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辽宁中医杂志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辽宁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省中医药学会
  • 国际刊号:1000-1719
  • 国内刊号:21-1128/R
  • 影响因子:0.81
  • 创刊:1958
  • 周期:月刊
  • 发行:辽宁
  • 语言:中文
  • 邮发:8-87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 CA 化学文摘(美), 万方收录(中), 哥白尼索引(波兰),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医学
辽宁中医杂志   2008年1期文献
  • 益气活血蠲毒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90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蠲毒法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病例均采用优质低蛋白低磷饮食方案及一般对症治疗,治疗组(益气活血蠲毒法组)90例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通脉口服液、尿毒清颗粒、益气活血蠲毒汤药及中药灌肠;对照组90例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尿毒清颗粒,疗程均为8周.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87.78%,优于对照组的56.67%(P<0.05);在改善症状方面,治疗组可改善患者疲倦乏力、食少纳果、肢体麻木等临床症状,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在实验室检测方面,治疗组可以改善患者的Bun、Scr、、Hb、CD3、CD4、CD8、IgG、Tch、LDL、TG、ALB、24小时尿蛋白定量等,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0.05).结论:益气活血蠲毒法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通过调节免疫功能、改善血脂及减少尿蛋白定量而改善肾功能,优于单纯的尿毒清,说明益气活血蠲毒法能切中大多数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机,是治疗该病的大法.

    作者:王立新;杨霓芝;赵代鑫;刘旭生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寻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中西医结合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将慢性病毒性肝炎伴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组)292例和对照组(基础保肝治疗组)286例,两组均给予甘草酸二胺及谷胱甘肽静点,治疗组同时给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日1次,30次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总结治疗结果,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在缓解症状、改善肝功能及改善肝纤维化指标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穴位贴敷对慢性病毒性肝炎在缓解症状、改善肝功能及改善肝纤维化指标方面均是非常有效的.

    作者:崔丽萍;张明香;侯岩;李研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保元排毒丸干预顺铂早期肾损害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应用中药保元排毒丸进行临床观察,探讨其保护肾损害的作用机理及临床疗效.方法:将顺铂化疗的120例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顺铂化疗+保元排毒丸组)60例和对照组(顺铂化疗组)60例.试验组与对照组化疗方案中均含有顺铂100mg/m2(疗程总量).试验组在化疗后第1天开始服保元排毒丸10粒,每日3次,连续10天.两组分别于化疗前、化疗后第1天和化疗后第10天,用免疫散射比浊法和化学比色法各检查一次尿A1微球蛋白(a1-MG)、尿N-己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并于化疗前后对肿瘤病灶进行CT检查,测量病灶大小.结果:①顺铂化疗后尿a1-MG、尿NAG与化疗前比较明显升高,保元排毒丸治疗后尿a1-MG、尿NAG明显下降,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②化疗后第1天两组肾损伤程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第10天,试验组肾损伤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肾保护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③试验组治疗有效率32.35%,进展率17.65%,对照组有效率27.27%,进展率21.21%,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元排毒丸可治疗顺铂引起的早期肾损害,能确保含顺铂的联合化疗顺利进行,而不影响顺铂的抗肿瘤活性.

    作者:葛信国;张福产;王缨;史兵伟;杨洪元;曹杰;周俭;蒋小燕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三仁化湿合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三仁化湿合剂对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退黄、降酶及改善临床症状的作用.方法:将24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选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护肝片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三仁化湿合剂治疗.结果:治疗组在改善肝功能、缓解临床症状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三仁化湿合剂具有较强的保护肝细胞和改善肝功能作用.

    作者:刘旭强;李秋伟;赵杰;马莹;高丽英;李润琴;苗静;贾建伟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五虎追风散治疗左旋多巴诱发异动症3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五虎追风散对帕金森病(PD)患者左旋多巴治疗过程中出现异动症的疗效.方法:将60例PD出现异动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予美多芭片(左旋多巴+苄丝肼)加五虎追风散治疗;对照组(30例)予美多芭片加泰舒达片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检查积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检查积分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每人平均每天出现异动症的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0%(P<0.05).结论:五虎追风散能减少异动症出现的时间,对治疗PD中出现异动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梁健芬;杨琳琳;李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葛根汤加减治疗颈椎病102例临床观察

    以《伤寒论》葛根汤为基础方加味治疗各型颈椎病102例.结果:总有效率93.1%.提示:以葛根汤为基础加减治疗各型颈椎病能明显改善颈椎病的症状.

