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儿科杂志

临床儿科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上海市儿科医学研究所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 国际刊号:1000-3606
  • 国内刊号:31-1377/R
  • 影响因子:1.48
  • 创刊:1983
  • 周期:月刊
  • 发行:上海
  • 语言:中文
  • 邮发:4-426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CA 化学文摘(美), 万方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哥白尼索引(波兰),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 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儿科学
临床儿科杂志   2003年6期文献
  • 胎粪吸入综合征并发持续肺动脉高压时血中内皮素-1和一氧化氮水平及其意义

    为探讨胎粪吸入综合征并发持续肺动脉高压时血清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水平变化,采用硝酸还原法和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15例对照组、11例胎粪吸入综合征(MAS)组和9例MAS并发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组3组新生儿血中NO和ET-1的水平.结果:对照组、MAS和MAS并发PPHN组NO水平分别为(58.0±13.5)μmol/L、(40.6±7.3)μmol/L和(20.5±4.8)μmol/L;ET-1水平分别为(21.8±5.2)ng/L、(30±6.5)ng/L和(60.2±8.6)ng/L.MAS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MAS并发PPHN组与对照组和MAS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和P<0.05).NO和ET-1与肺动脉压力有明显负相关和正相关(r=-0.653、0.726,P<0.01).提示MAS并发PPHN时血中ET-1升高,NO降低,两者与肺动脉压力有明显的相关性,ET-1、NO水平改变与MAS并发PPHN发生机制有关.

    作者:吴红敏;吴捷;魏克伦;王淑芬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光疗对新生儿彗星细胞频率影响的研究

    为探讨蓝光治疗对新生儿彗星细胞频率(CC)的影响,将蓝光治疗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患儿分为光疗>72 h的甲组(30例),光疗≤72 h的乙组(30例),另设正常对照组30例.分别在光疗前(Ⅰ期)、后2 d(Ⅱ期)检测CC频率.结果显示,光疗前各组间CC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甲组Ⅱ期CC水平明显高于甲组Ⅰ期、乙组及对照组(P均<0.01),乙组Ⅱ期与Ⅰ期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Ⅱ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光疗≤48 h的19例CC水平在光疗前、后2 d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Ⅱ期C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光疗时间愈长,DNA损伤愈重,建议高胆患儿应采用综合疗法,光疗时间以<72 h为宜,以避免光疗对DNA的损伤.

    作者:周晓玉;徐英美;张小琼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18例小儿预激综合征临床电生理分析

    为探讨小儿预激综合征(WPW)形成折返性室上性心动过速(AVRT)的电生理特征,并观察普洛帕酮(心律平)对AVRT的电生理影响,对18例WPW进行食道电生理检查,检测WPW诱发AVRT后的电生理变化并观察心律平对AVRT的疗效.结果:16例WPW前传有效不应期为200~600ms,平均300.94 ms,旁路1:1房室传导频率≥190次/min,9例诱发的AVRT为顺传型,口服心律平出现旁路前传导阻滞.提示小儿WPW的旁路1:1房室前向传导速率快,无文氏传导,且旁路有效不应期长短相差悬殊;食道电生理检查可了解AVRT的类型,心律平可作为治疗AVRT的首选药物.

    作者:王荣发;邢海华;聂云章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选择性头部亚低温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儿脑血流和氧合代谢的影响

    为研究选择性头部亚低温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儿脑血流和脑氧合代谢的影响,应用近红外线光谱分析仪(NIRS)监测方法,将32例足月重度窒息新生儿随机分为低温组(17例)和常温组(15例),于生后6h内,低温组通过半导体水循环降温仪使鼻咽部温度维持在34℃左右,治疗72 h.常温组维持在36℃~37.5℃,其他治疗方法相同.通过NRIS连续监测脑组织中氧合血红蛋白(△HbO2)、还原血红蛋白(△Hb)和总血红蛋白(tHb)的变化.结果显示,治疗前和治疗过程中pH、PCO2、BE、SaO2、平均动脉压(MAP)和红细胞压积(Hct)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及生后12、24、36、48和60h,△HbO2常温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低温组治疗前及生后12 h较对照组低(P<0.05),生后24 h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生后24、36、48和60h低温组△HbO2较常温组增高(P<0.05);△HbD与△HbO2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治疗前及生后12 h,低温组和常温组tHb较对照组低(P<0.05);以后各时间点三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及治疗过程中,低温组△Hb与常温组比较有增加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新生儿HIBD存在脑血流和脑氧合障碍,选择性头部亚低温对新生儿HIBD的脑血流没有明显的影响,但可以改善脑氧合和脑灌注.

