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目标导向优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机械通气策略

冼燕珊;周立新;莫韶妹;曾添辉;温伟标

关键词:呼吸窘迫综合征, 通气策略, 小潮气量, 个体化通气, 呼吸力学, 肺损伤
摘要:目的:探讨个体化通气策略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机械通气治疗中的优越性.方法:将60例接受机械通气的ARDS患者随机分为小潮气量组(对照组)及个体化通气组(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小潮气量及高呼气末正压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时监测呼吸力学指标,指导呼吸参数的设置,实施个体化通气策略.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天、第7天三个时间段的呼吸参数、血气分析、肺损伤程度、28d病死率、机械通气及住重症医学科时间.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在机械通气3、7d后,患者的PH值及二氧化碳分压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氧合指数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机械通气及住重症医学科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时监测呼吸力学指标制定个体化通气策略用于ARDS患者机械通气治疗,能有效促进二氧化碳的排出,改善通气效果和氧合指数,减少肺损伤的严重程度,具有更佳的临床应用价值.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新诊断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betatrophin与胎球蛋白A的水平及相关性分析

    目的:新诊断肥胖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中betatrophin与胎球蛋白A(Fetuin-A)的水平及相关性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新诊断T2DM患者60例及健康体检者60例.按照BMI分为4组:健康体检者<25kg/m2对照组(N1)30例,BMI≥25kg/m2的对照组(N2)30例,BMI< 25kg/m2的T2DM(DM1)30例,BMI≥25kg/m2的T2DM(DM2)30例.采用ELISA测定各组血清Betatrophin、Fetuin-A水平,并检测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糖化(HbA1C)、C肽、空肚胰岛素(FINS),计算体重指数(BMI)、胰岛素抵抗指数(IR)、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DM2组Betatrophin、FetuinA均高于DM1组、N2、N1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etuin-A与Betatrophin呈正相关,且均与IR、TG、TC、FPG、HbA1C、BMI、WHR、腰围、体重呈正相关(P<0.05),与ISI呈负相关(P<0.01).IR和腰围是FetuinA的独立危险因素.BMI、TG、FPG是Betatrophin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FetuinA与Betatrophin均与胰岛素抵抗有关,均可能成为改善糖脂代谢紊乱的新靶点.

    作者:邓洁;邓浩;石鑫;于叶叶;谭丽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孤儿肽在肺动脉高压大鼠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孤儿肽(orphanin FQ,OFQ)在肺动脉高压大鼠肺动脉组织及血浆中表达水平变化意义.方法: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肺动脉高压诱导组(n=15)和对照组(n=5),肺动脉高压诱导组采用腹腔注射野百合碱(monocrotaline,MCT) 60mg/kg体重,对照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的0.9%生理盐水.在注射野百合碱7、14、21、28d后,检测大鼠肺组织中mRNA的表达情况,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定位OFQ在肺动脉组织中表达.结果:OFQ在肺动脉高压大鼠肺组织中表达随时间增加呈现正相关,同时在血浆中OFQ表达变化随着肺动脉高压进展而增加,OFQ表达变化与肺动脉血液动力学指标及右心室肥厚指数呈现明显相关性,免疫组化显示OFQ定位于肺小动脉的内皮细胞及平滑肌细胞.结论:OFQ在野百合碱诱导的肺动脉高压大鼠血浆及肺动脉中表达升高,它可以作为判定肺动脉高压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可能参与肺动脉高压发病血管重塑机制.

    作者:张洪亮;贾阿娜;刘春辉;王慧;范蕾;赵智敏;贺兆发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医学期刊编辑新形势下应增强的编辑意识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期刊编辑出版业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这就对编辑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编辑人员不断转变思想,适应新形势下的期刊发展的要求,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增强自身的政治意识、信息意识、创新意识、规范化意识、精品意识、法律意识、服务意识以及市场营销意识,推进医学期刊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王英敏;江清林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HMGB1和MMP7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人体宫颈组织中鳞状细胞内HMGB1和MMP-7的表达情况、宫颈鳞癌在临床病理特征参数中比例以及HMGB1、MMP7相关性性质,并且寻找更有特异性及敏感指标作为宫颈鳞癌侵袭转移及预后的标志物.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检测方法测定,人体不同程度病变的宫颈组织(宫颈鳞癌、癌前病变(CIN)、正常宫颈组织)中HMGB1和MMP-7的表达情况.结果:①HMGB1在宫颈鳞癌、宫颈癌前病变(CIN)以及正常宫颈组织中分别表达为80% (48/60)、60%(12/20)和25% (5/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宫颈癌组(实验组)、宫颈癌前病变(CIN)和正常宫颈组织(对照组),这三个宫颈演变在MMP7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67% (43/60)和45%(9/20)、0% (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编号一致的标本上HMGB1与MMP7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呈正相关(r=0.4,P<0.05).结论:宫颈鳞癌发展过程中HMGB1/MMP7该信号通路起到至关重要的一步,且阻断该信号通道表达,成为宫颈鳞癌治疗的另一方向;联合检测两种(HMGB1、MMP7)表达可作为宫颈鳞癌追踪转移侵袭程度的可靠依据.HMGB1与MMP7的信号通道中激活可能增强宫颈鳞癌的恶性程度及侵袭能力,是一个重要的肿瘤相关基因.

