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丹参注射液联合拉贝洛尔对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血清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脂质过氧化物(LPO)水平变化及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17年2月咸宁市中心医院91例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5例予以拉贝洛尔治疗,观察组46例予以拉贝洛尔+丹参注射液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用药前后血压、24 h尿蛋白及血清Ang Ⅱ、LPO水平变化情况,并统计两组新生儿结局、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生活质量(QOL)评分.结果 用药1周后观察组舒张压、收缩压及24h尿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用药1周后观察组血清Ang Ⅱ、LPO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胎盘质量、新生儿Apgar评分及新生儿体质量均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04% (6/46),对照组为11.11% (5/4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1周后观察组QO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给予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丹参注射液联合拉贝洛尔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可改善新生儿结局及血清Ang Ⅱ、LPO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徐洁;肖明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醋酸亮丙瑞林与炔雌醇环丙孕酮片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6年5月在遵化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60例.A组患者接受醋酸亮丙瑞林治疗,B组患者接受炔雌醇环丙孕酮片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痛经、性交痛等临床主观症状改善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经量、子宫体积、子宫内膜厚度及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雌二醇(E2)水平的差异,并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A组患者治疗总效率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经量、子宫体积、子宫内膜厚度及血清FSH、LH、E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经量、子宫体积、子宫内膜厚度及血清FSH、LH、E2相比于治疗前均显著改善,且A组改善效果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醋酸亮丙瑞林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效果优于炔雌醇环丙孕酮片.
作者:陈翠平;徐建锋;马艳娜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急性等容稀释性自体输血对围生期妇女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厦门市妇幼保健院行剖宫产术分娩的孕妇8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异体输血组和自体输血组,每组各44例.异体输血组在产后或产程即将结束时输入400~1 000ml异体血,自体输血组在产后或产程即将结束时输入400 ~800 ml等容稀释性自体血.比较产前、产后第1天和第5天两组研究对象血常规指标[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红细胞(RBC)、红细胞压积(HCT)]、免疫球蛋白(IgA、IgM、IgG)及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水平的差异.结果 产前两组研究对象Hb、PLT、RBC、HT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第1天两组研究对象血常规指标水平低于产前,且异体输血组Hb、RBC、HTC水平均显著低于自体输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第5天异体输血组研究对象Hb、RBC、HTC水平仍低于产前(P<0.05),而自体输血组基本恢复正常,PLT水平均无明显变化.产前两组研究对象IgA、IgM、Ig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第1天两组研究对象免疫球蛋白指标水平均低于产前,且异体输血组IgA、IgM、IgG水平均显著低于自体输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第5天异体输血组研究对象免疫球蛋白指标水平仍低于产前(P<0.05),而自体输血组基本恢复正常.产前两组研究对象CD3+、CD4+、CD4+/CD8+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第1天两组研究对象上述指标均低于产前,且异体输血组CD3+、CD4+、CD4+/CD8+水平均显著低于自体输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第5天异体输血组研究对象T细胞亚群数量仍低于产前(P<0.05),而自体输血组基本恢复正常.结论 急性等容稀释性自体输血对围生期妇女免疫功能无明显抑制作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输血方式.
作者:龚君顺;卓庆亮;苏奶助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aspin)和烟酰胺磷酸核糖基转移酶(Visfatin)和白细胞介素-6(IL-6)在孕晚期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情况及三者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妇产科择期剖宫产终止妊娠的产妇57例为研究对象,其中GDM患者30例为GDM组,正常妊娠产妇27例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研究对象血清Vaspin、Visfatin、IL-6水平的差异,并分析三者相关性.结果 GDM组血清Vaspin和Visfatin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IL-6水平则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血清Vaspin水平与IG、LDL呈正相关关系(P<0.05).GDM组血清IL-6水平与血清Vaspin及Visfatin水平均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 Vaspin、Visfatin在GDM中起重要作用,Vaspin可能主要参与了脂代谢的调控.IL-6可能对Vaspin、Visfatin均有抑制作用.
作者:霍琰;刘素新;李丽;王秀丽;冯静;宋光耀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中Ki-67、FasL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为子宫内膜癌的诊治及预后评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5年7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9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病理资料作为研究组,另取非子宫内膜癌患者实施子宫切除患者的病理资料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检测Ki-67、FasL mRNA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检测Ki-67、FasL蛋白表达水平,分析Ki-67、FasL与子宫内膜癌患者病理参数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研究组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Ki-67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表达与患者年龄和肌层浸润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与组织学分级、临床病理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均呈正性相关(P<0.05).研究组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FasL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asL表达与患者年龄和肌层浸润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与组织学分级、临床病理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均呈正性相关(P<0.05).子宫内膜癌患者2年内生存率与患者年龄、肌层浸润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与组织学分级、临床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及Ki-67和FasL的表达呈正相关性(P<0.05).组织学分级、临床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及Ki-67和FasL的表达是影响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Ki-67和FasL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临床通过检测Ki-67和FasL表达可有助于为子宫内膜癌的诊治及预后评估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作者:周红丽;阮冠宇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 评估孕妇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状态对新生儿结局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基于该院2010-2011年的出生队列,选取孕前无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且无其他感染性疾病和内科并发症的孕妇6 070例为非HBV携带组,单纯乙肝HBsAg携带孕妇277例为HBV携带组,将两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新生儿结局包括早产(PTB)、低出生体重(LBW)、巨大儿、大于胎龄儿(LGA)、小于胎龄儿(SGA)、死胎和出生缺陷.孕妇妊娠结局包括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GDM)、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胎膜早破(PROM)、孕期贫血、羊水过多、羊水过少、产后出血和前置胎盘.结果 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HBV携带组孕妇发生自发性早产、SGA、死胎、出生缺陷的风险性较非HBV携带组孕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非HBV携带组孕妇相比,HBV携带组孕妇罹患ICP的危险性是非HBV携带孕妇的2.01倍.尽管HBV携带组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GDM、PROM、产后出血的发生率高于非HBV携带组孕妇,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携带状态是ICP的独立危险因素,需对此类病人更多的关注,而孕妇携带HBV并不增加其他新生儿或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风险.
