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儿科杂志

临床儿科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上海市儿科医学研究所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 国际刊号:1000-3606
  • 国内刊号:31-1377/R
  • 影响因子:1.48
  • 创刊:1983
  • 周期:月刊
  • 发行:上海
  • 语言:中文
  • 邮发:4-426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CA 化学文摘(美), 万方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哥白尼索引(波兰),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 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儿科学
临床儿科杂志   2004年8期文献
  • 十二指肠乳头位置与胰胆管合流异常

    目的观察十二指肠乳头开口位置与胰胆管合流异常(PBM)的关系.方法对64例伴有PBM的先天性胆总管囊肿(CBD)患儿、10例伴有PBM和30例无PBM的成人胰胆疾病患者的胆道造影进行分析,乳头开口于十二指肠第2段中1/3定为正常开口组,开口于第2段下1/3、第2、3段交界处和第3段的定为易位开口组;测乳头距十二指肠第2、3段交界处距离,实测长度除以椎体高度取得校正值.结果 CBD患儿十二指肠乳头开口于第2段中1/3、下1/3、第2段与第3段交界处和第3段的分别占42%、22%、27%和9%.易位开口组和正常开口组的共通管长度校正值分别为0.89±0.42和0.66±0.31,P=0.03,囊肿长度校正值分别为3.0±1.1和2.2±0.5,P=0.001.共通管长度与乳头距十二指肠第2、3段交界处距离的相关系数为0.297,P=0.038.成人10例PBM患者中8例(80%)存在乳头易位开口,30例无PBM患者中12例(42%)存在乳头易位开口,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3).结论在伴有PBM的CBD患儿和胰胆疾病成人患者中,十二指肠乳头向远端开口易位发生率显著高于无PBM的病人,乳头开口越远,共通管越长.

    作者:龚振华;肖现民;周以明;郑珊;胡冰;龚彪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血清甲状旁腺素水平观察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CHD)患儿甲状旁腺功能.方法用放射免疫法(IRMA)测定18例学龄前期CHD患儿血清甲状旁腺素(parathyrin,PTH)水平,并测定其血清Ca2+、Mg2+浓度;17例门诊体检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结果CHD患儿血清PTH水平(14.87±6.02 ng/L)较对照组(19.68±5.76 ng/L)明显降低,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CHD组中有8例(44.4%)患儿血清PTH<10 ng/L,而对照组均高于10 ng/L;CHD患儿血清Ca2+和Mg2+较对照组略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HD患儿甲状旁腺素分泌不足,存在亚临床甲状旁腺功能低下.

    作者:陈光明;王莉佳;杨锡强;陈新民;蒋利萍;李秋;罗晓菊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磁共振胆管成像对婴儿期持续性黄疸鉴别诊断价值探讨

    婴儿期持续性阻塞性黄疸常见病因是婴儿肝炎综合征(IHS)与先天性肝外胆道闭锁(EHBA).由于临床表现和血生化检查具有重叠性,故两者的鉴别诊断十分困难.近年来,随着磁共振胆管成像(MR cholangiography,MRCP)技术的发展和临床的应用,对成人胆胰疾病的诊断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虽然MRCP已应用于婴儿期持续性阻塞性黄疸的鉴别诊断,然而,对其正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评价各异[1-4].我们对20例婴儿期持续性黄疸应用MRCP进行鉴别诊断,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比分析,旨在进一步探讨MRCP对婴儿期持续性阻塞性黄疸的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黄志华;董永绥;夏黎明;翁一珍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血尿和疱疹病毒感染关系探讨

    单纯疱疹病毒(HSV)与巨细胞病毒(CMV)共属疱疹病毒属,在儿童中感染相当普遍,尤其是呼吸道感染、肝功能受损等,临床报道较多,但HSV和CMV所致的肾损害临床报道较少,现就血尿与疱疹病毒感染的关系进行探讨.

