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水囊压迫联合欣母沛治疗产后出血患者的疗效及对其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在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进行治疗的148例产后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4例.对照组采用水囊压迫治疗,观察组则采用水囊压迫联合欣母沛治疗,观察患者临床疗效及用药不良反应,检测其血流动力学指标,如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等.结果 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0.27%,再次出血率为5.40%;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0.54%,再次出血率为1.35%,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的水囊放置时间、治疗后2h内出血量、子宫切除患者例数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治疗后24 h内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BP、DBP及HR指标有明显恢复,而观察组患者的SBP和DBP明显低于对照组,HR则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有恶心呕吐、面色潮红、胸闷等不良反应发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水囊压迫联合欣母沛治疗对患者产后出血止血效果好,血流动力学影响小,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安全性好,患者依从性高.
作者:王志强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子痫前期产妇胎盘组织中生长阻滞特异性蛋白6(Gas6)、富集AT序列的特异性结合蛋白1(SATB1)的含量及其与氧化应激、炎性反应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4年7月-2017年2月在武功县人民医院进行分娩的子痫前期产妇90例作为子痫前期组,同期在武功县人民医院进行分娩的健康产妇5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留取两组产妇的胎盘标本组织,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其中Gas6、SATB1 mRNA的表达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胎盘标本组织碾磨液中氧化应激、炎性反应指标的含量.结果 子痫前期组产妇胎盘组织标本中Gas6 mRNA表达量高于正常对照组产妇,SATBI mRNA表达量低于正常对照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子痫前期组产妇胎盘组织碾磨液中氧化指标脂质过氧化氢(LHP)、活性氧(ROS)的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产妇,抗氧化指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的含量低于正常对照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子痫前期组产妇胎盘组织碾磨液中炎症指标高迁移率族蛋白(HMGB1)、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的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O.05).结论 子痫前期产妇胎盘组织中Gas6、SATB1 mRNA表达量存在异常,可客观反映机体氧化应激、炎性反应程度.
作者:李显莉;孟凡峰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高龄经产妇妊娠的临床特点及对其妊娠结局的影响,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脑科医院产科收治的160例高龄经产妇(年龄≥35岁)的临床资料,将其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收治的200例非高龄经产妇(年龄<35岁)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产妇基本信息、既往分娩情况、妊娠合并症、妊娠并发症、分娩方式、是否难产及新生儿结局等资料,总结高龄经产妇妊娠基本特点及对其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 ①观察组产妇年龄大于对照组,其距前次分娩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观察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胎膜早破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观察组慢性高血压、子宫肌瘤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④观察组阴道分娩所占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分娩孕周<28周(流产)所占比例略高于对照组,分娩孕周为28 ~36+6周(早产)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⑤观察组巨大儿、胎儿生长受限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高龄经产妇妊娠合并症、妊娠并发症发生率较非高龄经产妇高,且其围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亦较高.
作者:韦海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孕前体重指数(BMI)与孕期体重增长对孕妇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病及妊娠结局的影响,为临床预防和治疗GDM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进行分娩或产前检查的2 069例孕妇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孕妇孕前BMI大小分为A组(BMI<18.5 kg/m2)、B组(18.5 kg/m2≤BMI≤24.0 kg/m2)、C组(BMI>24.0 kg/m2)3组.对3组孕妇妊娠期内体重增长及GDM发病进行观察统计,并对各组孕妇的妊娠结局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①研究观察的2 069例孕妇中有197例出现GDM,发病率为9.52%.且3组孕妇GDM的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C组高,B组次之,A组小,初步表明孕妇GDM的发病率随着孕前BMI的增加而升高.②A、B、C3组孕妇中体重增长≤9 kg GDM发病率显著低于体重增长>9 kg孕妇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提示孕期体重增加会增加孕妇GDM.③A组孕妇低体重胎儿、流产率高于B组、C组,B组孕妇正常产率高于A组、C组,C组孕妇剖宫产率、巨大胎儿、新生儿窒息发生率高于A组、B组,且各组中体重增长>9 kg孕妇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高于体重增长≤9 kg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孕妇孕前高BMI及孕期体重增长过快会显著增加孕妇GDM的发病和增加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出现.因此控制孕妇孕前和孕期体重增长在正常范围,可降低孕妇GDM和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使得孕妇获得良好的妊娠、分娩过程.