作者:李静;许晓英;裴建赢;王燕侠;刘青;毛宝宏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患者血清与组织氧化应激状态的表达变化.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7年2月兰溪市人民医院诊治的子宫内膜异位患者125例为研究组,同期选取体检健康成年女性110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血清8-异前列腺素F2α(8-iso-PGF2.)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的表达,同时检测子宫内膜组织中高级氧化蛋白产物(AOPP)、8-羟基脱氧鸟苷(8-OHdG)、过氧化氢酶(CAT)、对氧磷酸酯酶-1 (PON-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的表达.结果 ①研究组患者血清8-iso-PGF2α为(223.78±19.64) 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67.42±15.07) ng/ml,而GSH-Px水平(245.63±18.74) U/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0.54±21.95) U/L (P<0.05);②研究组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的AOPP(5.74±0.68) ng/ml和8-OHdG (4.15±0.22) 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19±0.13) ng/ml、(1.67±0.14) ng/ml,而CAT(53.72±6.84) U/ml、PON-1 (36.41±6.22) U/ml、SOD (75.03±14.89) U/ml则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9.35±10.21)U/ml、(78.65±9.73) U/ml、(155.36±22.54) U/ml (P<0.05).结论 子宫内膜异位患者血清和内膜组织中氧化应激指标水平发生明显异常表达,临床诊断可将这些敏感指标作为科学的参考依据.
作者:吴春丽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子痫前期孕妇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危险因素,有助于早期预防治疗.方法 回顾厦门市妇幼保健院2013年1月-2017年7月间收住院的子痫前期患者341例,按照有无发生孕妇或新生儿严重并发症分为妊娠不良结局组50例和无不良妊娠结局组291例,比较两组孕产妇的一般特征、孕产次、生化检查、母儿结局等相关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各种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孕妇一般资料比较,产次、分娩孕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尿酸、24h尿蛋白、白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重度子痫前期、眼底疾病、HELLP、肾功能不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血清白蛋白、妊娠分娩孕周、产次、入院时的舒张压、对子痫前期发生不良结局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产次、舒张压是子痫前期不良结局发生的高风险因素(OR>1).结论 对子痫前期的孕妇应密切关注其血压、生化指标、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预防子痫前期不良结局的发生.不伺孕妇有着不同的自身情况和临床表现.引发子痫的相关因素较复杂,对年龄大、产次多、血压高、血清蛋白水平低、有合并妊娠糖尿病的高危子痫前期孕妇更应重点关注.重视孕产前保健知识培训,普及孕产前规律检查,加强宣传疾病防治,提高患者的重视度,针对性实施干预对策,早发现、早治疗,病情不好时应立即结束妊娠.
作者:李秀娟;蔡建兴;叶辉铭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蛋白C (Cys-C)在妊娠期糖尿病肾功能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90例为妊娠期糖尿病组,正常妊娠女性90例为正常妊娠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体检的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女性90例为对照组.测定并比较3组研究对象血清Cys-C、肌酐、尿素氮及尿微量白蛋白水平的差异.结果 3组研究对象血清Cys-C和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正常妊娠组和妊娠期糖尿病组血清Cys-C和尿微量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妊娠期糖尿病组血清Cys-C和尿微量白蛋白水平高于正常妊娠组(P<0.05).3组研究对象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Cys-C与尿微量白蛋白呈正相关关系(P<0.05),与肌酐和尿素氮无相关性(P>0.05).血清Cys-C联合尿微量白蛋白检测阳性率高于血清Cys-C和尿微量白蛋白(P<0.05).结论 Cys-C是诊断妊娠期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敏感指标,联合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对早期诊断妊娠期糖尿病肾损害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晓玲;韩娜;许茜;王勇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核心肌群运动疗法联合生物反馈盆底肌肉训练治疗压力性尿失禁(SUI)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5年6月-2017年3月就诊的194例产后SU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9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生物反馈盆底肌肉训练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核心肌群运动疗法.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尿失禁量、盆底肌力和生活质量,统计两组治疗有效率.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尿失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尿失禁量均显著降低(均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盆底肌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盆底肌力均显著改善(均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盆底肌力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限制性行为、影响社会心理、形成社会尴尬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限制性行为、影响社会心理、形成社会尴尬评分均显著升高(均P<0.05),且研究组与同期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升高(均P<0.05).结论 核心肌群运动疗法可改善产后SUI患者的盆底肌力,降低尿失禁量,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价值.
作者:王宏;黄鑫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孕母补充维生素D后,血清25-(OH)D值变化及其与新生儿脐血该值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在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早孕建卡并按时产检的孕母及新生儿71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孕母孕早期、孕4月、6月、8月等4个阶段及新生儿脐血血清25-(OH)D水平,根据所测孕母血清25-(OH)D水平补充不同剂量的维生素D胶囊对孕各期25-(OH)D值的变化及与新生儿脐血值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得出孕晚期维生素D的推荐剂量.结果 天台县孕妇及新生儿维生素D普遍存在不足与缺乏;孕期补充维生素D效果肯定;各期孕母25-(OH)D值与新生儿脐血该值均有相关性,从相关系数可信区间来看,随孕周增加而增加,孕8月>孕6月>孕4月>孕早期;孕晚期孕母25-(OH)D值充足者不补,正常及不足者均建议补充600 IU及以上;维生素D缺乏时,维生素D及钙剂的补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天台县孕妇及新生儿普遍存在25-(OH)D不足与缺乏,而补充维生素D疗效确切;孕各期25-(OH)D值与新生儿脐血该值均有相关性,与孕晚期相关性大;孕晚期孕母维生素D推荐剂量为600 IU/d及以上.
