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综合临床杂志

中国综合临床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天津市环湖医院、华北理工大学
  • 国际刊号:1008-6315
  • 国内刊号:12-1361/R
  • 影响因子:1.13
  • 创刊:1980
  • 周期:月刊
  • 发行:河北
  • 语言:中文
  • 邮发:18-55
  • 全年订价:264.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临床医学
中国综合临床杂志   2007年13期文献
  • 贝那普利与左氨氯地平联合治疗对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心功能和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

    目的 观察贝那普利与左氨氯地平联合治疗对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和尿微量白蛋白的疗效.方法 选择高血压并左心室肥厚及有尿微量白蛋白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贝那普利、左氨氯地平及贝那普利联合左氨氯地平治疗,于受试前、后分别测定血压及二维彩色B超,检测室间隔厚度(IVS),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Dd),E/A,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同时测定尿微量白蛋白、血清尿素氮和肌酐.结果 3组在受试2周后与治疗前相比,血压均开始下降,联合治疗组降压疗效与贝那普利组、左氨氯地平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24周IVS、LVPW和LVMI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1),LVEF和E/A升高(均P<0.01).3组治疗4周后尿微量白蛋白都有所下降,其中联合治疗组明显降低(P<0.01).联合治疗组随用药时间的延长,尿微量白蛋白不断降低,24周后明显优于贝那普利组、左氨氯地平组(P<0.01).结论 贝那普利与左氨氯地平联合治疗有良好的降压作用,并且能逆转左心室肥厚,降低尿微量白蛋白及血清尿素氮和肌酐.

    作者:陈金平;牛秀茹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老年人咯血204例原因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人咯血的病因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门诊及住院老年咯血患者进行X线胸片、肺CT、纤维支气管镜、OT试验、细胞学检查及痰培养等以明确诊断.结果 对204例老年人咯血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肺结核占首位,其次为肺癌和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不是老年人咯血的主要原因,心力衰竭在老年人咯血中占一定比例.结论 老年人出现的痰中带血或近期出现的难以治愈的咯血首先考虑肺癌.对老年人咯血的原因应综合考虑,以防误诊,贻误治疗时机.

    作者:顾珏;杜洁红;王芙蕊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依那普利联合地高辛治疗老年顽固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依那普利联合地高辛治疗老年顽固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30例停用扩血管药3 d后口服依那普利,首次剂量2.5~5.0 mg/d,3 d后无不良反应加量至5.0~10.0 mg/d,大剂量15.0 mg/d,利尿药继续使用,同时口服地高辛0.125~0.25 mg/d,疗程7~10 d.对照组继续应用扩血管药物西地兰、消心痛、硝普钠、多巴胺卡托普利及利尿剂等,疗程7~10 d.观察2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心功能Ⅲ级19例、Ⅳ级11例,总有效率分别为94.7%和81.8%;对照组治疗后心功能Ⅲ、Ⅳ级分别为18和12例,总有效率分别为44.4%和41.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依那普利联合地高辛治疗老年顽固性心力衰竭疗效优于单用扩血管药物.

    作者:包晓红;路云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癌抗原125升高在肝硬化腹水患者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 研究癌抗原125(CA125)与肝硬化腹水的关系及其是否可以作为腹水发生的预测指标.方法 200例肝硬化患者分腹水阳性组和阴性组,分别测定血清CA125.结果 阴性组102例,CA125升高8例(7.8%),平均值为(12±14)U/ml;阳性组98例,CA125升高93例(97%),平均值为(412±216)U/ml,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腹水阴性组中8例CA125升高者平均41 d内出现腹水.结论 CA125在肝硬化腹水患者中多呈阳性,与腹水量正相关,CA125升高者近期内出现腹水,说明CA125可作为肝硬化出现腹水的预测指标.