    作者:程国强;邵肖梅;刘先知;黄海娟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治疗儿童哮喘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为探讨新型的表面糖皮质激素吸入剂丙酸氟替卡松(FP)治疗儿童哮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以4~14岁哮喘患儿58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病情轻、中、重,分别给予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250μg/d、375μg/d、500μg/d吸入治疗,观察期为6个月.记录治疗前、治疗后1、3、6个月的临床评分、呼吸峰流速(PEFR)值,治疗前后测清晨8:00血清皮质醇浓度、不良反应.结果:58例哮喘儿童吸入治疗后1、3、6个月与治疗前比较,临床评分减少及肺功能PEFR占预计值的百分比明显改善,P<0.01.吸入治疗前后测清晨8:00血清皮质醇浓度均在正常范围内,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提示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250~500μg/d吸入治疗4~14岁哮喘儿童半年是有效而安全的.

    作者:滕丽珍;罗德劲;鞠忠玲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心包积液诊断与治疗:附34例报告

    心包积液可由多种原因引起,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轻者无症状,重者危及生命.本组对1994年1月~2000年4月新华医院收治的34例心包积液患儿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健萍;陈继源;周爱卿;黄美蓉;王荣发;李筠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儿童哮喘早期干预疗效观察

    为了解儿童早期哮喘的肺功能情况并探讨其治疗方法,将1996年1月至2000年1月诊治的112例首次发生喘息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并对资料齐全的66例(男38例,女28例)进行分析,其中治疗组32例,应用吸入皮质激素丁地去炎松,每天1次,每次200 μg;对照组34例,平时不用药,发病时给予抗感染及对症处理.所有患儿均随访2年,至少每4周随访咨询1次.结果显示,66例患儿肺功能随访前均有不同程度通气功能障碍.在咳嗽持续10d以上次数(X2=38.04,P<0.001)、治疗用药天数(X2=34.94,P<0.001)、口服或静脉激素天数(X2=13.72,P<0.001),治疗组明显少于对照组;2年内治疗组有喘息发作6例(占18.75%),对照组16例(占47.06%),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治疗组经过2年治疗后肺功能明显好转,在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t=3.389,P<0.01)、大呼气中段流量(MMEF,t=3.755,P<0.01)、外周弹性阻力(X5,t=3.619,P<0.01)、总气道阻力(R 5,t=5.827,P<0.01)、中心气道阻力(R 20,t=3.958,P<0.01)、大峰流速值(PEF,t=2.972,P<001)、残气量(RV,t=2.886,P<0.01)等7项日差异有显著意义.对照组2年后肺功能下降,在FEV1(t=4.714,P<0.01)、PEF(t=5.632,P<0.01)、MMEF(t=2.980,P<0.01)和RV(t=2.038,P<0.05)方面差异有显著意义.提示儿童哮喘早期有不同程度肺功能障碍,早期应用吸入小剂量皮质激素,可以明显改善预后.

    作者:张家祥;付思源;蔡怀仁;欧阳武;朱瑛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儿童过敏性紫癜临床与脑电图分析

    过敏性紫癜(AP)是一种累及全身毛细血管的变态反应性疾病.有关本病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屡有报道,但有关EEG与神经系统损害报道较少,现将我们收集的资料总结如下.