    作者:顾晓虹;梅柏如;赵丽萍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平板运动试验在儿童心律失常诊断中应用

    目的评价平板运动试验在儿童心律失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快速级数递增法(RIS法),对237例心律失常患儿进行平板运动试验,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58例室性早搏中,运动后早搏增加44例;17例I度房室传导阻滞中11例,Ⅱ度房室传导阻滞10例运动后均无变化;8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运动后均未能达到预定心率,其中5例出现频发室性早搏或部分二联律;10例有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史,运动均未诱发;34例窦性心动过缓,运动后7例未达到预定心率.受试患儿中无昏厥和严重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平板运动试验是一项安全、有效的小儿心律失常诊断方法;RIS法可适用于3岁以上小儿.

    作者:华仰德;黄敏;严蓁;王健怡;陈秀玉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非药物疗法对新生儿疼痛早期干预

    目的探索新生儿疼痛临床诊断评估方法及降低疼痛应激的临床对策.方法采用自行制定的新生儿疼痛量表(NIPS),对入选住院新生儿100例分2组,治疗组及对照组各50例,在常规医疗操作(足跟采血、静脉穿刺等)过程中及处理后进行评分,评分内容包括面部表情、啼哭程度、上下肢活动、生理指标等.治疗组轻度疼痛给予非药物疗法之抚触安慰,中重度以上疼痛予非药物疗法之抚触或/和喂配方奶;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60 min后对两组新生儿再行评分.结果 100例新生儿在上述操作过程中疼痛评分均存在轻、中、重度疼痛,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轻、中、重度疼痛均给予上述非药物疗法相应处理,60 min后对两组新生儿再行评分,两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新生儿疼痛在医疗操作中常见,可用疼痛量表综合评估,临床据评分程度予早期相应止痛处理可减轻疼痛对新生儿造成的不利影响,非药物疗法简便安全,易推广,近期疗效好.

    作者:袁大华;林希平;杨彤;黄宝荣;杜娟;黄献文;陈健平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早产儿水肿16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早产儿水肿的发病相关因素及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162例水肿早产儿按胎龄、并存症(病)分类,通过x2检验、t检验比较其生化指标及治疗效果,以同期住院的96例无水肿早产儿作为对照.结果水肿早产儿组与无水肿早产儿组胎龄≤34周与>34周患儿例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低蛋白血症在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而低钙血症、低钠血症在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显著;对低蛋白血症或低钙血症者予相应治疗,有利其水肿的早日消退,补钠与限钠患儿水肿消退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产儿水肿与诸多因素相关,其中胎龄是主要的因素,其次低蛋白血症、低钙血症等也参与或促进了水肿的发生.对水肿患儿应严密监测其体液代谢情况并予以及时、妥善的处理.

    作者:刘延波;徐乃军;严超英;霍淑芳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小儿肺不张74例临床分析

    小儿肺不张是耳鼻咽喉科和儿科医师临床工作中均可遇到的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一种临床征象,病因较为复杂,易误诊误治.我科自1981年1月至2001年12月共收治74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乔明哲;徐洁洁;乔宗海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与血尿关系探讨

    单纯性血尿是儿科肾脏病常见症状之一,临床上可有多种病因,其中部分非肾小球性血尿可由于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又称胡桃夹现象所致,本症临床表现为血尿或蛋白尿,病程迁延,反复发作,但多*现在江西省南昌市第三医院儿科(330000)有自愈倾向,无需特殊治疗.然而,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不少左肾静脉受压患者同时存在其他肾脏疾患,现对我院70例经B超检查存在左肾静脉受压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就如何评价左肾静脉受压与血尿的关系进行研讨.

    作者:吴英;徐虹;钱啬英;宋善路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阿替洛尔对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QT离散度影响

    血管迷走性晕厥是儿科的常见疾病,表现为站立时视、听觉下降,恶心、呕吐、大汗,站立不稳,伴血压或心率下降,甚至突发短暂的意识丧失伴肌张力下降,严重影响小儿的身心健康,其发病机制迄今还不清楚.

