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
  • 国际刊号:1672-1721
  • 国内刊号:14-1314/R
  • 影响因子:0.56
  • 创刊:1997
  • 周期:旬刊
  • 发行:山西
  • 语言:中文
  • 邮发:22-36
  • 全年订价:36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医药卫生综合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2009年35期文献
  • 阑尾炎319例诊断体会

    目的 探讨阑尾炎的诊断,提高阑尾炎的诊断准确率,减少误诊.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2003年1月-2008年6月收治的319例术前诊断为阑尾炎并进行手术治疗的病例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319例被诊为阑尾炎的患者术中发现误诊16例,误诊率5%.误诊患者在术中及术后给予相应处理后痊愈出院.结论 加强普外科医师的理论知识学习,增加普外科医师的临床经验,提高临床专业知识水平,这样才能减少阑尾炎的误诊率.

    作者:李鸿斌 刊期: 2009年第35期

  • 人工流产手术丙泊酚临床应用观察

    选用有效、副反应低的镇痛方式已成为妇产科医师关注的问题.我院自2ID05年1月-2008年6月将丙泊酚应用于人工流产术,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任秀苗 刊期: 2009年第35期

  • 老年肺结核43例临床分析

    我国老年人口群体居世界首位,南于人口老龄化等因素,老年肺结核有逐年增多的趋势.2002年全国流行病学调查,在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中,60岁以上组占40.90%[1].因其起病多隐匿,临床表现不典型,误诊率较高,应引起临床重视和警惕.现将我院近5年来收治的老年肺结核43例进行临床分析如下.

    作者:韩爱红 刊期: 2009年第35期

  • 结肠镜单人操作568例临床体会

    目的 总结结肠镜单人操作法在结肠镜检查中的应用.方法 患者左侧卧住,大腿与小腿成直角,术者站立于患者的右背侧,左手握持结肠镜的操作部,右手握持镜身做进退和旋转镜身的操作.结果 本组568例次结肠镜检查,无1例出现肠穿孔或副损伤,23例检查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腹胀和腹痛,排便排气后可缓解,无明显并发症.结论 由于单人结肠镜是术者单人完成,所以其操作的协调性好,容易取直镜身,减少结袢及撞击肠管,患者不适感减少,进镜速度快,缩短检查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该技术的应用还减少了劳动力,提高了工作效率.该方法比较容易达到进镜快速、低痛、安全的效果,认为值得推广.

    作者:朱壮涛;孙惠英 刊期: 2009年第35期

  • 围绝经期女性122例健康干预分析

    目的 发展和建立促进围绝经期健康的因素,针对性地开展围绝经期保健.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45岁~55岁围绝经期女性122例,进行生存质量评分(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量表WHO-QOL-BREF)后,实施健康干预措施:膳食指导、体育锻炼指导、心理卫生指导、生活习惯指导、有害物质的控制,定期的健康教育以及针对干预对象所患疾病的防治等健康促进措施.干预1年后再进行生存质量评分.结果 围绝经期女性生存质量得到提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健康干预模式对提高围绝经期女性生存质量是有效的,值得深入探讨.

    作者:杨爱玲;王婕 刊期: 2009年第35期

  • 产后访视对母乳喂养的影响

    目的 了解产后访视干预对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 对2007年3月-2009年3月在我院分娩的市区内产妇自愿接受产后访视的586例,于产后第14天、第28天进行家庭访视.了解母乳喂养情况,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具体宣教指导.结果 医院内纯母乳喂养率为93.68%,一访时下降为76.11%,二访时回升到83.38%.结论 产后访视可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率.

    作者:刘桂平;周仙翠 刊期: 2009年第35期

  • 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角膜水肿原因分析

    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以其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复明效果佳而受到广大眼科手术医生的认同,得到广泛应用.随着其操作技术及人工晶状体制造技术不断改进提高,术后出现角膜水肿,甚至角膜失代偿的并发症已很少见.

