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癌患者的外科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 年1月至2004 年10月,金山医院和解放军149医院共对12例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癌患者行外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为充分游离残胃,连同脾脏、胰尾一并移入左胸腔,行食管-残胃吻合术.主动脉弓上吻合4 例,主动脉弓下吻合6 例,胸膜顶吻合2 例;手工吻合10例,器械吻合2 例.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住院期间无一例死亡.术后随访10例,失访2例,随访率为10/12例.1年生存率为8/10例,3年生存率为5/8例,5年生存率为2/6例.结论对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癌患者采用残胃连同脾脏、胰尾移入胸腔,行食管-残胃吻合术,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的优点,并保留了胃的消化功能和消化道的正常解剖结构.
作者:徐善明;陈安清;钮海弟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显微喉镜下二氧化碳(CO2)激光治疗声带白斑的临床疗效.方法 65例声带白斑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A组33例患者在显微喉镜下行CO2激光手术,B组32例患者在显微喉镜下行单纯手术.术前及术后进行嗓音参数对比分析.所有患者随访1~4年.结果 A、B两组总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100.0%和87.5%(28/32例),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术前及术后嗓音参数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定期随访,A组复发3例,复发率为9.1%,再行CO2激光手术后无复发;B组复发8例,复发率为25.0%.结论 CO2激光是治疗声带白斑的可靠技术, 其疗效显著、安全系数高、术后反应轻微,是一种较好的微创手术方式.
作者:朱小平;姜辉;徐林根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宫腔镜子宫内膜电切手术(TCRE)和米非司酮两种不同方法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DUB)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经诊断性刮宫病理确诊为DUB的患者随机均分成两组,TCRE组经宫腔镜检查后行TCRE,米非司酮组给予连续口服小剂量米非司酮.定期检测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卵巢性激素水平及随访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对月经改善、纠正贫血均有效,且两组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TCRE组在治疗过程中出现闭经和围绝经期症状的例数均明显少于米非司酮组(P<0.01).米非司酮组用药后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和孕酮(P)的平均水平较用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尤以E2、P下降更为明显(P<0.01),而TCRE组血清FSH、LH、E2、P的平均水平在治疗前、后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米非司酮和TCRE治疗DUB有效、安全、不良反应小,对原有合并症无影响.米非司酮具有服药简便、安全的优点,但同时也具有影响内分泌功能、长期服药后耐药等缺点,而TCRE能克服米非司酮治疗的不足,成为治疗DUB的一种更为简便、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方法.
作者:张驰东;李梓楠;唐庆芳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改良无张力尿道悬吊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的可行性及其疗效.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的尿道悬吊带,改进其固定方法和部位,自2003年7月至2004年3月治疗女性SUI患者24例. 结果 24例患者术后尿失禁症状均得到控制,随访1~7个月无一例再发生尿失禁. 结论改良经阴道无张力尿道悬吊术治疗女性SUI的疗效确切,具有费用低、创伤小及不损伤膀胱等优点.
作者:姚晓岚;成佳景;吴逸;樊伯珍;童晓文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了解我国大陆地区克罗恩病(CD)的临床特征,尤其是肠外表现及其合并症与并发症,为临床医师快速准确地诊断本病提供重要线索.方法对我国近50年来报道的CD文献资料通过计算机CBM与文献追溯检索,对符合文献入选标准的63篇文献有关病变部位及误诊情况的数据进行摘录、登记、统计分析.结果自1950年以来分布我国大陆东西南北中共23个省市60余所医院报道的1895例CD病例中的1644例进行分析,男934例,女666例(有44例未进行性别描述),男∶女=1.4∶1.发病年龄1~84岁,发病高峰为20~50岁的中青年,平均年龄为(38.2±7.2)岁.全身表现及其合并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均较高.结论由于CD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可同时累及多个系统,病变侵犯胃肠道任一部位,极易导致误诊,给临床诊断带来困难,必须加深对其的认识.