    作者:石琳;杜军保;张清友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简易鼻塞CPAP并俯卧位在治疗早产儿呼吸困难中应用

    早产儿由于胎龄不足,生长发育欠成熟,易并发严重合并症而造成死亡率较高,尤以出生早期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困难导致的死亡率更高.故把好早期呼吸关是提高早产儿成活率的关键.我科于1998年8月至2001年12月应用自制简易鼻塞CPAP并俯卧位治疗早产儿呼吸困难32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丁桂兰;李守卫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新生鼠脑缺血预处理后突触素和胶原纤维酸性蛋白表达及意义

    目的观察新生Wistar鼠脑缺血预处理后海马CA1区突触素(Syp)和胶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动态变化.方法阻断7日龄新生Wistar大鼠右侧颈总动脉制备脑缺血模型,设置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预缺血-缺血再灌注组.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组新生鼠不同时点海马CA1区脑组织神经细胞Syp和GFAP的动态变化并观察其病理改变.结果缺血再灌注组和预缺血-缺血再灌注组海马CA1区Syp表达在再灌注后第3天开始增加,7d达高峰,14 d仍高于对照组,3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缺血再灌注组和预缺血组海马CA1区GFAP表达在再灌注后24h开始增高,3~14 d持续在较高水平,3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预缺血-缺血再灌注组病理改变较缺血再灌注组轻.结论新生鼠脑缺血后脑神经细胞具有代偿和修复的可塑性;经脑缺血预处理后,对再次脑缺血所致脑神经细胞损伤有保护作用;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增生在缺血耐受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作者:宋文秀;曹云涛;刘华庆;邓卫安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血糖浓度对缺氧缺血新生大鼠脑内调控凋亡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通过观察缺氧缺血(HI)合并高或低血糖新生大鼠脑内一对调控凋亡基因Bcl-2和Bax基因的表达变化,从分子生物学角度评估葡萄糖对缺氧缺血脑保护效果.方法将7日龄SD新生大鼠分成正常对照组、HI组、HI前低血糖组、HI前高血糖组以及HI后高血糖组,应用竞争性RT-PCR技术,分别于HI后0、2、6、12、24、48、72h及7 d对各组新生大鼠脑内Bcl-2基因和Bax基因进行测定.结果正常情况下,Bcl-2基因和Bax基因在脑组织中无明显表达或仅有微弱表达.HI可引起这对调控凋亡基因的表达反应性增强,其中Bcl-2基因的表达高峰在HI后12 h,Bax基因的表达高峰在HI后24h,在HI后48~72 h,这一对基因的表达分别回落至低水平.血糖浓度对这一对基因的表达时相有明显影响.HI前高血糖组Bax基因的表达呈明显下调;Bcl-2基因的表达呈明显上调,其表达高峰较其余各组晚12 h.HI前低血糖组Bax基因的表达呈明显上调;Bcl-2基因的表达则明显下调.HI后高血糖组的表达时相类似HI组,假手术组的基因表达则等同于正常组.结论结合本研究组已完成的脑细胞凋亡形态学结果,本研究进一步提示,通过上调Bcl-2基因和下调Bax基因的表达,高血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HI后脑细胞的凋亡;低血糖则通过下调Bcl-2基因和上调Bax基因的表达,一定程度上加剧了HI后脑细胞的凋亡.结合临床,如对重度窒息新生儿在生后早期进行葡萄糖的合宜补充以及高危孕妇在临产前输注足量葡萄糖,有可能减轻窒息儿的脑病变程度,改善高危儿的生存质量.

    作者:陈惠金;张金凤;钱龙华;蒋明华;吴圣楣;陈冠仪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儿童糖尿病诊治进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儿童糖尿病(DM)的发病率和成人一样有逐年增加的趋势.2003年在法国巴黎召开的第18届国际糖尿病联盟大会上报告,芬兰北部省对1型糖尿病(T1DM)的发病率进行了24年的随访,显示发病率逐年增加,目前平均年发病率为37.2/10万.

