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分级护理模式联合肠内营养支持在重症颅脑外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王丹

关键词:分级护理模式, 肠内营养支持, 重症颅脑外伤术
摘要:目的:观察肠内营养支持联合分级护理模式在重症颅脑外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03~2016-03我院98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4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分级护理模式+肠内营养支持.统计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治疗依从性及术后情况.结果:观察组住院、治愈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5.92%(47/49)高于对照组79.59%(3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依从率91.84% (45/49)高于对照组75.51%(37/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分级护理模式联合肠内营养支持,能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缩短住院及治愈时间,值得推广.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AQP1基因RNAi靶向沉默对肺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目的:利用RNA沉默(RNAi)技术抑制AQP1基因的表达,观察其对肺腺癌SPC-A-1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将AQP1 siRNA转染入肺腺癌SPC-A-1细胞为实验组,转染空白载体为空白载体组,未做处理为阴性对照组,利用CCK-8检测沉默AQP1基因对SPC-A-1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沉默AQP1基因对SPC-A-1细胞凋亡的影响,Transwell小室迁移试验检测沉默AQP1基因对SPC-A-1细胞迁袭能力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细胞增值率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增高(P<0.05),Transwell试验中细胞迁袭能力降低(P<0.05);空白载体组与阴性对照组在各时间段细胞增殖率、凋亡率、细胞迁袭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扰AQP1基因的表达能有效抑制肺腺癌SPC-A-1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降低其迁袭力.

    作者:王春玲;李九越海;李爽;牛文斌;徐意芹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

    目的:分析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2016-02~2017-02我院收治的CHF合并VA的患者90例,分为病例组(n=45)和对照组(n=45).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病例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胺碘酮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心功能(LVEF、LVEDD、LVESD、RV)、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生活质量状况.结果: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相比,病例组的较高;与对照组的临床指标以及生活质量状况相比,病例组的较优;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病例组的较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CHF合并VA,疗效确切,心功能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显著提升,并且不良反应极少,值得借鉴和推广.

    作者:张天英;江智慧;董丽华;王丽敏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成人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分析我院成人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的现状,为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09~2017-09我院呼吸内科住院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痰培养结果及耐药情况,并对主要病原菌进行性别、年龄的统计学分析.结果: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液标本中共分离出523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429株(约82.0%),革兰阳性球菌10株(约1.9%),真菌84株(约16.1%),检出率高的病原菌为肺炎克雷伯杆菌(约35.8%).发现鲍曼不动杆菌在70 ~79岁年龄组患者中检出率明显增高.常见的革兰阴性杆菌对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率高,均>80%,但对氨苄西林敏感率普遍较低.结论:近两年我院成人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构成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时应优先考虑覆盖革兰阴性杆菌的抗生素.

    作者:孙云晖;章婷;梁姗姗;王一新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医学期刊编辑新形势下应增强的编辑意识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期刊编辑出版业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这就对编辑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编辑人员不断转变思想,适应新形势下的期刊发展的要求,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增强自身的政治意识、信息意识、创新意识、规范化意识、精品意识、法律意识、服务意识以及市场营销意识,推进医学期刊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王英敏;江清林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诊断中颈动脉血管超声检查的诊断价值分析,同时就缺血性脑血管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间的关系进行探讨.方法:根据研究课题需要笔者在所属辖区医院病历资料室抽调2012-11 ~2016-11本院接诊的155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与同期收治的非心脑血管病患者57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155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中45例为中短暂性脑血管病发作患者,便于研究将本组病例纳入TIA组,其余110例脑梗死患者视为脑梗死组,57例非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组间比较患者颈动脉血管壁内中膜(IMT)厚度、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粥样硬化斑块分型与分布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患者动脉血管壁IMT比较,脑梗死组与TIA组略大(P<0.05),脑梗死组与TIA组动脉血管壁IMT组间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TIA组、对照组三组斑块血管检出率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前两者斑块血管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与TIA组脂质型、纤维型、钙化型、混合型斑块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脑梗死组脂质型斑块与混合型斑块检出率高于TIA组(P<0.05).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易出现的部位依次为颈动脉主干、颈内动脉起始处、颈动脉分叉处,不同部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发生率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扮演着重要角色,颈部动脉血管超声检查能预估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临床应用价值颇高.