    作者:吴冬寒;麦子青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Trousseau综合征26例临床分析

    Trousseau于1865年首次报道胃癌患者易形成静脉血栓[1],之后人们将癌症患者并发游走性血栓静脉炎称为Trousseau综合征,目前人们将癌症患者在其患病过程中因为凝血和纤溶机制异常而出现的所有临床表现通称为Trousseau综合征.

    作者:杨文博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颅脑疾病合并高钠血症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对颅脑疾病合并高钠血症患者的疗效.方法 颅脑疾病且血钠浓度>160 mmol/L的患者38例,将12例行CBP治疗的患者设为治疗组,26例仅行一般治疗的患者设为对照组.观察2组患者血钠水平及预后.结果 治疗组12例患者48 h后血钠均降至正常,7 d存活率为83.3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2组出院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BP治疗能有效迅速地降低颅脑疾病合并高钠血症患者的血钠浓度,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但对急性颅脑疾病合并高钠血症患者预后的影响仍较难定论.

    作者:阮少川;曾晖;胡伟珍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水平测定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评价

    目的 探讨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ELISA法对328例患者(RA124例、非RA 204例)及35例正常人血清CCP抗体进行检测,分析抗CCP抗体的水平与RF、AKA的相关性.结果 抗CCP抗体的阳性率在RA中为80.6%,在非RA中为3.4%,正常人全部阴性.3种抗体对RA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CCP 80.6%、96.6%;AKA 44.4%、93.6;RF 75.0%、74.0%.抗CCP抗体与AKA、RF之间显著相关(P<0.01).严重关节侵蚀、关节肿痛RA患者,抗 CCP 抗体水平高于无/轻微关节侵蚀、关节肿痛RA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抗CCP抗体对RA诊断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抗CCP抗体水平的检测有助于预后判断,有望替代AKA与经典指标RF联合检测.ELISA法检测血清中抗CCP抗体,操作简便,结果可靠,易于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韩晓芳;郭力军;包青春;杜英;李慧君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稳心颗粒联合心律平治疗室性期前收缩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稳心颗粒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63例给予稳心颗粒每次1包,每日3次;心律平片100 mg,3次/d.对照组62例仅服心律平片150 mg,3次/d.疗程均为4周.对其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显效39例(61.90%),有效19例(60.16%),无效5例(7.94%);对照组显效24例(38.71%),有效23例(37.10%),无效15例(24.19%),2组比较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稳心颗粒联合心律平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疗效优于单用心律平.

    作者:叶小斌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改良翼点入路去骨瓣减压脑颞肌粘连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

    目的 探讨改良翼点入路去骨瓣减压脑颞肌粘连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效果.方法 72例患者中,45例采用改良翼点入路,全层切开头皮,游离并保留颞浅动脉主干,结扎远端,骨窗尽可能平颅底,弃去骨瓣,缝合颞肌时使颞浅动脉避开硬脑膜贴敷于脑皮层,颞肌边缘与硬脑膜边缘作减张缝合,术后行脱水、抗炎、止血、扩张脑血管改善微循环,神经细胞活化剂,高压氧等对症处理;27例仅行内科保守治疗.对其存活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手术组死亡10例,植物存活3例,32例神志逐渐恢复后存活,随访表现为不完全瘫痪;内科保守治疗组27例中死亡18例,3例植物生存,6例中重度残疾,2组存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改良翼点入路去骨瓣减压脑颞肌粘连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能提高患者存活率.

    作者:罗庆勇;邹国荣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外周支神经甘油封闭治疗疗效观察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是一种在三叉神经分布区出现的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痛,发作时似刀割样、针刺样剧烈疼痛.具有反复发作和顽固难治的特点,目前三叉神经痛病因未完全明确,治疗方法繁多[1].

