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乳腺癌保乳术在早期乳腺癌中的疗效,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2月~2012年9月开展的114例保乳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其疗效.结果:77例患者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美容效果.1例患者死于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2例患者出现局部复发后行全乳切除,至今未复发转移.其余患者均无复发转移.结论:乳腺癌保乳术治疗早期乳腺癌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和美容效果.
作者:陈翔;陈燕玉;唐晓燕;吴敏;王旭禛;徐强音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经腹及阴道超声联合检查,诊断异位妊娠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经腹及经阴道超声对56例可疑异位妊娠患者进行检查,观察宫腔内有无妊娠囊及假孕囊、附件区有无异常包块及腹腔积液,并作出早期诊断.结果:经腹与阴道超声联合诊断异位妊娠,早期确诊率较高,其中,典型孕囊型15例,包块型36例,盆腔积液32例.结论:经腹与阴道超声联合诊断异位妊娠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宋继颖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残留结石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 000余例LC后20例胆总管残留结石病例资料.结果:LC后20例胆总管残留结石患者通过MRCP及彩超确诊,后行ERCP、EST成功取石.结论:通过加强术前检查、规范手术步骤可减少LC后胆总管残留结石的发生.
作者:陈利民;姚明;丁一冰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分析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的临床特点、诊断体会及治疗措施.方法:对17例60岁以上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进行临床分析.结果: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死亡率高.结论: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及时的诊断对病人的后续治疗、转归以及预后意义重大,内科治疗2周后采取外科或介入治疗,争取挽救患者生命.
作者:郝双喜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中放置自行脱落胆道支架的可行性.方法: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清除结石后,将斑马导丝经胆道镜操作孔置入十二指肠.退出胆道镜,将改良支架套住导丝,用推送管将支架的猪尾巴端送入十二指肠.支架上端用快吸收线固定于胆管壁,一期缝合关闭胆总管切口.结果:该法治疗26例患者,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2 d,术后支架均随粪便排出,排出时间12 d(10~17 d),无术后胆管残留结石及术后胆漏、胆汁性腹膜炎病例发生,术后随访6~24月无乳头狭窄及胆管炎发生.结论: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中放置胆道自行脱落引流支架安全可靠.因支架能自行脱落排出,该法更具成本效益并符合微创原则.
作者:刘峰;苑海明;张明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分析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常见原因及预防皮下积液发生率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8~ 2011年施行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病例132例,切除乳腺,清扫腋窝及淋巴脂肪组织,保留胸背动静脉,神经,保留胸长神经.采用双硅胶管负压引流,切口间断缝合,胸壁及腋窝覆盖棉垫,胸带加压包扎固定等方法,以预防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结果:132例均行乳癌改良根治术,发生皮下积液20例,占15.15%.其中10例位于腋下,6例位于锁骨下区,其余部位4例.经穿刺抽吸等相应治疗,均治愈.结论:手术前合理设计切口皮瓣;术中合理使用电刀,细致操作,认真止血,对可疑淋巴管道尽量结扎,预防淋巴管瘘;正确放置引流管确保负压引流通畅,适当胸带加压包扎,掌握合理的拔管时机,就可以使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发生率降到低.术后如果出现皮下积液,给予恰当的治疗,积液很快就会消失,不影响后续治疗.
作者:尹占飞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贝飞达联合黄连素、思密达灌肠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1年8月~2012年12月我院治疗(住院或门诊)的160例腹泻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82例应用贝飞达、黄连素、思密达联合治疗法,对照组78例应用蒙脱石散疗法.结果:治疗组显效40例(48.8%),有效39例(47.6%),无效3例,(3.6%),总有效率为96.4%;对照组显效18例,(23.1%),有效20例,(25.6%),无效40例(51.3%),总有效率为48.7%.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贝飞达、黄连素、思密达联合灌肠治疗小儿腹泻效果好,临床症状消失快,无明显副作用.
作者:韩转转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通过对21例酒精性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的临床分析,以引起临床医生对酒精性肝损害的重视,从而避免酒精性肝硬化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2008年收治的21例酒精性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每人每天摄入乙醇量为95~290 g,饮酒量与酒精性肝硬化程度关系一致;酒精性肝硬化主要临床表现腹胀、黄疸、乏力、意识障碍、肝肿大、脾肿大、腹水.经综合治疗,本组21例患者好转13例,死亡8例,其中合并腹水感染死亡1例、肝肾综合征死亡3例、肝功能衰竭死亡2例、上消化道出血死亡2例.发生酒精戒断综合征10例.结论:酒精性肝硬化的发生与饮酒者的饮酒量、饮酒年限、性别、营养状况及是否合并肝炎病毒感染有关.肝性脑病与酒精戒断综合征要加以鉴别.
