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中医药杂志

中华中医药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医药学报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国际刊号:1673-1727
  • 国内刊号:11-5334/R
  • 影响因子:1.13
  • 创刊:1986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18-90
  • 全年订价:154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剑桥科学文摘,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哥白尼索引(波兰)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期刊一等奖
  • 中医学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09年3期文献
  • 强心益气汤对慢性压力超负荷大鼠心室重构的影响

    目的:探讨强心益气汤对慢性压力超负荷大鼠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成4组,进行肾上腹主动脉部分结扎.假手术组和手术组不予治疗,治疗组于术后分别给予不同剂量强心益气汤灌胃,第4周分别测定各组左室质量指数(LVMI)、心肌胶原容积分数(CVF)和血浆AngⅡ、ALD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手术组大鼠血浆AngⅡ、ALD含量升高,LVMI、CVF均升高,可见大量胶原沉积,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与手术组相比,各治疗组可见Ang Ⅱ、ALD含量降低,LVMI、CVF均降低,胶原沉积较少,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强心益气汤可对抗腹主动脉结扎所致压力超负荷大鼠心脏重构,减少胶原沉积,阻止和延缓慢性心功能不全的发生发展,部分机制可能与减少机体Ang Ⅱ及ALD含量有关.

    作者:胡玉录;张建平;吴明华;张伟;徐华洲;李乾;楚立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荷叶生物碱部位大鼠血中移行成分的初步研究

    目的:初步研究荷叶生物碱部位大鼠给药后血中的移行成分.方法:建立荷叶生物碱部位大鼠给药后血中移行成分HPLC分析方法;比较荷叶生物碱部位,给药后所得血浆样品及空白血浆样品色谱图,初步指认出荷叶生物碱部位大鼠血浆中的移行成分.结果:在实验条件下,检测到16个血中移行成分,其中3个为原型成分直接人血,13个为代谢产物.紫外图谱显示的各峰大吸收波长与原型物质大吸收波长比较结果提示,7个代谢产物大吸收波长与原型相同,表明其基本骨架未发生变化,6个代谢产物大吸收波长变化较大,表明结构变化较明显.结论:通过对荷叶生物碱部位血中移行成分进行分析,可初步推测其代谢产物的结构,并将有助于对其体内吸收、分布、代谢、排谢及作用机制的研究.

    作者:吴昊;刘斌;王伟;石任兵;王玉霞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糖肾汤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系膜细胞血凝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表达及细胞外基质分泌的影响

    目的:观察糖肾汤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系膜细胞血凝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表达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细胞外基质分泌的影响,探讨其防治糖尿病肾病的机制.方法:培养大鼠系膜细胞,分为空白组、ox-LDL组、糖肾汤高、中、低剂量组和罗格列酮组,培养24h后,RT-PCR检测系膜细胞mRNA表达,ELISA技术检测细胞上清液中TGF-β1、四型胶原(ColⅣ)和纤黏连蛋白(FN)含量.结果:糖肾汤、罗格列酮含药血清均能抑制ox-LDI诱导的TGF-β1、LOX-1 mRNA表达上调,及TGF-β1、FN、ColⅣ的分泌,其中糖肾汤含药血清呈剂量依赖性作用,中浓度作用强.结论:糖肾汤可能通过降低ox-LDL受体LOX-1的表达以减少ox-LDL摄入及由此引起的细胞因子分泌和细胞外基质产生,从而起到防治糖尿病肾病的作用.

    作者:杜月光;柴可夫;赵天喜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头针对帕金森病患者脑区血流量的影响

    目的:运用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技术,观察头针对帕金森病(PD)患者不同脑区血流状况的影响.方法:30例PD患者随机分为2组,针刺+药物组和药物组各半,分别接受5周的头针配合美多巴治疗、单纯美多巴治疗.治疗前后进行帕金森病统一等级量表(UPDRS)量表测评.从上述2组各随机抽取5例,治疗前后接受SPECT检测.结果:针刺+药物组和药物组患者在震颤、强直、运动障碍等方面均有明显改善,针刺+药物组的改善优于药物组(P<0.05).10例PD患者病轻侧和病重侧rCBF比较,没有显著差异;药物组治疗后,两侧脑区局部脑血流(rCBF)均无明显改变;针刺+药物组治疗后,病重侧额叶、枕叶、基底节区、小脑rCBF均有明显升高(P<0.05),但病轻侧各脑区rCBF没有显著改变.结论:头针配合美多巴能改善患者的震颤、强直、运动障碍,其治疗PD的机制,与其改善脑区局部血流量有关.

