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了解幻觉属性的相互关系. 方法:应用幻觉量表对83例精神疾病患者进行评定,并进行18项属性的相互的相关分析. 结果:18个属性中的大多数属性之间都存在着统计学意义的相关性. 结论:幻觉大多数属性相关性好,效应属性项目可能是幻觉的主要特征.
作者:金卫东;李宁;荆华芬;苏宗荣;甘景梨;吴兴曲;王志强;郭佩然;刘小林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入伍新兵精神疾病的患病率及相关因素. 方法:应用新兵精神疾病调查的工具,对1986~2001年某部入伍的所有集训期新兵进行精神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结果:15年共调查入伍新兵656 540名,检查出各类精神疾病共539名,总检出率(时点患病率)为0.82‰.新兵各类精神疾病的时点患病率以精神分裂症(0.29‰)、神经症(0.20‰)和精神发育迟滞(0.10‰)为高.入伍前已患病者占83.1%,入伍后新发病者占16.9%.有明显精神疾病家族史者占28.4%. 结论:开展新兵精神疾病调查,在集训期内把患有精神疾病者作退兵处理,对提高兵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甘景梨;胡兴焕;刘晓辉;苗中水;崔淑芳;吕存生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代币制疗法对住院综合征的辅助治疗作用. 方法:对60例有住院综合征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药物治疗同时进行了6个月代币制疗法,采取阴性症状量表(SANS)和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于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经代币制疗法后,SANS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NOSIE总分及总消极因素分亦然,总积极因素分显著高于治疗前结论:在精神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辅以代币制疗法,可改善住院综合征,使衰退好转.
作者:陈凯;李冬琴;叶莉军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了解阜阳市城乡精神发育迟滞患病率及其发生的危险因素. 方法:于2000年11月在阜阳市区和3县农村进行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共调查≥ 15岁者33 332人.以成人智残评定量表测查智力及进行残疾评定,以CCMD-2-R为诊断标准. 结果:共检出中、重度精神发育迟滞患者 91例,患病率及残疾率均为 2.73‰.随年龄增加患病率有逐步降低趋势,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农村高于城市,单身者占绝大多数.近亲婚配、地区经济落后、母亲文化低均为较重要的危险因素. 结论:应在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及边远地区,大力普及优生优育知识,并将精神发育迟滞列为重点防治疾病之一.
作者:张岿;王世纪;韦学斌;张克民;高坤;张新功;彭学富;庞振方;邢峰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了解安徽阜阳市精神分裂症的患病率,探讨其危害程度及发病危险因素. 方法:选3县1市为框架,对≥15岁33 332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取线索调查和逐户筛选相结合. 结果:共检出精神分裂症159例,现患137例,总患病率4.77‰,时点患病率4.11‰,其中发生社会危害事件87例次. 结论:精神分裂症对社区造成的危害十分严重,应予高度警觉.
作者:王世纪;韦志岩;牛飞;张岿;韦学斌;张克民;程效芬;奚雪英;吴启英;刘青;宁南义;于世杰;高坤;刘恒芬;张新功;郭虹;郭翠玲;刘晓红;蔡贺云;彭学富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比较万拉法新与阿普唑仑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疗效及副反应. 方法:对符合CCMD-2-R广泛性焦虑症诊断标准的病人,随机分为万拉法新组和阿普唑仑组,治疗6周,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焦虑自评量表、临床疗效4级评定标准和药物副作用量表,评定疗效和药物的不良反应. 结果:万拉法新与阿普唑仑疗效相当,起效虽稍慢于阿普唑仑,但中长期疗效更持久更稳定,没有严重副反应和成瘾性. 结论:万拉法新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疗效好,副作用轻,患者服药依从性好.