作者:庞雪松;郭小平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9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均给予常规抗心绞痛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随访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绞痛、心电图改善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心绞痛改善总有效率为84.44%,对照组心绞痛改善总有效率为5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为91.33%,对照组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为5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对于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优于单独应用阿司匹林,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李志东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评价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充血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248例心力衰竭患者随即分成两组,卡维地洛组在常规强心、利尿、ACEI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片,并逐渐加大剂量,本研究大剂量为50 mg/d,疗程30周,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结果:治疗30周后,卡维地洛组患者的LEVDD、LEVSD明显缩小(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90.3%.对照组总有效率64.5%,结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可以长期应用卡维地洛治疗,并能够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作者:王爱国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的超声声像图特征与病理组织学类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67例术后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癌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包括结节形态、纵横比(A/T≥1)、内部的回声、有无钙化、液化及其特征、血流分布等,总结病理组织学类型与超声声像图之间的相关性.结果:67例甲状腺癌患者检出79个癌结节,其中乳头状癌43例(51个病灶),滤泡状癌14例(16个病灶),髓样癌5例(7个病灶),5例未分化癌.其中32例患者发现淋巴结转移.结论:甲状腺癌的超声声像图表现与甲状腺癌的病理组织学分型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程志颖;王少华;韩晶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使用髓内针,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ORIF)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5月~2011年12月收治的31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有关资料,男10例,女21例,年龄34~76岁,平均53.4岁.其中采用肱骨髓内针治疗16例,ORIF治疗15例.结果:31例患者术后均获6~48个月(平均22.5个月)随访,髓内针组、ORIF组切口平均长度分别为(6.5±0.5)cm、(12.7±0.85)cm.比较两组患者骨折的愈合时间、术后功能恢复优良率相当.结论:2种方法治疗肱骨近端骨折都可获得较好效果,但髓内针较ORIF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是一种合适的治疗手段.
作者:李峰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观察针灸推拿配合拔罐法与口服卡马西平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6例三叉神经痛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应用针灸推拿配合拔罐治疗,对照组43例,口服卡马西平治疗.结果:治愈率治疗组为34.9%,对照组为9.3%;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3%,对照组为72.1%.结论:针灸推拿配合拔罐治疗三叉神经痛治愈率和总有效率高,作用较口服卡马西平治疗持久,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冬梅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健忘镇痛慢诱导经口气管插管用于老年高血压妇科手术患者的疗效.方法:应用咪哒唑仑、氟哌利多和哌替啶药物组合,对20例老年高血压妇科手术患者实施健忘镇痛慢诱导经口气管内插管.结果:所有患者几乎无挣扎、皱眉,心率和血压较插管前平稳,手术结束时,无燥动、挣扎,术后访视患者对健忘镇痛慢诱导经口气管插管过程无记忆.结论:健忘镇痛慢诱导能有效地抑制气管插管引起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对合并高血压老年患者安全平稳度过手术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邢文彦;王瑞;张元生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fine 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FNAC)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自2007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02例行术前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的甲状腺疾病手术患者,将术前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结果与术后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经确诊,在102例手术患者中有桥本氏病5例(4.9%),甲状腺癌47例(46.1%),甲状腺腺瘤19例(18.6%),结节性甲状腺肿31例(30.4%).FNAC与组织病理学总体诊断符合率为83.3%,误诊率为8.8%.结论:FNAC诊断的准确性高,在临床中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作者:任利东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应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骨水泥型双极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新鲜骨折.术后随访12~60个月,平均37.5个月.采用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术后1周、3个月、6个月、1年、2年拍患髋X线片评价关节假体有无松动.结果:平均住院17 d,平均手术时间70 min;平均出血量300 cc.无1例死于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术后5~14 d下床负重行走,平均7d.Harris评分优10例,良14例,可5例,差1例.总优良率80%.术后X线片检查未见假体松动,下沉,断裂的情况.结论:骨水泥型双极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术中术后并发症;可早期下床活动,使患肢尽早恢复功能;明显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降低了老年患者的死亡率.
