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琴;任明姬;赵鹏伟
目的 分析前馈控制应用于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的疗效及临床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手术室接受手术的170例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手术时间的不同分为对照组(85)和观察组(85),对照组患者手术室护理中不实行任何措施,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室护理中实行了前馈控制,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差错以及护理缺陷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7.65%显著高于对照组70.59%,护理缺陷发生率2.35%和护理差错发生率1.18%,明显低于对照组15.29%、8.24%,组间差异显著(P均<0.05).结论 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之中应用前馈控制,可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减少护理差错和护理缺陷,显著提高护理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使用价值.
作者:梁秀琴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 比较机用ProTaper结合GG钻一次性根管治疗法与两次根管治疗法,在急性牙髓炎根管治疗术后疼痛发生率有无差异.方法 选择240例312颗急性牙髓炎患者,按就诊顺序单双号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120例171颗患牙,对照组120例,141颗患牙.实验组采用机用ProTaper结合GG钻一次性根管治疗法,对照组采用机用ProTaper结合GG钻2次根管法.两组治疗结束后1周复诊,进行术后疼痛评价.结果 术后1周,实验组、对照组疼痛发生率分别为19.3%、17%,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机用ProTaper一次性根管治疗法治疗急性牙髓炎术后疼痛率不高于2次根管治疗法,且能避免根管再感染,减少患者就诊次数,缩短操作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徐立杰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 总结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护理体会.方法 选取15例实施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并对所有患者在移植前、采集干细胞过程中以及入层流病室后进行精心的护理.结果 15例患者都恢复了造血并全部移植成功,均未发生严重的感染.结论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风险较大,通过针对患者移植前、采集干细胞过程中以及入层流病房后的精心护理,可以大大提高移植的成功率.
作者:张玉兰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FTT方案在复发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应用.方法 对27例复发难治髓系白血病采用FTT方案(第1~4日氟达拉滨25 mg/m2,第1~5日托扑替康1.2 mg/m2,沙利度胺100~200mg/d)治疗.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123表达.结果 27例患者中11例经1个疗程完全缓解(CR),4例部分缓解(PR),12例未达CR或PR.4例部分缓解者经该方案第2疗程化疗后有2例获完全缓解,2疗程总完全缓解率48.15% (13/27),总有效率55.56% (15/27).复发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CD123阳性表达者约占59.26%.化疗前CD123表达量43.8%(11%~74%),化疗后CD123表达量9.6%(4%~17%),二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TT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具有较好疗效,可以明显降低CD123表达.
作者:刘伟;叶绥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无创序贯性辅助通气治疗肺心病致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接受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的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病例27例,进行序贯治疗,与常规进行有创机械通气,以SIMV+ PSV方式撤机的对照组25例病例进行对比.动态观察两组病例的通气和氧合指数,记录有创和总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情况.结果 序贯治疗组与对照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95.6±8.4)h和(132.6±9.2)h;总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12.6±3.5)d和(15.6±4.8)d,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为3例和7例;住院时间分别为平均(16.2±4.1)d和(20.6±3.3)d.结论 无创与有创序贯机械通气相比,与常规机械通气可以明显缩短肺源性心脏病所致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恢复时间,减少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显著改善治疗效果.
作者:白立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患者,男,37岁,左眼无明显诱因红、磨、视物模糊10 d,于2012年12月6日来我院门诊就诊.眼科检查:右眼视力1.0,左眼0.5,左眼角膜中央偏鼻侧可见树枝状深达上皮下浅基质层灰白色溃疡,范围约4 mm×6 mm,其周围角膜灰白色浸润.见图1.诊断为左眼角膜炎(病毒性?),给予局部抗病毒、抗炎治疗.1周后患者自觉无明显效果,于2012年12月13日来我院住院治疗.眼科检查:右眼视力1.0,左眼视力远0.25,结膜充血、水肿明显,角膜中央偏鼻侧可见直径约6 mm灰白色病灶,上皮缺损,荧光染色(+),表面粗糙、深达上皮下浅基质层.给予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更昔洛韦眼用凝胶、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眼用凝胶点眼.
