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主办单位: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6-3250
  • 国内刊号:11-3554/R
  • 影响因子:0.77
  • 创刊:1995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18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 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中医学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1年5期文献
  • 脾胃学说在肿瘤临床中的应用

    以脾胃的生理功能为纲,阐述其发生病变时与肿瘤疾病的病因、病机、诊断、治疗、预后之关系.脾喜燥而恶注,消化道肿瘤与湿邪关系密切;脾以升为健,癌性发热治宜甘温益气除热,阿片类镇痛剂所致便秘、尿潴留治宜补中益气;脾为生疾之源,肺癌、恶性琳巴瘤发病与痰关系密切;脾为气血化生之源,乳腺癌术后上肢肿胀及手足综合征多由气血亏虚;顾护脾胃贯穿于恶性肿瘤治疗的全程.

    作者:罗毅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壮医道路理论初探

    道路理论是壮医理论体系的核心.壮医认为人体内存在五条重要通道,它们互相交通联系,把人体连结成有机的整体,是气血化生、运行的场所,也是诸毒入侵或传变的路径,道路的阻滞又是引起气血失衡及三气失调的主要病理基础.因此,研究道路理论对指导临床实践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宋宁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金匮要略》趺阳脉浮意义探析

    欢阳脉诊法是中医脉诊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理论早见于<黄帝内经>.仲景继承了这一方法,在临床实践中亦非常重视欢阳脉诊,他在<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两部著作中对于该诊法多次论及.笔者尝试将<金匮要略>中趺阳脉浮的条文作一探析,归纳出其脉浮主胃气,但分虚实两端.以期能抛砖引玉,倡导张仲景之学,将趺阳脉诊法能够重新运用于临床.

    作者:王静波;连建伟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何世英应用虫类药治疗脑病经验

    著名老中医何世英多应用虫类药治疗中医脑病,认为脑病日久所致痰瘀等实邪,必用虫类药才可破泄分消,并制成宁痛丹、宁痫丹、增智丹、通脉丹等中成药,收效显著.

    作者:梁富英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少阴血尿与复脉辈修复脉损止血论

    以少阴血尿为题,血脉损伤与修复为理,复脉辈消除血尿为旨,论述少阴血尿的含义、血脉损伤的原因及复脉辈消除血尿的机理.创新了张仲景炙甘草汤复脉之意,开拓了吴鞠通下焦湿病阴伤脉损之理,开辟了复脉辈治疗少阴血尿之径,触会了古今宏现与微观、检验与证候的辨证统一,为中医经典经方的发展走出了一条传承与创新之路.

    作者:常克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焦虑性失眠治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焦虑性失眠症的优势.方法:选择52例符合广泛性焦虑障碍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予以中药并证论治联合丁螺环酮片口服,时照组22例单纯予以丁螺环酮片口服.2组疗程均为8周,比较治疗有效率、治疗效果和药物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HAMA评分均有所下降(P<0.01).不论是治疗组还是对照组治疗后各症状均有好转,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失眠症状好转例数有明显差异(P<0.01).治疗组服药后副反应的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证实中西医结合治疗焦虑性失眠症有很好的疗效.

    作者:陆伟珍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329例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患者的中医证型分析

    目的:通过对新疆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辨证分型研究,了解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和内在特点,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方法:采用横断面、描述性研究方法,采集329例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患者的疾病史及相关症状、体征、实验室指标等,填写调查表.结果:(1)入选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患者共329例,其中阴虚热盛型118例,气阴两虚型190例,阴阳两虚21例;(2)在年龄与病程变化上,三大证型分布有统计学差异;(3)329例患者中肥胖者共有156例占47.41%.结论:(1)新疆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患者在三大证型发生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气阴两虚、阴虚热盛、阴阳两虚,三大证型在年龄和病程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大证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生率不同.

