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原发性腹茧症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3年3月我科收治的15例腹茧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结果 15例中10例在肠梗阻手术中发现,3例在胃癌根治术中发现,1例在腹部刀刺伤致小肠系膜出血中发现,1例在十二指肠球部前壁穿孔中发现.所有患者均于术中诊断,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为26.7%(4/15).结论 对于反复出现的肠梗阻,而其它原因又无法解释者,应考虑腹茧症的可能性.手术是治疗腹茧症的主要治疗方法,彻底切除茧膜是手术治疗的关键.早期应用芒硝外敷及适当延长术后进食时间,合理应用肠内营养及肠外营养,能有效改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
作者:赵永奎;赵紫娟;李彦旭;卢荣闯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联合硝苯地平治疗老年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120例老年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辛伐他汀联合硝苯地平)和对照组(硝苯地平),治疗观察时间4个月.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SBP、DBP逐渐达到治疗目标;治疗4个月后,联合治疗组SBP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PP也较对照组减小(P<0.05).联合治疗组的显效率明显高于硝苯地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辛伐他汀联合硝苯地平临床疗效优于单纯硝苯地平组,且不增加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乌云达来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复发性鼻息肉综合治疗效果.方法 2010年3月至2012年1月,选择我院收治的30例复发性鼻息肉患者,行鼻内镜再手术,术后应用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定期鼻内镜下检查,清理鼻腔.结果 治愈22例,好转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67%,无1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鼻内镜再手术治疗复发性鼻息肉安全、有效,术后辅以药物治疗并定期鼻内镜下复查是预防复发的重要措施.
作者:冯晓春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无创序贯性辅助通气治疗肺心病致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接受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的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病例27例,进行序贯治疗,与常规进行有创机械通气,以SIMV+ PSV方式撤机的对照组25例病例进行对比.动态观察两组病例的通气和氧合指数,记录有创和总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情况.结果 序贯治疗组与对照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95.6±8.4)h和(132.6±9.2)h;总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12.6±3.5)d和(15.6±4.8)d,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为3例和7例;住院时间分别为平均(16.2±4.1)d和(20.6±3.3)d.结论 无创与有创序贯机械通气相比,与常规机械通气可以明显缩短肺源性心脏病所致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恢复时间,减少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显著改善治疗效果.
作者:白立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掌拍委中穴结合局部推拿与腰部推拿对急性腰扭伤的疗效.方法 将32例病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16例予掌拍委中穴结合局部推拿治疗;对照组16例予腰部推拿治疗.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87.5%,经比较,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掌拍委中穴结合局部推拿治疗急性腰扭伤简便易行,副作用小,疗效肯定,易于推广.
作者:宝明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McGRATH(R) MAC视频喉镜在气管插管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择期在全麻下经口气管插管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普通喉镜组和McGRATH(R) MAC视频喉镜组.按常规诱导,比较两组患者平均插管时间、一次成功插管时间,一次插管成功率.结果 McGRATH(R) MAC视频喉镜组平均插管时间短于普通喉镜组,一次插管成功率高于普通喉镜组,一次成功插管时间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应用McGRATH(R) MAC视频喉镜气管插管操作便捷,声门显露容易清晰,相对实用于困难气道的患者.
作者:贺军;张旭晨;刘增祥;张莉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分析将正性暗示语及细节护理干预应用于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效果和临床意义.方法 将我院126例手术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3例,对照组采用手术室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正性暗示语及细节护理干预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及家属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1.0%,顺利康复者为62例,远高于对照组的73.7%(56例),观察组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正性暗示语及细节护理干预融入手术室常规护理模式内,可以有效提高患者恢复速度和质量,减少患者及家属负面情绪,保证治疗过程顺利,减少医患矛盾,效果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钱莉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 总结产时颈部神经母细胞瘤切除手术的护理及手术配合.方法 术前做好室温调节,及时建立静脉通道,协助麻醉,做好断脐处理、眼睛护理、体位摆放及皮肤护理,认真清点各种用物,术后平稳转运.结果 内蒙古自治区首例产时颈部神经母细胞瘤切除手术,手术过程顺利,预后良好.结论 良好的护理措施对于保证手术顺利完成,同时避免手术并发症发生有重要意义.
