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洁;邓浩;石鑫;于叶叶;谭丽艳
目的:比较药对陈皮-乌药与其单味药的挥发油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陈皮、乌药饮片及药对挥发油,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各样品成分进行分析比较,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百分含量.结果:从陈皮、乌药及其药对中依次鉴定出38,49,50个组分,分别占各自挥发油总量的79.67%,83.56%,75.36%;药对与单味药挥发油共有成分37个,为药对挥发油总含量的67.69%.结论:药对挥发油组分主要来自于单味陈皮,而化学组分基本上为2个单味药的加和,单味药挥发油组分的含量在药对中发生了变化.
作者:田宁;吴洪波;刘沫含;杜伟宇;张天一;李淑贤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患者和肥胖者血清YKL-40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选取于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代谢综合征患者42例(MetS组),另选体检健康BMI≥25.0kg/m2者23例作为超重和(或)肥胖组(Obe组),体检健康且BMI≤25.0kg/m2者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NC组).采用ELISA检测血清YKL-40水平.结果:MetS组血清YKL-40水平显著高于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Obe组和NC组间YKL-40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YKL-40与HOMA-IR、FPG、HbA1c、FIns、TG、TC呈正相关(均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PG和FIns是血清YKL-40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YKL-40与胰岛素抵抗呈正相关,YKL-40与代谢综合征的微炎症状态相关.
作者:于叶叶;石鑫;谭丽艳;潘佳秋;史为伍;于学静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腹部超声联合阴道彩超诊断间质部妊娠的声像图特点及与宫角妊娠的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30例间质部妊娠患者和38例宫角妊娠患者的声像图特点,(1)观察妊娠囊的大小,妊娠囊在宫角的位置,妊娠囊与宫腔是否相通且距宫腔及子宫外侧浆膜层的距离;(2)妊娠囊周围包膜的完整性与肌层的厚度;(3)孕囊周边血流分布与频谱特征.结果:间质部妊娠与宫角妊娠的孕囊距宫腔的距离、孕囊周边肌层厚度等方面的超声特点,差别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二者孕囊周围肌层的完整性、周边血流阻力指数RI值等超声特点,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腹超声联合阴道彩超对诊断输卵管间质部妊娠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赵立红;邹晓娉;黄雪兰;王晓慧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缝合与不缝合对下颌近中阻生第三磨牙拔牙创的愈合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09~12收治的160例下颌近中阻生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实验组80例创面予以缝合,对照组80例创面不予以缝合进行对比研究,观察两组在拔牙后7d有无拔牙后出血,感染,干槽症等并发症.结果:实验组拔牙后出血,感染,干槽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下颌近中阻生第三磨牙拔牙患者创口予以缝合,有利于减少并发症,利于创口愈合.
作者:周媛媛;李善昌;张驰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究PBL教学法联合思维引导式教学法在普外科临床实习带教中的意义.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届临床专业的实习生60例,对其进行PBL教学法联合思维引导式教学法.观察学生满意度、教学效果以及考核结果.结果:满意度为96.7%.在理论与操作结合能力、思维能力、合作能力、操作积极性、自学能力以及交流能力方面方面的考核成绩分别是(3.63±0.41)分、(3.86 ±0.36)分、(3.72±0.25)分、(3.86±0.21)分、(3.77±0.18)分、(3.86±0.16)分.终的临床理论知识考核结果为(92.25 ±4.29)分.结论:PBL教学法联合思维引导式教学法可有效提高普外科临床实习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学习成绩,值得在临床带教中被广泛应用和推广.
作者:苏德望;王跃生;李英夫;陈颖;杨春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癫痫持续状态使用亚低温和持续状态常规治疗的安全性及脑保护作用.方法:将2014-02~2016-12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癫痫持续状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2组,30例予以持续状态常规治疗(对照组),30例予以亚低温联合持续状态常规治疗(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GOS评分、SOD、MDA、AOPP、NO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有效率93.33%,对照组临床有效率73.33%,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GOS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GOS评分较对照组升高显著(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氧化应激指标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SOD水平较对照组升高显著,MDA、AOPP、NO水平较对照组降低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20.00%,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6.66%,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癫痫持续状态患者治疗中选择亚低温治疗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缓解患者全身氧化应激状态,有助于保护患者脑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周思超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右关托咪啶辅助局麻在老年患者腮腺肿瘤切除术中的镇静镇痛效果.方法:选择颌面外科行腮腺浅叶及/或腮腺区肿物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啶组(D组)和0.9%氯化钠注射液对照组(C组),各30例.两组均以1%的利多卡因30mL做浸润麻醉.在手术开始前20min,D组患者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啶负荷剂量0.5μg/kg,输注时间大于10min,之后以0.2~0.5μg/(kg·h)进行维持;C组静脉泵注等体积的0.9%氯化钠注射液,至病理标本离体时停止泵药.记录两组患者泵药前(T0)、负荷剂量泵注结束时(T1)、手术开始时(T2)、解剖面神经时(T3)、病理标本离体时(T4)、手术结束时(T5)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以及术中加用镇痛药物的几率.结果:D组患者在T1、T2、T3、T4、T5时点SBP、DBP和HR有所上升,较To时差异无统计学(P>0.05),C组患者在T1、T2、T3、T4、T5时点SBP、DBP和HR持续升高,较T0时差异有统计学(P<0.05),在T1-T5时D组患者SBP、DBP和HR均低于同时刻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加用喷他佐辛的几率大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具有镇痛镇静及维持循环系统稳定的作用,能够增加老年患者对术中操作的耐受性.