作者:齐林君;庞丽华;项黎霞;何春槐;杨慧珍;庞晓燕;蒋晓平;陈炯;梁桂妃;胡赛玲;刘碧瑶;姚琦伟;陈红萍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复方异丙托溴铵气雾剂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对支气管肺炎患儿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降钙素原(PCT)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3月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支气管肺炎患儿92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复方异丙托溴铵气雾剂联合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统计对比两组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治疗前后血清IGF-Ⅱ、PCT水平变化情况、肺功能指标[呼气峰流量(PEF)、第1秒大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体温恢复时间、气喘缓解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胸片阴影消失时间、止咳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95.65% (44/46),高于对照组的78.26% (36/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PEF、FEV1、FVC、血清IGF-Ⅱ、PC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肺功能各指标均高于对照组,血清IGF-Ⅱ、PCT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7.39% (8/46)与对照组的8.70% (4/4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异丙托溴铵气雾剂联合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肺炎患儿,效果显著,能有效、快速缓解患儿临床症状,降低血清IGF-Ⅱ、PCT水平,促进肺损伤修复,改善肺功能,且安全性良好.
作者:黄健;温伟溪;丘惠娴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复方铁锌钙口服液、维生素D联合痰热清注射液对贫血合并肺部支原体感染患儿相关临床指标的影响.方法 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2015年6月-2017年9月该院收治的72例贫血合并肺部支原体感染患几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能量合剂、铁剂、物理降温、痰热清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复方铁锌钙口服液、维生素,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瘦素、维生素D、炎症因子水平、免疫能力、肺功能、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血清铁蛋白(SF)以及血清运转蛋白饱和度(TS)、不良反应情况、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疗效总有效率(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7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后,观察组瘦素、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8 (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呼气峰流速(PEF)、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维生素D、RBC、Hb、SF、TS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贫血合并肺部支原体感染患儿予以复方铁锌钙口服液、维生素D联合痰热清注射液进行治疗,可有效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改善肺组织损伤以及贫血情况,提高肺功能与机体免疫力,且不良反应少,疗效显著.
作者:郭慧芳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外周血单核细胞CD14、TLR4和TRIF表达水平与HIE严重程度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1-10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01医院住院的HIE息儿36例为HIE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体检的健康新生儿23例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两组新生儿外周血单核细胞CD14、TLR4和TRIF mRNA的表达水平,分析CD14、TLR4和TRIF表达差异及与HIE严重程度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HIE患儿外周血单核细胞CD14、TLR4和TRIF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14、TLR4和TRIF与HIE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关系(P<0.05),与预后效果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 CD14,TLR4和TRIF表达水平与HIE的发生发展有关.
作者:杨霞;姜舒亚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血清降钙素原(PCT)在早期确诊细菌性脑膜炎及判断其病情严重程度的临床意义及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6月该院收治的50例细菌性脑膜炎患儿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50例同期体检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分别在细菌脑膜炎患儿病程早期(6~24h)、高峰期(24~72 h)及恢复期(2~3周)采集血清,测定血清PCT水平,同时测定健康儿童血清PCT水平.比较健康儿童与脑膜炎早期患儿血清PCT水平,并比较病程早期、高峰期和恢复期血清PCT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血清PC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高峰期的血清PCT水平高于病程早期及恢复期.观察组血清PCT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早期与高峰期PCT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峰期与恢复期PCT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在早期确诊细菌性脑膜炎及判断其病情严重程度均有意义,可以减少脑膜炎的漏诊率和误诊率,指导治疗,可作为有效监测指标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王晓晴;李海波;张波;张赛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咖啡因联合氨茶碱对呼吸暂停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相关血清学指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6月-2017年6月于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科就诊的119例极低出生体质量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将患儿分为观察组(58例)及对照组(61例).对照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及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基础上给予氨茶碱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给予枸橼酸咖啡因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预后、血气分析检测指标、血浆β-内啡肽(β-EP)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7.947 6,P<0.05).观察组患儿用药时间及呼吸暂停症状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血气分析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气分析检测结果均有一定改善,PaCO2明显降低,PaO2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患儿改善效果更显著(均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血浆β-E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浆β-EP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变化更明显(均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咖啡因联合氨茶碱改善呼吸暂停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的临床效果显著,预后较好,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作者:邹晓萍;卢泳雪;麦智广;周金玉;庞永昌;何露丝;严素芬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 探究分析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患儿发生肝功能损伤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该院初次确诊为巨细胞病毒感染婴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结果 肝功能损伤组患儿与非肝功能损伤组患儿比较,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及CD16+ CD56+ NK细胞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患儿年龄、性别、CMV病毒载量以及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α-酸性糖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LR及NK细胞比例降低与CMV感染患儿发生肝功能损伤密切相关,同时NLR较传统炎症指标对CMV感染患儿肝功能损伤具有更好的诊断和预测价值.
作者:朱莉莉;徐玲;孟令建;叶黎离;王军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早期综合干预对极低体质量新生儿生长发育质量的影响,为临床早期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纳入70例极低体质量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1年6月-2013年6月35例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2013年7月-2015年7月35例接受早期综合干预,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新生儿近期治疗疗效、智力和运动功能发育情况及远期预后.结果 观察组死亡3例,对照组死亡5例,两组患儿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代谢紊乱和贫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新生儿出生后6月、12月及24月时体重、MDI及PDI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出生12月和24月时MDI和PDI评分较出生6月时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儿远期不良预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综合干预用于极低体质量患儿有助于促进智力运动功能发育,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远期预后.
