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右关托咪啶辅助局麻在老年患者腮腺肿瘤切除术中的镇静镇痛效果.方法:选择颌面外科行腮腺浅叶及/或腮腺区肿物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啶组(D组)和0.9%氯化钠注射液对照组(C组),各30例.两组均以1%的利多卡因30mL做浸润麻醉.在手术开始前20min,D组患者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啶负荷剂量0.5μg/kg,输注时间大于10min,之后以0.2~0.5μg/(kg·h)进行维持;C组静脉泵注等体积的0.9%氯化钠注射液,至病理标本离体时停止泵药.记录两组患者泵药前(T0)、负荷剂量泵注结束时(T1)、手术开始时(T2)、解剖面神经时(T3)、病理标本离体时(T4)、手术结束时(T5)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以及术中加用镇痛药物的几率.结果:D组患者在T1、T2、T3、T4、T5时点SBP、DBP和HR有所上升,较To时差异无统计学(P>0.05),C组患者在T1、T2、T3、T4、T5时点SBP、DBP和HR持续升高,较T0时差异有统计学(P<0.05),在T1-T5时D组患者SBP、DBP和HR均低于同时刻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加用喷他佐辛的几率大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具有镇痛镇静及维持循环系统稳定的作用,能够增加老年患者对术中操作的耐受性.
作者:余立荣;邓文伟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对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急性转慢性的危险因素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4-01~ 2016-12收治的198例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急性转慢性患儿,并对这类患儿为何会从急性转换为慢性进行研究,以此了解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是如何从急性转慢性.本次将分为两组进行对比,以便于更好的研究此疾病.结果:治愈组治疗前血小板(18.62±13.98)×109,治疗前MPV(10.25±3.54)fL,治疗前POW(0.18±0.02),骨髓巨核数227个,原始与幼稚细胞数3个,颗粒型巨核数(28.69±14.25)个,慢性组治疗前血小板(20.14±13.67)×109,治疗前MPV(10.54±4.45)fL,治疗前POW(0.21±0.08),骨髓巨核数261个,原始与幼稚细胞数4个,颗粒型巨核数(30.15±12.54)个,以上数据无明显差异(P>0.05),但治愈组血小板上升时间(1.45±0.12)d,血小板升值正常时间(3.59±2.21)d,慢性组血小板上升时间(3.98±2.45)d,血小板升值正常时间(9.68±4.62)d,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愈组与慢性组的血型与发病年龄均有差异(P<0.05).结论:对于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早期治疗而言,大量的丙种球蛋白是必不可免的,且通过结果的数据来看,治疗时血小板回复时间晚、O Rh(D)+血型是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从急性转为慢性的主要因素.
作者:杨莉;曹广海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多奈哌齐和艾地苯醌治疗高龄血管性痴呆(VaD)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收集60例Va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盐酸多奈哌齐药物(5mg,1次/d)治疗24周,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艾地苯醌(30mg/次,每日3次)治疗24周,治疗前、治疗后12周及24周分别进行MMSE、ADAS-Cog及ADAS-ADL量表测评,从而评估药物疗效,同时治疗前及治疗后24周完善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叶酸、维生素B12、甲状腺功能、心电图等评估药物的安全性.结果:两组在治疗12周后MMSE、ADAS-Cog及ADAS-ADL量表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24周后,对照组和治疗组MMSE评分和治疗前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DAS-Cog及ADAS-ADL量表评分和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多奈哌齐和艾地苯醌治疗高龄血管性痴呆24周后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而且联合治疗较单独应用多奈哌齐疗效更好,且在治疗周期内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李欣欣;张云云;王滨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分析长强、承山穴位埋线治疗混合痔术后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10 ~2017-02共80例混合痔术治疗患者作研究对象并随机分组.静脉镇痛组进行常规静脉镇痛,穴位埋线组给予长强、承山穴位埋线治疗.比较两组混合痔术后疼痛缓解率;术后疼痛开始出现时间、混合痔术后疼痛消失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干预后患者视觉模拟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穴位埋线组混合痔术后疼痛缓解率高于静脉镇痛组(P<0.05);穴位埋线组术后疼痛开始出现时间晚于静脉镇痛组,混合痔术后疼痛消失时间、首次排便时间短于静脉镇痛组(P<0.05);干预后8h和24h静脉镇痛组视觉模拟评分低于静脉镇痛组,干预后7天穴位埋线组视觉模拟评分低于静脉镇痛组(P<0.05).穴位埋线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静脉镇痛组(P<0.05).结论:长强、承山穴位埋线治疗混合痔术后疼痛的临床效果观察确切,可延迟疼痛出现时间,加速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发挥持久镇痛作用,加速疼痛消失,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岳燕花;宋晓锋;周晓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分析颈动脉狭窄程度、糖尿病史与进展性缺血性卒中(SIP)的关联性.方法:选取2014-09~2016-10我院96例SIP型患者设为观察组,另选92例非SIP型患者设为对照组.统计对比两组有无糖尿病史及颈动脉狭窄情况,分析颈动脉狭窄程度、糖尿病史与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关联性.