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山西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 国际刊号:1672-1349
  • 国内刊号:14-1312/R
  • 影响因子:1.46
  • 创刊:2003
  • 周期:月刊
  • 发行:山西
  • 语言:中文
  • 邮发:22-75
  • 全年订价:552.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 中西医结合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8年19期文献
  • 尼可地尔联合地尔硫卓治疗变异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变异性心绞痛病人采用尼可地尔联合地尔硫卓的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五三中心医院心内科2013年3月-2016年7月收治的变异性心绞痛病人9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所有病人按冠心病常规治疗用药,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地尔硫卓每次30 mg,每日3次;试验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尼可地尔每次5 mg,每日 3次.两组均治疗4周.观察两组治疗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试验组变异性心绞痛发作次数较治疗前减少80%以上的病人多于对照组[19例(41.3%)与8例(17.4%),P<0.05];治疗4周后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3.5%与73.9%,P<0.05).治疗4周后两组血压和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尼可地尔联合地尔硫卓治疗变异性心绞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更高.

    作者:陈红;丁平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合并中心动脉压升高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及ox-LDL、 LOX-1、Vaspin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痛合并中心动脉压(CAP)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血凝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1)、血清脂肪特异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aspin)水平的影响.方法 入选病人于冠状动脉造影时测量CAP,并行颈动脉粥样硬化指标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分为颈动脉硬化组与对照组.两组均行ox-LDL、Lox-1及Vaspin水平检测,然后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8周后颈动脉硬化组再次超声检测动脉粥样硬化指标及血清ox-LDL、LOX-1、Vaspin水平.结果 颈动脉硬化组血清ox-LDL及LOX-1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Vaspin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颈动脉硬化组经8周他汀药物治疗后颈动脉斑块检出率无变化;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厚度及斑块面积较治疗前呈现出下降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硬化组治疗后血清ox-LDL及LOX-1水平均明显降低,Vaspin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合并CAP升高病人可能通过ox-LDL、LOX-1及Vaspin调节内皮细胞和局部炎症反应,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经过短期他汀类药物治疗后,Vaspin水平的变化先于病理形态的血管重构出现,提示血清Vaspin水平可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变化的一个早期预测指标.

    作者:卢炜;杜超;王立君;王建军;秦立强;刘莉莉;江平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徐浩教授病证结合治疗心律失常临床经验撷英

    中医药治疗心律失常具有独特的优势,徐浩教授治疗本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主张病证结合,辨证强调首辨虚实,再辨寒热、痰瘀,辨病则善于针对心律失常不同类型抓核心病机;遣方用药既强调针对不同证候要素,辨证选方以扶正祛邪、调和阴阳,又主张在辨证指导下应用现代药理研究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的中药,伍以祛风、安神法,常获显效.

    作者:张贺;李金根;于美丽;王欣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刘玉洁运用温胆汤联合黛力新治疗冠心病PCI术后伴抑郁状态68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温胆汤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黛力新)治疗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病人伴抑郁状态(痰瘀内阻型)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病人68例,中医辨证为痰瘀内阻证,给予温胆汤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黛力新)进行治疗.结果 经治疗12周后统计临床疗效,显效53例(78%),有效12例(18%),无效3例(4%),总有效率96%.结论 温胆汤联合黛力新治疗(痰瘀内阻证)冠心病PCI术后伴抑郁状态病人,临床疗效确定,作用明显.

    作者:李凤娥;戴玉;史俊玲;孙辰莹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心脑舒通片辅助治疗对高血压病人血脂代谢、凝血纤溶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目的 观察心脑舒通片辅助治疗对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血脂代谢、凝血纤溶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入选2015年3月-2018年3月门诊收治的高血压病人225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n =112)和观察组(n=113).对照组给予常规降压治疗,观察组在常规降压治疗基础上加用心脑舒通片辅助治疗,两组均观察12周.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血脂、凝血纤溶功能指标[血浆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r)、纤维蛋白原(Fg)]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的变化情况.观察两种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3.18%与71.43%,x2=4.436,P<0.05).两组血压下降,血脂、凝血纤溶和血液流变学功能得到改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指标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脑舒通片辅助降压治疗高血压可提高临床疗效,可能与有助于改善病人血脂、凝血纤溶和血液流变学功能有关.

    作者:刘澎;刘庚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王强运用熄风化痰祛瘀法治疗眩晕验案1例报道

    眩晕是临床常见病症,可伴发于西医的多种疾病.中医中药对眩晕的治疗有着独特的优势.王强主任医师结合自己多年临床经验,在眩晕的治疗上擅长数法并用,多从风、痰、瘀着手,熄风化痰祛瘀,每获良效.