作者:余立荣;邓文伟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超声双重造影参数对预测及评判胃癌伴肝转移新辅助化疗效果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13-12~2016-02我院收治的64例胃癌伴肝转移患者,均选用Folfox6方案,两组均化疗3个周期,根据化疗效果分为有效组(n=48)、无效组(n=16),均接受超声双重造影检查.对比本组治疗前后超声双重造影参数[峰值强度(PI)、开始增强时间(RT)、到达峰值时间(TTP)、峰值强度变化率(CROPI)]变化及疗程结束后有效组与无效组超声双重造影参数水平.结果:治疗后TTP、RT值高于治疗前,PI值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组CROPI、TTP值高于无效组,PI值低于无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参数中CROPI、TTP及PI对胃癌伴肝转移新辅助化疗效果具有重要预测评判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曹俊萍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通过检测脑卒中及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和健康人群中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明确血浆Hcy水平与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性.方法:以2016-10 ~2017-05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患者及体检人群为研究对象,随机纳入A组(脑卒中)患者50例,B组(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32例,C组(健康对照)36例,测定各组Hcy、血脂系列、空腹血糖、尿酸、肌酐、收缩压及舒张压.结果:A组及B组血浆Hcy水平分别为(20.45±11.78) μmol/L、(20.31±12.97) μmol/L,A组及B组Hcy水平均显著高于C组(P<0.05),A组及B组患者血肌酐水平分别为(72.20±16.96)μmol/L、(81.29±27.57) μmol/L,A组及B组血肌酐水平均显著高于C组(P< 0.01),A组及B组患者高Hcy血症发生率分别为96.0%及90.6%,A组及B组高Hcy血症发生率显著高于C组(P<0.01).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筛查有助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
作者:王凤玲;张培培;黄佳滨;陈丽霞;隋小芳;魏艳丽;罗转转;傅联聪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分析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肠道微生态学状况和双歧杆菌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02~2016-12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20例,按照就诊顺序不同将患者分成活动期组及缓解期组,每组60例,并将两组随机分成不同亚组,每个亚组30例,两组患者任选1组,分别施行常规药物治疗方案及双歧杆菌治疗方案,选择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正常人5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三组受检者肠道菌群情况.结果:除肠球菌属以及大肠埃希菌以外,活动期组及缓解期组患者肠道其他细菌菌落数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活动期患者肠道内大肠埃希菌落数明显高于缓解期组,差异显著(P<0.05);活动期组及缓解期组内施行常规治疗方案亚组双歧杆菌以及乳酸杆菌的菌落数量均低于、大肠埃希菌菌落数量均高于施行双歧杆菌方案亚组,差异显著(P<0.05),而且前2亚组临床效果均不如后2亚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肠道微生态学状况与健康人差异较大,使用双歧杆菌临床疗效较好.
作者:谷继伟;张佐妹;黄展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西格列汀与葛根素注射液联合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及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07~2016-07我院86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西格列汀治疗,观察组给予西格列汀+葛根素注射液治疗.统计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Ic)]及生活质量评分(GQOL-74),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GQOL-74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2h PBG、FBG、HbAlc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1.63%(5/43)低于对照组27.91%(12/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格列汀联合葛根素注射液治疗2型耱尿病,能降低患者血糖,提高其生活质量,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作者:万春玲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干扰素α-1b联合甘草酸苷在流行性腮腺炎患者中的疗效观察及安全性进行研究.方法:于我院选择88例流行性腮腺炎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采用板蓝根与利巴韦林治疗对照组患者,观察组则给予干扰素α-1b联合甘草酸苷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消肿时间均比对照组优,相较于观察组,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相对较差(P<0.05),有统计学差异存在.结论:采用干扰素α-1b联合甘草酸苷治疗流行性腮腺炎患者,不仅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还能阻止不良反应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以促进患者尽快痊愈.