    作者:赵越;潘耘;于爱民 刊期: 2009年第35期

  •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208例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手术方法、技巧以及临床应用.方法 对我院2003年8月-2008年12月208例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8例患者共剔除肌瘤253个;腹腔镜下完成204例,4例中转开腹;平均出血量(82±88)ml;平均住院时间3.8 d.结论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及住院时间短的优势,子宫肌瘤的腹腔镜剔除手术无疑是一种保留器官的理想术式,随着腹腔镜手术技巧的提高和器械的更新改进,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将有更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马萍 刊期: 2009年第35期

  • 某县级医疗机构4年中剖宫产变化趋势及原因分析

    目的 规范县级医疗机构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方法 对2005年-2008年1 181例剖宫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年中平均剖宫产率为17.18%,且呈逐年上升趋势.由于产妇心理障碍、对自然分娩的误解、医务人员规避医疗纠纷等诸多社会因素导致的非医学指征的剖宫产逐年上升.结论 规范剖宫产诊断指征,提高产科质量及胎儿监护质量是降低剖宫产率、保障母婴平安的有效措施之一;同时良好的医疗环境也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作者:曹桂花 刊期: 2009年第35期

  • 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慢性心力衰竭患者48例,随机分为2组:缬沙坦治疗组2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缬沙坦,80 mg/d,1次/d,口服;常规治疗组23例,仅用常规治疗,不加用血管紧张素受体桔抗剂(AT Ⅰ),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心脏超声参数的变化.结果 2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对比,缬沙坦治疗组比常规治疗组LVEDV、LVESD、LVEDD明显减少(P均<0.05),LVEF明显提高(P<0.05).2组患者临床疗效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运用缬沙坦治疗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有明显改善.

    作者:郭煜 刊期: 2009年第35期

  • 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血小板 血红蛋白的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小板、血红蛋白与病情活动的关系.方法 比较类风湿关节炎活动组30例、缓解组12例和正常对照组15例的血小板、血红蛋白变化,分析30例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小板、血红蛋白与病情活动指标(ESR、CRP、RF)的相关性.结果 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患者的血小板计教明显高于临床缓解期患者及正常对照组(P<0.01),而血红蛋白明显低于临床缓解期患者及正常对照组(P<0.01);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分别与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呈正相关,而血红蛋白分别与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呈负相关.结论 血小板计数和血红蛋白可作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活动性和治疗效果评价的简便有效的实验室参考指标.

    作者:温慧芬 刊期: 2009年第35期

  • 双侧会阴阻滞麻醉的观察与分析

    目的 观察双侧会阴阻滞麻醉方法的应用在产妇会阴裂伤率与侧切率下降,缩短第二产程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08年1月-4月第一胎初产妇进行双侧会阴阻滞麻醉,并与2007年1月-4月第一胎初产妇进行比较.结果 会阴损伤减少,第二产程缩短.结论 用1%的普鲁卡因做双侧会阴阻滞麻醉,既可以减少会阴损伤(包括裂伤与侧切),又可以缩短第二产程.

    作者:王典叶 刊期: 2009年第35期

  • 地震后特殊住院人群的心理反应及护理

    目的 分析5·12大地震受伤住院患者的心理状况,探讨特殊患者的心理反应及护理效果.方法 根据伤情及家庭状况将患者分为三类特殊的护理对象,针对不同人群的心理反应,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通过常规护理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基本满足了患者住院期间的身心需要,达到了大灾后早期的康复要求.结论 准确、及时的心理护理保证了治疗和护理的顺利进行.

    作者:林洁 刊期: 2009年第35期

  • 神经外科护理记录缺陷分析及改进措施

    目的 对我院神经外科护理记录中存在的缺陷进行总结和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7年1月-12月神经外科重症患者38例的护理记录情况.结果 存在的主要缺陷是:护理记录不完整、不及时;前后记录及医护记录相矛盾;护理重点不突出.结论 对照原因,采取相应措施,提高护理文书质量.

