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预防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
  • 国际刊号:1001-4411
  • 国内刊号:22-1127/R
  • 影响因子:1.48
  • 创刊:1986
  • 周期:半月刊
  • 发行:吉林
  • 语言:中文
  • 邮发:12-94
  • 全年订价:552.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CA 化学文摘(美),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 吉林省一级期刊 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
  • 妇产科学
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2006年1期文献
  • 笑气自控吸人性分娩镇痛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笑气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其对产程、母婴的影响.方法:在全程胎心监护下,对60例产妇于宫口开大2~3 cm以后开始自控吸入笑气,于宫口开大8±cm时停用.对照组除不给笑气外,其他产科处理与观察组相同.观察两组的产痛程度、产程时间、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产后出血量等.结果:观察组分娩镇痛效果显著(P<0.01);活跃期和总产程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笑气自控吸人性分娩镇痛有良好的镇痛效果,产程时间短,未发现对母婴有不良影响,是一种良好的分娩镇痛方法.

    作者:谢平;王玉娟;许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胎盘粘连与人工流产的关系

    目的:探讨胎盘粘连与人工流产的关系.方法:查阅1990年1月~1999年12月产科分娩病例10 220例,统计出胎盘粘连病例426例,分析胎盘粘连的发病率、产后出血、胎盘粘连与人工流产的关系.结果:(1)10年间胎盘粘连总发病率为4.2%,且逐年上升;(2)426例胎盘粘连者中发生产后出血280例,占总发病率的65.7%;(3)有人工流产史的产妇胎盘粘连发病率为9.74%,无人工流产史的产妇胎盘粘连发病率为1.88%,经卡方检验,P<0.01,有显著性差异;(4)有1次人工流产的产妇胎盘粘连发病率为3.35%,有2次人工流产的产妇胎盘粘连发病率为6.29%,有3次人工流产的产妇胎盘粘连发病率为13.00%,3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有人工流产史的产妇胎盘粘连发病率明显高于无人工流产史的产妇,且胎盘粘连的发病率随人工流产次数的增加而增加.

    作者:王刚琴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1995~2004年鞍山市孕产妇死亡状况调查分析

    我们对鞍山市1995~2004年孕产妇死亡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总结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经验与教训,探讨今后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作者:黄莘;祝美洲;姜玉琴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62例临床分析和护理

    妊娠期血小板减少是围产期一种常见疾病,可由多种内科合并症和妊娠并发症引起.患者由于血小板计数减少或功能不良导致出血,并且一般止血药物效果多不理想,尤其在分娩、手术、麻醉过程中容易发生严重出血甚至危及母儿生命[1].因此正确认识血小板减少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加强围产期管理和护理,对改善妊娠结局十分重要.本文就我院产科近5年来62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病例进行分析,并总结我们对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护理经验.

    作者:王伟玲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腹式全子宫切除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方法的探讨

    目的:对腹式全子宫切除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3种方法进行对比,探讨围手术期应用抗生素的佳方法.方法:将125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Ⅰ组40例,术前1d至术后第3天应用抗生素;Ⅱ组38例,术前30~60min应用抗生素至术后第2天;Ⅲ组47例,术后1h应用抗生素至术后第4天.抗生素选用先锋霉素Ⅵ或环丙沙星加灭滴灵.结果:Ⅰ组、Ⅱ组和Ⅲ组术后病率及术后感染率分别为10.00%、7.89%、34.04%及7.50%、7.89%、25.50%.经统计学处理,Ⅰ组与Ⅲ组、Ⅱ组与Ⅲ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术前后应用抗生素效果优于术后应用.

    作者:温穗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妊娠合并心脏病的临床分析及护理

    妊娠合并心脏病是产科四大死亡原因之一[1],对于妊娠合并心脏病孕妇的妊娠及产生的影响,其预后如何,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护理,使母婴安全渡过孕产期,降低母婴危险系数及围产期死亡率,是医护人员和孕产妇关心的问题.本文对32例妊娠合并心脏病孕产妇的一系列护理措施进行了分析.

    作者:楼红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阴道镜配合病理活检对宫颈病变筛查的结果分析

    目的:评价电子阴道镜及宫颈病理活检对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电子阴道镜结合病理活检对宫颈病变进行筛查,以病理结果为诊断标准,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电子阴道镜检查10 577例,1 300例在电子阴道镜下取活检,病理结果显示:宫颈癌31例,CIN 162例,宫颈炎性病变1 106例,阴道镜诊断宫颈癌及CIN的符合率分别为96.88%和95.29%.结论:电子阴道镜检查配合病理活检能及时发现宫颈早期病变,提高宫颈病变的早期诊断率.

