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初诊T2DM患者血清vaspin及RBP-4水平变化与肥胖和IR的研究

石鑫;于叶叶;邓洁;谭丽艳

关键词:Vaspin, RBP-4, 糖尿病, 2型, 肥胖, 胰岛素抵抗
摘要:目的:研究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及肥胖者血清腹腔脂肪型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aspin)及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水平变化及与肥胖、2型糖尿病代谢变化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T2DM)60例,按照BMI水平分为正常体重糖尿病组(T2DM-NW组)及超重肥胖糖尿病组(T2DM-OB组),另选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NGT),同样分为正常体重组(NGT-NW组)及超重肥胖组(NGT-OB组),采用ELISA检测血清vaspin及RBP-4水平.结果:各组间血清vaspin、RBP-4水平依次为:T2DM-OB组>NGT-OB组>T2DM-NW组>NGT-NW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提示vaspin与体重、BMI、腰围、WHR、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呈显著相关性(r分别为0.533,0.595,0.603,0.622,0.530,0.536,P<0.01);RBP-4与体重、BMI、腰围、BMI、FIns、HOMA-IR呈显著相关性(r分别为0.533,0.595,0.603,0.622,0.530,0.536,P<0.01);血清vaspin与RBP-4呈显著正相关(P<0.01).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BMI、WHR和FIns是vaspin独立相关因素;BMI、WHR和HOMA-IR是血清RBP-4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血清vaspin和RBP-4与HOMA-IR、BMI、WHR呈显著正相关,提示该两种脂肪源性细胞因子可能在T2DM、胰岛素抵抗和肥胖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脑梗的护理

    目的:探究分析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脑梗的护理要点.方法:选取2016-03~2017-04我院收治的老年急性脑梗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静脉溶栓治疗的方式,并分为选择常规护理方式的对照组(33例),与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我院综合性护理方式的观察组(33例),分析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再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经过护理后,66例患者的显效25例,有效31例,总有效54例,总有效率为84.85%,其中观察组总有效为90.91%,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72.73%,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0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4.24%,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8.62±8.59)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8.34±10.09)分,差异显著(P<0.05).结论:静脉溶检用于治疗老年急性脑梗的作用明显,可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提升患者生存质量.且静脉溶栓治疗配合综合护理措施,可有效提升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神经功能,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实践.

    作者:王佳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护理干预在促进冠心病心脏支架患者心脏功能恢复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促进冠心病心脏支架患者心脏功能恢复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于2016-01~2017-01对收治的接受支架治疗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心脏事件发生情况、心功能及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3.87、3.49,p<0.05).研究组患者的心绞痛、心衰、再狭窄、心肌梗塞等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x2=4.21,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心功能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t=3.19,P<0.0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x2=4.76,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接受支架治疗后给予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大程度的减少其心脏事件发生率,提高心功能,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春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干扰素α-1b联合甘草酸苷在流行性腮腺炎患者中的疗效

    目的:干扰素α-1b联合甘草酸苷在流行性腮腺炎患者中的疗效观察及安全性进行研究.方法:于我院选择88例流行性腮腺炎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采用板蓝根与利巴韦林治疗对照组患者,观察组则给予干扰素α-1b联合甘草酸苷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消肿时间均比对照组优,相较于观察组,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相对较差(P<0.05),有统计学差异存在.结论:采用干扰素α-1b联合甘草酸苷治疗流行性腮腺炎患者,不仅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还能阻止不良反应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以促进患者尽快痊愈.

    作者:韩卫卫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长强、承山穴位埋线治疗混合痔术后疼痛的效果

    目的:分析长强、承山穴位埋线治疗混合痔术后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10 ~2017-02共80例混合痔术治疗患者作研究对象并随机分组.静脉镇痛组进行常规静脉镇痛,穴位埋线组给予长强、承山穴位埋线治疗.比较两组混合痔术后疼痛缓解率;术后疼痛开始出现时间、混合痔术后疼痛消失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干预后患者视觉模拟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穴位埋线组混合痔术后疼痛缓解率高于静脉镇痛组(P<0.05);穴位埋线组术后疼痛开始出现时间晚于静脉镇痛组,混合痔术后疼痛消失时间、首次排便时间短于静脉镇痛组(P<0.05);干预后8h和24h静脉镇痛组视觉模拟评分低于静脉镇痛组,干预后7天穴位埋线组视觉模拟评分低于静脉镇痛组(P<0.05).穴位埋线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静脉镇痛组(P<0.05).结论:长强、承山穴位埋线治疗混合痔术后疼痛的临床效果观察确切,可延迟疼痛出现时间,加速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发挥持久镇痛作用,加速疼痛消失,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岳燕花;宋晓锋;周晓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急性转慢性危险因素研究

