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龄孕妇妊娠晚期的异常心电图表现及其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

许忠宗;陈晨

关键词:高龄孕妇, 妊娠晚期, 心电图, 妊娠结局
摘要:目的 探讨高龄孕妇妊娠晚期的异常心电图情况,并分析其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杭州市西溪医院收治的115例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孕妇年龄分为高龄组(年龄≥35岁)60例和适龄组(年龄<35岁)55例.比较两组孕妇各种异常心电图情况、心律失常亚型情况及妊娠结局.结果 两组孕妇出现的异常心电图情况主要包括心律失常、P-R间期缩短、电轴左偏、ST段压低以及导联低电压.高龄组孕妇心律失常、P-R间期缩短、电轴左偏、ST段压低以及导联低电压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适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室性早搏、室内传导阻滞以及房性早搏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窦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心电图正常的孕妇中,高龄组孕妇的顺产率低于适龄组,早产率高于适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低体质量儿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心电图异常的孕妇中,高龄组孕妇的顺产率低于适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早产率、低体质量儿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龄孕妇妊娠晚期易出现心律失常、P-R间期缩短及电轴左偏等异常心电图,异常心电图孕妇剖宫产、早产及低体质量儿发生率较高,临床上需及时关注高龄孕妇的心电图变化,保证母婴安全.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孕前体重指数与孕期体重增长对孕妇妊娠期糖尿病发病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 探讨孕前体重指数(BMI)与孕期体重增长对孕妇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病及妊娠结局的影响,为临床预防和治疗GDM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进行分娩或产前检查的2 069例孕妇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孕妇孕前BMI大小分为A组(BMI<18.5 kg/m2)、B组(18.5 kg/m2≤BMI≤24.0 kg/m2)、C组(BMI>24.0 kg/m2)3组.对3组孕妇妊娠期内体重增长及GDM发病进行观察统计,并对各组孕妇的妊娠结局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①研究观察的2 069例孕妇中有197例出现GDM,发病率为9.52%.且3组孕妇GDM的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C组高,B组次之,A组小,初步表明孕妇GDM的发病率随着孕前BMI的增加而升高.②A、B、C3组孕妇中体重增长≤9 kg GDM发病率显著低于体重增长>9 kg孕妇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提示孕期体重增加会增加孕妇GDM.③A组孕妇低体重胎儿、流产率高于B组、C组,B组孕妇正常产率高于A组、C组,C组孕妇剖宫产率、巨大胎儿、新生儿窒息发生率高于A组、B组,且各组中体重增长>9 kg孕妇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高于体重增长≤9 kg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孕妇孕前高BMI及孕期体重增长过快会显著增加孕妇GDM的发病和增加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出现.因此控制孕妇孕前和孕期体重增长在正常范围,可降低孕妇GDM和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使得孕妇获得良好的妊娠、分娩过程.

    作者:王丽丽;田颖;鲁莉萍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产妇经阴道和经腹部超声诊断分析