    作者:沈水仙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静注免疫球蛋白佐治小儿流行性喘憋性肺炎临床观察

    我科自2000年5月~2003年5月,采用静注免疫球蛋白佐治小儿流行性喘憋性肺炎20例,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谢宝清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儿童葡萄球菌败血症/菌血症细菌耐药分析

    为了解儿童葡萄球菌耐药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对2000年8月至2002年12月我院住院患儿血标本分离得到的革兰阳性菌菌株进行鉴定和作药敏试验,现将55例葡萄球菌株耐药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赵仕勇;许健波;徐瑞龙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用L-Asp时血浆白蛋白水平变化

    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广泛应用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的联合化疗,显著提高了患儿的完全缓解率和长期无病生存率.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是低蛋白血症,白蛋白水平的变化能引起机体多种脏器功能损害,并可影响化疗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因此研究化疗过程中白蛋白水平变化有指导临床治疗的意义.

    作者:徐咏梅;汤静燕;江华;黄婕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NSE与视频脑电图在区分儿童假性癫癎发作中诊断意义

    儿童假性癫癎发作的原因很多,临床上极易与癫癎(EP)发作相混淆,为提高癫癎诊断的准确性,减少盲目应用抗癫癎药物,对35例有癫癎样发作的患儿同时进行视频脑电图的描记及外周血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监测,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秀琴;于树红;李红;孙若鹏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1015例新生儿听力筛查分析

    正常的听力是进行语言学习的前提,而听力障碍却是一种常见的出生缺陷,通过听力筛查能早期发现并予以使用一些适当的助听工具,使婴儿的语言发育不受损害.

    作者:黄锐;吴星英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小儿病毒性脑炎360例临床分析

    我科自1999年12月~2002年2月共收治病毒性脑炎360例,其中男200例,女160例;年龄:3个月~3岁210例,~8岁100例,~13岁50例.主要集中在6、7、8月份,7月份为高峰期.

    作者:王宝灿;刘凤霞;岳彩连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高原地区小儿紫癜性肾炎234例报告

    过敏性紫癜(HSP)极易合并肾脏损害,是儿科为常见的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且临床表现多样.现报告我院自1998年8月~2001年8月共收治的居住在海拔2200~4200 m的HSP患儿300例,其中234例(78%)有合并肾脏损害的临床表现.

    作者:杜海星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霉酚酸酯治疗儿童Ⅳ型狼疮性肾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霉酚酸酯对儿童Ⅳ型狼疮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16例儿童狼疮性肾炎,临床类型均为肾病综合征,经肾活检诊断为Ⅳ型狼疮性肾炎.其中11例初始即采用霉酚酸酯联合激素治疗,另5例为环磷酰胺冲击疗法加泼尼松治疗6个月未能明显改善者,改为霉酚酸酯联合激素治疗.霉酚酸酯剂量为每日600mg/m2(大1~1.5 g),加用泼尼松龙口服每日1~2mg/kg,疗程>6个月(6.5~18月).结果随访6个月时16例中缓解10例,部分缓解6例;随访12个月时缓解达13例,部分缓解3例;未发生明显副反应.结论霉酚酸酯联合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儿童Ⅳ型狼疮性肾炎,有较好疗效.

    作者:徐虹;宋善路;周利军;曹琦;沈茜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小于胎龄儿生长相关异常及生长激素治疗

    小于胎龄儿(SGA)又称宫内生长迟缓(IUGR),一般指出生体重低于同胎龄、同性别平均体重的第十百分位以下或同胎龄平均体重2个标准差的新生儿.人群中SGA的发生率约为3%~10%,在中国为7.5%.大部分SGA儿生后出现追赶生长而达到正常范围,但仍有10%~15%不能赶上,其中约半数至成年后身高会低于正常平均身高的2个标准差,对这部分儿童可应用生长激素(GH),以促进生长,改善终身高.现主要介绍SGA儿的内分泌、GH治疗对SGA儿的生长发育及代谢的影响.

