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天津市教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天津医科大学
  • 国际刊号:1006-8147
  • 国内刊号:12-1259/R
  • 影响因子:0.88
  • 创刊:1995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天津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14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 1999年被评为天津市高校学报一等奖
  • 医药卫生综合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2004年4期文献
  • 沃辛瘤35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沃辛瘤的发病及临床诊治特点.方法:对近10年来收治的35例经病理证实的沃辛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肿瘤全部发生在腮腺.多见于50~70岁的男性,平均年龄56.9岁,男女之比为10.7:1.肿瘤位于腮腺后下极31例,占88.5%.同侧多灶性或双侧发生4例,占11.4%.吸烟者占全部病例71.4%(25例).治疗采用全腮腺或浅叶+肿物切除术,无复发病例.结论:腮腺后下部淋巴结与其中的迷走涎腺组织是肿瘤发生的组织学基础,吸烟和高龄免疫功能改变可能是肿瘤发生的主要刺激因素,采用肿瘤与不同范围腮腺组织切除术可达治愈效果.

    作者:张林朴;王永秀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GTC对DMBA诱发大鼠乳腺增生性病变抑制作用的动态观察

    目的:绿茶提取物GTC对用致癌剂DMBA诱发的SD大鼠乳腺增生性病变的抑制作用.方法:170只7周龄雌性SD大鼠,按体重分层后随机分为4组,即A(空白对照组)、B(模型组)、C(GTC对照组)、D(实验组).于实验开始日,B组和D组每只大鼠接受一次性DMBA油溶液灌胃,剂量为7mg/100g体重;同时C组和D组每只大鼠接受GTC水溶液灌胃,剂量为80 mg/只/天,A组和B组大鼠自由饮用自来水至20周末实验结束.于实验第4、8、12、16、20周末分批处死各组大鼠,取乳腺组织常规制片,HE染色.结果:各时间点上,饮茶组(C组和D组)和非饮茶组(A组和B组)相比,其增生性病变较少;这种差异在接受致癌剂的B组和D组之间,具有显著性(P<0.05,而在对照A组和C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B组和D组之间的增生性病变(芽体+实团)计数的差值呈现随时间延长而增加的趋势.结论:GTC对DMBA诱导产生的大鼠乳腺增生性病变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这种抑制作用呈现时间依赖性递增.

    作者:高玉彤;张乃鑫;杨晶;赵天如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肾错构瘤破裂出血的诊治(附13例报告)

    目的:探讨肾错构瘤(RAML)破裂出血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3例肾错构瘤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3例肾错构瘤破裂出血均行B超和螺旋CT检查,B超诊断正确率为61.5%(8/13),螺旋CT为84.6%(11/13),1例行MRI明确诊断,术前未确诊1例.3例急诊行患肾切除术,7例择期行患肾部分切除术或肿瘤剜除术,2例行选择性动脉栓塞术,1例给予保守治疗.12例获得随访5月~7年,定期复查B超或CT,3例患肾切除术者对侧未发现新的RAML,6例患肾部分切除术或肿瘤剜除术者病变侧肾脏未见肿瘤复发,2例行选择性动脉栓塞术者肿瘤明显缩小,血肿有一定程度的吸收,1例保守治疗者肿瘤未见明显变化,也未再出现明显症状,1例双肾病变患者1侧肿瘤有加快生长的趋势,建议密切观察,必要时手术治疗.结论:B超和螺旋CT是诊断肾错构瘤破裂出血的主要方法,MRI可以作为补充检查手段,对较大的肿瘤可行血管造影术,必要时可采取同期治疗.治疗以开放手术为主,积极争取切除肿瘤,努力保存肾单位,有条件的可以进行选择性动脉栓塞术和腹腔镜手术.