    作者:胡晓灵;王洪霞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中医师处方用药不效的相关因素

    临床诊治疾病疗效不佳,多责方证不合,然而,有时辨证无误且处方用药确属对证,也有效果不显,甚至病状加剧或旁生他症的情况.常难解困惑,或误认为辨证不准,欲改弦更张,为医者不可不曲尽其详.本文通过对以下几个相关因素的分析,以求对临床有所裨益和借鉴.

    作者:胡永东;玛依努尔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不同年龄湿疹患儿的中医临床体质类型研究

    目的:研究不同年铃小儿变态反应性皮肤疾病汲疹的中医临床体质类型及相关规律.方法:按照小儿临床体质的分类标准对纳入临床观察的湿疹0-6岁患儿共105例样本进行临床体质分类,比较不同年龄组患儿中医体质.结果患儿湿疹有肺热阳盛质、痰湿腻滞质、阴虚燥红质、气虚倦怠质、阳虚迟冷质与平和正常质5类临床体质,不同年龄组的患儿中医体质分布不同.结论:将有助于掌握湿疹的发生、变化与预后转归的临床规律.对研究制定异病同质同治、并质论食调养的综合方案、以达治已病防未病有重要价值.

    作者:庄严;王学艳;石海云;任华丽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黄芪多糖对内毒素诱导巨噬细胞产生TNF-α,IL-1β及NO的影响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黄芪多糖对内毒素(LPS)诱导巨噬细胞产生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培养人单核巨噬细胞系U937细胞,体外诱导成熟.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脸(ELISA )测定LPS诱导的U937细胞上清液中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的含量.采用Griess试剂检测细胞上清液中一氧化氮(NO)的含全.结果:与对照组相比,LPS作用于经PMA诱导成熟的U937细胞后,细胞上清液中TNF-α,IL-1β及NO的含量明显增加(P< 0.01).黄芪多糖作用后,TNF-α,IL-1β及NO的含量明显下降,与LPS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黄芪多糖能抑制LPS诱导的巨噬细胞产生TNF-α,IL-1β及NO.

    作者:徐荔;何小鹃;柴旺;鞠大宏;吕爱平;喻长远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2型糖尿病大鼠不同组织中p85mRNA及蛋白表达变化与中药干预作用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大鼠不同组织中p85基因表达的变化及复方黄连降糖片时其变化的影响.方法:对键服佐菌素注射加高脂饮食诱导的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给予复方黄连降糖片治疗8周.测定血糖、血清胰岛素,大鼠肝脏、骨骼肌和脂肪组织p85mRNA的表达及其蛋白的表达.结果:复方黄连降糖片治疗组大鼠的血糖和血清胰岛素均有所下降,各组织够5的基因表达均显著提高.结论:不同组织p85的基因表达的提高可能是复方黄连降糖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分子机理之一.

    作者:宋菊敏;舒适;刘小美;宋丽娜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息风定颤汤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多巴胺能神经元保护作用的研究

    目的:观察息风定颤汤(以下简称中药)对PD模型大鼠旋转行为及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6-OHDA偏侧纹状体两点注入法制备PD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美多巴组、中药高、中、低剂量组,并设假手术组为对照组.灌胃治疗4周.观察各组大鼠治疗前后APO诱导的行为学变化及对纹状体单胺类神经递质、中脑TH的影响.结果:中药高、低剂量组灌可后4周后旋转行为有明显改善(P<0.05,P<0.05);中药中剂量组灌胃2周、4周后旋转行为均有明显改善(P<0.05,P<0.01).中药高、中、低剂量组大鼠损毁侧纹状体DA含量、HVA、DOPAC含量均明显增加,其中中剂量组增加明显.中药高、中药、低剂量组TH阳性细胞表达均增加,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P<0.01,P<0.05),其中中药中剂量组增加明显.结论:息风定颤汤可明显改善PD模型大鼠的旋转行为,增加纹状体内DA及其代谢产物的含1,上调TH的表达,对多巴胺能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以中药中剂量组明显.