    作者:杨昊;刘永明;邓小容;汪静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初诊T2DM患者血清vaspin及RBP-4水平变化与肥胖和IR的研究

    目的:研究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及肥胖者血清腹腔脂肪型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aspin)及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水平变化及与肥胖、2型糖尿病代谢变化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T2DM)60例,按照BMI水平分为正常体重糖尿病组(T2DM-NW组)及超重肥胖糖尿病组(T2DM-OB组),另选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NGT),同样分为正常体重组(NGT-NW组)及超重肥胖组(NGT-OB组),采用ELISA检测血清vaspin及RBP-4水平.结果:各组间血清vaspin、RBP-4水平依次为:T2DM-OB组>NGT-OB组>T2DM-NW组>NGT-NW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提示vaspin与体重、BMI、腰围、WHR、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呈显著相关性(r分别为0.533,0.595,0.603,0.622,0.530,0.536,P<0.01);RBP-4与体重、BMI、腰围、BMI、FIns、HOMA-IR呈显著相关性(r分别为0.533,0.595,0.603,0.622,0.530,0.536,P<0.01);血清vaspin与RBP-4呈显著正相关(P<0.01).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BMI、WHR和FIns是vaspin独立相关因素;BMI、WHR和HOMA-IR是血清RBP-4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血清vaspin和RBP-4与HOMA-IR、BMI、WHR呈显著正相关,提示该两种脂肪源性细胞因子可能在T2DM、胰岛素抵抗和肥胖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

    作者:石鑫;于叶叶;邓洁;谭丽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提高抗病毒口服液连翘苷含量的工艺优化研究

    目的:从工艺角度探讨如何提高抗病毒口服液中连翘苷的含量.方法:从工艺角度提出了新的思路,即通过优化提取的醇沉工艺来提高产品的连翘苷含量.结果:通过提取工艺筛选,得出佳醇沉工艺条件,即醇沉乙醇浓度为85% ~ 87%,醇沉液含醇量为70%;静置温度为4~8℃;静置时间为24h.结论:按照优化后的醇沉工艺,制备得到的抗病毒口服液连翘苷含量明显提高,产品质量稳定.

    作者:刘兴宝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低龄结肠癌患者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目的:分析低领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选2015-07 ~2017-07年龄50岁以下患者48例为研究组,选同期年龄在51岁以上的患者48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情况进行观察.结果:结肠癌病理类型分为低分化、未分化、黏液腺癌、印戒细胞等,研究组共有32例,对照组有14例,两组之间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分化、中分化腺癌症状进行观察,研究组有20例,对照组有42例,两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手术后三至五年的生存几率进行比较,对照组的生存几率要明显优于研究组,两组之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龄结肠癌与高龄结肠癌比较,低龄结肠癌在进行确诊时,分期较晚,组织学的分化程度较低,病理性特征的恶化程度较高,预后效果差,生存率低.对结肠癌进行早发现、早诊断及早治疗,能够有效提高低龄结肠癌患者生存几率.

    作者:黄庆文;李良奇;阙丽琳;杨丽;陈伊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妇科千金片与克林霉素磷酸酯联合莫西沙星对慢性盆腔炎患者症状的改善影响

    目的:研究妇科千金片与克林霉素磷酸酯联合莫西沙星对慢性盆腔炎患者症状改善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09~2016-07我院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84例,依照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各42例.对照组予以克林霉素磷酸酯联合莫西沙星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妇科千金片治疗.统计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症状改善情况以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86%(39/42)高于对照组76.19% (32/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腹疼痛、腰骶酸痛、白带异常改善用时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SF-36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盆腔炎患者予以妇科千金片与克林霉素磷酸酯联合莫西沙星治疗具有显著效果,可改善患者下腹疼痛、腰骶酸痛、白带异常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曹宁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围术期护理应用于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合并子宫腺肌症患者的效果

    目的:围术期护理应用于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合并子宫腺肌症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68例应用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围术期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SAS、SD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术期护理应用于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患者具有良好的效果,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崔岩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早孕期联合测定孕酮、β-HCG及甲状腺激素水平的意义