    作者:应艳琴;罗小平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坂岐氏肠杆菌与新生儿感染

    目前,肠杆菌已成为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作为一种食源性条件致病菌,坂岐氏肠杆菌正日益引起医务人员,尤其是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医师的重视.现就该细菌的生物学特性、临床表现、临床诊治、感染源及预防措施方面作一综述.

    作者:林芊;朱建幸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MTHFR基因遗传多态性与ALL相关性研究进展

    叶酸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其辅酶形式为四氢叶酸,它在酶促反应中的主要作用为参与各种一碳单位的转移.从流行病学、动物和人体实验研究的证据来看,叶酸可影响某些组织发生肿瘤的危险性,其中研究多的是结、直肠,叶酸缺乏时可增加其肿瘤的发生率[1].近年来,叶酸与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的关系也被发现,研究表明,叶酸代谢过程中各关键酶基因在人群中存在遗传多态性分布[2],其分布状况通过影响相关酶的活性参与白血病的发生.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是叶酸代谢途径中的一个重要关键酶,该基因存在2个重要多态位点:C677T及A1298C,这些突变均可影响MTHFR活性,现就近年来MTHFR基因遗传多态性与ALL相关性进行综述如下.

    作者:陈美英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研究进展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amia encephyalopathv,HIE)是指围产期窒息缺氧导致的脑缺氧缺血性损害,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脑病表现,是新生儿时期危害大的常见病之一,常可引起不可逆的组织损伤,从而引起一系列的神经系统后遗症.

    作者:高瑛;陈惠金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儿童性早熟与社会暴露

    性早熟(precocious puberty)是指女孩在8岁前、男孩9岁(或9岁半)前出现第二性征.世界各国对性早熟的界定还有很大分歧[1],我国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调查统计资料,适合当代社会的性早熟的年龄划分还需要进一步的调查研究.性早熟按下丘脑-垂体-性腺轴(HPGA)功能是否提前发动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中枢性性早熟(CPP,或称真性、GnRH依赖性、完全性性早熟);另一类是外周性性早熟(PPP,或称假性、非GnRH依赖性性早熟)或不完全性性早熟(部分性、变异青春发育性性早熟)[2].性早熟儿童的社会暴露因素主要包括生理性和心理性两个方面.

    作者:赵万秋;钱燕;徐通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一氧化氮吸入在儿科肺部疾病中应用

    自从1987年发现血清一氧化氮(NO)以来,对其生理功能与临床的关系及应用的研究进展很快,经研究发现,吸入NO可使血管平滑肌松弛,降低肺血管阻力和肺动脉高压,提高肺血流量,改善肺通气一灌流比例,恢复正常心肺功能.现就NO吸入对肺内作用机制及其应用综述如下.

    作者:韦芝群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重组人类生长激素治疗儿童X-连锁低血磷性佝偻病

    目的评价重组人类生长激素(rhGH)治疗儿童X-连锁低血磷性佝偻病(XLH)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检查Cochrane囊性纤维化及遗传性疾病工作组建立的先天性代谢缺陷数据库.手检相关骨和矿物质代谢的杂志和会议摘要.纳入所有单独采用重组人类生长激素或联合传统疗法与安慰剂或单用传统疗法治疗儿童XLH作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或半随机对照试验.2个评价员独立选择纳入的试验、评价试验的方法学质量及提取数据.结果只有1个研究符合该系统评价的纳入标准,且样本量小.rhGH治疗可能改善XLH患儿身高增长,并可因暂时减少尿磷的排出而提高血磷水平.结论尚没有足够的证据显示rhGH是否对患儿的身高增长、矿物质代谢、内分泌、肾功能、骨矿密度和上下部量比例有影响.

