人,1925-1935年从师本县名医刘润卿先生学习中医.其后通过旧政府中医资格考试合格,继于1936年始到天津行医.解放后,历任天津市立总医院(现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中医科主治医师、天津中医学院教务处副主任兼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内科主任及伤寒教研室主任等职.
作者:魏玉琦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恩师李振华生于中医世家,早年毕业于北京国医学院,深得祖传与师承之真谛,医理精湛,技术全面,尤以治疗脾胃病著称津门.现将跟随先生治疗脾胃病的经验与个人体会简陈如下.
作者:张定基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本文阐述了中药临床应用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从有关不良反应的一些相关概念,引起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诸方面进行了探讨,并列举了中药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及近期有关不良反应的实例报道.指出应重视中药的不良反应,如新药审评中重视安全性的考察,建立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及加强各级医院管理等.
作者:晁恩祥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立春胶囊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口服立春胶囊.1个月为1疗程,共观察2个疗程.以改良Kupperman评分法评判治疗前后症状改变.结果:74例患者服用立春胶囊后,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均有明显缓解.总积分服药前为(28.59±15.12)分,服药后30d为(11.03±12.31)分(下降61.4%);服药后60d为(5.42±8.94)分(下降81.1%).临床总有效率为100%.结论:立春胶囊对围绝经期综合征具有治疗作用.
作者:马红;吕晔;孙浩;王斌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阐明针刺捻转补法与泻法的操作是否存在效应上的差异,并探讨其效应差异是否为补泻效应的差异.方法:应用红外线热像技术,采用不同的捻转补泻手法针刺健康人足三里后,观察其在即刻、10、20、30min,对脘腹部皮肤温度的影响.结果:不同捻转补法与泻法的操作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效应差异,其中补法可以使皮温升高,泻法可以使皮温降低,以石氏捻转补泻针法较为明显.结论:1)补泻手法,补法和泻法的操作可产生不同的效应.2)不同捻转补泻手法对皮肤温度产生的升降效应为补泻效应,其中以石氏捻转补泻手法为明显.3)证明补泻手法实施的必要性.
作者:李平;关卫;王芳;陈冰;诸凯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蒲公英活性成分T-1的药理及临床作用.方法:用PCR法检测病毒;投与蒲公英T-1、对照水及维生素E,显示小鼠腹膜毛细血管红细胞流量;投与蒲公英T-1及对照水,检测大鼠粪便中胆汁酸(BileAcid);使用大鼠脑垂体培养系,添加蒲公英T-1,显示其有否促进脑垂体分泌作用.结果:实验确认蒲公英活性成分T-1有抗丙型肝炎病毒,促进毛细血管循环,促进胆汁分泌,促进脑垂体分泌,抑制癌细胞生长及增加利尿的作用.结论:蒲公英被用于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是由于其有效成分T-1具有多种药理活性.
作者:邵辉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本研究采用快速老化模型小白鼠SAM_P10为脑老化动物模型,以与其同源的正常老化鼠SAM_R1为对照,采用分子杂交方法测定细胞端粒长度;采用PCR_ELISA法测定端粒酶活性,研究其脑细胞端粒的长度及随增龄的变化;并研究针刺是否对脑细胞端粒或启动端粒酶基因有影响,以揭示SAM小鼠脑老化与端粒的关系,并探讨针刺抑制脑细胞凋亡及抗衰老的作用机制.结果如下.
作者:王舒;石学敏;鲁斌;韩景献;李平;陶兰薇;刘庆忠;赵俊宏;郑灏泳;温廷益;董承超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小儿迁延性腹泻是指小儿腹泻病程超过2周未愈,仍以大便次数增多,大便性质改变为特点的儿科常见病,属小儿泄泻,好发于6个月~2岁婴幼儿,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笔者近2年来以温肾健脾法治疗本病40例,取得明显疗效,现将治疗情况总结如下.
作者:纪文良 刊期: 2002年第04期
1病例摘要患者,男,42岁,高血压、颈椎病病史.口服药酒75mL,用川乌头、草乌头各10g,加入500mL白酒配制,后出现四肢及口周麻木,意识不清1h就诊.查体:T36℃,P201次/min,R42次/min,BP0/0kPa.浅昏迷,双侧瞳孔3mm,对光反射灵敏,呼吸浅快,双肺底湿罗音,心率201次/min,心律齐,肝脾不大,双下肢无水肿.实验室材料:WBC14.90×109/L、N0.8457,BUN7.2mmol/L,Cr106μmol/L,K+3.8mmol/L,Na+142mmol/L,Cl-98mmol/L.心电监护显示:室性心动过速.诊断:急性乌头碱中毒,室性心动过速.
作者:赵洪东 刊期: 2002年第04期
1病例介绍患者,女,37岁.主因腹部不适伴外阴部痒痛于当地诊治,B超提示:盆腔肿物,疑子宫肌瘤、左侧卵巢囊肿,建议手术治疗.患者要求保守治疗,遂前往当地一老中医处求治,予活血化瘀消之中药口服两个月.于1999年5月10日来我院妇科就诊,以同样诊断收住院,拟行手术治疗.头颈、躯干、四肢及心肺均未见异常,全腹软,肝脾不大,肠鸣音正常,下腹正中偏左可触及一肿物,双合诊发现子宫前位且增大如孕两个半月,偏左可及一儿头大小肿物,质中等硬,表面光滑,与子宫不易分开,活动度小.化验、心电图、胸片检查均正常,彩超诊断同B超.5月11日于腰麻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可见:子宫及双侧附件均无异常,肿物源于距回盲部110cm的回肠壁上,约20cm×20cm×19cm大小,呈球形,其包膜完整,表面光滑,与盆腔及子宫后壁紧密粘连.仔细分离粘连后,将肿物从腹腔内取出,以肿物为中心一并切除上下各约20cm肠管后行断端吻合术.离体组织病理检查回报:回肠平滑肌瘤.术后7d拆线痊愈出院.
