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0254-6450
  • 国内刊号:11-2338/R
  • 影响因子:1.98
  • 创刊:1981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2-73
  • 全年订价:52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国家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 连续多年被评为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等。
  •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1999年4期文献
  • 部分国产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试剂临床应用质量评价

    目的 为掌握国产艾滋病病毒(HIV)抗体筛选酶免试剂的实际应用状况,对8种主要的国产HIV抗体筛选酶免试剂进行了临床应用质量评价.方法 以一种进口HIV抗体筛选酶免试剂为参比,用8种考评试剂对200份标本进行了统一的检测.200份标本包括100份经过确认的HIV抗体阳性、阴性、可疑标本和100份新疆吸毒人群的血清标本.结果 参比试剂可以检出全部74份阳性标本,敏感性为100%,而考评试剂有6~18份不等的假阴性结果,敏感性为81.1%~91.9%.假阴性结果主要发生于来自吸毒人群的HIV抗体弱阳性标本.考评试剂的特异性相对较好,在107份阴性标本中,参比试剂将2份错判为阳性,特异性为98.1%,考评试剂有0~8份标本错判为阳性,特异性为92.5%~100%.结论 考评试剂的主要问题是敏感性低,这可能与检测原理是间接法、抗原组成不全面、反应条件不合理等因素有关.

    作者:李敬云;鲍作义;吕富双;王宏霞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坚持使用避孕套情况下的夫妻间艾滋病病毒感染因素分析

    目的 避孕套干预对夫妻间艾滋病病毒(HIV)传播的作用.方法 为首例HIV感染者建立个人档案,固定流行病学医师对感染者和配偶每6个月进行一次HIV抗体检测和家庭随访,HIV抗体检测采用ELISA、PA、WB法,阳性结果由山东省卫生防疫站确认.结果 首例男性1992年入境时确认HIV感染.卫生防疫人员立即对感染者夫妇进行了预防AIDS教育.几年来配偶间性接触均使用避孕套,但使用前未进行破损检查.其配偶1997年5月曾出现不明原因低热1月余,同年8月在第14次检测时阳性,并确认为HIV-1型感染.结论 使用避孕套可在较长时间内预防HIV经性接触感染,但不正确使用仍可造成HIV感染.

    作者:储全胜;姜珍霞;汪兆国;谭吉宾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江苏省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与疫情预测指标研究

    目的 探讨直接利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定点监测资料对全省疫情进行定性预测的意义,寻找敏感且易获得的预测指标.方法 兼顾不同地理状况,选点开展鼠密度、鼠带毒率、带毒鼠指数、健康人群抗体水平监测;对江苏省1986年以来12年的有关监测资料与人间疫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春季室内褐家鼠(Rn)密度,混合鼠种及Rn带毒率、带毒鼠指数与春峰疫情有显著性相关关系;秋季野外混合鼠种及黑线姬鼠(Aa)密度、带毒鼠指数与秋冬峰疫情显著性相关;全年平均鼠密度、鼠带毒率、带毒鼠指数与全年疫情显著性相关;人群隐性感染率与人间疫情无明显相关关系.其中,春季室内混合鼠种及褐家鼠带毒鼠指数与春峰疫情间相关系数分别为0.8637、0.8295 (P<0.001);秋季野外混合鼠种、黑线姬鼠带毒鼠指数与秋冬峰疫情间相关系数分别为0.7089、0.7258 (P<0.01),与次年春峰疫情间相关系数分别为0.7118、0.7113 (P<0.01);全年平均带毒鼠指数与全年疫情间相关系数为0.9207 (P<0.001).结论 带毒鼠指数为定性预测出血热疫情的首选指标;在布夹数均衡性较好条件下,鼠密度可作为预测的辅助指标.