    作者:王红红;王强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与PCI围术期心肌损伤的关系

    目的 探讨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围术期心肌损伤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4年9月-2016年11月入住本院心内科行PCI的病人180例.根据基线Lp-PLA2水平分为正常组和升高组,各90例.两组病人于术前检查生化指标、心肌肌钙蛋白T(cTNT)、Lp-PLA2、C反应蛋白(CRP),并在造影机下进行PCI术,记录病人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家族史、既往PCI史、高血压痛、糖尿病、吸烟、他汀药物服用史、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分析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单支病变、多支病变、支架总长度、大干预直径、预扩压力、后扩比例等.检测病人术前术后Lp-PLA2、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apo-B、cTN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观察两组病人PCI术后心肌损伤指标的差别,1年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及1年支架失败发生率.结果 两组在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家族史、PCI术史、高血压痛、糖尿病、吸烟、他汀药物服用史、LVEF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水平升高组多支病变明显高于水平正常组(P<0.05),两组在单支病变、支架总长度、大干预直径、预扩压力、后扩比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各项心肌损伤因子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水平升高组cTNT和Lp-PLA2水平明显高于水平正常组(P<0.05).术前Lp-PLA2与术后cT-NT高值呈正相关(r=0.012,P<0.05),即术前Lp-PLA2水平越高、术后cTNT数值越大.水平正常组1年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8.88%(8/90)及1年支架失败发生率3.33% (3/90),明显低于水平升高组的20.00% (18/90)和13.33% (12/9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p-PLA2与PCI围术期心肌损伤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呈现出术前Lp-PLA2越高,PCI术后cTNT数值越高的趋势,但因样本量仍较小,Lp-PLA2在各分组中呈非正态分布,非参数检验统计结果仅提供趋势反映.

    作者:徐亮;陈燕春;杨松;赵祥海;周维;张明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检测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值检测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中的意义.方法 急性冠脉综合征依据心肌酶是否升高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66例),分析两组病人的血清HDL-C、LDL-C、LDL-C/HDL-C比值,并比较两组间的差异.方法 急性心肌梗死组LDL-C水平与不稳型心绞痛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05).急性心肌梗死组HDL-C水平低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心肌梗死组LDL-C/HDL-C比值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HDL-C、LDL-C/HDL-C比值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中具有使用价值.

    作者:程守全;贾永平;王诚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炎性受体NOD2在心房颤动病人血小板中的表达意义

    目的 探讨炎性受体NOD2在心房颤动病人血小板中的表达水平及与炎症因子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 入选心房颤动病人80例为房颤组,入选同期非房颤病人8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两组的血小板NOD2受体表达,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的炎症因子水平,并探讨两者间的相关性.结果 相较于正常对照组,房颤组病人的血小板NOD2受体表达以及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均升高(P<0.05),且血小板NOD2受体表达水平与IL-1β、IL-6、TNF、hs-CRP水平之间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房颤病人血小板NOD2受体表达升高,且与炎症因子水平呈现相关性,NOD2水平可能对房颤病人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具有预测意义.

    作者:陈华;高稳;温志超;吴帮卫;沈俊;李剑;倪唤春;罗心平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血清IL-17、PCT和hs-CRP水平在早期判断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在早期判断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人为研究对象,Rentrop分级为0级或1级的病人归为冠状动脉侧支循环不良组(A组),Rentrop分级为2级或3级的病人归为冠状动脉侧支循环良好组(B组).测定并比较两组受试者IL-17、PCT和hs-CRP表达水平,分析其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相关性.结果 A组受试者血糖水平明显高于B组、他汀类药物使用率以及患病时间均明显低于B组;A组受试者IL-17、PCT、hs-CRP表达水平明显高于B组;A组受试者狭窄血管支数、Gensini积分明显低于B组(P<0.05);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与病人的IL-17、PCT和hs-CRP表达水平、他汀类药物史以及患病时间独立相关(P<0.05).结论 血清IL-17、PCT和hs-CRP水平分别与侧支循环评分独立相关,其机制可能是上述炎症因子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有效改善了血管的生成过程,终促进侧支循环形成.

    作者:朱婕;曹永涛;车红梅;刘兴芝;曹晓莉;宋文静;刘玮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心脉隆注射液联合苯溴马隆片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心脉隆注射液联合苯溴马隆片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合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86例慢性心力衰竭合并高尿酸血症病人,采取随机数法将病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方式中增加苯溴马隆片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心脉隆注射液.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脏超声指标、中医证候疗效、6min步行距离、血清尿酸浓度及脑钠肽(BNP)等数据.结果 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本次病程、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试验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低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低于试验组(P<0.05);两组治疗后6 min步行距离分别为(475.65±161.25)m、(405.54±145.56)m,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治疗前血清尿酸浓度及BN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试验组血清尿酸浓度及BNP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脉隆注射液联合苯溴马隆片能够改善CHF病人的心脏超声指标,降低血清尿酸浓度,提高中医证候疗效.

    作者:王晨希;王佳丽;陈宗建;万桂兵;叶剑锋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补肾活血汤治疗老年高血压病左室重构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补肾活血汤对老年高血压病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 将9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高血压病左室重构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给予联合补肾活血汤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压、中医证候、左室重构参数、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降压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左室重构参数、血清MMP-2、AngⅡ均有显著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补肾活血汤治疗老年高血压病左室重构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李洁;解晓青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养心合剂对慢性心力衰竭利尿剂抵抗病人AVP、AQP2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养心合剂对慢性心力衰竭利尿剂抵抗病人血管加压素(AVP)、水通道蛋白-2(AQP2)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慢性心力衰竭利尿剂抵抗病人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西医标准化治疗,试验组给予西医标准化治疗加服养心合剂,连续治疗10d后比较两组AVP、AQP2浓度、24 h尿量,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血浆AVP及尿液AQP2浓度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试验组24 h尿量较治疗前增加,且优于对照组(P<0.05);养心合剂安全性良好.结论 养心合剂可能通过抑制AVP、AQP2的表达,减轻水钠潴留及利尿剂抵抗,进而改善病人心功能,延缓心力衰竭的发展.