    作者:任敏芳 刊期: 2009年第35期

  • 高校后勤社会化后职工医院护士的困惑与思考

    近几年来,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在全国各高校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有效地提高了高校师生的生活质量,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1].但医疗机构的改革没有后勤其他部门的改革那么顺利,没有达到为师生提供更健全、更便利、更优质服务的目的.

    作者:侯菊溶;伍元玉;李金玉;李晓金 刊期: 2009年第35期

  • 腹腔镜辅助下直肠癌根治术的护理配合体会

    直肠癌指位于齿状线至乙状结肠、直肠交界处之间的癌,传统的直肠癌手术经腹-会阴直肠癌切除术(Miles术式),适用于癌肿距肛门8 cm以下的病例;经腹-会阴直肠癌切除术(Dixon术式),适用于癌肿距肛门10 cm~12 cm以上者[1].近年来使用腹腔镜进行直肠癌手术治疗,创伤小,术后肠道恢复快,腹部瘢痕小,距肛门6 cm~7 cm以上癌肿均可保留肛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作者:夏翔 刊期: 2009年第35期

  • 术前访视在心脏介入患者中的应用

    心脏介入手术是心脏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手段,目前临床上应用极为普遍,技术比较成熟,主要包括冠脉造影、经皮冠脉内支架置入术、射频消融术、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起搏治疗等.但手术常导致患者产生比较剧烈的生理、心理应激反应,甚至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及术后的康复.

    作者:张迎芳;金娟英 刊期: 2009年第35期

  • 双侧阴部神经阻滞麻醉降低会阴切开率的临床观察

    2007年1月-10月,我院对足月初产妇采用阴部双侧神经阻滞麻醉进行分娩,降低了会阴切开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7年1月-10月,年龄23岁~30岁,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胎头已拨露足月初产妇24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作者:张敏静;马荣风 刊期: 2009年第35期

  • 医院感染236例发病情况分析

    医院感染是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发生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1].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以及患者生存质量的提高,医院感染已成为评价医院医疗质量的重要标记之

    作者:杨凤仙;张美珍 刊期: 2009年第35期

  • 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汽化电切术围术期护理

    目的 探讨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汽化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围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62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均采用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汽化电切术,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做好充分的检查和术前准备,术中低压灌洗,彻底止血,术后严密观察,认真护理,预防各种并发症,加强管道护理、生活护理和健康指导.结果 62例患者均顺利度过围术期,术后出血少,恢复快,无经尿道电切综合征、尿道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痊愈出院.结论 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汽化电切术虽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为安全、疗效确切、并发症少的微创手术方法,但全面细致的围术期护理,及时有效的护理技巧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作者:梁燕;刘玉贞 刊期: 2009年第35期

  • 老年骨折患者围术期的心理护理

    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口益突出,现在已基本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由于骨中钙质进入血液,使骨质疏松,易发生骨折;骨骼肌的萎缩,肌力减弱,动作的敏捷度降低,也易发生骨折.

    作者:卞晓红 刊期: 2009年第35期

  • 有机磷农药中毒反跳的预防

    目的 探讨在有机磷农药中毒早期如何采取措施预防反跳的发生.方法 收治护理56例中毒患者,针对发生反跳的原因,抓住治疗、护理的每一个环节积极防治.结果 56例中毒患者除5例病情较重死亡外,其余无1例发生反跳.结论 有机磷中毒早期如果及时采取一系列治疗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反跳的发生,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魏瑞花 刊期: 2009年第35期

  • 改良食指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21例体会

    我院2002年10月-2007年9月应用改良食背侧岛状筋膜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21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21例,其中男12例,女9例,年龄16岁~63岁,平均年龄29岁.右拇指软组织缺损13例,左侧8例.致伤原因:切割伤11例,挤压伤6例,撕脱伤4例.

    作者:马日历 刊期: 2009年第35期

  • 老年人窦性心动过缓70例动态心电图分析

    动态心电图(DCG)简称Holter,是一种可以连续长时间记录并编辑分析人体心脏在活动和安静状态下的心电图,并动态观察心律变化,比常规心电图更能提高对非持续性各种心律失常,尤其是一过性心律失常及短暂的心肌缺血发作的检出率,是心血管领域诊断老年人心律失常的重要诊断方法.