    作者:胡志俊;懂鹤萍;程少丹;施杞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面部脂溢性皮炎中西药治疗对比研究

    通过自拟中药方与维甲酸制剂内服或外用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进行疗效对比研究.共观察88例,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58例,西药对照组30例,分为内服、外用及内外结合治疗.结果:自拟中药方与维甲酸制剂在疗效上无明显差异,但比后者远期疗效略优且无不良反应;中药外用疗效随疗程而提高.

    作者:竺炯;谢蕴莹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综合疗法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运用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观察.设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以美多芭治疗;治疗组在美多芭治疗基础上加用内服左归丸加味(由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枸杞、菟丝子、牛膝、鹿角胶、龟版胶、白芍药、珍珠母、党参、制何首乌、肉苁蓉、补骨脂、益智仁、丹参、全蝎、粉葛根组成)、中药熏洗足浴、当归注射液穴位注射及结合运动疗法.两组均以28天为1个疗程,均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评定疗效.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评分、美多芭用量、中医症状积分值变化和不良反应监测.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75%,对照组为65.63%,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第8、12周及对照组治疗第12周UPDRS评分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治疗组第8、12周与对照组同一时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治疗后治疗组中医症状各项积分值均有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除震颤、言语謇涩外,其余症状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治疗帕金森病疗效明显,且能明显减轻或消除西药的毒副作用.

    作者:胡玉英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丁桂遗尿散敷脐结合推拿治疗小儿遗尿症临床观察

    观察丁桂遗尿散敷脐结合推拿治疗小儿遗尿症的临床疗效.方法:84例遗尿症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2例,试验组用丁桂遗尿散敷脐结合推拿治疗,对照组用缩泉丸加味免煎剂口服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症状积分变化.结果:试验组有效率是90.47%,对照组有效率是76.1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敷脐结合推拿治疗小儿遗尿症具有良好疗效,可取代中药口服治疗小儿遗尿症.

    作者:吴力群;王素梅;崔霞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中药离子导入治疗瘀血阻络型慢性乙型肝炎4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离子导入治疗瘀血阻络型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探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有效方法.方法:把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治疗组40例.对照组予西医基础治疗,在休息、均衡饮食的基础上,予丹参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250mL中静滴,每天1次;血府逐瘀汤随症加减,每天1剂,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离子导入治疗,每次30min,每日1次,2周为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0%,对照组总有效率7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改善临床症状及恢复肝功能方面,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有明显改善,但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P<0.001).结论:中药离导入能有效提高中西医结合治疗瘀血阻络型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而且本法安全实用,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池晓玲;蒋俊民;萧焕明;陈培琼;田广俊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复方茶多酚搽剂治疗麻风肢端顽固性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复方茶多酚搽剂对麻风肢端顽固性溃疡的临床疗效,以便从天然中草药中寻找新型、高效安全的药物.方法:受治病例均来源于本院住院的麻风患者21例(患溃疡35处),病程1~50 年.试验设计采用自身对照法.常规消毒溃疡表面(2%碘酒、75%酒精)清除坏死组织,应用复方茶多酚搽剂浸入纱布块敷于溃疡表面,外用敷料包扎,每日换药1次,疗程为1年.结果:痊愈19处(54.3%),显效13处(37.1%),有效2处(5.7%),无效1处(2.9%).结论:复方茶多酚搽剂对治疗麻风肢端顽固性溃疡具有显著的疗效,且无副作用,其总有效率97.1%,痊愈率达54.3%(P<0.01).

    作者:隋丽华;郭珉;王颖;王栋;郭展雁;宋顺鹏;史月君;刘俐;刘新国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消症膏治疗晚期胰腺癌疼痛24例

    目的:观察自制消症膏外敷治疗晚期胰腺癌疼痛的效果.方法:24例以腹痛为主的晚期胰腺癌,外敷消症膏,根据疼痛程度配合止痛剂治疗.结果:完全缓解(CR)0例,总有效率83.33%.结论:本组病例中Ⅰ度、Ⅱ度疼痛患者经外敷消症膏后,疼痛缓解较明显,止痛剂的剂量得到控制.

    作者:倪依群;林苏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益肾通络解毒汤治疗消渴肾病气阴两虚兼瘀毒型的临床研究

    目的:比较益肾通络解毒汤与洛汀新治疗消渴肾病的疗效.方法:观察益肾通络解毒汤与洛汀新各治疗消渴肾病30例之疗效.结果:益肾通络解毒汤的疗效优于洛汀新.结论:益肾通络解毒汤与洛汀新治疗消渴肾病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

    作者:南一;南征;姜良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温阳活血中药复方对冠心病心阳虚证大鼠TXB2和6-Keto-PGF1α的影响

    目的:探讨温阳活血中药复方对冠心病心阳虚证大鼠血小板信号传递通路磷脂酶A2花生四烯酸及其代谢产物TXB2和6-Keto-PGF1α的影响.方法:采取高脂饮食、脑垂体后叶素皮下注射及寒冷刺激方法,建立冠心病心阳虚证模型,同时观察温阳活血中药复方对血小板信号传递通路及TXB2和6-Keto-PGF1α的影响.结果:温阳活血中药复方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01),TXB2含量下降,6-Keto-PGF1α含量增高.结论:温阳活血中药复方能影响血小板的信号传递,具有抑制血小板活化作用.