作者:张红;王珍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分布特点.方法对1431例本院2000年1月至2003年12月间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肠镜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依次为结肠癌(27.4%),结肠息肉(20.5%),肛周疾病(包括内痔、肛裂及肛管炎等,16.1%),炎症性肠病(6.1%),结肠炎(3.1%).结、直肠癌在老年、中年组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中年组肛周病变、炎症性肠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青年组中以息肉、炎症性肠病及肛周疾病为多见.结论结、直肠癌、结肠息肉、肛周疾病(包括内痔、肛裂及肛管炎等)、炎症性肠病、结肠炎等疾病是下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病因.年龄和性别与病因相关.
作者:陈洁;于晓峰;项平;姚健凤;赵尚敏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TGF)-β及其受体(TGF-βR)的表达与肾细胞癌(RCC)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表达丰度定量法检测肾细胞癌组织和正常对照组中TGF-β1~3、TGF-βRⅠ~Ⅲ的mRNA表达.结果 RCC组TGF-β1~3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5),而TGF-β1更为显著;RCC组的TGF-βRⅡ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P<0.005);而TGF-βRⅠ、Ⅲ的表达水平略高于正常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RCC组织中TGF-β的表达较正常肾组织高,而TβRⅡ的表达则明显低于正常肾组织,由此降低癌细胞对TGF-β的敏感性,减弱TGF-β抑制肾癌细胞增殖的作用,对TGF-β、TβRⅡ表达水平的检测有助于RCC的诊断和预后判断;TβRⅠ、Ⅲ的表达水平可能与RCC无明显关系.
作者:巴建明;朱开元;李慧云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心血管疾病(CVD)与代谢综合征(MS)及其各组分的相关性;并收集未并发CVD的 MS患者进行干预治疗,探讨其对CVD事件的作用.方法收集未并发CVD的 MS患者,分多因子干预组(MFI)97例及加用二甲双胍组(Met组)105例,前组按其代谢异常作相应的药物治疗,后组加用二甲双胍1.5~2.0 g/d,平均随访4.6年,以冠心病、脑卒中、颈或股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作为心血管事件,评价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VD的风险因子中MS的危险性高于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高于其他单一危险因子.② MFI 组<3年、>3年的CVD事件发生率分别为5.1%和16.5%,明显高于Met组的3.8%和10.5%(P<0.05).结论 MS是CVD的主要风险因子,并与其各组分异常成正相关.药物干预有不同程度的疗效,但加用二甲双胍可显示较好的效果,可能由于二甲双胍兼有涵盖MS多重代谢异常的改善,早用及长期使用对保护靶器官可望取得更好的效果.
作者:叶林;隋春华;李国芬;伍彩霞;林东平;杨裕国;吴万龄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通过对我院170例新生儿重度窒息病例的临床资料、各脏器受累及损伤程度进行分析,了解其与死亡有关的危险因素,以进一步降低死亡率.方法对1993年1月至2004年3月我院新生儿加强监护病房收治的170例重度窒息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70例中死亡22例,病死率为12.5%.165例出现各脏器损伤,占97.1%;各脏器受累的先后次序依次为神经系统、呼吸系统、代谢系统;严重程度依次为代谢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等.胎龄、出现严重的神经系统症状、呼吸系统受累、呼吸衰竭、严重代谢性酸中毒或呼吸性酸中毒、电解质异常及心脏、代谢系统、血液系统、肝脏受损为死亡的危险因素.3个以上脏器受损或1个脏器严重受损亦与死亡相关;10 min Apgar评分≤3分以及5和10 min Apgar评分的分值均与死亡相关.结论重度窒息新生儿易发生多脏器受损,严重威胁患儿生命.因此应做好围产期监护,避免胎儿宫内缺氧,一旦发现宫内缺氧,应及时处理,尽早终止妊娠.对重度窒息新生儿,更应加强对各系统的整体监护,减少并减轻脏器的受累,以降低病死率,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作者:周晓苓;朱晓东;朱建幸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高龄初产妇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其处理对策.方法对我院1990年1月至2002年12月间收治的511例高龄初产妇(高龄组)与同期511例年轻初产妇(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高龄组妊娠期合并症、并发症、剖宫产率及分娩期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结论高龄初产妇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年轻初产妇,因此应加强对高龄初产妇的围产期监护,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以期获得良好的分娩结果.
