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儿科杂志

临床儿科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上海市儿科医学研究所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 国际刊号:1000-3606
  • 国内刊号:31-1377/R
  • 影响因子:1.48
  • 创刊:1983
  • 周期:月刊
  • 发行:上海
  • 语言:中文
  • 邮发:4-426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CA 化学文摘(美), 万方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哥白尼索引(波兰),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 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儿科学
临床儿科杂志   2002年3期文献
  • 国产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防治早产儿贫血的临床效果研究

    为评价国产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防治早产儿贫血的效果和安全性,将40例胎龄≤34周的早产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予国产rhEPO750IU/(kg@w),每周分3次皮下注射,用药6周;对照组未用rhEPO;两组早产儿均口服铁剂.结果显示治疗组用药后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比、网织红细胞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铁蛋白水平在用药后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输血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治疗组体重增长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提示,国产rhEPO能有效防治早产儿贫血,且用药安全,无明显副作用.

    作者:赵志斌;林希平;杨彤;杜娟;李柳杭;赵应斌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窒息新生儿暂时性高血糖症的诊治体会

    窒息新生儿易并发暂时性高血糖症,严重的高血糖症如不及时处理,可加重患儿的伤残率,甚至危及新生儿生命,近年来已引起了临床医师重视[1~4].本院自1997年3月至2000年6月共抢救窒息新生儿107例,其中确诊暂时性高血糖症26例,现对其有关资料进行分析,以探讨对本症的治疗.

    作者:瞿美琴;曹可仪;李亚民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房室结双径道表现为房室传导阻滞时的电生理特征及意义

    211例2月~15岁儿童进行食道心房调搏(TEAP)电生理检查,发现49例房室结双径道(DAVNP),其中12例(24.5%)在常规心电图上表现为I°房室传导阻滞(I°AVB)、间歇性I°AVB、Ⅱ°AVB呈不典型文氏现象等3种类型.提示I°~Ⅱ°AVB也是小儿DAVNP引起的较为常见的心律紊乱,并探讨了DAVNP表现为AVB时的电生理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田杰;余更生;钟家蓉;钱永如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脐血lgE水平、PPD皮试反应与小儿过敏性疾病

    为了观察脐血IgE含量、不同年龄小儿PPD皮试反应与小儿常见过敏性疾病的关系,探讨Th1、Th2应答失常与过敏性疾病的关联,进一步了解过敏性疾病的免疫发病机理,采用ELISA法检测204例脐血血清IgE水平,随访2岁龄幼儿湿疹、过敏性鼻炎、哮喘性支气管炎的发生情况,同时调查2岁龄幼儿和7岁龄小学生PPD皮试反应与常见过敏性疾病发生情况.结果表明:①脐血IgE增高小儿有过敏性鼻炎、哮喘性支气管炎高发倾向.②2岁龄幼儿过敏性鼻炎、哮喘性支气管炎总的人次以PPD(-)组为多;有家族过敏史、反复呼吸道感染的PPD(-)年长儿患过敏性疾病机率高于PPD(+)者.提示:脐血lgE、PPD皮试反应可做为预测小儿过敏性疾病发生的简便指标.

    作者:郭桂梅;郭履赒;王晓川;何婉琳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性联无丙种球蛋白血症的Btk蛋白表达的研究

    通过对8例性联低丙球血症(XLA)患儿Btk蛋白表达的研究,了解Btk蛋白表达缺陷与XLA的相关性.应用蛋白印迹技术,观察患儿及对照组儿童Btk蛋白表达条带分布情况,结果发现正常儿Btk蛋白表达正常,而XLA者则有Btk蛋白表达缺陷.提示测定Btk蛋白表达情况对XLA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黄海;黄冬生;洪建;沈蕾;应大明;顾友梅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红细胞丙酮酸激酶缺乏10例报告

    我院儿科自1998年起开展了红细胞酶3项检查,即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葡萄糖磷酸异构酶(GPI)和丙酮酸激酶(PK)的检查,2年来共发现PK缺乏患儿10例,今报告如下。

    作者:黄友旗;颜荣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1024例小儿轮状病毒肠炎临床流行病学分析

    轮状病毒肠炎(RV)是小儿常见的疾病之一,尤其在短期内发生大量流行,直接影响小儿健康.现将我院1998年10月~2000年1月诊治的1024例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流行病学情况介绍如下.

