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目标导向优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机械通气策略

冼燕珊;周立新;莫韶妹;曾添辉;温伟标

关键词:呼吸窘迫综合征, 通气策略, 小潮气量, 个体化通气, 呼吸力学, 肺损伤
摘要:目的:探讨个体化通气策略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机械通气治疗中的优越性.方法:将60例接受机械通气的ARDS患者随机分为小潮气量组(对照组)及个体化通气组(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小潮气量及高呼气末正压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时监测呼吸力学指标,指导呼吸参数的设置,实施个体化通气策略.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天、第7天三个时间段的呼吸参数、血气分析、肺损伤程度、28d病死率、机械通气及住重症医学科时间.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在机械通气3、7d后,患者的PH值及二氧化碳分压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氧合指数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机械通气及住重症医学科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时监测呼吸力学指标制定个体化通气策略用于ARDS患者机械通气治疗,能有效促进二氧化碳的排出,改善通气效果和氧合指数,减少肺损伤的严重程度,具有更佳的临床应用价值.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颈动脉狭窄程度、糖尿病史与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关联性分析

    目的:分析颈动脉狭窄程度、糖尿病史与进展性缺血性卒中(SIP)的关联性.方法:选取2014-09~2016-10我院96例SIP型患者设为观察组,另选92例非SIP型患者设为对照组.统计对比两组有无糖尿病史及颈动脉狭窄情况,分析颈动脉狭窄程度、糖尿病史与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关联性.结果:观察组糖尿病史51.04%(49/96)、颈动脉狭窄发生率79.17%(76/96)均高于对照组33.70%(31/92)、57.61%(53/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度颈动脉狭窄发生率26.04%、重度颈动脉狭窄发生率29.17%均高于对照组13.04%、5.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史、颈动脉狭窄与SIP发生进展具有显著相关性,糖尿病及颈动脉狭窄严重程度均可有效评估SIP发生进展,可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刘艳贞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MRS的Lac及NAA波峰变化与急性脑梗死病程的相关性

    目的:通过应用磁共振波谱成像技术(magneticresonancespectroscopy,MRS),探讨在急性脑梗死病程中乳酸(lactate,Lac)和N-乙酰天门冬氨酸(N-acetylaspartic acid,NAA)在梗死灶中的演变规律,并与患者临床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其在脑梗死早期诊断和评价预后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临床经CT(computed tomography,CT)检查排除脑出血,且在进行常规MRI扫描后,发现为急性梗死的患者60例(其中包括超急性期10例,急性期18例,亚急性期32例).对该组患者进行入院前、后磁共振波谱扫描(1H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MRS)检查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MHSS),分析经治疗前后两周内l HMRS代谢物质变化,主要关注Lac和NAA的改变,并研究其与治疗前后临床NIHSS评分变化的相关性.结果:经2周治疗后,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NIHSS评分呈不同程度下降,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1HMRS均显示Lac峰于脑梗死早期即可出现,且在出现后不同程度升高,并伴有NAA峰呈不同程度下降.患者入院时Lac/Cr比值和NAA/Cr比值,与治疗前、后两周的NIHSS评分变化分别呈正相关和负相关.结论:MRS提供了重要的脑内代谢信息,弥补了常规影像学仅显示解剖学的不足. Lac、NAA的改变演示了不同时期脑梗死患者的病理生理变化过程.综合分析Lac、NAA对判断缺血半暗带的存在,并界定其范围有重要价值.急性脑梗死治疗前后的NAA/Cr、Lac/Cr值变化与NIHSS评分变化有相关性,能用来早期判断脑梗死预后程度.

    作者:徐晶;孟凡荣;姜懿祥;孟祥飞;胡金玲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初诊T2DM患者血清vaspin及RBP-4水平变化与肥胖和IR的研究