    作者:黄泳;卓鹰;姜雪梅;唐安戊;李东江;邵明;吴卓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现代中医学基本概念逻辑矛盾剖析

    在中医学基本概念证、证候、病机、病因之间存在严重的逻辑矛盾,加之证素、证型、型、辨证分型与之混杂,从而导致概念间逻辑混乱难以控制的局面.故文章认为在重新界定内涵基础上,对这些概念或术语进行归并和取舍,统一、规范和净化中医学基本概念,是中医重大基础研究的当务之急.

    作者:梁茂新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从人的认知过程初探中医相关概念的形成与实质

    文章从人的认知过程入手,初步探讨了中医相关概念的形成与实质,认为中医相关概念是构筑于人类感官可以直接感知到的自然界现象(包含人体外在表现)之上的,其实质就是人体宏观症状体征及相关客观自然现象之特征在人们意识中的反映.中医里既有由感官可直接感知到的事物而形成的概念,也有不能依靠自身感官直观认知形成而必须经过进一步思考才能形成的概念.二者均非虚无缥缈,其形成都有客观现象作为基础.只要抓住现象,那么这些概念就能够接受,而中医相关研究也会更加脚踏实地.

    作者:王智瑜;翟双庆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青藤碱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TLR2和TLR4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中药单体青藤碱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toll样受体(toll like receptor,TLR)2和TLR4表达的影响.方法:分离1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单核细胞,采用细胞因子刺激分化为树突状细胞.分别采用青藤碱高(5mM)、中(2mM)、低(1mM)剂量和空白对照干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树突状细胞TLR2和TLR4mRNA的表达,Western-blot检测树突状细胞TLR2和TLR4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经青藤碱高(P<0.01)、中剂量(P<0.01)干预后的树突状细胞TLR2和TLR4 mRNA表达明显降低,青藤碱干预后的树突状细胞(DC)中TLR2、TLR4表达均有所有降低.结论:青藤碱可能通过抑制树突状细胞TLR介导的炎症信号转导,而产生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

    作者:余克强;罗仁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伤寒论》寒热夹杂证的六经辨治

    文章从六经各有表里寒热变化,又各有不同所主的观点出发,系统分析和归纳了<伤寒论>中所涉及的各种寒热夹杂证的辨治内容,界定了它们的六经归属与病机特点,进一步提升了六经理论对杂病辨治的指导意义.

    作者:刘敏;刘英锋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左归丸与右归丸对EAE大鼠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影响

    目的:通过观察左归丸与右归丸对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模型(EAE)的影响,了解两者作用机制的异同.方法:应用髓鞘碱性蛋白与完全福氏佐剂按体积比1:1制成抗原并于Lewis大鼠双后足垫下注射,建立EAE模型.通过流式细胞仪技术观察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水平.结果:造模后第15天,左归丸组CD4+细胞显著升高(P<0.05);模型组CD4+/CD8+比值高于正常组(P=0.052).造模后第27天,模型组CD4+/CD8+比值明显升高(P<0.05);左归丸组CD4+/CD8+比值明显降低(P<0.05);左归丸组和右归丸组NK细胞明显升高(P<0.05).结论:EAE大鼠CD4+/CD8+比值升高,这在EAE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滋阴补肾法可上调急性期CD4+细胞水平,下调缓解期CD4+/CD8+比值来治疗EAE.左归丸与右归丸可下调急性期NK细胞水平,上调缓解期NK细胞水平治疗EAE.

    作者:叶明;樊永平;王蕾;龚海洋;周莉;王雅杰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参麦注射液对离体人支气管平滑肌张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对离体人支气管平滑肌(HBSM)张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体外等长张力测定法,观察参麦注射液对HBSM静息和收缩张力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参麦注射液对支气管环的张力无明显作用;参麦注射液可显著抑制乙酰胆碱和KCl诱发的收缩反应;对内钙释放和外钙内流所引发的收缩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均<0.05).结论:参麦注射液能抑制乙酰胆碱和KCl诱发的支气管环的收缩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细胞外钙进入细胞内及胞浆内钙的释放而抑制支气管的收缩.