作者:韩卫卫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分析颈动脉狭窄程度、糖尿病史与进展性缺血性卒中(SIP)的关联性.方法:选取2014-09~2016-10我院96例SIP型患者设为观察组,另选92例非SIP型患者设为对照组.统计对比两组有无糖尿病史及颈动脉狭窄情况,分析颈动脉狭窄程度、糖尿病史与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关联性.结果:观察组糖尿病史51.04%(49/96)、颈动脉狭窄发生率79.17%(76/96)均高于对照组33.70%(31/92)、57.61%(53/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度颈动脉狭窄发生率26.04%、重度颈动脉狭窄发生率29.17%均高于对照组13.04%、5.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史、颈动脉狭窄与SIP发生进展具有显著相关性,糖尿病及颈动脉狭窄严重程度均可有效评估SIP发生进展,可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刘艳贞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肠内营养支持联合分级护理模式在重症颅脑外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03~2016-03我院98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4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分级护理模式+肠内营养支持.统计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治疗依从性及术后情况.结果:观察组住院、治愈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5.92%(47/49)高于对照组79.59%(3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依从率91.84% (45/49)高于对照组75.51%(37/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分级护理模式联合肠内营养支持,能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缩短住院及治愈时间,值得推广.
作者:王丹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研究纽曼保健系统模式联合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行PCI术后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行PCI冠心痛患者78例,按入院顺序分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纽曼保健系统模式+个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自我效能评分及生活质量(WHOQOL-100)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WHOQOL-100、自我效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WHOQOL-100、自我效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纽曼保健系统模式联合个性化护理干预应用于冠心病患者行PCI术后可显著提高自我效能,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刘家冉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研究新木桶理论对消毒供应中心外来器械器械遗失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06 ~2017-06我院消毒供应中心接受的外来器械687件作为观察组.另选取我院2015-05~2016-05消毒供应中心接受的外来器械623件作为对照组.对照组予以传统管理,观察组予以新木桶理论管理.统计对比两组外来器械管理情况.结果:观察组外来器械清洗质量合格率(96.22%)较对照组(81.86%)高,观察组湿包率(3.35%)、器械遗失率(0.44%)较对照组(9.15%、2.89%)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木桶理论应用于消毒供应中心外来器械管理中,可提高外来器械清洗质量合格率,并降低器械遗失率.
作者:王雷艳;刘瑞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究对晚期肝癌患者的疼痛护理施以联合吗啡皮下注射以及芬太尼透皮贴剂的优势.方法:在我院接受晚期肝癌介入术治疗后接受疼痛护理的患者中随机选取165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依据住院顺序分为观察组(83例)与对照组(82例).观察组患者施以联合吗啡皮下注射与芬太尼透皮贴剂,对照组施以吗啡皮下注射,利用统计学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疼痛评分以及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在介入治疗后的12h、24h,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有效降低,并且有着较低的副反应发生率情况,经统计学分析后均存在意义(P<0.05).结论:对接受晚期肝癌介入术治疗的患者施以吗啡皮下注射联合芬太尼透皮贴剂缓解疼痛效果良好,优势显著.
作者:何玉婷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组织中肌动蛋白结合蛋白(fascin)与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表达及临床病理参数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DTC和正常甲状腺组织中两因子的表达状况,并对两因子在DTC中的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DTC组织中fascin阳性表达率为71.67%,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50%),差异存在统计学差异.galectin-3蛋白在DTC阳性表达率为86.67%,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10.00%),差异存在统计学.DTC组织中fascin和galectin-3蛋白表达均和淋巴结转移情况相关,且Fascin与galectin-3的表达成显著正相关(rs=0.4135,P=0.001).结论:fascin和galectin-3蛋白参与DTC的发生、淋巴转移,两者的表达显著正相关,对肿瘤的发生与转移起到促进作用.
作者:程龙;王妍;刘振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钙敏感受体激动剂西那卡塞和磷结合剂碳酸镧联合骨化三醇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继发重度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01~12我院进行规律血液透析尿毒症合并重度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患者20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10例和对照组1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西那卡塞片,起始剂量25mg/d,每2周复查一次血钙、血磷、iPTH,根据检测结果逐渐将剂量调整至75mg/d.两组患者均于透析后当晚口服骨化三醇,4~6μg,每周二次;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高磷血症,给予口服碳酸镧500mg,每日3次.将150pg/mL< iPTH< 300pg/mL认定为达标.所有患者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1,2,3,6个月血清钙,磷,iPTH,计算钙磷乘积,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iPTH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磷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钙及血钙磷乘积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对照组显效2例,有效2例,总有效率40%;观察组显效4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7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那卡塞联合骨化三醇冲击及碳酸镧治疗血液透析患者中重度SHPT有较好的疗效,可有效降低iPTH.三种药物联合治疗重度SHPT明显优于单纯骨化三醇冲击加碳酸镧.
作者:李长红;赵春艳;蔡天蕊;杨悦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细胞病理学是组织病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通过检查细胞的形态学特点,进行健康和疾病的筛查、诊断和研究,即对无症状个体进行癌前病变的筛查,对有症状或体征患者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是癌前病变和癌进一步检查的基础,可对高危人群或防癌筛查、诊断肿瘤、肿瘤治疗后随访、认识癌前病变、提示良性病变.包括细针穿刺细胞学(针吸细胞学)、脱落细胞学两部分.其诊断是根据观察细胞形态特征,以组织学为基础分析细胞来源和改变,结合病史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优点是取材简便快速、损伤小,患者易接受从而广泛应用于临床.
作者:曲灿华;孙玉鸿 刊期: 201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