    作者:王立妍;康向辉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急性有机磷中毒315例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 口服中毒者立即插胃管洗胃,并在洗胃后将20%甘露醇250 ml加温开水200 ml,注入胃管内导泻;经皮中毒者,迅速弃掉带毒衣物,用清水反复清洗身体的污染部位.药物解毒首先给予首剂负荷量,轻度中毒:阿托品2 mg静脉注射,氯磷定0.5 g稀释后静脉注射;中度中毒:阿托品5 mg静脉注射,氯磷定0.75 g稀释后静脉注射;重度中毒:阿托品10 mg静脉注射,氯磷定1.0 g稀释后静脉注射.然后根据病情变化给药,尽快达到阿托品化.所有病例均给予呋噻米、西米替丁、地塞米松等对症支持治疗.结果 本组315例患者,治愈309例(98%),阿托品总剂量10~460 mg,平均(197.2±112.7)mg,住院时间3~25 d,平均(15.5±4.9)d,出院半年后随访均无后遗症发生.结论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彻底清除毒物是抢救成功关键.

    作者:罗海;孙中吉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早期复极综合征19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早期复极综合征的临床特点、诊治体会,并对其误诊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早期复极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一般情况.结果 ①早期复极综合征常见于中青年男性,女性极少见,多数患者可无症状.②部分患者夜间症状明显,常伴有心动过缓.情绪不佳,饮酒及劳累可诱发或加重本病.③患者常以胸痛、憋闷就诊,心电图具有特征性的改变.结论 早期复极综合征临床上常易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包炎和某些消化道疾病如食道憩室等,应注意与之鉴别.早期复极综合征一般不需特殊治疗,一般对症处理,预后良好.

    作者:林建新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56例辨证治疗

    目的 探讨治疗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佳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中药及针灸疗法对56例青春期功能性出血患者进行辨证施治,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痊愈率87.5%,与其他治疗方案比较疗效较高.结论 中药与针灸结合治疗功血,具有高效及副作用小的特点,且能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对间接调整机体的内分泌功能能起到良好作用.

    作者:王伟莉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高血压患者脉压与动脉弹性功能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脉压与动脉弹性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对205例健康人员和195例高血压患者进行脉压和脉搏波速度(PWV)检测.结果 高血压组与对照组比较,脉压、PW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脉压与PWV密切相关,脉压与PWV不仅为动脉血管损伤的预测指标,而且可预测动脉功能的损伤程度.

    作者:冯肖;孙国栋;柯晓安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乳腺癌细胞中c-erbB-2表达的临床意义

    目的 检测乳腺癌细胞中c-erbB-2癌基因产物表达,探索其与病理、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0例乳腺癌细胞中的c-erbB-2的表达.结果 浸润性乳腺癌细胞中c-erbB-2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原位其他类型癌(P<0.01);腋淋巴结转移超过4个者c-erbB-2阳性表达率增加(P<0.01):c-erbB-2阴性组10年成活率高于阳性组(P<0.05).结论 检测c-erbB-2对指导治疗乳腺癌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明;藄小龙;魏仁志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荧光定量PCR检测乙型肝炎病毒的临床意义

    目的 评价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对辨别病毒复制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258例乙型肝炎患者及100例健康对照血清的HBV-DNA和免疫学指标.结果 123份HBsAg、HBeAg、HBcAb三项均阳性的标本中FQ-PCR检测HBV-DNA阳性120份,阳性率为97.6%.在108份三项HBsAg、HBeAg、HBcAb均阳性的标本中FQ-PCR阳性43份,阳性率为39.8%.在100例乙肝血清免疫指标全阴的对照血清中,FQ-PCR全部阴性.结论 FQ-PCR在乙肝治疗方案选择和疗效观察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作者:陈暖;彭学宏;李粉莲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肝硬化患者多参数网织红细胞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 探讨网织红细胞各参数在肝硬化患者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五分类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MECKMAN COULTER LH750)检测57例肝硬化患者和33例正常人的网织红细胞参数[网织红细胞百分数(RET)、高散射光网织红细胞百分数(HLR)和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指数(IRF)],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与正常人比较肝硬化RET、HLR和IRF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 网织红细胞参数测定有助于早期判断红细胞的活动度,作为反映肝硬化患者骨髓造血功能的新型指标,而IRF和HLR为更灵敏、更早的指标,有助于肝硬化的早期诊断和对贫血的早期治疗.