    作者:赵丽敏;徐永健;马利军;张珍祥;熊盛道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对应分析技术在冠心病舌脉象定量提取中的应用

    目的:探索冠心病证候诊断标准研究中舌脉象定量提取的方法.方法:采用对应分析技术对冠心病的证候和舌脉象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证候与舌脉象之间存在的关系:气虚血瘀证与舌胖大(相关距离0.2163)、舌有瘀斑瘀点(0.3351)、脉细弱(0.4537)关系密切;气阴两虚证与舌淡红(0.0948)、脉细弱(0.2267)、舌红少苔(0.2652)关系密切;痰瘀互阻证与脉弦滑(0.0847)、苔腻(0.1815)、舌有瘀斑瘀点(0.4430)关系密切;阳虚寒凝证与苔腻(0.3195)、脉沉细(0.3885)、舌有瘀斑瘀点(0.4812)关系密切.结论:对应分析技术在多变量的探索性分析研究中可能是较为有效的方法之一.

    作者:何庆勇;王阶;张允岭;李霁;邢雁伟;张月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高血压病与痰瘀互结及五脏相关的理论探讨

    为了探讨高血压病发生与痰瘀互结的关系及其与五脏的相关性,文章对历代文献中关于痰、瘀与眩晕、头痛,及五脏与眩晕、头痛的论述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痰、瘀与眩晕、头痛的发生关系密切,眩晕、头痛的发生与五脏相关,并且痰、瘀与五脏功能失调相关.痰能致眩、致头痛,五脏功能失调可以产生痰、瘀,五脏病变可引发眩晕、头痛.因此,高血压病眩晕、头痛的发生与五脏病变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在临床治疗高血病时要注意其与五脏的关联.通过临床实践,进一步证实高血压病的发生与心、肾的关系为密切.历代文献虽有痰瘀互结致病的论述,但未发现痰瘀互结致眩晕、头痛的明确认识,而在临床上痰瘀互结是高血压病发生的重要病理因素,应上起重视.

    作者:韩学杰;刘颖;王丽颖;贾海骅;连智华;丁毅;沈绍功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精元康胶囊对116例艾滋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精元康胶囊对艾滋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低下的影响.方法:选用中药制剂精元康胶囊+利可君片模拟剂与高活性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疗法)同时服用组患者58例,并与西药利可君片+精元康胶囊模拟剂与HAART疗法同时服用患者58例,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剂的临床试验方法,均系统服药6个月,定期检测患者外周血象.结果:精元康胶囊治疗艾滋病外周血白细胞低下效果良好,突出表现在显著升高外周血白细胞及粒细胞计数,且随服药时间的延长,促白细胞生长的作用更加明显;对不同程度的白细胞水平均有升高作用.精元康胶囊临床安全有效,治疗中及后期随访均未观察到本制剂引起的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结论:精元康胶囊可有效治疗艾滋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低下.

    作者:蒋士卿;孙宏新;徐英敏;裴俊文;王红玲;朱建光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同仁牛黄清心片质量标准的研究

    目的:研究同仁牛黄清心片中人工牛黄、人参的鉴别和芍药苷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采用薄层层析方法鉴别主要药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制剂中芍药苷的含量,以甲醇-0.05mol/L磷酸二氢钾(25:75)为流动相,Symmetry ShieldTMRp18(3.9mm×150mm,5 μm)为固定相,流速为0.8ml/min,检测波长为230nm,柱温为30℃.结果:确立了制剂中人工牛黄和人参的鉴别方法.芍药苷在0.10-0.51 μg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1605260X-17363,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94%,RSD为2.05%.结论:该实验建立的鉴别和含量测定方法具有专属性强、准确、重复性好的特点,可用于同仁牛黄清心片的质量控制.

    作者:李志猛;杜树山;李向日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鲜姜黄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目的:分析广西产鲜姜黄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其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鲜姜黄挥发油,用GC毛细管柱进行分析,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并用GC-MS法鉴定化学成分.结果:检出48个色谱峰,鉴定出48个化合物,占总挥发油的100%.结论:广西产鲜姜黄油的的主要成分是姜烯(16.25%),1,8-桉叶油素(13.52%),芳-姜黄酮(13.55%),姜黄酮(11.19%),β-倍半水芹烯(10.08%),表-α-绿叶烯(6.26%),芳-姜黄烯(5.43%),大根香叶酮(5.02%),γ-松油烯(2.38%),红没药醇(3.59%).