作者:高巍然;杜致燕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应用舒适护理降低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20例留置胃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60例行舒适护理,即对患者的生理、心理、术后卧位、疼痛程度等进行全面护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舒适度和意外拔(脱)管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舒适度高于对照组,意外拔管率低于对照组.结论 舒适护理可有效减少胃管拔管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那仁高娃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晚期癌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120例晚期癌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晚期癌症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在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面具有优势,并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娄雅娟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 探究全方位护理对手术室创伤急救抢救效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进行手术室创伤急救抢救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全方位护理方式,比较两组的抢救效率.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准备时间、手术时间、术后送入病房的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手术室创伤急救抢救患者采用全方位护理有较好的抢救效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燕莉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整体护理干预对骨科卧床患者便秘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120例骨科卧床患者分为两组,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分别给予不同的护理.结果 干预组便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骨科卧床患者进行整体的护理干预可明显预防和减少便秘的发生,无副作用,且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田晓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术联合植皮术治疗糖尿病足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负压封闭引流术联合植皮术治疗29例糖尿病足患者所采取的护理措施.结果 29例接受负压封闭引流术联合植皮术治疗的患者均治愈,其中23例负压封闭引流5~7d,行植皮术后痊愈,5例植皮后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1例术后拆线仍有肉芽未满,再次行负压封闭引流术,植皮后愈合.结论 合理的护理措施能有效促进负压封闭引流术联合植皮术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
作者:任改枝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 总结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护理体会.方法 选取15例实施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并对所有患者在移植前、采集干细胞过程中以及入层流病室后进行精心的护理.结果 15例患者都恢复了造血并全部移植成功,均未发生严重的感染.结论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风险较大,通过针对患者移植前、采集干细胞过程中以及入层流病房后的精心护理,可以大大提高移植的成功率.
作者:张玉兰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分析不同的临床护理方式对安装冠状动脉支架患者非心脏手术的体会.方法 选取来我院心内科就诊的老年患者80例,随机分为40例的观察组和40例的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针对性护理方法.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并发症少,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高,临床治疗效果较好.结论 安装冠状动脉支架患者非心脏手术的患者采用针对性的护理时,与一般护理相比,恢复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砚丽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前馈控制应用于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的疗效及临床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手术室接受手术的170例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手术时间的不同分为对照组(85)和观察组(85),对照组患者手术室护理中不实行任何措施,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室护理中实行了前馈控制,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差错以及护理缺陷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7.65%显著高于对照组70.59%,护理缺陷发生率2.35%和护理差错发生率1.18%,明显低于对照组15.29%、8.24%,组间差异显著(P均<0.05).结论 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之中应用前馈控制,可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减少护理差错和护理缺陷,显著提高护理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使用价值.
作者:梁秀琴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应用循证护理理论,对38例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围手术期患者经提出问题、寻找循证支持、进行循证观察和循证实施的循证护理.结果 38例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仅发生肺部感染1例、出血1例,皮下气肿1例、吻合口梗阻1例,无吻合口瘘发生,经积极治疗和护理,并发症均得到了有效控制.结论 循证护理方法可降低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并发症,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和手术疗效,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吉木斯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和总结全身麻醉前后的护理措施.方法 针对900例全身麻醉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全身麻醉前后的特殊护理要求进行全面评估.制定科学的护理计划并有效地进行实施,包括对患者认真做好麻醉前的心理护理,充分做好麻醉前的准备,麻醉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病情,及时做好相应护理.结果 全身麻醉病人经过麻醉前,麻醉后的护理,平安度过苏醒期,有利于病人的康复.结论 通过麻醉前后的有效护理措施,病人自我感觉良好,减少并发症,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彩霞;王利伟;杨敏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支气管哮喘患者治疗依从性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取病例对照研究策略,选取确诊支气管哮喘患者72例,按随机抽样原则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6例;实验组在应用传统护理干预基础上加强健康教育与心理干预,对照组只实施传统护理模式,进行随机教育.结果 实验组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得到证实,患者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肺功能改善情况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哮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从而保证治疗效果.