作者:谈月娣;孙建民;许文娟;秦银丽;汤怡;杨冬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大肠癌组织中肥大细胞(MC)亚型的变化及其浸润程度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60例大肠癌根治术手术标本的MC进行检测,并探讨MC亚型MCTC和MCT与大肠癌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生存率之间的关系.结果①大肠癌组织的MCTC和MCT数量较正常组织均明显增加(P<0.05),但大肠癌组织与正常组织MCTC与MCT之间比例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MCTC和MCT高计数组的肿瘤浸润深度(P<0.01)、癌淋巴结转移发生率(P<0.05)及肿瘤远处转移发生率(P<0.05)均明显低于低计数组;③MCTC和MCT高计数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65.5%和59.3%,均明显高于低计数组的25.8%和33.3%(P<0.01).结论大肠癌组织中MC亚型构成比的变化不明显,但其数量明显增加;MC浸润的数量与大肠癌的生物学行为有关,对大肠癌患者预后评估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作者:范彦;谭诗云;罗和生;沈志祥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半肩关节置换治疗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的手术适应证、手术要点以及假体的选择.方法选择8例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行半肩关节置换治疗的患者,平均年龄为50.4岁,应用改良的半关节成形术评分系统(SSMH)评价治疗效果.结果平均随访13.4个月,7例无疼痛,1例轻微疼痛;肩关节平均外展100°(90°~110°),前屈95°(80°~100°),外旋35°(30°~40°),内旋65°(60°~70°).SSMH评分平均为26.9分(24~29分).7例患者对治疗效果表示满意.结论半肩关节置换是一种治疗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的有效方法,成功与否取决于患者和假体的正确选择、精细的手术操作和完善的功能锻炼.
作者:杨述华;梁袁昕;李进;杨操;许伟华;叶哲伟;傅德皓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带蒂转移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经验及改进手术方法的效果.方法自1995年11月至 2004年 10月,我院对63例患者行带蒂转移65块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肢体皮肤软组织缺损,其中急诊修复57例、Ⅱ期修复6例;逆行转移皮瓣行静脉吻合19例,设计成穿支蒂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21例.皮瓣面积为2.5 cm×1.5 cm~30.0 cm×10.0 cm.结果 59例61块皮瓣完全存活,4例4块皮瓣部分存活.随访6个月~5年,皮瓣质地优良,外形及功能恢复满意.结论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带蒂转移是修复肢体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吻合浅静脉能改善逆行皮瓣的静脉回流,穿支蒂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能减少供区植皮面积,提高修复的美容效果.
作者:柴益民;曾炳芳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应用交腿逆行筋膜蒂皮瓣转移修复小腿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从对侧小腿转移逆行筋膜蒂皮瓣修复7例患者小腿中下段及踝、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结果术后所有转移的皮瓣血运良好,3~4周(平均3.2周)后断蒂,转移皮瓣全部存活,平均随访6个月,疗效满意.结论交腿逆行筋膜蒂皮瓣转移术具有手术操作简单、手术风险小、修复效果好的优点,是修复小腿和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
作者:赵劲民;苏伟;花奇凯;沙轲;杨志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回顾性研究评价复合固定技术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00年3月至2005年3月间应用内固定和外固定复合固定技术手术治疗的41例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应用Tile分类方法对骨折进行分类,应用Tornetta和Matta复位情况评价表评估复位情况,应用Majeed功能恢复评价表评价治疗的功能效果.结果本组41例患者中有2例发生切口感染,经清创等治疗后愈合;深静脉血栓形成6例,经抗凝治疗后治愈.34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2个月~4年,平均23个月.所有骨折均愈合,骨折复位优28例、良7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为85.4%;功能恢复优17例、良12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为85.3%.结论稳定和重建骨盆环能显著减少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并发症,应用复合固定技术治疗后骨折的复位和功能恢复均满意.