    作者:刘宁;张明雪;常艳鹏;林巾孝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糖尿病模型大鼠证候的特征及演变

    目的:观察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模型大鼠证候的发生与演变.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或结合高脂饲料喂养形成糖尿病模型,根据血糖诊断为隐性DM大鼠、2型DM大鼠、1型DM大鼠;同步检测体重、饮水、摄食、腋温、心率、爪、尾显微放大拍照及图像处理得到γ值、旷场水平跨格数和垂直站立数、抓力,求出正常对照组各指标均数,及各组的各动物实测值与正常对照组均数的比值,制定阴虚程度、阳气程度及胃热程度等计量辨证方法,对各组四诊进行比较.结果:1型DM大鼠成模后证候迅速发展为胃热、阴虚证候,并持续加剧、严重,早期见有阳气旺盛,以后逐渐发展至阳虚、气虚证,出现阴虚胃热兼气虚、阳虚证.2型DM成模后逐渐发展为胃热、阴虚证候,并持续加剧,程度轻于1型DM;成模早期有阳气旺盛倾向,以后逐渐向阳虚、气虚证过渡,但程度轻,不典型.隐性DM有轻度的胃热证候,且主要表现为饮水增加,其余证候不明显.结论:糖尿病大鼠存在特殊的证候、兼证,及其演变规律,其证候的严重程度是可以定量的,因而本研究对于糖尿病模型大鼠辨证论治治法的确定和评价奠定了基础.

    作者:刘小美;方肇勤;卢文丽;潘志强;舒适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生血康胶囊对小鼠骨髓造血功能调节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生血康胶囊对小鼠骨髓造血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分别用正常小鼠、环磷酰胺所致骨髓造血功能损伤小鼠,将小鼠随机分为若干组,除正常对照组外每日给予不同剂量的生血康和血康灌胃,连续7天.7天后检测小鼠外周RBC、WBC、PLT、Hb含量,计数骨髓有核细胞.结果:生血康对正常小鼠外周血RBC、WBC、PLT、Hb含量及骨髓有核细胞计数无明显影响;对环磷酰胺所致骨髓造血功能损伤小鼠的外周WBC、PLT、骨髓有核细胞均有明显升高作用,其作用明显优于血康胶囊.结论:生血康胶囊对骨髓有核细胞的分化和增殖有较好的调节作用.

    作者:布仁巴图;梅樱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益气补肾活血法防治家兔膝骨性关节炎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益气补肾活血法对家兔膝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模型的疗效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新西兰大耳兔随机分成4组,用制动法复制OA模型.造模1周后,A、B组用生理盐水,C组用壮骨关节丸,D组用益气补肾行血方灌胃.于灌胃后第7、13周,对组织病理学、软骨细胞增殖和凋亡进行观察.结果:第7、13周,D组病理总积分明显低于B、C组(P<0.01).第7周,在增殖指数上,D组明显高于C组(P=0.000);在凋亡指数上,C、D组低于B组(P<0.01),C、D组间无明显差异(P=0.567).第13周,在增殖指数上,B、C、D各组之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在凋亡指数上,D组明显低于C组(P=0.025).结论:益气补肾活血法可以明显改善实验家兔OA病理积分,并能有效抑制关节软骨细胞过度凋亡和促进其增殖.推测其作用机制,在OA的初中期,通过促进软骨细胞增殖和抑制其凋亡同时起作用;而在中晚期主要靠抑制其过度凋亡起作用.