    目的:研究分析孕酮、β-HCG及甲状腺激素水平等联合检测在早孕期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03 ~ 2016-07在本院接受体检的134例早孕期孕妇,依据孕妇的检查表现将其分成研究组(正常孕妇,68例)与对照组(有先兆流产表现的孕妇,66例);所有入选孕妇均对其实施孕酮、β-HCG(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与甲状腺激素等指标的测定,观察分析组间孕妇的检查结果.结果:两组入选孕妇的相关检查操作均完成后,对组间各项指标的检查结果观察对比,研究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分析组间孕妇各项指标的倍增良好率,研究组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且对组间孕妇的妊娠成功率观察对比,研究组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孕妇早孕期间对其实施孕酮、β-HCG及甲状腺激素等指标水平联合检测,可对孕妇是否存有先兆流产进行准确判定,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唐熟能;吴长蓉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IKAP护理模式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电刺激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疗效的影响

    目的:研究信息-知识-信念-行为(IKAP)护理模式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电刺激(low-rTMS)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01~2016-09脑卒中恢复期患者88例,按入院顺序分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IKAP护理模式+low-rTMS.比较两组治疗依从性、干预前后生活质量(SIS)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依从率93.18%高于对照组7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S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6个月后SI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KAP护理模式联合low-rTMS应用于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可提高治疗依从性,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何松玲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芬太尼透皮贴剂联合吗啡皮下注射在晚期肝癌介入术后疼痛护理的应用

    目的:探究对晚期肝癌患者的疼痛护理施以联合吗啡皮下注射以及芬太尼透皮贴剂的优势.方法:在我院接受晚期肝癌介入术治疗后接受疼痛护理的患者中随机选取165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依据住院顺序分为观察组(83例)与对照组(82例).观察组患者施以联合吗啡皮下注射与芬太尼透皮贴剂,对照组施以吗啡皮下注射,利用统计学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疼痛评分以及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在介入治疗后的12h、24h,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有效降低,并且有着较低的副反应发生率情况,经统计学分析后均存在意义(P<0.05).结论:对接受晚期肝癌介入术治疗的患者施以吗啡皮下注射联合芬太尼透皮贴剂缓解疼痛效果良好,优势显著.

    作者:何玉婷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HMGB1和MMP7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人体宫颈组织中鳞状细胞内HMGB1和MMP-7的表达情况、宫颈鳞癌在临床病理特征参数中比例以及HMGB1、MMP7相关性性质,并且寻找更有特异性及敏感指标作为宫颈鳞癌侵袭转移及预后的标志物.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检测方法测定,人体不同程度病变的宫颈组织(宫颈鳞癌、癌前病变(CIN)、正常宫颈组织)中HMGB1和MMP-7的表达情况.结果:①HMGB1在宫颈鳞癌、宫颈癌前病变(CIN)以及正常宫颈组织中分别表达为80% (48/60)、60%(12/20)和25% (5/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宫颈癌组(实验组)、宫颈癌前病变(CIN)和正常宫颈组织(对照组),这三个宫颈演变在MMP7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67% (43/60)和45%(9/20)、0% (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编号一致的标本上HMGB1与MMP7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呈正相关(r=0.4,P<0.05).结论:宫颈鳞癌发展过程中HMGB1/MMP7该信号通路起到至关重要的一步,且阻断该信号通道表达,成为宫颈鳞癌治疗的另一方向;联合检测两种(HMGB1、MMP7)表达可作为宫颈鳞癌追踪转移侵袭程度的可靠依据.HMGB1与MMP7的信号通道中激活可能增强宫颈鳞癌的恶性程度及侵袭能力,是一个重要的肿瘤相关基因.