结果:观察组糖尿病史51.04%(49/96)、颈动脉狭窄发生率79.17%(76/96)均高于对照组33.70%(31/92)、57.61%(53/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度颈动脉狭窄发生率26.04%、重度颈动脉狭窄发生率29.17%均高于对照组13.04%、5.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史、颈动脉狭窄与SIP发生进展具有显著相关性,糖尿病及颈动脉狭窄严重程度均可有效评估SIP发生进展,可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刘艳贞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钙敏感受体激动剂西那卡塞和磷结合剂碳酸镧联合骨化三醇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继发重度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01~12我院进行规律血液透析尿毒症合并重度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患者20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10例和对照组1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西那卡塞片,起始剂量25mg/d,每2周复查一次血钙、血磷、iPTH,根据检测结果逐渐将剂量调整至75mg/d.两组患者均于透析后当晚口服骨化三醇,4~6μg,每周二次;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高磷血症,给予口服碳酸镧500mg,每日3次.将150pg/mL< iPTH< 300pg/mL认定为达标.所有患者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1,2,3,6个月血清钙,磷,iPTH,计算钙磷乘积,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iPTH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磷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钙及血钙磷乘积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对照组显效2例,有效2例,总有效率40%;观察组显效4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7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那卡塞联合骨化三醇冲击及碳酸镧治疗血液透析患者中重度SHPT有较好的疗效,可有效降低iPTH.三种药物联合治疗重度SHPT明显优于单纯骨化三醇冲击加碳酸镧.
作者:李长红;赵春艳;蔡天蕊;杨悦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滋阴活血汤联合西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60例于2016-01~2017-01就诊的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服用阿德福韦酯联合滋阴活血汤,对照组口服阿德福韦酯联合安络化纤丸.对照组给以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给以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肝脏包膜下1 cm处的VTQ值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滋阴活血汤联合西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临床效果较好,对改善肝脏包膜下VTQ值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赵宇亮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利用RNA沉默(RNAi)技术抑制AQP1基因的表达,观察其对肺腺癌SPC-A-1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将AQP1 siRNA转染入肺腺癌SPC-A-1细胞为实验组,转染空白载体为空白载体组,未做处理为阴性对照组,利用CCK-8检测沉默AQP1基因对SPC-A-1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沉默AQP1基因对SPC-A-1细胞凋亡的影响,Transwell小室迁移试验检测沉默AQP1基因对SPC-A-1细胞迁袭能力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细胞增值率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增高(P<0.05),Transwell试验中细胞迁袭能力降低(P<0.05);空白载体组与阴性对照组在各时间段细胞增殖率、凋亡率、细胞迁袭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扰AQP1基因的表达能有效抑制肺腺癌SPC-A-1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降低其迁袭力.
作者:王春玲;李九越海;李爽;牛文斌;徐意芹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应用磁共振波谱成像技术(magneticresonancespectroscopy,MRS),探讨在急性脑梗死病程中乳酸(lactate,Lac)和N-乙酰天门冬氨酸(N-acetylaspartic acid,NAA)在梗死灶中的演变规律,并与患者临床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其在脑梗死早期诊断和评价预后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临床经CT(computed tomography,CT)检查排除脑出血,且在进行常规MRI扫描后,发现为急性梗死的患者60例(其中包括超急性期10例,急性期18例,亚急性期32例).对该组患者进行入院前、后磁共振波谱扫描(1H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MRS)检查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MHSS),分析经治疗前后两周内l HMRS代谢物质变化,主要关注Lac和NAA的改变,并研究其与治疗前后临床NIHSS评分变化的相关性.结果:经2周治疗后,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NIHSS评分呈不同程度下降,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1HMRS均显示Lac峰于脑梗死早期即可出现,且在出现后不同程度升高,并伴有NAA峰呈不同程度下降.患者入院时Lac/Cr比值和NAA/Cr比值,与治疗前、后两周的NIHSS评分变化分别呈正相关和负相关.结论:MRS提供了重要的脑内代谢信息,弥补了常规影像学仅显示解剖学的不足. Lac、NAA的改变演示了不同时期脑梗死患者的病理生理变化过程.综合分析Lac、NAA对判断缺血半暗带的存在,并界定其范围有重要价值.急性脑梗死治疗前后的NAA/Cr、Lac/Cr值变化与NIHSS评分变化有相关性,能用来早期判断脑梗死预后程度.