    作者:贺宪;陈孝银;尚平;唐勇;刘志祥;才忠民;江永发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川芎嗪对小鼠化学性肝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川芎嗪(tetramethylpyrazine,TMP)对小鼠化学性肝损伤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在体和离体两种方法观察:在体以D-氨基半乳糖(D-galactosamine,D-Gal)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测定各组肝损伤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glutamic pyruvic transaminase,GPT)、谷草转氨酶(glutamic-oxalacetic transaminase;GOT)活性,及肝组织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X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 peroxidase,GSH-PX)、一氧化氮(nitrogen monoxidum,NO)、一氧化氮合成酶(nitric oxide synthetase,NOS)、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含量.体外实验采用小鼠离体肝细胞原代培养,并建立D-Gal诱导肝细胞坏死性损伤模型,检测TMP对其的影响.结果:TMP能显著降低小鼠血清中升高的GPT、GOT,降低XOD活力和过氧化物终产物MDA的含量.对氧化应激引起的肝脏GSH含量下降具有升高作用.TMP可以显著降低离体培养中染毒肝细胞中的GPT水平.结论:提示TMP对小鼠化学性肝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作者:朱晓琴;雷水生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精液不液化致不育症辨治六法

    精液不液化症是男子不育主要致病原因之一.施治当分为湿热火蕴、寒凝湿滞、痰瘀交阻、气郁血瘀、阴(精)亏火旺、阳(气)虚精寒等6种证型较为切合临床实际.

    作者:王劲松;曾庆琪;徐福松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小儿典型性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的中医理论探讨

    以卫气营血三焦理论为指导,并结合现代研究,对小儿典型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的病因病机和辨证进行探讨.本病的病因病机为外感湿热疫毒,动血耗血,化火生风以及先天禀赋不足,肾虚胎毒.以邪犯上焦,卫气同病;直走中焦,三分同病;邪入下焦,三焦弥漫,动血耗血为分期进行辨证论治.

    作者:陈卓;陈孝银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中医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有关问题的探讨

    桡骨远端骨折是指距桡骨远端关节面3cm以内的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之一,约占全身骨折发生率的1/6,也是容易被忽视的骨折.目前中医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方法仍以传统的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为主,此方法对桡骨远端的简单骨折可以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但对不稳定的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尤其是关节内骨折,单纯的小夹板外固定很难获得稳定的固定,易产生再移位,进而造成腕关节的无力、畸形、短缩、僵硬、疼痛及活动受限.笔者以桡骨远端骨折、柯雷氏骨折、史密斯骨折、Colles骨折、Smith骨折、小夹板固定为关键词在中国医院知识仓库--CHKDM网上查阅了2004年1月-2006年4月的关于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文献共34篇(5624例病例),结合笔者的临床体会,就当前中医在桡骨远端骨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就此提出一些建议.

    作者:张惠法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辨症辨质法在心系病证中的临床运用

    心系病证病机复杂,症情多变.从症状学、体质学的角度,提出对于有相同主症的心系病证,可辨同症、抓兼症;而无心系病证主诉症状者,则从辨质入手治疗.恰当地运用辨症、辨质法可以化繁为简,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舒勤;何欣;徐竹林;何立人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金季玲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的临床经验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常见疾病之一,且其发病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本病多发生在育龄期女性,是引起不孕的重要原因之一.据报道,约30%~58%的不孕症患者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不孕症的发病率约为30%~50%[1].可见子宫内膜异位症与不孕症二者之间关系密切.现代医学对于早期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症的治疗至今没有统一的疗法,多采用期待疗法;对于中重度的患者多采用药物和手术联合应用的方法.这种以期待疗法或手术治疗为主的方案不能很好的为患者所接受.金季玲教授于1979年师从中医妇科名家夏桂成教授,在中医药治疗妇科疾病方面具有深厚造诣,结合自己从医近40载的临床经验,总结了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的中医治疗方案,临床收效较好,现总结如下.

    作者:赵珂;孟凡征;金季玲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张国泰治疗老年高血压病的经验

    风、火、痰为高血压的病理因素,痰、湿、瘀阻滞脉络,使脉络硬化,脉管狭窄,阻力增大为高血压.治疗血压骤高用金石重镇,平肝潜阳,保护靶器官.稳定后,活血化瘀,祛湿化痰,以软化血管,改善血流变,血压自降.

    作者:李超贤;周军杰;王光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周端治疗冠心病经验

    周端教授认为冠心病(胸痹)的主要病机为胸阳痹阻,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本虚为气虚、阴虚、阳虚等,标实为血瘀、痰浊、阴寒等,终致胸阳痹阻,发为胸痹.而气阴两虚在临床中较为常见,血瘀则贯穿本病始终.治疗用药有以下特点:①辨证论治,病证结合;②活血化瘀,贯穿始终;③温通心阳,宣痹止痛;④宣利气机,助心行血.

    作者:楼丹飞;周端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RP-HPLC法测定不同产地青叶胆中齐墩果酸的含量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青叶胆中齐墩果酸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条件:色谱柱为Phenomsil C18色谱柱(1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冰乙酸(90∶10∶0.1);检测波长为205nm;流速为1mL/min;柱温为30℃.结果:齐墩果酸的线性范围为0.535~3.210 μg(r=0.9997),回收率为101.1%,RSD为2.2%.结论:本法简便,准确、稳定,可用于青叶胆药材质量评价.

