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晓芳
目的 建立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血管再狭窄模型,观察损伤血管的组织形态学变化.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损伤后1d组、损伤后3d组、损伤后7d组、损伤后14 d组、损伤后28 d组,每组6只.除假手术组其余各组均利用PTCA球囊导管损伤颈动脉建立血管再狭窄模型,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损伤后不同时间血管的形态学变化.结果 球囊导管损伤术使颈动脉内皮剥脱、VSMC增殖、迁移、新生内膜增生,导致管腔狭窄.损伤后7d,内膜开始增生,14 d内膜增生显著,28 d达到大.结论 利用PTCA球囊导管成功建立血管再狭窄鼠模型,方法科学,能满足研究血管损伤后再狭窄的需要.
作者:袁向珍;王艳芳;曹中朝;宋海霞;王敏;聂建军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前馈控制应用于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的疗效及临床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手术室接受手术的170例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手术时间的不同分为对照组(85)和观察组(85),对照组患者手术室护理中不实行任何措施,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室护理中实行了前馈控制,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差错以及护理缺陷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7.65%显著高于对照组70.59%,护理缺陷发生率2.35%和护理差错发生率1.18%,明显低于对照组15.29%、8.24%,组间差异显著(P均<0.05).结论 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之中应用前馈控制,可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减少护理差错和护理缺陷,显著提高护理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使用价值.
作者:梁秀琴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 比较机用ProTaper结合GG钻一次性根管治疗法与两次根管治疗法,在急性牙髓炎根管治疗术后疼痛发生率有无差异.方法 选择240例312颗急性牙髓炎患者,按就诊顺序单双号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120例171颗患牙,对照组120例,141颗患牙.实验组采用机用ProTaper结合GG钻一次性根管治疗法,对照组采用机用ProTaper结合GG钻2次根管法.两组治疗结束后1周复诊,进行术后疼痛评价.结果 术后1周,实验组、对照组疼痛发生率分别为19.3%、17%,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机用ProTaper一次性根管治疗法治疗急性牙髓炎术后疼痛率不高于2次根管治疗法,且能避免根管再感染,减少患者就诊次数,缩短操作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徐立杰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运动追踪冻结技术(SSF)对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34例行CT冠状动脉成像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图像均使用标准算法及SSF2种方法进行重建,评价SSF的应用价值.结果 使用标准算法左主干、前降支、左旋支、右冠状动脉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4.4±0.9、4.0±0.8、4.5±0.8、3.8±1.2)分,使用SSF左主干、前降支、左旋支、右冠状动脉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4.9±0.4、4.8±0.4、4.9±0.3、4.6±0.6)分,左主干、前降支、右冠状动脉评分在两种算法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旋支评分在两种算法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SF与标准算法相比能够明显提高CT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
作者:武轶非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 总结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护理体会.方法 选取15例实施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并对所有患者在移植前、采集干细胞过程中以及入层流病室后进行精心的护理.结果 15例患者都恢复了造血并全部移植成功,均未发生严重的感染.结论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风险较大,通过针对患者移植前、采集干细胞过程中以及入层流病房后的精心护理,可以大大提高移植的成功率.
作者:张玉兰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利用尿动力学检测仪检测合并急性尿潴留(AUR)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的逼尿肌功能及膀胱出口情况,评价手术可行性及预测术后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98例经B超证实的合并急性尿潴留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老年患者,所有患者均术前、术后行尿动力学检测.结果 98例患者全部存在膀胱出口梗阻(BOO),53例患者发生逼尿肌无抑制性收缩(DI),10例患者逼尿肌无力,6例患者膀胱顺应性增高,88例患者行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术后3个月再行尿动力学检查,进行术前术后尿动力检测结果以及患者主观感觉对比,DI幅度与逼尿肌收缩力呈正相关性.结论 存在DI和BOO的BPH患者术后疗效显著,术前DI幅度越大,逼尿肌收缩力越强,术后疗效就越满意,而膀胱顺应性增高及逼尿肌无力患者术后疗效较差.因此尿动力学检测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治疗方式选择及对术后疗效评估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刘晓东;李雪洁;王延虎;常义;巩铸汉;杨连鹏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晚期癌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120例晚期癌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晚期癌症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在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面具有优势,并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娄雅娟 刊期: 2014年第10期
信号转导通路与肿瘤发病机制的关系已成为研究热点.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传导通路,参与细胞的生长、发育、分化、凋亡等一系列细胞生理活动,该通路异常活化,导致细胞分化、调亡功能丧失,引起细胞恶性转化,异常增殖、肿瘤发生、侵袭力增强、导致肿瘤转移等.本文综述MAPK信号传导通路与肿瘤发病机制相关性研究,为治疗肿瘤寻找新的靶点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姚琴;任明姬;赵鹏伟 刊期: 2014年第10期
临床牙冠中度以上缺损,剩余牙体无足够的固位套件,直接充填后无法提供冠修复体固位力者,称为残冠.残冠残根的修复,常需要用根管桩加强牙齿的抗力形和固位形.早期使用的根管桩主要为金属桩,由于金属桩核具有透光性差,容易导致根折等缺点,使得在残根残冠修复中的应用受到很大限制.纤维桩是在传统的树脂聚合基质中加入各种无机或有机纤维而改善材料的力学性能.本文将对纤维桩的性能、适应证及其失败原因作一综述.