    目的 探讨经阴道超声和经腹部超声在诊断削宫产术后瘢痕妊娠的临床价值 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7年1月该院收治的92例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进行经腹部超声检查和经阴道超声检查,与其病理学结果进行对比性分析,比较两种诊断方式在诊断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中的检查情况 结果 92例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患者的超声影像学结果显示其子宫前壁肌层厚度均变薄,厚度在0~8 mm之间,平均厚度为(3.41±0.74) mm,子宫宫体稍见增大者68例(73.91%),子宫宫体未见明显增大者24例(26.09%).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分型:孕囊部分突入型43例,孕囊完全突入型21例,混合团块型28例.经阴道超声在诊断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中的临床诊断率为96.74%,显著高于经腹部超声的80.43%(P<0.05).在诊断孕囊部分突入型、孕囊完全突入型、混合团块型三种不同类型瘢痕妊娠上,经阴道超声的检出率(93.02%、100.00%和100.00%),均明显高于经腹部超声(76.74%、80.95%和85.71%,P<0.05) 经阴道超声对妊娠囊位置、子宫前壁肌层厚度、滋养层血流信号的显示率(88.04%、83.70%和85.87%)均明显高于经腹部超声(75.00%、66.30%和69.57%,P<0.05).结论 经阴道超声检查能够清晰显示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的位置、范围、子宫肌层厚度及血供情况等,对于不同类型术后瘢痕妊娠的检出情况优于经腹部检查,可准确判定其具体类型,便于为下一步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谢永高;李银珍;秦福才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迷走右锁骨下动脉与胎儿发育异常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分析总结迷走右锁骨下动脉(A RSA)与胎儿染色体异常、心内结构异常、心外结构异常的关系,并总结高龄产妇ARSA胎儿的发育异常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2016年5月于厦门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高龄孕妇中以所检出的71例ARSA阳性胎儿的超声图像、随访结论(包括尸检结果、染色体检查等)、总结染色体异常、心内结构异常、心外结构异常的发病情况.结果 共检出染色体异常胎儿10例(14%),合并心内结构异常及心外结构异常分别17例(23.9%)及18例(25.3%);高龄孕妇及适龄孕妇中ARSA阳性胎儿分别为24例(0.58%)、47例(0.43%).结论 ARSA常合并的超声软指标异常为鼻骨缺失及颈部皮肤增厚,常合并的染色体异常为21-三体综合征;ARSA为孤立超声表现时,预后良好,合并高龄孕妇背景的ARSA孤立表现胎儿存在染色体异常风险.

    作者:陈丽萍;钟晓红;洪蜜蜜;何晓琴;廖慧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水囊压迫联合欣母沛治疗产后出血患者的疗效及对其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

    目的 探讨水囊压迫联合欣母沛治疗产后出血患者的疗效及对其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在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进行治疗的148例产后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4例.对照组采用水囊压迫治疗,观察组则采用水囊压迫联合欣母沛治疗,观察患者临床疗效及用药不良反应,检测其血流动力学指标,如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等.结果 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0.27%,再次出血率为5.40%;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0.54%,再次出血率为1.35%,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的水囊放置时间、治疗后2h内出血量、子宫切除患者例数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治疗后24 h内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BP、DBP及HR指标有明显恢复,而观察组患者的SBP和DBP明显低于对照组,HR则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有恶心呕吐、面色潮红、胸闷等不良反应发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水囊压迫联合欣母沛治疗对患者产后出血止血效果好,血流动力学影响小,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安全性好,患者依从性高.

    作者:王志强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子宫纵隔术后不同处理方案对生殖结局的影响分析

    目的 评估不孕症或不良孕产史妇女子宫纵隔电切术(TC RS)术后给予不同处理方案后的生殖结局,为TCRS术后良好生殖结局的处理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因不孕症或不良孕产史行TCRS术并有生育要求和随访资料完整的108例患者,分别对其术后采用3种不同的处理方案分组,第1组35例为交替人工周期+IUD;第2组37例仅行交替人工周期,术后不放置IUD;第3组36例为持续人工周期,术后不放置IUD.结果 108例患者术后不良孕产史发生率20.4%较术前59.3%明显下降,活产率(45.4%)得以提高;3组患者的妊娠率、自然流产率、活产率、早产率、足月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宫腔粘连的发生率放置IUD组高于未放置IUD的两组,但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CRS治疗子宫纵隔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手术方法,术后使用不同雌孕激素人工周期方案及宫内放环与否三者术后宫腔粘连发生率、生殖结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宫腔粘连的发生率放置IUD组高于未放置IUD的两组.