    作者:林静华;焦晓阳;陈晓洁;吴清华;王雪华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LH750血液分析仪与镜检法计数网织红细胞的比较

    目的 评价:LH750血液分析仪计数网织红细胞的临床应用.方法 采用LH750血液分析仪检测RET,并与手工法进行比较.结果 LH750血液分析仪计数RET的精密度和准确性均较好,携带污染率均在允许范围内,除溶血性贫血外,其他标本RET计数均无显著性差别.结论 LH750血液分析仪计数RET结果准确,不受人为因素影响,而且检测快速,标本不需特别处理、随到随做等优点,便于掌握,可作为临床常规检测RET的理想方法,尤其适用于标本量较大的大中型医院.

    作者:陈淑贞;郑宇琼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新生儿窒息后早期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新生儿窒息后早期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的水平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45例不同程度窒息新生儿的血浆VWF水平,同时测定血小板,并与30例正常新生儿比较.结果 新生儿窒息,其血浆VWF水平有不同程度的增高,轻度窒息组和重度窒息组血浆VW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重度窒息组血浆VWF水平变化明显高于轻度窒息组(P<0.05).正常对照组与轻度窒息组比较,血小板变化不明显(P>0.05),重度窒息组血小板稍下降.结论 新生儿窒息后早期存在内皮细胞损伤及凝血功能异常,血浆VWF水平异常程度与窒息程度有关,测定血浆VWF水平是反映血液高凝状态,估计疾病严重程度的一个指标,同时对临床选用抗凝药物治疗及疗效观察、预后判断,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郑宇琼;陈淑君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两种兰索拉唑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兰索拉唑加两种抗生素的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疗效.方法 LAF组110例,给予兰索拉唑片30 mg,2次/口服,阿莫西林胶囊1.0 g,2次/d,呋喃唑酮片0.2 g,2次/d,疗程为7 d.LAC组110例,兰索拉唑及阿莫西林用法用量同LAF组,并给予克拉霉素胶囊0.5 g,2次/d口服,疗程为7d.结果 2组各失访2例,ITT 分别显示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分别为86.4%和91.8%,PP分析显示,幽门螺杆茵根除率分别为88.0%和93.5%,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AF与LAC组溃疡愈合率:ITT 分析显示为81.8%和85.4%,PP分析显示为83.3%和87.0%,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不良反应均为轻度,未影响治疗.结论 LAF与LAC方案均能有效根除幽门螺杆菌.

    作者:仵红雷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血清白细胞介素-6和白细胞介素-8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等细胞因子在早期诊断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中的价值.方法 以Ranson和APACHE-Ⅱ评分为标准,把3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分成轻症胰腺炎组(MAP)及重症胰腺炎组(SAP),选择年龄匹配的13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在患者入院24 h内采静脉血并检测血清中IL-6、IL-8水平.结果 二种细胞因子血清水平均为SAP组高,对照组低,其中IL-6水平在3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L-8水平在对照组与SAP组之间、MAP组与SAP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对照组与MA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6、IL-8对早期鉴别诊断轻症胰腺炎和重症胰腺炎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永刚;张万壮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盐酸法舒地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性心力衰竭的研究

    目的 探讨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96例急性心肌梗死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8例,对照组48例.治疗组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60 ml,静脉滴注,每日2次;对照组按常规治疗,2组均在治疗前后检测心率,射血分数及心功能.结果 治疗组显效24%,有效22%,有效率46%;对照组显效20%,有效17%,有效率3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后心率明显下降、射血分数提高、心功能改善,但治疗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 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性心力衰竭安全有效.

    作者:孟文格;陈小贺;陈欣华;陈浩;何志红;程慧;冯彦平;王生池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复杂关节内骨折的手术治疗

    复杂的关节内骨折,即使早期予以满意的复位和固定,术后常规早期功能锻炼,晚期关节粘连和骨性关节炎的发生率仍较高.从2000年至2005年我们共收治复杂关节内骨折25例,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重视早期功能锻炼,效果较满意.