    作者:李玉莲;许继平;冯延秋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儿童呼吸道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为了解儿童常见呼吸道疾病的发病情况,为防治提供依据,以随机、分层、不等比、整群抽样方法,调查温州市4个街道内0~14岁儿童10293名.结果:实际接受调查人数9947名.毛细支气管炎(简称毛支)、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RRI)、慢性咳嗽的患病率及饲养宠物猫或狗的比例分别为6.00%、1.24%、8.16%、3.31%与10.93%,其中16.08%的毛支患儿发展为哮喘;既往被诊断为哮喘或喘息性支气管炎的比例为4.51%,与本次调查确诊的患病率差异有显著性(X2=191.30,P<0.01);哮喘、RRI、慢性咳嗽在各年龄组患病率差异均有显著性(X2=60.45~148.64,P<0.01),以幼儿组、学龄前组为高(P<0.0045).提示毛支与哮喘有密切相关性,诊断哮喘要严格掌握诊断标准,防止扩大化.呼吸道疾病流行情况的资料为今后群防群治和相关研究提供依据.

    作者:蔡晓红;李昌崇;罗运春;董琳;李孟荣;陈小芳;李迎春;陈晓冰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脏器受累56例临床分析

    分析肺炎支原体(MP)感染肺外脏器受累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结果,采用SERODIA-MYCO Ⅱ明胶凝集法检测血MP-IgM,对MP-IgM≥1:80且鼻咽部洗液呼吸道病毒检测和呼吸道分泌物细菌培养均为阴性、确诊为MP感染的110例患儿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①110例患儿均有呼吸道表现,56例(50.9%)肺外脏器受累,其中年长儿51例;受累脏器中以泌尿、消化、血液系统多见,分别为37.5%、35.7%、21.4%,皮肤损害(1.8%)少见;全部病例经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14 d左右好转.②实验室检查中:血MP-IgM均≥1:80,痰MP-PCR阳性率28.2%,痰MP培养阳性率20.0%,冷凝集试验阳性率5%.提示MP感染临床特征及胸部X线表现缺乏特异性,且易有肺外脏器受累,尤以肺外并发症为首发症状时,更易造成误诊;对于治疗不理想及多脏器受累的呼吸道感染,应注意有无MP感染可能,及时进行相关检测,以及早确诊,对因治疗.

    作者:张晓波;王立波;张灵恩;张明智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肺炎支原体肺炎红细胞凝集现象与溶血性贫血

    肺炎支原体(MP)感染已成为小儿肺炎的常见病原体,肺炎支原体肺炎可伴发多系统、多器官损害.有报告肺炎支原体肺炎可合并溶血性贫血[1,2].

    作者:梁沫;易红玲;李云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大鼠深低温停循环模型的建立

    为探讨建立大鼠深低温停循环(deep hypothermic circulatory arrest,DHCA)动物模型的可行性,对8只SD大鼠行尾动脉插管灌注,右颈静脉插管引流,建立大鼠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模型.转流降低肛温至18℃以下,暂停循环1 h后转流复温,肛温恢复到术前水平后脱离CPB,呼吸机辅助呼吸直至脱离呼吸机,观察大鼠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存活情况.结果显示8只大鼠均心脏自动复跳,能够脱离呼吸机,脱机后2 h内血流动力学稳定.提示DHCA大鼠模型可成功建立,为探讨DHCA时的病理生理变化提供了新的手段.

    作者:杨波;苏肇伉;陈惠文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继发性肾病综合征4例报告

    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合并肾病综合征(NS)以肾损害表现者报道甚少,现将我院收治的MPP合并NS4例报告如下.

    作者:肖宁宁;石海亚;滕宏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婴儿心律失常39例临床诊治分析

    随着儿科病房监测系统的完善,婴儿心律失常的病例逐渐增多.婴儿心律失常的表现、病因、治疗及预后与年长儿和成人有所不同,需及时做出诊断和处理.现将我科1992年8月2000年12月收治的39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徐衍梅;李渝芬;区曦;王树水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末梢血异常淋巴细胞与血清病毒抗体相关性研究

    以往人们认为末梢血异常淋巴细胞(异淋)多出现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且多见于EB病毒感染之后,有关异淋与其他病毒的关系较少报道.

    作者:张旭东;杨小红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腰椎穿刺术致腰部及下肢疼痛65例报告

    近5年来在我科行腰椎穿刺术后患儿出现腰部及下肢疼痛65例,其中男40例,女25例;年龄<3岁15例,~7岁42例,>7岁8例.