    作者:宋爽;付涛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孕前保健与自然流产病因分析

    目的:探讨自然流产的病因趋势,更好地在孕前期做好防治工作,避免疾病发生.方法:对2002年1月~2004年3月330例自然流产≥2次孕妇,进行调查及相应的实验室检查.结果:330例孕妇有病毒、生物病原体感染共148例,患病率占44.84%,较其它病因比例高,成为近几年自然流产病因主趋势,婚检的改革导致某些疾病漏检.结论:可见婚前医学检查的重要性、必要性及保健工作的严峻性,做好婚前、孕前保健防止自然流产发生,预防出生缺陷.

    作者:邱洁;冀穗文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剖宫产术前访视术后支持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术前访视术后支持心理干预在缓解围术期应激反应的作用及对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术前手术室护士到床前与产妇交流,自我介绍并交待术前注意事项,术前术后进行矫正认知及松弛训练.结果:通过术前访视的产妇围术期的血压、心率较对照组明显稳定,术后疼痛心理评分6h后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肠蠕动恢复及下地时间方面较对照组明显提前.结论:剖宫产术前访视能减轻产妇围术期应激反应,并能促进产妇术后早日恢复.

    作者:黄河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108例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合并肝脏损害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肠炎合并肝脏损害的临床特征.方法:对485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作肝功能及肝脏B超检查,并对其中108例合并肝脏损害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1)108例患儿中,单纯丙氨酸转移酶(ALT)升高者30例,占27.8%;单纯天冬氨酸转移酶(AST)升高者18例,占16.7%;单纯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升高者10例,占9.3%;ALT和AST同时升高者24例,占22.3%;ALT、AST和γ-GT同时升高者12例,占11.1%;转氨酶升高伴胆红素(TBIL或DBIL)升高者3例,占2.7%;转氨酶升高伴白蛋白(ALB)降低者3例,占2.7%;肝功能异常伴肝脏肿大者8例,占7.4%.ALT升高总例数为66例,占61.1%;AST升高总例数为54例,占50%;γ-GT升高总例数为22例,占20.4%.(2)经病毒唑及能量合剂等治疗后,2周内ALT恢复正常者60例,占全部AST升高病例的90.9%;AST恢复正常者51例,占全部AST升高病例的94.4%;γ-GT恢复正常者21例,占全部γ-GT升高病例的95.5%;合并TBIL或DBIL升高及ALB降低、肝脏肿大者,全部于2周内恢复正常.结论:轮状病毒肠炎可同时合并肝脏损害,其中以ALT及AST升高者多见,经一般抗病毒及护肝等治疗后预后良好,绝大多数患儿在2周内肝功能及肝脏大小可恢复正常.

    作者:刘纯义;孙毅;郎新玲;张侃;刘亚秋;郭丽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早期教育对小儿智能发育的影响

    目的:探讨早期教育对小儿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妇产科出生的新生儿366人,随机分为早教组和对照组,按照早教方案对早教组进行干预训练,定期随访,进行智能发育评价.结果:早教组Gesell发育量表IQ提高≥15和IQ提高10~14者均高于对照组,差异非常显著(P<0.001).结论:早期教育对小儿智能发育有促进作用.

    作者:赵亚楠;郝晓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3 266名3~6岁儿童体能测试结果分析

    目的:为了解宣武区3~6岁儿童体质状况,评价儿童体格发育情况及运动能力.方法:对宣武区管辖的二级二类以上幼儿园3 266名3~6岁儿童进行体能测试,根据测试结果按年龄进行打分,计算出各自的总分,评出优秀级、良好级、及格级、不及格级.结果:优秀级以6岁年龄组高占68.5%,3岁年龄组低占25.2%.

    作者:何新春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123例新生儿窒息与羊水污染及胎心监护等相关性探讨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与羊水污染和胎心监护的相关性.方法:2000年7月~2005年6月足月妊娠住院分娩发生新生儿窒息123例,对其羊水性状、胎心监护等进行分析.结果:新生儿窒息与羊水污染有关.新生儿重度窒息组Ⅲ度羊水污染比例高,且与羊水污染的程度有关;羊水污染者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显著高于羊水清亮者(P<0.01);羊水污染的胎心监护异常发生率显著高于羊水清亮组(P<0.05);Ⅲ度羊水污染者胎心监护异常的发生率显著高于Ⅰ、Ⅱ度羊水污染者(P<0.01).胎心监护对新生儿窒息的阳性预测率为34.96%,Ⅱ、Ⅲ度羊水污染的胎盘送病检诊断为急性绒毛膜炎或宫内感染的发生率为58.97%.结论:新生儿窒息的发生与羊水污染的程度密切相关,与宫内感染相关.出现Ⅲ度羊水污染应立即结束分娩,出现Ⅰ、Ⅱ度羊水污染时必须在胎心监护下密切观察产程进展,一旦出现异常尽快结束分娩,以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

    作者:马俊瑛;叶华珍;肖玲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石河子地区2~12岁儿童坠落伤害的分析

    儿童坠落伤害事件时有发生,其预防也已成为社会安定和家庭幸福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探讨石河子地区儿童坠落伤害的特点及规律,减少或避免儿童的坠落伤害发生而进行了此次调查.