作者:王丽丽;田颖;鲁莉萍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细胞炎性因子、糖脂代谢、同型半胱氨酸(Hcy)和瘦素水平表达的影响,旨在为临床用药及其作用机制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6年2月-2017年2月余杭区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94例GDM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两组患者入院后进行常规运动疗法、饮食控制及健康教育等.对照组给予门冬胰岛素晚餐前皮下注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二甲双胍片治疗.两组疗程均为服药开始至胎儿出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糖脂代谢、细胞炎性因子、Hcy和瘦素水平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餐后2h血糖(2hPG)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FPG、HbA1c和2hPG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血清IL-6、CRP和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Hcy和瘦素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血清Hcy和瘦素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巨大儿、羊水过多、早产和妊娠期高血压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可减轻GDM炎症反应,改善患者糖脂代谢,降低Hcy和瘦素水平,达到治疗效果.
作者:徐瑾;杨明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盆底超声指标及盆底肌力的影响,为临床选择分娩方式预防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2015年5月-2017年8月在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分娩的初产妇88例,根据分娩方式不同分为两组.选择性剖宫产组44例,经阴道分娩组44例,均于产后6~10周接受盆底超声检查和盆底肌电生物反馈仪检查.比较两组大Valsalva动作状态和静息状态下膀胱尿道后角(PUA)、尿道倾斜角(UTA)、宫颈外口的位置(CMP)、膀胱颈的位置(BNP)、膀胱颈移动度(BND)、尿道旋转角(URA)、宫颈外口移动度(CDD)以及盆底不同肌纤维的肌力.结果 静息状态下选择性剖宫产组UTA、BNP高于经阴道分娩组,CMP低于经阴道分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大Valsalva状态下选择性剖宫产组UTA、BNP低于经阴道分娩组,CMP高于经阴道分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状态下两组PUA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阴道分娩组BND、URA、CDD值分别为(16.35±8.22) mm、(42.78±32.48) mm、(13.94±9.68) mm,选择性剖宫产组BND、URA、CDD值分别为(15.01±9.00)mm、(32.10±28.34)mm、(12.14±10.2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选择性剖宫产组前静息平均肌电值、快肌大肌电值、混合肌平均肌电值、慢肌平均肌电值、后静息平均肌电值高于经阴道分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与选择性剖宫产相比,经阴道分娩对产后早期盆底肌力的损伤以及对盆底结构与功能的影响较大,临床应根据孕产妇实际情况,恰当选择分娩方式,预防PFD发生.
作者:陈姣;彭晓梅;熊浩然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析少腹逐瘀胶囊联合内美通治疗子宫肌瘤伴痛经的疗效及可能机制.方法 选择本院妇科2014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100例子宫肌瘤伴痛经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口服内美通6个月,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少腹逐瘀胶囊.比较两组治疗6个月的子宫肌瘤总有效率,治疗前与治疗6个月的痛经程度,治疗前、治疗3个月及治疗6个月的血清黄体生成激素(LH)、雌二醇(E2)、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记录两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肌瘤体积缩小比分别为(53.35±10.42)%和(50.04±10.01)%,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和8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前的痛经程度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痛经程度均减轻,治疗组整体痛经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的血清E2、LH、IL-6及TNF-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3个月与6个月,两组血清E2、LH、IL-6及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治疗后3个月与6个月的血清E2、LH、IL-6及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12%与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美通联合少腹逐瘀胶囊治疗子宫肌瘤可有效缩小肌瘤体积,并促进血清性激素与炎性因子的进一步消退,对痛经的缓解效果更佳,值得推广.