    作者:柳会林;陈怀君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小儿外伤致迟发性颅内出血16例分析

    迟发性颅内出血是指在外伤24 h后发生的颅内出血,因与即时性颅内出血有一定的时间差和缺乏特异性的定位体征,常导致临床上误诊.

    作者:陈美荣;徐传伟;杨桂梅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胸廓挤压在新生儿复苏中的应用体会

    本院2000年12月至2001年10月分娩具有不同程度窒息、呼吸暂停且经清理呼吸道、触觉刺激、吸氧诱发呼吸失败的新生儿共77例,随机分成观察组42例,对照组35例.

    作者:李云华;刘培花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两种大剂量安定治疗新生儿破伤风疗效比较

    自1998年以来,我科采用持续静滴和鼻饲安定两种方法治疗新生儿破伤风.静滴组18例,鼻饲组16例,两组均为具有典型症状的足月新生儿,两组潜伏期及并发症比较无明显差异.

    作者:包忠实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654-2在小儿肠套叠整复中效果评价

    肠套叠是小儿肠梗阻的常见原因,80%发生于2岁以下婴幼儿.发病原因很多,后导致肠蠕动节律失调,环肌持续性痉挛而致近段肠管套入远段肠管形成肠套叠.灌肠整复是治疗小儿肠套叠的首选方法.

    作者:蔡自强;籍万明;孙贞来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触发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功能不会

    将1997年7月至2000年12月在本院NICU住院需要机械通气的早产儿共37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旨在评价触发压力调节容量控制(PRVC)在新生儿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作者:蒙来成;李素宁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大剂量免疫球蛋白、长春新碱联合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迁延型过敏性紫癜疗效观察

    我们自2000年1月~2001年7月,采用大剂量静脉用免疫球蛋白(HDIVIG)、长春新碱(VCR)联合泼尼松(Pred)治疗小儿迁延型过敏性紫癜(HSP)共14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黎阳;何山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家庭养育方式对学龄前儿童行为影响

    为了分析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与家庭养育方式的关系,为家庭养育方式的改进提供科学依据,以整群抽样法,抽取上海市幼儿园4~6岁儿童4191名.应用相应的心理行为测试量表和相关的调查表进行调查分析;用卡方及多元逐步回归法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对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有影响的因素为:①与孩子相处的方式;②生活习惯的培养;③教育的方法.提示家庭养育方式对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减少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必需改进养育理念,营造科学的家庭养育氛围.

    作者:张凤玲;马士薇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营养与儿童脑发育和脑功能

    一、蛋白质与脑发育在脑细胞中氨基酸代谢和蛋白质合成非常活跃.不管是细胞增殖还是体积增大,蛋白质营养均占主要地位,尤其是后者,主要依赖蛋白质的合成.新生儿脑中氨基酸浓度远较成年人高,对保证脑内蛋白快速合成起重要作用.

    作者:孙建琴;沈秀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发热、肺门淋巴结肿大

    病史摘要患儿,女,14岁.因咳嗽发热11d入院.11d前患儿出现发热,体温在37.5~38.6℃之间,阵发干咳,不伴胸痛、气促.无纳差、消瘦、乏力、盗汗.院外曾用先锋必5 d,无效.

    作者:狄军波;蔡晓红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纵隔支气管囊肿

    患儿,男,7岁,因反复咳嗽3年余,加重1月伴胸痛入院.体检:右下肺听诊呼吸音较左侧减低,右侧胸部叩诊呈浊音.VMA:49.06μmol/24 h.正侧位胸片(图1):右后下纵隔紧贴脊柱旁软组织肿块,气管受压不明显;食道受压向左前移位,食道粘膜光滑.