作者:徐晶;孟凡荣;姜懿祥;孟祥飞;胡金玲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CRP与D-二聚体伴以超声心动图的联合使用,对动脉夹层进行相应的诊断性研究,为重患赢得更多的治疗机会.方法:选取40例各项指标均符合该项研究要求的心脏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性治疗的对象,研究治疗过程中,在单因素影响的基础上,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主动脉夹层患者组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组,且每组研究性治疗组中均包含20例待治疗患者.具体治疗过程中对主动脉夹层患者组的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及D-二聚体、CRP的联合检查;同时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组的患者予以D-二聚体、CRP方面的检查.结果:经过心脏病症检查后,对两组检查结果比较分析后得出:主动脉夹层患者组心脏检查的过程中因采用了联合检查法,其检查结果与普通CRP与D-二聚体急性心肌梗死组检查结果比较,存在明显差异,表现为前者所检查特征值高于后者.在诊断主动脉夹层程度的过程中,联合检查法的灵敏度要高于单纯超声心动图检查法.结论:主动脉夹层诊断的实际过程中,CRP与D-二聚体伴以超声心动图的联合检查法,较普通检查法具有灵敏度高,准确率高等多方面的优势.
作者:杜淑华;梁阔鹏;王晓晨;徐晓霞;徐爱香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消化道肿瘤患者围术期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852例消化道肿瘤患者围术期压疮发生与临床特征、人口学特征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消化道肿瘤患者围术期压疮的发生与患者性别、全身皮肤情况、受力点皮肤情况无关.患者年龄、体重质量指数(BMI)、术后血清白蛋白水平、术后血红蛋白水平、手术持续时间等均与围术期压疮的发生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和手术持续时间是围术期急性压疮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患者年龄和手术持续时间是消化道肿瘤患者围术期急性压疮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患者营养状况与围术期压疮发生亦密切相关.
作者:康素琴;刘佳治;林岩龄;曾惠妮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个体化通气策略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机械通气治疗中的优越性.方法:将60例接受机械通气的ARDS患者随机分为小潮气量组(对照组)及个体化通气组(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小潮气量及高呼气末正压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时监测呼吸力学指标,指导呼吸参数的设置,实施个体化通气策略.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天、第7天三个时间段的呼吸参数、血气分析、肺损伤程度、28d病死率、机械通气及住重症医学科时间.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在机械通气3、7d后,患者的PH值及二氧化碳分压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氧合指数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机械通气及住重症医学科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时监测呼吸力学指标制定个体化通气策略用于ARDS患者机械通气治疗,能有效促进二氧化碳的排出,改善通气效果和氧合指数,减少肺损伤的严重程度,具有更佳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冼燕珊;周立新;莫韶妹;曾添辉;温伟标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西格列汀与葛根素注射液联合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及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07~2016-07我院86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西格列汀治疗,观察组给予西格列汀+葛根素注射液治疗.统计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Ic)]及生活质量评分(GQOL-74),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GQOL-74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2h PBG、FBG、HbAlc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1.63%(5/43)低于对照组27.91%(12/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格列汀联合葛根素注射液治疗2型耱尿病,能降低患者血糖,提高其生活质量,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作者:万春玲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分析低领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选2015-07 ~2017-07年龄50岁以下患者48例为研究组,选同期年龄在51岁以上的患者48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情况进行观察.结果:结肠癌病理类型分为低分化、未分化、黏液腺癌、印戒细胞等,研究组共有32例,对照组有14例,两组之间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分化、中分化腺癌症状进行观察,研究组有20例,对照组有42例,两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手术后三至五年的生存几率进行比较,对照组的生存几率要明显优于研究组,两组之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龄结肠癌与高龄结肠癌比较,低龄结肠癌在进行确诊时,分期较晚,组织学的分化程度较低,病理性特征的恶化程度较高,预后效果差,生存率低.对结肠癌进行早发现、早诊断及早治疗,能够有效提高低龄结肠癌患者生存几率.
作者:黄庆文;李良奇;阙丽琳;杨丽;陈伊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干扰素α-1b联合甘草酸苷在流行性腮腺炎患者中的疗效观察及安全性进行研究.方法:于我院选择88例流行性腮腺炎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采用板蓝根与利巴韦林治疗对照组患者,观察组则给予干扰素α-1b联合甘草酸苷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消肿时间均比对照组优,相较于观察组,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相对较差(P<0.05),有统计学差异存在.结论:采用干扰素α-1b联合甘草酸苷治疗流行性腮腺炎患者,不仅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还能阻止不良反应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以促进患者尽快痊愈.