    作者:马志方;王东文;韩瑞发;王广有;马腾骧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严重烧伤患者血清肌钙蛋白Ⅰ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了解烧伤患者的血清肌钙蛋白Ⅰ(TnI)水平,以明确TnI测定对烧伤后心肌损伤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测定92例烧伤患者的血清TnI水平并与患者伤后血清心肌酶水平比较,同期与22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对照.结果:TnI在特重度烧伤组为(8.12±1.44)ng/m1,阳性率为50.0%(10/20);重度烧伤组为(3.62±0.99)ng/ml,阳性率为20.0%(5/25);电击伤组为(8.90±1.70)ng/ml,阳性率为48.0%(12/25);心梗组为(74.45±22.5)ng/ml,阳性率为100.0%(22/22).表明烧伤后血清TnI升高水平及阳性率与烧伤面积有关,且多数病人血清TnI水平在伤后48 h内升高.结论:烧伤患者早期即存在心肌损伤,测定血清TnI对于烧伤后心肌损伤诊断的特异性明显优于心肌酶.

    作者:宋红;朱爱琴;付建荣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23例子宫乳头状浆液性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通过对子宫乳头状浆液性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分析,探讨其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自1980年1月~1998年6月,收治子宫乳头状浆液性癌23例,对其临床病理、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全部病例采用手术治疗,术后辅助放疗和/或化疗者18例.56.5%的病例肌层浸润深度超过1/2肌层(13/23),56.5%有子宫外扩散(13/23),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率为54.5%(6/11),几乎缺乏雌、孕激素受体,预后差,随访期内13例死亡.结论:子宫乳头状浆液性癌有其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与普通的子宫内膜癌明显不同,合理的个体化综合治疗可延长生存期.

    作者:刘文欣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骨髓移植前后免疫系统功能评估

    目的:研究重度联合免疫缺陷综合征(SCID)患儿在接受同种异体骨髓移植前后T细胞受体(TCR)的分布情况.方法:利用Immunoscope方法对15例接受同种异体骨髓移植的SCID患者的Vβ链的T细胞受体分布进行分析.结果:在骨髓移植前和骨髓移植后100天之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表现出T细胞发育的寡克隆性(oligoclonal)或者多克隆不均衡性(polyclonal skewed),CD45RO+T细胞占优势;相反,在骨髓重建后的(>100天)SCID患者的外周血中CD45 RA+细胞占优势,Vβ链上TCR呈多克隆正态分布(polyclonal Gaussian).结论:利用Immunoscope技术可以了解骨髓移植前后T细胞受体的分布情况.在接受骨髓移植后的1年内,正常的T细胞在SCID患者体内发展成熟,TCR的分布具有多样性.

    作者:曹水;任秀宝;郝希山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100例伴转移的结直肠癌多因素预后分析

    目的:对伴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进行临床指标和肿瘤浸润转移相关分子生物学标志的多因素分析,以确定结直肠癌转移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100例临床预后资料完整的结直肠癌的原发灶和转移灶进行p27、p21、MMP-2、TIMP-2、Cathepsin-D、Paxillin、Survivin、FAK、ER和E-Cadheri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根据染色指数结果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评估上述临床及分子指标对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同时还对原发灶和转移灶上述分子生物学指标免疫组化染色指数大小进行比较.结果:转移性结直肠女性患者预后好于男性患者(OR=7.984,P<0.05);手术后辅以放(化)疗患者预后要好于单纯手术治疗(OR=0.016,P<0.01);原发灶(或转移灶)MMP-2和p27染色指数高的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差(MMP-2:OR=1.847,P<0.05;p27:(OR=2.582,P<0.01),原发灶(或转移性)TIMP-2、FAK、ER染色指数高的患者预后好(TIMP-2:OR=0.265,P<0.05;FAK:OR=0.570,P<0.01;ER:OR=0.248,P< 0.05);转移灶MMP-2(P<0.05)的染色指数要高于原发灶的表达,而原发灶Cathepsin-D的表达要高于转移灶的表达(P<0.01).结论: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上述临床和分子生物学指标进行分析可以较客观地评价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预后.

    作者:张诗武;刘岩雪;赵秀兰;邱志强;孙保存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对武警机动分队体能训练效果的评价

    目的:应用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运动能力等指标,评价武警机动分队以60%~90%的心率储备(即训练心率)进行间歇训练和退让性力量训练为主的肌力训练的效果.方法:100名男性战士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经过10周训练后,对其身体形态、生理功能、运动能力三方面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10周训练后,机体的身高、体重、胸围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与训练前相比,实验组的胸围有明显增加(P<0.01),肌力明显提高(P<0.05).两组的肺活量、PWG70、VQ2max均有明显提高(P<0.05).训练后两组100 m跑速度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3000m跑,两组与训练前相比及两组间相比均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新的训练方法在提高肌体有氧耐力和肌耐力及肌爆发力方面优于传统的训练方法.