作者:姚丽英;缪羽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围手术期实施无陪护管理的效果.方法 从入院评估、分级照顾、建立小组、设立临床护理路径、注重护理安全、质量监控等几个方面解决老年患者围手术期间的焦虑、安全、舒适、早日康复等问题.结果 患者无1例坠床、烫伤、压疮等不良事件的发生;与入院时相比,56例患者出院时焦虑、抑郁状况有了显著好转(P<0.05);患者及家属满意度增加(P<0.05).结论 老年患者无陪护的护理模式,确保了患者安全,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为照顾老龄化无陪护患者提供了参考借鉴.
作者:白羽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FTT方案在复发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应用.方法 对27例复发难治髓系白血病采用FTT方案(第1~4日氟达拉滨25 mg/m2,第1~5日托扑替康1.2 mg/m2,沙利度胺100~200mg/d)治疗.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123表达.结果 27例患者中11例经1个疗程完全缓解(CR),4例部分缓解(PR),12例未达CR或PR.4例部分缓解者经该方案第2疗程化疗后有2例获完全缓解,2疗程总完全缓解率48.15% (13/27),总有效率55.56% (15/27).复发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CD123阳性表达者约占59.26%.化疗前CD123表达量43.8%(11%~74%),化疗后CD123表达量9.6%(4%~17%),二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TT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具有较好疗效,可以明显降低CD123表达.
作者:刘伟;叶绥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应用循证护理理论,对38例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围手术期患者经提出问题、寻找循证支持、进行循证观察和循证实施的循证护理.结果 38例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仅发生肺部感染1例、出血1例,皮下气肿1例、吻合口梗阻1例,无吻合口瘘发生,经积极治疗和护理,并发症均得到了有效控制.结论 循证护理方法可降低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并发症,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和手术疗效,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吉木斯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 通过分析我院诊断为前庭阵发症(VP)的17例患者的临床检查资料及药物治疗效果,了解VP的临床特点、辅助检查及药物治疗,提高临床医师对VP的认识.方法 对2012年1月至2014年5月收集的17例临床确诊的VP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药物治疗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结果 17例VP患者的临床特点为:(1)均存在反复发作的头晕或眩晕;(2)在头位突然变动时出现短暂头晕或眩晕是突出的症状;(3)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及脑MRI血管检查可能发现异常改变;(4)经卡马西平治疗可使发作减轻、消失.结论 PVP的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及脑MRI血管检查可有明显改变对于前庭阵发症的诊断提供帮助,卡马西平治疗前庭阵发症效果显著.
作者:马琳;毛永军;仝秀清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 总结产时颈部神经母细胞瘤切除手术的护理及手术配合.方法 术前做好室温调节,及时建立静脉通道,协助麻醉,做好断脐处理、眼睛护理、体位摆放及皮肤护理,认真清点各种用物,术后平稳转运.结果 内蒙古自治区首例产时颈部神经母细胞瘤切除手术,手术过程顺利,预后良好.结论 良好的护理措施对于保证手术顺利完成,同时避免手术并发症发生有重要意义.