    作者:任得志;魏功昌;张军茹;李芳;高安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直接PCI术后心肌灌注及预后的关系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病人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肌灌注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选择2015年1月-2016年6月入住太原市中心医院胸痛中心的156例STEMI病人,依据NLR水平分组,以中位数3.20为临界值将病人分为两组:高NLR组(NLR>3.20) 80例;低NLR组(NLR≤3.20) 76例.比较两组临床特征、直接PCI术后心肌灌注指标[术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试验(TIMI)血流分级、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校正的TIMI计帧数(CTFC)]、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随访90d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发生率,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NLR与PCI术后90 d内MACEs的相关性.结果 与低NLR组比较,高NLR组年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均较高,而淋巴细胞计数则较低,2型糖尿病病史、PCI术前TIMI血流0级、多支血管病变的比例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NLR组PCI术后TIMI 3级比例低于低NLR组;TMPG 0~1级比例、CTFC数值高于低NL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NLR组无复流发生率明显高于低NLR组(30.00%与13.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NLR组PCI术后LVEF明显低于低NLR组[(49.53±10.45)%与(55.59±12.51)%]、随访90d内MACEs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低NLR组(26.25%与9.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高NLR是直接PCI术后90d内MACE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3.536,95% CI为2.343~5.140,P=0.015).结论 入院时NLR较高的STEMI病人,直接PCI术后心肌灌注较差,且预后不良.NLR对其早期危险分层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张军玲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肥胖对2型糖尿病病人心脏结构与功能及相关临床特征的影响

    目的 观察肥胖对2型糖尿病病人心脏结构与功能及相关临床特征的影响.方法 入选我科2016年4月-2018年1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病人,选取308例作为研究对象,以2000年亚太地区肥胖诊断标准为依据进行分组,将符合该诊断标准的138例病人纳入肥胖组,体重指数(BMI) >25 kg/m2,其余170例作为非肥胖组,BMI(18.5~25) kg/m2.详细记录两组M型超声心动图各项指标,包括:主动脉内径(AOD)、左房内径(LAD)、室间隔厚度(IVS)、左室后壁厚度(LVPW)、左室收缩期内径(LVDs)、左室舒张期内径(LVDd)、二尖瓣E峰与A峰比值(E/A)、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左心室质量(LVM).比较两组体重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空腹血糖、血脂、空腹胰岛素、收缩压、舒张压、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水平.分析两组EF与收缩压、舒张压、血脂、FINS、糖化血红蛋白、LVM等指标间的相关关系,进一步分析EF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 肥胖组HOMA-IR、BMI、空腹胰岛素(FINS)、三酰甘油、舒张压、LAD、LVPW、LVM高于非肥胖组(P<0.05);肥胖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E/A低于非肥胖组(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收缩压、总胆固醇(TC)、LVM是肥胖组EF指标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收缩压越大EF越大,反之越小,相关性系数r=24217,P =0.026.EF与TC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16.843,P=0.016,EF与LVM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34.03,P=0.034.BMI是非肥胖组病人EF的主要影响因素,BMI越大,EF越小,二者存在明显的负相关性,相关系数r=-9.652,P=0.024.结论 左心室肥大、左心舒张功减低、高甘油三酯血症、胰岛素抵抗在肥胖的2型糖尿病病人中普遍存在.收缩压、胆固醇、LVM是肥胖组病人EF的主要影响因素,良好控制上述指标可以给病人带来相应的心脏获益.BMI是非肥胖组病人EF的主要影响因素.

    作者:侯宇雁;高月琴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血府逐瘀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中青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血府逐瘀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中青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将80例中青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两组均首先常规给予硝酸酯类扩张冠状动脉,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抗、他汀类药物稳定斑块,倍他乐克降低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根据血压情况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钙离子拮抗剂平稳降压,合理选用降糖药.对照组在常规基础上给予美托洛尔,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血府逐瘀颗粒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24h动态心电图变化、肌酸激酶、肌钙蛋白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肌酸激酶、肌钙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87.50%与67.50%,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府逐瘀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中青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作者:刘萍;刘骊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活血化瘀药丹参多酚酸盐治疗瘀血阻络型高血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活血化瘀药丹参多酚酸盐治疗瘀血阻络型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瘀血阻络型高血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口服基础降压药物;治疗组口服降压药物基础上加用丹参多酚酸盐静脉输注.观察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6.67%,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液流变学、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等指标均有改善,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活血化瘀药丹参多酚酸盐治疗瘀血阻络型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更好.

    作者:赵浩;江艳芬;周学春;陈坚;符德玉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P波时限及QRS波振幅在心力衰竭诊治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研究P波时限和QRS波群振幅在心力衰竭中的应用.方法 400例心力衰竭病人,按照P波时限大小的不同分为正常组及延长组,分别调查两组的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QRS波群振幅、心脏彩超的各项指标,并对各组进行心功能分级,将数据记录对比分析.结果 延长组与正常组相比,两组aVR导联QRS波群振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89,P=0.001);两组在血浆NT-proBNP水平对比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和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延长组和正常组心功能等级各分级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7.68,P=0.02).结论 结合P波时限及QRS波群振幅对基层医院心力衰竭病人的诊断治疗有一定帮助.

