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观察MTA和Vitapex糊剂应用于成人慢性根尖周炎所致根尖孔开放的临床疗效. 方法 对在本院牙体牙髓科就诊的慢性根尖周炎至根尖孔开放的3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18例施以MTA根尖孔封闭加热牙胶充填术,对照组12例利用Vitapex糊剂诱导根尖部出现钙化组织后进行根管充填.2组于6个月、12个月时进行随访,观察临床疗效及X线片情况. 结果 治疗6个月时,MTA组与Vitapex糊剂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4.44%和91.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月后2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4.44%和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治疗后均无临床不适症状. 结论 MTA作为根尖封闭材料较Vitapex糊剂而言有着明显的临床优势.
作者:邹强;袁媛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原位植皮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修复四肢大面积皮肤撕脱伤的疗效. 方法 治疗组选择该科2011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四肢大面积皮肤撕脱伤27名患者,所有患者均行急诊扩创术,剪除血运差的皮肤,剔除皮下脂肪组织,保留部分真皮下血管网,做成薄的中厚皮片,皮片渔网状切孔,回植于创面,外用VSD持续负压吸引,持续吸引7~9d.对照组,回顾2007年9月至2011年8月该科收治的34例四肢撕脱伤患者,使用纱布加压包扎的方法回植皮肤. 结果 治疗组有23名患者皮片完全成活,4名患者皮片存活91% ~ 95%,经游离植皮,负压吸引后痊愈,四肢活动良好,外观可.2组患者在平均住院天数、植皮愈合率、换药次数、抗生素使用费用、总费用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原位植皮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四肢撕脱伤较纱布加压包扎植皮,皮片成活率高,患者痛苦少,治疗周期短,抗生素使用费用和总费用低.
作者:李光辉;高红鹰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四维与二维超声在胎儿体表畸形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 对本院孕妇400例常规行四维超声与二维超声,并与产后诊断比较,统计分析2种方法对诊断胎儿体表畸形的准确率和直观性. 结果 产后诊断胎儿体表畸形共12例33处,其中二维超声诊断的符合率为63.63%,四维超声的符合率为93.93%,2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四维彩超可立体直观显示胎儿体表结构,具有较高的准确率,是产前诊断的可靠方法.
作者:罗妙云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针刺背俞穴配合电针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80例单纯性肥胖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取背俞穴配合电针治疗,对照组40例常规取穴配合电针治疗,治疗10次后进行疗效判定.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为6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针刺背俞穴配合电针减肥疗效显著,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卢长龙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低场MR诊断髌骨软骨软化症的价值及其相关磁共振成像的特点. 方法 收集2012年10月至2014年1月期间在本院骨科门诊或者病房住院治疗的90例髌骨软骨软化症患者MR及CT检查成像的特点和相应的阳性诊断参数,分设MR50例,CT或X线片40例,对比CT和磁共振在诊断髌骨软骨软化症方面的差异.结果 MR诊断髌骨软骨软化症的阳性率普遍高于CT或x线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05,P<0.05). 结论 MR能显著提高髌骨软骨软化症的阳性诊断率.
作者:王其涛;邵松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早期新生儿死亡情况,分析东海县人民医院早期新生儿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探讨降低死亡率的干预措施. 方法 对东海县人民医院2010-2014年分娩的新生儿中发生的82例早期新生儿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5年县医院分娩早期新生儿病死率为1.99‰.其死亡原因前3位为早产低出生体质量、窒息和先天畸形. 结论 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工作,提高高危孕产妇的筛查和管理工作质量,预防出生缺陷,加强产时监护,及时处理胎儿宫内窘迫,是降低早期新生儿死亡的重要措施.