作者:方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围手术期实施无陪护管理的效果.方法 从入院评估、分级照顾、建立小组、设立临床护理路径、注重护理安全、质量监控等几个方面解决老年患者围手术期间的焦虑、安全、舒适、早日康复等问题.结果 患者无1例坠床、烫伤、压疮等不良事件的发生;与入院时相比,56例患者出院时焦虑、抑郁状况有了显著好转(P<0.05);患者及家属满意度增加(P<0.05).结论 老年患者无陪护的护理模式,确保了患者安全,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为照顾老龄化无陪护患者提供了参考借鉴.
作者:白羽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运动追踪冻结技术(SSF)对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34例行CT冠状动脉成像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图像均使用标准算法及SSF2种方法进行重建,评价SSF的应用价值.结果 使用标准算法左主干、前降支、左旋支、右冠状动脉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4.4±0.9、4.0±0.8、4.5±0.8、3.8±1.2)分,使用SSF左主干、前降支、左旋支、右冠状动脉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4.9±0.4、4.8±0.4、4.9±0.3、4.6±0.6)分,左主干、前降支、右冠状动脉评分在两种算法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旋支评分在两种算法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SF与标准算法相比能够明显提高CT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
作者:武轶非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应用掌侧入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本组32侧横骨远端骨折均采用掌侧入路进行手术治疗.结果 按根据改良Mcbride评分和纽约骨科医院腕关节评估标准,优良率91%,其中优20侧,良9侧,可3侧.结论 应用掌侧入路手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能使骨折断段有效的暴露,更容易铺板固定,并且避免一些并发症的出现.
作者:王镇;包樯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 比较机用ProTaper结合GG钻一次性根管治疗法与两次根管治疗法,在急性牙髓炎根管治疗术后疼痛发生率有无差异.方法 选择240例312颗急性牙髓炎患者,按就诊顺序单双号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120例171颗患牙,对照组120例,141颗患牙.实验组采用机用ProTaper结合GG钻一次性根管治疗法,对照组采用机用ProTaper结合GG钻2次根管法.两组治疗结束后1周复诊,进行术后疼痛评价.结果 术后1周,实验组、对照组疼痛发生率分别为19.3%、17%,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机用ProTaper一次性根管治疗法治疗急性牙髓炎术后疼痛率不高于2次根管治疗法,且能避免根管再感染,减少患者就诊次数,缩短操作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徐立杰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 通过分析我院诊断为前庭阵发症(VP)的17例患者的临床检查资料及药物治疗效果,了解VP的临床特点、辅助检查及药物治疗,提高临床医师对VP的认识.方法 对2012年1月至2014年5月收集的17例临床确诊的VP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药物治疗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结果 17例VP患者的临床特点为:(1)均存在反复发作的头晕或眩晕;(2)在头位突然变动时出现短暂头晕或眩晕是突出的症状;(3)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及脑MRI血管检查可能发现异常改变;(4)经卡马西平治疗可使发作减轻、消失.结论 PVP的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及脑MRI血管检查可有明显改变对于前庭阵发症的诊断提供帮助,卡马西平治疗前庭阵发症效果显著.
作者:马琳;毛永军;仝秀清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左房增大同时合并房性早搏与阵发性房颤的关系.方法 根据心脏彩超及12导联动态心电图将120例房性早搏患者分为左房增大合房性早搏组(A组n=80例),无左房增大合并房性早搏组(B组n=40例).对比两组阵发性房颤的发生率、及发生阵发性房颤患者中触发情况的比较.结果 左房增大合并房性早搏组阵发性房颤发生显著高于无左房增大组,P<0.01(x2=20.44);左房增大患者中由房性早搏触发阵发性房颤显著高于无左房增大组,P<0.05(x2=4.083);由“P' on T”现象的房性早搏触发阵发性房颤发生显著高于非房性早搏触发的阵发性房颤.结论 左房增大同时存在“P' on T”现象的房性早搏患者更易发生阵发性房颤,应早期药物干预降低阵发性房颤的发生率.