    作者:徐敏;张振秋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地龙的药理研究

    地龙(又名蚯蚓)为钜蚓科动物参环毛蚓Pheretima aspergillum、通俗环毛蚓Pheretima vulgaris Chen、威廉环毛蚓Pheretima guillelmi(Michaelsen)或栉肓环毛蚓Pheretima pectinifera Michaelsen及正蚓科动物背暗异唇蚓Allolobophora caliginosa trapezoids(Ant.Duges)等的干燥全体,是重要的动物药材之一,其性咸寒,具有清热定惊、通络平喘、利尿等功效.现代研究表明,地龙有溶栓、抗肿瘤、降压等药理活性,其药用价值备受重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地龙的临床应用、药理作用,尤其是生物工程技术方面的研究空前热门,而制剂及其质量控制、剂型发展等方面的综合分析较少,故笔者对此作一综述,为地龙制剂的开发和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作者:刘秀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海洛因成瘾中医分型及针灸疗法

    综述10年来海洛因成瘾的中医分型及针刺选经用穴概况,就二者间的关联展开分析,对今后针刺戒断成瘾的规范化选穴研究提出见解.

    作者:李扬帆;徐平;李煜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阳明热证实证患者血浆内毒素水平和细胞因子的改变及相关性研究

    目的:观察在阳明热证、实证的发病过程中血浆内毒素(ET)水平以及细胞因子的变化及其内在联系.方法:选择具阳明热证患者25例,具阳明实证患者15例,在针对原发病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分别加服白虎汤、复方大承气汤,并另设健康对照组12名,各组于治疗前后测定血浆ET、血清IL-6、TNF-α、IL-10等水平的变化.结果:入院时,阳明热证、实证血浆ET、血清IL-6、TNF-α、IL-10水平均升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0.05),ET、IL-6、TNF-α、IL-10水平在阳明实证患者中高于阳明热证(P<0.05),经分别治疗3天后,阳明实证患者TNF-α、IL-6水平仍高于阳明热证(P<0.05),而ET、IL-10水平在两证型组中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阳明热证、实证与血浆ET水平及其介导的细胞因子密切相关.

    作者:于强;崔乃强;袁红霞;张国骏;张西波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慢性鼻炎鼻黏膜中一氧化氮合酶表达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通过比较正常对照组(鼻中隔偏曲患者)和慢性鼻炎中医各证型患者下鼻甲黏膜中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的表达,以探讨NOS表达与慢性鼻炎中医各证型间的相关性.方法:取符合诊断标准的慢性鼻炎患者及鼻中隔偏曲患者的部分下鼻甲,并将慢性鼻炎组患者按照中医辨证分为肺虚邪滞(气虚证)和气滞血瘀(血瘀证)两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正常对照组和慢性鼻炎气虚组、慢性鼻炎血瘀组下鼻甲黏膜中的分布和表达.结果:HE染色显示:慢性鼻炎组表层上皮细胞增厚,基底膜增厚,腺体增生,血管扩张,而正常组无此表现.eNOS免疫组化显示阳性染色为棕黄色,正常鼻黏膜和慢性鼻炎鼻黏膜均有表达,主要集中于表层上皮细胞、腺体上皮细胞胞质中,血管内皮细胞胞浆中也有少量表达;iNOS免疫组化则显示慢性鼻炎表层上皮细胞、腺体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胞质,部分炎性细胞呈阳性反应;而正常鼻黏膜iNOSi无此表达.每张切片在高倍镜下随机取5张图片,经过图像分析及SPSS11.5统计显示,慢性鼻炎组和正常对照组eNOS表达无明显差异,慢性鼻炎组iNOS表达高于正常组,慢性鼻炎组中血瘀组iNOS表达高于气虚组.结论:正常人鼻黏膜中存在NOS的表达,eNOS在正常鼻黏膜和慢性鼻炎患者鼻黏膜中均有表达,运用统计方法计算显示三者间无明显差异;慢性鼻炎鼻黏膜中iNOS表达明显高于正常,提示iNOS在慢性鼻炎发病机制中有重要作用,可能与慢性鼻炎的黏膜水肿、增生、腺体分泌有关.慢性鼻炎组中血瘀组iNOS表达高于气虚组,且两者间存在相关性,提示iNOS一定程度上对中医辨证有一定参考意义.