作者:房玥;徐铁锋;李蕊;孙丹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孕前过重及孕期增重过多与巨大儿的关系,以期为围生期妇女的合理营养、体质量管理提供参考,从而切实降低巨大儿发生率,提高出生质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6年12月于湖南省妇幼保健院妇女保健科产后保健专科门诊进行产后42 d检查的妇女孕前过重及孕期增重过多与巨大儿的关系.结果 孕前超重组、肥胖组的巨大儿发生率均高于正常体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随着孕期增重的增加,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越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孕期增重过多组巨大儿发生率为8.89%,孕期增重过多组巨大儿发生率高于孕期增重适宜组、孕期增重过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 孕前过重及孕期增重过多增加巨大儿的发生率;应重视孕前过重的备孕妇女的营养指导,将控制巨大儿的关口前移;同时应重视孕期营养的指导,合理控制孕期体重增长,从而切实降低巨大儿的发生率.
作者:陈霞;杨桂莲;龚灿辉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高龄孕妇妊娠晚期的异常心电图情况,并分析其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杭州市西溪医院收治的115例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孕妇年龄分为高龄组(年龄≥35岁)60例和适龄组(年龄<35岁)55例.比较两组孕妇各种异常心电图情况、心律失常亚型情况及妊娠结局.结果 两组孕妇出现的异常心电图情况主要包括心律失常、P-R间期缩短、电轴左偏、ST段压低以及导联低电压.高龄组孕妇心律失常、P-R间期缩短、电轴左偏、ST段压低以及导联低电压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适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室性早搏、室内传导阻滞以及房性早搏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窦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心电图正常的孕妇中,高龄组孕妇的顺产率低于适龄组,早产率高于适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低体质量儿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心电图异常的孕妇中,高龄组孕妇的顺产率低于适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早产率、低体质量儿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龄孕妇妊娠晚期易出现心律失常、P-R间期缩短及电轴左偏等异常心电图,异常心电图孕妇剖宫产、早产及低体质量儿发生率较高,临床上需及时关注高龄孕妇的心电图变化,保证母婴安全.
作者:许忠宗;陈晨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南京市某院NICU早产儿宫外生长发育迟缓(EUGR)的状况,旨在为南京地区早产儿提供合理的营养支持方案.方法 选取2017年5-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NICU收治的胎龄<34周的早产儿24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早产儿出院时的体质量分为EUGR组与非EUGR组.早产儿出院时胎儿的体质量小于生长曲线的第10百分位为EUGR组,其余为非EUGR组.观察并记录两组早产儿的体质量状况、营养状况、相关合并症的发生率及其他影响因素的差异.结果 非EUGR组早产儿的体质量状况、营养状况等各项临床指标均优于EUGR组(P<0.05).EUGR组早产儿呼吸暂停、呼吸窘迫综合征、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围生期窒息、败血症、喂养不耐受、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等合并症的发生率高于非EUGR组(P<0.05).EUGR组早产儿胎龄明显小于非EUGR组(P<0.05),EUGR组早产儿多胎、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宫内生长发育迟缓、母亲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率高于非EUGR组(P<0.05).结论 该院EUGR早产儿体质量状况、营养状况等各项临床指标均较差,合并症的发生率较高,需要对其进行早期的防治及营养支持,以有效抑制合并症的发生.
作者:童幸;戎惠;王莉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天津市和平区0~3岁婴幼儿末梢全血中钙、锌、铁、铅、镁及铜6种微量和常量元素含量的现况,为婴幼儿营养健康指导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天津市和平区妇幼保健中心2015-2017年体检的4 618例0~3岁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婴幼儿末梢全血中钙、锌、铁、铅、镁及铜6种元素进行检测,并对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婴幼儿微量和常量元素缺乏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钙(18.58%)、锌(9.33%)及铁(8.36%),未见镁、铜元素缺乏者,铅超标率极低(0.37%);男童的平均钙含量高于女童(P<0.05),1+~2岁年龄段的锌含量略高于其他两组(P<0.05),男童的锌缺乏率高于女童(P<0.05).结论 婴幼儿生长发育迅速,易发生微量和常量元素失衡,应该重视婴幼儿时期的膳食营养,适时做元素含量检测,及时补充微量及常量元素,保障婴幼儿健康成长.