作者:董彦文;牧骑;祁宏;王凯;韩旭晨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FTT方案在复发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应用.方法 对27例复发难治髓系白血病采用FTT方案(第1~4日氟达拉滨25 mg/m2,第1~5日托扑替康1.2 mg/m2,沙利度胺100~200mg/d)治疗.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123表达.结果 27例患者中11例经1个疗程完全缓解(CR),4例部分缓解(PR),12例未达CR或PR.4例部分缓解者经该方案第2疗程化疗后有2例获完全缓解,2疗程总完全缓解率48.15% (13/27),总有效率55.56% (15/27).复发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CD123阳性表达者约占59.26%.化疗前CD123表达量43.8%(11%~74%),化疗后CD123表达量9.6%(4%~17%),二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TT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具有较好疗效,可以明显降低CD123表达.
作者:刘伟;叶绥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子痫前期孕妇血清及尿液中的胎盘蛋白13 (placentalprotein 13,PP13)的水平变化与早发型子痫前期的关系,以及对子痫前期发病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分别检测14例早发型子痫前期重度孕妇、18例晚发型子痫前期重度孕妇和16例正常妊娠孕妇血清及尿液中PP13的含量.结果 早发型子痫前期重度组和晚发型子痫前期重度组的血清及尿液中PP13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同时,早发型子痫前期重度组的血清及尿液中PP13含量高于晚发型子痫前期重度组(P<0.05).结论 重度子痫前期孕妇血清及尿液中PP13水平高于正常妊娠孕妇,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血清及尿液中PP13浓度均显著高于晚发型,且PP13含量随子痫前期病情加重而逐渐升高.
作者:苏一乐;甄以惠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复发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疗效、安全性及治疗前后B细胞、血小板膜糖蛋白特异性自身抗体的变化.方法 利妥昔单抗100mg静脉滴注,每周1次,连用4周,治疗23例复发难治性ITP患者,无使用免疫抑制剂、化疗药、抗凝药及激素冲击疗法.监测治疗前后的血常规,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IgA),血小板膜糖蛋白抗体及CD3+、CD4+、CD8+、CD19+、CD20+细胞数.结果 9例完全有效,5例有效,9例无效.中位疗效持续时间8(5~23)个月,有效患者有中3例复发,其余均维持较好.有效患者治疗后血小板自身抗体均转阴.治疗前后外周血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无明显变化,血清IgG、IgM、IgA无明显变化,CD3+、CD4+、CD8+细胞数无明显变化.治疗后CDI9+/CD20+细胞明显下降.多数患者耐受好.结论 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复发难治性ITP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作者:刘先桃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血清胸苷激酶1(STK1)在肿瘤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高灵敏度的增强化学发光法检测102例恶性肿瘤患者化疗过程中的血清TK1水平,随访6个月,并结合实体瘤疗效评估标准(RECIST)进行疗效综合评估.结果 43例患者,化疗前TK1平均水平为(3.55±2.82)pM,化疗后TK1平均水平为(2.20±1.17)pM,化疗前后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02).血清胸苷激酶1与RECIST评估治疗效果符合率为60.5%(26/43).结论 血清TK1在肿瘤疗效评估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侯晓峰;范立娜;牛越;王宏;陈新荣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及分析脑梗死后焦虑抑郁共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的分析了我院神经内科2011年1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200例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将2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焦虑抑郁共病组,对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差异进行了详细比较,HAMA量表和HAMD量表的总分、各项因素得分,巴塞尔指数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评分,分析两组临床特征的差异性.结果 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无显著性差异.脑梗死后焦虑抑郁共病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心境得分较高,紧张、肌肉系统和感觉系统的症状也比较明显,而胃肠系统、生殖泌尿系统的症状不是很明显.脑梗死后焦虑抑郁共病组的抑郁症状以精神性焦虑、躯体性焦虑和能力减退感的得分较高,而早醒、性症状等不明显.焦虑抑郁共病组的巴塞尔指数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脑梗死后焦虑抑郁共病患者的具有特殊的临床特征,其中精神方面的症状特点为明显.