    作者:肖永芳;肖翠勤;范开辉;毛金凤;于国斌;许凤莲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小儿鼻窦炎的临床诊治与分析

    小儿鼻窦炎是儿童的常见病,其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与成人不尽相同.由于儿童的身体未发育完善和抵抗力低,发生并发症的倾向高于成人,尤其是年幼儿病儿,因其临床症状不如成人严重及典型,患儿又不会说话,故常常漏诊,往往是以其它疾病,如呼吸道疾病去儿科就诊而被忽视,致使小儿鼻窦炎迁延不愈,导致中耳炎、下呼吸道感染(即鼻窦性支气管炎)等并发症.因此儿科及耳鼻喉科医生都应对小儿鼻窦炎加以重视,及时诊断及治疗.

    作者:张晓玲;高岚;马晋彤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瞬态耳声发射对1 404例新生儿听力筛查分析

    目的:探讨瞬态耳声发射(TEOAE)与听性脑干反应(ABR)联合应用于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可行性.探讨听力损伤与疾病的关系.方法:应用丹麦产MADSEN CAPEILA耳声发射仪对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住院的新生儿265例和同期在该院产科出生正常足月新生儿1 139例进行听力跟踪筛查.结果:NICU住院新生儿179例(67.55%)通过初筛,66例(24.91%)通过复筛,20例未通过,经ABR检测有11例(4.20%)不合格,假阳性率为3.39%.产科正常新生儿初筛通过1 050例(92.19%),80例(7.02%)通过复筛,9例未通过,经ABR检测有1例(0.1%)不合格,假阳性率为0.7%,两组新生儿通过率差异显著(P<0.01).结论:TEAOE测试具有方便、快捷、无创、客观等优点,但其只能反映耳蜗功能,不能用来诊断听神经病损,结合ABR测试,互相补充,才能提高新生儿听力筛查精确性、可靠性.早诊断早干预,大限度地降低耳性失聪引起的伤残.

    作者:李焕娣;李保英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85例早期新生儿死亡回顾性分析

    目的:了解丰台区早期新生儿死亡发生的影响因素,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早期新生儿死亡率.方法:对丰台区13所产科医院2000~2004年早期新生儿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早期新生死亡率为2.48‰,主要死亡原因是早产、窒息、畸形.足月早期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窒息.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和孕期宣教,增强个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做好高危妊娠的筛查与管理,加强产时监护,及时处理胎儿宫内窘迫,正确选择分娩方式,可降低早期新生儿死亡发生率.

    作者:孙志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头孢曲松内外联合治疗新生儿淋球菌性结膜炎感染分析

    目的:观察头孢曲松(菌必治)对新生儿淋球菌性结膜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70例淋球菌性结膜炎新生儿随机分为A、B两组,A组87例采用头孢曲松250 mg,按25 mg~50 mg/(kg·d)肌注,每天1次,余量稀释成眼药水与氯霉素眼药水交替滴眼,连用3~5 d;B组83例采用青霉素常规剂量肌注,眼部用氯霉素眼药水和金霉素眼膏涂眼,每天数次,连用7 d;判定两组的效果并随访.结果:A组急性轻度用药3d痊愈,中度以上用药5 d痊愈,治愈率为91.95%;B组治愈率为68.67%.两组比较A组效果优于B组,差异显著(P<0.005).结论:头孢曲松是治疗淋球菌的首选药物,能快速有效地控制和清除因淋球菌感染引起的炎症病变,目前在淋菌耐药株日益增多的情况下,尤显优势.

    作者:周东日;许美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胎膜早破与难产的关系及对围生儿的影响

    胎膜早破即临产前胎膜破裂,是产科常见的并发症,可对母儿造成许多不利的影响,如诱发早产、围产儿死亡、增加宫内感染和产褥感染的机会,它也常常预示着难产的发生,其发病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因此对胎膜早破应给予足够的重视,现将我院310例胎膜早破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康丽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2000~2004年大连市集居儿童体格发育现状分析

    目的:探讨2000~2004年大连市0~6岁集居儿童体格变化趋势.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2000~2004年大连市集居儿童健康年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年来,儿童营养不良患病率逐年下降,2004年低体重、发育迟缓和消瘦患病率分别为0.42%、0.66%、0.47%,体格趋于肥胖儿童逐年上升,2004年达5.05%,5年间增长1.56个百分点.营养不良在男女儿童之间差异无显著性;肥胖在男女儿童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1),男童高于女童,且随年龄增长发生率有增加趋势,其中5~6岁年龄组发生率高.结论:大连市集居儿童营养状况良好,在儿童营养不良患病率逐年下降的同时,肥胖儿童的预防和干预将成为今后工作的重点.