作者:郑雨芝;曹璐佳;刘玉燕;张静雯;施风兰;满意;闫婧;黄国伟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孟鲁司特联合激素治疗对哮喘患儿外周血CD4+ CD25+调节性T细胞(Treg)、血清白介素-17(IL-17)水平的影响,为哮喘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成都市郫都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孟鲁司特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大呼气峰流速(PEF)]指标,外周血CD4+CD25+Treg、IL-17水平,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FEV1、PEF、外周血CD4+ CD25+ Treg均显著高于治疗前,IL-17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观察组FEV1、PEF、外周血CD4+CD25 +Treg均高于对照组,IL-17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孟鲁司特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儿童哮喘疗效明确,可明显改善患儿肺功能,上调外周血CD4+C D25+ Treg水平,降低IL-17水平.
作者:钱涪屏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骨转化标志物(BTM)[包括Ⅰ型胶原羧基端肽B特殊序列(CTX)、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前肽(P1NP)和N端骨钙素(OC)]在早产儿代谢性骨病(MBDP)诊疗中的意义,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所有于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住院治疗的符合MBDP诊断标准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定期监测血磷(P),血钙(Ca),碱性磷酸酶ALP的数值,并均在治疗前后留取静脉血标本检测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25 (OH) VD3]及BTM (CTX、P1NP、OC).结果 治疗前后两组间25 (OH) VD3及血清C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后血清BTM(CTX、P1NP、OC)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早期检测血清BTM (CTX、P1NP、OC)水平能够帮助诊断MBDP病情,监测BTM(CTX、P1NP、OC)可以帮助判断临床疗效.
作者:裘艳梅;叶秀春;侯洪涛;马素苓;郭文香;鲍昆草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唐山市人民医院婴幼儿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 D3]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根据因素分析结果对维生素D缺乏(以及相对缺乏)的部分婴幼儿施加药物、药物联合行为的干预措施,并评价干预效果,以期达到提高预防保健工作质量的目的.方法 选取唐山市人民医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预防保健门诊体格检查的婴幼儿(1个月~3周岁)497例,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其血清25-(OH) D3水平并探讨相关影响因素.对其中维生素D缺乏(以及相对缺乏)的121例婴幼儿按照维生素D缺乏水平进行分层,分层随机分组,药物联合行为干预组(A组)57例,给予葡萄糖酸钙锌口服溶液联合维生素D滴剂的药物治疗,并同时进行相关行为干预,干预措施设计参考因素分析结果酌情施加;药物治疗组(B组)64例,实施葡萄糖酸钙锌口服溶液与维生素D滴剂的联合药物治疗.干预期为8周,比较两组患儿血钙、磷、25-(OH) D3、骨钙素(BGP)和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LP)水平.结果 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影响婴幼儿血清25-(OH) D3水平的因素为“喂养方式”和“腹泻”;进一步根据因素分析结果,对研究对象中检测25-(OH) D3缺乏(以及相对缺乏)的患儿实施药物、药物联合行为干预,显示干预实施前后,两组患儿血清25-(OH) D3等各项研究指标的组内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间比较,增加行为干预的A组患儿血清25-(OH) D3和BGP水平高于B组,BALP水平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喂养方式与婴幼儿儿胃肠道功能是影响其血清25-(OH)D3水平的因素,促进婴幼儿胃肠道功能,合理喂养,适当补充钙剂与维生素D,可有效促进骨钙化,维护婴幼儿骨骼健康及骨骼、肌肉及神经功能的完善.