作者:吴锦峰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利用尿动力学检测仪检测合并急性尿潴留(AUR)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的逼尿肌功能及膀胱出口情况,评价手术可行性及预测术后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98例经B超证实的合并急性尿潴留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老年患者,所有患者均术前、术后行尿动力学检测.结果 98例患者全部存在膀胱出口梗阻(BOO),53例患者发生逼尿肌无抑制性收缩(DI),10例患者逼尿肌无力,6例患者膀胱顺应性增高,88例患者行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术后3个月再行尿动力学检查,进行术前术后尿动力检测结果以及患者主观感觉对比,DI幅度与逼尿肌收缩力呈正相关性.结论 存在DI和BOO的BPH患者术后疗效显著,术前DI幅度越大,逼尿肌收缩力越强,术后疗效就越满意,而膀胱顺应性增高及逼尿肌无力患者术后疗效较差.因此尿动力学检测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治疗方式选择及对术后疗效评估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刘晓东;李雪洁;王延虎;常义;巩铸汉;杨连鹏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 建立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血管再狭窄模型,观察损伤血管的组织形态学变化.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损伤后1d组、损伤后3d组、损伤后7d组、损伤后14 d组、损伤后28 d组,每组6只.除假手术组其余各组均利用PTCA球囊导管损伤颈动脉建立血管再狭窄模型,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损伤后不同时间血管的形态学变化.结果 球囊导管损伤术使颈动脉内皮剥脱、VSMC增殖、迁移、新生内膜增生,导致管腔狭窄.损伤后7d,内膜开始增生,14 d内膜增生显著,28 d达到大.结论 利用PTCA球囊导管成功建立血管再狭窄鼠模型,方法科学,能满足研究血管损伤后再狭窄的需要.
作者:袁向珍;王艳芳;曹中朝;宋海霞;王敏;聂建军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RNA干扰抑制SIRT1基因表达对HepG2部分能量代谢信号及炎症因子影响.方法 将SIRT1-siRNA在脂质体介导下瞬时转入人肝癌HepG2细胞,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转染效率及转染后CPT-1mRNA、ECHS-1 mRNA、UCP-2 mRNA、FAS mRNA、ACC mRNA、IL-6 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 HepG2细胞成功转染SIRT1-siRNA后,UCP-2 mRNA表达降低(P<0.01)、FASmRNA表达增高(P<0.01)、ACC mRNA表达增高(P<0.05)、IL-6 mRNA表达增高(P<0.001),而CPT-1mRNA、ECHS-1 mRNA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 肝癌HepG2细胞中抑制SIRT1基因表达可抑制对UCP-2mRNA表达,促进脂肪酸合成及诱发炎症反应,而对线粒体氧化途径CPT-1、ECHS1表达无明显影响.
作者:林晓宇;朱月永;江家骥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 本研究检测Survivin在正常胃组织和胃癌组织中的表达规律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析3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和68例胃癌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情况.探讨Survivin与胃癌的关系.结果 在胃癌组织中Survivin主要表达于细胞浆,也可见于细胞核,呈棕黄色或黄褐色颗粒.68例胃癌组织中46例Survivin表达阳性;胃癌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组织分化程度、肿瘤的大小、浸润深度及TNM分期均无相关性(P>0.05);而与有无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在30例对照组正常胃组织中未检测到Survivin表达.结论 Survivin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显著高于在正常胃组织中的表达,并随淋巴转移的产生而增高.胃癌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组织分化程度、肿瘤的大小、浸润深度及TNM分期均无相关性.