    目的:研究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及肥胖者血清腹腔脂肪型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aspin)及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水平变化及与肥胖、2型糖尿病代谢变化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T2DM)60例,按照BMI水平分为正常体重糖尿病组(T2DM-NW组)及超重肥胖糖尿病组(T2DM-OB组),另选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NGT),同样分为正常体重组(NGT-NW组)及超重肥胖组(NGT-OB组),采用ELISA检测血清vaspin及RBP-4水平.结果:各组间血清vaspin、RBP-4水平依次为:T2DM-OB组>NGT-OB组>T2DM-NW组>NGT-NW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提示vaspin与体重、BMI、腰围、WHR、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呈显著相关性(r分别为0.533,0.595,0.603,0.622,0.530,0.536,P<0.01);RBP-4与体重、BMI、腰围、BMI、FIns、HOMA-IR呈显著相关性(r分别为0.533,0.595,0.603,0.622,0.530,0.536,P<0.01);血清vaspin与RBP-4呈显著正相关(P<0.01).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BMI、WHR和FIns是vaspin独立相关因素;BMI、WHR和HOMA-IR是血清RBP-4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血清vaspin和RBP-4与HOMA-IR、BMI、WHR呈显著正相关,提示该两种脂肪源性细胞因子可能在T2DM、胰岛素抵抗和肥胖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

    作者:石鑫;于叶叶;邓洁;谭丽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替吉奥胶囊联合紫杉醇对晚期食管癌患者肿瘤局部控制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替吉奥胶囊联合紫杉醇对晚期食管癌患者肿瘤局部控制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06~2016-05我院94例晚期食管癌患者,按照治疗方案分组,各47例.对照组予以紫杉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替吉奥胶囊治疗.对比两组近期治疗效果以及肿瘤局部控制率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61.70%(29/47)高于对照组38.30%(18/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年局部控制率76.60% (36/47)高于对照组53.19%(25/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生活质量评分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吉奥胶囊联合紫杉醇治疗晚期食管癌患者疗效显著,可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改善生活质量,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作者:穆科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肠道微生态学状况和双歧杆菌的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肠道微生态学状况和双歧杆菌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02~2016-12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20例,按照就诊顺序不同将患者分成活动期组及缓解期组,每组60例,并将两组随机分成不同亚组,每个亚组30例,两组患者任选1组,分别施行常规药物治疗方案及双歧杆菌治疗方案,选择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正常人5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三组受检者肠道菌群情况.结果:除肠球菌属以及大肠埃希菌以外,活动期组及缓解期组患者肠道其他细菌菌落数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活动期患者肠道内大肠埃希菌落数明显高于缓解期组,差异显著(P<0.05);活动期组及缓解期组内施行常规治疗方案亚组双歧杆菌以及乳酸杆菌的菌落数量均低于、大肠埃希菌菌落数量均高于施行双歧杆菌方案亚组,差异显著(P<0.05),而且前2亚组临床效果均不如后2亚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肠道微生态学状况与健康人差异较大,使用双歧杆菌临床疗效较好.

    作者:谷继伟;张佐妹;黄展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新诊断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betatrophin与胎球蛋白A的水平及相关性分析

    目的:新诊断肥胖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中betatrophin与胎球蛋白A(Fetuin-A)的水平及相关性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新诊断T2DM患者60例及健康体检者60例.按照BMI分为4组:健康体检者<25kg/m2对照组(N1)30例,BMI≥25kg/m2的对照组(N2)30例,BMI< 25kg/m2的T2DM(DM1)30例,BMI≥25kg/m2的T2DM(DM2)30例.采用ELISA测定各组血清Betatrophin、Fetuin-A水平,并检测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糖化(HbA1C)、C肽、空肚胰岛素(FINS),计算体重指数(BMI)、胰岛素抵抗指数(IR)、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DM2组Betatrophin、FetuinA均高于DM1组、N2、N1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etuin-A与Betatrophin呈正相关,且均与IR、TG、TC、FPG、HbA1C、BMI、WHR、腰围、体重呈正相关(P<0.05),与ISI呈负相关(P<0.01).IR和腰围是FetuinA的独立危险因素.BMI、TG、FPG是Betatrophin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FetuinA与Betatrophin均与胰岛素抵抗有关,均可能成为改善糖脂代谢紊乱的新靶点.