作者:郁慧敏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东海县艾滋病流行特征及规律,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1999-2014年东海县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AIDS)流行病学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 1999年东海县发现首例AIDS病例,至2014年底共发现68例HIV/AIDS,年均发病率0.593/10万,疫情呈上升趋势(x2趋势=15.567,P<0.01).感染者年龄以20 ~ 39岁为主(73.53%),男女性别比为5.18:1;性接触传播为主要途径(95.59%);已婚占45.59%;本县户籍占89.71%;职业分布以农民多(38.24%),其次是商业服务(17.65%);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的占61.76%;样本来源以自愿咨询检测报告多(39.71%). 结论 东海县艾滋病疫情呈上升趋势,性接触传播为主要途径,男男性接触传播上升明显,应加强重点人群、农村和流动人口的艾滋病宣传教育和艾滋病检测力度,同时对高危人群采取针对性的行为干预措施,建议试行早发现早治疗策略,以控制疫情的进一步蔓延.
作者:陈晓芹;谢冰艳;张振宇;钱培培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大学生ABO血型与性别、就读专业和乙肝表面抗原(HBsAg)感染的关系. 方法 收集2013-2015年到校医院体检学生共6 851人,进行性别、专业分类和血型、HBsAg检查,分析其相关性. 结果 ABO血型男女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5.62,P> 0.05);ABO血型在各专业之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2.53,P>0.05);不同血型HBsAg携带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2=9.73,P< 0.05),HBsAg携带率情况是O型>A型>B型>AB型. 结论 血型分布跟性别,就读专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血型对HBsAg易感性存在差异,O型血和A型血人对乙肝病毒较为易感.
作者:郑晓青;徐勇锋;黄源春;杨晓笛;杨凤霞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和探讨儿童乙肝疫苗接种及其加强免疫情况,为完善乙肝免疫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选择2012~2014年在本院分娩的新生儿和接受保健服务的1~6岁儿童为调查对象,通过查阅儿童预防接种证免疫信息化系统等方式,收集乙肝疫苗免疫史,并在调查表中记录相关信息;采用x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首针及时接种率和3针全程合格率逐年显著上升(x2分别=12.052,6.896;P分别<0.01,0.05);1~3岁各年龄组表面抗体阳性率随年龄显著下降(x2=27.81,P<0.01),3岁时下降至65%;加强结种后,4~6岁各年龄组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同年龄未加强接种的儿童(x2=34.50,23.94,17.85 P均<0.01),且其中4岁组阳性率达91.38%,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组(x2=8.75,P<0.05);流动务工家庭,家长文化程度低是对加强接种产生消极影响,而乙肝预防知识、依从乙肝检查对加强接种产生促进作用. 结论 加强乙肝预防接种宣传教育,儿童定期乙肝定量检测,进行加强免疫接种,增强防御乙肝感染能力.
作者:李林芬;李江;刘矿英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徐州市云龙区死因监测工作的漏报情况,以进一步提高数据的完整性. 方法 选取云龙区子房街道的14个居委会作为调查地区,根据现场调查所得到的死亡资料,进行入户调查,与上报死因监测网络中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2009-2011年云龙区子房街道年平均死亡率为6.12‰,与同期云龙区全区平均报告死亡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总体漏报率7.23%.14个调查的居委会中,子房居委会漏报率高,响山居委会漏报率低.数据完整性呈逐年升高的趋势,2011年数据完整性好. 结论 云龙区存在死亡漏报现象,应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死亡报告数据的完整性.
作者:刘亚鹏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对2009-2012年9 782例梅毒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其流行病学趋势,评价检测方法以及宣教、预防意义. 方法 采用梅毒非特异性抗体检测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和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进行检测. 结果 2009-2012年梅毒检测人数分别为2045、2212、2452、3073.RPR阳性率分别1.52%、1.76%、1.96%、2.44%,TPPA阳性率分别为1.86%%、1.99%、2.53%、2.77%.在梅毒检测总人数中,TPPA阳性率高为41~60岁年龄组,RPR阳性率高为21~40岁年龄组. 结论 梅毒阳性率逐年增长,应引起重视,同时要大力进行宣教工作,控制传播途径,降低其危害程度.
作者:周艳春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高校学生夜间腓肠肌痉挛现况及可能的影响因素,为防治夜间腓肠肌痉挛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郴州市某高校840名在校学生进行现况调查. 结果 在校大学生近1个月夜间腓肠肌发生率为16.7%,其中男生腓肠肌发生率为12.5%,女生夜间腓肠肌发生率为20.3%.性别、体质量指数、睡眠时间是夜间腓肠肌痉挛的影响因素. 结论 该校在校大学生夜间腓肠肌痉挛的发生率处于较高水平,建议开展相应的健康教育以减少在校大学生夜间腓肠肌痉挛的发生.