    作者:杨慧明;万朝敏;Tracey Remmington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小儿弥漫性肺间质疾病的概念及其临床诊断要领(下)

    诊断要领在诊断弥漫性肺部疾病时,应尽可能将鉴别诊断范围缩小,因此如何把握患儿的鉴别切人点显然十分重要.通常应重视患儿的3个参数,即病理过程的进展速率、影像学特点及临床过程.

    作者:张正霞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儿童青少年1型糖尿病行为问题危险因素及分析

    目的探讨有关儿童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儿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中文问卷和自制的影响因素问卷,对205例北京地区1型糖尿病患儿和619例健康对照者进行评定,并使用SPSS10.0统计软件对两组的调查结果进行因素分析.结果①行为问题的检出率:糖尿病患儿检出率为20.0%,与健康对照组(8.2%)比较,糖尿病患儿行为问题检出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0);②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糖尿病患儿行为问题有关的危险因素分别为在农村生活、双亲关系紧张、亲子关系差、缺乏直接感情交流、教育方式不当、对子女了解较少、仅由父母中的一方承担管理子女的责任及血糖控制不良;③将健康对照组与1型糖尿病组综合分析后发现:影响行为问题发生的所有危险因素中,患糖尿病的相对危险度大.结论 1型糖尿病患儿是行为问题发生的高危人群;糖尿病患儿行为问题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作者:李豫川;朱逞;洪宝瑟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儿童青少年糖尿病患儿胰岛功能及分型

    目的研究儿童青少年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儿胰岛功能及分型.方法对56例DM患儿做胰高血糖素激发试验,其中C肽正常者1年后复查;以12例非DM患儿为对照.结果①DM组C肽基础值(BCP)、胰高血糖素刺激后C肽(PGCP)、C肽增高值(ICP)均低于对照组(P<0.05).②C肽降低组(43例)BCP、PGCP、ICP均低于对照组(P<0.05);C肽正常组(13例)BCP、PGCP与对照组差别无显著性,ICP低于对照组(P<0.05).③C肽正常组10例复查激发试验,6例C肽降低,4例C肽正常.④经胰高血糖素激发试验,结合临床表现,诊断初发患儿C肽降低者为1型糖尿病,C肽正常者可能为2型糖尿病,但需随访胰岛功能,1年后C肽降低者仍为1型糖尿病.结论胰高血糖素激发试验能较好反映胰岛功能,有助儿童青少年糖尿病分型.

    作者:叶江枫;沈水仙;罗飞宏;支涤静;洪庆荣;赵诸慧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肥胖儿童运动后血脂、瘦素、糖耐量、BMI改变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运动对单纯性肥胖症儿童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假期集中训练形式,对32名诊断为肥胖症儿童进行3周的计划运动,于住院后第1天,检测胆固醇(Chol)、甘油三脂(TRG)、低密度脂蛋白(LDL-C)、胰岛素,测量BMI值,第2天作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于结束运动疗程当天测量BMI;并以同样方式重复检测代谢指标.用SPSS软件处理数据,比较运动前后变化.结果 Chol从(4.71±0.79)mmol/L→(3.62±0.69)mmol/L;TRG从(1.09±0.49)mmol/L→(0.85±0.36)mmo1/L;LDL-C从(1.43±0.24)mmol/L→(1.07±0.25)mmol/L;瘦素从(47.25±16.69)μg/L→(23.71±11.86)μg/L;BMI从(27.38±2.65)→(25.12±2.38)kg/m2.OGTT试验,运动前3例异常并空腹血糖增高,3例单纯OGTT异常(IGT);运动后仅2例OGTT异常(IGT)并空腹血糖升高,后诊断2型糖尿病.结论适当运动锻炼能使肥胖儿童BMI降低,脂代谢改善,降低肥胖儿童并发心血管病的危险;适当运动还能改善机体血糖利用,纠正糖耐量异常,降低肥胖儿童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