    作者:蔺茹;何文华;脱淑梅;王晓黎;李怡林;白岩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外周血自然杀伤T细胞与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外周血自然杀伤T (NKT)细胞的水平与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URSA)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确诊为URSA的患者35例,其中怀孕者14例为URSA怀孕组,未孕者21例为URSA非孕组;选取37例正常体检者,其中正常怀孕者16例为正常妊娠组,未生育过的妇女11例为正常未生育组,有过妊娠史的10例为正常已生育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各组外周血中的CD3+、CD3+ CD16+ CD56+、CD3+ CD16-CD56+细胞的表达水平.结果 URSA怀孕组孕妇的外周血NKT细胞比其他4组都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正常妊娠组妇女外周血NKT细胞比URSA非孕组、正常未生育组、正常已生育组都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URSA非孕组与正常未生育组、正常已生育组之间的NKT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5组妇女的CD3+和CD3+ CD16-CD56+细胞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URSA患者怀孕时外周血中的NKT细胞表达水平上升,NKT细胞可能参与了URSA的发生.

    作者:王挺;周伟宁;任丛勉;钟志成;黄俊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孕前过重及孕期增重过多与巨大儿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孕前过重及孕期增重过多与巨大儿的关系,以期为围生期妇女的合理营养、体质量管理提供参考,从而切实降低巨大儿发生率,提高出生质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6年12月于湖南省妇幼保健院妇女保健科产后保健专科门诊进行产后42 d检查的妇女孕前过重及孕期增重过多与巨大儿的关系.结果 孕前超重组、肥胖组的巨大儿发生率均高于正常体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随着孕期增重的增加,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越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孕期增重过多组巨大儿发生率为8.89%,孕期增重过多组巨大儿发生率高于孕期增重适宜组、孕期增重过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 孕前过重及孕期增重过多增加巨大儿的发生率;应重视孕前过重的备孕妇女的营养指导,将控制巨大儿的关口前移;同时应重视孕期营养的指导,合理控制孕期体重增长,从而切实降低巨大儿的发生率.

    作者:陈霞;杨桂莲;龚灿辉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子痫前期产妇胎盘组织中生长阻滞特异性蛋白6、富集AT序列的特异性结合蛋白1的含量及其与氧化应激、炎性反应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子痫前期产妇胎盘组织中生长阻滞特异性蛋白6(Gas6)、富集AT序列的特异性结合蛋白1(SATB1)的含量及其与氧化应激、炎性反应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4年7月-2017年2月在武功县人民医院进行分娩的子痫前期产妇90例作为子痫前期组,同期在武功县人民医院进行分娩的健康产妇5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留取两组产妇的胎盘标本组织,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其中Gas6、SATB1 mRNA的表达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胎盘标本组织碾磨液中氧化应激、炎性反应指标的含量.结果 子痫前期组产妇胎盘组织标本中Gas6 mRNA表达量高于正常对照组产妇,SATBI mRNA表达量低于正常对照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子痫前期组产妇胎盘组织碾磨液中氧化指标脂质过氧化氢(LHP)、活性氧(ROS)的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产妇,抗氧化指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的含量低于正常对照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子痫前期组产妇胎盘组织碾磨液中炎症指标高迁移率族蛋白(HMGB1)、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的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O.05).结论 子痫前期产妇胎盘组织中Gas6、SATB1 mRNA表达量存在异常,可客观反映机体氧化应激、炎性反应程度.

    作者:李显莉;孟凡峰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血清miR-206和IGF-1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血清miR-206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漯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9例PCOS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期选取60例月经规律健康女性为对照组,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糖、血脂,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催乳素(PRL)、雌二醇(E2)、促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总睾酮(TT)、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及雄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检测血清miR-206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IGF-1水平.结果 ①与对照组比较,PCOS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无明显异常(P>0.05),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BG)、FINS及HOMA-IR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PCOS组PRL、E2、LH/FSH、TT及DHEAS水平明显升高(P<0.05),SHBG水平明显下降(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PCOS组血清miR-206水平明显降低,血清IGF-1水平明显升高(P<0.05).③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iR-206水平与PCOS患者FINS、HOMA-IR呈明显负相关(P<0.05),血清IGF-1水平与PCOS患者TG、FINS及HOMA-IR呈明显正相关(P<0.05).多元逐步分析结果显示,HOMA-IR是PCOS组血清miR-206、IGF-1表达的独立影响因素.血清miR-206表达与IGF-1呈明显负相关(P<0.05).结论 miR-206在PCOS患者血清中明显低表达,IGF-1呈高表达,二者与PCOS患者胰岛素抵抗有关.