作者:张于凤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不同胎龄合并不同高危疾病早产儿的听力发育状况及听力损伤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听性脑干反应(ABR)和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对2009年1月-2010年12月在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住院的862例早产儿进行听力筛查,按照胎龄分为4组:胎龄≤30周组,31 ~32周组,33~34周组,35~ 37周组,针对不同胎龄阶段早产儿发生听力障碍的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及x2检验分析,并研究不同疾病状态对其的影响.结果 胎龄≤30周、31~32周、33~ 34周、35~ 37周听力复筛未通过率分别为36.21%、18.90%、9.75%、5.89%.行ABR检查后各组总未通过率分别为13.79%、6.30%、2.97%、2.04%.体重<1 500g早产儿听力检测未通过发生率高[OR(95% CI):2.386 (1.052 ~5.415)],且窒息、高胆红素血症、感染均为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257、1.434、1.906).结论 早产儿胎龄与听力损伤危险性呈负相关,高胆红素血症、窒息、感染、极低出生体重等因素均为听力损伤的高危因素.
作者:陈惠兰;赵娜;吴菲;冯向春;单若冰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超声影像标准断面检查对早孕期筛查胎儿中枢神经系统(CNS)异常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2016年9月在该院进行超声影像检测的早孕期(11~13+6周)孕妇1 356例,其中双胎21例,单胎1 335例,胎儿共1 377例,依据孕妇孕周将其分成3组:11~11+6周组(103例)、12~12+6周组(771例)、13~13+6周组(482例);对孕妇进行常规和CNS检测,察看胎儿CNS异常情况.结果 不同孕周胎儿后颅窝池和小脑横切面、脊柱的长轴断面、侧脑室的水平横断面及头胸部位的正中矢状断面显示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胎儿CNS畸形前期诊断特异度为100%,敏感度为85.8%,阴性预测值为99.8%,阳性预测值为100%;孕妇孕周和胎儿NT数值为正相关关系(r=0.161,P<0.05),胎儿NT数值伴随孕周增大而增加.结论 超声影像标准断面检测能有效诊断早孕期胎儿CNS异常,胎儿CNS结构显示率比较高.
作者:张智;陈华芳;李培培;郑蕾;平永美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唐氏综合筛查联合四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诊断高龄孕妇胎儿畸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8月在该院接受产前检查的1 500例高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唐氏综合筛查、四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并对比单独筛查、联合筛查的阳性结果.结果 1 500例高龄孕妇经唐筛筛查检出高危、临界高危人数73例(4.9%),其中40例(2.7%)为唐氏高风险孕妇,27例(1.8%)为AFMOM高风险孕妇,6例(0.4%)为18-三体综合征高风险孕妇;1 500例孕妇经四维彩超检查共检出15例(1.0%)异常胎儿,其中4例(0.3%)为唇腭裂(单纯腭裂、唇裂),2例(0.1%)为心脏畸形,3例(0.2%)为肾积水,2例(0.1%)为脊柱裂,3例(0.2%)为肠道闭锁,1例(0.1%)为外耳畸形;联合筛查胎儿畸形阳性率略高于单独的唐氏筛查,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筛查胎儿畸形阳性率高于四维彩超单独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唐氏综合筛查联合四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诊断高龄孕妇胎儿畸形中的应用价值高,能提高胎儿畸形检出率,利于临床医师及时明确是否实施终止妊娠处理,减轻社会及家属经济、精神负担,值得积极应用推广.
作者:崔涛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硬膜外持续给药和规律间断给药对足月初产妇分娩镇痛VAS评分、麻醉药物用量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厦门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足月初产妇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60例,A组采用硬膜外持续给药方案,B组采用规律间断给药方案,比较两组产妇不同时间点体温、VAS评分、IL-6水平、产间发热率、麻醉药物用量、破膜至分娩时间、产程时间、催产素使用率、人工破膜率及器械助娩率.结果 两组产妇镇痛后4h、镇痛后5h、分娩时及分娩后1h体温均显著高于镇痛前(P<0.05).两组产妇镇痛后1h、镇痛后2h、镇痛后3h、镇痛后4h、镇痛后5h、分娩时及分娩后1 h VAS评分均显著低于镇痛前(P<0.05);B组产妇镇痛后3h和4h VAS评分均显著低于A组(P<0.05).两组产妇镇痛后1h、镇痛后2h、镇痛后3h、镇痛后4h、镇痛后5h、分娩时及分娩后1 h IL-6水平均显著高于镇痛前(P<0.05).两组产间发热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罗哌卡因和舒芬太尼用量均显著少于A组(P<0.05).两组破膜至分娩时间和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催产素使用率、人工破膜率及器械助娩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硬膜外规律间断给药用于足月初产妇可有效减轻机体疼痛,降低麻醉药物用量,且未提高产间发热风险,对产程和产时也无不利影响.
作者:贾俊香;李冰;帅斐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机械通气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常规呼吸参数指标、临床指标及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影响.方法 选择于该院接受住院治疗的80例早产RDS患儿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机械通气组,每组40例,机械通气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呼吸机参数指标、临床指标及BPD等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呼吸频率(RR)、吸气峰压(PIP)、吸入氧浓度(Fi0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均呈下降趋势(P<0.05),动脉血氧分压(PaO2)均呈上升趋势(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变化幅度均大于机械通气组(P<0.05);观察组呼吸末正压(PEEP)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通气组PEEP呈上升趋势,且治疗后24 h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机械通气组(92.50% vs.77.50%,P<0.05);观察组患儿BPD发生率明显低于机械通气组(7.50% vs.22.50%,P<0.05);观察组患儿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机械通气组(25.0% vs.47.50%,P<0.05).结论 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早产RDS患儿的效果优于单纯机械通气治疗,可有效改善患儿的呼吸状况、血气指标,减少BPD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患儿住院时间,改善预后.