    作者:祖荣强;吴扬生;朱凤才;刘光中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垂直传播中乙型肝炎病毒S区变异株检出及其流行病学意义

    目的 研究垂直传播中乙型肝炎病毒S基因变异的流行病学意义.方法 以配偶无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的4名女性携带者与6名男性携带者及其子宫内感染HBV的胎儿为对象,以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检测母子、父子所携HBV S区451~660位核苷酸序列.结果 母子、父子间同源性98%~100%,检出491、494、530、546、581位点变异致使113、114、126、131、143位氨基酸替代,其中2对父母与胎儿检出126位变异.4例胎儿检出131位变异,其中2例胎儿合并检出143位变异.结论 HBV垂直传播中存在S基因变异株,可能以126、131、143位氨基酸变异株为主,这些变异株可能使HB疫苗免疫失败.

    作者:王珊珊;姜普林;彭桂福;曾年华;王志斌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山西省原发性肝癌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分析

    目的 探讨山西地区原发性肝癌(PHC)中丙型肝炎病毒(HCV)和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状况.方法 选择以山西省肿瘤医院为主的省级4所医院PHC患者98例,检测抗-HCV、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抗-HBc IgM等指标,均采用ELISA法进行测定.结果 PHC组抗-HCV阳性率8.16%,HBV感染率68.3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阳性率(P<0.05).两者的病因分值(ARP)分别为94%和91%.经1∶2条件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抗-HCV、HBsAg和抗-HBc均作为独立的危险因素进入了回归方程,其OR值分别为55.06、10.18和9.85.叉生分析结果表明,抗-HCV和HBsAg双阳性的OR值为61.37,较两指标单一阳性的OR值明显为高,亦高于两者单独阳性的OR值之和.结论 HCV和HBV感染均是PHC发生的主要病原学因素.HCV感染在致肝癌作用中,是当地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HBV仍是肝癌发生的主要因素.HBV和HCV双重感染对肝癌的发生具有协同作用.

    作者:王金桃;赵宏光;赵淑芳;李佩珍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甲型肝炎疫苗免疫的成本效益分析

    目的 为提高甲型肝炎疫苗接种的经济效益和为制订甲肝疫苗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益平衡点分析和抗体水平平衡点分析等卫生经济学评价方法.结果 发现调查地嘉兴市在甲型肝炎发病率为41.15/10万的情况下,甲型肝炎疫苗接种的成本效益比为2.53,成本效益平衡点甲型肝炎的发病率应为16.26/10万,对甲型肝炎抗体阳性率50%以上的人群接种时,抗体筛选后再接种能节省费用.结论 开展甲型肝炎疫苗的大规模人群接种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15~29岁的人群为接种的首选对象,对25岁以上人群接种前先进行抗体筛选能节省成本.

    作者:陈恩富;姚军;杨介者;王振海;朱顺元;吴祖云;孟庆跃;袁长海;刘兴柱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部队肺结核发病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 研究部队人员肺结核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1∶2配比的病例对照研究对86个病例及153个对照的相关资料进行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比值比(OR).结果 单因素分析中,文化程度、肺结核病例接触史、卡介苗接种史及卡痕等因素的OR值分别为2.19、2.03、0.38和0.54(P<0.05).多因素分析中卡痕、肺结核病例接触史和文化程度进入了终模型,OR值分别为0.36、1.94和2.33.结论 卡介苗接种对预防部队人员结核病有作用,肺结核病例接触史是一个潜在的危险因素.

    作者:李升团;张习坦;韩光红;曹务春;范国英;刘元东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湖北省宜昌市38年钩端螺旋体病流行周期性的论证

    目的 了解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发病周期性规律.方法 采用周期图法分析了宜昌市1960~1997年钩体病疫情资料.结果 宜昌市38年来钩体病年发病率为15.43/10万,流行周期为10年,周期振动有统计学上显著性意义(J=4.179,P<0.05).结论 这为掌握钩体病流行规律,有效控制疫情提供依据.