    作者:范文茂;徐新;叶培机;张社兵;唐良秋;陈宝峰;胡秀莲;袁书国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通络补心化瘀汤联合无创正压通气对冠心病伴急性心力衰竭病人临床疗效及血气指标的影响

    目的 探讨通络补心化瘀汤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冠心病伴急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12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伴急性心力衰竭病人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而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通络补心化瘀汤治疗.统计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血气指标,包括pH值、血氧饱和度(SaO2)、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CO2分压(PaCO2),记录呼吸频率(RR)和心率(H R),同时应用动态超声心动图测定心搏量(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及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另外,观察病人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332,P=0.037);治疗后,研究组pH值、SaO2及PaO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PaCO2、RR、HR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SV、LVE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LVEDV、LVESV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00%,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0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32,P=0.564).结论 通络补心化瘀汤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冠心病伴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显著,并且可以有效改善病人的血气指标和心功能指标.

    作者:魏东宝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祛瘀宁心丸改善冠心病介入术后病人症状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祛瘀宁心丸治疗冠心痛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气阴两虚证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84例冠心病PCI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联合祛瘀宁心丸治疗.比较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12个月治疗组心率、收缩压较对照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量表评分显示,治疗后12个月治疗组症状、社交情况及综合得分较对照组改善,且治疗组症状、心理健康、社交情况及综合得分较治疗前改善(P<0.05);西雅图心绞痛量表结果显示,治疗组在心绞痛发作情况及疾病认知程度较对照组改善(P<0.05);治疗组的左室射血分数较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组的中医证候疗效在治疗6个月及12个月后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在药物的安全性研究中,病人的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的各项指标较治疗前略有波动,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祛瘀宁心丸对改善冠心病PCI术后病人气阴两虚证的效果显著.

    作者:周建峰;李海良;刘青梅;张晶晶;王宝宝;张金科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逍遥散加减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疗效的Meta分析

    目的 系统评价逍遥散加减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利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PubMed等数据库,收集逍遥散加减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的文献,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文献、提取数据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终纳入22项研究,共计1 893例病人,其中治疗组1 051例,对照组84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逍遥散加减联合西药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OR=3.87,95% CI (2.22,6.73),P<0.01].逍遥散加减联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疗效亦优于西药组[OR=4.21,95% CI (3.19,5.57),P<0.01].结论 逍遥散加减联合西药以及单纯逍遥散加减能够改善心脏神经官能症病人的临床症状.鉴于纳入研究的质量较低,随机对照试验的实施过程未清楚报告,存在偏倚的可能性大,上述结论尚需要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结果证实.

    作者:万晓华;吴焕林;陈小光;林勇;徐丹苹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维吾尔族高血压病病人血尿酸水平与高血压及动脉硬化的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维吾尔族高血压病病人血尿酸(SUA)水平与高血压及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4年3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维吾尔族高血压病人106例作为研究组,另外选择同期于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志愿者85名作为对照组.比较所有受试者的SUA水平、血压、颈动脉膜中层厚度(IMT)值及血脂水平,同时对比不同高血压分级及不同IMT分级病人的SUA水平,分析SUA与检测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病人SUA、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脉压(PP)、IMT、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明显升高(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降低(P<0.05);3级高血压病人的SUA、SBP、DBP及PP水平均明显高于1级和2级高血压病人(P<0.05),而2级高血压病人各项指标高于1级高血压病人(P<0.05);不同IMT分级的高血压病人SUA、TC、TG、LDL-C及HDL-C水平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IMT正常病人相比,颈动脉硬化病人和颈动脉斑块病人的SUA、TC、TG及LDL-C水平明显升高,而HDL-C水平显著降低,同时除HDL-C外,颈动脉斑块病人的SUA及血脂指标明显高于颈动脉硬化病人,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病人SUA水平与SBP、DBP、PP、IMT、TC、TG及LDL-C呈正相关(P<0.05),而与HDL-C呈负相关(P<0.05).结论 维吾尔族高血压病人血压、血脂及SUA水平高于健康人群,随着高血压分级和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增加,SUA水平升高,SUA对于维吾尔族高血压病人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淑霞;周怡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丹参川芎嗪联用阿托伐他汀对PCI术后ACS病人血清胱抑素C与炎症因子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丹参川芎嗪联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血清胱抑素C(Cys C)与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2月 2017年2月行PCI术的ACS病人174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3组.试验对照组(55例)给予口服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常规治疗,试验A组(6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口服阿托伐他汀治疗,试验B组(58例)在试验A组基础上加用丹参川芎嗪静脉输注治疗.各组均连续治疗2周,检测各组治疗前后血清胱抑素C、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治疗2周后,Cys C与IL-6、hs-CRP、TNF-α水平均为试验B组<试验A组<试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参川芎嗪联合阿托伐他汀可有效抑制PCI术后炎症反应,改善炎症因子表达.

    作者:刘颖;丁劲;黄艳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中年男性体重指数和心肺耐力对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的提示意义

    目的 研究中年男性体重指数(BMI)和心肺耐力对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的提示意义.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进行体检的中年男性,对其进行心肺耐力测试,测试选用改良Bruce跑台进行,筛选出300名大有效摄氧量男性.300名男性按45岁~50岁、51岁~55岁、56岁~60岁三个年龄段大摄氧量由低到高进行分级,分别为Q1、Q2、Q3、Q4四个等级.并依照国内BMI分级指标,将300名男性分为正常组、超重组、肥胖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数据分析与结果检验,以此探讨中年男性心血管疾病病人在不同的BMI与心肺耐力风险因素中的差异.结果 正常组与超重组中,Q3组与Q4组的腰围、腰臀以及体脂状况均显著低于Q1组男性和Q2组男性(P<0.05);超重组男性Q3组、Q4组收缩压低于Q1组(P<0.05);男性不同BMI级别中,Q4组空腹血糖水平较低,接近正常值.正常组男性Q4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均低于Q1与Q2组(P<0.05);超重组男性中Q4组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高于Q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300名男性进行BMI分级,得出心肺耐力高男性心血管病风险情况及危险诱因均低于心肺耐力低的男性.心肺耐力与心血管病的相关性与男性是否超重、肥胖无直接关系,心肺耐力的提高对心血管疾病风险降低是能够起到改善作用.