    作者:罗恩丽;鲍春龄;王德生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栝楼薤白汤对大鼠肺纤维化形成阶段血清与BALF中SOD、MDA的干预作用

    目的:探索栝楼薤白汤对肺纤维化形成阶段的干预作用机制.方法:用平阳霉素复制肺纤维化模型大鼠后,中药组从第14天开始灌胃栝楼薤白汤,28d后处死并测定、比较各组大久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超氧化物竣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1.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及BALF中SOD活性低于正常时照组、MDA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栝楼薤白汤组SOD活性均高于模型组,MDA含童均低于模型组;大鼠BALF中SOD活性、MDA含量与血清SOD活性、MDA含量呈正相关.结论:栝楼薤白汤有抑制模型肺及血清中SOD活性下降及MDA含量增高的作用,血清SOD活性和MDA含量可间接反映肺部脂质过氧化与抗氧化水平.

    作者:张瑞;宋建平;李瑞琴;李伟;张腾飞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首乌延寿丹对家兔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防治作用及其可能机制

    目的:观察首乌延寿丹对兔动脉粥样硬化(AS)形成的防治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32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首乌延寿丹组、辛伐他汀组,高脂伺料喂养制作AS模型.第12周末测定血脂变化,观察主动脉病理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法测定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PDGF-B )、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表达.结果:以高脂伺料喂养成功建立AS模型,PDGF-B,MMP-9表达明显升高;首乌延寿丹组及辛伐他汀组AS病变均明显减轻,PDGF-B,MMP-9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1),首乌延寿开组与辛伐他汀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首乌延寿丹可明显抑制AS发展,这一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PDGF-B,MMP-9蛋白表达来实现的.

    作者:王桂敏;韩凤丽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固本活血壮骨颗粒对去卵巢大鼠血清IGF-1和IL-1β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通过观察固本活血壮骨颗粒对实验性骨质疏松症大鼠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白介素I-β(IL-1β)水平的影响,探讨固本活血壮骨颗粒防治骨质疏松症的微观机制.方法:取3月龄的雌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仙灵骨葆胶囊组、尼尔雌醇组、固本活血壮骨颗粒小剂量组、大剂量组6组.除假手术组仅切除双侧卵巢附近的相当于卵巢大小的小块脂肪外,其余各组均切除双侧卵巢.术后1周开始给药,灌胃90d后取血分离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GF-1,IL-1β水平.结果: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IGF-I水平降低,IL-1β水平增高,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仙灵骨葆胶囊组和大剂量组提高IGF-I水平,降低几-1β水平,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固本活血壮骨颗粒通过提高IGF-1水平、降低IL-1β水平,改善去卵巢大鼠骨组织显微形态,对去卵巢大鼠的骨质疏松症具有防治作用,此作用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

    作者:田丙坤;邢玉瑞;张丹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加味黄芪赤风汤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蛋白尿及肾脏皮质SOD和MDA的影响

    目的:探讨加味黄芪赤风汤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蛋白尿治疗及抗自由基损伤的作用.方法:大鼠尾静脉注射阿霉素制作阿霉素肾病模型,于实脸第2,4,6,8周末收集24h尿液并测24h尿蛋白定量,于实脸第8周末取血和肾胜组织,进行血清ALB,TP,TCH以及肾脏皮质SOD,MDA的侧定.结果:2倍剂量加味黄芪赤风汤组与同期模型组相比,实验第4,6,8周末24h尿蛋白定量均降低(P<0.05),肾脏皮质SOD显著升高(P<0.01)及MDA降低(P<0.05);正常剂量加味黄芪赤风汤组与同期模型组相比,实脸第4周末24h尿蛋白定量减少(P<0.05),肾脏皮质SOD显著升高(P<0.01).结论:加味黄茂赤风汤能够明显改善阿霉素份病大鼠蛋白尿,提高抗自由基能力,改善肾脏自由基损伤.