作者:韩立业;张爱民;杨朝君;郭峰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老年人胆囊炎胆囊结石的临床表现及手术时机.方法:通过对术后并发症出现的几率经统计学处理与文献报道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术后出现并发症4例.术后并发症以肺部感染和切口感染为主.严重的并发症有:急性肺水肿2例,上消化道出血2例.结论:老年人胆囊炎胆囊结石的手术时机选择对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乌云塔娜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对甲状腺癌病人术前术后护理的经验体会.方法:对2009~2012年收治的102例甲状腺癌患者实施完善的术前准备、心理护理、手术体位训练,术后观察病情、保持引流通畅、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并发症、做好饮食指导和出院指导.结果:通过对102例甲状腺癌患者实施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均顺利度过围手术期.结论:通过对甲状腺癌患者实施的护理对策,能使患者尽快康复,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张智慧;桑喜梅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系统规范健康教育指导对哮喘患儿的影响.方法:门诊及住院确诊支气管哮喘的患儿546例,在知情同意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根据病情制定用药方案,在实施相同的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的基础上,观察组同时实施系统的健康教育及哮喘管理计划.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分别是:78.2%和96.0%,两者之间有明显差异.结论:健康教育对哮喘患儿的治疗效果有积极影响,可降低哮喘的发生率.
作者:李瑞英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临床作用.方法:将我院近期6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40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一般基础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施以早期肢体功能康复训练,治疗12周后,采用肢体痉挛状态(Ashworth量表)、运动功能状态(Fugl-Meyer积分量表)、日常生活能力指数(Bathel指数)评价两组疗效.结果:评价结果显示,干预组Ashworth、Fugl-Meye、Bathel指数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干预组患者肌体恢复明显,生活自理能力显著提高(P<0.05),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有效促进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作者:王秋香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伤情严重胫腓骨骨折患者的胫前薄弱软组织的皮肤护理方法.方法:对27例伤情严重胫腓骨骨折伴或不伴皮肤受损的患者,在围术期进行积极的皮肤护理干预,对张力性水疱皮肤抽取疱液、灯烤干燥促进恢复,对切口区域皮肤在术中网状分布打眼减张,对开放伤口和切口加强换药,给予全身营养支持.结果:除1例皮肤受伤时损伤严重需植皮、1例术后渗出较多软组织红肿采取侧孔冲洗引流处理延期愈合外,其余25例均未影响切口愈合并有效防止了并发症的发生.结论:肿胀伴张力性水疱性皮肤的正确护理、术区皮肤网状分布打眼、术后严格换药等处理和护理,对伤情严重的胫腓骨骨折患者的切口软组织和骨折愈合有积极意义.
作者:冯利秀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通过调查分析临床静脉采血不合格标本产生的原因,采取相应对策.方法:对检验科拒收的不合格血液标本,按拒收原因,分类分项统计例数并分析,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结果:提高临床静脉采血的合格率.结论:加强护理质量管理,提高护理人员责任意识,建立、完善、落实相关的管理制度,提高检验标本的质量控制.
作者:吴明华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评价阿片类镇痛药芬太尼、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在无痛胃镜诊疗中的应用疗法.方法:接受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360例,完全随机分为芬太尼+异丙酚(F)组;瑞芬太尼+异丙酚(R)组;舒芬太尼+异丙酚(S)组,单纯异丙酚对照(C)组,每组90例,每组使用阿片类药物的剂量为等效剂量,异丙酚剂量均为1.5 mg/kg进行双盲实验,观察麻醉过程中各组病例的麻醉效果、麻醉起效及作用时间、阿片样症状的发生率.结果:C组麻醉有效率仅为25.6%,与阿片类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F组、R组以及S组麻醉有效率分别为75.6%、94.4%、73.3%,且以R组高;比较阿片类各组麻醉的有效起效时间,R组(3.90±0.39)s短于F组(9.05±0.63)s及S组(6.45±0.27)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3组麻醉作用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组患者麻醉过程中均无严重的心血管抑制,C组无腹壁僵直、呼吸抑制等阿片样症状发生,而R组腹壁僵直发生率高(17.78%),氧饱和度下降且低于90%的发生率为10%,两项指标与F组(4.44%、1.11%)、S组(6.67、1.1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R组胃镜检查过程中呛咳、体动反应发生率低.结论: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在无痛胃镜检查麻醉中麻醉起效快,麻醉效果好,但是阿片样症状明显.