作者:刘立铭;葛丽丽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宫腔镜下宫腔粘连电切术后长时间放置COOK球囊支架预防再粘连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该院收治的100例育龄期宫腔粘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均行宫腔镜下宫腔粘连电切术治疗,术后宫腔内放置COOK球囊支架7d,其中观察组患者于7d后平宫颈外口剪短球囊的导管端,继续留置COOK球囊支架至30 d取出;而对照组患者于7d后拔出COOK球囊支架,并于30 d复查.观察并评价两组术前、术后宫腔粘连情况、月经量改善情况、宫腔重建情况及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AF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宫腔粘连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殖道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月经改善率及宫腔重建率虽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腔镜下宫腔粘连电切术后长时间放置COOK球囊支架对预防术后宫腔粘有重要意义,临床疗效确切.
作者:郭碧辉;廖洁慈;吴立明;黄永萍;杨桂春;颜艳;廖再成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调查研究了解母婴分离产妇乳汁分泌量的影响因素,为制订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横断面调查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6年6月20日-2016年8月16日在成都市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分娩拟进行母乳喂养的154例母婴分离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产妇的乳汁分泌量并分析其影响因素;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对母婴分离产妇产后焦虑水平进行评估.结果 自然分娩的母婴分离产妇各时段内泌乳总量显著高于剖宫产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分娩方式、首次刺激乳头开奶的时间、24h挤奶次数和每天饮食情况是母婴分离产妇乳汁分泌量的独立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可对分娩方式、开奶时间、24h挤奶次数和产妇每天饮食情况因素进行针对性的干预,以促进乳汁分泌.
作者:刘怡;罗碧如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北京市朝阳区3~7岁儿童的气质特征和家庭教养方式特征,探究两者间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432名儿童使用3~7岁儿童气质问卷、儿童抚养行为Q分类卡片进行问卷调查.对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两变量间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调查对象气质类型分布中,易养型61名,占14.1%;中间近易养型260名,占60.2%;难养型19名,占4.4%;中间偏难养型47名,占10.9%;启动缓慢型45名,占10.4%.不同气质类型间比较,家庭教养方式在接受性和鼓励独立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气质维度与父母养育方式得分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接受性是活动水平、趋避性、适应性、情绪本质、注意分散度维度的影响因素,拒绝是规律性、适应性、注意分散度、反应阈维度的影响因素,鼓励独立是规律性、适应性、反应阈维度的影响因素,惩罚是活动水平、情绪本质维度的影响因素,保护担忧是趋避性、反应阈维度的影响因素.结论 儿童气质以中间近易养型、易养型为主.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气质的影响不容忽视,应根据儿童气质特性选择适宜的教养方式.
作者:段琳琳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乌鲁木齐地区居民二胎生育意愿及二胎生育人群的孕前危险因素.方法 2016年1月-2017年6月,对乌鲁木齐新市区、水磨沟区、天山区、沙依巴克区1 547名女性进行问卷调查,使用单因素x2检验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75.7%的女性有意愿生育二胎,年龄、抚养模式、婚后幸福程度、国家政策是二胎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P<0.05).在1 547名女性中,418名生育二胎并对其妊娠结局进行随访.单因素x2检验显示,年龄、患病史、妇科疾病、孕期服药、吸烟补充叶酸、一胎生育方式可能是二胎人群的危险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患病史、妇科疾病、是否服药、是否吸烟、一胎生育方式是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结论 乌鲁木齐地区居民二胎生育意愿强烈,应加强二胎生育人群的孕前保健工作,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
作者:雍娴婷;容海欣;龙春燕;牛瑶;刘继文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 评估临夏市6~7岁学龄儿童第一恒磨牙在局部使用氟保护漆后的防龋效果,为我国落后地区制定学龄儿童龋病预防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甘肃省临夏市6~7岁学龄儿童1 684名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822名)及对照组(862名).观察组在第一恒磨牙局部涂氟,两组均接受常规群体口腔健康教育和口腔卫生指导并进行2年追踪调查研究.结果 观察组患龋率、龋均、干预前已萌第一恒磨牙新增龋面均、实验干预后新萌第一恒磨牙龋面均及龋病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6~7岁学龄儿童局部使用氟保护漆联合口腔健康教育和口腔卫生指导是较好的群体防龋方法.
作者:易根云;周建业;张菊梅;张小凤;黄慧敏;吴生荣;李志强;何祥一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健康婴儿正常的排便模式,探讨不同喂养模式下(母乳喂养、人工喂养及混合喂养)婴儿大便性状及大便残留营养成分的差异.方法 共纳入177例2周龄健康足月儿(其中母乳喂养组37例、人工喂养组72例及混合喂养组68例),记录婴儿身长、体质量、头围、喂养情况及大便情况,并对99份婴儿粪便样本进行残余氮、总脂及微量元素测定.结果 不同喂养方式的婴儿生长发育指标包括体质量、身长及头围均无统计学差异;母乳喂养组婴儿的大便次数明显高于人工喂养组和混合喂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3次/dvs.2.7次/d;5.3次/d vs.3.3次/d,均P<0.05),其他大便性状指标如大便量分、颜色评分及软度指数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粪便中的成分,包括残余氮、总脂的含量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人工喂养组婴儿粪便中残留的钙、镁、锰及铁等元素,显著高于母乳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不同喂养方式影响婴儿大便次数及大便中微量元素的含量.相对于人工喂养和混合喂养方式,母乳喂养的婴儿粪便次数较多,且粪便中残留营养成分较少.