    目的:对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急性转慢性的危险因素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4-01~ 2016-12收治的198例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急性转慢性患儿,并对这类患儿为何会从急性转换为慢性进行研究,以此了解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是如何从急性转慢性.本次将分为两组进行对比,以便于更好的研究此疾病.结果:治愈组治疗前血小板(18.62±13.98)×109,治疗前MPV(10.25±3.54)fL,治疗前POW(0.18±0.02),骨髓巨核数227个,原始与幼稚细胞数3个,颗粒型巨核数(28.69±14.25)个,慢性组治疗前血小板(20.14±13.67)×109,治疗前MPV(10.54±4.45)fL,治疗前POW(0.21±0.08),骨髓巨核数261个,原始与幼稚细胞数4个,颗粒型巨核数(30.15±12.54)个,以上数据无明显差异(P>0.05),但治愈组血小板上升时间(1.45±0.12)d,血小板升值正常时间(3.59±2.21)d,慢性组血小板上升时间(3.98±2.45)d,血小板升值正常时间(9.68±4.62)d,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愈组与慢性组的血型与发病年龄均有差异(P<0.05).结论:对于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早期治疗而言,大量的丙种球蛋白是必不可免的,且通过结果的数据来看,治疗时血小板回复时间晚、O Rh(D)+血型是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从急性转为慢性的主要因素.

    作者:杨莉;曹广海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吡非尼酮脂质体的药代动力学和组织分布研究

    目的:研究吡非尼酮脂质体静脉给药后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规律及在小鼠体内组织分布特征.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大鼠血浆和小鼠各组织中吡非尼酮的浓度.结果:吡非尼酮脂质体在大鼠体内吡非尼酮药时曲线AUC是对照组的1.82倍,体内滞留时间延长,药代动力学行为符合二室模型;吡非尼酮脂质体组在小鼠心、肝、脾、肺、肾中吡非尼酮浓度分别在0.5h、4h、0.5h、4h、0.2h达高后开始降低,静脉注射吡非尼酮脂质体后4h内肺中吡非尼酮的平均浓度较其他组织中显著升高.结论:载药脂质体明显改变吡非尼酮在大鼠血浆中的药代动力学规律和在小鼠组织中的靶向定位特征,吡非尼酮脂质体具有明显的肺靶向性特征.

    作者:胡艳秋;胡俊华;于莲;苏瑾;杨春荣;孙维彤;平洋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超声双重造影参数对预测及评判胃癌伴肝转移新辅助化疗效果的应用

    目的:探讨超声双重造影参数对预测及评判胃癌伴肝转移新辅助化疗效果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13-12~2016-02我院收治的64例胃癌伴肝转移患者,均选用Folfox6方案,两组均化疗3个周期,根据化疗效果分为有效组(n=48)、无效组(n=16),均接受超声双重造影检查.对比本组治疗前后超声双重造影参数[峰值强度(PI)、开始增强时间(RT)、到达峰值时间(TTP)、峰值强度变化率(CROPI)]变化及疗程结束后有效组与无效组超声双重造影参数水平.结果:治疗后TTP、RT值高于治疗前,PI值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组CROPI、TTP值高于无效组,PI值低于无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参数中CROPI、TTP及PI对胃癌伴肝转移新辅助化疗效果具有重要预测评判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曹俊萍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调强放射治疗的临床有效性探讨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实施调强放射治疗的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从2015-12~2016-12所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所有患者采用放射治疗的方式,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实施放射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值得推广和运用.