    作者:王允亮;张昱;王洪霞;郝伟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越鞠保和胶囊对大鼠胃消化功能的影响试验

    目的:观察越鞠保和胶囊对正常大鼠胃液、总酸度、游离酸、胃蛋白酶的影响作用,并与越鞠保和丸进行药效比较,探讨本药品调节胃消化功能的作用特点.方法:对正常大民给予越鞠保和胶囊含生药2.4 -0.6g · kg-1.口服8d以西来替丁(80mgkg-1)为阳性药观察对动物胃液、总酸度、游离酸、胃蛋白酶分泌的影响作用,评定受试物对该模型的治疗功效.结果:越鞠保和胶囊大中剂量均有明显提高胃蛋白酶活性的作用.结论:越鞠保和胶囊 2.4-1.2g · kg-1可明显提高胃蛋白酶活性的作用,表明药物对提高机体的消化功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作者:沈欣;李德凤;宗桂珍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养心通脉有效部位方对梗死心肌细胞因子分泌、血管新生及动员MSCs归巢的影响

    探讨养心通脉有效部位方(apr-YTF )对梗死心肌细胞因子分泌、血管新生及动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SCs)归集的影响.方法:取急性心肌梗死造模成功的SD雄性大鼠32只,随机分为apr-YTF组、香丹注射液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组和模型对照组4组,每组8只;均于造模3h后给予相应药物,连续5d.经masson' s三色染色检测心肌癫痕组织微小血管密度,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心肌组织中CD34+细胞、Ⅷ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Flk-1)的含量表达.结果:单个高倍视野下apr-YTF组和rhG-CSF组的心肌毛细血管数较模型组显著增加(P< 0.01);与模型组比较,2组的CD34+细胞、Flk-1,bFGF表达显著增加(P<0.01),2组的Ⅷ因子表达亦增加(P < 0.05 ),apr-YTF组的VEGF表达比模型组显著增加(P <0.01 ),rhG-CSF组的VEGF表达较模型组亦增加(P<0.05)0结论:apr-YTF能促进Ⅷ因子、Flk-1,VEGF,bFGF的分泌,促进血管新生.促进大鼠外周血MSCs归巢于急性梗死的心肌,有利于急性梗死心肌的修复.

    作者:李勇华;郑景辉;袁肇凯;王丽萍;简维雄;黄献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灯盏花素抑制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导的细胞凋亡

    目的:现察灯盏花素( breviscapine,bre)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导的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方法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缺血再灌注组(ischemiareperfusion,IR)和灯盏花素组.灯盏花素组大鼠于术前1周分别腹腔注射不同别全的灯盏花素(25,50 mg·kg-1·d-1 ),另2组给予等I生理盐水.缺血30min、再灌注2h后,采用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Caspase-3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缺血再灌注组凋亡指数和Caspase-3蛋白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灯盏花素组各指标较缺血再灌注组降低(P<0.05,P<0.01).结论:灯盏花素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通过下调Caspase-3基因表达抑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导的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龚明玉;周晓慧;张力;陈亚静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黄茂组分对乳鼠肥大心肌细胞ATP含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及黄芪组分对心肌细胞ATP含量的影响,旨在探讨黄芪组分对心肌细胞能量代谢的干预作用,为中药防治心衰提供实脸依据.方法:体外培养乳成心肌细胞,加AngⅡ造成肥大模型,黄芪组分干预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语法(HPLC)测定ATP的含童.结果:AngⅡ作用心肌细胞24h,ATP含量无变化,48h含1增加.黄芪组分干预后48h,ATP含量高于正常组,低于模型组.结论:黄芪组分可在分子水平上抑制AngⅡ对心肌细胞ATP含量的影响.

    作者:苏敬泽;林谦;农一兵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姜黄素对人膀胱癌T24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目的:旨在探讨姜黄素对人膀胱癌T24细胞增殖和调亡的影响.方法:细胞传代培养:培养人膀胱癌T24细胞,施加不同浓度姜黄素,观察对细胞的增殖、凋亡作用;应用四唑盐比色法(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碘化丙啶染色).结果:姜黄素各组较对照组增殖降低,存在剂量-效应关系.姜黄素各组较对照组凋亡升高,存在剂量-效应关系.结论:姜黄素抑制人膀膀胱癌T24细胞增殖,姜黄素促进人膀胱癌T24细胞凋亡.