    作者:方旭;赵文志;何盛为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胃腔外胃平滑肌肉瘤并出血1例

    1 病历摘要患者女,65岁.因反复上腹部疼痛、闷胀不适伴头晕、疲乏无力50 d,加重1周以腹痛待查入院.入院前曾在外院做胃镜、结肠镜、B超、肝功能及血常规等检查,除有贫血外,其他均未发现异常.

    作者:李家清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1例护理报告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一种常见的血管外科疾病,多发于年老体弱、久病卧床不起、骨折的患者.主要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和压痛、浅静脉扩张,严重者可引起下肢动脉痉挛,肢体缺血甚至坏死及栓子脱落致肺栓塞.

    作者:杨新燕;蔡骅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卵巢静脉栓塞、肺栓塞1例

    1 病历摘要孕妇27岁,因1胎孕41周,阵发性腹痛6 h,伴阴道见红住院.孕期经过顺利.查体:BP 130/80 mm Hg(1 mm Hg=0.133 kPa),心肺听诊未见异常,妊娠腹型、头位,胎心140次/min.

    作者:骆广玲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阿托伐他汀和氯吡格雷联用后肝功能异常3例报告

    1 病历摘要例1:男,63岁.因反复胸闷、心悸2 d,加重2 h,于2006年5月16日入院.既往史:2年前发现血压增高、血脂异常,未治疗.查体:P 77次/min、R 20次/min、BP136/96 mm Hg(1 mm Hg=0.133 kPa),精神差,双肺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界不大,律齐,心尖区第一心音低钝,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心电监护示:窦性心律、ST段压低0.1mV、T波倒置.

    作者:李英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以脊髓病变为表现的癔症1例

    1 病历摘要患者男,33岁.主因双下肢活动障碍、大小便困难3 d入院.患者突感左侧胸痛,较剧烈,需用物品抵住,1 h后双下肢乏力,瘫痪倒地,活动完全不能,但无骨折及皮肤破损,渐出现大小便困难,双上肢活动正常.既往反复左侧胸痛发作6年,每次2 h至2d不等,睡眠后可缓解,多次查ECG正常;5年来间断晕倒5次,每次2~3 min清醒,无肢体抽搐.查体:T36 ℃,P 80次/min,Bp 140/90 mm Hg(1 mm Hg=0.133 kPa),R 20次/min,心肺及腹部检查未见异常.神清语利,颅神经未见异常.

    作者:许贤平;丁鹏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原位肝移植术后出现闭锁综合征1例

    1 病历摘要患者男,35岁,因反复腹胀,乏力10余年,加重1个月入院.既往否认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史.查体:神清,双瞳孔等大正圆,直径3 mm,对光反射灵敏,各项生命征平稳,心肺无明显异常,腹软,无压痛,脾大,肝掌,蜘蛛痣(+),移动性浊音阴性,四肢肌张力、肌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作者:董丽宏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色素沉着息肉综合征1例

    1 病历摘要患者女,16岁.因间歇性脐周隐痛1周入院.出生时口唇即有黑褐色斑,其祖父和父亲均有相同的色斑,已分别于五十多岁及四十多岁时病逝.

    作者:贺伟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大网膜填塞术治疗骶骨前囊肿3例

    骶骨前囊肿少见,妊娠合并骶骨前囊肿罕见,其治疗目前多为剥离切除囊肿,手术难度大,时间长.而妊娠合并骶骨前囊肿如孕期未能发现,临产后阻塞产道可威胁母婴健康,甚至导致严重并发症.为此,我院妇产科与普外科合作,用大网膜填塞术治疗骶骨前囊肿3例,报告如下.