    作者:尚国利;何敬和;张磊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Cdx2和PTEN在胃粘膜肠上皮化生及肠型胃癌组织中的表达

    目的:观察Cdx2及PTEN在胃粘膜病变中的表达.方法:以正常胃粘膜作为对照,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Cdx2和PTEN在胃粘膜肠上皮化生和肠型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Cdx2在正常胃粘膜中没有表达,在肠上皮化生和肠型胃癌组织中明显增高,在肠型胃癌组织中Cdx2和PTEN水平显著低于肠上皮化生,两者表达模式相似.在不同类型肠化生中,小肠型肠化生Cdx2水平明显高于结肠型肠化生,而PTEN没有显著差异.结论:Cdx2为肠上皮化生的特异性标志物,并与PTEN在肠型胃癌的多步骤多阶段过程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而PTEN可能对Cdx2的表达起到正相调节作用.

    作者:许海泉;王邦茂;章明放;阎雪燕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HPLC测定急性吗啡中毒大鼠主要脏器内吗啡的分布

    目的:研究急性吗啡中毒大鼠主要脏器内吗啡的分布,建立生物检材吗啡的固相萃取(SPE)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方法.方法:以φ4.6×150 mm C18色谱分析柱,甲醇-10 mmol·L-1庚烷磺酸钠(50:5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33 nm.结果:平均回收率为98.53%,RSD2.4%;低检测浓度为5ng·ml-1.1例吗啡中毒死亡者的体内分布为血1.74 μg·ml、脑0.14μg·g-1、肝0.21μg·g、肾0.08μg·g,肺0.02μg·g,尿液5.84μg·ml-1.结论:此法工作曲线稳定,灵敏度高,操作步骤简单,并应用于吗啡类毒品中毒的法医毒物分析.血、尿是中毒者毒物分析得较好检材.

    作者:洪燕敏;董伟林;井连平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司帕沙星与氧氟沙星治疗老年人细菌性感染的对照研究

    目的:对照评价司帕沙星(SPFX)与氧氟沙星(OFLX)治疗老年人细菌性感染的临床及细菌学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开放平行对照试验,将可评价的241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T)组124例,给予口服司帕沙星300mg,qd;对照(C)组117例,给予口服氧氟沙星,轻-中度感染为200mg,bid,重度或假单胞菌感染为200mg,tid.两组疗程均为5~14 d.结果:T组与C组细菌阳性率各为81.45%及80.34%.两组总有效率各为93.55%及77.78%,痊愈率各为65.32%及48.72%,细菌清除率各为93.07%及77.66%,两组比较差异均显著(P<0.05).不良反应率各为3.22%及4.27%,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司帕沙星治疗老年人细菌性感染高效、安全、副作用小.

    作者:韩钢;李爱华;江艳玲;刘小晓;王薇薇;王敬修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大学生SARS应激相关障碍与个性特征、应对方式关系

    目的:研究SARS(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应激相关障碍与个性特征、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用<简易SARS应激性障碍筛查量表>对因SARS流行而被隔离在校园达21天的大学生进行筛查,2 732人中应激性障碍31人(占1.1%).以在同一群体内随机选择59人为对照组,与病例组同时调查心身症状、个性特征和应对方式并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病例组心身症状10项因子分及总均分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内向、情绪稳定性差、掩饰度低等不良个性特征和非解决问题、自责、幻想、退避等消极应对方式是SARS应激相关障碍的危险因素.结论:SARS应激相关障碍会出现严重的心身症状,应引起高度重视.要加强心理社会因素与SARS应激相关障碍的深入研究,在大学生中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指导工作.

    作者:毛富强;赵朋;邹华;高磊;刘春起;赵盛伏;李振涛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子宫肉瘤31例分析

    目的:探讨子宫肉瘤的临床特点及术前诊断方法.方法:对子宫肉瘤患者3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子宫平滑肌肉瘤18例,恶性中胚叶混合瘤5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4例,癌肉瘤3例,横纹肌肉瘤1例.结果:子宫肉瘤的临床表现主要为阴道异常出血(58.1%),其次为下腹痛(51.6%)、下腹压迫症状(45.2%)、下腹包块(22.6%)及阴道排液(19.4%).子宫肉瘤的术前诊断率为58.1%.结论:子宫肉瘤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断性刮宫对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癌肉瘤及恶性中胚叶混合瘤的诊断价值较大;子宫平滑肌肉瘤的术前诊断困难.