作者:冯龙喜;洪中强;施翠萍;姜华;张卫华;丁菊香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了解哌泊噻嗪与氯氮平治疗慢性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副反应和血药浓度. 方法:对84例慢性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单用组,在治疗前、治疗后1、2、3、6月进行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和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并监测氯氮平血浓度. 结果:总疗效联合组明显高于单用组.BPRS总分和各因子分(除焦虑抑郁分外)在治疗后2月即已有明显下降,两组副反应均较轻,氯氮平显效血浓度均高于350μg/L. 结论:氯氮平合并哌泊噻嗪治疗慢性难治性精神分裂症具有较好疗效,副作用轻而少.哌泊噻嗪对氯氮平血浓度影响不明显.
作者:朱海兵;余国汉;邓德清;朱玉华;黎德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了解社区精神分裂症不同家庭社会环境中的基本需求现状与社会支持系统的关系方法:对生活在社区中的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调查.所有病人采用Camberwell 需求评定量表(CAN),阳性症状评定量表(SAPS),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Q)进行评定. 结果:CAN需求影响因素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婚姻状况的患者有显著差异,在基本生活和自我生活照料上源于家庭帮助明显高于社会帮助,CAN需求与SAPS、SANS、SSQ均显著相关. 结论:影响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需求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与病人自身精神症状与社会支持程度有关.
作者:吴洪明;沈文龙;饶顺曾;陈慧芬;宋立升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长春西汀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 方法:对31例疗效已达显著进步以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16例)和对照组(15例),在予长春西汀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分别评定其认知障碍及脑血流状况,进行分析. 结果:研究组治疗前后有显著好转,而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 结论:长春西汀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障碍有益.
作者:丛伟东;陈明森;纪家武;黄赛仙;邱晓燕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了解利培酮治疗老年期精神障碍患者的用药特点、疗效及锥体外系反应(EPS). 方法:调查58例以利培酮治疗4周以上、年龄≥60岁的住院老年病人. 结果:老年病人的平均起始剂量为(1.28±0.63)mg/d,平均治疗剂量(2.90±1.24)mg/d,总有效率86.2%,锥体外系反应发生率31.0%.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的起始和治疗剂量均低于精神分裂症,而疗效优于精神分裂症.晚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优于早发精神分裂症,二者的治疗剂量差异不明显.EPS的发生与剂量有关. 结论:利培酮治疗老年期精神障碍疗效好、剂量低.
作者:盛建华;高之旭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经济发达地区与边疆地区精神分裂症临床特征的差异. 方法:对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上海组)及昆明市精神病院(昆明组)精神分裂症病人的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上海组精神分裂症以关系妄想、牵连观念、猜疑、焦虑抑郁多见,昆明组以思维散漫、荒谬妄想、紧张及冲动行为多见;入院时BPRS量表评分昆明组明显高于上海组.上海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开展了多样化的治疗. 结论:文化对精神分裂症症状有修饰作用,发达地区与边疆地区的临床症状及治疗方案有一定差异.
作者:白影梅;周建国;白玲娴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情感性精神障碍发病与季节的关系. 方法:对321例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作发病高峰时间的圆形统计分析. 结果:男性以躁狂起病者的发病高峰时间差异具有显著性,发病高峰时间约为6月10日,女性以躁狂起病者以夏季为发病高峰期.以抑郁起病者不论男、女均多以秋、冬季节较为集中. 结论:情感性精神障碍发病与季节有一定关系.
作者:王佩蓉;麦桂英;黄雄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了解内科与精神科医师诊治神经症患者的差别. 方法:对1994~1995年期间内科与精神科的神经症患者住院病历中各抽取49份进行症状、诊断和治疗方面的比较. 结果:两科在观察到的症状、诊断和治疗方面有不少差异. 结论:应研究在内科如何更好地诊治神经症患者.
作者:王子祥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噻萘普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随机将 60例抑郁症患者平分为噻萘普汀组(研究组)和阿米替林组(对照组),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副反应量表(TESS)在治疗前、后分别评定药物疗效和副反应. 结果:两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研究组 TE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结论:噻萘普汀治疗抑郁症疗效好,副反应少,服用方便、安全,可首选使用.