作者:郝建敏;刘新春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比较固定剂量复合制剂(fixed-dose combination,FDC)和板式组合药对初治肺结核患者的效果.方法:利用随机数字表对初治肺结核患者进行分组,FDC组(484例)使用FDC,对照组(482例)使用板式组合药,按照直接面视下短程化疗(DOTS)策略对患者进行治疗管理,并比较二者的疗效.用统计学方法检验分析差异的统计有效性,取a=0.05.结果:统计学结果表明FDC组的治疗2月末痰菌转阴率、治愈率和疗程末结核病灶吸收率均不劣于对照组.FDC组2月末和3月末痰菌转阴率分别为91.53% (443/484)和94.83%(459/484),对照组2月末和3月末痰菌转阴率分别为90.24% (435/482)和92.95%(448/482),无统计学意义,治愈率分别为94.60%(458/484)和89.40% (431/482),FDC优于板式组合药,两者不良反应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率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固定剂量复合制剂(FDC)在对初治肺结核患者的治疗中优于板式组合药.
作者:胡伟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老年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影响.方法:将60例老年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胰岛素泵进行强化治疗,对照组使用门冬胰岛素30R进行血糖控制,4周后观察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和β2微球蛋白(β2MG)及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的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和β2微球蛋白(β2-MG)存在显著差异,但观察组比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但两组治疗前后的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却没有显著变化,P>0.05.结论:胰岛素治疗能明显降低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和β2微球蛋白,但胰岛素泵治疗效果更加显著.
作者:王凌;苏春霞;王平;王朝霞;白瑞萍;薛蕾;刘彩凤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合并胃癌的胃镜检查特点及发病情况.方法:总结分析2007年3月~2011年9月胃镜检查患者病例资料.结果:接受胃镜检查患者36 479例,检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7 690例,检出率21.08%;胃癌1 789例,检出率4.9%;DU合并胃癌48例,占同期检出DU的0.62%,胃癌的2.68%.其中48例患者中胃底贲门癌33例,占68.75%;胃癌镜下特点溃疡型36例,占75%;腺癌39例,占75%;合并幽门螺杆菌(Hp)感染38例,阳性率79.17%;上腹疼痛伴反酸者43例,占89.58%.结论:DU合并胃癌少见,其中以胃底贲门癌多,内镜下以溃疡型为主要特点,临床症状主要以上腹部疼痛和反酸为主,DU合并胃癌患者以中老年男性多见,并HP感染阳性率居高.重视内镜检查方法,仔细观察病变部位,防止漏诊,可提高诊断符合率.
作者:赵银彪;陈平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肝组织中HBV DNA载量与患者血清、PBMC中病毒载量以及与肝组织炎症度分级、纤维化分期和血清ALT水平等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我院CHB患者65例,进行血清ALT水平检测及肝穿活检,部分活检标本行常规病理学检查,同时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定量检测肝组织和血清、PBMC病毒载量.结果:肝组织病毒载量与肝组织炎症度、纤维化分期无显著相关性,与血清ALT水平呈低度正相关,同血清病毒载量和PBMC病毒载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临床上结合病理检查,对CHB患者血清病毒载量和PBMC病毒载量检测结果可作为判断肝脏组织中病毒载量水平的参考.
作者:安屏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针对PBC患者血清同时选用国产和进口两种试剂盒检测AMA-M2及其靶抗原: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E2亚单位(PDC-E2)及抗M2-3E等免疫指标,并对其敏感性进行对比,观察两种试剂盒检测有无差异及3个指标之间的敏感性.方法:对51例PBC确诊患者的血清标本,采用上海丰翔生物公司及欧蒙公司的ELISA试剂盒对待测血清分别进行了AMA-M2、抗M2-3E、PDC-E2等指标的检测,进行阳性率的比较.结果:51例患者血清标本中,国产试剂盒检测AMA-M2、抗M2-3E、PDC-E2的阳性率分别为72.5%、90.2%、72.5%,进口试剂盒检测AMA-M2、抗M2-3E、PDC-E2的阳性率分别为78.4%、92.2%、82.4%,经统计软件处理得到的结果P>0.05,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针对42例AMA阳性的患者进行AMA-M2、抗M2-3E、PDC-E2检测时,国产试剂盒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85.7%、95.2%和78.6%,进口试剂盒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95.2%、100%、95.2%,经统计软件处理后得出P>0.05,两种试剂盒检测无明显的差别.结论:使用进口和国产两种试剂盒检测AMA-M2、PDC-E2、抗M2-3E的阳性率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AMA-M2、PDC-E2、抗M2-3E 3个指标中阳性率高的是抗M2-3E,AMA-M2和PDC-E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张丽;白石山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检测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房水及血清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水平,探讨一氧化氮与蒙古族闭角型青光眼高发病率的关系.方法:采用亚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蒙古族青光眼患者房水和血清一氧化氮浓度,并与汉族患者进行对比.结果:蒙古族患者房水和血清一氧化氮浓度与汉族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蒙古族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高发的原因与一氧化氮浓度无关,可能与其它因素有关.