    作者:张静;曲文君;张焕丽;刘燕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91例新生儿窒息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的相关产科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04年9月产科分娩新生儿中发生窒息的新生儿情况.结果:新生儿窒息91例,发生率5.07%.其中轻度窒息87例,占95.60%,重度窒息4例,占4.40%.新生儿窒息与胎儿宫内窘迫密切相关.结论:产程中加强监护、及时发现和正确处理胎儿宫内窘迫可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

    作者:朱启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超声与CT诊断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价值

    目的:评价超声与CT诊断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价值,探讨诊断新生儿颅内出血准确简便的方法.方法:对141例同时接受超声与CT检查,且诊断为颅内出血的新生儿的超声与CT诊断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141例颅内出血(NIH)新生儿中,由超声诊断新生儿颅内出血共120例,诊断符合率为85.11%(120/141),超声漏诊新生儿颅内出血21例,其中单纯蛛网膜下腔出血(SAH)16例,脑实质出血(IPH)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SAH)2例,硬脑膜下出血(SDH)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SAH)3例.IPH合并SAH漏诊的2例,均为诊断出IPH但漏诊SAH,SDH合并SAH漏诊的3例,均为诊断出SDH但漏诊SAH.漏诊率为14.89%(21/141);由CT诊断新生儿颅内出血共130例,诊断符合率为92.20%(130/141),CT漏诊新生儿颅内出血11例,其中脑室管膜下出血(SHE)5例,脑室内出血(IVH)6例,漏诊率为7.80%(11/141).结论:超声与CT检查是诊断新生儿颅内出血(NIH)较好的辅助手段,两者对于诊断新生儿颅内出血各具特点,互有利弊.建议殚对高危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应首先进行常规超声检查,如超声检查是阴性,而临床又高度怀疑颅内出血者,则进一步行CT检查.

    作者:赵丹曦;赵一俏;郭庆禄;叶志球;孙平;郭艳霞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细菌性阴道病的快速诊断及临床意义

    目的:应用检测阴道分泌物中唾液酸酶活性,快速诊断细菌性阴道病.方法:取患者阴道分泌物两份,一份用试剂盒检测唾液酸酶活性,另一份用传统Amsel法诊断细菌性阴道病.结果:唾液酸酶法快速检测出细菌性阴道病174例,传统法检测出157例,经统计学u检验,两法无显著性差异(P>0.05);25~45岁的育龄妇女患病率较高,占70%以上;镜下涂片清洁度以Ⅲ°为主.结论:对细菌性阴道病进行准确及时的诊断和有效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徐立群;梁婕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新生儿喂养困难的临床应用

    目的:观察小剂量红霉素对喂养困难新生儿的治疗作用.方法:将72例喂养困难的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应用小剂量红霉素进行干预.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1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1.11%,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到达全量肠道营养的时间缩短(P<0.01).结论: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新生儿喂养困难疗效满意.

    作者:蔡桂花;杨凤娥;孙玉红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剖宫产术式改进的探讨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式的改进,以提高术后愈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将109例剖宫产的健康产妇分为两组:62例术取Joel-coheH切口,47例术取Pfannenstial切口从总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等方面作对照分析.结果:两组产妇总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术式改进剖宫产组具有手术步骤减少、手术时间短、子宫炎性反应低、产妇恢复快、疤痕柔软、住院天数少等优点.

    作者:王爱珍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经阴道腹膜代阴道成形术13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先天性无阴道、无子宫患者行经阴道腹膜代阴道术式之可行性,并与腹阴联合术式腹膜代阴道比较.方法:对13例先天性无阴道、无子宫的患者施行经阴道腹膜代阴道手术,与我院先前腹阴联合术式¨例的结局进行比较,所有病例年龄、身高、体重均无显著差异.结果:所有病例均成功行该术式,且手术步骤简化、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都明显比腹阴联合术式减少(P<0.01),术后病员恢复快,阴道上皮化过程迅速.结论:阴式腹膜代阴道术式减轻病员痛苦、美观、恢复快、疗效满意.

    作者:陈龙;钟进;柳晓春;谢庆煌;林育娇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蓝光照射结合茵栀黄静脉滴注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高胆红素血症是指新生儿血清总胆红素超过205.2μmol/L,是新生儿期常见病,重者可引起核黄疸,留下不同程度的神经后遗症.我科近几年以来采用蓝光照射及静脉滴注茵栀黄注射液等方法治疗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获得较好疗效.

    作者:李东方;孙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微泵静脉注射麻黄素预防剖宫产术硬膜外麻醉的循环抑制

    目的:评价微泵静脉注射麻黄素预防剖宫产术硬膜外麻醉循环抑制的效果.方法:78例ASA Ⅰ~Ⅱ级足月产妇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术,随机分A、B两组(n=39),两组产妇麻醉前均预先静脉输入平衡液500 ml,麻醉后实验组(A组)以1 mg min-1速度微泵静脉注射麻黄素,然后根据血压变化调整麻黄素注射速度;对照组(B组)继续输入平衡液.结果:A、B两组产妇的一般情况无显著性差异,术中的麻醉效果满意(P>0.05).B组麻醉后循环抑制较明显,主要表现为血压下降,心率减慢;A组则循环稳定.结论:微泵静脉注射麻黄素预防剖宫产术硬膜外麻醉的循环抑制安全有效.