    作者:陈丛瑾;黄克瀛;黄玉松;周永红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ICP-MS法测定中成药中5种有害元素的方法研究

    目的:建立测定中成药中铅、砷、汞、镉、铜五种有害元素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er,即ICP-MS法),进而对中成药中的有害元素进行限量控制.方法:样品经电热板或微波消解,全定量法采集数据.结果:标准曲线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0.9998-1.0000,加样回收率在90%-113%之间.结论:本法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分析精度高,是中成药中有害元素分析的优选方法.

    作者:张立雯;张玉英;苏广海;董顺玲;何燕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扶正排毒片Ⅱ号治疗无症状HIV感染者65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扶正排毒片Ⅱ号对无症状HIV感染者的临床疗效,为扶正排毒片Ⅱ号的临床应用提供客观有力的临床证据,并为针对无症状HIV感染者中药新药的研制奠定基础.方法:选择符合纳人标准的无症状HIV感染者65例,服用扶正排毒片Ⅱ号治疗,每次5片,每天3次,3个月为1疗程,观察4个疗程.观察感染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及CD4+细胞的变化.结果:症状、体征总有效率为92.31%.扶正排毒片Ⅱ号对CD4+计数为200/mm3-350/mm3区间的感染者有效率为50.0%,351/mm3-450/mm3区间的感染者有效率为66.6%,451/mm3以上的感染者有效率为72.8%.结论:扶正排毒片Ⅱ号治疗无症状HIV感染者疗效肯定,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体征,提高免疫功能,并且对CD4细胞在451/mm3-600/mm3之间的无症状HIV感染者疗效更好.

    作者:王丹妮;郭会军;李华伟;蒋自强;刘学伟;姜枫;彭勃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参附注射液抗Lewis肺癌小鼠癌性恶液质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癌性恶液质小鼠恶液质状态的影响,探讨参附注射液治疗癌性恶液质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C57小鼠癌性恶液质模型,观察参附注射液对恶液质小鼠的一般状况,如体质量、摄食量、饮水量的影响;观察与癌性恶液质发生、发展相关的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1,IL-6)的水平变化.结果:参附注射液能明显增加癌性恶液质小鼠摄食量及饮水量,抑制体质量下降(P<0.05),显著降低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1,IL-平(P<0.05),与甲羟孕酮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参附注射液对小鼠的癌性恶液质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调节TNF-α,IL-1,IL-6等细胞因子有关,其确切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郑亚兵;马胜林;周卫民;方美玉;张永军;姜初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雷公藤固态生物转化产物的初步药理研究

    目的:对3种雷公藤生药整体同态生物转化后的分段提取物进行抗炎、免疫药理作用比较,初步判断生物转化产物对药效的影响.方法: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免疫器官重量测定、2,4-二硝基氟苯(DNFB)致小鼠迟发性超敏反应实验.结果:转化后的甲醇总提物抗炎作用比未转化者强,尤其是3#菌种转化总提物的作用强;TW2和TW3的醋酸乙酯部分对小鼠胸腺系数呈增加趋势;TW3的石油醚和氯仿部分对免疫器官、醋酸乙酯部分对细胞免疫的抑制作用增强.结论:转化后样品与未转化的对照品在抗炎、免疫作用上发生了一定变化,提示转化产物中的活性物质基础可能有所改变.

    作者:马伟光;毕云;黄之镨;张超;叶建州;赵云丽;钱如贵;张炜;张小贵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中药赤芍对损伤介导的内膜增殖及MKP-1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赤芍对高脂喂养兔颈动脉球囊损伤后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磷酸酶-1(MKP-1)mRNA表达、血管紧张素Ⅱ(AgⅡ)激活及内膜增殖的影响.方法: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对照及赤芍组,各组均饲喂高脂饲料(普通饲料+2%胆固醇+5%猪油).赤芍组按剂量给予赤芍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相当于生药75、50、25g·kg-1·d-1.球囊损伤颈总动脉内膜建立模型,放射免疫测定血浆AgⅡ水平、测定血管张力、免疫组化染色及形态学测定、RT-PCR检测MKP-1 mRNA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赤芍组AgⅡ水平降低(P<0.05);血管对Ag、Ⅱ的收缩反应减弱(P<0.05);增生内膜面积、增生内膜面积/中膜面积显著减少(P<0.05或P<0.01);MKP-1 mRNA表达显著增高(P<0.05或P<0.01).结论:赤芍降低血浆中的AgⅡ水平,减低血管环对AgⅡ的收缩反应性,增加高脂喂养兔颈动脉球囊损伤后MKP-1 mRNA表达,并减轻内膜增殖程度.表明内膜增殖程度的减低与赤芍抑制RAS激活,并阻断MAPK信号通路有关.