    作者:王婷婷;吴英杰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西那卡塞及碳酸镧联合骨化三醇治疗慢性肾衰竭透析患者继发重度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钙敏感受体激动剂西那卡塞和磷结合剂碳酸镧联合骨化三醇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继发重度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01~12我院进行规律血液透析尿毒症合并重度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患者20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10例和对照组1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西那卡塞片,起始剂量25mg/d,每2周复查一次血钙、血磷、iPTH,根据检测结果逐渐将剂量调整至75mg/d.两组患者均于透析后当晚口服骨化三醇,4~6μg,每周二次;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高磷血症,给予口服碳酸镧500mg,每日3次.将150pg/mL< iPTH< 300pg/mL认定为达标.所有患者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1,2,3,6个月血清钙,磷,iPTH,计算钙磷乘积,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iPTH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磷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钙及血钙磷乘积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对照组显效2例,有效2例,总有效率40%;观察组显效4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7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那卡塞联合骨化三醇冲击及碳酸镧治疗血液透析患者中重度SHPT有较好的疗效,可有效降低iPTH.三种药物联合治疗重度SHPT明显优于单纯骨化三醇冲击加碳酸镧.

    作者:李长红;赵春艳;蔡天蕊;杨悦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同型半胱氨酸在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的变化

    目的:通过检测脑卒中及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和健康人群中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明确血浆Hcy水平与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性.方法:以2016-10 ~2017-05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患者及体检人群为研究对象,随机纳入A组(脑卒中)患者50例,B组(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32例,C组(健康对照)36例,测定各组Hcy、血脂系列、空腹血糖、尿酸、肌酐、收缩压及舒张压.结果:A组及B组血浆Hcy水平分别为(20.45±11.78) μmol/L、(20.31±12.97) μmol/L,A组及B组Hcy水平均显著高于C组(P<0.05),A组及B组患者血肌酐水平分别为(72.20±16.96)μmol/L、(81.29±27.57) μmol/L,A组及B组血肌酐水平均显著高于C组(P< 0.01),A组及B组患者高Hcy血症发生率分别为96.0%及90.6%,A组及B组高Hcy血症发生率显著高于C组(P<0.01).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筛查有助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

    作者:王凤玲;张培培;黄佳滨;陈丽霞;隋小芳;魏艳丽;罗转转;傅联聪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围术期护理应用于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合并子宫腺肌症患者的效果

    目的:围术期护理应用于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合并子宫腺肌症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68例应用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围术期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SAS、SD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术期护理应用于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患者具有良好的效果,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崔岩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桦木酸对Hela细胞增殖周期中相关基因的表达

    目的:研究在三个浓度梯度的桦木酸直接作用于Hela细胞后,对其在增殖周期过程中变化.方法:将培养至对数生长期的Hela细胞,经胰酶消化重悬后,制备成单细胞悬液继续培养24h,然后分组并分别用高、中、低三个浓度的桦木酸处理48h.分别提取经桦木酸处理后的各组Hela细胞的总蛋白.通过MTT法和Western blot法,对细胞增殖过程中的相关蛋白的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在各组经桦木酸处理后的Hela细胞中,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随浓度升高表达逐渐下降,而P16蛋白的表达则逐渐增强,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差异(P<0.01).同时,参与细胞凋亡的相关蛋白Bcl-2和Bax的表达也随浓度的升高呈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不同剂量的桦木酸能通过影响Hela细胞的生长周期,来抑制Hela细胞的增殖,并呈剂量依赖性.