    作者:穆荣梅;糜若然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交通伤致多发骨折的治疗(附67例报告)

    目的:回顾分析交通伤骨折好发部位及影响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2000年2月到2003年12月间67例交通伤致多发骨折合并脏器损伤,根据损伤严重程度评分逐个评分,再将各个病情和治疗方法进行分析,从中发现骨折好发部位、与影响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结果:全部67例多发骨折和多发损伤病例,经与麻醉科、普外科、脑外科、胸外科、口腔五官科紧密协作,通过尽快手术、及时抢救均得到了及时有效救治.结论:交通伤中以下肢骨折为多,常为多发骨折,尽快手术和多科室紧密配合可提高危重病人的抢救效果.

    作者:杨廷克;彭宝淦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血红素氧合酶-1与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enase-1,HO-1)与大鼠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关系.方法:建立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分别检测48只大鼠缺血前及再灌注24 h后肾IRI组织中HO-1的活性与含量,以及血尿素氮(BUN)、肌酐(Cr)、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水平.结果:HO-1的活性与SOD呈正相关(r=0.663,P<0.001),与BUN、Cr、MDA呈负相关(r=-0.723,P<0.001;r=-0.630,P<0.005;r=-0.629,P<0.01);HO-1的含量与SOD呈正相关(r=0.570,P<0.001),与BUN、Cr、MDA呈负相关(r=-0.646,P<0.005;r=-0.577,P<0.001;r=-0.530,P<0.01).结论:HO-1与IRI关系密切,可通过清除氧自由基(OFR)而减轻IRI及保护肾功能.

    作者:刘秉乾;马腾骧;李沛寰;王广有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两种麻醉方法优劣的比较

    目的:对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两种不同麻醉方法的术后恢复情况进行比较.方法:33名新生儿均行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随机选择麻醉方法,分为小剂量氯胺酮肌注加硬膜外阻滞组(A组,19人)和全身麻醉组(B组,14人).记录患儿术后生命体征和苏醒情况.结果:A组术后的平均心率高于B组而平均血压低于B组,术后拔管时间B组明显长于A组.结论:对于新生儿麻醉,基础麻醉加神经阻滞的方法更有利于术后恢复.

    作者:郑宏茹;马维根;薛玉良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双极等离子射频消融手术系统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效果.方法:对30例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采用射频消融缩小双侧下鼻甲,术前及术后1个月观察鼻腔内下甲收缩程度及主观感觉.结果:随访1个月检查双侧下鼻甲与鼻中隔的小距离从术前小于0.2 cm增加到术后大于0.3 cm.结论:射频消融术是安全、有效、微创地治疗下鼻甲肥大所致鼻塞的较好治疗方法.

    作者:宋毅;张建中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262例双向分化恶性肿瘤临床资料及免疫组化的分析

    目的:分析262例双向分化恶性肿瘤临床资料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结果.方法:收集1950~2000年天津肿瘤医院库存双向分化恶性肿瘤组织的石蜡包埋样本约800余例,筛选临床和病理资料完整的样本262例(其中恶性黑色素瘤124例,滑膜肉瘤64例,横纹肌肉瘤47例,间皮肉瘤23例,上皮样肉瘤4例),制作成组织芯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分析不同的免疫组化指标在肿瘤诊断中的作用,并对以前的病理诊断进行复习.在此基础上分析不同肿瘤的发病年龄高峰、性别比例、发病部位及预后.结果:124例恶性黑色素瘤有8例不表达HMB45,不同双向分化恶性肿瘤的发病高峰不一致,手术治疗后患者生存时间也不同.结论:双向分化恶性肿瘤中免疫组化染色特异性较差,综合分析几种免疫组化指标有助于病理诊断.