    作者:朱慧民;刘礼芬;郑喆;樊锦秀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加味四君子汤三联疗法对萎缩性胃炎及癌前病变PCNA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加味四君子汤联合甲硝唑、叶酸三联疗法对萎缩性胃炎及癌前病变,中医辨证属脾虚血瘀证患者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影响及胃黏膜病理改变与临床疗效.方法:68例脾虚血瘀型胃脘痛,经胃镜检查,病理证实为萎缩性胃炎和(或)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患者,随机分为三联治疗组(n=34),给予加味四君子汤100ml 2次/日,联合甲硝唑200 mg 2次/日、叶酸10 mg 3次/日,对照组(n=34)仅给予甲硝唑200mg 2次/日、叶酸10 mg3次/日.以上药物除甲硝唑服用1周外,其他服用至第24周.治疗前后观察临床症状、黏膜病理、PCNA表达.结果:三联治疗组治疗后PCNA表达较对照组减弱(P<0.01),三联治疗组临床症状缓解、病理改变逆转总有效率(79.4%)均优于对照组(39.4%)(P<0.05或P<0.01).结论:加味四君子汤三联疗法能有效改善症状,一定程度逆转胃黏膜萎缩、肠化和异型增生,并对胃黏膜异常活跃的增殖状态有明显抑制作用,脾虚血瘀与萎缩性胃炎及癌前病变关系密切.

    作者:宋福林;林一帆;李昊燃;陆宇平;杨卓;高文艳;巩阳;刘阳;陈山泉;王长洪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不同产地与不同采收期垂盆草药材的红外光谱鉴别研究

    目的:探索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垂盆草药材的红外光谱特征.方法: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检测各样品(全草粉末压片)的红外光谱,对谱图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湖北省4个产地15份垂盆草药材样品的红外光谱中有部分吸收峰的峰位(波数cm-1)、峰强度(吸光度A)或峰强比均与样品的采收期呈明显相关性.就峰位而言,所有春季样品在(1 625±7)cm-1处的峰位均小于1 623cm-1,秋季样品(8-10月)一般大于1 625cm-1;所有春季样品在(1 057±16)cm-1处的峰位均大于1050cm-1,夏秋季样品均小于1 050cm-1.此外,样品的产地也与红外光谱特征有一定相关性.结论:利用红外光谱特征可基本判断鄂产垂盆草的采收期;红外光谱法用于植物药材产季的研究与判断值得重视.

    作者:赵莉;徐燃;万定荣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保元Ⅱ号对糖尿病大鼠肾脏中Smad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Smad在糖尿病大鼠肾脏中的表达及保元Ⅱ号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用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模型组(DN),保元Ⅱ号治疗组(Z)和贝那普利治疗组(B),并用相应的药物干预,给药8周后处死大鼠,检测各组血浆白蛋白、血糖、尿蛋白定量、尿β2微球蛋白含量,并且用RT-PCR检测TGF-β1和Smad2,Smad3,Smad7在肾组织的表达水平.结果:与DN组相比,DN-Z组血浆白蛋白明显上升(P<0.01),血糖和尿蛋白定量、尿β2微球蛋白水平均有下降(P<0.01);TGF-β1、Smad2、Smad3的mRNA在模型大鼠肾组织中表达明显下调,Smad7的mRNA明显下调.干预效果与贝那普利相近.结论:保元Ⅱ号对糖尿病大鼠肾脏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肾脏中TGF-β1和Smad2,Smad3,Smad7表达水平有关.