作者:王翠文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自1999年3月-2001年6月,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Ⅱ型糖尿病50例,疗效较好,并与单用西药治疗的28例作对照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璟 刊期: 2002年第04期
1临床资料本组50例患者均为女性,其中18~30岁8例,30~44岁12例,45~65岁30例;病程长6a,短者6个月.50例均有尿频、尿急;34例有尿痛症状,已婚女性中并发真菌性或滴虫性阴道炎经对症治疗痊愈后仍有尿路刺激症状者10例,均应用抗生素无效,3次化验尿常规均正常,妇科检查排除尿道息肉等泌尿科情况.
作者:邓惠兰 刊期: 2002年第04期
自1997年-2001年采用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治疗泌尿系结石220例,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淑英;仰景荣;田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本科自1997年1月-2001年4月采用中西医结合三步疗法综合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81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子玮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简称中浆),为视网膜色素上皮屏障功能损害的自限性疾病.是一种较常见的眼底病,好发于青壮年男性.临床上以视物模糊,视力下降,有黑影挡住为主诉,有时视物可变形、变小,眼底以黄斑水肿、渗出,中心凹反光减弱、弥漫或消失为特征.确切病因不详.笔者采用中西药结合的方法治疗本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朱丽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live Colitis,UC),是一种反复发作较难治愈的结肠粘膜的非特异性炎症.病因尚未完全明了,目前尚无理想的药物.已知的病因有免疫、感染、遗传及精神因素.笔者自1997年开始研究UC的治疗,经临床观察约80%的UC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该病早已被国内外学者公认为经典的心身疾病.近2年在药物治疗的同时结合心理干预治疗,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傅谧亚;武成 刊期: 2002年第04期
闭经是心理科临床较常见的并发症状,多发生在心理疾病服用心理药物后的女性患者,临床多用益母草膏治疗,效果不明显[1].本研究对60例心理疾病伴发闭经患者采用血府逐瘀胶囊与益母草膏进行随机对照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赵鸿韬;龙鲸;栾彧;陈苏红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对治疗高血压病的影响.方法:设置对照组与治疗组,采用心理卫生自评量表(scl-90),分别与健康者进行对照研究,并对高血压病患者进行紧张性生活事件量表(SLRES)、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查量表(MMPI)的测评.结果:接受综合心理干预的高血压病患者其心理健康水平已达健康人标准,高血压病患者的年心理紧张值在一般人范围内,MMPI各因子分于各组出入院比较均无价值.结论:心理干预是治疗高血压疾病的有效方法.
作者:刘茹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室女崩漏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无排卵型),临床上以经血非时而下,时量多如注,时量少淋漓不净,BBT单相为特征,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与学习.吾师金季玲主任医师业医三十余载,在治疗本病方面有其独特的经验,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卢翠敏 刊期: 2002年第04期
1病例资料吴某,男,46岁,主因反复发作夜间心悸、胸闷2月余,于1999年9月20日入院.患者7月中旬因长期劳累出现发作性夜间胸闷、心悸,有时出现心前区压榨感,伴冷汗出,症状持续十几至数十分钟不等,可自行缓解,症状反复出现,程度逐渐加重,近2周来发作时肢体发冷,心率减慢,50次/min左右,曾在9月12日入当地医院就诊,查血脂增高,(TG1.67、TC6.41),心肌酶谱及血糖均正常,HOLTER示室上性早搏9159次/24h,心率快116次/min,慢48次/min,予抗心律失常药物及调节神经药物治疗,症状无好转,故转入我院治疗.入院查体:T36.6℃,P74次/min,R16次/min,BP18/11kPa,两肺阴性,心音A22治疗方法
作者:秦志丰;魏品康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川芎、当归为临床常用补血活血之对药.川芎为伞形科草本植物川芎的根茎,性温味辛,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之功效.主要成分为生物碱、挥发油和有机酸.生物碱部分有川芎嗪和川芎酚,挥发油中含有丁基呋内酯,有机酸主要有阿魏酸和叶酸等.当归为伞形科植物当归的根,性温味甘辛,具有补血、活血、止痛、润肠之功效.主要含挥发油,挥发油主要成分为藁本骨酯,另外还含多种多糖、13种氨基酸、磷脂类、23种无机元素(其中16种为人体必需)、维生素等成分.川芎、当归均含有阿魏酸.
作者:叶建红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中药废渣的再利用价值及生物转化的可行性.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中药废渣培养基对平菇进行栽培实验,观察平菇菌落的生长情况.结果:平菇菌丝体可以在中药废渣培养基上生长,其生物转化率在50%浓度的废渣培养基中较高.结论:中药废渣的生物转化是可行的,并在实用菌栽培生产上有极大的利用价值.
作者:汪涛;胡晓蕙;步怀恩;冯莉 刊期: 2002年第04期
随着社会进步和环境变化,变态反应的流行逐渐增加,据估计,40%以上的世界人口处于特应性超敏性状态.这种变态反应经常被认为是非传染性流行病.在两年多以前世界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组织(IAACI)意识到有关变态反应的科学与教育需要全球性承担起互通信息的责任.2000年10月悉尼召开变态反应会议后,世界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组织改为世界变态反应组织(WAO).
作者:张玉环 刊期: 2002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