    作者:刘岩雪;张诗武;刘志勇;张丹芳;戚红;孙保存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15例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特征.方法:统计15例诊断明确的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资料、器官系统受损数,并用SLE疾病活动性指数(SLEDAI)记分对其量化.结果:(1)15例患儿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阳性率高的项目依次为水肿(100%)、蛋白尿(86.7%)、补体C3和(或)C4下降(86.7%)、发热(80%)、ds-DNA抗体阳性(80%)、抗核抗体阳性(80%)、血沉(ESR)增快(73.3%)、血象异常(53.3%)、蝶型红斑(40%).(2)受累器官数为2~5个的百分比分别为6.7%、20%、26.7%、26.7%.(3)SLEDAI评分20分以上9例,占60%.结论:儿童SLE以发热、面部红斑、浮肿为主要表现,多有2~5个器官受损,SLEDAI评分较成人高.

    作者:王雪艳;刘长山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人乳腺癌细胞cDNA文库的构建及鉴定

    目的:应用前期制备的一株乳腺癌单克隆抗体(M4G3),筛选出高表达其相关抗原的乳腺癌细胞系T47D,并利用此细胞系构建了以λgt11为载体的cDNA文库,为完成此乳腺癌特异抗原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奠定基础.方法:在4株乳腺癌细胞中应用M4G3单抗进行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以其中一株T47D细胞为材料构建以λgt11为载体的cDNA文库,并进行文库质量鉴定.结果:文库含有9.97×105个重组子,重组效率达到96.7%,插入的cDNA片段平均长度为1.0kb.结论:与M4G3单抗结合的乳腺癌抗原分子量约为48 000 dalton.构建的T47D细胞cDNA文库完整,具有较好的质量,为进一步筛选奠定了基础.

    作者:张霖;牛瑞芳;王德发;史玉荣;于满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阿司匹林术前服用对冠脉搭桥手术凝血的影响

    目的:利用Sonoclot分析仪评价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对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持续服用阿司匹林至术前3天冠脉搭桥手术患者21例(阿司匹林组),与同期术前两周内未服用阿司匹林患者19例(对照组),分别于体外循环前、后采取中心静脉血测定Sonoclot指标ACT、CR、PF及常规凝血指标PLT、Fib、APTT、PT,同时记录术后24 h输血和胸腔引流量.结果:体外循环(CPB)前两组Sonoclot和常规凝血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CPB后Sonoclot显示ACT延长,CR下降,PF降低(P<0.01);常规凝血显示PT、APTT延长,Fib水平降低,PLT数量减少(P<0.01),组问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阿司匹林组术后24 h胸引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输血量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术前服用阿司匹林会导致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患者术后出血增多,Sonoclot分析仪不能用于此类患者凝血异常的评估.

    作者:邵月娟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的分布及其耐药性的变化趋势.方法:对2003年1月~2003年12月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210株进行11种抗生素的药敏实验,对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在临床分离株中列第2位;感染部位主要是呼吸道(188/210,89.52%),和伤口(12/210,5.71%);丁胺卡那敏感率71.43%,亚胺培南为64.29%,头孢他啶为57.14%.结论:了解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现状,可为临床抗生素治疗提供更多依据.临床医生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应用抗生素对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进行治疗.

    作者:王卉;徐海茹;胡志东;巩路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子宫颈癌复发因素及部位探讨

    目的:探讨子宫颈癌复发的因素及部位.方法:对86例术后复发的子宫颈癌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术后复发的因素及部位.结果:86例术后复发患者中,盆腔复发和远处转移分别占72.1%和27.9%,淋巴结转移者盆腔复发为68.6%,远处转移为73.9%.切缘阳性、宫旁或盆腔脏器受侵者盆腔复发为100%、远处转移分别为8.3%,而其它患者盆腔复发和远处转移分别为98.0%和16.0%.常见的复发部位为阴道(52.3%),其次为宫旁(13.9%).结论:子宫颈癌复发除与淋巴结转移、切缘阳性和宫旁或盆腔脏器受侵有关外,应重视其它不良因素对预后的影响.复发部位多在盆腔内,尤其是阴道复发常见.

    作者:王建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应用排龈技术获取精细模型

    目的:应用排龈技术获取更加清晰的印模及模型,为以后制作代型及精确修复提供基础.方法:对57例门诊患者行冠桥修复时,于备牙前预排龈,取印模前排龈膏再排龈.结果:94.15%的模型颈缘及肩台可被明显分辨.结论:该方法可减少牙体预备时对牙龈组织的损伤,并可获得精细模型,为提高冠边缘密合性提供了可能.