    作者:程德明;潘会明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农村成年居民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探讨农村成年居民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及其与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和胃泌素(GAS)水平的关系.方法 以ELISA方法对赞皇县1 504名30岁以上居民血清Hp抗体进行了检测,同时以放射免疫学方法对该组调查对象血清PGⅠ、PGⅡ、PGⅠ/PGⅡ比值和GAS水平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 赞皇县农村成年居民血清Hp抗体阳性率为66.4%,在性别之间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在不同年龄组的居民中,30~50岁和70岁以上组血清Hp抗体阳性率有增高趋势,但统计学意义不明显.胃癌高发区和相对低发区居民血清Hp抗体阳性率差异不明显.血清Hp IgG抗体阳性居民血清PGⅠ、PGⅡ和GAS水平(62.3μg/L,15.45μg/L,74.00pg/ml)均明显高于Hp IgG抗体阴性者(42.1μg/L,6.40μg/L,66.00pg/ml),P<0.005,而血清PGⅠ/PGⅡ比值则显著低于后者(4.0∶6.6,P<0.005).结论 赞皇县大部分农村成年居民有Hp感染;Hp感染可影响血清PG和GAS水平.

    作者:张祥宏;孙旭明;赵文元;严霞;王俊灵;张振国;米建民;谢同欣;王会艳;三角顺一;青木一雄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宁夏40年细菌性痢疾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1958~1997年全自治区累计报告细菌性痢疾467 489例,死亡1 689例,平均报告发病率338.02/10万,死亡率1.22/10万.发病率居法定报告传染病首位的有28年,居第2位的有12年,是宁夏主要传染病之一.

    作者:王秀珍;阎利群;任金枝;侯在文;黎晞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大肠杆菌O157∶NM和副溶血性弧菌重叠感染一例报告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可引起腹泻、出血性肠炎、溶血性尿毒综合征等,主要血清型为O157∶H7,其无动力株(O157∶NM或O157∶H-)也有报道.于1998年6月在杭州市腹泻患者致泻性大肠杆菌感染调查中,从一急性腹泻病人粪便中以麦康凯琼脂平板同时检获大肠杆菌O157∶NM(菌株26-1)和副溶血性弧菌(菌株26-2)各1株.

    作者:潘劲草;孟冬梅;黄诚孝;斯国静;邓晶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不同基因型丙型肝炎病毒混合感染者体内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和序列的分布

    应用套式PCR从一例维吾尔族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血清[职业献血员,有多次献血史,无自觉肝炎症状,抗-HCV(+),PCR基因分型为Ⅰ/Ⅱ/Ⅲ混合型]中,扩增出C区部分基因片段(357bp),将其克隆于T载体中进行基因型分析,并对不同基因型的C区片段进行序列测定.

    作者:宋宏彬;王海涛;唐时幸;吉保新;王天祥;张习坦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非典型钩端螺旋体病与肾综合征出血热46例临床分析

    宜城地区是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和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流行疫区,在非流行季节的不典型病例常以发热为主诉入院,早期难以鉴别.收集1996年9月~1998年12月于钩体病或/和HFRS非流行季节以发热为主诉而其它症状不典型的入院者46例,分析临床特点.

    作者:张俊荣;胡光元;罗全忠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散发型感染性腹泻病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感染性腹泻发病因素较复杂,是夏季的常见病.1997年7月采用病例对照方法研究其发病的多种危险因素.

    作者:李明珠;孙家明;袁国平;黄铮;叶元庆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泸水县一起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爆发的流行病学调查

    云南省泸水县称杆杆乡于1995年1月10日至2月26日爆发一起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疫区位于滇西北,流行范围约50平方公里.疫区内共38个山区自然村,总人口4 027人.

    作者:李福林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149例淋病患者合并沙眼衣原体及解脲支原体感染的分析

    为了解淋病患者合并沙眼衣原体(Ct)及解脲支原体(Uu)感染的情况,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149例经临床和实验室检验确诊的淋病患者泌尿生殖道分泌物中Ct及Uu的感染率,并分析淋病患者合并这两种病原体感染的可能原因.