作者:黄晓;张小超;贺莉萍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不同的温度和时间条件对血浆中丙型肝炎病毒核酸(HCV RNA)稳定性的影响. 方法 选取在本院做HCV RNA定量检测的病人,采集患者外周血4ml,并进行分装,将分装的血浆分别于室温保存7d,4℃保存12d,-20℃保存4周,反复冻融5次,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血浆HCV RNA在相应温度下不同时间点的水平,并分别与样本采集时的HCV RNA比较,比较不同保存条件下血浆HCV RNA的稳定性. 结果 血浆样本在室温保存7d时,HCV RNA平均下降幅度≤2.51 U/mL;4℃保存12d时,HCV RNA平均下降幅度≤1.95 U/mL;-20℃保存4周时,HCV RNA平均下降幅度≤1.41 U/mL;反复冻融5次时,HCV RNA平均下降幅度≤1.26 U/mL. 结论 血浆样本在-20℃保存4周、反复冻融5次时,HCVRNA水平下降的幅度并不明显;但室温保存7d、4℃保存12d时HCV RNA水平显著下降.因此,在日常的工作中应尽量避免在该温度和时间条件下保存及运输血浆,以保证HCV RNA.
作者:刘洪正 刊期: 2015年第11期
通过以现代社会医学生为出发点,分别以横向和纵向为研究方向,从医学生自身角度、医学院校角度、社会及医疗环境角度3方面,双向探析当代医学生的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的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为各大医学类院校制定医学生价值取向培养计划提供依据以及为加强医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所需要注意的问题,树立医学生们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并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缓解当前社会紧张的医患关系,为我国医药卫生事业作出贡献.
作者:娄思佳;娄丽艳;蔡珍珍 刊期: 2015年第11期
随着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和相关影像学诊疗技术的发展与普及,诊断胰管结石的病例逐渐增多,其通常的治疗方法为外科手术治疗.2014年本院采用ERCP联合体外震波碎石(ESWL)技术,收治了13例急慢性胰腺炎胰管结石患者,在内镜治疗基础上配以个性化的护理疗效满意,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潘辉;李想;李菁雅;滕旭;杨佳妮;郭文敏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品管圈应用于医院护理质量管理中取得的效果. 方法 2014年本院以各质控组为单位组圈,按品管圈步骤实施各项活动,每组依PDCA循环进行工作;评价各项目应用效果及护理人员知晓率、参与率、达标率和成果应用率;与本院2013年护理质控情况作比较. 结果 应用品管圈后,2014年本院优质护理合格率、护理技术合格率、护理文书合格率和健康教育合格率均明显优于2013年,2014年护理安全差错显著低于2013年,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0.05);2014年护理人员知晓率、参与率、达标率和成果应用率均高于2013年(P<0.05). 结论 品管圈应用于护理质量管理效果显著,有效提升了本院护理质量管理意识和水平,提高护理人员的管理制度执行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保证了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值得临床推荐应用.
作者:张明珍 刊期: 2015年第11期
脑卒中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流循环障碍性疾病,又称脑血管意外,它包括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脑出血和蛛网膜下隙出血等.脑血管疾病的病人因各种诱发因素的发生,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血脂代谢紊乱、吸烟酗酒及全血黏度的增加等等,均可引起脑内动脉的狭窄、闭塞或破裂,终则造成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
作者:钟秀英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大学新生体检抽血时晕针特点并提出相应对策. 方法 对近3年来新生体检过程中发生晕针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对策. 结果 2012-2014年晕针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女生晕针发生率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针对新生积极开展健康教育,特别是加强女生的心理护理,避免晕针发生,保证体检过程的顺利进行.