作者:李臻;崔巍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初步了解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及周边地区慢性心衰蒙医证型的分布特点.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的调查方法,共收集入组148例慢性心衰患者临床资料,按照蒙医证型诊断标准,分析归纳其特点.结果:148例慢性心衰患者蒙医证型分布:赫依、齐素交搏型70例;巴达干、赫依偏盛型45例;齐素、希拉偏盛型33例.结论: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及周边地区慢性心衰以赫依、齐素交搏型居多,其次是巴达干、赫依偏盛型.
作者:韩额尔德木图;孟永梅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研究急性肺血栓栓塞症(APTE)住院患者危险度分层与发病因素间的相关性,为早期识别高危患者,指导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2003年1月~2012年12月诊断为APTE的14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急性肺血栓栓塞症诊断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中APTE危险度分级标准,分为中、高危组和低危组,对两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3~2012年我院APTE院内发病率从0.19‰上升至0.58‰;病死率从33.3%下降至10.5%.APTE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为呼吸困难、胸痛、发热和咳嗽;常见的体征为呼吸增快、体温升高、心率增快及发绀.年龄、合并心脏病及脑血管疾病与危险度分组具有相关性.其中年龄越大,有脑血管病及心脏病的患者,发生中高危APTE的风险越高.结论:近10年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APTE院内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病死率呈下降趋势.高龄、合并心脏病和脑血管疾病者发生中高危APTE的风险升高.
作者:翟晓菁;马国强;王佳烈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旨在探讨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蛋白-1 (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coactivator-1,PGC-1)基因Gly482Ser多态与心肌梗死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内蒙古地区汉族人255例,其中对照组134例,心肌梗死组121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进行基因型检测,并用直接测序法加以证实.结果:PGC-1基因Gly482Ser多态GG、GA、AA基因型频率在对照组分别为0.455、0.388、0.157,在病例组分别为0.099、0.843、0.058(P<0.01),GG vs.GA+ AA,P<0.01),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有明显差异(P=0.003);GA/AA基因型的心梗患者,其血清总胆固醇(TC)水平较GG基因型者明显升高(P<0.05).结论:PGC-1基因Gly482Ser变异与心梗的发病危险显著相关.
作者:赵丽荣;王立平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发生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009年以来在内分泌科就诊的433例60岁及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散瞳检查眼底和荧光素血管造影,同期检测患者的血压、糖化血红蛋白、空腹及餐后血糖、血脂、肌酐和尿蛋白含量等21个指标.根据眼底病变程度将患者分为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无病变组NDR)、无增殖期视网膜病变(无增殖期组DR)及增殖期视网膜病变(增殖期组PDR),比较无增殖期DR组(非PDR组)和PDR组糖尿病病程及糖化血红蛋白等检测指标.结果:NDR组281例,非PDR组132例,PDR组20例.PDR的患病率为4.62%,占所有DR患者的13.16%.PDR组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血尿酸和尿白蛋白含量等指标均较非PDR组高(P<0.05).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糖尿病病程、尿白蛋白和糖化血红蛋白是影响PDR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Ⅱ型糖尿病并发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糖尿病病程、尿白蛋白含量、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等多种因素有关.其中糖尿病病程、尿白蛋白和糖化血红蛋白是发病的危险因素.
作者:李红霞;崔巍;高伟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通过对RUNX3、ki-67蛋白在结直肠腺癌中表达的研究,探索RUNX3、ki-67与结直肠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方法)检测RUNX3和ki-67在30例癌旁正常组织、60例结直肠腺瘤、60例结直肠癌组织标本中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二者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RUNX3和ki-67在结直肠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8.33%和80.00%,而在癌旁正常组织(切缘距离癌组织>10 cm,且经病理证实)、结直肠腺瘤中的阳线表达率分别为86.67%、10.00%和63.33%、51.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UNX3和ki-67在癌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377,P<0.05).RUNX3的表达与结直腺肠癌的TNM分期、肠壁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肝转移呈负相关(P<0.05),ki-67的表达与结直腺肠癌的TNM分期、肠壁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肝转移呈正相关(P<0.05),而二者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部位、分化程度和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结论:RUNX3低表达、ki-67高表达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联,有望成为临床诊治的新靶点,并为结直肠癌的治疗起指导作用.