    作者:王维鹏;徐路生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解脲脲原体感染症传播途径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探讨解脲脲原体(Uu)感染的传播模式.研究对象为性滥、性病患者及其性伴26对,对照者及其性伴88对和围产期的孕产妇及其新生儿360对.

    作者:汪宁;贺晓新;范宝剑;鲁荣绥;任慕兰;赵季文;徐萃瑜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庚型肝炎感染者重叠感染其他肝炎状况调查

    1997年采用酶联免疫试验方法和PCR技术,对杭州市的一些人群作了庚型肝炎病毒(HGV)感染的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并对感染者的血清,进一步作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的重叠感染情况的检测.

    作者:黄志成;蔡一华;王一泓;许珂;余文炳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江都市1987~1997年32起甲型肝炎爆发的流行病学分析

    江都市1987~1997年共发生32起甲型肝炎爆发,发病387例,罹患率在6.25‰~213.59‰之间,无死亡病例.

    作者:吴志明;陈华珠;赵万怀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无锡市1998年流感流行的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分析

    1998年2~3月份,无锡市发生流感样疾病流行,市区各医院门诊量骤增,尤以儿科为著.3月份在医院收集部分疑似患者咽漱液及血清标本,同时对流行前后市区健康人群血清进行检测.在10份咽漱液标本中,经鸡胚接种分离出1株A3亚型流感病毒,命名为A3/锡防/3/98.

    作者:吉杏生;尤凤兴;胡遴;丁茂金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应用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免疫效果

    乙型肝炎疫苗是目前预防和控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有效措施,为了解HBV感染标志阳性者接种疫苗后的免疫效果,1997年10月至1998年12月对133名20~30岁HBV感染者接种乙肝疫苗.

    作者:管荣斌;韩光红;张习坦;杨红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569株病原菌耐药性调查

    为了解病原菌的耐药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对1998年1~10月5 321份送检物作分离培养,得到病原菌569株,并用23种常用的抗生素进行药敏试验.药敏试验采用Kirby-Bauser纸片扩散法,按卫生部抗菌药物细菌耐药性监测中心规定的标准进行.

    作者:陈荣川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聚合酶链反应斑点杂交技术在临床乙型肝炎病毒检测中的应用

    利用半抗原地高辛配基(digixigenin)制备非同位素标记探针技术,分别标记乙型肝炎病毒全基因探针(DIG-HBVDNA)及乙型肝炎病毒PCR产物C区探针[DIG-HBV(C/preC)],经斑点杂交检测血清HBVDNA及血清聚合酶链反应(PCR)产物,与PCR平行检测122份血清标本.

    作者:孙峥嵘;郑志红;刘桂荣;胥婧;鲁润铭;刘兵;王桂珍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一起麻疹局部爆发性流行的调查分析

    1998年4月12日至5月27日亳州市十九里镇部分村庄发生麻疹爆发性流行,共发病108例,发病率199.41/10万.发病年龄小5个月,大34岁,以7~14岁年龄段为主,占发病总数的66.67%,病例多集中在1998年5月11~20日,共74例,占68.52%.

    作者:乔俊华;张怀忠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干扰素抗体与国产重组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的研究

    重组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过程中,有部分病人外周血中可检测出干扰素抗体,其抗体的产生规律及临床意义,目前尚无一致看法.国产重组干扰素临床虽已广泛应用,但对其抗体和是否影响疗效,均未见有系统的研究报道.采用多中心合作,按研究设计的标准和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与供血员各100名作为研究对象.

    作者:倪进发;李家斌;余鑫之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从酒泉地区麻疹发病趋势探讨控制策略

    建国前后麻疹在酒泉地区流行甚广,3~4年发生一次爆发性流行,发病率高达1%~2%,并发肺炎是儿童的主要死因.1953~1980年共发病55 254例.1978年卫生部下发了<关于加强计划免疫工作的通知>,使麻疹等计划免疫针对传染病初步得到控制,明显地降低了发病率.