    作者:白爱红;付秀虹;李荣香;谢文燕;胥博;滕少侠;李俊峰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细胞炎性因子、糖脂代谢、同型半胱氨酸和瘦素水平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细胞炎性因子、糖脂代谢、同型半胱氨酸(Hcy)和瘦素水平表达的影响,旨在为临床用药及其作用机制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6年2月-2017年2月余杭区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94例GDM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两组患者入院后进行常规运动疗法、饮食控制及健康教育等.对照组给予门冬胰岛素晚餐前皮下注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二甲双胍片治疗.两组疗程均为服药开始至胎儿出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糖脂代谢、细胞炎性因子、Hcy和瘦素水平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餐后2h血糖(2hPG)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FPG、HbA1c和2hPG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血清IL-6、CRP和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Hcy和瘦素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血清Hcy和瘦素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巨大儿、羊水过多、早产和妊娠期高血压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可减轻GDM炎症反应,改善患者糖脂代谢,降低Hcy和瘦素水平,达到治疗效果.

    作者:徐瑾;杨明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家庭经济对0~3月婴儿喂养及发育的影响

    目的 探讨家庭经济状况对0~3月龄婴儿喂养及生长状况的影响,为针对不同收入家庭的妇幼保健提供方向.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在北京、长沙、济南、成都、十堰、太原、重庆共7个城市,依托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医疗机构抽取601例分娩后3个月之内的妇女及其婴儿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婴儿喂养行为、家庭基本情况,测量婴儿体重、身长和头围.结果 和人均月收入≤3 000元的家庭相比,人均月收入>3 000元的家庭中婴儿的体重更重,身长更长,头围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人均月收入>3 000元且≤6 000元的家庭和>6 000元的家庭相比,婴儿发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人均月收入≤3 000元、>3 000元且≤6 000元、>6 000元的家庭之间,分娩方式及母亲分娩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是经济收入越高,母亲的受教育水平越高,产褥期婴儿补充维生素D(Vit D)的概率越大,由保姆或月嫂安排饮食的比例越高,产褥期饮食知识受书刊和医生影响越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家庭收入越高,产妇受教育水平越高,孕期和产褥期补充Vit D可能性越大,饮食知识来源越可靠,由保姆或月嫂安排饮食的可能性越大,饮食结构可能越合理,婴儿的发育水平越高.在不同收入人群开展妇幼保健工作应关注饮食知识和饮食结构上的差异.

    作者:陈伟彬;夏浩业;朱文丽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天津市4618例0~3岁婴幼儿微量和常量元素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天津市和平区0~3岁婴幼儿末梢全血中钙、锌、铁、铅、镁及铜6种微量和常量元素含量的现况,为婴幼儿营养健康指导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天津市和平区妇幼保健中心2015-2017年体检的4 618例0~3岁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婴幼儿末梢全血中钙、锌、铁、铅、镁及铜6种元素进行检测,并对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婴幼儿微量和常量元素缺乏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钙(18.58%)、锌(9.33%)及铁(8.36%),未见镁、铜元素缺乏者,铅超标率极低(0.37%);男童的平均钙含量高于女童(P<0.05),1+~2岁年龄段的锌含量略高于其他两组(P<0.05),男童的锌缺乏率高于女童(P<0.05).结论 婴幼儿生长发育迅速,易发生微量和常量元素失衡,应该重视婴幼儿时期的膳食营养,适时做元素含量检测,及时补充微量及常量元素,保障婴幼儿健康成长.