    作者:王东方;高凉琴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肾脏病的中医研究思路与方法

    应用中医理论,以辨证论治为核心,采用中药治疗肾脏病疗效确切.但限于中医学发展过程之中人体解剖学和细胞生物学发展滞后导致概念的局限,中医学肾脏被包含在肾病的概念之中,肾脏的病症往往被混同在全身性疾病的范围中.过于综合的方法不能完全阐明和明确治疗的确切部位和作用机理.为了发挥中医学在肾脏病中的优势,肾脏病的科研显现的十分重要.科研要真正创造出实际成果,切实为解决肾脏病若干临床难题而努力.

    作者:魏明刚;孙伟;熊佩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从细胞因子网络调控角度研究复方治疗SLE分子作用机制的思路探讨

    SLE发病过程中存在明显的细胞因子网络失调,许多种细胞因子的异常对SLE的发生发展及其转归过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复方目前仍是中医药治疗SLE的主流,从细胞因子网络的调控机制入手探讨中药复方治疗对狼疮样小鼠模型/或患者的免疫调控作用、对细胞因子及其受体表达的动态变化,以整体和全局、同步的视角分析多种细胞因子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机制,阐释其可能的作用机理正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这将对中医药治疗SLE的现代化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作者:吴元胜;朱华宇;范瑞强;禤国维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中医药研究中脑出血动物模型的应用现状

    对近年来中医药研究领域运用的脑出血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胶原酶诱导法、脑内注血法、自发性脑出血大鼠、明矾溶液脑内注射法、病证结合法的应用进行综述并对其做一评价,从而提出建立合理的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是中医药防治脑出血实验研究的基础.

    作者:贾真;郑春叶;卢明;黄燕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近代中医药治疗鸦片成瘾述评

    鸦片成瘾的病机是烟毒内蕴,耗气伤血,损伤阴阳,累及脏腑,正虚标实,治疗应从祛邪、扶正的角度出发.近代中药治疗鸦片瘾的法则可分为采用阿片递减原则的应用替代品;偏方、验方;针对戒断综合征的4类主要症状来辨证论治.中医药现代研究发现,戒毒中药可影响免疫功能;控制毒瘾;治疗戒断症状,故可单独应用于各型阿片类药物依赖患者的治疗.

    作者:黄涛;黄鑫;徐一慧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中医证型与基因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综述内科、肿瘤科、皮肤科各种疾病中医证型与基因相关性的研究近况,认为中医证型与某些基因之间确实存在密切的关系,中医证型与基因的相关性研究对于揭示证的实质、促进中医辨证分型的规范化、客观化有重要意义,并指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着的问题.

    作者:唐亚平;罗丽洁;贾微;朱文锋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中药加羟基喜树碱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癌清软肝煎合羟基喜树碱(Hydroxycamp-tothecine HCPT)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5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9例、对照组29例,治疗组口服癌清软肝煎合肝动脉插管局部灌注HCPT;对照组以肝癌介入的常规疗法经导管动脉内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作为标准对照.结果:治疗组瘤体有效率为20.7%,稳定率为82.7%,对照组分别为17.2%,79.3%,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中位生存期治疗组为332天,对照组为273天.6个月、12个月及24个月生存率治疗组分别为79.31%,37.93%,13.79%,对照组分别为62.07%,24.14%及6.8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前后的白细胞下降、血小板下降、血红蛋白下降和恶心呕吐等毒副反应,治疗组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癌清软肝煎合羟基喜树碱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有较好的疗效,毒副反应轻,患者耐受性好.

    作者:王桦;彭齐荣;廖洪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中晚期肝癌疗效对照观察

    目的:探讨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联合氩氦刀及中药序贯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原发性中晚期肝癌的价值和疗效.方法:75例不能手术切除的巨块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单纯TACE治疗组23例;B组:TACE+氩氦刀治疗组26例;C组:TACE+氩氦刀+中药治疗组26例.结果:A组术后肿瘤完全坏死率及初次复发率、术后12个月、18个月生存率分别为26.08%、47.82%、56.52%、43.48%;B组分别为61.54%、11.54%、84.61%、73.08%;C组分别为69.23%、7.69%、88.46%、80.77%.结论:TACE术联合氩氦刀及中药序贯治疗原发性中晚期肝癌是一种疗效确切、安全可靠的综合治疗方法,并可能成为非外科手术治疗肝癌的发展方向.