    作者:周桂云;董晓利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不同的H1受体拮抗剂引起心脏改变1例

    1 病历摘要男,45岁.1999年11月,无明显原因周身出现风团疹伴瘙痒,无呼吸困难.既往无冠心病.在门诊诊断荨麻疹给予阿司咪唑10 mg/d,口服,皮疹渐消退;口服至第15天,患者无诱因出现心前区闷痛,间断发作,每次持续3~5 min,心电图显示ST段下移、心肌缺血,立即停用阿司咪唑并给予扩张冠状动脉治疗缓解.

    作者:杜娟;高希元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超声检查胎儿脐膨出1例

    1 病历摘要孕妇,32岁,孕1产0.孕23周3天,无特殊不适主诉,亦无异常临床症状.孕妇无放射线接触史,孕早期无药物服用史.

    作者:张卫兵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发作性睡病1例

    1 病历摘要患者男,33岁.主因进行性过度嗜睡5年余入院.患者既往有脑外伤史.近5年常感疲劳,乏力,白天嗜睡,尤其在看电视、看书时容易发作,有时在吃饭、走路过程中就入睡.且时常因情绪波动出现突然摔倒.

    作者:李志方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搞好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基层医院外科工作的体会

    在我国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县、乡基层医疗单位,技术力量薄弱,医疗设备简陋,交通不便,群众看病难的问题甚为突出.作者曾在西部基层医院工作二十余年,亲身体会到要做好基层外科工作,有下述几点可供参考.

    作者:杨加保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高原牧区生活习俗与外科疾病的关系

    青藏高原有着数千年人类居住的历史,世居青藏高原的牧区民族尤其是藏民族在适应环境、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生活方式、风俗民情.

    作者:杨加保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脊柱侧弯矫形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脊柱侧弯是常见病、多发病,多见于青少年及儿童.该病是脊柱在三维空间发生的结构和形态上的畸形,是一种严重的脊柱畸形,若不及时诊治,大部分患者病情会逐渐加重,终引起严重的躯体畸形,不但影响心肺功能,导致残疾和截瘫,还会给患者的心理健康造成严重伤害.

    作者:蔡万红;蔡骅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对化疗所致卵巢损伤的保护性研究进展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恶性肿瘤患者的检出率、治愈率明显提高.化疗是妇科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措施之一.

    作者:刘秋杨;韩萍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心电图ST-T改变的临床分析

    心电图常有异常ST-T改变,但一时难以做出正确的判断,只描写出改变的现象或诊断为低钾、心肌损害、心肌缺血、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等.

    作者:牛雪梅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脑卒中后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

    脑卒中是脑血管病变引起脑局灶性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的脑损害,不仅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而且恢复期长,后遗症多.急性期经过脱水、降颅压及对症支持等治疗后,可使患者转危为安,但大部分患者留有不同程度的偏瘫、失语或其它后遗症,生活不能自理.

    作者:高霞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单纯性肾囊肿所致继发性高血压误诊1例

    1 病历摘要男,54岁.于2006年11月6日以血压高4年余,左下肢无力1年,加重8 h入院.患者于4年前体检发现血压明显增高,多次复测均明显高于正常,血压高达210/100 mm Hg(1 mm Hg=0.133 kPa),间断予以降压药物治疗,血压控制差(具体不详).

    作者:李军;杨小月;张书亚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自发性气胸误诊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15例分析

    本文报告15例自发性气胸误诊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从而导致误治.后经X线检查确诊.报告如下.

    作者:李军;庞龙滨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老年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护理

    目的 探讨老年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47例老年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诊治资料及护理体会.结果 通过心理干预对策,45例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延长了生命;2例精神崩溃,虽经积极心理干预,病情迅速恶化后死亡.结论 在积极临床治疗前提下,配合心理干预对策,对提高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身心健康水平效果好.

    作者:冯启红;杜艳英;李敏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小儿股静脉穿刺采血体会

    股静脉穿刺采血在小儿静脉采血中是一种常见的方法,掌握好股静脉的解剖位置,采用正确的采血方法,可使患儿痛苦小,患儿家属的满意度增加,也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

    作者:凌朝霞;林燕琴 刊期: 2007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