    作者:王艳;刘军;张晨瑜;王潞瑶;胡海波 刊期: 2009年第35期

  • 人工流产后放置节育器的临床观察

    人工流产是避孕失败的补救措施,为避免反复的非意愿妊娠发生导致反复的人工流产,许多育龄妇女选择人工流产后即时放置节育器(IUD).为了广大育龄妇女的身心健康,减轻放置IUD后的副作用和并发症的发生,我站于2005年7月以后对

    作者:程晋霞 刊期: 2009年第35期

  • 脑卒中患者猝死原因分析

    猝死是一种非常紧急而严重的情况,往往突然发生,迅速死亡,即使住院患者也措手不及,在我院神经内科2002年-2006年间住院的脑卒中患者3 310例中发生猝死36例.现分析如下.

    作者:姜金梅 刊期: 2009年第35期

  • 针药合治65例小儿高热惊厥临床观察

    小儿高热惊厥初次发病在生后1个月到6岁以内,在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感染性疾病初期,体温在38℃以上时突然发生惊厥,大多数是单纯性热性惊厥(占90%),惊厥只发生1次,惊厥发作2周后脑电图正常,预后良好;少数是复杂性热厥,占(10%),惊厥反复发作,预后差.

    作者:陈玉香 刊期: 2009年第35期

  • 上消化道溃疡穿孔的非手术治疗

    目的 探讨上消化道溃疡穿孔非手术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对符合非手术治疗适应证的19例上消化道溃疡穿孔患者分两期予以药物保守治疗.结果 本组患者经非手术治疗后,首次胃镜和,<'14>C-尿素呼气试验,42%(8/19)获临床治愈;3个月后获随诊的14例,73%(14/19)治愈;余失访.结论 通过本组病例,说明上消化道溃疡穿孔的非手术治疗是可行的,并可使患者的住院时间缩短、治疗费用降低,避免了各种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郭诚 刊期: 2009年第35期

  • 急性胰腺炎并肝脏损害的临床分析

    急性胰腺炎是多种病因导致胰酶住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的炎症反应,临床以急性上腹痛、恶心、呕吐、发热和血胰酶增高等为特点.病变轻重不等,轻者以胰腺水肿为主,临床多见,病情常旱局限性,预后良好,又称为轻症急性胰腺炎.

    作者:赵金梅 刊期: 2009年第35期

  • 阴道镜检查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作用

    宫颈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但也是目前惟一可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并能治愈的妇科肿瘤.进行宫颈癌的筛查,及早发现癌前病变是防治宫颈癌的关键环节.阴道镜检查是通过醋酸及碘试验的原理,将宫颈放大10~40倍,观察宫颈表面上皮及血管形态的变化,可以清晰显示宫颈病变部位,是目前临床上普遍应用的检查方法.

    作者:马海燕;马慧芬;张念军;庞海燕 刊期: 2009年第35期

  • 阿昔洛韦软膏局部外用在小儿水痘的疗效观察

    1 临床资料我院2007年1月~2009年1月门诊及住院收治水痘患儿110例,其中男68例,女42例,年龄在1岁~7岁,随机分为治疗组55例,对照组55例.

    作者:逯玉华 刊期: 2009年第35期

  • 联合用药治疗脑供血不足的临床体会

    脑供血不足是指人脑某一局部的血液供应不足而引起脑功能的障碍.脑供血不足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特别是突然感到眩晕、视物模糊、旋转、还有耳鸣、听力下降、睡眠障碍、记忆力减退、肢体麻木、软弱无力等.我院2006年6月-2008年12月采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酯钠、舒血宁、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脑供血不足27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秀丽;惠彩萍 刊期: 2009年第35期

  •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征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是老年人的常见疾病,为探讨其临床特点、发病规律及特征,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60例患者中男40例,女20例,年龄为60岁~90岁,发病以季节交替时为多.