    作者:黄鹂;路中江;庄宏芬;邓发秀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儿童期肝肾纤维化多囊病诊治分析

    儿童期肝肾纤维化多囊病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为胚胎期发育不良所致.由于此病起病隐匿,临床缺乏特异性诊断标准,故常被误诊.本文对我科诊治的9例分析如下.

    作者:武辉;穆志红;严超英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上海市0岁~14岁儿童支气管哮喘患病情况调查

    为了解上海市0岁~14岁儿童支气管哮喘患病情况,于2000年5月~9月进行儿童哮喘抽样调查.共调查0岁~14岁儿童14646名,实查14462名,失访184名,失访率为1.26%.其中儿童哮喘612名,婴幼儿哮喘42名,咳嗽变异性哮喘(CVA)54名,可疑哮喘37名.哮喘患病率为4.52%,包括CVA则为4.90%,婴幼儿哮喘患病率为1.55%.本次调查结果与10年前比较哮喘患病率上升了152.51%,婴幼儿哮喘患病率略下降,43.58%哮喘儿童接受激素吸入治疗,提示十年来GINA方案积极推广已初见成效.但哮喘急性发作时用药仍以口服为主,首选氨茶碱(81.00%),且抗生素应用有增无减,值得各级医师深思.

    作者:李臻;韩连书;王乃礼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肺炎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检测的探讨

    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l pneumoniae pneumonia,MPP)肺部体征轻,在无实验室诊断依据时,临床难以与其它病原进行鉴别.本文应用PCR法检测肺炎患儿的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l pneumoniae,MP)感染,对部分患儿结合支原体培养和间接血凝试验(indirect haemagglutination assay,IHA)予以诊断,以探讨检测MP感染的较好方法,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俞锡林;余钟声;汪天林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支气管肺炎患儿急性期血小板参数测定的意义

    我们对近年所有收住我科的480例支气管肺炎(以下简称肺炎)急性期患儿进行血小板4项参数即血小板数(PLT)、血小板压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测定,现报道如下.

    作者:祝大丽;赵琳;谢怀平;李毅林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干粉吸入剂丙酸倍氯松辅用色甘酸钠防治小儿哮喘疗效分析

    90年代初我院和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及天平药厂研制的干粉吸入剂系列产品首先引入临床[1,2].1996年6月~2000年3月我院用干粉吸入剂丙酸倍氯松(BDP-DPI)辅用色甘酸钠(SCG-DPI)防治小儿哮喘74例,疗效满意,兹报道如下.

    作者:戴家熊;韩连书;鲍一笑;何为新;包军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卡介菌多糖核酸对哮喘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h1/Th2细胞因子分泌的调节作用

    为观察卡介菌多糖核酸(BCG_PSN)对哮喘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Th1/Th2细胞因子分泌的调节作用,并与地塞米松作比较.对25例哮喘患儿,取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其中21例患儿的PBMC同时分成对照组和BCG_PSN组;19例患儿的PBMC同时分成对照组和地塞米松组,培养48小时.ELISA法测定培养上清液中的γ干扰素(IFN_γ)、白细胞介素4(IL_4)的水平.结果显示,BCG_PSN可明显增高IFN_γ的分泌水平,地塞米松则抑制之;BCG_PSN对IL_4的分泌无明显影响,而地塞米松明显抑制IL_4分泌;BCG_PSN通过增高Th1型细胞因子(IFN_r),而地塞米松通过抑制Th2型细胞因子(IL_4)的分泌,两者均提高Th1/Th2(IFN_r/IL_4)比值.提示BCG_PSN可使Th1/Th2平衡向Th1型转化,调节免疫失衡,从而起到治疗哮喘的作用.