    作者:李伟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新药甲磺酸帕珠沙星的手性拆分

    目的:建立新药甲磺酸帕珠沙星手性拆分的方法.方法:运用AD手性柱法和流动相添加剂法,考察了不同条件下对分离的影响.结果:运用这两种方法,甲磺酸帕珠沙星都可以达到基线分离,相同条件下,柱温越低,拆分因子越大.结论:在分离甲磺酸帕珠沙星时,流动相添加剂法要优于手性柱法.

    作者:李晓宁;张敏如;史翔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东北鹤虱胶囊的抗炎、镇痛、抗菌作用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东北鹤虱胶囊的抗炎、镇痛及抗菌作用.方法:以小鼠耳廓二甲苯致炎法,观察其抗炎作用;以化学致痛法,观察其对小鼠的止痛作用;并通过体外抑菌实验观察其抗菌作用.结果:该药明显抑制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廓肿胀(P<0.05),显著减少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反应次数(P<0.01);该药对球菌的作用相对较明显,尤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显著.结论:该药具有镇痛、抗炎和抗菌作用,但对肠道菌群影响不明显.

    作者:张卉;高建华;孟林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白介素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评价血清IL-1β,6,8,18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003年6月~2004年1月入选心脏科门诊和住院患者88例,其中冠心病患者70例,非冠心病者18例,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稳定型心绞痛(SAP)组及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平衡竞争法检测血清IL-1β,6,8,采用ELISA法测定IL-18.结果:血清IL-1β,6,8,18在ACS组(AMI和UAP组)显著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1),并且分别与EF进行相关性分析均呈显著负相关(IL-1β,r=-0.549,P<0.01;IL-6,r=-0.707,P<0.01;IL-8,r=-0.612,P<0.01;IL-18,r=-0.717,P<0.01).结论:ACS患者血清IL-1β,6,8,18水平明显升高,可反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严重程度和稳定性状态,可作为冠心病心血管事件的预测因子.

    作者:李曦铭;王林;周丽娟;倪燕平;刘洪梅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偶联剂在口腔材料中的应用及研究现状

    所谓偶联剂(coupling agent)是指能吸附在表(界)面上,在加入量很少时即可显著改变表(界)面的物理化学性质,从而产生一系列应用功能的一类物质.偶联剂可在表(界)面上吸附,形成吸附膜;也可在溶液内部自聚,形成多种类型的分子有序组合体.从这2个功能出发,衍生出多种应用功能,具有广泛的用途,几乎已渗透到所有工业领域,在许多行业中,偶联剂能极大地改进生产工艺和产品性能.

    作者:白鸣霞;李长福;徐连来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阿尔茨海默病中氧应激与大豆异黄酮的抗氧化作用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又称老年性痴呆,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

    作者:王璇;黄国伟;常红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端粒酶与卵巢肿瘤的诊治进展

    恶性卵巢肿瘤是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易于复发和转移,对患者的生命和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有效治疗恶性肿瘤的关键是早期诊断.近年来,随着肿瘤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许多研究证实,端粒酶与卵巢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本文对端粒酶在卵巢肿瘤的诊断、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刘建敏;尹利荣;米淑玲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自身免疫性黄体酮皮炎2例报告

    自身免疫性黄体酮皮炎是一种少见的皮肤病,表现为周期性的月经前皮肤反应,自1921年首次发现以来,国内外偶见报道[1].现将我科诊断的2例自身免疫性黄体酮皮炎报告如下.

    作者:郑欣;倪海洋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表现为急性肠炎伴低钾血症

    急性阑尾炎是常见的急腹症,典型者常表现发热、右下腹压痛和反跳痛.临床上一般不难诊断.本文报告1例以发热伴腹泻和低钾血症为主要表现的急性阑尾炎,由于不典型,导致延误诊断.

    作者:王鑫;张晗;卢斌;寿松涛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挥鞭样损伤致完全瘫痪1例

    挥鞭样损伤致完全瘫痪在临床损伤中偶见,近年来鲜有报道.本例损伤由于机动车追尾造成,当时症状不明显,造成颈椎脱位致完全瘫痪,在急救医学上,有借鉴作用.现报道如下.