    作者:连会军 刊期: 2009年第35期

  • 腹腔镜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5例观察

    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是胰腺、腺周病变,又易发生远隔脏器损伤的急腹症,病情发展凶险,诊治非常复杂,治疗方案变化大,且发展快.我院自2001年-2008年共收治重症胰腺炎24例,其中近2年来我们对5例采取了腹腔镜下腹腔减压外引流手术治疗重症胰腺炎,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张永前 刊期: 2009年第35期

  • 应用皮内缝合技术治疗急诊面部创伤236例体会

    1 一般资料1.1病例选择本组236中,男113例,女123例,年龄2岁~74岁,平均年龄35岁.创伤部位:面颊部58例,口周57例,鼻部36例,下颌32例,眼周28例,额部25例.均在创伤后8 h以内来院就诊或由外院转来.

    作者:杨强;尉永太;陈玲;王咏波;连亚楠 刊期: 2009年第35期

  • 小儿药物性血尿30例分析

    药物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有它的不良反应.尤其是在小儿时期,南于肝脏、肾脏功能不健全,对药物的代谢、排泄都较成人差,故在用药时一定要注意.为了合理、安全用药,现将我科近年来收治的药物性血尿30例报告如下.

    作者:李立胜 刊期: 2009年第35期

  • 止血夹在消化内镜中的应用体会

    近年来随着消化内镜器械和诊治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消化内镜介入治疗被应用到临床,内镜设备以及附件的发展亦日新月异.新技术的发展也不可避免地带来更多的并发症,因此各种设备及其附件性能的掌握对内镜室护士的配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在应用金属夹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且扩大了止血夹的应用范围,现将我们的应用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散红霞;马丽雅;闫秀英;杜春霞;马庭芳 刊期: 2009年第35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17例体会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饮食习惯的改变,食物种类的改变,外科疾病的疾病谱也有了新的变化.近年来单纯性胆囊炎及化脓性胆囊炎、胆石症、胆囊息肉等胆囊疾患,成为消化系统的多发病.

    作者:王亚春;乔文菊 刊期: 2009年第35期

  • 产科臂丛神经损伤与防范

    臂从神经损伤引起上肢肌肉麻痹,是我们每一位产科医生都经历过的,是妊娠医疗纠纷的主要来源,故臂丛神经损伤越来越引起产科医生的关注.

    作者:赵卉 刊期: 2009年第35期

  • 慢性泪囊炎鼻镜下手术治疗30例

    慢性泪囊炎是指鼻泪管下端发生阻塞,泪液和细菌潴留在泪囊内,不断刺激泪囊内壁引起的一种慢性炎症.而沙眼、慢性鼻炎或鼻窦炎、鼻甲肥大、鼻息肉、鼻巾隔偏曲等是引起鼻泪管阻塞的常见原因.本病常见,多为中老年女性.由于常有黏液或脓液反流入结膜囊,极易引起结膜炎.

    作者:胡逢春 刊期: 2009年第35期

  • 促进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的观察体会

    母乳是婴儿天然的、合理的佳食品,提倡母乳喂养是世界范围内的爱婴行动,国际母乳喂养行动联盟(WABA)确定每年8月1日-7日为世界母乳喂养周.母乳喂养不仅有利于婴儿的健康和生长,还能促进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利于子宫复旧,同时能够增进母子感情,降低乳腺癌的发生.

    作者:王晓晔 刊期: 2009年第35期

  •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治疗医院获得性肺炎疗效观察

    我院自2006年1月-2008年12月应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泰能)静脉滴注治疗医院获得性肺炎(HAP)效果显著,现将治疗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丽 刊期: 2009年第35期

  • 类风湿性关节炎检测抗CCP抗体RF水平的临床意义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 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常见的以关节组织慢性炎症表现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类风湿因子(RF)是临床上常用来诊断RA的血清学指标,但RF诊断RA方面特异性有限.2000年sehellekensur首次合成环瓜氨酸肽(CCP)[1],建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A)检测RA患者血清中的抗CCP抗体,该抗体在诊断RA中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2],并且是一项评价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常会忠;王红;田红 刊期: 2009年第35期

  • 膀胱癌的CT分析

    本文分析了我院自2005以来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膀胱癌20例的CT表现,并讨论其病理基础和鉴别诊断.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例中,男16例,女4例,男女比例为4:1.年龄为43岁~75岁,平均年龄60岁.临床症状:无痛性血尿,尿频,尿急,尿痛.