    作者:谢婧军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血浆胱抑素C、尿酸、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脑小血管病发病的关联分析

    目的 分析血浆胱抑素C、尿酸(UA)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表达水平与脑小血管病发病的关联.方法 选取2014年-2016年本院就诊的脑小血管病病人66例为病例组,选取同期头颅核磁共振检查正常住院病人89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一般情况、血浆胱抑素C、尿酸、超敏C反应蛋等水平,并对潜在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病例组胱抑素C水平为(24.25士4.50) mmol/L,高于对照组的(12.81±4.56) mmol/L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A水平和hs-CRP水平也分别高于对照组水平(P<0.05);病例组UA和hs-CRP水平分别为(289.34士76.82)mmol/L和(5.37±1.13)μmol/L,对照组的水平分别为(250.48±77.77) mmol/L和(0.89±1.19) μmol/L.根据单因素分析筛选出的结果,将病人年龄增高、高血压既往史、UA水平、胱抑素C水平、hs-CRP水平以及D-2聚体(D-Dimer)水平这些可疑危险因素作为自变量,以是否存在脑小血管病变为应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发现既往有高血压痛史会增加脑小血管病的发生风险,OR值为2.176(1.095~4.323),P=0.026;高UA水平、高胱抑素C水平以及高hs-CRP水平均是脑小血管病发生的危险因素,特别是高UA水平,会使发病风险大增,OR值为5.839(1.332~25.594),P=0.019,高胱抑素C水平以及高hs-CRP水平的OR值分别为1.038(1.006~1.070),P=0.018与1.063(1.019~1.109),P=0.005.结论 脑小血管病病人的尿酸、血浆胱抑素C、hs-CRP指标高于正常对照人群,且高血压病史、尿酸、血浆胱抑素C、hs-CRP同脑小血管病变的发生密切关联,控制尿酸、血浆胱抑素C、超敏C反应蛋白和血压水平将有助于降低其发病风险.

    作者:李婷;王煜;张立;谢伟强;裴星;樊一钢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基于MR灌注成像筛查的重度颅内动脉狭窄病人药物治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MR灌注成像对重度颅内动脉狭窄病人药物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9月-2015年2月进行MR灌注成像技术检查的颅内动脉重度狭窄病人,筛选出灌注好的病人35例,年龄46岁~83岁(67.34岁±15.77岁).选取同期经CT血管造影(CTA)、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的颅内动脉重度狭窄拒绝手术及灌注评估的病人为对照组,共41例,年龄52岁~79岁(62.99岁±19.28岁).两组均予强化药物治疗并随访两年,对比两组卒中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出现责任血管缺血性脑卒中事件共4次,3次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次为脑梗死.对照组出现缺血性脑卒中事件13次,其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5次,脑梗死8次.研究组卒中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中均未出现症状性颅内出血,1例死亡,系肺部感染后心力衰竭死亡.对照组中3例病人因脑梗死后出血转化,6例死亡,其中3例病人因脑梗死后脑疝死亡,3例病人因脑梗死后继发肺部感染死亡.两组死亡率及症状性颅内出血、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MR灌注成像对重度颅内动脉狭窄病人进行筛查,对灌注下降不明显等卒中低危人群进行积极的药物治疗,有助于降低卒中发生率,且该检查快速、准确、几乎无创、安全、无辐射.

    作者:傅懋林;肖雪玲;戴为正;张永刚;王双虎;何文钦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人mRS评分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临床预后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 入组病例共200例,对不同证型病人进行发病时、发病后14d、30 d、90 d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 风中脑络-瘀血型、风中脏腑-阳闭型mRS评分:14d较0d、30 d较14d及90d较30 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风中脑络-阴虚型mRS评分:14d较0d及30 d较14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风中脏腑-脱证型mRS评分:14d较0d、30 d较14d及90 d较30 d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中医证型病人mRS评分在不同时间点有明显差异;分辨中医证型有助于对急性缺血性卒中临床预后的判断.

    作者:李雪微;张雯;李笑笑;李鑫;蔡定芳;张宇浩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急性脑梗死病人MRI表现与BNP、CRP及白细胞分类水平的关系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病人MRI表现与外周血B型脑钠肽(BNP)、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分类水平的关系.方法 通过MRI弥散加权成像(DWI)测定121例急性脑梗死病人的脑梗死面积,其中大面积脑梗死有5例完成高分辨率MRI(HR-MRI)扫描并进行分析.分别检测大面积、小面积脑梗死组及正常对照组外周血BNP、CRP及白细胞分类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急性脑梗死面积大小与BNP、CRP、中性粒细胞及白细胞水平呈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r=0.661,r=0.584,r=0.221,r=0.197.与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呈负相关r=-0.251,P<0.05).急性脑梗死HR-MRI表现为梗死区小血管迂曲扩张、管壁水肿、增厚、管腔狭窄.结论 急性脑梗死病人炎性指标检测值与梗死面积有不同程度相关性,HR-MRI有助于显示梗死区炎性反应,对急性脑梗死的预后评估及治疗具有重要的参考依据.