作者:王光林;裴福兴;林卫;杨天府;池雷霆;方跃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测量骶骨标本及解剖骶后区,了解骶骨次全切除术相关的解剖学参数,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观测50个干燥的成人骶骨标本,采用求积仪计算经S1、S2骶后孔上、下缘所切除的骶髂关节面积的百分率;解剖19具防腐保存的正常成人骨盆标本,从骶后入路观察骶髂关节与各骶后孔、骶神经的毗邻关系;以髂后上棘至同侧的骶角连线(PS线)为基线,测量各神经出梨状肌上、下缘处至PS线的垂直距离.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S1骶后孔上缘所切除的骶髂关节面均超过50%,经S1骶后孔下缘所切除的骶髂关节面大部分超过50%.而经S2骶后孔上缘所切除骶髂关节面在50%以下者,男性为32.14%,女性为22.73%;72.0%的骶髂关节下缘位于第2、3骶后孔之间,90%S2神经根从其前方经过;阴部神经主要由S3神经前支组成;阴部神经距骶骨近.结论经S2骶后孔上缘水平切除骶骨对骶髂关节的稳定性无明显影响;骶髂关节下缘可作为术中确定S2神经位置的骨性标志.
作者:杨庆诚;陈实;曾炳芳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比较AO不扩髓胫骨髓内钉(unreamed tibial nail,UTN)与外固定支架治疗胫骨干开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8例胫骨干开放性骨折患者随机采用单臂半针结构外固定支架或UTN固定,随访比较其治疗结果.其中18例采用外固定治疗(外固定组),20例采用UTN治疗(UTN组).两组在性别,骨折严重程度及创伤严重度评分方面都具有可比性.结果平均随访24(12~36)个月,UTN组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平均为(30.20±4.46)周,外固定组有7例骨折不愈合,其余患者的平均愈合时间为(36.39±2.93)周,两组的差异有显著性(P=0.002).UTN组完全负重时间为术后20.2周,明显短于外固定组的36.2周(P<0.05);UTN组无深部感染,外固定组4例有明显钉道感染.结论 UTN治疗胫骨骨干开放性骨折的疗效优于外固定支架,有指征用外固定支架治疗者应适时改用UTN,以减少合并症,改善功能效果.
作者:汤欣;孙立众;刘谟震;吕德成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分析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后脊柱后侧凸畸形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胸、腰椎骨折晚期脊柱后侧凸畸形患者10例,术前后凸cobb角33°~68°(平均47°),侧凸cobb角30°~52°(平均38°).其中单纯后路截骨矫形植骨内固定2例;6例一期前路截骨松解、后路矫形植骨内固定;2例先行前、后路一期截骨松解,牵引10~14 d后再行后路矫形植骨融合内固定.结果本组病例随访9~36个月(平均23个月),术中、术后无脊髓损伤加重,腰背疼痛症状消失,脊髓损伤神经功能有所恢复,植骨部位均获得骨性愈合.后凸cobb角0°~15°(平均9°),纠正率为79%;侧凸cobb角7°~19°(平均13°),纠正率为71%.结论手术治疗有助于矫正胸、腰椎骨折晚期脊柱后侧凸,重建脊柱矢状位及冠状位的平衡,并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应根据后侧凸的类型、畸形的柔韧性及躯干的平衡选择适当的融合范围和手术方式.
作者:周许辉;袁文;贾连顺;刘祖德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前,对奥沙立铂的研究已扩展到肿瘤辅助性化疗临床Ⅲ期研究,而针对患者佳治疗方案和个体化治疗方案的选择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作者:鲁兵;傅传刚 刊期: 2005年第07期
人工关节置换是治疗晚期骨关节炎的有效方法,能达到解除关节疼痛、重建活动功能的目的.人工关节置换面临的难题之一是人工关节的使用寿命和远期疗效,而关节假体无菌性松动是影响人工关节长期稳定性、减少人工关节使用寿命的主要原因.
作者:钱叶斌;张先龙;曾炳芳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甲磺酸伊马替尼(STI571,商品名格列卫)是人工合成的酪氨酸激酶(PTK)抑制剂,可使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CML)细胞分化并促进凋亡,而对正常造血几乎无抑制作用,代表了CML治疗的新进展.