作者:许天祥;胡江;刘彦恒 刊期: 2014年第10期
信号转导通路与肿瘤发病机制的关系已成为研究热点.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传导通路,参与细胞的生长、发育、分化、凋亡等一系列细胞生理活动,该通路异常活化,导致细胞分化、调亡功能丧失,引起细胞恶性转化,异常增殖、肿瘤发生、侵袭力增强、导致肿瘤转移等.本文综述MAPK信号传导通路与肿瘤发病机制相关性研究,为治疗肿瘤寻找新的靶点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姚琴;任明姬;赵鹏伟 刊期: 2014年第10期
钙通道阻滞药(CCBD)阻滞心肌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兴奋-收缩耦联作用,抑制心肌收缩力及血管平滑肌收缩,抑制窦房结和房室结的自律性和传导性,其药理机制不断明确,CCBD在围术期与麻醉药、肌松药及心血管药物的相互作用的相关问题不断探索与扩展,在临床应用中具有一定的发展前景.
作者:王瑞;邢文彦;郭念玫;张瑞君 刊期: 2014年第10期
临床牙冠中度以上缺损,剩余牙体无足够的固位套件,直接充填后无法提供冠修复体固位力者,称为残冠.残冠残根的修复,常需要用根管桩加强牙齿的抗力形和固位形.早期使用的根管桩主要为金属桩,由于金属桩核具有透光性差,容易导致根折等缺点,使得在残根残冠修复中的应用受到很大限制.纤维桩是在传统的树脂聚合基质中加入各种无机或有机纤维而改善材料的力学性能.本文将对纤维桩的性能、适应证及其失败原因作一综述.
作者:姚丽英;缪羽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多因素参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血液中会出现高滴度的自身免疫性抗体并且体内会形成能够引起全身多器官、系统破坏的免疫复合物.B细胞可以产生自身抗体并促进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在SLE患者体内,B细胞可产生狼疮的标志性抗体-抗双链DNA(ds-DNA)抗体,该抗体可以导致患者发病以及引起病情波动.患者持续的蛋白尿、疾病的活动性及血清中高滴度的抗dsDNA抗体与患者血中抗ds-DNA抗体分泌型B细胞的出现有关.本文就抗ds-DNA抗体、抗ds-DNA抗体分泌型B细胞对于SLE的致病机制、检测方法及两者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相关性作一简要介绍.
作者:侯云霞;李鸿斌 刊期: 2014年第10期
患者,男,37岁,左眼无明显诱因红、磨、视物模糊10 d,于2012年12月6日来我院门诊就诊.眼科检查:右眼视力1.0,左眼0.5,左眼角膜中央偏鼻侧可见树枝状深达上皮下浅基质层灰白色溃疡,范围约4 mm×6 mm,其周围角膜灰白色浸润.见图1.诊断为左眼角膜炎(病毒性?),给予局部抗病毒、抗炎治疗.1周后患者自觉无明显效果,于2012年12月13日来我院住院治疗.眼科检查:右眼视力1.0,左眼视力远0.25,结膜充血、水肿明显,角膜中央偏鼻侧可见直径约6 mm灰白色病灶,上皮缺损,荧光染色(+),表面粗糙、深达上皮下浅基质层.给予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更昔洛韦眼用凝胶、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眼用凝胶点眼.