    作者:郑宏宇;刘传合;李志英;罗雁青;蔡玲玲;张嘉琳;陈育智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呼吸系统感染儿童肺炎支原体DNA的分析

    为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早期诊断,用荧光定量PCR(FQ-PCR)技术检测1010例疑似MP感染患儿血、痰中的DNA,结果发现1010例患儿中MP-DNA阳性401例,占39.70%,其中血液标本阳性率23.60%,DNA平均拷贝数7.88×102;痰、咽拭子标本阳性率41.71%,DNA平均拷贝数2.71×103.血液与呼吸道标本之间MP-DNA量差异有显著性(P<0.005).提示FQ-PCR可快速、敏感、准确地定量检测标本中MP-DNA,了解MP在患儿体内感染和复制情况,有助于临床明确诊断与治疗方案的选择.

    作者:钟天鹰;毛志红;张其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儿童哮喘外周血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内皮素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为探讨细胞因子及炎性介质在哮喘病发病中的作用,采用放免方法对69例哮喘患儿外周血发作期和缓解期血清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血管内皮素(ET)及肿瘤坏死因子(TNF_α)的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ECP、ET及TNF_α发作期水平较缓解期和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均<0.01);缓解期水平有明显下降,但仍然高于正常对照组.提示检测哮喘患儿外周血ECP、ET及TNF_α水平,对于判断哮喘病期、严重程度、预后及防治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张云峰;马青山;成焕吉;鲁继荣;付文永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肺炎支原体特异性IgA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为探讨肺炎支原体特异性IgA抗体在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中的临床意义,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296例临床疑诊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进行特异性抗体MP-IgA检测,并与同时采用日本富士明胶颗粒凝集法测定的特异性MP-IgM抗体比较;对其中57例进行了为时2月~5.5月随访.结果显示,MP-IgA与MP-IgM测定结果高度一致,其阳性率随MP-IgM滴度上升及病程延长而增加,而MP-IgM滴度大部分在感染后3个月左右下降,部分持续时间较久;在呼吸道感染患儿中,MP-IgA阳性率增加明显,而MP-IgM下降速度显著减慢.结果表明:MP特异抗体IgA测定对提高MP感染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曹兰芳;陆伟蓉;毛海英;夏敏;徐凌云;顾梯成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专家笔谈:树突状细胞与哮喘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与巨噬细胞和B淋巴细胞一样,都是抗原呈递细胞(antigen-pres-entingcells,APC).Steinman在70年代首次报道因其成熟时会伸出树突状伪足而得名.DC的特点不仅能刺激初始型T细胞增殖,还能刺激已活化的或记忆型T细胞.DC是机体免疫反应的始动者,是抗原呈递细胞中的强者,在免疫应答中具有独特地位.近年来更发现DC在淋巴细胞发育、感染免疫、移植免疫、肿瘤免疫及自身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还发现肺部DC(LungDC,LDC)在对外界过敏原刺激、变态反应、抗肿瘤及局部微环境调节等方面均有其独特性,在哮喘病的发生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俞善昌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哮喘儿童过敏原抗体调查

    为了解江苏省苏、锡、常、宁、杨地区哮喘患儿过敏原,用Phadiatop全自动检测仪检测正常儿童、肺炎及哮喘患儿血清过敏原抗体.吸入性过敏原过筛包括D1、H1、EX1、MX2、TX4、WX1、I6;食物性过敏原过筛主要是FX5E.结果显示正常、肺炎、哮喘3组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分别为28.13%、19.05%、78.27%.食物性过敏原阳性率分别为9.38%、11.34%、27.17%.哮喘组与正常组、肺炎组间吸入性过敏原、食物性过敏原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5),正常组与肺炎组间差异无显著性.哮喘组D1呈现高水平趋势,且其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长,呈正相关.哮喘组部分患儿对蟑螂等过敏,其食物过敏与年龄之间未能显示明显规律性.提示哮喘患儿主要对尘螨、屋尘等吸入性过敏原过敏,小部分对蟑螂等吸入性和食物性过敏原过敏.