    作者:孔涛;杨静哲;代宏亮;王成李;张志杰;李巍;李以良;贾玉森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观察

    目的:采用中西医对比的方法,观察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疗效.结果:以中医药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总有效率92.86%)明显高于西医消炎痛(总有效率72.5% ),提示中医药可有效治疗原发性痛经.

    作者:李改非;周小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金消方联合消癌平注射液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观察

    观察金消方联合消癌平注射液对肺癌患者生活质量及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5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22例,治疗组采用金消方联合消癌平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只采用消癌平注射液治疗,2个月后观察对患者生活质童及T细胞亚群的影响.结果:治疗组生活质圣,CD3+,CD4+含童及CD4+ /CD8+比值明显提高,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金消方联合消癌平注射液治疗肺癌患者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对肿瘤起到治疗作用.

    作者:庞建仓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肝阳虚临证探微

    从肝阳虚的临证治验入手,结合古今医论,论证了肝阳虚的客观存在,总结了临床诊治肝阳虚证的证候特点、治疗原则和用药经验,并对肝阳虚证与肾阳虚证、脾阳虚证等相似证的鉴别,来探讨认识肝阳虚证的临床特点.

    作者:孙玉信;高增辉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浅谈针刺治神理论

    探讨从治神的含义、医者治神、患者治神以及治神状态等4个方面,结合文献进行分析,得出治神是要求医生以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接诊和治疗患者,在获取患者信任的基础上,通过医生营造一种使医患双方身心皆处于有利于针刺疗效产生的良好治疗氛围中的结论.

    作者:周瑞堂;顾文红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针刺时大肠经线下深部组织中氧分压与温度的实验观察

    目的:观察常态下大肠经线下深部组织氧分压与湿度及其在针刺过程中的变化,探讨与大肠经线相关组织的能量代谢特点.方法:沿大肠经循行线上取6个测试点并分为3组,并在各测试点内外1.5cm - 2cm处各取1个非经对照点.测试深度为皮下1.5cm.连续同步记录氧分压与湿度60min,现察其在电针前、电针合谷穴时及电针后的变化情况.结果:正常情况下沿大肠经循行线上测试点深部组织氧分压与湿度均显著高于两侧非经对照点.电针合谷穴时,大肠经线上测试点氧分压显著降低;湿度降低(统计学无显著差异).电针后,氧分压非常显著降低;湿度显著降低.而两侧非经对照点无显著的变化.结论:常态下大肠经循行线下深部组织中的能量代谢及湿度都较其两侧非经对照部位旺盛,电针可以使沿经组织的氧利用率提高,能量代谢进一步增强,提示经脉可能是物质、能量与信息转换和传递通道.

    作者:陈铭;吴祖星;胡翔龙;许金森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刺络放血疗法在五官科疾病中的应用

    刺络放血疗法是针灸学的组成部分,它具有泄热、急救、止痛、镇静等作用,临床适应证广泛.作者运用刺络放血疗法治疗牙龈肿痛、颌面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舌体肿痛、急性腮腺炎、急性结膜炎、急性扁桃体炎等五官科疾病418例,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作者:王自斌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头针促进MCAO模型大鼠脑微血管新生的动态观察

    目的:探讨头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脑微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拴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脑缺血后治疗1,3,5,10d因子Ⅷ相关杭原(FⅧR:Ag)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FⅧR:Ag在脑微血管的表达在缺血后3d开始增加(P<0.05)并持续上升;脑缺血后10d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针刺治疗随时间的延长可使其表达继续升高.结论:头针能够有效促进脑缺血状态下海马CA,区脑微血管的新生,并且具有明显的累加蓄积效应.