作者:乔宇;岑明辉;王智群 刊期: 2014年第10期
患者,女性,32岁,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部增大,伴停经自以为怀孕,6个月后就诊于当地医院,行彩超诊断为肝硬化腹水,经治疗后效果不明显.后来我院就诊,行腹腔穿刺术,抽出约3 000 ml腹水,腹水常规、生化回报为漏出液,行腹腔彩超检查发现下腔静脉狭窄,进一步行CTA检查证实下腔静脉狭窄,并诊断为布-加综合征.另1例患者,男性,40岁,肝区疼痛、肝脾肿大3年,3年前因上消化道出血曾就诊于我院,当时诊断为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并给予止血等治疗,后多处就诊,终在我院门诊检查腹部彩超提示:肝大、脾大、下腔静脉入心脏前狭窄,并行血管CTA检查,诊断为布-加综合征并住院.两病例术前血常规、生化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
作者:张苏和;张畅原;朝格图 刊期: 2014年第10期
患者,女,56岁,汉族.3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腰腹部疼痛,阵发性钝痛,尚可忍受,并伴喷射性呕吐,无发热、盗汗,无尿频、尿急、尿痛,脓血尿.当地医院超声提示左侧输尿管结石,给予体外碎石1次,未见好转,我院门诊以“左侧输尿管结石”收入院.入院体格检查:患者一般情况尚可,局部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尿细胞形态学报告提示细胞较少,并可见胞体较小的异形细胞,不除外小细胞癌或未分化癌.影像学检查提示左侧输尿管中下段未显影,膀胱呈外压性改变.膀胱镜检查:膀胱顶壁受压,膀胱内未见异常.超声检查:左侧中腹部不均质低回声区,左肾盂积水伴近端输尿管扩张.CT:盆腔占位,来源于左附件可能性大,考虑为恶性肿瘤.
作者:其木格;张俊毅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 调查性别及教养方式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方法 采用苗元江教授编制的《综合幸福问卷》对110名大二和大三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男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在统计学上无明显差异,3种不同教养方式对正性情绪维度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1),3种不同教养方式对总体幸福感在统计学上有差异(P<0.05).结论 不同家庭教养方式对子女的总体幸福感有显著的影响.
作者:侯清秀;黄永清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老年痴呆住院患者意外事件发生的原因,提出防护对策.方法 分析总结本科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发生的意外事件病例.结果 42例意外事件中摔伤12例,外伤8例,噎食7例,坠床6例,轮椅侧翻4例,烫伤3例,外走1例,自杀1例.结论 老年痴呆住院患者意外事件的发生原因多种多样,后果非常严重,防范尤为重要.
作者:史雪靖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孕妇妊娠期用药安全.方法 选取2011年7月到2013年6月到我院接受治疗并在出院后怀孕的的60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正常的妊娠期妇女40例作为对照组;研究组给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对照组未采取任何治疗,追踪观察研究组孕妇至生产,对两组孕妇致畸形、流产、死胎及宫内发育异常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给予药物治疗后的安全性较差,会导致畸形、流产、死胎及宫内发育异常等情况,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上应当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妊娠期加强用药安全管理,降低对胎儿健康的危害.
作者:苏美荣;杨玉书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医院急诊科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现状及原因,为维护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及预防暴力事件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自编医院急诊科工作场所暴力调查表,对58名急诊科护士有关工作场所暴力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58名急诊科在职护士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率为90.9%,不同年龄、工作时间、学历、职称的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科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主要表现形式是辱骂(63.3%)和威胁(22.5%),其次是躯体攻击(11.3%)和性骚扰(2.8%);急诊科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主要原因依次为等待时间过长(39.3%)、醉酒或使用特殊药品(12.7%)、医疗费用过高(12.7%)、护理人员态度或技术问题(9.9%)等;暴力发生可使护士出现委屈(78.9%)、愤怒(56.3%)、抑郁(45.0%)、焦虑(39.4%)等不良心理反应.结论 急诊科护士是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高危人群,工作场所暴力事件对护士带来了短暂或长期的心理、精神上的伤害,因此医院管理部门应给予高度重视,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和控制工作场所暴力事件的发生.
作者:张春英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喘息性肺炎患儿家庭护理知识知晓情况并给予正确的健康指导.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对120例喘息性肺炎患儿家长的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共完成有效问卷调查120人次,平均知晓率57.5%;不同文化程度患儿家长对家庭护理知识的知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文化程度越高,知晓率越高.结论 不同文化程度喘息型肺炎患儿家长家庭护理有关知识知晓存在一定差距,医护人员应重视小儿喘息型肺炎患儿家长的健康教育,帮助患儿家长增长家庭护理知识,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作者:刘媛;贾崇玲 刊期: 201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