    作者:杜瑞明;刘怀萍;王忱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产时补钙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产时采取积极干预措施(产时补钙)对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足月妊娠头位、估计可经阴道分娩的产妇按住院号的奇、偶数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宫口开全后静脉点滴10%葡萄糖酸钙15ml,30min滴完,胎肩娩出后肌注缩宫素20 U;对照组在胎肩娩出后常规肌注缩宫素20 U.结果:观察组产后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第二、三产程时间也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结论:产时补钙可有效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

    作者:巩学业;刘智慧;杜颖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3种会阴侧切缝合方法对比观察

    2004年1~10月在我院分娩的300例行侧切术的产妇,在产后42 d随访时,就会阴侧切的3种缝合方法我们进行了对比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金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单纯手术及术后应用米非司酮与达那唑治疗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观察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病.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手段,但极易复发.本文对已行保守(保留生育功能)或半保守(保留卵巢功能)手术后的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予以小剂量米非司酮(下称米非司酮组),并与单纯手术、术后服用达那唑(下称达那唑组)患者进行临床疗效、副作用等方面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葛小红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超声对剖宫产子宫复旧后检查的分析

    目的:对剖宫产手术1年后的子宫超声改变进行分析.方法:对有剖宫产手术史者在子宫复旧后进行超声追踪检查.结果:分析300例有剖宫产手术史的患者和30例自然分娩产妇的子宫超声检查结果,发现术后患者与自然分娩产妇的子宫峡部长度有显著差别(P<0.05),其中25%<0.01,20%的患者子宫出现瘢痕团块.结论:在超声检查时应多询问病史,结合临床,避免误诊,尽量自然分娩;术后进行适当运动可减少并发症.

    作者:李荆;程海燕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宫颈糜烂微波治疗术后加用妇洁栓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微波治疗宫颈糜烂术后加用妇洁栓对治愈率和脱痂期阴道流血、流液的影响.方法:将163例宫颈糜烂患者分为两组,用药组79例在微波治疗宫颈糜烂术后加用妇洁栓阴道给药,对照组84例单用微波进行治疗.结果:妇洁栓配合微波治疗宫颈糜烂(用药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单用微波治疗(对照组),P<0.01;脱痂期阴道出血时间,阴道排液量用药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微波治疗宫颈糜烂术后加用妇洁栓阴道给药可有效地减少阴道出血、减少阴道排液、缓解宫颈水肿、对促进创面愈合方面有显著的效果.

    作者:顾立芳;邹晓红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利维爱治疗绝经后妇女复发性泌尿生殖道感染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利维爱治疗绝经后妇女复发性泌尿生殖道感染的疗效.方法:选择绝经后妇女复发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36例,口服利维爱2.5 mg,每日1次,共12周.在开始用药前和用药3个周期后1周测定血清E2、子宫内膜厚度、阴道细胞学检查评分.结果:用药后血清E2水平较用药前增加(P<0.05),V分较用药前明显提高(P<0.01),而子宫内膜厚度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利维爱治疗绝经后妇女复发性泌尿生殖道感染疗效显著,副反应发生率低.

    作者:邹荔;范广川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γ-干扰素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意义探讨

    目的:探讨γ-干扰素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细胞免疫的作用及预防哮喘的可能性.方法:将6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并且选择15例健康婴儿为正常对照组.治疗前测定血清IgE水平及血清中的细胞因子IFN-γ、IL-4水平,然后治疗组用γ-干扰素,出院时复查血清IgE、IFN-γ、IL-4水平.结果:正常对照组和毛细支气管炎组血清IgE水平及细胞因子IFN-γ、IL-4、IFN-γ/IL-4水平差异有非常显著的意义,P<0.001.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IgE、IFN-γ、IL-4均无显著的意义,P>0.05,治疗后以上各指标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0.001,尤其是IFN-γ/IL-4治疗组和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出院后随访12个月,统计喘息反复发生的例数,治疗组3例,对照组10例.经卡方检验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IgE水平高,机体体液免疫增强,细胞免疫低下,故IFN-γ/IL-4失衡.用γ-干扰素治疗能干扰体内病毒的复制,更重要的是能提高机体的IFN-γ水平,提高细胞免疫功能,使机体恢复IFN-γ/IL-4平衡状态,它对于预防婴幼儿哮喘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桂花;张慧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中药坐浴治疗婴幼儿阴道炎62例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清热解毒、利湿止痒中药配伍煎水坐浴治疗婴幼儿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用中药(苦参、黄柏、云苓、白癣皮、生百部、蛇床子、夏枯草)煎水坐浴治疗婴幼儿阴道炎62例.结果:总有效率96.79%.结论:中药坐浴治疗婴幼儿阴道炎疗效确凿.