    作者:何鹏图;席建国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汉坦病毒核壳蛋白重组抗原的制备和基因分型研究

    根据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HFRSV)抗原检测、分型和流行病学目前还存在许多待解决的问题,研制了HFRSV的核衣壳基因工程抗原,建立了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T-PCR-RFLP)分型方法.

    作者:唐家琪;操敏;王长军;雷万里;魏春宝;叶春燕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烧伤感染铜绿假单胞菌对16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分析

    对天津市第四医院烧伤感染患者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551株做16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变化分析.利用头孢噻吩、头孢唑啉、头孢呋辛、头孢哌酮、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西丁、氨曲南、亚胺培南、氨苄西林、优立新、替卡西林、替卡西林/棒酸、美洛西林、哌拉西林、羧苄西林VITEK-AMS鉴定所有菌株鉴定标准化百分率均在95%以上.

    作者:苏东;张学英;秦志刚;邓诗琳;张艳红;李国萍;刘金伟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一起脊髓灰质炎爆发的回顾与反思

    1993年8月上旬福建省某村发生6例疑似脊髓灰质炎(脊灰)病例,主要临床表现有发热、肌痛、腹泻、呕吐和肢端麻痹.患者年龄4个月至11岁,其中4岁以下5例.首发病例以发热、肌痛为主诉,1993年4月25日出现肢体麻痹,先后到各家医院就诊.

    作者:郭齐华;陈陆明;周勇;杨秀惠;蔡志坤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建立引物双标记的聚合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军团菌mip基因

    建立一种新的检测嗜肺军团菌mip基因的引物双标记聚合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吸附(PCR-ELISA)法,应用于豚鼠军团菌感染的早期检测和诊断.其方法是将一对嗜肺军团菌引物分别标记有生物素和异硫氰酸荧光素,经PCR扩增后,将标记有生物素的PCR扩增产物加入链酶亲和素包被的微孔板中,洗去未结合物后直接加入碱性磷酸酶标记的抗荧光素抗体,待与荧光素结合后,再加入底物产生显色反应,ELISA仪测得A值.

    作者:朱利平;石尧忠;陈一平;李忠明;钟平;邬祥惠;翁心华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饮酒习惯对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预后影响的研究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后,常发生较高的慢性化率,酒精是引起肝病的另一个主要因素.为研究饮酒习惯对HCV感染者慢性化的影响,选择某乡全体献血员和2所省级医院传染科的住院病例为目标人群,凡抗-HCV(+)和/或HCV RNA(+)者列为HCV感染者作为研究对象.

    作者:阚晓宏;倪进发;毕鹏;孙业桓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在院内感染性肺炎逆行感染途径研究中的应用

    关于院内感染性肺炎(NP)是否存在胃→咽→下呼吸道的逆行感染途径尚缺乏基因组DNA水平上的确凿证据.1998年6月至1999年3月选择三所教学医院脑外科、神经内科行气管切开或插管的患者,按全国医院感染监控中心制订的诊断标准确诊NP,年龄≤15岁,确诊为肺部感染时间≤48小时者除外.发生NP的归为病例组,未发生NP的归为对照组.

    作者:代芊;邓宏;黄汉朝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江苏省甲型肝炎防制对策制定及其效益评估

    80年代后期江苏省病毒性肝炎发病强度急剧上升.调查表明,高强度的肝炎发病是由甲型肝炎(甲肝)流行所造成.其特征是,每年3~5月份出现甲肝发病高峰(春峰),其发病数可占全年发病数的31.34%~44.94%.其主要原因是,人群甲肝抗体水平低下,大量易感人群持续存在.

    作者:朱荣;刘光中;曹文英;叶蓉春;羊海涛;贾成梅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深圳市宝安区1998年医疗单位法定传染病漏报调查

    1998年6月2~10日和11月2~11日对辖区内各级医疗单位展开传染病漏报调查.根据<全国法定传染病漏报调查方法>及<广东省传染病漏报调查方法>,对1998年1~10月全区13家医疗单位(其中区级4家,镇级1家,职工医院1家)的传染病报告及管理状况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门诊就诊情况、门诊日志、入院登记及检验室检验结果.