作者:乔宇;岑明辉;王智群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 建立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血管再狭窄模型,观察损伤血管的组织形态学变化.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损伤后1d组、损伤后3d组、损伤后7d组、损伤后14 d组、损伤后28 d组,每组6只.除假手术组其余各组均利用PTCA球囊导管损伤颈动脉建立血管再狭窄模型,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损伤后不同时间血管的形态学变化.结果 球囊导管损伤术使颈动脉内皮剥脱、VSMC增殖、迁移、新生内膜增生,导致管腔狭窄.损伤后7d,内膜开始增生,14 d内膜增生显著,28 d达到大.结论 利用PTCA球囊导管成功建立血管再狭窄鼠模型,方法科学,能满足研究血管损伤后再狭窄的需要.
作者:袁向珍;王艳芳;曹中朝;宋海霞;王敏;聂建军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支气管哮喘患者治疗依从性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取病例对照研究策略,选取确诊支气管哮喘患者72例,按随机抽样原则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6例;实验组在应用传统护理干预基础上加强健康教育与心理干预,对照组只实施传统护理模式,进行随机教育.结果 实验组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得到证实,患者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肺功能改善情况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哮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从而保证治疗效果.
作者:方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患者,女性,32岁,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部增大,伴停经自以为怀孕,6个月后就诊于当地医院,行彩超诊断为肝硬化腹水,经治疗后效果不明显.后来我院就诊,行腹腔穿刺术,抽出约3 000 ml腹水,腹水常规、生化回报为漏出液,行腹腔彩超检查发现下腔静脉狭窄,进一步行CTA检查证实下腔静脉狭窄,并诊断为布-加综合征.另1例患者,男性,40岁,肝区疼痛、肝脾肿大3年,3年前因上消化道出血曾就诊于我院,当时诊断为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并给予止血等治疗,后多处就诊,终在我院门诊检查腹部彩超提示:肝大、脾大、下腔静脉入心脏前狭窄,并行血管CTA检查,诊断为布-加综合征并住院.两病例术前血常规、生化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
作者:张苏和;张畅原;朝格图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喘息性肺炎患儿家庭护理知识知晓情况并给予正确的健康指导.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对120例喘息性肺炎患儿家长的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共完成有效问卷调查120人次,平均知晓率57.5%;不同文化程度患儿家长对家庭护理知识的知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文化程度越高,知晓率越高.结论 不同文化程度喘息型肺炎患儿家长家庭护理有关知识知晓存在一定差距,医护人员应重视小儿喘息型肺炎患儿家长的健康教育,帮助患儿家长增长家庭护理知识,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作者:刘媛;贾崇玲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医院急诊科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现状及原因,为维护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及预防暴力事件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自编医院急诊科工作场所暴力调查表,对58名急诊科护士有关工作场所暴力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58名急诊科在职护士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率为90.9%,不同年龄、工作时间、学历、职称的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科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主要表现形式是辱骂(63.3%)和威胁(22.5%),其次是躯体攻击(11.3%)和性骚扰(2.8%);急诊科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主要原因依次为等待时间过长(39.3%)、醉酒或使用特殊药品(12.7%)、医疗费用过高(12.7%)、护理人员态度或技术问题(9.9%)等;暴力发生可使护士出现委屈(78.9%)、愤怒(56.3%)、抑郁(45.0%)、焦虑(39.4%)等不良心理反应.结论 急诊科护士是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高危人群,工作场所暴力事件对护士带来了短暂或长期的心理、精神上的伤害,因此医院管理部门应给予高度重视,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和控制工作场所暴力事件的发生.
作者:张春英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分析将正性暗示语及细节护理干预应用于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效果和临床意义.方法 将我院126例手术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3例,对照组采用手术室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正性暗示语及细节护理干预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及家属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1.0%,顺利康复者为62例,远高于对照组的73.7%(56例),观察组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正性暗示语及细节护理干预融入手术室常规护理模式内,可以有效提高患者恢复速度和质量,减少患者及家属负面情绪,保证治疗过程顺利,减少医患矛盾,效果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钱莉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子痫前期孕妇血清及尿液中的胎盘蛋白13 (placentalprotein 13,PP13)的水平变化与早发型子痫前期的关系,以及对子痫前期发病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分别检测14例早发型子痫前期重度孕妇、18例晚发型子痫前期重度孕妇和16例正常妊娠孕妇血清及尿液中PP13的含量.结果 早发型子痫前期重度组和晚发型子痫前期重度组的血清及尿液中PP13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同时,早发型子痫前期重度组的血清及尿液中PP13含量高于晚发型子痫前期重度组(P<0.05).结论 重度子痫前期孕妇血清及尿液中PP13水平高于正常妊娠孕妇,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血清及尿液中PP13浓度均显著高于晚发型,且PP13含量随子痫前期病情加重而逐渐升高.