作者:贾光辉;薛军;赵秀芳;邢立强 刊期: 2013年第05期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是各种器质性心脏病的终末期表现,以高致残率和病死率为特点,严重危害患者身体健康,占用大量医疗资源,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控制其发生发展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研究者们正积极寻找和开发新的药物及非药物治疗途径,很多新药物、新措施已应用于临床或正在临床试验中加以证实.本文现就近年来国内外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武隽忞;陈凤英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前种植义齿已经成为缺牙修复的首选方法之一.经过近十几年的学习和研究,我国口腔种植学进入了飞速发展并走向成熟阶段.新型影像学检查手段的出现,更是有力的推动了种植学的快速发展.锥形束CT的应用,不仅使检查时间大大缩短,分辨率明显提高,三维重建图像更为清晰准确,而且,随着软件功能的改进,临床医师可以直接进行种植区骨密度的评估,种植计划的制定以及种植导板的制作等等.现就锥形束CT在口腔种植学中的应用予以综述.
作者:刘格兵;曹庆堂 刊期: 2013年第05期
患者,男,59岁,因反复晕厥1d入院.1d前反复心悸伴晕厥,持续10 s~1 min恢复意识.心电图提示窦性心率,心率48次/min,频发室性早搏,血钾3.59 mmol/L.抢救室再发意识丧失,心电监测提示为心室颤动(室颤),电复律后收入心脏监护室.入院前因上呼吸道感染静点阿奇霉素0.5 g/d×5d,口服复方甘草片,4片/次,每日4次.肝硬化病史16余年,高血压病8年,不规律服用复方降压片治疗.否认药物过敏史及近期其他药物史.体检:P54次/min,BP 105/60 mm Hg(1 mm Hg=0.133kPa),肝病面容,双肺可闻及少量湿罗音,心界不大,心率54次/rmin,律齐,心尖部可闻及Ⅱ/6吹风样收缩期杂音,腹壁静脉曲张,肝脏脾脏未触及,余未见异常.
作者:张明坤 刊期: 2013年第05期
患儿,女,4岁.无特殊不适症状,体检发现心脏杂音来我院就诊.听诊于胸骨左缘3~5肋间可闻及Ⅱ级连续性杂音,心电图检查未见异常.在我院先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为左冠状动脉-肺动脉瘘,随后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证实为左冠状动脉-肺动脉瘘.
作者:田海燕;田海荣;张小杉;雪梅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了解我国近9年法定病毒性肝炎的发病及流行特点,科学评价肝炎流行状况,为今后肝炎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Excel2003和Origin7.5软件对2004~2012年我国法定病毒性肝炎传染病病例进行回顾统计和分析.结果:2004~2012年我国共报告法定病毒性肝炎发病数13 501 863例,年均发病率为112.960/10万,死亡数9 225例,年均死亡率为1.007/10万,在5种类型肝炎中,乙肝发病数多,共11 088 434例,占病毒性肝炎传染病总数的82.125%.其次为丙肝发病数1 097 768例,占8.130%.每年3月和11月发病率较高,死亡率比上一年降低几率较多且幅度较大.结论:乙型肝炎发病数远远高于其它类型,仍是今后病毒性肝炎传染病防治的重点;其次丙肝发病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其防治不容忽视.
作者:杨丽春 刊期: 2013年第05期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畜牧业发展的人畜共患传染病.鄂尔多斯市人间布病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曾经出现过较大范围的流行,在各级政府的积极支持与关怀下,在广大防疫人员的努力下,于1993年达到稳定控制标准.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鄂尔多斯市畜牧业快速发展,牲畜大量引进,畜间疫情没能得到有效的控制.从2005年以来,我市人间布病病例成倍增加.疫情呈现不断扩大漫延的趋势,已成为我市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为进一步掌握布病的的流行动态及发展趋势,控制和减少布病的发生和传播,现将鄂尔多斯市2005~2012年人间布病流行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其其格;王新刚;祁爱民;邬虎成 刊期: 2013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