    作者:郑雨芝;曹璐佳;刘玉燕;张静雯;施风兰;满意;闫婧;黄国伟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生物反馈电刺激结合指放松治疗产后盆底痛的临床疗效及对产妇产后消极情绪的影响

    目的 分析生物反馈电刺激结合指放松治疗产后盆底痛的临床疗效及对产妇产后消极情绪的影响,为产后盆底痛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5月在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接受诊治的104例产后盆底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研究组患者接受生物反馈电刺激结合指放松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盆底功能变化、阴道静息状态压力、消极情绪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盆底功能指标(盆底肌力积分、盆底痛评分、阴道静息状态压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盆底肌力积分、盆底痛评分、阴道静息状态压力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指标[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生物反馈电刺激结合指放松治疗产后盆底痛效果显著,能有效缓解盆底疼痛症状,减轻或消除消极情绪,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邓翠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1995-2016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女性乳腺癌死亡趋势调查

    目的 了解1995-2016年浦东新区女性乳腺癌死亡变化情况并定量分析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女性乳腺癌死亡资料来源于浦东新区生命统计监测数据库,分别计算乳腺癌粗死亡率与年龄标化死亡率,以年度变化百分比(APC)描述乳腺癌死亡变化趋势,采用率差别分解法定量评价人口因素对于乳腺癌死亡率变化的贡献.结果 1995-2016年浦东新区女性乳腺癌粗死亡率为11.67/10万,标化死亡率为6.27/10万,22年间女性乳腺癌粗死亡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APC=2.75%,Z=7.62,P<0.001),标化死亡率变化趋势不明显(APC =-0.37%,Z=-1.00,P=0.331);人口因素对女性乳腺癌死亡率起到了促进作用,城区、郊区及总人群人口老龄化贡献率分别为70.76%、79.64%及71.08%.结论 1995-2016年浦东新区女性乳腺癌死亡率逐年上升,人口因素发挥主要促进作用,应采取综合性的防控措施.

    作者:陈亦晨;周弋;林涛;孙乔;陈涵一;张格;曲晓滨;陈华;孙良红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脂联素基因多态性与妊娠期糖尿病的相关性

    目的 分析脂联素(APN)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rs2241766 (+45T/G)、rs1501299 (+276G/T)和rs16861194(-11426A/G)与福建地区妊娠期糖尿病(GDM)的相关性,探讨APN在福建地区GDM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9月在福建省妇幼保健诊断为GDM的孕妇150例为GDM组,同期正常妊娠孕妇150例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孕妇血清APN和胰岛素水平,直接测序法检测APN基因位点多态性.分析比较两组血清APN水平、APN基因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结果 所选APN基因3个SNP位点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P>0.05).GDM组血清APN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空腹胰岛素(FINS)和HOMA-I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45T/G位点和+276G/T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11426A/G位点AG和GG基因型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GDM组G等位基因突变频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11426A/G位点AG和GG基因型患者血清OGTT1 h、OGTT2 h、FINS和HOMA-IR水平均高于AA基因型患者,且GG基因型患者高于AG基因型;AG和GG基因型患者血清APN水平低于AA基因型,GG基因型患者血清水平低于AG基因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PN基因-11426A/G位点多态性及血清APN水平的降低可能与福建地区GDM发生有关.

    作者:罗金英;颜建英;陈水仙;林娟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超声联合MRI对原发性卵巢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 分析超声联合MRI对原发性卵巢癌的诊断价值,为临床在诊断原发性卵巢癌方面提供佳的诊断方法.方法 选取2013年5月-2017年4月青岛市市立医院收治的50例原发性卵巢恶性肿瘤患者比较原发性卵巢癌的病理结果与超声诊断结果、MRI诊断结果、超声+MRI诊断结果之间的差异性,分别作出原发性卵巢癌超声诊断、MRI诊断、超声+MRI诊断的ROC曲线图,分析3种方式诊断原发性卵巢癌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敏感性、特异性、约登指数,并分析影像学表现和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 原发性卵巢癌的超声诊断结果和病理结果存在一定差异,相对于病理结果其原发性卵巢癌的MRI诊断阳性率较高,原发性卵巢癌的超声+MRI诊断结果和病理结果相似.超声诊断原发性卵巢癌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87 (95%CI:0.712~0.832),MRI诊断原发性卵巢癌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1 (95%CI:0.773~0.922),超声+MRI诊断原发性卵巢癌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43 (95%CI:0.902~0.997).联合诊断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敏感性、特异性、约登指数显著高于单独的超声诊断和MRI诊断.在50例原发性卵巢癌患者中27例为Ⅰ期,12例为Ⅱ期,9例为Ⅲ期,2例为Ⅳ期.结论 超声联合MRI诊断原发性卵巢癌具有较高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敏感性、特异性,同时为原发性卵巢癌的转移提供临床参考.