    作者:吕晓平;张秋迟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肠道微生态学状况和双歧杆菌的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肠道微生态学状况和双歧杆菌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02~2016-12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20例,按照就诊顺序不同将患者分成活动期组及缓解期组,每组60例,并将两组随机分成不同亚组,每个亚组30例,两组患者任选1组,分别施行常规药物治疗方案及双歧杆菌治疗方案,选择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正常人5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三组受检者肠道菌群情况.结果:除肠球菌属以及大肠埃希菌以外,活动期组及缓解期组患者肠道其他细菌菌落数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活动期患者肠道内大肠埃希菌落数明显高于缓解期组,差异显著(P<0.05);活动期组及缓解期组内施行常规治疗方案亚组双歧杆菌以及乳酸杆菌的菌落数量均低于、大肠埃希菌菌落数量均高于施行双歧杆菌方案亚组,差异显著(P<0.05),而且前2亚组临床效果均不如后2亚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肠道微生态学状况与健康人差异较大,使用双歧杆菌临床疗效较好.

    作者:谷继伟;张佐妹;黄展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6-01~2017-01我院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0例,行围手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30例,行围手术期整体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出血、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开展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的同时,配合围手术期综合护理措施,可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同时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郎均荷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药对陈皮-乌药与其单味药挥发油成分的比较分析

    目的:比较药对陈皮-乌药与其单味药的挥发油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陈皮、乌药饮片及药对挥发油,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各样品成分进行分析比较,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百分含量.结果:从陈皮、乌药及其药对中依次鉴定出38,49,50个组分,分别占各自挥发油总量的79.67%,83.56%,75.36%;药对与单味药挥发油共有成分37个,为药对挥发油总含量的67.69%.结论:药对挥发油组分主要来自于单味陈皮,而化学组分基本上为2个单味药的加和,单味药挥发油组分的含量在药对中发生了变化.

    作者:田宁;吴洪波;刘沫含;杜伟宇;张天一;李淑贤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低龄结肠癌患者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目的:分析低领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选2015-07 ~2017-07年龄50岁以下患者48例为研究组,选同期年龄在51岁以上的患者48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情况进行观察.结果:结肠癌病理类型分为低分化、未分化、黏液腺癌、印戒细胞等,研究组共有32例,对照组有14例,两组之间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分化、中分化腺癌症状进行观察,研究组有20例,对照组有42例,两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手术后三至五年的生存几率进行比较,对照组的生存几率要明显优于研究组,两组之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龄结肠癌与高龄结肠癌比较,低龄结肠癌在进行确诊时,分期较晚,组织学的分化程度较低,病理性特征的恶化程度较高,预后效果差,生存率低.对结肠癌进行早发现、早诊断及早治疗,能够有效提高低龄结肠癌患者生存几率.

    作者:黄庆文;李良奇;阙丽琳;杨丽;陈伊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PBL教学法联合思维引导式教学法在普外科临床实习带教中的意义

    目的:探究PBL教学法联合思维引导式教学法在普外科临床实习带教中的意义.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届临床专业的实习生60例,对其进行PBL教学法联合思维引导式教学法.观察学生满意度、教学效果以及考核结果.结果:满意度为96.7%.在理论与操作结合能力、思维能力、合作能力、操作积极性、自学能力以及交流能力方面方面的考核成绩分别是(3.63±0.41)分、(3.86 ±0.36)分、(3.72±0.25)分、(3.86±0.21)分、(3.77±0.18)分、(3.86±0.16)分.终的临床理论知识考核结果为(92.25 ±4.29)分.结论:PBL教学法联合思维引导式教学法可有效提高普外科临床实习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学习成绩,值得在临床带教中被广泛应用和推广.

    作者:苏德望;王跃生;李英夫;陈颖;杨春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PBL教学法联合Sandwich教学法在血液科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PBL教学法联合Sandwich教学法在血液科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在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内科实习的60名临床医学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PBL教学法联合Sandwich教学法组和传统组.教学结束后,以理论考试和临床技能测试的成绩为考核依据.结果:PBL教学法联合Sandwich教学组的理论成绩和临床技能测试成绩均高于传统组(P<0.05),采用新型联合教学法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临床思维,养成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习惯.结论:在血液内科临床教学中,PBL教学法联合Sandwich教学法优于传统教学法.

    作者:张纯;张淑萍;董航;倪蕾;王为光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冠心痛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冠心病患者,以随机数表抽取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对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生活质量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SF-36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社会支持和自我效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冠心病患者护理中应用综合护理有利于缓解患者病情,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意义显著.