作者:王新英;褚韩生;申智奇;王鹏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南京某高校2014年在职教职工高血压检出情况及其分布特征,为高血压的有效治疗与控制提供依据. 方法 依据2014年教职工体检报告,收集在职教职工体检的相关资料,比较不同年龄、性别、岗位教职工高血压检出情况. 结果 2014年该校在职教职工高血压检出率为17.8%,其中男性为26.63%,女性为6.79%,男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女性(P<0.05);随着年龄增加,高血压检出率呈上升趋势(P<0.05);教师岗位高血压检出率高,管理岗位次之. 结论 高校教职工是高血压患病的高危人群,尤其是男性.应针对高校教职工的职业特点,开展有效的高血压防治措施.
作者:叶长青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探究对高校离退休教职工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效果. 方法 选取本院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确诊收治的36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18例)和常规组(18例);常规组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饮食指导、心理情绪、运动指导以及用药护理,并观察3个月后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h的血糖(2 hPG)、血脂、血压、糖化血红蛋白(HbA1c)以及体质指数和糖尿病自我护理知识知晓情况.结果 干预组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h血糖、血脂、血压、糖化血红蛋白以及体质指数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P<0.05);干预组患者对糖尿病自我护理知识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P<0.05). 结论 对高校离退休教职工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其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h血糖、血脂、血压、糖化血红蛋白以及体质指数明显降低,对糖尿病自我护理知识的学习也明显改善,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高雪娇 刊期: 2015年第11期
为了解本院新学员患口腔疾病情况,我们对2014年度入校新学员加强了口腔疾病的检查,现分析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本院2014年入校新学员2406名,均为男性,年龄18~42岁,平均24岁.干部学员206名,国防生学员1 204名,战士学员996名;18 ~ 20岁494名,21~30岁1 736名,31~42岁176名.1.2 方法 按照《第三次全国口腔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标准》及《全国体质检查的标准》,设定本校新学员口腔疾病调查项目.包括龋病、牙周炎、牙龈炎、楔状缺损、牙齿缺失、口腔溃疡、唇炎.调查人员统一诊断标准,统一检查器械,由专科口腔医生进行检查.
作者:常安民;孙德军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某高校教职工心电图异常情况,为高校教职工保健和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 对某高校2010年504例教职工健康状况普查心电图异常检出情况及分布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教职工心电图异常检出率为27.38%.23~39岁组心电图异常检出率为9.20%,40~49岁组为26.37%,50~59岁组为30.95%,60~90岁组为52.21%,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电图异常率明显增加,40岁以上各组均高于23~39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电图异常类型中,以心律失常多见,其次为ST-T改变、左心室肥大 结论 高校教职工心电图异常检出率较高,应重视健康普查,早期防治心血管疾病,提高教职工的生活质量.
作者:茹祥宏;杨秀英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通过对儿童的健康状况普查结果作回顾性分析,了解儿童的健康状况. 方法 对2010-2014年城区儿童的入园体检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5年来儿童体质量、身高达标率、肥胖儿、屈光筛查异常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营养不良和贫血检出率逐年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龋齿检出率呈高发病状况. 结论 加强儿童入园体检工作,及时发现影响儿童健康问题,及时干预,是保障和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的有效途径.
作者:王俊峰;朱莲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探索用有限的健康教育时间,提高非医学类高职学生健康教育中现场救护培训的效果. 方法 随机选定2届一年级学生,分别采用传统的教师直观培训考核方法和依据评分标准培训考核方法. 结果 2种方法考核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采用直观培训考核组,不同教师评定的结果差异较大;而采用评分标准培训考核组,不同教师评定的结果趋于一致. 结论 依据评分标准培训考核组,培训效果不易受教师主观判定差异或其它外界因素干扰,结果更客观,效果更稳定;由于评分标准细化了考核环节,结果能反映出培训的薄弱点,重点予以改进,其效果优于直观培训考核组.
作者:余春霞;董杰;王秀颖;王英海;吴晓霞;周幼龙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学习不良儿童的家庭环境特点,以了解影响儿童学习成绩可能的环境因素. 方法随 机抽取常熟市区3所小学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整群抽样原则,以上学期期中期末考试的语文、数学、英语成绩作为分组依据,结合班主任的评价分成学习不良儿童组和优秀儿童组,对筛选出的儿童采用自编问卷由父母填写. 结果 学习不良儿童的父母普遍存在错误的观点:他们认为儿童学习成绩差是由于不用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所致;在教育上他们是斥责打骂、陪读加督促;在家庭生活中,因为孩子学习不好而影响到家庭和睦及亲子关系. 结论 父母的教育及其本身的情绪问题与儿童的学习成绩有一定的关系.