作者:刘诗芳;王国慧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幽门螺杆菌感染对学龄前儿童免疫及生长发育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7年1月丽水市莲都区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幽门螺杆菌感染学龄前儿童为观察组,同期在该院体检的90例无幽门螺杆菌感染儿童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HP抗体、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及生长发育指标的差异,并比较观察组不同幽门螺杆菌分型儿童HP抗体、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及生长发育指标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HP抗体、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D3+、CD4+及CD4/CD8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Ⅰ型幽门螺杆菌感染者的各检测指标与中间型及Ⅱ型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学龄前儿童免疫及生长发育状态的影响较大,且幽门螺杆菌分型对其表达的影响也较大,应重视对幽门螺杆菌感染儿童的治疗与干预.
作者:雷章花;钱铃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究血清降钙素原含量检测对新生儿肺炎的早期诊断价值及其与血小板参数、心肌损伤的相关性,为临床早期诊断及评估病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该院2012年2月-2016年4月收治的新生儿支原体肺炎患儿83例,按其病情程度将其分为急性期组(42例)和恢复期组(41例),同期选择健康新生儿4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清降钙素原、血小板参数及心肌损伤指标水平,并分析血清降钙素原含量对新生儿支原体肺炎的早期诊断价值,同时分析血清降钙素原含量与血小板参数及心肌损伤的相关性.结果 急性期组血清PCT、血小板分布密度(PDW)、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及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均明显高于恢复期组与对照组(均P<0.05),且恢复期组血清降钙素原、PDW、CK、CK-MB、LDH及AST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急性期组平均血小板容积(MPV)及降钙素原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急性期组及恢复期组血小板计数(PLT)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急性期组及恢复期组MPV及PC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血清降钙素原含量对新生儿支原体肺炎具有较高的早期诊断价值,血清降钙素原含量与血小板参数及心肌损伤指标呈正相关,有助于早期诊断及评估病情,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杨芳芳;王阜蕾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晚断脐带对新生儿并发症、脐部愈合、血常规指标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t)水平的影响,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贫血等并发症的预防、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 选取广汉市人民医院进行分娩的132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新生儿断脐时间的不同分为正常断脐组与晚断脐组,每组66例,统计两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两组新生儿脐带创面干燥情况,生化检测仪检测血液中红细胞、血红蛋白(Hb)、胆红素水平;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晚断脐组新生儿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正常断脐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类型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晚断脐组脐带残端创面干燥情况显著优于正常断脐组,脐带残段脱落时间显著低于正常断脐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晚断脐组新生儿出生1周、2周红细胞比例、Hb水平显著高于正常断脐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胆红素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晚断脐组新生儿出生1周、2周血清hs-CRP、IL-6、TNF-α水平显著低于正常断脐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晚断脐带有利于增加血清中红细胞、Hb含量,降低血清中hs-CRP、IL-6、TNF-α水平.
作者:王晓琴;车文静;田慧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蓝光照射结合抚触在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及对患儿黄疸指数的影响,为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7月在甘肃省妇幼保健院接受诊治的98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患儿接受蓝光照射治疗,研究组患儿接受蓝光照射结合抚触治疗,持续治疗5d.对比两组患儿每日有效睡眠时间、初次排便时间、黄疸持续时间、胎便排空时间、治疗前后黄疸指数和血清胆红素变化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患儿每日有效睡眠时间高于对照组,初次排便时间、黄疸持续时间、胎便排空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黄疸指数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间接胆红素(IBIL)、总胆红素(TBIL)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腹泻、发热、烦躁、皮疹及哭闹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蓝光照射结合抚触在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及体征,促进黄疸消退,减少黄疸指数及不良事件发生风险,缩短患儿治疗时间,促进机体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唐建明;陈小霞;杨婷;冯晓英;高红霞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超声联合MRI对原发性卵巢癌的诊断价值,为临床在诊断原发性卵巢癌方面提供佳的诊断方法.方法 选取2013年5月-2017年4月青岛市市立医院收治的50例原发性卵巢恶性肿瘤患者比较原发性卵巢癌的病理结果与超声诊断结果、MRI诊断结果、超声+MRI诊断结果之间的差异性,分别作出原发性卵巢癌超声诊断、MRI诊断、超声+MRI诊断的ROC曲线图,分析3种方式诊断原发性卵巢癌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敏感性、特异性、约登指数,并分析影像学表现和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 原发性卵巢癌的超声诊断结果和病理结果存在一定差异,相对于病理结果其原发性卵巢癌的MRI诊断阳性率较高,原发性卵巢癌的超声+MRI诊断结果和病理结果相似.超声诊断原发性卵巢癌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87 (95%CI:0.712~0.832),MRI诊断原发性卵巢癌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1 (95%CI:0.773~0.922),超声+MRI诊断原发性卵巢癌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43 (95%CI:0.902~0.997).联合诊断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敏感性、特异性、约登指数显著高于单独的超声诊断和MRI诊断.在50例原发性卵巢癌患者中27例为Ⅰ期,12例为Ⅱ期,9例为Ⅲ期,2例为Ⅳ期.结论 超声联合MRI诊断原发性卵巢癌具有较高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敏感性、特异性,同时为原发性卵巢癌的转移提供临床参考.