    作者:侯建工 刊期: 2009年第35期

  • 彩超检查在诊断胎盘早剥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彩超检查在胎盘早剥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总结分析我院收治的16例经手术或阴道分娩证实为胎盘早剥患者的彩超声像图特征.结果 16例患者中,彩超确诊12例,符合卒75%,漏诊4例,漏诊率25%.结论 彩超检查诊断胎盘早剥准确安全是首选的辅助检查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苗静林 刊期: 2009年第35期

  • 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52例手术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我院2004年3月-2007年10月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5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52例均恢复良好,随访6个月~2年,骨折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5个月~10个月,平均6.2个月.优33例,良9例,可6例,差4例,优良率80.7%.结论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应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切口入路要根据不同的骨折类型科学选择,术中力争解剖复位,足量植骨,坚强固定,并兼顾骨折和软组织条件,早期功能锻炼,减少畸形及骨性关节炎的发生.

    作者:党德军 刊期: 2009年第35期

  • 体外冲击波配排石汤治疗泌尿系结石98例

    泌尿系结石是临床常见多发性疾病,中青年多见,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近年来,本病的发病呈上升趋势,虽然治疗手段多样,但保守治疗更易被广大患者所接受[1].我院于2003年1月-2007年1月,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配合中药为主治疗泌尿系结石98例,并经临床及超声波检查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宇龙 刊期: 2009年第35期

  • 六味地黄丸加味治疗经断前后诸证42例

    妇女绝经前后,大多数见于45岁~55岁之间.随着女性年龄的增长,体内雌激素水平降低、代谢紊乱,在此特殊生理时期,若受到外环境的影响,则易导致肾阴阳失调,从而出现一系列特定的综合征,严重者可影响日常生活.笔者根据其临床上出现的不同症状,灵活运用六味地黄丸加味治疗经断前后诸证42例,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翠英 刊期: 2009年第35期

  • 中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盆腔炎汤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发病半年内的慢性盆腔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中药组和西药组,中药组盆腔炎汤药物粉碎用无纺布分包,口服加外敷,西药组青霉素、甲硝唑分步静点.结果 中药组对腹痛、下坠有显著效果,2组显效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中药与西药治疗慢性盆腔炎均有临床疗效,但中药组明显优于西药组.

    作者:赵旭卿 刊期: 2009年第35期

  • 更年宁治疗更年期综合征96例观察

    女性更年期综合征,中医称为绝经前后诸证.笔者自1998年以来采用自拟的更年宁治疗更年期综合征96例,取的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高玲玲;杨月枝;李俊娥;孙爱珍 刊期: 2009年第35期

  • 心电图在心肌梗死中的应用

    心电图一直在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和预后判断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过去十几年中,一些多中心前瞻性研究系统地比较了心肌损伤后心电图改变与生化标记物,早期冠状动脉造影的改变,心室收缩和心肌代谢的相关性,这些研究极大地提高了我们运用心电图诊断心肌梗死(AMI),判断AMI患者的梗死相关动脉(IRA)及预后的能力.本文特对近年来心电图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做一复习及回顾.

    作者:陆向阳 刊期: 2009年第35期

  • 浅谈细菌性阴道病及对妇女生殖健康的危害

    细菌性阴道病是目前育龄妇女常见的阴道感染之一,是阴道内正常菌群失调所致的一种混合感染,主要由厌氧菌引起.其发病可能与多个性伴侣,频繁性交或阴道灌洗使阴道碱化有关.有症状者主要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有鱼腥臭味,尤其性交后加重,可伴有轻度外阴瘙痒或灼热感.治疗首选抗厌氧菌药物,口服以甲硝唑首选.