    作者:马智超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戊型肝炎病毒结构区编码多肽检测相应抗体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利用多肽合成技术在戊型肝炎病毒(HEV)的结构区内的开放读码框(ORF)-2和ORF-3区合成了P1、P2二条具有明确抗原表位的合成多肽,作为EIA法抗-HEV诊断试剂的固相抗原测定抗-HEV.

    作者:李顺天;高桂芝;阎志慧;梁树仁;朱理珉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肺结核列入乙类传染病后报告与管理情况的分析

    自1997年1月1日将肺结核列入乙类传染病管理后,锡山市在1997~1998年两年中共报告活动性肺结核病例842例,其中菌阳病例217例,占25.8%.所有报告病例中男性616例,女性226例,性别比例为2.73∶1;病例年龄小14岁,大84岁,其中以25~35岁年龄组病例多,为210例,占24.9%,35~45岁年龄组129例,占15.3%;病例以农民为主,占53.6%,教师、学生、商业服务、医务人员43例,占5.1%.

    作者:何晓清;钱洁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一起入伍新兵麻疹爆发的流行病学调查

    1998年1月12日收治了一名来自某部新兵团的四川籍麻疹病人,遂后该新兵团的病例逐渐增多,至2月9日的28天之内共收治符合麻疹诊断标准的病例47例,其中1月15日收治9例,2月2日收治11例.

    作者:陈富华;汪成林;廖常泽;甘昭平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北京市崇文区外来儿童计划免疫现况调查

    为了解北京市崇文区外来儿童计划免疫及管理现况,以1998年4月30日前满1~2岁的儿童为调查对象,对辖区外来人口相对集中的永外街道、体育馆路街道进行普查,接种情况以儿童计划免疫预防接种证为准,无证者以当地保健科预防接种卡为准,判断标准按卫生部颁发的<计划免疫技术管理规程>执行.

    作者:王玉兰;王幼兰;张瑞琴;胡玉清;赵秀芬;李学荣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428例淋病患者淋球菌多部位感染流行病学调查

    1994~1997年对确诊的428例淋病患者多部位(尿道、宫颈、直肠、咽部及眼结膜)进行采样,经实验室检查确定淋球菌感染部位,把≥2个部位感染者视为多部位感染.

    作者:孙冰;刘向阳;杜欣;胡静华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海南省1998年虫媒病毒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海南省驻地部队和三个地区人群共607份人血清检测12种虫媒病毒抗体.驻地部队(385份)和当地人群(222份),黄病毒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7%和10.4%,甲病毒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52%和4.9%.由此可见,海南省驻地部队及当地人群存在虫媒病毒感染.

    作者:徐春华;彭翼飞;白志军;田小东;林立辉;陈翠华;方美玉;蒋廉华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开展消除麻风运动的方法和效果评价

    为加快我国基本消灭麻风病,在湖南省桑植县和永顺县、江西省崇义县和上犹县开展了消除麻风运动(LEC).主要方法为依靠当地政府支持,召开各乡镇领导、各乡镇卫生院院长、防疫专干工作会议,举办培训班,进行工作动员和布置.

    作者:沈建平;李文忠;严良斌;余美文;何新国;潘良德;魏中和;戴潜雄;谢根清;张仁群;邱英群;陈庆珑;刘圣越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北京市昌平县1990~1998年主要传染病疫情分析

    昌平县1990~1998年主要传染病发病率波动在305.83/10万(1990年)至141.14/10万(1995年)间,年均发病率219.24/10万.10岁以下儿童发病率普遍高于其他年龄组,其中以3岁组高;昌平城区镇发病高于其他地区,且呈上升趋势,由1990年301.01/10万上升到1998年518.15/10万;发病呈明显的季节性,以夏秋季发病较多,其中7、8月份占总病例的38.47%.