    作者:刘燕;潘朴芬;任玉红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成都市幼儿园520名儿童牙(牙合)调查

    目的:了解成都市幼儿园儿童牙(牙合)发育现状,为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随机对520名2.5~6岁儿童的牙(牙合)进行调查.结果:符合理想乳牙牙(牙合)发育特征的为70%~80%,有先兆异常20%~30%.结论:乳牙防龋,纠正坏习惯,管理间隙,保持牙弓长度是非常重要的;及早预测恒磨牙的(牙合)关系,采取措施干预错(牙合)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郝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广东省围产儿先天愚型的流行趋势及干预对策

    目的:了解广东省围产儿先天愚型发生的变化趋势及其流行病学特征,为进一步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广东省出生缺陷监测网的数据,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处理.结果:广东省1998~2003年先天愚型的发生率有升高趋势,且随产母年龄的增加发生率成倍增加;城镇发生率高于农村,珠江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高于山区和东西两翼地区.结论:先天愚型发生率的升高与诊断水平的提高有关,同时也与高龄产妇的增多有关.应加强孕前期和孕期的宣传、保健、遗传咨询工作,尽快建立一种简便、快捷、诊断准确率高、规范的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方法,提高产前诊断水平,尤其是提高基层农村医疗保健机构的产前筛查识别能力,从而达到降低先天愚型患儿出生的目的.

    作者:夏建红;赵庆国;李兵;何少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17 933名0~2岁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患病率调查

    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是指心脏或大血管大体的结构异常,对心功能产生了实际或潜在的一组出生缺陷[1],严重危害儿童的生命和健康.为了解宁海县0~2岁儿童先心病的发病情况和严重程度,我们对全县范围内0~2岁儿童先心病情况进行调查,并将17 933名0~2岁儿童先心病监测资料进行整理汇总,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严惠琴;陈亚红;应春浓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871名学龄前儿童乙肝感染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探讨学龄前儿童乙肝感染情况,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ELISA)法对871名2~6岁学龄前儿童乙肝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871名学龄前儿童中HBsAg阳性63名,阳性率为7.23%.男女儿童乙肝患病率无显著性差异;4岁以前儿童患乙肝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上升;农村儿童HBV感染率高于城区.结论:对学龄前儿童定期进行健康体检是及早发现HBV 感染的有效途径;加强对公共卫生、环境污染的管理,提高易感人群的预防接种率,严格规范输血操作及注射用具的一次性使用等是预防HBV感染和切断乙肝传播的有效措施.

    作者:吴晓兰;陈豫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1998~2003年北京市丰台区万源路社区孕产妇及围产儿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和掌握北京市丰台区万源路社区孕产妇和围产儿近几年的情况,找出孕产妇和围产儿新的主要高危因素,以便于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社区干预.方法:对预产期为1998年1月1日~2003年12月31日、户口在丰台区万源路社区的孕产妇和围产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04名孕产妇文化水平均较高,6年来平均流产率为3.10%(28/904),呈逐年下降趋势;剖宫产率处于较高水平,并逐年上升;孕产妇高危率逐年上升,其中贫血和产后出血合并糖尿病有增高趋势,但不显著.围产儿死亡率达11.22‰(10/891);21名低出生体重儿中,因早产和双胎因素者占42.86%.结论:该社区仍需要加大宣传力度,以进一步改善围产期保健工作;降低剖宫产率仍是今后的重点;加强孕产妇卫生保健知识和营养知识宣传,减少低出生体重儿的出生.

    作者:郭玉婷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腹式深呼吸和人性化护理对减轻分娩疼痛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在产程中运用正规腹式深呼吸和人性化护理减轻分娩疼痛的效果.方法:将30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观察组产妇自进入产程潜伏期即开始指导运用正规腹式深呼吸和人性化护理,对照组给予间歇吸入氧气.结果:观察组的产妇分娩疼痛明显减轻,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观察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产程中给予指导正规腹式深呼吸和人性化护理可减轻产妇分娩疼痛,降低剖宫产率,是一种无创伤、无副作用、简单有效、可行的非药物性减轻分娩疼痛方法.

    作者:徐名妨;王晓辉;翁田茵;吴双珍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早孕不同时间药物流产效果对照观察

    目的:探讨药物流产的佳时间,提高药物流产成功率,减轻病人痛苦.方法:筛选1 038例停经、尿HCG阳性或弱阳性、B超及临床排除宫外孕的早孕妇女.根据B超检查结果将1 038例分为A、B、C三组,其中A组352例,B超所见子宫内膜非对称性增厚、完整,宫腔内未见孕囊长出;B组260例,B超见宫内孕囊长出,但孕囊大直径<10 mm;C组426例,B超见宫内孕囊长出,而且孕囊大直径>10 mm.三组病例均给予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妊娠.结果:A组复诊340例,成功329例,成功率为96.76%;B组复诊247例,成功203例,成功率为82.19%;C组复诊404例,成功273例,成功率为67.59%.结论:早孕药物流产效果与妊娠时间长短有关,B超宫内未见孕囊长出时用药效果佳.