作者:韩卫卫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运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对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患者(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HFNEF)的舒张功能不全分级来探究与血清脑钠肽(BNP)浓度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患者65例.同期体检中心健康人65例为对照组.根据《2016 ASE/EACVI指南与标准》对舒张功能不全分级,运用超声心动图测量舒张功能相关指标参数;分别测定两组患者的血BNP浓度水平;将两组患者舒张功能不全分级与血BNP浓度水平比较,并作相关性分析.结果:随着舒张功能不全分级程度加重,实验组血BNP浓度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舒张功能障碍分级的等级与血BNP浓度水平呈正相关(r=0.338,P<0.05).结论:应用RT-3DE对舒张功能不全分级与血BNP的结合,可提高超声心动图对HFNEF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王文君;宋猛;张柏松;王繁博;徐景俊;荣蓉;贾文婷;郝冰冰;王薇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究二维及三维产前超声检查对胎儿半椎体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5-01~2017-07我院产科收治的243例待产孕妇进行产前常规超声检查,分析所有胎儿的二维及三维超声图像表现.结果:二维及三维超声显示243例待产孕妇中共检出半椎体畸形胎儿29例,约占11.93%.其中单发椎体畸形的有25例(86.21%),多发椎体畸形的有4例(13.79%);发生在颈段的有6例(20.69%),胸段的有9例(31.03%),腰段的有7例(24.14%),骶尾段的有3例(10.34%),同时发生在颈段和胸段的有2例(6.90%),同时发生在胸段和腰段的有2例(6.90%);未合并其他畸形的单纯半椎体畸形胎儿有10例(34.48%),合并其他系统畸形19例(65.52%);所有畸形胎儿中合并羊水偏少的有5例(17.24%),合并羊水偏多的有2例(6.90%),合并宫内发育受阻的有1例(3.45%).产前诊断的病例均经引产后证实.结论:产前对胎儿进行常规二维及三维超声检查可以提高对胎儿半椎体畸形诊断的准确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铭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实施调强放射治疗的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从2015-12~2016-12所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所有患者采用放射治疗的方式,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实施放射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值得推广和运用.
作者:吕晓平;张秋迟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妇科千金片与克林霉素磷酸酯联合莫西沙星对慢性盆腔炎患者症状改善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09~2016-07我院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84例,依照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各42例.对照组予以克林霉素磷酸酯联合莫西沙星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妇科千金片治疗.统计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症状改善情况以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86%(39/42)高于对照组76.19% (32/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腹疼痛、腰骶酸痛、白带异常改善用时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SF-36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盆腔炎患者予以妇科千金片与克林霉素磷酸酯联合莫西沙星治疗具有显著效果,可改善患者下腹疼痛、腰骶酸痛、白带异常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曹宁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研究高血压并发急性脑卒中患者心电图改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4-12~2016-12接收的84例高血压患者为主要研究实验对象,其中并发急性脑卒中的患者为42例,定义为研究组,并未发生脑卒中的患者为42例,定义为参照组,比较两组心电图改变的临床意义.结果:统计研究实验数据,研究组心电图改变异常现象检出率为(85.71%),参照组心电图改变异常检出率为(57.14%);同时研究组心率失常(50.00%)要高于参照组(19.05%),房室肥大异常率(73.81%)也高于参照组(33.33%),ST-T变化也高于(61.90%)参照组(21.43%),QT延长(57.14%)也高于参照组(19.05%);另外,部分病情好转患者心电图异常现象(78.57%),而病情恶化且发生死亡患者心电图异常现象为(92.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并发急性脑卒中患者病情十分严重,对患者自身的心脏损伤较为明显,通过分析患者心电图改变情况,可以更加明确的认识到患者脑卒中发生事情,对患者实际病情推断以及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均有着十分显著的积极作用.
作者:姜红;代淑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替吉奥胶囊联合紫杉醇对晚期食管癌患者肿瘤局部控制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06~2016-05我院94例晚期食管癌患者,按照治疗方案分组,各47例.对照组予以紫杉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替吉奥胶囊治疗.对比两组近期治疗效果以及肿瘤局部控制率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61.70%(29/47)高于对照组38.30%(18/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年局部控制率76.60% (36/47)高于对照组53.19%(25/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生活质量评分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吉奥胶囊联合紫杉醇治疗晚期食管癌患者疗效显著,可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改善生活质量,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作者:穆科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癫痫持续状态使用亚低温和持续状态常规治疗的安全性及脑保护作用.方法:将2014-02~2016-12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癫痫持续状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2组,30例予以持续状态常规治疗(对照组),30例予以亚低温联合持续状态常规治疗(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GOS评分、SOD、MDA、AOPP、NO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有效率93.33%,对照组临床有效率73.33%,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GOS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GOS评分较对照组升高显著(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氧化应激指标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SOD水平较对照组升高显著,MDA、AOPP、NO水平较对照组降低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20.00%,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6.66%,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癫痫持续状态患者治疗中选择亚低温治疗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缓解患者全身氧化应激状态,有助于保护患者脑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周思超 刊期: 201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