    作者:李青;张鹤;丁振华;闫慧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候频数统计分析

    目的:拟以进行相关频数统计分析以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中医证候及相关规律性.方法:检索2002年1月至2007年10月有关RA证候、辨证相关的文献共231篇,然后运用频数分析对证候进行统计.结果:近五年RA中医辨证大致分为24种证候,其中虚、寒、湿、热、瘀、痰证为常见证候.八纲辨证中,虚实夹杂证频数高.脏腑辨证中,肾虚精亏频数高,其次为肝肾亏、肝气郁结、脾气亏虚等证,其中肺气亏虚频数低.气血津液辨证中,血瘀阻络证的频数高.结论:频数统计分析提示虚实夹杂证是RA病因的实质,本病发病与肾、肝密切相关,可累及脾、胃、肺、心等多个脏腑.寒热辨证在旭痹(RA)证候分类中起纲领性的作用.同时,旭痹治疗过程中需勿忘活血通络.

    作者:阎小萍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痹祺胶囊对类风湿关节炎外周血单核细胞人类软骨糖蛋白39的影响

    目的:通过观察痹祺胶囊对人类软骨糖蛋白-39(HCgp-39)mRNA在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的表达水平,研究痹祺胶囊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服用痹祺胶囊的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39例及健康查体者10名,取新鲜抗凝静脉血,分离单个核细胞,逆转录半定量PCR检测HCgp-39 mRNA在PBMC的表达水平.结果:RA患者HCgp-39 mRNA明显表达,其相对表达量为(0.7920±0.5240),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0.3104±0.2519,P=0.024);经治疗后HCgp-39 mRNA的表达水平有显著下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0.4755±0.2431,P=0.038);结论:HCgp-39 mRNA在RA患者PBMC表达明显高于健康正常人,提示单核细胞HCgp-39 mRNA与RA活动性的相关性,治疗后其表达水乎有了一定的下降,提示痹祺胶囊的免疫调节作用.

    作者:刘维;刘晓亚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三七复合有效成分对人子宫内膜炎症细胞MMP-1、TIMP-1、VEGF及t-PA、PAI-1的影响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组织金属蛋白酶原抑制剂(TIMP-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组织型-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剂(t-PA)、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抑制剂(PAI-1)在子宫内膜细胞炎症过程中的作用及三七复合有效成分对其影响.方法:ICC、ISH、WB检测子宫内膜细胞正常组、模型组、宫血宁组、三七复合有效成分(SQ组)MMP-1、TIMP-1、VEGF及t-PA、PAI-1的蛋白表达水平及MMP-1、TIMP-1、VEGF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SQ组与模型组比较,MMP-1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而TIMP-1及VEGF水平增加,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t-PA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而PAI-1水平增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三七复合有效成分减轻子宫内膜细胞炎症并促进子宫内膜组织修复,其机制可能与调节MMP-1/TIMP-1和t-PA/PAI-1平衡有关.

    作者:丁青;尤昭玲;谈珍瑜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林兰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辨治思路

    在总结林兰教授既往临床和科研经验的基础上,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病因病机作了初步分析,认为糖尿病冠心病以气阴两虚、瘀血痰浊为主要病机特点,提出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中医分型辨证治疗,通过辨证分型进行加减用药治疗,取得明显疗效.

    作者:王洪武;倪青;林兰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路志正从脾胃论治胸痹经验

    文章对我国著名老中医路志正教授调理脾胃法治疗胸痹的临床经验进行了归纳、总结,概括出7种证候,对其相应的治法进行了分析,并附有验案,以期为临床治疗胸痹提供借鉴.

    作者:武飒;李平;高荣林;耿雪岩;朱建贵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周仲瑛教授临床配伍用药规律探讨

    周仲瑛教授临床配伍用药师古不泥,博采众长,独具章法,文章介绍其几种常用配伍用药法.苦辛通降配伍用药法介绍了黄连配干姜,黄连配半夏,黄连、黄芩配厚朴、苍术,黄连配吴萸,黄连配苏梗(苏叶).温清通补兼施用药法介绍了湿热郁火耗伤胃阴、胃失濡润通降,以及寒热错杂、胃气虚弱证的配伍用药特点.还介绍了周仲瑛教授习用的几组药对,如生地黄配白薇,白薇配炮山甲、泽兰,炮山甲配鬼箭羽,苍术配黄柏,玄参配苍术,天仙藤配路路通.

    作者:过伟峰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张吉针药并用治疗难治性类风湿性关节炎二则

    张吉主任医师,是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曾任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第一任院长.全国(二部一局)第二批名老中医,针灸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张老师从事中医、针灸教学、科研、临床工作5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医术精湛,对免疫性疾病疗效卓著、理论深厚,开创病候辨证论治理论体系,完善了针灸辨证论治的内容.现摭其治疗难治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病案二则报道如下.