    作者:张建华;郝创利;盛锦云;刘继贤;张惠珍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新生儿肺炎能量代谢测定研究

    为探讨新生儿肺炎能量代谢的规律,应用开放式间接能量测定仪对15例新生儿肺炎患儿进行睡眠代谢率(SMR)测定,并对19例新生儿肺炎患儿进行静息能量消耗(REE)测定.结果显示:新生儿肺炎SMR为166.1±24.1kJ/(kg@d),与测定时的体重、体表面积、预测值均呈显著相关关系;其REE为171.7±30.3kJ/(kg@d),与肺炎病理状况有关.研究表明:新生儿肺炎能量代谢有其特殊性,进行具体测定对患儿合理的营养支持非常必要.

    作者:李振彪;吴圣楣;蔡威;陈冠仪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更昔洛韦治疗10例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的疗效观察

    对20例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均已排除甲型、乙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根据血清抗CMV-IgM,抗CMV-IgG及外周血白细胞CMV抗原而确定为CMV感染.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0例,两组均常规给予护肝、退黄处理,治疗组应用更昔洛韦7.5mg/(kg@次)静滴,每日2次连续4周;对照组应用病毒唑10mg/(kg@次)静滴,每日1次连续4周.

    作者:王世俊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Bartter综合征1例报告

    患儿,女,11个月.因咳嗽、阵发性摇头伴发热10天,抽搐1次入院.患儿系第2胎,第2产,足月顺产,父母非近亲结婚,其姐7岁时溺水死亡,死前生长发育正常.体检:身长67cm,体重7.5kg,头围41cm,血压86/53mmHg,精神反应差,呈中度脱水貌.左下肺可闻及中小水泡音,心率120次/分,律齐,心音低钝.肝、脾肋下可及,肠鸣音弱.四肢肌张力低下,双膝反射减弱,chaddock氏征阴性.

    作者:张伯福;张雪峰;张连第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EBV-DNA检测在儿童不典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中的应用价值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简称传单)是一种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急性增生性传染病,是小儿时期的常见病.病原为EB病毒(EBV),临床表现多样,近年不典型传单有增多趋势,原有的实验检查不能快速确诊不典型传单,给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困难.本文探讨EBV-DNA检查在不典型传单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欧阳颖;张熔;李戈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小剂量α-干扰素降低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后哮喘患病率的研究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引起婴幼儿严重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之一,并与儿童哮喘关系密切,不仅能诱发哮喘,且与哮喘的病情加重有关.为寻找降低RSV感染后哮喘患病率的有效方法,我科从1994年至1998年对RSV感染患儿应用小剂量α-干扰素治疗,疗效明显,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敏;王运芳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贵阳市区儿童血锌原卟啉水平与空气铅浓度相关性探讨

    铅是一种用途广泛,但危害较严重的金属元素,随着工业和交通的发展,铅在给人类带来现代生活的同时,也影响着人类的健康.为了解我市城区儿童血锌原卟啉(ZPP)与空气铅浓度的关系,1998年10月~1999年4月,我们在贵阳市两城区对219名儿童血锌原卟啉水平及相关地区大气环境铅浓度进行调查,旨在了解ZPP与空气铅浓度的相关性,为进一步进行儿童铅中毒的防治提供依据,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吴娜;张慧;张铁军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炭疽及几种烈性传染病的研究进展

    自人类发明抗生素治疗传染病和发明免疫接种疗法预防传染病以来,在历史上曾经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的一些传染病如鼠疫、天花、炭疽等似乎离人类远去了.但是近年来不断出现的生物恐怖事件、旅行者被感染的报道以及某些地区传染病的暴发流行再次提醒人们对传染病尤其是烈性传染病仍然不能掉以轻心.