    作者:邓洁;邓浩;石鑫;于叶叶;谭丽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长强、承山穴位埋线治疗混合痔术后疼痛的效果

    目的:分析长强、承山穴位埋线治疗混合痔术后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10 ~2017-02共80例混合痔术治疗患者作研究对象并随机分组.静脉镇痛组进行常规静脉镇痛,穴位埋线组给予长强、承山穴位埋线治疗.比较两组混合痔术后疼痛缓解率;术后疼痛开始出现时间、混合痔术后疼痛消失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干预后患者视觉模拟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穴位埋线组混合痔术后疼痛缓解率高于静脉镇痛组(P<0.05);穴位埋线组术后疼痛开始出现时间晚于静脉镇痛组,混合痔术后疼痛消失时间、首次排便时间短于静脉镇痛组(P<0.05);干预后8h和24h静脉镇痛组视觉模拟评分低于静脉镇痛组,干预后7天穴位埋线组视觉模拟评分低于静脉镇痛组(P<0.05).穴位埋线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静脉镇痛组(P<0.05).结论:长强、承山穴位埋线治疗混合痔术后疼痛的临床效果观察确切,可延迟疼痛出现时间,加速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发挥持久镇痛作用,加速疼痛消失,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岳燕花;宋晓锋;周晓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经腹部联合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的诊断

    目的:探讨腹部超声联合阴道彩超诊断间质部妊娠的声像图特点及与宫角妊娠的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30例间质部妊娠患者和38例宫角妊娠患者的声像图特点,(1)观察妊娠囊的大小,妊娠囊在宫角的位置,妊娠囊与宫腔是否相通且距宫腔及子宫外侧浆膜层的距离;(2)妊娠囊周围包膜的完整性与肌层的厚度;(3)孕囊周边血流分布与频谱特征.结果:间质部妊娠与宫角妊娠的孕囊距宫腔的距离、孕囊周边肌层厚度等方面的超声特点,差别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二者孕囊周围肌层的完整性、周边血流阻力指数RI值等超声特点,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腹超声联合阴道彩超对诊断输卵管间质部妊娠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赵立红;邹晓娉;黄雪兰;王晓慧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芬太尼透皮贴剂联合吗啡皮下注射在晚期肝癌介入术后疼痛护理的应用

    目的:探究对晚期肝癌患者的疼痛护理施以联合吗啡皮下注射以及芬太尼透皮贴剂的优势.方法:在我院接受晚期肝癌介入术治疗后接受疼痛护理的患者中随机选取165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依据住院顺序分为观察组(83例)与对照组(82例).观察组患者施以联合吗啡皮下注射与芬太尼透皮贴剂,对照组施以吗啡皮下注射,利用统计学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疼痛评分以及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在介入治疗后的12h、24h,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有效降低,并且有着较低的副反应发生率情况,经统计学分析后均存在意义(P<0.05).结论:对接受晚期肝癌介入术治疗的患者施以吗啡皮下注射联合芬太尼透皮贴剂缓解疼痛效果良好,优势显著.

    作者:何玉婷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脑脊液IgG指数和寡克隆带对多发性硬化的诊断

    目的:探究脑脊液IgG指数和寡克隆带对多发性硬化的诊断价值研究.方法:选择2013-01 ~2015-07我院收治的40例多发性硬化患者的脑脊液以及血清标本,同时选择同期非多发性硬化对照组,其中34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患者,32例中枢神经系统非感染性疾病患者,30例外周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观察多发硬化组及对照组的总蛋白及白细胞计数、IgG指数及IgG合成率、脑脊液寡克隆区带阳性率.结果:中枢神经系统非感染性患者及外周神经系统患者的寡克隆区带阳性例数较阴性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32、5.768,P<0.05),而多发性硬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患者对比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784、1.043,P<0.05).与对照组相比,寡克隆区带、IgG指数级IgG合成率对于多发硬化组患者的诊断特异性更高,对比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50、10.810、8.340,P<0.05).与寡克隆区带阴性相比,寡克隆区带阳性患者的白细胞计数明显更多,总蛋白水平更高,对比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91、6.316,P<0.05),而IgG指数并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81,P>0.05).结论:多发性硬化患者的寡克隆区带阳性率较低,非多发性硬化患者也具有寡克隆区带;寡克隆区带、IgG指数和IgG合成率对多发性硬化患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张金李;张东晖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HMGB1和MMP7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人体宫颈组织中鳞状细胞内HMGB1和MMP-7的表达情况、宫颈鳞癌在临床病理特征参数中比例以及HMGB1、MMP7相关性性质,并且寻找更有特异性及敏感指标作为宫颈鳞癌侵袭转移及预后的标志物.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检测方法测定,人体不同程度病变的宫颈组织(宫颈鳞癌、癌前病变(CIN)、正常宫颈组织)中HMGB1和MMP-7的表达情况.结果:①HMGB1在宫颈鳞癌、宫颈癌前病变(CIN)以及正常宫颈组织中分别表达为80% (48/60)、60%(12/20)和25% (5/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宫颈癌组(实验组)、宫颈癌前病变(CIN)和正常宫颈组织(对照组),这三个宫颈演变在MMP7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67% (43/60)和45%(9/20)、0% (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编号一致的标本上HMGB1与MMP7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呈正相关(r=0.4,P<0.05).结论:宫颈鳞癌发展过程中HMGB1/MMP7该信号通路起到至关重要的一步,且阻断该信号通道表达,成为宫颈鳞癌治疗的另一方向;联合检测两种(HMGB1、MMP7)表达可作为宫颈鳞癌追踪转移侵袭程度的可靠依据.HMGB1与MMP7的信号通道中激活可能增强宫颈鳞癌的恶性程度及侵袭能力,是一个重要的肿瘤相关基因.