    作者:卫巧贤;梁国新;卢惠珍;荣箫;梁宇峰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高苯丙氨酸血症患儿苯丙氨酸负荷试验后苯丙氨酸和酪氨酸浓度变化

    目的了解苯丙氨酸负荷试验对高苯丙氨酸血症(HPA)患儿血苯丙氨酸(Phe)和酪氨酸(Tyr)浓度及其比值(Phe/Tyr)的影响.方法 HPA组30例,非HPA儿童(对照组)33例.所有儿童均空腹口服Phe 100mg/kg,分别于服Phe前(0 h)、服Phe后1 h、2 h、3 h、4 h采手指血,滴于滤纸片上,取直径3 mm干血滤纸片,经含Phe和Tyr同位素内标的甲醇萃取,盐酸正丁醇衍生,进行串联质谱分析,测定Phe、Tyr浓度和Phe/Tyr值.结果血Phe浓度HPA组于服Phe后2 h高,服Phe后4 h仍维持在较高水平,对照组于服Phe后1 h值高,服Phe后4 h下降至接近正常浓度,两组比较各时间段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Tyr浓度HPA组各时间段差异无显著性,对照组于服Phe后逐渐升高,各时间段差异有显著性(P<0.05),于服Phe后2 h、3 h时高于HPA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Phe/Tyr值HPA组各时间段均高于对照组,差异非常显著(P<0.001).结论 HPA患儿Phe代谢速度下降,测定血Phe浓度结合Phe/Tyr值有助于HPA诊断.

    作者:高晓岚;韩连书;叶军;邱文娟;顾学范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性激素检测在肥胖男童中临床意义与分析

    肥胖(obesity)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综合征,它代表人体能量摄入超过消耗,能量以脂肪形式在体内储存的结果.一般认为体重超过其性别的身高体重标准20%以上为肥胖.无明显病因引起的肥胖称为单纯性肥胖,占儿童肥胖总数的99%,反之为病理性肥胖[1].

    作者:李正秋;马步军;曾志伟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单纯性肥胖症儿童内皮素变化研究

    目的观察单纯性肥胖症儿童的内皮素(ET)变化及其与血脂、血压的关系,判断肥胖儿童早期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进行心血管疾病早期干预.方法正常对照组16例,实验组31例,分别测定其血浆ET水平、血脂谱及血压.结果肥胖组儿童血浆ET、血TG、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显著.随着肥胖程度的增加血浆ET、血TG、LDL也逐渐增高.相关分析表明:体重与ET、TC、TG,TG、TC与ET,ET与SBP均呈直线正相关.结论单纯性肥胖症可引起儿童血浆ET、血脂、血压明显升高,三者密切相关,其中肥胖是其主要的危险因素.说明单纯性肥胖已使儿童的血管内皮细胞受到损伤,发生了内皮功能紊乱.这种内皮损伤可能是联系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病理生理学基础的关键环节.

    作者:张小飞;于嫦琴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小剂量司坦唑醇对非生长激素缺乏症矮小儿童促生长疗效观察

    司坦唑醇(stanazolol,ST)即吡唑甲氢龙,又称康力龙,是临床常用于促生长的蛋白同化类固醇激素(AAS)之一.ST有良好的促生长作用,但同时也促进骨龄(BA)成熟.近年发现,用小量ST可避免BA加速的不良作用[1,2].我们通过观察小剂量ST对非生长激素缺乏症(NGHD)矮小儿童生长速度及BA的影响,探讨ST对NGHD患儿的疗效.

    作者:李燕虹;杜敏联;苏喆;马华梅;古玉芬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儿童狂犬病4例误诊分析

    我院从2000年1月至2002年10月共收治儿童狂犬病6例,其中4例在发病早期均未能确诊,现将误诊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徐钰荣;饶树考;谢美凤 刊期: 2004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