    作者:葛淑红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缝合与不缝合对下颌近中阻生第三磨牙拔牙创愈合效果的观察

    目的:探讨缝合与不缝合对下颌近中阻生第三磨牙拔牙创的愈合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09~12收治的160例下颌近中阻生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实验组80例创面予以缝合,对照组80例创面不予以缝合进行对比研究,观察两组在拔牙后7d有无拔牙后出血,感染,干槽症等并发症.结果:实验组拔牙后出血,感染,干槽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下颌近中阻生第三磨牙拔牙患者创口予以缝合,有利于减少并发症,利于创口愈合.

    作者:周媛媛;李善昌;张驰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Fascin和galectin-3在DTC组织中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组织中肌动蛋白结合蛋白(fascin)与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表达及临床病理参数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DTC和正常甲状腺组织中两因子的表达状况,并对两因子在DTC中的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DTC组织中fascin阳性表达率为71.67%,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50%),差异存在统计学差异.galectin-3蛋白在DTC阳性表达率为86.67%,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10.00%),差异存在统计学.DTC组织中fascin和galectin-3蛋白表达均和淋巴结转移情况相关,且Fascin与galectin-3的表达成显著正相关(rs=0.4135,P=0.001).结论:fascin和galectin-3蛋白参与DTC的发生、淋巴转移,两者的表达显著正相关,对肿瘤的发生与转移起到促进作用.

    作者:程龙;王妍;刘振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磁共振对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磁共振(MRI)对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4-12 ~2016-12我院院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患者92例,均实施X线与MRI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病变的阳性检出率.结果:经手术结果检查显示,92例患者软组织肿胀84例,关节积液77例,关节面不平76例,关节间隙狭窄71例,关节软骨改变69例,半月板变性62例,骨质增生54例,软骨下赘骨53例,滑膜增厚52例,软骨下囊变16例.MRI检查于软组织肿胀、关节积液、关节软骨改变、半月板变性、滑膜增厚方面的阳性检出率高于X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方法于关节间隙狭窄、关节面不平、骨质增生、软骨下赘骨、软骨下囊变方面的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患者应用磁共振检查可显著提高病变阳性检出率,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彭渊博;王志学;周青;赵森;雷威;鲍志国;侯晓东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孤儿肽在肺动脉高压大鼠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孤儿肽(orphanin FQ,OFQ)在肺动脉高压大鼠肺动脉组织及血浆中表达水平变化意义.方法: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肺动脉高压诱导组(n=15)和对照组(n=5),肺动脉高压诱导组采用腹腔注射野百合碱(monocrotaline,MCT) 60mg/kg体重,对照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的0.9%生理盐水.在注射野百合碱7、14、21、28d后,检测大鼠肺组织中mRNA的表达情况,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定位OFQ在肺动脉组织中表达.结果:OFQ在肺动脉高压大鼠肺组织中表达随时间增加呈现正相关,同时在血浆中OFQ表达变化随着肺动脉高压进展而增加,OFQ表达变化与肺动脉血液动力学指标及右心室肥厚指数呈现明显相关性,免疫组化显示OFQ定位于肺小动脉的内皮细胞及平滑肌细胞.结论:OFQ在野百合碱诱导的肺动脉高压大鼠血浆及肺动脉中表达升高,它可以作为判定肺动脉高压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可能参与肺动脉高压发病血管重塑机制.

    作者:张洪亮;贾阿娜;刘春辉;王慧;范蕾;赵智敏;贺兆发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清YKL-40水平变化及意义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患者和肥胖者血清YKL-40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选取于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代谢综合征患者42例(MetS组),另选体检健康BMI≥25.0kg/m2者23例作为超重和(或)肥胖组(Obe组),体检健康且BMI≤25.0kg/m2者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NC组).采用ELISA检测血清YKL-40水平.结果:MetS组血清YKL-40水平显著高于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Obe组和NC组间YKL-40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YKL-40与HOMA-IR、FPG、HbA1c、FIns、TG、TC呈正相关(均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PG和FIns是血清YKL-40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YKL-40与胰岛素抵抗呈正相关,YKL-40与代谢综合征的微炎症状态相关.

    作者:于叶叶;石鑫;谭丽艳;潘佳秋;史为伍;于学静 刊期: 2018年第01期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教育厅

主办:佳木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