    作者:高贵华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上海市宝山区1990~1997年志贺氏菌群、型分布及其耐药分析

    对上海市宝山区细菌性痢疾(菌痢)监测点吴淞中心医院肠道门诊8年间志贺氏菌群、型分布及耐药情况进行分析.监测点1990~1997年腹泻病例初诊数48 887例,菌培养4 169例,阳性率17.85%,阳性菌株占腹泻病例数的1.52%,与上海市1991~1993年监测阳性菌株占1.44%,较为一致.

    作者:蒋惠芬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当前麻疹消除工作的难点及对策

    麻疹消除已成为全球有关专家关注的难题,从全球麻疹发病情况和结合横县近10年来麻疹发病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苏长金;苏海萍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计划免疫冷链接种前后大巴山区麻疹流行病学分析

    对地处大巴山区的达川地区计划免疫冷链接种前后麻疹发病进行了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表明,在实施冷链接种后,提高了麻疹疫苗接种率和接种质量,调查接种率保持在 85.1%~98.4%之间,健康儿童麻疹免疫阳性率达94.28%,有效地降低了麻疹发病率,平均发病率为8.83/10万,较计划免疫阶段下降了87.36%.

    作者:贾伯成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艾滋病病例因眼部症状首诊眼科3例临床分析

    对1998年收治的以眼部症状首诊眼科的3例艾滋病病人进行临床分析.该3例均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艾滋病监测中心用蛋白印迹法,确认为抗-HIV阳性的青年.均为男性.有反复发热、消瘦史,2例抗-HCV阳性,2例胸部CT片示有类似结核病变,尿检蛋白阳性.

    作者:许伟;柴淑霞;王磊;纪光辉;严萍;段芸;努尔克孜;杨友华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造就一支跨世纪的现代传染病流行病学工作者队伍

    可以预言,未来10年我国传染病防治工作的形势将十分严峻.其一,我国将面临新生传染病的挑战,其中以HIV/AIDS的威胁大.大的危险在于,很多人至今只知道中国是世界上HIV/AIDS发生率低的国家之一,而不晓得中国该率的增长率也是世界上高的国家之一,更未意识到我国传染病流行病学工作者所熟悉的生物医学防治模式恰恰穷于应付当前HIV/AIDS的流行.

    作者:曾光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军队传染病防制及其流行病学研究的成绩和经验

    军队作为国家和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疾病状况与国家和社会人群疾病状况密切相关.但由于军队的特殊性,其疾病的发生和流行也有特点.尤其是传染病,在生活高度集中、流动性大、任务特殊(如守土戎边、抢险救灾、作战等)的军队人群中更易发生和传播,甚至发生规模不等的爆发和流行,其危害和对军队战斗力的影响往往较其它疾病更为严重.

    作者:张习坦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流行病学知识问答

    A 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因果推论A117 何为因果推论?其基本步骤是什么?答:因果推论是指研究者根据流行病学研究资料,对某因素与某疾病(或健康状况)之间的因果关系作出正确判断的论证过程.其基本步骤包括:

    作者:赵仲堂;叶顺章;曾光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我国艾滋病流行形势和主要应对策略

    艾滋病(AIDS)的广泛流行已成为全球为瞩目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我国也正面临着艾滋病的严重挑战.1985年我国发现了第一例艾滋病病人,截止1998年底,全国累计报告发现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12 639例,其中包括艾滋病病人417例.

    作者:张经坤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快速检测大肠杆菌O157菌株在流行病学上的应用

    O157大肠杆菌是致泻性大肠杆菌的一种主要血清型,能引起人类出血性腹泻,在儿童和老年患者中可能并发溶血性尿毒症和紫癜而受到重视.自从1982年首次从食用牛肉汉堡包而导致出血性腹泻患者粪便和汉堡包中分离到此菌后,相继在美国、英国、加拿大、德国和日本发生多次由O157菌株引起腹泻的爆发和流行.

    作者:俞顺章;卢林耿;张幼辰;卫国荣 刊期: 1999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