    作者:赵宏;李岩松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学龄前儿童免疫及生长发育状态的影响

    目的 分析幽门螺杆菌感染对学龄前儿童免疫及生长发育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7年1月丽水市莲都区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幽门螺杆菌感染学龄前儿童为观察组,同期在该院体检的90例无幽门螺杆菌感染儿童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HP抗体、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及生长发育指标的差异,并比较观察组不同幽门螺杆菌分型儿童HP抗体、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及生长发育指标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HP抗体、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D3+、CD4+及CD4/CD8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Ⅰ型幽门螺杆菌感染者的各检测指标与中间型及Ⅱ型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学龄前儿童免疫及生长发育状态的影响较大,且幽门螺杆菌分型对其表达的影响也较大,应重视对幽门螺杆菌感染儿童的治疗与干预.

    作者:雷章花;钱铃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晚断脐带对新生儿并发症、脐部愈合、血常规指标及血清hs-CRP、IL-6、TNF-α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晚断脐带对新生儿并发症、脐部愈合、血常规指标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t)水平的影响,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贫血等并发症的预防、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 选取广汉市人民医院进行分娩的132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新生儿断脐时间的不同分为正常断脐组与晚断脐组,每组66例,统计两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两组新生儿脐带创面干燥情况,生化检测仪检测血液中红细胞、血红蛋白(Hb)、胆红素水平;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晚断脐组新生儿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正常断脐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类型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晚断脐组脐带残端创面干燥情况显著优于正常断脐组,脐带残段脱落时间显著低于正常断脐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晚断脐组新生儿出生1周、2周红细胞比例、Hb水平显著高于正常断脐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胆红素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晚断脐组新生儿出生1周、2周血清hs-CRP、IL-6、TNF-α水平显著低于正常断脐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晚断脐带有利于增加血清中红细胞、Hb含量,降低血清中hs-CRP、IL-6、TNF-α水平.

    作者:王晓琴;车文静;田慧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乳腺小肿块超声BI-RADS指标特征与弹性结合诊断早期乳腺癌的研究

    目的 探究乳腺小肿块超声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BI-RADS)指标特征与弹性成像(UE)结合对早期乳腺癌诊断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2月该院收治的84例(96个肿块)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早期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均行常规超声BI-RADS分类及UE检查,将行常规超声BI-RADS分类诊断作为对照组,于此基础上联合UE诊断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诊断效果.结果 86例(96个肿块)早期乳腺癌患者中,经术后病理诊断确诊良性病灶62个,恶性病灶34个;观察组共检出恶性病灶33个,多于对照组27个(P<0.01);观察组诊断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6.77%、94.28%,均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小肿块患者可经超声BI-RADS及UE联合诊断确诊良恶性病变,对早期确诊乳腺癌具良好应用价值,可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胡婧;贾勇;吴燕;朱樱;张丽萍;董洁;朱杰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国内外围孕期保健服务研究进展

    围孕期保健是以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减少出生缺陷和先天残疾发生为宗旨,为备孕以及孕早期夫妇提供健康教育与咨询、健康状况评估及健康指导为主要内容的保健服务.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围孕期保健在降低出生缺陷、早产及低出生体质量等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围孕期保健特别是孕前保健在妇幼保健服务中是被忽视的一项,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的健康意识逐渐提高,围孕期保健服务有了很大发展.

    作者:胡淑怡;杜莉;朱丽萍 刊期: 2019年第01期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