作者:赵宏;李岩松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经阴道超声和经腹部超声在诊断削宫产术后瘢痕妊娠的临床价值 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7年1月该院收治的92例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进行经腹部超声检查和经阴道超声检查,与其病理学结果进行对比性分析,比较两种诊断方式在诊断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中的检查情况 结果 92例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患者的超声影像学结果显示其子宫前壁肌层厚度均变薄,厚度在0~8 mm之间,平均厚度为(3.41±0.74) mm,子宫宫体稍见增大者68例(73.91%),子宫宫体未见明显增大者24例(26.09%).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分型:孕囊部分突入型43例,孕囊完全突入型21例,混合团块型28例.经阴道超声在诊断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中的临床诊断率为96.74%,显著高于经腹部超声的80.43%(P<0.05).在诊断孕囊部分突入型、孕囊完全突入型、混合团块型三种不同类型瘢痕妊娠上,经阴道超声的检出率(93.02%、100.00%和100.00%),均明显高于经腹部超声(76.74%、80.95%和85.71%,P<0.05) 经阴道超声对妊娠囊位置、子宫前壁肌层厚度、滋养层血流信号的显示率(88.04%、83.70%和85.87%)均明显高于经腹部超声(75.00%、66.30%和69.57%,P<0.05).结论 经阴道超声检查能够清晰显示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的位置、范围、子宫肌层厚度及血供情况等,对于不同类型术后瘢痕妊娠的检出情况优于经腹部检查,可准确判定其具体类型,便于为下一步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谢永高;李银珍;秦福才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究乳腺小肿块超声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BI-RADS)指标特征与弹性成像(UE)结合对早期乳腺癌诊断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2月该院收治的84例(96个肿块)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早期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均行常规超声BI-RADS分类及UE检查,将行常规超声BI-RADS分类诊断作为对照组,于此基础上联合UE诊断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诊断效果.结果 86例(96个肿块)早期乳腺癌患者中,经术后病理诊断确诊良性病灶62个,恶性病灶34个;观察组共检出恶性病灶33个,多于对照组27个(P<0.01);观察组诊断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6.77%、94.28%,均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小肿块患者可经超声BI-RADS及UE联合诊断确诊良恶性病变,对早期确诊乳腺癌具良好应用价值,可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胡婧;贾勇;吴燕;朱樱;张丽萍;董洁;朱杰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中医推拿配合温针灸鱼际穴治疗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的疗效及对患者内分泌激素指标的影响,为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9月在广东省中医院接受诊治的104例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参照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单独的中医推拿治疗,研究组患者接受中医推拿配合温针灸鱼际穴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乳房疼痛程度、乳房肿块大小及内分泌激素指标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乳房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乳房肿块直径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黄体生成素(LH)、孕酮(P)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雌二醇(E2)、催乳素(PRL)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推拿配合温针灸鱼际穴治疗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的疗效显著,能有效减轻乳房疼痛,减少或消除乳房肿块,调节内分泌激素指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闫丽君;刘曼筠;李晓惠 刊期: 201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