作者:孙祺章;陆小兵;冯容妹;文启琴;黄雄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焦虑症患者特定的防御方式. 方法:采用防御方式问卷,对36例焦虑症患者进行测试,并与36例抑郁性神经症患者和36名正常人作对照研究. 结果:焦虑症与抑郁性神经症患者不成熟防御方式及其否认、躯体化、伴无能之全能得分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焦虑症患者神经症性防御方式及其假性利他、反作用形成、理想化得分明显高于抑郁性神经症组和正常对照组. 结论:焦虑症患者多使用特定的防御方式,对重要的依赖客体忍受着愤怒的感觉.
作者:董帝英;季锡祥;肖泽萍;陈珏;徐勇;邹政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对精神药物致白细胞减少的疗效. 方法:对服精神药物有白细胞(WBC)减少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肌注黄芪注射液,对照组服VitB4、利血生;两周后复查WBC,并比较结果. 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黄芪注射液治疗精神药物致白细胞减少,疗程短,疗效好,简便易行,值得推荐.
作者:汪云光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我们就精神分裂症与ABO血型分布进行了调查及对比分析,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系1999年1月~2001年4月期间在我院就诊及住院治疗的3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ABO血型检查,并以健康人群2 000例为对照.指尖采血,用双凹玻片法测定.统计采用PME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χ2检验.2 结果调查结果发现,患者组为A型血者160例(44.4%),对照组为737例(36.9%),以患者组比率显著较高(P<0.05).其余各种血型所占比率两组均相仿(P均>0.05).
作者:杜本丽;黄秀琼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对不同地区3所精神病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调查.1 对象与方法对象为2000年4月北京回龙观医院(回龙观组)、四川德阳精神病院(德阳组)和山东济宁精神病防治院(济宁组)住院患者,符合CCMD-2-R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了解患者一般资料及用药情况,并对病程≥10年以上患者作调查分析.采用SPSS8.0软件进行t检验,χ检验.
作者:林瑞明;宋崇生;吉中孚;靳士立;罗彦 刊期: 2002年第01期
Marrty(1985)提出家族性与散发性精神分裂症概念[1],发现两者临床症状、疗效、预后有所不同.我们对此进行研究,以探讨家族史与精神分裂症临床特征的关系.1 对象与方法收集1996年1~10月所有首次住院符合CCMD-2-R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病例资料,共277例.根据家族性与散发性精神分裂症的界定标准分为家族性组及散发性组.以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定症状.1999年10月进行信访,了解其出院3年中的康复情况.统计采用SPSS(8.0)软件包进行χ2检验.
作者:周锦泉;荣庆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在县级综合医院,神经症就诊率为3.1%~15.4%,但约有一半患者未被识别[1],而患者到专科就诊前,往往已经各种诊治.我们对此进行调查,结果如下.1 对象与方法病例均来自于本院2001年1~10月在精神科就诊的部分患者,均符合CCMD-2-R神经症诊断标准.共259例,男86例,女173例;年龄15~83岁,平均(38.3±13.2)岁;专科就诊前病期<1年95例,1~5年115例,6年及以上49例.诊断神经衰弱86例,焦虑症46例,疑病症39例,抑郁性神经症37例,癔症21例,强迫症19例,恐怖症11例.按是否来自农村分为农村组187例(以下称甲组),非农村组(乡镇干部、工人、教师)72例(以下称为乙组).对两组资料作对照分析.
作者:陈伟良 刊期: 2002年第01期
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撤药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躯体症状.现报道2例撤药后出现短暂性行为综合征.2例患者分别为36岁男性和49岁女性,均符合CCMD-2-R抑郁症诊断标准,帕罗西汀剂量20~40mg/d.治疗6周后,1例在撤药后第2天出现轻躁狂样症状,包括活动增多,睡眠减少,激越,攻击,自杀冲动和行为轻率,半月后自行缓解.另1例在撤药的第1周出现话多和思维加快;第2周出现头晕,视物模糊,恶心,及发怒,易激动,有想杀人和自杀的强烈念头,以上症状持续2天后自动消失.