    作者:王婷婷;吴英杰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分级护理模式联合肠内营养支持在重症颅脑外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肠内营养支持联合分级护理模式在重症颅脑外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03~2016-03我院98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4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分级护理模式+肠内营养支持.统计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治疗依从性及术后情况.结果:观察组住院、治愈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5.92%(47/49)高于对照组79.59%(3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依从率91.84% (45/49)高于对照组75.51%(37/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分级护理模式联合肠内营养支持,能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缩短住院及治愈时间,值得推广.

    作者:王丹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

    目的:分析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2016-02~2017-02我院收治的CHF合并VA的患者90例,分为病例组(n=45)和对照组(n=45).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病例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胺碘酮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心功能(LVEF、LVEDD、LVESD、RV)、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生活质量状况.结果: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相比,病例组的较高;与对照组的临床指标以及生活质量状况相比,病例组的较优;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病例组的较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CHF合并VA,疗效确切,心功能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显著提升,并且不良反应极少,值得借鉴和推广.

    作者:张天英;江智慧;董丽华;王丽敏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RT-3DE联合BNP对HFNEF的临床诊断价值

    目的:运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对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患者(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HFNEF)的舒张功能不全分级来探究与血清脑钠肽(BNP)浓度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患者65例.同期体检中心健康人65例为对照组.根据《2016 ASE/EACVI指南与标准》对舒张功能不全分级,运用超声心动图测量舒张功能相关指标参数;分别测定两组患者的血BNP浓度水平;将两组患者舒张功能不全分级与血BNP浓度水平比较,并作相关性分析.结果:随着舒张功能不全分级程度加重,实验组血BNP浓度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舒张功能障碍分级的等级与血BNP浓度水平呈正相关(r=0.338,P<0.05).结论:应用RT-3DE对舒张功能不全分级与血BNP的结合,可提高超声心动图对HFNEF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王文君;宋猛;张柏松;王繁博;徐景俊;荣蓉;贾文婷;郝冰冰;王薇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脑梗的护理

    目的:探究分析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脑梗的护理要点.方法:选取2016-03~2017-04我院收治的老年急性脑梗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静脉溶栓治疗的方式,并分为选择常规护理方式的对照组(33例),与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我院综合性护理方式的观察组(33例),分析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再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经过护理后,66例患者的显效25例,有效31例,总有效54例,总有效率为84.85%,其中观察组总有效为90.91%,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72.73%,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0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4.24%,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8.62±8.59)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8.34±10.09)分,差异显著(P<0.05).结论:静脉溶检用于治疗老年急性脑梗的作用明显,可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提升患者生存质量.且静脉溶栓治疗配合综合护理措施,可有效提升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神经功能,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实践.