    作者:叶剑飞;叶飞;张里;张兰花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不同降压目标值对发病3h内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实验室指标及远期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降压目标值分别为160 mmHg~180 mmHg与130 mmHg~140 mmHg,对发病3h内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实验室指标及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发病3h内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共14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70例)和B组(70例),分别设定血压目标值为160 mmHg~180 mmHg与130 mmHg~140 mmHg进行降压治疗,比较两组病人血肿扩大发生率,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8(IL-8)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mRS评分预后良好率及随访死亡率等.结果 B组血肿扩大发生率低于A组(P<0.05);B组治疗后1d和1周NIHSS评分均低于A组(P<0.05);两组治疗后MMP-9、IL-8及TNF-α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B组治疗后MMP-9、IL-8及TNF-α水平均低于A组(P<0.05);B组治疗后mRS评分预后良好率高于A组(P<0.05);同时B组随访死亡率低于A组(P<0.05).结论 发病3h内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行强化降压可有效控制血肿体积,促进神经功能损伤恢复,下调炎症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并有助于改善远期预后.

    作者:王旭;胡克琦;陈锋;周达全;王志勇;彭鹏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社区居民对脑卒中危险因素及预警症状知晓率的调查分析

    目的 调查社区居民对脑卒中危险因素及预警症状的知晓情况.方法 自行设计《社区居民对脑卒中危险因素及预警症状知晓率的调查问卷》,对武汉市汉正街及长丰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辖社区中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无认知障碍人群进行调查.结果 危险因素高血压的知晓率65%,房颤及高同型半胱氨酸(Hcy)的知晓率7%,其他12项危险因素的知晓率在40%以下.脑卒中5项预警症状的知晓率分别为58%、56%、37%、57%、33%;20岁~40岁、80岁以上脑卒中危险因素及预警症状知晓率低.文化程度高、有卒中史的人群知晓率高.知晓率主要来源于医务人员.结论 社区居民对脑卒中危险因素及预警症状的知晓率较低,知晓率与年龄、文化程度及有无卒中史有关.

    作者:李芹;彭小祥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血清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与脑梗死后认知功能损害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观察血清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 1/2,ERK1/2)与梗死后认知功能损害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1年11月-2015年11月脑梗死病人71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非脑梗死病人71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临床情况、实验室检查等进行比较,并观察血清ERK1/2水平情况,观察其和脑梗死的相关性.结果 研究组在动脉硬化、斑块形成发生率上高于对照组(P<0.05),而在学历、吸烟、饮酒、基础疾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简易智力筛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定量表(MoCA)、韦氏记忆量表(WMS)评分低于对照组,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ERK1/2上高于对照组(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体重指数(BMI)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脑梗死认知功能损害,影响因素有动脉硬化、斑块形成、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ERK1/2、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P<0.05);血清ERK1/2与脑梗死认知功能损害指标MMSE、MoCA、WMS呈负相关(P分别为0.021、0.002、0.011).结论 血清ERK1/2与梗死后认知功能损害存在相关性.

    作者:孙晓莉;刘娟;叶锐;唐灵芝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腰大池持续引流对创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病人近期脑代谢、认知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腰大池持续引流对创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tSAH)病人近期脑代谢、认知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65例tSAH病人,根据治疗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34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常规组31例,给予腰椎穿刺释放术放脑脊液治疗.治疗10d后比较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评分、磁共振波谱成像检查结果.结果 治疗10d后,观察组头痛、恶性呕吐消失比例明显高于常规组,颅内压力恢复至正常时间、脑脊液转清时间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血管痉挛、脑积水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CDR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额叶、基底节、枕叶区域的N-乙酰天门冬氨酸/肌酸(NAAA/Cr)均明显高于常规组,额叶、基底节、枕叶区域的胆碱/肌酸(Cho/Cr)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分级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 与常规组相比,治疗组治疗tSAH的疗效显著,明显改善了病人近期认知功能、局部脑组织的代谢和预后.

    作者:熊刚;左峻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癫痫合并焦虑抑郁共病病人去甲肾上腺素及5-羟色胺的调节作用

    目的 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后癫痫合并焦虑抑郁共病(CAD)病人去甲肾上腺素(NE)及5-羟色胺(5-HT)的调节作用.方法 选择2014年3月-2016年8月廊坊市第四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合并CAD病人92例,按照数字列表法分为rTMS组与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及抗癫痫治疗,rTMS组在此基础上加用rTMS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进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FDS)评分及高切黏度(HSV)、低切黏度(LSV)、血浆比黏度(ηs)、血小板聚集指数(PAI)、纤维蛋白原(Fib)等血液流变学指标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两组治疗前后血浆NE及5-HT含量.结果 ①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HAMA、HAMD及NFDS评分明显下降(P<0.05),但rTMS组下降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②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Fib水平明显下降(P<0.05),rTMS组治疗后HSV、LSV、ηs、PAI等显著下降(P<0.05),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③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浆NE水平明显升高(P<0.05),5-HT水平明显下降(P<0.05),rTMS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结论 常规药物基础上予rTMS治疗有助于改善脑卒中后癫痫合并焦虑抑郁共病病人的焦虑抑郁症状,其机制可能与其对NE及5-HT的调节作用有关.