作者:吴尚灵;陈佩妍;陈偲;房爱萍;朱惠莲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 调查2016年武汉市中小学生形态发育情况,为有关部门制定学校卫生保健策略提供科学数据和评价标准.方法 该次调研从武汉市14个街镇采取整群抽样方式,共抽取28所学校,调研人数33 562人.检测项目包括中小学生的身高、体重等形态发育指标.结果 同一年龄组男女生身高、体重均值城区高于乡村,城区学生身高均值高于乡村学生2.40 cm,体重均值高2.20 kg,城乡差距正在逐步减小.与2010年武汉市中小学生统计数据相比,7~18岁学生的超重检出率由2010年的9.2%上升到2016年的17.13%.肥胖检出率由2010年的5.1%增至2016年的11.88%.结论 2016年武汉市中小学生身高、体重等形态发育指标继续呈增长趋势,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但中小学生超重、肥胖问题日益严峻.建议教育部门予以重视,发挥学校的优势和作用,使青少年儿童的健康得到均衡发展.
作者:王珏;唐世琪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黄冈市流动人口与市居民产后抑郁发生情况,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该院分娩的380例流动人口孕产妇(流动组)和500例市居民孕产妇(常住组)为研究对象,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症筛选量表(EPDS)筛查两组产后1、3个月抑郁症发生情况,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产前两组EP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1、3个月流动组EPDS评分、产后1年内抑郁症检出率明显高于常住组(P<0.01);单元、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照看孩子累、丈夫关心少、产后居住环境不满意、孕产期负性生活事件和无医保是流动组产后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丈夫关心少、产后身材恢复不满意、孕产期负性生活事件是影响常住组产后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黄冈市流动人口产后抑郁风险、抑郁程度明显高于市居民产妇,照看孩子累、产后居住环境不满意、无医保可能是流动人口产后抑郁风险高于市居民产妇的影响因素.
作者:袁琼英;王志琴;汪娟;汪小娟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2010-2016年送检的阴道分泌物念珠菌的发病趋势和特征.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6年12月在该院进行阴道分泌物检查的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送检标本由接诊医生进行采集(直接涂片),干燥后送往检验科进行染色和显微镜镜检.结果 220 505例标本纳入分析,送检例数高的年份是2016年(42 253例),但念珠菌阳性率低(9.21%),而2010年的阳性率高(15.51%).线性趋势分析发现,念珠菌总体的检出率呈逐年下降趋势(x2趋势=765.74,P<0.001).各类送检标本中,门诊患者占绝大部分(81.91%),这部分人群念珠菌的检出率(13.74%)也显著高于体检人群(4.44%)和住院人群(6.43%) (x2=2268.27,P<0.001).以年龄分组,送检份数高的人群是20 ~40岁人群(67.33%),其次是40 ~60岁人群(27.07%),但阳性率高的是<20岁人群(14.85%),其次是20 ~40岁人群(13.99%),40 ~60岁和>60岁人群的阳性率分别为8.57%和5.86%,呈显著下降趋势(x2 =1 466.69,P<0.001).按照不同季度进行分析,第一季度的送检例数明显少于其他3个季度,但不同季度的念珠菌阳性率变化不明显(x2=1.61,P=0.20).结论 阴道分泌物的念珠菌阳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但40岁以下人群,特别是<20岁人群阳性检出率较高,要注意对这部分人群的防治宣传.
作者:陈慧敏;黄诗慧;张鑫强;凌勇;李正康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新疆乌鲁木齐地区学龄前儿童龋齿流行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预防学龄前儿童龋齿工作提供一定流行病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新疆乌鲁木齐地区12所幼儿园共计2 250名3 ~5岁学龄前儿童为调查对象,检查并统计儿童患龋情况,对家长进行儿童口腔问卷调查,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儿童龋齿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2 250名3~5岁学龄前儿童患龋率为58.71%(1 321/2 250),龋均3.46,填充率为19.38% (256/1 321).男童患龋率明显高于女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儿童患龋率明显高于少数民族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增长,儿童患龋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民族、开始刷牙时间、刷牙次数、睡前喝牛奶、吃零食频率、饭后漱口、家长受教育程度、含氟牙膏知晓率、了解窝沟封闭、关注牙齿健康是儿童患龋的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刷牙次数≤1次、睡前喝牛奶、经常吃零食、家长不关注牙齿健康是乌鲁木齐地区3~5岁学龄前儿童患龋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新疆乌鲁木齐地区3~5岁儿童患龋率较高,应针对危险因素采取积极有效预防及控制措施.
作者:常琦;董芳;王安平;岳新霞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 检测正常育龄期女性血清抗苗勒管激素及中医体质,探讨卵巢储备功能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符合标准的健康女性,经期检测抗苗勒管激素(AMH)、卵泡刺激素(FSH)及雌二醇(E2),同时进行体质调查.结果 106例正常育龄期女性血清AMH水平为(2.45±1.89)ng/ml.AMH水平随年龄增加呈下降趋势:22~ 25岁女性血清AMH水平高(3.10±2.18) ng/ml,35岁后女性血清AMH水平显著性下降,35~40岁AMH均值为(1.46±1.15) ng/ml.年龄与体质相关:随年龄增长,平和质逐渐减少,30岁前后平和质分别为27例(25.5%)和15例(14.2%).体质与AMH水平相关:①偏颇质者较平和质的AMH水平低:在年龄<30岁阶段,偏颇质AMH水平(2.21±1.57) ng/ml较平和质AMH水平(3.48±2.24) ng/ml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AMH水平低者偏颇质更多:在年龄<35岁组内,AMH<2.211 ng/ml组与AMH≥2.211 ng/ml组平和质与偏颇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结论 育龄期女性血清AMH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下降趋势,35岁后下降显著.年龄与体质相关,随年龄增长,尤其是30岁之后,健康育龄期女性体质向偏颇质转变.偏颇质与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有相关性.