作者:苏一乐;甄以惠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复发性鼻息肉综合治疗效果.方法 2010年3月至2012年1月,选择我院收治的30例复发性鼻息肉患者,行鼻内镜再手术,术后应用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定期鼻内镜下检查,清理鼻腔.结果 治愈22例,好转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67%,无1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鼻内镜再手术治疗复发性鼻息肉安全、有效,术后辅以药物治疗并定期鼻内镜下复查是预防复发的重要措施.
作者:冯晓春 刊期: 2014年第10期
钙通道阻滞药(CCBD)阻滞心肌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兴奋-收缩耦联作用,抑制心肌收缩力及血管平滑肌收缩,抑制窦房结和房室结的自律性和传导性,其药理机制不断明确,CCBD在围术期与麻醉药、肌松药及心血管药物的相互作用的相关问题不断探索与扩展,在临床应用中具有一定的发展前景.
作者:王瑞;邢文彦;郭念玫;张瑞君 刊期: 2014年第10期
患者,女,56岁,汉族.3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腰腹部疼痛,阵发性钝痛,尚可忍受,并伴喷射性呕吐,无发热、盗汗,无尿频、尿急、尿痛,脓血尿.当地医院超声提示左侧输尿管结石,给予体外碎石1次,未见好转,我院门诊以“左侧输尿管结石”收入院.入院体格检查:患者一般情况尚可,局部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尿细胞形态学报告提示细胞较少,并可见胞体较小的异形细胞,不除外小细胞癌或未分化癌.影像学检查提示左侧输尿管中下段未显影,膀胱呈外压性改变.膀胱镜检查:膀胱顶壁受压,膀胱内未见异常.超声检查:左侧中腹部不均质低回声区,左肾盂积水伴近端输尿管扩张.CT:盆腔占位,来源于左附件可能性大,考虑为恶性肿瘤.
作者:其木格;张俊毅 刊期: 2014年第10期
临床牙冠中度以上缺损,剩余牙体无足够的固位套件,直接充填后无法提供冠修复体固位力者,称为残冠.残冠残根的修复,常需要用根管桩加强牙齿的抗力形和固位形.早期使用的根管桩主要为金属桩,由于金属桩核具有透光性差,容易导致根折等缺点,使得在残根残冠修复中的应用受到很大限制.纤维桩是在传统的树脂聚合基质中加入各种无机或有机纤维而改善材料的力学性能.本文将对纤维桩的性能、适应证及其失败原因作一综述.
作者:姚丽英;缪羽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整体护理干预对骨科卧床患者便秘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120例骨科卧床患者分为两组,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分别给予不同的护理.结果 干预组便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骨科卧床患者进行整体的护理干预可明显预防和减少便秘的发生,无副作用,且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田晓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 调查性别及教养方式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方法 采用苗元江教授编制的《综合幸福问卷》对110名大二和大三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男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在统计学上无明显差异,3种不同教养方式对正性情绪维度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1),3种不同教养方式对总体幸福感在统计学上有差异(P<0.05).结论 不同家庭教养方式对子女的总体幸福感有显著的影响.
作者:侯清秀;黄永清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左房增大同时合并房性早搏与阵发性房颤的关系.方法 根据心脏彩超及12导联动态心电图将120例房性早搏患者分为左房增大合房性早搏组(A组n=80例),无左房增大合并房性早搏组(B组n=40例).对比两组阵发性房颤的发生率、及发生阵发性房颤患者中触发情况的比较.结果 左房增大合并房性早搏组阵发性房颤发生显著高于无左房增大组,P<0.01(x2=20.44);左房增大患者中由房性早搏触发阵发性房颤显著高于无左房增大组,P<0.05(x2=4.083);由“P' on T”现象的房性早搏触发阵发性房颤发生显著高于非房性早搏触发的阵发性房颤.结论 左房增大同时存在“P' on T”现象的房性早搏患者更易发生阵发性房颤,应早期药物干预降低阵发性房颤的发生率.
作者:董彦文;牧骑;祁宏;王凯;韩旭晨 刊期: 201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