作者:陈少谊;许小平;章卫平 刊期: 2005年第07期
输卵管妊娠的发病率逐年增高,探索更为安全、有效的针对输卵管妊娠的保守治疗方法是妇科医师追求的目标.本研究比较B超引导下输卵管妊娠灶穿刺注射氨甲喋呤(MTX)及MTX单次肌肉注射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戴海燕;任磊;朱泰来;徐文怡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神经纤维瘤病(NF)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起源于神经上皮组织,系外胚层和中胚层组织发生障碍所致,是神经皮肤综合征的一种,分为NF-1和NF-2两种亚型.
作者:马爱国;罗志谋 刊期: 2005年第07期
一直以来,输卵管积水是否损害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结局以及IVF-ET中输卵管积水的处理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本研究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输卵管积水患者的佳IVF-ET方案.
作者:艾爱;匡延平;吴红;金炜;傅永伦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结核是艾滋病患者常见的一种机会性感染,也是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文献报道其病死率达30%~50%[1].机体免疫功能缺陷是导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患者结核活动的主要因素之一.
作者:刘惜年;张仁芳 刊期: 2005年第07期
心房纤颤是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发生率日趋上升,其与增加脑卒中及充血性心力衰竭相关,使患者生存率下降.心房纤颤的治疗是当前心律失常中较为薄弱的环节,对待持续性室率较快的心房纤颤,在无禁忌证时转复为窦性心律为其理想终点[1].
作者:陈金梅;蒋金全;曹琳;陈雷旻 刊期: 2005年第07期
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是甲状腺全切术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我科1995至2004年共行甲状腺全切除术58例,并对甲状旁腺保护技巧进行改进,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林军;梁勇;周健;田敖龙 刊期: 2005年第07期
激光前列腺切除术(transurethral laser prostatectomy, TULP)是近十余年发展起来的腔内治疗技术,其中接触式TULP因其出血少、安全性高,且与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有同等的近期疗效[1,2],目前已受到泌尿外科界的重视.
作者:丁满棠;唐涌志;林之枫 刊期: 2005年第07期
脊麻是简单、易行的传统麻醉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小儿麻醉,但其可引起比较明显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本研究旨在探讨麻黄碱是否能缓解小儿脊麻引起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及其适合的临床剂量.
作者:魏嵘;陈依君;王英伟;郑志强;尤新民 刊期: 2005年第07期
妊娠期糖尿病(GDM)是指在妊娠期首次发现或发生的不同程度的糖代谢异常.近年来,随着人们对GDM的日益重视及孕妇血糖筛查的普遍开展,GDM及妊娠期糖耐量受损(GIGT)的检出率逐年增加.
作者:肖春;徐先明;钱亚玲 刊期: 2005年第07期
患者男,28岁.因头昏、记忆力减退6个月加重伴行走不稳1个月,于2004年10月14日入院.患者2004年4月无诱因出现头昏伴记忆力减退.头昏呈阵发性,无视物旋转、耳鸣、恶心和呕吐等伴随症状.
作者:王文昭;赵瑛;仓世文;赵忠新;邵福源 刊期: 2005年第07期
患者男,50岁.阵发性心房纤颤1年,有糖尿病史,无明确高血压病、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病史.因心房纤颤发作9 h入院.体检:体重65 kg,心率120次/min,于发病10 h后予普罗帕酮450 mg顿服.
作者:王大英;陈万春 刊期: 2005年第07期
创伤是危害人类健康的杀手之一.随着机械化和交通事业的飞速发展,肢体创伤的发病率呈上升的趋势,仅上海市一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骨科2004年1年内接诊的47 554例急性创伤患者中,需要急诊手术治疗者达1705例.
作者:曾炳芳 刊期: 2005年第07期
跟骨骨折是常见的跗骨骨折,其治疗方法很多,各有相应的适应证和优缺点,应根据损伤程度、骨折类型、全身和局部情况以及技术条件,合理选择治疗方法,以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俞光荣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病例资料患者女,45岁.2001年5月4日因继发性进行性加剧痛经1年余,发现子宫如孕2个月大小,疑诊为子宫肌腺瘤,收住某院.住院前宫颈巴氏涂片1级.既往史:1985年行剖宫产术,曾患脊椎灰白质炎,行矫正术已30年.
作者:戴钟英 刊期: 2005年第07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7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7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7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