作者:彭潇;廖美清;杨洪艳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应用无创染色体筛查(NICS)技术检测囊胚培养液中的游离染色体和应用胚胎活检技术检测胚胎染色体的一致性,以初步确定NICS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6年3-12月在该院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CSI-ET)的患者15例,分为A组(子宫及子宫附件无异常)、B组(多囊卵巢综合征)、C组(子宫内膜异位症);获得的23枚囊胚分为新鲜胚胎组和卵裂期解冻胚胎组;NICS筛查作为观察组,胚胎植入前遗传学筛查(PGS)作为对照组,比较二者的一致性.通过对14例有不良妊娠史的不孕不育患者行NICS胚胎筛选,初步确定NICS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吻合率为82.61%,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65,两者一致性一般.新鲜胚胎组与卵裂期解冻胚胎组的吻合率分别为84.62%和80.00%,两组Kappa值分别为0.69和0.58,提示两组的一致性均一般.A、B、C3组的吻合率分别为87.50%、80.00%和80.00%,3组的Kappa值分别为0.83、0.58和0.54,提示A组一致性较好,B、C组一致性一般.14例有不良妊娠史的不孕不育患者中有7例正常妊娠,孕19周进行胎儿羊水染色体检测,确认NICS检测结果准确.结论 不同病症的不孕不育患者、不同来源的胚胎NICS和PGS检测结果无差别.NICS和PGS具有同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但NICS可能具有比PGS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作者:郝天羽;张宁宁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选择性单囊胚移植是否能够在维持临床妊娠率不降低的同时,有效降低多胎妊娠率,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将愿意行囊胚培养及选择性单囊胚移植的417例不孕患者作为观察组,本研究仅分析新鲜周期将单囊胚冷冻,解冻周期复苏移植的病例;将不愿意行选择性单囊胚移植,坚持行卵裂期胚胎移植的28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也仅分析解冻周期复苏移植的病例;另将冷冻胚胎解冻移植的患者设为自然对照组;分析各组的临床妊娠率、胚胎着床率及多胎妊娠率等.结果 观察组临床妊娠率为50.34%,胚胎种植率为50.34%,多胎妊娠率为1.35%.对照组临床妊娠率为45.85%,胚胎种植率为30.10%,多胎妊娠率为32.76%.自然对照组临床妊娠率为43.67%,胚胎种植率为27.66%,多胎妊娠率为25.90%.结论 选择性单囊胚移植能够在维持临床妊娠率不降低的同时,有效降低多胎妊娠率.
作者:洪焱;黄绘;骆荣;胡慧;曾艳;姜楠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在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大鼠脑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选取7日龄新生SD大鼠12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A组,40只)和高胆红素血症组(B组,40只;C组,40只).A组腹内注入生理盐水100 μg/g,B组和C组分别腹内注入胆红素溶液100 μg/g和150 μg/g.每组根据处死大鼠的时间点的不同又分为6h、12h、24 h、48 h和72 h共5个亚组,每个亚组8只.观察各大鼠的异常神经行为;每组不同时间点断头取脑组织,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大鼠海马区神经细胞的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分析脑组织海马区I GF-1的表达;TUNEL染色法测脑组织海马区细胞凋亡个数.结果 A组新生大鼠脑组织海马区IGF-1和细胞凋亡无或仅少量表达;B组和C组新生大鼠在不同时刻IGF-1和细胞凋亡均有表达,且48 h达高峰,72 h恒定高表达;A组、B组和C组同一时间点对比,IGF-1和细胞凋亡的表达均为C组>B组>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脑组织海马区IGF-1阳性细胞的表达与细胞凋亡率呈正相关(P<0.05).结论 高胆红素血症时新生大鼠脑组织海马区IGF-1表达上调,参与海马区细胞凋亡的病理生理过程,可能对高胆红素血症脑损伤起到重要的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刘文俊;阴怀清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siRNA沉默Fas死亡结构域相关蛋白(DAXX)基因对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和迁移行为的影响,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培养MCF-7细胞,观察组对细胞进行siRNA-DAXX转染,空白组不对细胞进行任何处理,对照组对细胞进行siRNA-NC转染,①使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三组DAXX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②使用MTT法检测三组细胞增殖能力,③使用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三组细胞迁移能力.结果 ①观察组DAXX表达水平与空白组及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RNA能够显著抑制DAXX基因表达和蛋白合成,②Western blot显示DAXX基因被沉默后,观察组细胞增殖率仅为空白组或对照组的62.93%,③RT-PCR显示DAXX基因被沉默后,观察组细胞增殖率仅为空白组或对照组的77.24%;④Transwell小室实验结果显示,与空白组及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细胞穿过小室的几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iRNA沉默DAXX基因表达后,乳腺癌MCF-7细胞的增殖能力和迁移能力显著减低,DAXX是一种肿瘤促进基因.
作者:田瑞华;郑良楷;何泽生;黄宗涌;杨毅斌;张爱格 刊期: 2019年第05期
2015年10月份以来,我国“二孩政策”全面开放,随之迎来产妇的生育热潮,母婴健康显得尤为重要.母乳喂养作为本能性的行为,与母婴健康息息相关.第55届世界卫生大会明确提出:在出生后初6个月进行纯母乳喂养,尽量使母乳喂养持续到2岁或2岁以上.母乳喂养及持续时间不仅与儿童期生长发育[1]、过敏性疾病[2]、贫血[3]及口腔健康[4]相关,甚至对成年后的健康状况仍有影响[5].母乳喂养对母亲产后恢复[6]、乳腺健康[7]有促进作用,也降低了母亲远期生殖系统癌症及代谢综合征的发病率[6].根据2014国家卫计委公布,我国0~6月龄婴儿纯母乳喂养从1998年的67%下降至2014的27.8%,而国际平均水平为38%.目前,国内外不少相关母乳喂养研究,现就母乳喂养对母亲及婴儿健康状况的影响及影响母乳喂养水平的相关因素分析作一综述.