    作者:周莺;李玉华;朱铭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胰胆管连接异常患儿血清淀粉酶同功酶变化

    为观察胰胆管连接异常(PBM)患儿血清淀粉酶同功酶谱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采集30例先天性胆管扩张症(CBD)患儿(囊形24例,梭形6例,均伴PBM)手术前、后血清及胆汁;另取30例正常儿童和12例急性胰腺炎成人血清作为对照,应用不连续缓冲系统薄膜电泳法进行酶谱分析.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血清胰型淀粉酶同功酶仪存在P1和P2波峰;PBM患儿术前血清和胆汁的胰型淀粉酶同功酶除有P1和P2外,均出现P3、P4、P5等异常波峰,血清和胆汁各波峰的出现率具相似性;急性胰腺炎组除有P1、P2和P3外,P4较少见,无P5波峰;PBM患儿血清酶学的异常在胰胆分流术后基本消失.提示PBM患儿血清淀粉酶同功酶谱存在异常,具一定特异性.该异常证实PBM畸形存在胆-血返流,对PBM,尤其是胆管扩张不明显者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作者:李昊;肖现民;王歧宏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幼年脊柱关节病临床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幼年脊柱关节病(juvenile-onset spondy-loarthropathies,JSpA)是指16岁前发病的累及中轴和外周关节的炎性疾病,它既包括了幼年强直性脊柱炎(juvenile ankylosing spondylitis,JAS)、幼年反应性关节炎、瑞特氏综合征,也包括关节炎、肌腱端炎及类风湿因子阴性的关节病综合征.

    作者:赵善瑞;周清;赵林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双侧肾母细胞瘤的诊治与预后

    为总结双侧肾母细胞瘤(BWT)的诊治经验,对1960年至2000年收治的10例BWT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BWT发病年龄小,病理分型良好.同时发病的6例BWT中,3例接受一侧肾切除,另侧行肾部分切除或肿瘤切除术,3例行双侧肾部分切除或肿瘤切除术.异时发病的BWT 4例,首诊时全部接受患肾切除术,诊断BWT时1例行活检术后放弃治疗,2例行肾部分切除术,1例行肿瘤切除术.提示早期诊断与术前、后化疗有助于保肾及提高生存率,对BWT术后不主张积极的放疗.保留一侧2/3肾或双侧1/2肾是保证患儿长期生存与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作者:苏诚;刘唐彬;谢家伦;莫家駾;詹文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婴儿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临床与病理特征分析

    为探讨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PNET)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点、治疗及预后,回顾性分析3例婴儿PNET.其中女性1例,男性2例.肿瘤分别位于颈、腰、腹膜后,其中1例同时伴有巨痣.就诊时骨及周围淋巴结转移各1例.手术完整切除1例,2例大部切除.3例患儿病理标本除常规石蜡切片和HE染色,均作二步法免疫组化.以光镜下见Homer-Wright菊形团,免疫组化MIC2(CD99)阳性,并至少含有2种及2种以上不同神经标记表达为PNET的诊断标准.3例术后均未行放疗、化疗.结果显示,2例分别于术后1.5月、6月死亡,1例无瘤生存2年.提示PNET以肿块为首发表现,免疫组化是明确诊断的主要手段.

    作者:金惠明;施诚仁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后出血原因及治疗

    我院自1985年至2002年6月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行体外循环(CPB)心内直视手术285例,有8例术后出血较多,其中5例(1.75%)行剖胸止血术.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洪军;徐永根;严向明;朱锦祥;邱小强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粒细胞减少性肠炎21例分析

    白血病和肿瘤化疗及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Ⅰ)导致粒细胞缺乏是常见的现象,粒细胞减少性肠炎(NE)是该类患者常见的并发症.现对我院近4年收治的21例NE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及其治疗和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提高诊疗水平.

    作者:陆凤娟;翟晓文;高怡瑾;马伴吟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专家笔谈:儿童炎性肠道疾病病因学、病理学和治疗现状

    炎性肠道疾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及Crohn病(Crohn disease,CD),多累及中青年人群.近年来随着对其认识的深入,儿童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作者:肖现民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小儿急性胰腺炎临床分析与病因探讨

    小儿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一直被认为是比较少见的,但随着我们对该病认识的加深,小儿AP的发病率有所升高[1].小儿AP的病因随着检查手段的增多也比以前明确.我院儿外科从2001年12月至2003年2月共收治AP患儿10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伟珏;沈丽萍;孙洁;夏毓华;龚代贤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第二届(2003年度)继续医学教育函授试题答案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