    作者:刘欣友;胡萌;王南林;邹凤云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3种方法用于人工流产术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依托咪酯、利多卡因、电子扩宫仪3种方法对早孕人工流产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例对象随机分为应用依托咪酯(A组)、利多卡因(B组)、电子扩宫仪(C组),以及对照组(D组)各50例进行临床比较.4组对象临床特征基本相同,P>0.05有可比性.结果:3种方法均有松弛宫颈口和镇痛的效果.以A组为优,而对照组的中、重度腹痛明显高于A、B、C组,B、C组明显高于A组(P<0.01).人工流产综合症的发生率分别0、1.47%、4.35%、10.88%,A、D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4组出血量无差异.结论:3种方法用于人工流产具有松弛宫颈和镇痛效果,A组为优,是安全、简便、有效的方法.

    作者:肖中苏;李良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E-cad与PTEN在宫颈鳞状上皮病变中的表达

    目的:研究E-cad和PTEN在宫颈鳞状上皮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正常宫颈20例、CIN Ⅰ~Ⅱ21例、CINⅢ22例及宫颈鳞癌20例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S-P法)检测标本中E-cad与PTEN的表达情况.结果:E-cad在正常宫颈、CIN Ⅰ-Ⅱ、CINⅢ及鳞癌中膜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00.0%、90.5%、45.5%和35.0%.PTEN在正常宫颈鳞状上皮中表达于细胞核为强表达,在正常宫颈、CIN Ⅰ-Ⅱ、CINⅢ及鳞癌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00.0%、100.0%、90.9%和85.0%.PTEN在宫颈病变中的表达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E-cad可作为宫颈鳞状细胞癌的早诊指标.作为抑癌基因的PTEN,在宫颈病变各组中的表达,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说明PTEN与宫颈癌的发生无关.

    作者:王敏;郑明男;方晓娣;孙雷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在妊娠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在妊娠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正常妊娠组60例、糖耐量异常组60例及糖尿病组56例等血清进行FPG、口腹50g葡萄糖筛选实验和HbAIc的测定.结果:HbAlc的阳性率在正常妊娠组、糖耐量异常组和GDM组中分别为3.33%、25%和80.4%,GDM组与正常妊娠组和糖耐量异常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空腹血糖阳性率在三组中分别为8.33%、10%和37.5%,糖筛查实验阳性率在三组中分别为20%、20%和83.9%,妊娠糖尿病的并发症随HbAIc的增高而增多.结论:HbAIc在妊娠糖尿病诊断和监测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继红;陈晓薇;朱锋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FLT3基因内部串联复制与儿童急性白血病的关系

    目的:探讨FLT3基因内部串联复制(FLT3/ITD)与儿童急性白血病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PCR法检测76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24例ALL患儿FLT3/ITD的发生情况.结果:AML患者发生FLT3/ITD的突变几率为11.8%(9/76),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均未检出FLT3/ITD;2~10岁AML患儿FLT3/ITD发生率4.76%(2/42),11~18岁AML患儿FLT3/ITD发生率20.58%(7/34),两者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FLT3/ITD检测可作为AML具意义的分子标志,对AML预后判断及治疗方案的确定有重要价值.

    作者:黄河;段秀梅;黄晶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其抑制物在妊高征患者母胎界面的表达

    目的:探讨母胎界面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其抑制物TMP-1的表达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的关系.方法:分别选取2004年9月~2005年6月经剖宫产分娩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及正常产妇,于术中取胎盘组织、胎盘附着处的子宫肌层组织及子宫切口处肌层组织,利用免疫组化方法进行染色,观察MMP-9及TMP-1的表达情况.结果:妊高征者胎盘组织MMP-9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妊娠组(P<0.01),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胎盘附着处子宫肌层TMP-1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妊娠组(P<0.05),正常妊娠组及妊娠期高血压组胎盘附着处子宫肌层TMP-1表达与同组子宫切口肌层TMP-1表达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与母胎界面上MMP-9/TMP-1表达异常有密切关系.

    作者:王渠源;邵艳萍;朱凤全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牛磺酸对胆红素致胚胎神经细胞损伤的拮抗作用

    目的:探讨牛磺酸对胆红素致胚胎神经细胞损伤的拮抗作用.方法:用神经细胞原代培养技术,MTT法测定牛磺酸对胆红素作用下神经细胞增殖的影响,显微测量方法测定神经突长度,比较胆红素对胚胎神经细胞增殖、神经突长度的影响并观察牛磺酸的拮抗作用.结果:牛磺酸可改善胆红素的神经毒性,12.5 μM胆红素12 h作用下,MTT测定神经细胞增殖的OD值为1.03±0.152,0.4 mM牛磺酸作用后,OD值为1.28±0.072(P<0.01),神经突长度由15.57±1.72增长为17.04±1.98(P<0.01).结论:在核黄疸造成的神经细胞损害中,牛磺酸可在一定程度上拮抗胆红素的神经毒性.