作者:唐仁红;吴冬娣;廖辉;李琛琴;李海涛;江凌芝;漆天天;练涛;武彪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甲状腺激素是人体所必需的内分泌激素,对促进新陈代谢及促进骨骼、神经系统、生殖器官的发育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孕妇若出现甲状腺功能异常,不仅增加妊娠期合并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1]、妊娠期高血压[2]、妊娠期糖尿病[3]等)与妊娠不良结局(自然流产、胎儿窘迫、产后出血等)风险[4],而且严重损害胎儿神经系统的发育,进而导致其出生后智力下降[5].
作者:王莹莹;王娜 刊期: 2019年第05期
A解聚素和金属蛋白酶及血小板反应蛋白基序(A Disintegrin and Metalloproteinase with Thrombospondin motifs,ADAMTS)为新型金属蛋白酶家族,由19个分泌型多结构域蛋白水解酶组成.ADAMTS的基本结构包括金属蛋白酶催化剂区以及羧基末端辅助区,后者决定了其结构特异性、位置分布、与其他蛋白的相互作用,这些辅助区域也可能有其独立的生物学功能.ADAMTS在多种组织均有表达,参与多种生理学和病理学过程,与组织的形态发生、病理生理组织重构、炎症以及血管生物学有关,包括胞外基质的组装和降解、止血过程、器官生成、血管生成、人类遗传性疾病、关节炎和癌症等[1].本文重点将对ADAMTS9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了解ADAMTS9基因与人类某些疾病的关系,有助于对这些疾病从分子水平上进行解释,并为将来基因预防和治疗等方法提供理论基础.
作者:耿倩;常颖;李雯;李姗姗;陈叙 刊期: 2019年第05期
宫颈癌是威胁全球妇女健康及生命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其发病率占女性恶性肿瘤第4位[1].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和医疗事业的发展,宫颈癌在发达国家的发病率已大幅度下降,但是在发展中国家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居高不下.据2014年发布的一项1998-2008年我国宫颈癌流行病学研究数据表明,我国宫颈癌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呈上升趋势[2].近几十年,在我国宫颈癌“三阶梯”筛查法的广泛普及、“两癌”筛查的大力推广及宫颈癌普治工作的开展下,并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医学知识的普及、诊疗技术的提高、妇女保健意识的增强,我国宫颈癌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
作者:王宇;宋淑芳;刘凤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染色体微阵列技术(CMA)对超声异常胎儿产前诊断及遗传咨询的价值及优势.方法 选取2015-2016年在该院因胎儿超声异常(结构异常或软指标异常)而行羊膜腔穿刺、单核苷酸多态性基因芯片检测(SNP array)的患者77例.并对所有患者进行电话随访.结果 77例患者中超声结构异常10例,单个软指标异常40例,多个软指标异常27例.SNP芯片检测发现7例缺失型拷贝数变异(CNVs),5例重复性CNVs.在7例缺失型CNVs中,6例为已知的微缺失/微重复综合征并且可以解释出现的超声异常,1例为非明确临床意义型(VOUS);5例重复型CNVs均为VOUS.对于超声异常但SNP检测正常的41例患者进行随访:32例正常生产,且生后发育及智力未见异常,6例引产,2例夭折,1例流产.结论 SNP array是超声异常产前诊断的一线检测技术,提高了产前诊断的检出率,有效减少生后干预无效的缺陷儿出生,降低引产率.然而,目前VOUS的SNP芯片结果仍然是产前咨询的巨大挑战,仍然需要进一步的临床探索.
作者:郭颖;常颖;耿倩;耿昊;李姗姗;陈叙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沈阳市汉族与满族女性中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及甲硫氨酸合成酶还原酶(MTRR)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分布特征并与其他少数民族做区域比较,为进一步群体遗传分析奠定基础.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17年7月在沈阳共济爱婴医院进行体检及孕期检查的汉族和满族女性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汉族469例,满族67例,检测其MTHFR C677T、A1298C和MTRR A66G基因位点多态性,统计分析该地区基因多态性的分布特征,并与已报道的其他地区少数民族女性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沈阳市汉族与满族女性比较,MTHFR C677T、A1298C和MTRR A66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武阳市满族女性和其他地区少数民族女性比较,MTHFR C677T的基因型频率与延边朝鲜族、银川回族、张家界土家族、思南苗族、柳州壮族、三亚黎族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MTHFR A1298C的基因型频率与柳州壮族和三亚黎族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TRR A66G的分布上则与乌鲁木齐维吾尔族、三亚黎族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沈阳市汉族女性和满族女性的MTHFR和MTRR基因多态性分布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两个民族同化和融合有关;沈阳地区满族和汉族女性与其他地区少数民族女性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作者:庞静;鲁衍强;付敏;赵湘;杨琦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15年8月-2016年1月在该院建卡分娩的单胎初产妇1 492例为路径组,选择相同条件同期建卡分娩的孕妇1 480例为非路径组.路径组实施健康教育路径,非路径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比较路径组与非路径组初产妇的妊娠结局及对新生儿的影响.结果 路径组产妇阴道分娩率(64.3%)明显高于非路径组的阴道分娩率(57.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路径组孕期体质量平均增加(14.83±6.56) kg,非路径组平均体质量增加(15.95±7.15) kg,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路径组早产儿发生率为4.4%,明显低于非路径组的7.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教育路径对控制孕期体质量增加、促进自然分娩、降低孕产期并发症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鹂麟;黄群;夏英倩;金焱;沈莺;王丽萍 刊期: 2019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