    作者:王培军;孙权;陈乃峰;韩曦;钟堂武;张东东;扈清云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MRS的Lac及NAA波峰变化与急性脑梗死病程的相关性

    目的:通过应用磁共振波谱成像技术(magneticresonancespectroscopy,MRS),探讨在急性脑梗死病程中乳酸(lactate,Lac)和N-乙酰天门冬氨酸(N-acetylaspartic acid,NAA)在梗死灶中的演变规律,并与患者临床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其在脑梗死早期诊断和评价预后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临床经CT(computed tomography,CT)检查排除脑出血,且在进行常规MRI扫描后,发现为急性梗死的患者60例(其中包括超急性期10例,急性期18例,亚急性期32例).对该组患者进行入院前、后磁共振波谱扫描(1H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MRS)检查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MHSS),分析经治疗前后两周内l HMRS代谢物质变化,主要关注Lac和NAA的改变,并研究其与治疗前后临床NIHSS评分变化的相关性.结果:经2周治疗后,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NIHSS评分呈不同程度下降,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1HMRS均显示Lac峰于脑梗死早期即可出现,且在出现后不同程度升高,并伴有NAA峰呈不同程度下降.患者入院时Lac/Cr比值和NAA/Cr比值,与治疗前、后两周的NIHSS评分变化分别呈正相关和负相关.结论:MRS提供了重要的脑内代谢信息,弥补了常规影像学仅显示解剖学的不足. Lac、NAA的改变演示了不同时期脑梗死患者的病理生理变化过程.综合分析Lac、NAA对判断缺血半暗带的存在,并界定其范围有重要价值.急性脑梗死治疗前后的NAA/Cr、Lac/Cr值变化与NIHSS评分变化有相关性,能用来早期判断脑梗死预后程度.

    作者:徐晶;孟凡荣;姜懿祥;孟祥飞;胡金玲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6-01~2017-01我院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0例,行围手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30例,行围手术期整体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出血、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开展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的同时,配合围手术期综合护理措施,可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同时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郎均荷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山楂叶总黄酮对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

    目的:观察山楂叶总黄酮(hawthorn leaves flavonoids,HLF)对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SD大鼠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加高脂高糖饮食,建立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HLF高、中、低剂量组,弥可保组,分别给予HLF和弥可保共12周,观察HLF对坐骨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结果:HLF显著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且与弥可保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模型组大鼠坐骨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均明显降低,而HLF高剂量组、弥可保组较模型组均明显提高,两组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HLF能通过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提高坐骨神经传导速度.

    作者:张明月;郭思琪;赵晓莲;隋洪玉;齐淑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消化道肿瘤患者围术期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消化道肿瘤患者围术期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852例消化道肿瘤患者围术期压疮发生与临床特征、人口学特征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消化道肿瘤患者围术期压疮的发生与患者性别、全身皮肤情况、受力点皮肤情况无关.患者年龄、体重质量指数(BMI)、术后血清白蛋白水平、术后血红蛋白水平、手术持续时间等均与围术期压疮的发生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和手术持续时间是围术期急性压疮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患者年龄和手术持续时间是消化道肿瘤患者围术期急性压疮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患者营养状况与围术期压疮发生亦密切相关.

    作者:康素琴;刘佳治;林岩龄;曾惠妮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磁共振对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磁共振(MRI)对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4-12 ~2016-12我院院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患者92例,均实施X线与MRI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病变的阳性检出率.结果:经手术结果检查显示,92例患者软组织肿胀84例,关节积液77例,关节面不平76例,关节间隙狭窄71例,关节软骨改变69例,半月板变性62例,骨质增生54例,软骨下赘骨53例,滑膜增厚52例,软骨下囊变16例.MRI检查于软组织肿胀、关节积液、关节软骨改变、半月板变性、滑膜增厚方面的阳性检出率高于X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方法于关节间隙狭窄、关节面不平、骨质增生、软骨下赘骨、软骨下囊变方面的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患者应用磁共振检查可显著提高病变阳性检出率,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彭渊博;王志学;周青;赵森;雷威;鲍志国;侯晓东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PBL教学法联合思维引导式教学法在普外科临床实习带教中的意义

    目的:探究PBL教学法联合思维引导式教学法在普外科临床实习带教中的意义.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届临床专业的实习生60例,对其进行PBL教学法联合思维引导式教学法.观察学生满意度、教学效果以及考核结果.结果:满意度为96.7%.在理论与操作结合能力、思维能力、合作能力、操作积极性、自学能力以及交流能力方面方面的考核成绩分别是(3.63±0.41)分、(3.86 ±0.36)分、(3.72±0.25)分、(3.86±0.21)分、(3.77±0.18)分、(3.86±0.16)分.终的临床理论知识考核结果为(92.25 ±4.29)分.结论:PBL教学法联合思维引导式教学法可有效提高普外科临床实习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学习成绩,值得在临床带教中被广泛应用和推广.