    作者:鲍一笑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一氧化氮吸入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

    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是新生儿时期严重的临床综合征,其特点是持续肺高压和右向左分流.引起持续性肺高压的主要因素是肺血管痉挛.常见病因有窒息、呼吸窘迫综合征、胎粪吸入和肺炎等.新生儿严重的低氧血症通常都与PPHN有关[1].近年来国外应用一氧化氮(NO)吸入治疗PPHN和严重低氧血症,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杨彤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影响人体可动性关节,特别是关节滑膜的慢性、持续炎症性增殖形成血管翳,对骨质和关节造成不可逆的破坏.国外报道约50%的RA患者在诊断确立后10年,可因病情进展、功能恶化而被迫停止工作.此外,RA还能发生皮下结节、血管炎以及心、肺、神经和眼部病变.RA可发生于全球各民族,发病率约为0 3%~1.5%.本病可发生于儿童,亦可发生于老年,发病高峰在40岁~60岁左右,女性发病率约为男性的2倍~3倍.

    作者:王元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感染性腹泻病

    感染性腹泻病(Infectious diarrheal diseases)是一组多种病原体引起腹泻为主症的疾病,为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WHO把感染性腹泻病的控制列为全球性战略.我国历来对腹泻病的控制非常重视,制定了全国腹泻病控制规划,使本病的病死率已明显下降.

    作者:朱启镕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Turner综合征2例报告

    特纳综合征(Turner Syndrome,TS)又名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症,其主要特征为生长障碍、性幼稚、蹼颈、肘外翻等.95%~100%TS女孩具有生长迟缓的特征,未治疗其终身高低于143cm,给患儿带来诸多的社会心理问题.国外研究证明应用生长激素(GH)大多数能提高患儿生长速度,而同化雄激素(Oxandrolone)能提高TS患儿生长速度(GV),单用GH和GH+Oxandrolone联合应用均能促进生长,而后者效果优于单用生长激素.

    作者:盛晓翠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新生儿肾上腺出血超声诊断4例报告

    肾上腺出血在新生儿期并不少见.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主要为腹块、黄疸、贫血.超声显像对本病诊断极有价值.本文报道4例新生儿肾上腺出血病例,说明无创伤性超声扫描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方法之一.

    作者:邹韧;徐斐燕;沈爱莲;董南海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临床病例讨论——发热、抽搐、呼吸困难、肝脾肾肿大

    病历摘要女,12岁,住院号163458.因发热、呕吐3天伴抽搐、呼吸困难6小时于1999年11月4日入院.患儿入院前3天开始发热、头晕、呕吐,不咳.入院前6小时出现间歇抽搐,神志不清,呼吸困难,口唇及指趾端发绀,大小便失禁.曾在当地医院抢救无效而转我院.患儿近半年来时有头晕、不呕,未经诊治.

    作者:徐南平;陈霞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疑难病例分析——左肩塌陷1年余

    病史简介患儿,女,17月龄.第1胎第1产,顺产,胎龄39+4周,出生体重3.3kg,无窒息抢救史.约生后半年家长注意到患儿左手握力不及右手,尤双手上举时,左手不能达到右手的高度.随后注意到患儿双肩呈轻度不对称,左肩似窄于右肩,随月龄增大双肩不对称越趋明显,左肩明显窄于右肩.1月前在外院胸部X线摄片示左胸有3根肋骨缺失,特来本疑难门诊以求进一步诊治.患儿颈胸部CT(三维重建)检查显示左侧1~4肋骨缺如,5~7肋骨重叠;右侧2~3肋骨重叠;左侧肩胛骨内旋,其下角内移抵达脊柱,内上角上移越过锁骨.

    作者:陈惠金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集体订阅本刊可享受优惠刊价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第十一届中华儿科肾脏病学术会议征文通知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小儿高分泌型哮喘30例误诊分析

    高分泌型哮喘是指在气道慢性炎症反应的基础上,除伴有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外,气道牯液腺增生,导致分泌物增多滞留,而引起支气管可逆性阻塞与肺不张,X线胸片可见肺浸润影,抗生素治疗不满意,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敏感,类似肺炎的不典型哮喘,因而在临床上极易误诊为支气管肺炎.现将我院自1998年10月至2000年4月在院外误诊的30例高分泌型哮喘分析如下.

    作者:金宏娟;林海波;林凤莺 刊期: 200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