    作者:白广德;练祖平;黄丁平;侯恩存;陆运鑫;林梅英;关莹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土槐汤联合阿维A治疗重型银屑病26例临床分析

    目的:评价土槐汤联合阿维A治疗重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26例重型银屑病患者采用土槐汤(本院自制)口服,每天2次,140mL/次,连续服3~4周.阿维A口服10~40 mg/d,初始剂量20mg/d.平均疗程4~8 周.结果:治疗重型银屑病总有效率88.46%,寻常型斑块状银屑病88.33%,脓疱型银屑病100.00%,红皮病型银屑病75.00%,掌跖脓疱病80.00%.结论:土槐汤联合阿维A治疗重型银屑病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少,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晓波;王红梅;蒋伯燕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肺性脑病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肺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72例肺性脑病患者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疗组)与单纯西药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除西药治疗同对照组外,加用中药清开灵、醒脑静、参附注射液.对照组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必要时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并予平喘、祛痰药改善通气;抗生素以静脉给药为原则,利尿脱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1.67%,与对照组(77.78%)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治疗组神志转清楚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本观察为今后中西医结合治疗肺性脑病提供了方法和经验.

    作者:王利;李戈;王文辉;车宇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54例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配合中医疏肝健脾、软坚散结法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取本院2000年3月-2006年3月,经超声、CT、AFP检测,肝动脉造影确诊为原发性肝癌不能手术治疗的54例患者,采用seldinger改良技术,经皮股动脉插管进行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配合中医疏肝健脾、软坚散结法,并术后随访.超声、CT、AFP定期检查.结果:54例患者总体生存率为:半年70.5%,1年48.6%,2年26.4%,3年11.3%,平均生存期13.4个月.结论: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配合中医疏肝健脾、软坚散结法治疗中、晚期肝癌对于减轻症状、延长生存期有明显疗效,不失为目前临床治疗中、晚期肝癌切实可行的方法.

    作者:徐成兴;杨锡根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徐力治疗肺癌验案举隅

    通过病案举隅,对徐力辨证论治肺癌恶性肿瘤的临床经验进行了分析和总结,认为中医药的准确辨证论治能较好的改善肺癌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长期带瘤生存;而准确辨证是成功施治的前提和保障,在古方基础上灵活化裁是临证取效的关键所在.

    作者:李爱英;徐力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从脾论治小儿湿疹

    小儿湿疹是婴幼儿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其主要表现为皮肤起红斑、丘疹、水疱,甚至糜烂渗出,并伴有瘙痒.发病部位多在头面、耳后,严重者可发生在躯干、四肢.现代医学认为湿疹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一种以瘙痒性丘疹为主要表现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多予以含糖皮质激素、抗组胺等药物治疗该病,虽收效明显,但易反复,临床治愈率低.中医称小儿湿疹之为奶癣或胎癣,如发于面部称为头面疮;发于耳部称为旋耳疮,发于阴囊部称肾囊风.中医本于治病求本之大法,从脾论治小儿湿疹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风湿热淫案1 陈某,男,2岁.2005年3月9日初诊.1周前不明原因出现面部及双上肢灼热痒痛,继则局部潮红肿胀,并见密集米粒大小红色丘疹及小水疱,搔抓后水疱穿破,形成糜烂,以肘窝及两前臂为甚.某医院诊断为湿疹,用扑尔敏、钙剂等治疗,并伴有腹胀、纳差、口渴、心烦,大便3天1行,小便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证属脾失健运,湿热内生型.拟健脾化湿法,方用保和汤加减,药用:山楂15g,连翘15g,生地15g,薏苡仁15g,炒莱菔子10g,陈皮10g,茯苓10g,苦参10g,白鲜皮10g,甘草6g.同时外用本院自制黄连膏.药服2剂后,小水疱渐至结痂,痒止,未有新疹出现,大便自调,继用上方3剂,皮疹明显减少,部分已脱屑,再用上方3剂而愈.

    作者:杜春雁;杜洪喆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林兰治疗肥胖症重视辨病与辨证结合医案探析

    探讨了林兰教授对2例肥胖症病案的诊疗体会,并强调了临床诊疗要辨病为先,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观点.

    作者:王洪武;倪青;肖月星;林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桑叶临证拾得

    桑叶,系桑科植物桑Morus alba L.的干燥叶.我国各地大多有野生或栽培.初霜后采集,晒干,生用或蜜炙用;性味:甘、苦、寒,归肺、肝经.功效: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抑肝阳,清肝明目.笔者悬壶20余载,善用此治疗顽疾如汗症,特发性水肿、干咳、脱发、肥胖症等多获良效,现总结介绍如下.1 特发性水肿案赵某,女,58岁,2003年4月10日初诊.患者有慢性面部及双下肢水肿病史3年余,LMP:1998年12月5日.反复查肾功能、血常规、T3、T4、TSH及肾脏B超、阴道B超均正常,服用利尿剂可暂时缓解.刻诊:Bp130/80mnHg,面部及双下肢膝关节以下水肿,目窠部为甚,双锁骨上淋巴结未扪及,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罗音,心率82次/min,未闻及杂音.腹软,未扪及包块,无压痛及反跳痛,双肾区无叩击痛.