    作者:张宁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自拟疏肝祛斑汤治疗肝郁血瘀型黄褐斑30例临床研究

    2006年10月-2008年6月,笔者采用自拟中药方疏肝祛斑汤口服治疗黄褐斑,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来自2006年10月至2008年6月本院美容科门诊就诊患者.随机分两组观察,治疗组30例,年龄25-50岁,平均年龄(37.6±2.5)岁;病程2年-10年,平均(4.2±1.4)年.其中,伴发乳腺增生25例,月经失调20例,痛经16例,子宫肌瘤10例,偏头痛8例,上述病症兼杂者22例.对照组30例,年龄21-52岁,平均年龄(38.2±2.1)岁;病程1-12年.其中,伴发乳腺增生22例,月经失调18例,痛经11例,子宫肌瘤6例,偏头痛2例,上述病症兼杂者19例.两组间在年龄、病程、病情等方面无显著差别,具有可比性.

    作者:翁丽丽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基于浊毒学说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临床疗效观察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黏膜变薄、黏膜肌层增厚及伴有肠腺化生、不典型增生为特征的慢性疾病.与胃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伴有大肠不完全型肠化生(intestinal metaplasia,IM)和不典型增生(atypical hyperplasia,ATP)属胃癌的癌前期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s of gastric cancer,GPL),胃癌发生率高达9%-10%[1],目前西医对此尚无特效疗法.李佃贵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治疗本病提出从浊毒立论,临床取得较为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王彦刚;李佃贵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溶纤消癥丸治疗乙型肝炎肝纤维化40例临床观察

    肝纤维化与慢性肝病有着共同的病理学基础,是发展至肝硬化的必经阶段,肝纤维化的临床诊断及治疗对慢性肝病的转归极为重要,但目前西医治疗尚无确切疗效.自1996年始,笔者采用自拟的溶纤消癥丸治疗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时德廷;禄保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中医药艾滋病临床研究概况

    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该病由感染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而引起,导致被感染者免疫功能的部分或完全丧失,CD4细胞数量减少,功能降低,继而发生多系统、多器官、多病原体的复合感染(机会性感染)和肿瘤等,临床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作者:刘颖;邹雯;王健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病证结合诊疗模式下实现证候疗效评价价值的可行途径

    文章基于病证结合诊疗模式下证候在疗效评价中的地位和意义,根据某一证候变化评价方法的局限性,提出了将证候的转归规律评价与某一证候变化评价相结合的证候综合评价方法及可行途径,并对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

    作者:李建生;余学庆;李素云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中药药物性肝损害的研究现状

    中药的药物性肝损害是中医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快速筛选和评价中药毒性已成为目前中药研究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文章从肝损害中药的药性、毒性成分、毒性机制、减毒研究等方面阐述了中药药物性肝损害的研究现状,对目前中药药物性肝损害的研究现状和方法进行了讨论,并对基因芯片技术在中药肝脏毒性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此外,现有文献所载中药药物性肝损害研究多为中药的生药研究,对如何正确认识中药药物性肝损害进行了讨论.

    作者:李丰衣;李筠;肖小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疲劳自评量表

    疲劳自评量表(fatigue self-assessment scale,FSAS)是在回顾国内外有关疲劳评定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语言习惯及人文特点编制而成.该量表由23个项目组成,可用于评定有疲劳表现的亚健康与各种疾病人群的疲劳类型、程度(包括躯体疲劳、精神疲劳与疲劳后果3个因子)及特征(包括疲劳对睡眠/休息的反应、疲劳的情境性与疲劳的时间模式3个因子)及疲劳的干预效果.

    作者:王天芳;薛晓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明代中医诊治痰病的学术思想研讨

    明代中医对于痰病的诊治,在理论与实践两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主要表现在不仅出现了<痰火颛门>、<痰火点雪>等前所未有的痰病诊治专著,更重要的是医家们已比较普遍地注意到痰对人体的影响和危害,在临床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进行理论上的总结,为后世提供了借鉴.文章选择其中几位医家诊治痰病的学术思想进行研讨,旨在说明当时医家诊治痰病的学说与经验,对今天的养生保健和临床诊疗,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参考价值.

    作者:潘桂娟;柳亚平 刊期: 2009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