    作者:井连平;洪燕敏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2002年6月~12月我科使用湖北科益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更昔洛韦治疗40例带状疱疹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作者:翟成;李振英;李景云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骨组织脱钙后进行原位杂交检测的经验

    原位杂交技术作为核酸分子杂交的一种方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定位特点.近年来已被广泛采用,它可从分子水平探讨细胞功能的表达及其调控机制,已成为细胞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但如何有效地制备可用于原位杂交的脱钙骨切片,以获得满意的结果并非易事.我们将近年来摸索、实践获得的点滴经验做一介绍.

    作者:赵凤云;孙锐;章明放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CORTISOMOL和VITAPEX糊剂根管治疗术后疼痛的临床观察

    慢性根尖周炎是口腔内科的多见病,大都由牙髓病发展而来,需要完善的根管治疗才能治愈.根管治疗术符合牙髓治疗的生理原则[1].

    作者:王润洁;王维平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早期中频治疗与降纤酶在脑梗死中的联合应用

    脑梗死所致的肢体瘫痪是造成长期致残的主要原因.在脑梗死患者中,凝血纤溶系统发生变化,纤维蛋白原升高是脑梗死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旨在观察中频治疗与降纤酶在急性脑梗死中联合应用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阚建英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局部填塞碘仿纱条预防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后并发症

    人类种系发生和演化过程中,随着食物种类的变化,带来咀嚼器官的退化,造成颌骨长度与牙列所需长度的不协调.下颌第三磨牙是牙列中后萌出的牙,因萌出位置不足,可导致程度不同的阻生.由于阻生牙拔除术复杂,术后并发症较多,尤其是术中需要翻瓣去骨的阻生牙拔除,术后经常出现局部肿胀疼痛、张口受限、拔牙术后出血以及干槽症等不良反应[1],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为减轻阻生牙拔除术后的并发症,我科采用拔除下颌第三磨牙后牙窝内填塞碘仿纱条方法,以减轻术后并发症.

    作者:吕东升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腋-股动脉搭桥术的治疗体会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是目前中老年人中较多见的血管疾病.治疗方法多种多样,手术有多种术式,应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不同的术式.近期我们收治了2名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患者,根据其发病部位、堵塞程度、临床表现及身体状况等因素,选择了腋-股动脉搭桥术治疗,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秀军;李俊海;张晶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盆腔脓肿43例临床分析

    盆腔炎是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炎症的总称.是妇女的常见病,急性盆腔结缔组织炎未得到及时治疗,可化脓形成盆腔脓肿.本研究对我院3年间收治的43例盆腔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文敏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黄芪注射液佐治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观察

    病毒性心肌炎是儿科常见病,其发病机理现多认为由柯萨奇等病毒引起,临床上常对症治疗,并辅助一些营养心肌、改善心脏功能的药物.我们在近3年采用黄芪注射液辅治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卢作政;魏莹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Metapex根充糊剂治疗乳牙慢性根尖周炎52例临床观察

    自1932年起对乳牙进行牙髓治疗就成为保存乳牙的一种有效方法,但长期以来对乳牙进行根管治疗一直存在着争议.由于特有的解剖生理特点,儿童的龋病、牙髓病容易发展成根尖周炎,若治疗不及时,进一步发展为慢性瘘管,长期不愈反复急性发作,不仅影响儿童进食,还会影响其下方恒牙胚的发育.只有通过根管治疗才能彻底去除感染物质对根尖周组织的不良刺激,促进根尖周病的愈合,保证乳恒牙的正常更替.所以,目前大多数学者倾向于对乳牙的感染根管进行根管治疗.笔者两年来采用Metapex根充糊剂进行乳牙根管充填,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邹群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前列腺增生患者手术治疗的健康教育需求情况分析

    前列腺增生是男性老年人常见病之一,其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递增.手术为前列腺增生的重要治疗方法,因此对接受手术治疗的前列腺增生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健康教育是传播保健知识和技能,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一项基本措施和途径,是整体护理模式的重要环节.现将50名前列腺增生患者术前健康教育情况介绍如下.

    作者:冯志红 刊期: 200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