    作者:张慧敏;赵万标;张志强;时宇静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针灸调整面瘫患者面部穴位温度对称性观察

    目的:观察面部穴位湿度对称性,分析针灸对周围性面瘫患者面部穴位湿度对称性的调整作用.方法:使用红外热像仪采集30例健康人48例面瘫患者发病初期、治疗过程中、痊愈后的面部红外热像图,进行面瘫患者与健康人面部穴位湿度对称性状况的比较,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面瘫患者面部左右侧常用治疗穴位湿度差大于健康人,发病初期除迎香、阳白、夹承浆外,面部左右侧常用治疗穴位湿度差与健康人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 <0.05);随着病变的恢复,双侧穴位湿度差值较发病初期减小;痊愈后息者面部左右侧穴位湿度差值和健康人接近.结论:周围性面瘫患者面部穴位湿度值存在明显不同,左右侧湿度对称性较差;针灸可以调整周围性面瘫患者面部穴位的温度对称性.

    作者:陈冰俊;屈箫箫;张栋;李顺月;宋晓晶;马惠敏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经络电信息诊疗法配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30例

    目的:观察传统中医与现代电子技术相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30例的治疗选穴和疗效.方法:采用经络电信息诊疗与刺络拔罐治疗.结果:治疗30例痊愈率100%.结论:经络治疗配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显著,无副作用,值得推广.

    作者:戴杰;阴爱华;周鹰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利用LC/MS/MS方法检测附子水提液中乌头碱的含量方法学研究

    目的:建立检测附子水提液中乌头碱LC/MS/MS方法.方法:应用液质联用,C,:色谱柱系统,采用梯度洗脱方法,建立了附子水提液中乌头碱含量测定方法.结果:建立了检测附子水提液中乌头碱含量的LC/MS/MS测定方法.结论:该方法准确、简便、快速,可用于附子水提液中乌头碱的质量控制.

    作者:马芳;赵东;吴晓霞;闫寒;范斌;窦德强;彭娟;聂颖兰;郭娜;于友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胎元饮微量元素测定及其功效讨论

    目的: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胎元饮中多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并讨论其功效.方法:胎元饮采用传统中药煎煮方式,采用湿法消解其煎煮液浸膏完全后进行上机测定.结果:胎元饮中含有丰富的K,Ca,P,Mg,Na等物质基础元素和Fe,Mn,Zn,Cu生血四要素,而Pb,Cd,As,未检出.结论:胎元饮为妊娠母体提供了丰富的微童元素.

    作者:周琼;付志红;柳英霞;翟旋;胡著云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不同浓度醇提取淫羊藿功效成分的研究

    目的:考察淫羊藿不同浓度醇提取物中活性成分的差异性.方法:以淫羊藿苷、淫羊藿总黄酮和总多糖等三种主要活性成分的得景作为评价指标对淫羊藿不同浓度醇提取物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以渗漉法对淫羊藿进行提取,目标为淫羊藿苷,宜选择70%乙醇浓度,得量0.52%;目标为总黄酮,选择50%乙醇浓度为佳,得量3.35%;提取目标为总多糖,选择依次以70%乙醇、水渗漉,总多糖得量达10.15%.结论:提取淫羊藿中淫羊藿苷、淫羊藿总黄酮及总多糖应根据所需,选择不同乙醉浓度以获得佳提取效率.

    作者:严跃进;沈勇;黄伟;金燕敏;张莅峡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李东垣黄连用量规律探讨

    用药剂量是影响中医临床疗效的重要因紊,本文从研究李东垣运用黄连的剂量入手,拟在得出东垣运用黄连的大致剂量范围及与相关病证之间的关系.

    作者:宋佳;傅延龄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试论《饮食须知》之饮食观

    <饮食须知>为贾铭所著,他是元末明初人(公元1271年~1368年),祖籍浙江海宁,号华山老人.曾经在元朝做官为万户.入明后,年龄已过百岁.明太祖朱元璋召见他,询问颐养和长寿之道.贾铭回答说:要在慎饮食,并把自己的饮食观点编著为书献给朱元璋,卒年106岁.著有<饮食须知>传世.