    作者:安影丹;李令娟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研究进展

    介绍扩张型心肌病(DCM)中西医病因病理、中西医结合治疗等,临床上广泛使用中成药制剂辅助治疗DCM有黄芪注射液、生脉注射液、参麦注射液、参附注射液等.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是DCM病人反复住院的重要原因,服药依从性差、劳累、感染、饮食不当等是诱发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的因素,应加强针对性调护干预.

    作者:张米镎;寇兰俊;刘畅;孙飞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芪芍复脉汤对大鼠下肢缺血模型MVD及VEGF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芪芍复脉汤对大鼠缺血下肢毛细血管密度(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健康SD大鼠行左下肢股动脉结扎、分支剔除术,制作下肢缺血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芪芍复脉汤高、中、低剂量组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组,并设立假手术组,假手术组仅暴露股动脉.术后第2天开始给药,分别于第3天、第7天、第14天取患侧内收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MVD和VEGF蛋白相对表达量,比较各组间差异.结果 术后7d、14d芪芍复脉汤高、中剂量组MVD值高于模型组和低剂量组(P<0.05或P<0.01),术后14d高剂量组高于中剂量组(P<0.05).术后3d、7d、14d,芪芍复脉汤高、中剂量组VEGF蛋白表达均高于模型组,术后14d高剂量组高于中剂量组(P<0.05),中剂量组高于低剂量组(P<0.05).结论 芪芍复脉汤对下肢缺血大鼠血管新生有促进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骨骼肌VEGF的表达有关.

    作者:孙超楠;王雁彬;李廷荃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基于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定量评价潜阳育阴颗粒改善高血压左室功能早期损害的临床研究

    目的 基于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2D-STI)定量评价潜阳育阴颗粒改善高血压左室收缩功能早期损害的临床价值.方法 根据纳入标准纳入试验组32例与对照组25例.两组病人均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ARB)作为西医基础治疗,必要时加用钙通道阻断药(CCB),使血压控制达标.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口服潜阳育阴颗粒,两组均观察6个月.试验组及对照组分别完成半年随访25例及14例.治疗前后均使用常规超声心动图及2D-STI技术评估病人左室整体及局部纵向收缩功能,并对病人血压、心率及中医证候积分等临床指标进行评估.疗程结束后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①2D-STI应变参数,试验组治疗后左室纵向总应变(GLS-Avg)及左室主要切面纵向应变(GLS-LAX、GLS-A2C、GLS-A4C)均明显改善(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7个心肌节段中,对照组治疗后有1个节段的纵面应变(LS)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有7个节段的LS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测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早期峰值血流速度/舒张晚期峰值血流速度(E/A)、平均E/e'、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d)、左室后壁厚度(LVPWd),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血压及心率,试验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均降低(P<0.01),对照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降低(P<0.05).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方面改善组间差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1).④中医证候,试验组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明显减少(P<0.01),对照组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有减少趋势(P>0.05).结论 潜阳育阴颗粒在降压达标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改善左室纵向收缩功能,缓解高血压阴虚阳亢证病人临床症状,以达到防治高血压心脏损害的目的.

    作者:陈怡;何安霞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依达拉奉联合七叶皂苷钠治疗脑出血的Meta分析

    目的 系统评价依达拉奉联合七叶皂苷钠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维普医学数据库、万方医学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网及PubMed数据库,收集依达拉奉联合七叶皂苷钠治疗脑出血的随机对照研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研究应用RevMan 5.3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25篇随机对照研究.Meta分析结果表明,联合组总有效率优于常规治疗[OR=4.06,95% CI (3.19,5.16)],降低脑出血病人治疗期间病死率[OR=0.44,95% CI (0.25,0.76)];联合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WMD=-6.42,95% CI(-7.58,-5.26)];联合组对促进脑水肿吸收的研究均优于对照组[WMD=-4.26,95% CI(-5.33,-3.19)].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七叶皂苷钠可明显提高脑出血病人的临床治疗有效率,降低病死率,在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消除脑水肿等方面也优于对照组,并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但由于目前的临床研究质量较低,尚需进行严格的、多中心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加以证实.

    作者:郑都;薛道金;沈有碧;彭子壮;黄涛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史大卓教授治疗介入后冠心病遣方用药规律的聚类分析

    目的 探索史大卓教授治疗介入后冠心病的遣方用药特点和规律.方法 利用中国中医科学院信息研究所开发的名老中医临床诊疗共享系统,采集介入后冠心病病人的临床信息,应用ETL工具进行数据管理,利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R聚类的K-means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史教授治疗介入后冠心病中药组方聚成14类后,每类按照中药功效可依次归纳为:滋补肝肾、活血解毒,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活血祛瘀、清热解毒,益气固本、活血利水,清热化痰、调和气血,益气养阴、活血解毒,健脾化浊、益气活血,化痰祛浊、活血化瘀,活血化瘀、理气安神,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活血解毒、滋补肝肾,益气活血、疏肝健脾,益气养阴、滋补肝肾,滋补肝肾、清心安神.经与史大卓教授进行访谈,认为该结果能较好地反映其临床遣方用药思路.结论 史大卓教授善于从调和气血、祛瘀化痰入手遣方用药辨治介入后冠心病,其临证思路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张璇;柴华;曲华;李金根;姜众会;高铸烨;史大卓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瓜蒌皮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及心肌梗死的系统评价