    作者:高小玲;丁进芳;居军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乳腺癌术后乳房缺损患者心理状况分析及指导

    目的:了解乳腺癌术后乳房缺损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36名乳腺癌术后乳房缺损患者根据情况独立测试,并与全国常模进行比较.结果:乳房缺损患者的躯体化、人际关系、焦虑、恐怖和精神病性因子分值与全国常模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乳腺癌术后乳房缺损患者不仅有生理疾患,而且有不同程度的心理情绪问题,故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干预将有助于康复.

    作者:李茹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产前健康教育与行为指导对孕妇分娩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讨产前健康教育内容和方式的要求与分娩方式有关的影响因素.方法:以调查问卷、查阅病例、个别指导、个别访谈的形式.结果:采用不同方式的健康教育,综合性群体式的健康教育或针对个体健康咨询,实施个性化互动式教学模式,能更有效地提高孕产妇对分娩的认知,情感技巧掌握,获取健康信息,剖宫产率下降(P<0.001).结论:因人而异制定健康教育的内容与行为指导,较好地满足孕妇的需求,促进自然分娩.

    作者:范志红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脐带绕颈分娩期护理干预对分娩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讨脐带绕颈分娩期护理干预对分娩方式和围产儿的影响.方法:将324例脐带绕颈单胎头位待产妇随机分为干预组162例和观察组162例,干预组实行分娩前健康教育、产前监护、产时监护、导乐陪伴分娩的干预方法,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的阴道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剖宫产率和胎儿宫内窘迫率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新生儿Ⅰ度、Ⅱ度窒息率低于对照组,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结论:脐带绕颈分娩期护理干预可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难产率、胎儿宫内窘迫率及新生儿窒息率.

    作者:李焕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影响母乳喂养的医院内因素调查结果分析

    母乳是世界公认的婴儿佳食品,母乳喂养是保证婴幼儿健康成长的关键,母乳喂养在世界范围内已引起高度重视.产妇分娩后的短暂几天里,正是母乳分泌的初期,也是新生儿接受母乳喂养的开始阶段,此期产妇正在住院期间.笔者就院内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进行了调查分析.

    作者:付三仙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游泳与同步感觉刺激对婴儿生长发育影响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游泳与同步感觉刺激对婴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对48名新生儿进行游泳训练和同步感觉刺激并设对照组,记录两组儿童3个月、6个月时的身长、体重均值及发育指标.每3个月进行1次Gesell发育指标评定和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测试.结果:两组婴儿体重、身长发育均值比较,差异显著P<0.01.各能区发育以大运动、精细运动、个人交往能区发育商差异显著,P<0.01.智力发育商数(MDI)和运动发育商数(PDI)比较,差异显著P<0.01.

    作者:王桂香;殷艳玲;胡洁;韩红彩;高丽娟;宋微;李星;韩双;马志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温馨助产63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温馨助产服务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3年1月~2003年12月在传统模式下分娩的510例单胎头位初产妇作为传统助产组;2004年1月~2004年10月实行温馨助产服务模式后分娩的630例单胎头位初产妇作为温馨助产组.对两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及产妇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温馨助产组较传统助产组产程时间明显缩短,自然分娩率显著增高(P<0.01).而手术产、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均显著降低(P<0.01),产妇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温馨助产有利于提高产科质量,保证母婴安全,值得推广.

    作者:戴景兰;张艳;戴桂兰;张亚琼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大学园区开设生殖健康教育公选课的效果评价

    目的:评价在大学园区开设生殖健康教育公选课的效果,为进一步探讨适合大学生生殖健康教育的方式和内容提供依据.方法:大学园区各高校二年级的学生自愿报名参加,专职教师讲课,授课前、后同一试卷内容进行考试,考试方式为闭卷,由专人监考和评分,并对试卷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大学生生殖健康知识知晓率由授课前的4.10%~50.68%上升到授课后的72.60%~100.00%,差异非常显著.男、女生授课前考试成绩无显著性差异,授课后女生成绩明显高于男生,差异显著(t=9.45,P<0.05).结论:在校大学生生殖健康知识的知晓率非常低,通过生殖健康教育公选课的学习,可迅速提高大学生生殖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女大学生对生殖健康方面的知识较男生更加重视.在大学园区内开设生殖健康教育公选课是非常有必要的,但仍需改进,以吸引更多的男生参加并重视生殖健康教育公选课的学习.

    作者:赵风霞 刊期: 200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