    作者:王佳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二维及三维产前超声检查在胎儿半椎体畸形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二维及三维产前超声检查对胎儿半椎体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5-01~2017-07我院产科收治的243例待产孕妇进行产前常规超声检查,分析所有胎儿的二维及三维超声图像表现.结果:二维及三维超声显示243例待产孕妇中共检出半椎体畸形胎儿29例,约占11.93%.其中单发椎体畸形的有25例(86.21%),多发椎体畸形的有4例(13.79%);发生在颈段的有6例(20.69%),胸段的有9例(31.03%),腰段的有7例(24.14%),骶尾段的有3例(10.34%),同时发生在颈段和胸段的有2例(6.90%),同时发生在胸段和腰段的有2例(6.90%);未合并其他畸形的单纯半椎体畸形胎儿有10例(34.48%),合并其他系统畸形19例(65.52%);所有畸形胎儿中合并羊水偏少的有5例(17.24%),合并羊水偏多的有2例(6.90%),合并宫内发育受阻的有1例(3.45%).产前诊断的病例均经引产后证实.结论:产前对胎儿进行常规二维及三维超声检查可以提高对胎儿半椎体畸形诊断的准确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铭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药对陈皮-乌药与其单味药挥发油成分的比较分析

    目的:比较药对陈皮-乌药与其单味药的挥发油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陈皮、乌药饮片及药对挥发油,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各样品成分进行分析比较,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百分含量.结果:从陈皮、乌药及其药对中依次鉴定出38,49,50个组分,分别占各自挥发油总量的79.67%,83.56%,75.36%;药对与单味药挥发油共有成分37个,为药对挥发油总含量的67.69%.结论:药对挥发油组分主要来自于单味陈皮,而化学组分基本上为2个单味药的加和,单味药挥发油组分的含量在药对中发生了变化.

    作者:田宁;吴洪波;刘沫含;杜伟宇;张天一;李淑贤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干扰素α-1b联合甘草酸苷在流行性腮腺炎患者中的疗效

    目的:干扰素α-1b联合甘草酸苷在流行性腮腺炎患者中的疗效观察及安全性进行研究.方法:于我院选择88例流行性腮腺炎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采用板蓝根与利巴韦林治疗对照组患者,观察组则给予干扰素α-1b联合甘草酸苷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消肿时间均比对照组优,相较于观察组,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相对较差(P<0.05),有统计学差异存在.结论:采用干扰素α-1b联合甘草酸苷治疗流行性腮腺炎患者,不仅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还能阻止不良反应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以促进患者尽快痊愈.

    作者:韩卫卫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高血压并发急性脑卒中患者心电图改变意义探析

    目的:研究高血压并发急性脑卒中患者心电图改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4-12~2016-12接收的84例高血压患者为主要研究实验对象,其中并发急性脑卒中的患者为42例,定义为研究组,并未发生脑卒中的患者为42例,定义为参照组,比较两组心电图改变的临床意义.结果:统计研究实验数据,研究组心电图改变异常现象检出率为(85.71%),参照组心电图改变异常检出率为(57.14%);同时研究组心率失常(50.00%)要高于参照组(19.05%),房室肥大异常率(73.81%)也高于参照组(33.33%),ST-T变化也高于(61.90%)参照组(21.43%),QT延长(57.14%)也高于参照组(19.05%);另外,部分病情好转患者心电图异常现象(78.57%),而病情恶化且发生死亡患者心电图异常现象为(92.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并发急性脑卒中患者病情十分严重,对患者自身的心脏损伤较为明显,通过分析患者心电图改变情况,可以更加明确的认识到患者脑卒中发生事情,对患者实际病情推断以及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均有着十分显著的积极作用.

    作者:姜红;代淑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吡非尼酮脂质体的药代动力学和组织分布研究

    目的:研究吡非尼酮脂质体静脉给药后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规律及在小鼠体内组织分布特征.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大鼠血浆和小鼠各组织中吡非尼酮的浓度.结果:吡非尼酮脂质体在大鼠体内吡非尼酮药时曲线AUC是对照组的1.82倍,体内滞留时间延长,药代动力学行为符合二室模型;吡非尼酮脂质体组在小鼠心、肝、脾、肺、肾中吡非尼酮浓度分别在0.5h、4h、0.5h、4h、0.2h达高后开始降低,静脉注射吡非尼酮脂质体后4h内肺中吡非尼酮的平均浓度较其他组织中显著升高.结论:载药脂质体明显改变吡非尼酮在大鼠血浆中的药代动力学规律和在小鼠组织中的靶向定位特征,吡非尼酮脂质体具有明显的肺靶向性特征.

    作者:胡艳秋;胡俊华;于莲;苏瑾;杨春荣;孙维彤;平洋 刊期: 2018年第01期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教育厅

主办:佳木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