    作者:蔡建桃 刊期: 2009年第35期

  • 骨科新技术对骨科医疗的影响

    近10年来骨科出现了许多医疗新技术,包括内同定技术、微创骨科以及康复支具等,有力地促进了骨科相关疾病的诊治水平和理论发展,给骨科医疗带来了深远的影响.1 内固定技术的发展与骨科医疗

    作者:赵晋社;郭拴全 刊期: 2009年第35期

  • 中小学生3 473例口腔病调查分析

    中小学生由于正处在生长发育的一个特殊时期,故在口腔发病上也有其特殊性.龋齿、牙周病、牙(牙合)畸形为口腔三大疾病,具体发生在中小学牛这个年龄段的发病情况如何,国内多有报道.为了解本地中小学生口腔病的发病及治疗情况,我们于2008年5月-7月对3 473例中小学生进行口腔病的调查,报告如下.

    作者:卢凤山 刊期: 2009年第35期

  • 闻喜县HIV/AIDS免费抗病毒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 对闻喜县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工作进行总结、评价.方法 收集接受治疗患者的治疗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免费抗病毒治疗效果较好,基本达到规范管理,治疗过程平稳,CD4值稳定上升,不少患者重获新生.结论 目前治疗方案适合当前治疗的人员,疗效良好.达到预期的效果.可以继续规范治疗.

    作者:王建平;董少良 刊期: 2009年第35期

  • 长治市郊区2005年-2008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分析

    目的 了解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及动态规律,分析主要死因,制定干预措施.方法 对长治市郊区2005年-2008年5岁以下儿童监测报表及儿童死亡卡进行分析.结果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从2005年的16.64%下降至2008年的12.15%,呈下降趋势.死因主要为先天异常,出生窒息,早产及低体重等.结论 加强围生期、孕产妇、儿童保健系统管理工作,开展免费自愿婚前医学检查,预防出生缺陷,提高产科、儿科技术水平,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根本保证.

    作者:李凌 刊期: 2009年第35期

  • 病历档案的网络管理

    长期以来,医院的病历存放不规范,存放空间狭小,对病案管理工作不重视,病案管理工作人员素质低下,无法认识到病案完善的重要性,笔者从上述的几方面,提出自己的见解,以供参考.

    作者:袁红 刊期: 2009年第35期

  • 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分析及预防措施

    中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我国应用中药防病治病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在与疾病做斗争的过程中,中药及中药制剂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近年来,返璞归真,崇尚自然,追求绿色已经成为世界新潮流,中医药成了绿色健康的象征,得到国人的青睐.

    作者:夏海燕;王兴中 刊期: 2009年第35期

  • 浅谈药物信息在药学实践中的应用

    随着药学事业的飞速发展,现有的药品品种不下数千种,剂型、规格、用途、用法名目繁多,药品推陈出新的速度加快,药品涵盖的知识和信息量也不断加大,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导致在现代临床用药和解决用药问题时,药学人员必须掌握更多的药学信息并在药学实践中加以合理应用.

    作者:于国睿 刊期: 2009年第35期

  • 药品不良反应47例分析报告

    目的 了解我院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信息.方法 对47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引起ADR的药物以抗菌药多,有40例,占85.11%,经静脉给药引起的ADR 38例占80.85%,ADR表现以皮肤反应多,其中以各种皮疹和瘙痒症常见.结论 临床在使用抗生素及中药注射剂时,特别是静脉给药时,要严密监测,有不良反应征兆时及时处理,以免发生更严重的ADR.

    作者:石文英 刊期: 2009年第35期

  • 患者用药不依从性的初步调查

    所谓依从性就是指患者遵守医师对用药指示执行的程度,完全按照用药指示为依从,反之为不依从.对患者来说药物治疗的成败,不仅在于医师诊断疾病的正确性,还在于患者是否严格遵守医师指示,提高患者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足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的重要问题之一.在调查中有不少患者不能按时、按量服用指定药物,存在着不依从现象.