作者:薛文敏;李玲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患者,男,65岁.患者于16天前深夜起床时摔倒,意识不清,经抢救4天后好转,能下床活动,言谈切题,生活自理.转入内科进行高压氧舱治疗.至第4天出现紧张,恐惧,烦躁,不服从治疗,乱语,无目的外跑,伴明显近记忆减退.查体见双上肢肌张力明显增高;双侧霍夫曼征阳性;左侧巴宾斯基征阳性,右侧可疑.表现呆滞不语,定向力差,行为怪异,联想迟钝,有被害妄想,智能差,无自知力.诊断为氧中毒所致精神障碍.用胞二磷胆碱、脑复康等脑细胞营养药治疗,合并小剂量奋乃静及佳乐定口服,1月后痊愈出院.
作者:阎嵋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患者女性,26岁,自幼性格内向、任性,学习成绩优秀.患者于1989年(14岁)发生一氧化碳中毒,昏迷半小时后自然苏醒.后因烧伤(昏倒在煤炉上)休学,渐感注意力不能集中,记忆力下降.1991年复学后常迟到早退旷课,在外游玩,撒谎,对不喜欢的老师恶作剧,学习成绩明显下降.常夜不归宿(睡在朋友家、教室、球场,甚至自家楼道),3年间每年离家10次左右(曾偷拿家中6000元去广州),每次均被家人找回.1993年患者自费上某大学计算机系,旷课10个月,此后不再上学.家人帮其联系10余所单位,患者称感到约束,都在工作数日后不辞而别.1995年起患者多次自杀未遂(割腕或吞服安定),自杀原因有好友自杀、失恋、与人争吵等.同时,患者出现入室行窃行为,每次偷些布娃娃、书、私人日记等,偷窃后有时将东西送回,有时反将自己的东西忘在室内(内有证件及现金数千元).曾多次被公安机关拘捕而屡教不改.家族史:患者曾外祖母性格怪异,曾上吊自杀.两姨外祖母一有精神病史,一自杀身亡.2个表舅均自杀身亡.3个亲舅舅均有精神异常史,一个多次住院治疗,一个外跑10年未归,一个嗜赌,输掉几十万元.精神检查:意识清,远记忆减弱,情感尚适切;称自己只是想打开门才进入别人的屋子,为留纪念才拿东西,否认是犯罪,言行幼稚,未引出幻觉妄想,部分自知力.体检无阳性发现.脑电图、诱发电位、头颅磁共振检查均正常.脑电地形图示各脑区慢波功率增高.韦氏智测:智力水平在锐智范围(智商119).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受试焦虑、抑郁、多疑、思维混乱、躯体主诉多,自我控制能力缺乏,社会适应能力不良,社会行为内倾.中国记忆:记忆水平中等偏下.
作者:张国芳;徐西嘉;侯钢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患者,男,51岁,有20年以上的饮酒史,每天饮39度白酒1斤以上,从未间断.1年前患者曾出现手抖,走路不稳,酒减量后症状有所缓解.家族史无特殊.近1月睡眠差,记忆力减退,并出现性格改变,易激惹,伤人毁物,行为冲动,不顾后果.体检双手有轻微震颤.精神检查:意识清晰,定向力可,比较幼稚.记忆力减退,存在逆行性遗忘,理解力、抽象思维、概括能力较差,自知力缺乏.脑电图为边缘状态.脑血管功能检查(TCD)示双侧脑小动脉阻力稍降低.脑诱发电位异常.头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T)示双侧基底节区多发腔梗;脑萎缩;脑沟增深加宽,脑室扩大.韦氏智力测验智商86.威斯康辛卡片分类测验示总测验数、持续错误数和非持续错误数显著增多.诊断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痴呆).