    作者:贾海骅;罗卫东;赵红霞;韩学杰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论发展中医实验脉学对提高辨证诊疗失眠水平的作用

    中医药在治疗睡眠障碍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但现代中医学显然还没有很好地将现代技术方法引入到中医睡眠领域中.将中医传统的诊疗思想和方法规范化、现代化,这可能是中国人对世界睡眠医学的一个独特贡献.

    作者:陈燕萍;闪增郁;汪南玥;于友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三踝骨折独立分型有限元分析及其在外固定架治疗三踝骨折中的应用初探

    目的: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初步探讨分析三踝骨折独立分型的生物力学机制的可行性,并应用三踝骨折独立分型方法指导外固定架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案,探讨其指导意义.方法:用成人踝部的CT扫描图像,三维重建踝关节结构,建立包含韧带的踝关节有限元模型并进行初步力学分析;应用三踝骨折独立分型方法指导外固定架治疗三踝骨折,对其进行观察和评价.结果:应变较大值主要位于外踝上缘、距骨后突、距骨外突、胫腓前韧带、距腓后韧带,指导临床应用中,经过10到25个月的随访,本组22例,其中优17例,良3例,一般2例,差0例,总优良率:90.9%.结论:有限元模分析方法可用于模拟三踝骨折独立分型的生物力学机理分析,三踝骨折独立分型方法指导外固定架治疗三踝骨折疗效满意.

    作者:成永忠;赵继阳;温建民;赵建勇;韩广普;钱秀清;刘志成;郭盛君;桑志成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针刺治疗帕金森病现状及评价

    目的:评价近20年来针刺治疗帕金森病(PD)的临床研究状况并提出发展建议.方法:对1989年1月至2009年4月针刘治疗PD的中英临床研究文献中的概况、研究方法、研究结果进行归纳和分析.结果:共检出文献45篇,约丰数研究基本符合随机对照临床设计,但完全符合临床研究原则的论文为数极少.初步显示,针刺结合西药治疗PD的疗效好于单纯西药治疗.结论:针刺治疗PD的临床研究意义大,但研究量偏少,质童不理想,需要在研究方面加以规范.

    作者:黄晓卿;韩静;康建华;陈玄;叶笑然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经脉表里关系理论研究述略

    从研究方法与角度、研究内容与范畴2个方面综述了50余年来经脉表里关系理论研究概况,认为目前经脉表里关系理论研究已有若干成果但现状不容乐观,主要存在专门、系统研究缺失,研究方法、角度单一,研究内容及依据不足等3个方面的问题.

    作者:刘兵;赵京生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基于语料库的《黄帝内经》研究方法探索

    运用语科库语言学的方法与技术研究<黄帝内经>需要语料库语言学和中医学的通力合作.语料库的建立、标注、检索等离不开语料序语言学的支持,而内经词汇的语义分类、语义分类体系的建立、数据的分析等又离不开中医学的支持,2个学科的有机结合,将有利于一种新型的<黄帝内经>乃至中医丈故研究方法的形成.

    作者:闻永毅;樊新荣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浅析现代医学科研设计与传统中医相左之处

    医学科研设计是现代中医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但是笔者认为科研设计的出发.点和思路与传统中医有相左之处,强行套用会限制中医的传承与发展.

    作者:徐一慧;徐可嘉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应用广义规则归纳探讨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证候与OCSP分型的相关性

    目的:使用广义规则归纳探讨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证候与OCSP分型的相关性.方法:选择846例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进行OCSP分型,采用<缺血性中风证候要素诊断量表>判断证候,运用广义规则归纳对发病第3天至第14天共12个时间点共计10152例次的临床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广义规则归纳得出语句包含证候要素和OCSP分型的关联规则共9条,并有2条规则体现出证候、OCSP分型与发病天数的相关性.结论: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医证候与OCSP分型、发病天数之间存在相关性.体现了”病证结合”的理念,为临床医师通过患者的中医证候把握疾病发展规律提供了数据支持.

    作者:黄粤;张华;高颖;钟海珍 刊期: 201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