    目的 系统评价瓜蒌皮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及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CNKI,Wanfang Data,CBM,PubMed数据库,收集有关瓜蒌皮注射液的临床研究,共检索出144项研究,删除重复文献,通过阅读题目、摘要及全文,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文献有52篇,对瓜蒌皮注射液的主治病症进行总结,同时对瓜蒌皮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及急性心肌梗死疗效进行Meta分析.结果 瓜蒌皮注射液可以用于多种临床疾病的治疗,如冠心病、心肌梗死、脑梗死、心力衰竭、肺心病等.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常规治疗相比,试验组瓜蒌皮注射液联合常规治疗冠心痛心绞痛的临床疗效[OR=2.77,95% CI(1.62,4.76),P=0.000 2]、心电图疗效[OR=2.25,95% CI(1.30,3.90),P=0.004],中医证候疗效[OR=3.13,95% CI (1.43,6.89),P=0.004]、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疗效[OR=3.39,95% CI (1.47,7.82),P=0.004],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发生率[OR=0.36,95% CI (0.15,0.87),P=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且瓜蒌皮注射液不良反应较少,使用较安全.结论 瓜蒌皮注射液在临床上可用于冠心病、心肌梗死、脑梗死、心力衰竭、肺心病等多种疾病的治疗.Meta分析表明,瓜蒌皮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及心肌梗死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较高.但限于纳入研究的文献质量总体一般,上述结论有待更多高质量RCT加以证实.

    作者:高飞;王康;李静华;郭建恩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大柴胡颗粒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脑出血急性期并发肺部感染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大柴胡颗粒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脑出血急性期并发肺部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80例脑出血急性期并发肺部感染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在脱水降颅内压、营养支持、脑保护、调节水电解质平衡、吸痰等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治疗;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大柴胡颗粒进行联合治疗.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后体征积分、症状积分、血清炎症因子、血压水平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病人治疗总有效率(85.0%)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呼吸、哆音、哮鸣音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咳嗽、咳痰、喘息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舒张压、收缩压均低于对照组,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大柴胡颗粒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脑出血急性期并发肺部感染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减轻病情,预防或减少并发肺部感染.

    作者:谢三平;谭显红;王彦丽;陈立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解痉纠偏”针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偏瘫痉挛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解痉纠偏”针法结合新Bobath康复技术治疗中风后偏瘫痉挛临床疗效,探索偏瘫痉挛的佳康复方案.方法 将75例符合中风后偏瘫痉挛诊断标准的病人随机分为手法新Bobath组(A组25例)、常规针刺合新Bobath组(B组25例)和“解痉纠偏”针法合新Bobath组(C组25例).在常规康复及内科治疗基础上,新Bobath组予以新Bobath康复技术治疗,在Bobath康复技术的基础上运用促通激发拮抗剂的肌张力,并指导病人于不同体位进行抑制张力;常规针刺合新Bobath组在新Bobath组治疗基础上予以针刺治疗,针剌腧穴以阳明经为主;“解痉纠偏”针法合新Bobath组在新Bobath康复治疗基础上予以“解痉纠偏”针刺疗法,以督脉及太阳经腧穴为主;每日治疗1次,每周6次,连续治疗4周.观察病人治疗前后静息状态下偏瘫侧肘、膝关节被动活动时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MA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巴氏指数(BI).结果 治疗后,3组病人MAS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MA和BI评分较本组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C组MAS分级低于A组、B组(均P <0.05);C组FMA、BI评分均高于A组、B组(P<0.05).结论 “解痉纠偏”针法结合新Bobath康复技术是目前治疗中风后偏瘫痉挛较好的临床康复方案.

    作者:许静;张捷;韦玲;杨发明;韩润霞;刘娇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中药对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影响的Meta分析

    目的 系统评价中药对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全面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2010年1月-2017年1月的相关文献,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9篇文献作为Meta分析的研究对象,选择Bcl-2、Bax、caspase-3作为效应指标,采用Cochrane协作网免费提供的RevMan5.3(Review Manager)专用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Bcl-2的Western blot法检测MD=0.64(P<0.000 01),95%CI为(0.40,0.88);免疫组化法检测MD=0.12(P<0.000 01),95% CI为(0.04,0.19);mRNA结果MD=0.08(P<0.000 01),95%CI为(0.06,0.10);Bax的Western blot法检测MD=-0.81(P <0.000 01),95%CI为(-1.40,-0.22);免疫组化法检测MD=-0.11(P<0.000 01),95%CI为(-0.17,-0.04);mRNA结果MD=-0.07(P <0.000 01),95%C/为(-0.09,-0.05).caspase-3的Western blot法检测MD=-0.40(P<0.000 01),95%CI为(-0.56,-0.24);免疫组化法检测MD=-0.18(P <0.000 01),95%CI为(-0.20,-0.16).caspase-3mRNA结果合并效应量MD=-0.30(P <0.000 01),95%C/为(-0.61,0.02).以上结果均显示中药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现有文献证据表明,中药可有效抑制心肌细胞凋亡.

    作者:秦琦;李文杰;杨莺;董波 刊期: 2018年第19期

  • 从三焦气化角度论冠心病的中医病机

    冠心痛已成为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人是一个有机整体,无论上焦心肺、中焦脾胃、下焦肝肾中的任何一个脏(腑)气化功能出现异常,都会导致气血津液通道不畅,化生、运行、输布异常,血瘀、痰浊、水饮、浊毒等病理产物随之而生.只有三焦气化功能正常,气机升降通畅,气血运行无阻,才会使身体处于阴阳调顺、气血调和的佳状态.

    作者:张鼎顺 刊期: 2018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