    作者:金亚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冠脉病变特征和中医证候要素关系的研究

    目的:研究经冠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中医证候学和冠脉病变特征的关系.方法: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调研经冠脉造影证实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然后用SAS软件中的多元对应相关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①冠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候要素和冠脉病变特征之间关系示:冠脉硬化组中与中医证候要素密切的先后顺序是气滞>热蕴>痰浊;冠脉A型病变特征与中医证候密切的先后顺序是痰浊>气滞>血瘀>阳虚;冠脉B型病变特征与中医证候密切的先后顺序是阴虚>气虚>血瘀>阳虚;冠脉C型病变特征是血瘀>寒凝>阳虚>气虚.②冠心病冠脉病变特征和证候要素相兼分布表中示:冠脉无病变组主要以单证和两证相兼的证候为主;冠脉A行病变特征组主要以证候要素2证相兼和3证相兼为主;冠脉B型病变特征组主要以证候要素3证相兼和4证相兼为主;冠脉C型病变特征组主要以证候要素3证相兼、4证相兼和4证以上相兼为主.结论:随着冠脉病变加重,痰浊、血瘀证和阴虚证与冠脉病变的程度的相关性越来越强,证候之间的组合趋于复杂化.

    作者:邢雁伟;李尊;王阶;陈建新;何庆勇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定心方氧化苦参碱治疗大鼠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及对ICAM-1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定心方(DXR)及氧化苦参碱(OMT)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保护作用及对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用冠脉结扎及再松开的方法制备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动物模型;记录Ⅱ导联心电图,对心律失常进行评分;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检测血清中ICAM-1的表达.结果:定心方及氧化苦参碱干预后,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明显减轻(P<0.01),血清中ICAM-1表达明显降低(P<0.01).结论:定心方及氧化苦参碱降低再灌注大鼠血清ICAM-1的表达,可能是其抗心律失常的机制之一.

    作者:贾钰华;张云仙;周玉平;孙学刚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西洋参对胰岛素抵抗大鼠血糖胰岛素及血清瘦素的影响

    目的:探讨高脂膳食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以及西洋参对胰岛素抵抗的早期干预作用.方法:应用高脂膳食喂养SD ♂大鼠制作胰岛素抵抗的动物模型,观察西洋参对大鼠胰岛素敏感指数和血清瘦素水平的影响.结果:高脂膳食喂养10周后造模组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下降,血清瘦素(Leptin)水平升高,体重增加,用西洋参治疗后ISI指数升高,血清Leptin水平下降,体重减轻.结论:西洋参可提高胰岛素抵抗大鼠的胰岛素敏感指数,降低血清瘦素水平,并对肥胖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作者:李冀;葛鹏玲;李胜志;付雪艳;阎东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范中林医案(上)

    笔者曾在《辽宁中医杂志》2006年8-9期[1-2]上探讨过范中林医生的学术思想,现将其临床验案集结于此,以飨读者.1 少阴证咳嗽--真武汤加减案1 安某,女,54岁.1966年因受风寒,咳嗽迁延12年.每年入秋则发,冬季加剧,甚则不能平卧,××医院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1978年8月初诊:阵发性剧咳,痰清稀量多,头晕心累,气短,昼夜不能平卧,畏寒恶风,面足浮肿,脸色萎黄,舌质淡黯有瘀斑,舌体胖嫩而边缘多齿痕,苔白滑,根部厚腻.辨为少阴阳虚水泛,寒痰阻肺咳嗽,法宜温阳化气行水.以真武汤加减主之:茯苓24g,生姜30g,白术20g,制附片(久煎)60g,桂枝10g.

    作者:张存悌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吴深涛论治糖尿病的学术特色

    吴深涛教授论治糖尿病之理法方药颇具特色.其学源张仲景,崇尚经方,兼采时方,谨守病机,圆机活法,善于治疗各种疑难杂病特别是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阐释疾病生理病理多以中气升降立说,论治从燮理中气升降立法,环顾四维,灵活运用升降散、升陷汤、升阳益胃汤等方剂,疗效可靠;创糖尿病病机新识--浊毒论,自拟化浊解毒方治疗糖尿病及其多种慢性并发症,疗效确切;精研本草,注重配伍,善用辛散药、对药、毒药,屡获奇效.

    作者:李步满 刊期: 200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