    作者:王婷婷;吴英杰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ERK和JNK在胃癌中的表达

    目的:研究人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ERK蛋白和JNK蛋白的表达情况及两者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0例人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ERK和JNK的表达程度.结果:(1)胃癌中ERK表达阳性率为63.3% (38/60)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16.7%(10/60) (P<0.05),其表达水平与癌组织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P<0.05),与癌肿的分化程度无关(P>0.05).(2)胃癌中JNK的表达阳性率75.0%(45/60)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21.7%(13/60),JNK的表达水平与癌组织的分化程度、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P<0.05).结论:ERK和JNK蛋白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进程中起作用,对研究胃癌与ERK和JNK转导途径、胃癌的诊断及治疗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赵杰;陈振栋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腹主动脉瘤中TGF-β表达水平的研究

    目的: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在大鼠腹主动脉瘤(AAA)模型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腹主动脉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2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2组,正常对照组与弹力蛋白酶灌注组(20U/mL)1mL,持续30min.于术前、术后28d测量腹主动脉直径.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动脉瘤中TGF-β的表达,数据均以((-x)±s)进行两组之间的差异分析.结果:实验组动物模型均已达到腹主动脉瘤诊断标准(正常动脉:1.26±0.030,AAA组:2.950±0.106,P< 0.05).与正常动脉相比,AAA组TGF-β的表达明显升高(正常动脉:0.3392±0.035,AAA组:0.7840±0.044,P <0.05).结论:转化生长因子-β在大鼠腹主动脉瘤中的表达明显升高,说明转化生长因子-β在介导腹主动脉瘤的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徐桂超;董海鹏;刘程伟;王石;金松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护理干预在促进冠心病心脏支架患者心脏功能恢复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促进冠心病心脏支架患者心脏功能恢复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于2016-01~2017-01对收治的接受支架治疗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心脏事件发生情况、心功能及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3.87、3.49,p<0.05).研究组患者的心绞痛、心衰、再狭窄、心肌梗塞等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x2=4.21,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心功能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t=3.19,P<0.0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x2=4.76,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接受支架治疗后给予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大程度的减少其心脏事件发生率,提高心功能,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春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右美托咪啶辅助局麻在老年腮腺肿瘤患者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右关托咪啶辅助局麻在老年患者腮腺肿瘤切除术中的镇静镇痛效果.方法:选择颌面外科行腮腺浅叶及/或腮腺区肿物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啶组(D组)和0.9%氯化钠注射液对照组(C组),各30例.两组均以1%的利多卡因30mL做浸润麻醉.在手术开始前20min,D组患者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啶负荷剂量0.5μg/kg,输注时间大于10min,之后以0.2~0.5μg/(kg·h)进行维持;C组静脉泵注等体积的0.9%氯化钠注射液,至病理标本离体时停止泵药.记录两组患者泵药前(T0)、负荷剂量泵注结束时(T1)、手术开始时(T2)、解剖面神经时(T3)、病理标本离体时(T4)、手术结束时(T5)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以及术中加用镇痛药物的几率.结果:D组患者在T1、T2、T3、T4、T5时点SBP、DBP和HR有所上升,较To时差异无统计学(P>0.05),C组患者在T1、T2、T3、T4、T5时点SBP、DBP和HR持续升高,较T0时差异有统计学(P<0.05),在T1-T5时D组患者SBP、DBP和HR均低于同时刻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加用喷他佐辛的几率大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具有镇痛镇静及维持循环系统稳定的作用,能够增加老年患者对术中操作的耐受性.

    作者:余立荣;邓文伟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替吉奥胶囊联合紫杉醇对晚期食管癌患者肿瘤局部控制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替吉奥胶囊联合紫杉醇对晚期食管癌患者肿瘤局部控制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06~2016-05我院94例晚期食管癌患者,按照治疗方案分组,各47例.对照组予以紫杉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替吉奥胶囊治疗.对比两组近期治疗效果以及肿瘤局部控制率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61.70%(29/47)高于对照组38.30%(18/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年局部控制率76.60% (36/47)高于对照组53.19%(25/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生活质量评分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吉奥胶囊联合紫杉醇治疗晚期食管癌患者疗效显著,可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改善生活质量,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作者:穆科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纽曼保健系统模式联合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行PCI术后的影响

    目的:研究纽曼保健系统模式联合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行PCI术后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行PCI冠心痛患者78例,按入院顺序分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纽曼保健系统模式+个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自我效能评分及生活质量(WHOQOL-100)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WHOQOL-100、自我效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WHOQOL-100、自我效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纽曼保健系统模式联合个性化护理干预应用于冠心病患者行PCI术后可显著提高自我效能,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刘家冉 刊期: 2018年第01期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黑龙江医药科学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教育厅

主办:佳木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