作者:王建忠;罗英;王莉丽;龚建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归因训练对提升自尊水平的作用. 方法 本研究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对低自尊初中生进行前后测,及同对照组进行比较自尊水平及归因特点. 结果 低自尊初中生相较于高自尊组,有消极的归因方式.经过归因训练,低自尊初中生的自尊水平显著提高,在对学业失败归因时向积极归因方式转变. 结论 归因训练可以引导低自尊水平的学生进行积极归因,减少自我责备和无能感,提升自尊心.
作者:王艳慧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以自我效能和自尊为中介探讨大学生家庭功能和应对方式的关系. 方法 采用家庭功能自评量表、自我效能感问卷、自尊量表和应对方式问卷对300名大学生进行随机调查. 结果 家庭功能与自我效能、应对方式、自尊之间均显著相关;家庭功能维度和应对方式维度的回归分析大多显著相关. 结论 大学生家庭功能影响其应对方式,且自尊、自我效能是其中介变量.
作者:张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蒙古族预科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以便为民族预科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内蒙古民族大学医学院70名蒙古族预科班学生进行调查. 结果 蒙古族预科学生SCL-90中的9个因子得分均高于全国青年组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以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及焦虑4个因子分相对较高.女生SCL-90各因子分均高于男生,其中强迫、人际敏感、抑郁及焦虑因子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针对民族预科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开展相应的心理健康促进活动.
作者:张静;崔桂玉;姚闯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珠海市斗门区青少年离家出走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采用《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对珠海市斗门区5所中学共875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在801份合格问卷中,过去12个月有离家出走意念的有289人,占36.1%.因学习问题出现心情不好、自杀倾向是产生离家出走意念的危险因素,课外学习时间长是产生离家出走意念的保护性因素.离家出走意念和自杀意念呈现正相关关系,Pearson相关系数为0.22(P< 0.05). 结论 应全面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从学校、社会、家庭三方面着手杜绝青少年离家出走现象的产生.
作者:焦亮;梁小冬;阮峰;周伴群 刊期: 2015年第11期
公费医疗始于1952年,是指国家为保障国家工作人员而实行的、通过医疗卫生部门按规定向享受人员提供免费医疗及预防服务的一项社保制度.实行公费医疗制度,对防病治病、保证职工身体健康、减轻职工的生活困难等,有着重要的作用,体现了国家对职工的关怀和帮助.
作者:王东盛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由增多的甲状腺激素进入血液循环中,作用于全身组织和器官,造成机体的各系统兴奋性增高和代谢亢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总称[1].临床表现为多食、消瘦、畏热、多汗、心悸、激动等高代谢症候群,甲状腺肿大、突眼症、神经及心血管系统功能紊乱为特征.现将近年来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流行病学特征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彭力科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深圳市某区学校教学环境卫生状况,为制定相关卫生政策、改善学校卫生环境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的方式,抽取该区30所学校180个班(教室),并对监测结果进行评价分析. 结果 30所学校教室CO2浓度达标率为99.44%,各类别学校间教室CO2浓度达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课桌、课椅分配达标率较低,分别为16.10%、20.17%,课桌分配、课椅分配达标率中学高于小学(P<0.05),民办学校高于公立学校(P<0.05). 结论 深圳市某区学校教学环境卫生问题,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采取有效的措施,保障学生身体健康.
作者:管新艳;柴保臣;管穗丽;朱中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泰州市二次供水卫生现状,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为加强二次供水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2-2014年泰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抽检的二次供水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12-2014年共采集二次供水117份,其中合格103份,合格率为88.0%,2012-2014年合格率分别为92.0%、86.0%、79.0%,经统计分析,各年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922,P>0.05);同期二次供水与末梢水检测结果比较,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956,P<0.01);主要不合格指标包括:游离余氯、菌落总数、铁、浑浊度. 结论 泰州市二次供水水质状况较好,但是仍然存在安全风险;二次供水合格率低于同期城市末梢水合格率.