    作者:王连英 刊期: 2009年第35期

  • 药房错发药原因及相应对策

    药房把好处方质量关的同时,错发药时有发生,出错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1错发药原因1.1调配方面:①调剂人员一时疏忽、未仔细查看处方或凭经验和主观判断,致药品数或用量错误.②对于儿科用药,药剂人员未注意某药剂该被稀释,致用量偏大.

    作者:苏雅君 刊期: 2009年第35期

  • 浅谈药物对患者的危害

    药物对患者的危害,总的来说来自三个方面:药品质量事故(主要是假药和劣药)、药品不良反应(ADR)、错误用药(指超剂量中毒、用错药和不合理用药等).1 药品质量事故方面药品质量事故,主要是指假药和劣药造成的一些事故.

    作者:余海英 刊期: 2009年第35期

  • 重视药物不良反应 合理使用抗生素

    抗生索是临床常用的一类药物,正确、合理使用抗生素是安全、有效治疗疾病,提高药物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的基本保证.但临床医生往往只重视抗生素的治疗作用,而对其引起的不良反应关注不够,以至达不到预期效果.抗牛素的药物不良反应不仅指药物的剐作用.

    作者:魏少萍 刊期: 2009年第35期

  • 肺炎性假瘤误诊为肺癌17例临床分析

    肺炎性假瘤临床症状、X线表现常与肺癌难以鉴别,且易误诊.现将我院近10年收治的17例肺炎性假瘤误诊为肺癌的病例进行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误诊患者17例,男10例,女7例,年龄36岁~67岁,平均年龄52.3岁.

    作者:赵宏斌;董飞;李超 刊期: 2009年第35期

  • 异位妊娠35例误诊原因探讨

    目的 分析35例异位妊娠误诊的主要原因,以降低异位妊娠的误诊率.方法 回顾2005年1月-2009年1月我院收治异位妊娠86例中被误诊的35例患者(包括在外院误诊而至我院或者我院误诊),分析主要的误诊情况.结果 早期临床症状的不典型;辅助检查的误导;临床医师对病史、体征的采集不全;临床医师自身知识、经验与技术水平不足;诊断技术设备与手段的不完善.结论 临床医师忽略病史及体检,过分依赖辅助检查、缺乏正确的临床思维是造成异位妊娠误诊的原因.

    作者:王秋芳 刊期: 2009年第35期

  • 孟氏骨折诊疗失误的分析

    目的 探讨孟氏骨折误诊的原因.方法 2007年-2008年我院收治4例前臂损伤患儿,其中有3例孟氏骨折漏诊,1例尺骨骨折伴先天性桡骨小头脱位误诊为孟氏骨折.结果 4例患儿在诊疗过程中发现为误诊,及时改变诊疗方案均得到痊愈.结论 对前臂损伤的应详细询问病史及体检,摄片应包括肘腕关节,必要时摄健侧对照片.

    作者:范探云;王钦义 刊期: 2009年第35期

  • 老年女性子宫穿孔误诊为上消化道穿孔的经验总结

    老年女性子宫穿孔并不罕见,但据其临床表现、相应体征及相关医技检查极易误诊为上消化道穿孔,2006年6月-2008年9月我科共收治3例子宫穿孔的老年患者,均误以上消化道穿孔收住院.

    作者:张建华;王永杰;王婷 刊期: 2009年第35期

  • 解剖标本与病理标本组合摆放的教学效果分析

    中等卫生专业学校的解剖实验课程,一般是在讲授理论课程后进行的,传统实验是以各学科单独完成,以验证理论知识为主要目的,学生思维与创新能力不能充分体现.我们尝试通过在学习解剖学内容的基础上,对解剖标本与病理标本进行系统组合,在实验课程中做到相互对照、互相了解,建立能够开发智力,启迪思维,培养专业技能与提高学习兴趣的实验模式[1].

    作者:侯伟生 刊期: 2009年第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