    作者:苏德望;王跃生;李英夫;陈颖;杨春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缝合与不缝合对下颌近中阻生第三磨牙拔牙创愈合效果的观察

    目的:探讨缝合与不缝合对下颌近中阻生第三磨牙拔牙创的愈合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09~12收治的160例下颌近中阻生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实验组80例创面予以缝合,对照组80例创面不予以缝合进行对比研究,观察两组在拔牙后7d有无拔牙后出血,感染,干槽症等并发症.结果:实验组拔牙后出血,感染,干槽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下颌近中阻生第三磨牙拔牙患者创口予以缝合,有利于减少并发症,利于创口愈合.

    作者:周媛媛;李善昌;张驰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低龄结肠癌患者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目的:分析低领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选2015-07 ~2017-07年龄50岁以下患者48例为研究组,选同期年龄在51岁以上的患者48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情况进行观察.结果:结肠癌病理类型分为低分化、未分化、黏液腺癌、印戒细胞等,研究组共有32例,对照组有14例,两组之间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分化、中分化腺癌症状进行观察,研究组有20例,对照组有42例,两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手术后三至五年的生存几率进行比较,对照组的生存几率要明显优于研究组,两组之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龄结肠癌与高龄结肠癌比较,低龄结肠癌在进行确诊时,分期较晚,组织学的分化程度较低,病理性特征的恶化程度较高,预后效果差,生存率低.对结肠癌进行早发现、早诊断及早治疗,能够有效提高低龄结肠癌患者生存几率.

    作者:黄庆文;李良奇;阙丽琳;杨丽;陈伊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调强放射治疗的临床有效性探讨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实施调强放射治疗的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从2015-12~2016-12所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所有患者采用放射治疗的方式,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实施放射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值得推广和运用.

    作者:吕晓平;张秋迟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冠心痛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冠心病患者,以随机数表抽取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对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生活质量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SF-36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社会支持和自我效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冠心病患者护理中应用综合护理有利于缓解患者病情,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意义显著.

    作者:葛淑红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提高抗病毒口服液连翘苷含量的工艺优化研究

    目的:从工艺角度探讨如何提高抗病毒口服液中连翘苷的含量.方法:从工艺角度提出了新的思路,即通过优化提取的醇沉工艺来提高产品的连翘苷含量.结果:通过提取工艺筛选,得出佳醇沉工艺条件,即醇沉乙醇浓度为85% ~ 87%,醇沉液含醇量为70%;静置温度为4~8℃;静置时间为24h.结论:按照优化后的醇沉工艺,制备得到的抗病毒口服液连翘苷含量明显提高,产品质量稳定.

    作者:刘兴宝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二维及三维产前超声检查在胎儿半椎体畸形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二维及三维产前超声检查对胎儿半椎体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5-01~2017-07我院产科收治的243例待产孕妇进行产前常规超声检查,分析所有胎儿的二维及三维超声图像表现.结果:二维及三维超声显示243例待产孕妇中共检出半椎体畸形胎儿29例,约占11.93%.其中单发椎体畸形的有25例(86.21%),多发椎体畸形的有4例(13.79%);发生在颈段的有6例(20.69%),胸段的有9例(31.03%),腰段的有7例(24.14%),骶尾段的有3例(10.34%),同时发生在颈段和胸段的有2例(6.90%),同时发生在胸段和腰段的有2例(6.90%);未合并其他畸形的单纯半椎体畸形胎儿有10例(34.48%),合并其他系统畸形19例(65.52%);所有畸形胎儿中合并羊水偏少的有5例(17.24%),合并羊水偏多的有2例(6.90%),合并宫内发育受阻的有1例(3.45%).产前诊断的病例均经引产后证实.结论:产前对胎儿进行常规二维及三维超声检查可以提高对胎儿半椎体畸形诊断的准确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铭 刊期: 2018年第01期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教育厅

主办:佳木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