作者:王茜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包头市蒙古族中小学生体质量超标和肥胖的三间分布,对比研究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地区超重与肥胖危险因素,探寻蒙古族中小学生体质量超标与肥胖干预的方法,为制定防控体质量超标与肥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普查法对包头市蒙古族中小学生进行体格检查和问卷调查,数据采用Epidate 3.1录入并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 17.0软件进行检验,对比分析不同性别、年级、地区学生的肥胖状况及危险因素之间的差别. 结果 包头市蒙古族中小学生总体体质量超标与肥胖的检出率分别为26.30%和13.15%.其中男生31.64%和17.23%,女生21.27%和9 31%;市区22.19%和10.62%,牧区29.51%和15.12%;小学生为29.68%和15.75%,中学生为14.22%和9.25%.父母肥胖、学生偏食、家长对学生进食的种类和数量能否有效干涉、高热量食物的摄入频率是影响肥胖发生的危险因素.而对比分析不同性别、年级、地区危险因素分布也有不同. 结论 包头市蒙古族中小学生体质量超标肥胖率较高,体质量超标、肥胖危险因素较复杂且分布不同.
作者:王宁;韩柯;包艳;刘琦琦;袁甜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早期语言激发配合辅食添加方法对促进高危儿语言发育的影响. 方法 选取本院新生儿科NICU出院的高危儿200例,随机分成干预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对干预组高危儿家长就语言激发和添加辅食的时间和方法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对照组仅对其辅食添加方法和时间进行一般性登记.用婴幼儿语言发育筛查量表定期评定2组高危儿语言发育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2组高危儿语言发育评分在9个月以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24个月干预组词汇量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35个月干预组语言表达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早期积极的语言激发配合正确的辅食添加方法和时间对高危儿语言发育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为指导高危儿家长进行早期语言激发并合理添加辅食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陈学珍;刘智妹;魏蓉美;胡海娟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建立大学校医院实验室信息系统. 方法 对医院检验科的各种全自动化仪器、半自动化仪器、手工实验操作和科室管理实施计算机控制,建立网络化信息管理系统. 结果 建立了实验室信息系统,并与医生工作站、体检信息系统进行了无缝联接,实现了网络化的实验室信息管理与共享. 结论 实验室信息系统是检验科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和信息化的必要工具,是大学校医院实验室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作者:赵冰;孙晶;杨立红;刘计荣 刊期: 2015年第11期
本文从卫生检验人员、检验仪器设备、检验能力和实验室建设及管理等方面,分析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检验能力的现状,阐述卫生检验中存在的检验人员少、专业结构不合理和检验设备不完善等制约疾控中心发展的主要因素,从加大工作经费投入力度、注重检验人才的队伍建设、更新检验设备仪器和完善实验室的管理制度等方面,探讨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检验能力的发展措施,以期为提高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卫生检验能力提供参考价值.
作者:顾燕玲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根据对徐州市中小学生为样本的青少年饮水现状调查,分析其环境影响因素,为实施针对性的饮水等行为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徐州市588名中小学生及其家长的饮水习惯、饮品种类等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徐州市中小学生每日实际饮用量多的是白开水或纯净水,每日饮水量不固定;饮用的饮品顺位是相同的,依次为奶类、豆浆或果汁、白开水或纯净水、碳酸饮料、茶类饮料;家长饮品为白开水或纯净水,24.7%家长的日饮水量符合健康标准;学生课间饮品种类与商店常售种类无相关关系(r=0.027,P>0.05);学生回家后的饮品种类与家长的饮品种类具有相关关系(r=0.108,P<0.05). 结论 当前青少年实际饮用多的是白开水,但饮水量尚未符合国家推荐的卫生要求量.家长的饮水行为对学生有直接影响.家庭、学校和社会应密切配合,加强中小学生的健康饮水教育工作,实施恰当的饮水行为干预,促进他们的身体成长.
作者:张峰;张训保 刊期: 201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