作者:高巍然;杜致燕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复发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疗效、安全性及治疗前后B细胞、血小板膜糖蛋白特异性自身抗体的变化.方法 利妥昔单抗100mg静脉滴注,每周1次,连用4周,治疗23例复发难治性ITP患者,无使用免疫抑制剂、化疗药、抗凝药及激素冲击疗法.监测治疗前后的血常规,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IgA),血小板膜糖蛋白抗体及CD3+、CD4+、CD8+、CD19+、CD20+细胞数.结果 9例完全有效,5例有效,9例无效.中位疗效持续时间8(5~23)个月,有效患者有中3例复发,其余均维持较好.有效患者治疗后血小板自身抗体均转阴.治疗前后外周血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无明显变化,血清IgG、IgM、IgA无明显变化,CD3+、CD4+、CD8+细胞数无明显变化.治疗后CDI9+/CD20+细胞明显下降.多数患者耐受好.结论 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复发难治性ITP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作者:刘先桃 刊期: 2014年第10期
患者,男,37岁,左眼无明显诱因红、磨、视物模糊10 d,于2012年12月6日来我院门诊就诊.眼科检查:右眼视力1.0,左眼0.5,左眼角膜中央偏鼻侧可见树枝状深达上皮下浅基质层灰白色溃疡,范围约4 mm×6 mm,其周围角膜灰白色浸润.见图1.诊断为左眼角膜炎(病毒性?),给予局部抗病毒、抗炎治疗.1周后患者自觉无明显效果,于2012年12月13日来我院住院治疗.眼科检查:右眼视力1.0,左眼视力远0.25,结膜充血、水肿明显,角膜中央偏鼻侧可见直径约6 mm灰白色病灶,上皮缺损,荧光染色(+),表面粗糙、深达上皮下浅基质层.给予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更昔洛韦眼用凝胶、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眼用凝胶点眼.
作者:乔宇;岑明辉;王智群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子痫前期孕妇血清及尿液中的胎盘蛋白13 (placentalprotein 13,PP13)的水平变化与早发型子痫前期的关系,以及对子痫前期发病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分别检测14例早发型子痫前期重度孕妇、18例晚发型子痫前期重度孕妇和16例正常妊娠孕妇血清及尿液中PP13的含量.结果 早发型子痫前期重度组和晚发型子痫前期重度组的血清及尿液中PP13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同时,早发型子痫前期重度组的血清及尿液中PP13含量高于晚发型子痫前期重度组(P<0.05).结论 重度子痫前期孕妇血清及尿液中PP13水平高于正常妊娠孕妇,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血清及尿液中PP13浓度均显著高于晚发型,且PP13含量随子痫前期病情加重而逐渐升高.
作者:苏一乐;甄以惠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腹茧症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3年3月我科收治的15例腹茧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结果 15例中10例在肠梗阻手术中发现,3例在胃癌根治术中发现,1例在腹部刀刺伤致小肠系膜出血中发现,1例在十二指肠球部前壁穿孔中发现.所有患者均于术中诊断,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为26.7%(4/15).结论 对于反复出现的肠梗阻,而其它原因又无法解释者,应考虑腹茧症的可能性.手术是治疗腹茧症的主要治疗方法,彻底切除茧膜是手术治疗的关键.早期应用芒硝外敷及适当延长术后进食时间,合理应用肠内营养及肠外营养,能有效改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
作者:赵永奎;赵紫娟;李彦旭;卢荣闯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医院急诊科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现状及原因,为维护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及预防暴力事件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自编医院急诊科工作场所暴力调查表,对58名急诊科护士有关工作场所暴力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58名急诊科在职护士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率为90.9%,不同年龄、工作时间、学历、职称的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科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主要表现形式是辱骂(63.3%)和威胁(22.5%),其次是躯体攻击(11.3%)和性骚扰(2.8%);急诊科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主要原因依次为等待时间过长(39.3%)、醉酒或使用特殊药品(12.7%)、医疗费用过高(12.7%)、护理人员态度或技术问题(9.9%)等;暴力发生可使护士出现委屈(78.9%)、愤怒(56.3%)、抑郁(45.0%)、焦虑(39.4%)等不良心理反应.结论 急诊科护士是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高危人群,工作场所暴力事件对护士带来了短暂或长期的心理、精神上的伤害,因此医院管理部门应给予高度重视,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和控制工作场所暴力事件的发生.
作者:张春英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RNA干扰抑制SIRT1基因表达对HepG2部分能量代谢信号及炎症因子影响.方法 将SIRT1-siRNA在脂质体介导下瞬时转入人肝癌HepG2细胞,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转染效率及转染后CPT-1mRNA、ECHS-1 mRNA、UCP-2 mRNA、FAS mRNA、ACC mRNA、IL-6 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 HepG2细胞成功转染SIRT1-siRNA后,UCP-2 mRNA表达降低(P<0.01)、FASmRNA表达增高(P<0.01)、ACC mRNA表达增高(P<0.05)、IL-6 mRNA表达增高(P<0.001),而CPT-1mRNA、ECHS-1 mRNA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 肝癌HepG2细胞中抑制SIRT1基因表达可抑制对UCP-2mRNA表达,促进脂肪酸合成及诱发炎症反应,而对线粒体氧化途径CPT-1、ECHS1表达无明显影响.
作者:林晓宇;朱月永;江家骥 刊期: 201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