作者:陈新潮;陈贵兵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患者,男性,74岁,诊断帕金森症,以安坦及美多巴治疗,分别为2mg及0.25,每日2次.次日起,患者称听见卡车开过来的声音,并称有人在骂他,说他老不死;表现兴奋躁动,不眠,乱跑.即停药,并以奋乃静控制精神症状、阿普唑仑改善睡眠、安坦改善锥外系症状.3日后精神症状明显缓解,幻听消失.后停安坦再用美多巴治疗,当夜患者再度出现精神异常,症状与前次类似.次日停美多巴改为安坦,精神症状消失,诊断美多巴所致精神障碍.随访数月未见复发.
作者:缪宏卫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报告2例氯氮平所致的心律紊乱.例1:男性,55岁,诊断精神分裂症,病期32年,以氯丙嗪、舒必利治疗,心电图检查正常.后因疗效不佳改用氯氮平(350mg/d)和碳酸锂(1.0/d)治疗.因心电图提示有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加服丹参及麝香保心丸.约8年后某日晨突然跌倒,约半分钟后清醒,主诉胸闷,口唇轻度紫绀,心率46次/分,律齐;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即予异丙肾上腺素(异丙)1mg+5%葡萄糖生理盐水500ml静脉滴注.上午10时因头晕、胸闷加剧,脸色苍白,心率下降到40次/分,心音轻,遂急转综合医院.在心电图监护中一度出现心脏停搏,经及时心脏挤压后复苏.调节异丙滴速,心率维持在60次/分左右,同时加用舒喘灵.1周后患者心功能保持稳定.例2:女性,37岁,诊断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病性障碍.曾以氟哌啶醇治疗无效,3周后改用氯氮平、氯丙嗪治疗,剂量渐加至氯氮平150mg/d和氯丙嗪50mg/d.心电图正常.约4年后心电图见有T波改变;再半年后并有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但无不适体诉,乃加用丹参、辅酶Q10及麝香保心丸.7年后某日下午,患者诉头昏、无力.心率64次/分,心律不齐,伴有7~8次/分期外收缩.即停氯氮平及氯丙嗪,加用心律平.5小时后心率56次/分,早搏频繁,并有停搏,血压降至102/42mmHg.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有停搏.即予异丙2mg+10%葡萄糖液500ml缓慢滴注,阿拉明19毫克肌注,血压渐恢复正常.此后10天内连续24小时静滴异
作者:郑锡基;马继红;赵雪庆;唐根妹;高哲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我不久前收治了1例失音症患者,在归类时出现了疑问.按照CCMD-3应将其归于癔症性感觉障碍,但以往的教课书都将其归于癔症性运动障碍.根据失音症的定义,我更倾向于将其归为癔症性运动障碍为好.是否恰当,请同道们指正.
作者:张长春 刊期: 2002年第01期
CCMD-3已出版发行,本人感到CCMD-3较CCMD-2-R有了较大进步,在某些方面还优于ICD-10,现将学习体会与同道交流.1 注重吸收ICD-10的优点及与国际接轨1.1 加用引言引言对CCMD-3整部书的学习、理解和应用都具有重要作用,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引言中对CCMD-3的编写指导思想、修改的内容及修改的理由、编码,乃至于部分标点的使用等都做了很好的说明,帮助读者对该书有个初步了解.1.2 加强了临床描述内容绝大多数精神障碍及其亚型或者是重要的内容均有临床描述,便于读者学习理解与消化吸收,从总体上把握此种精神障碍的特征.临床描述与ICD-10保持一致或接近.
作者:朴轶峰 刊期: 2002年第01期
脑影像包括形态影像和功能影像.前者包括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与磁共振(MRI);而后者则包括功能性磁共振(fMRI)、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及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本文将回顾抑郁症的功能性脑影像改变进展.
作者:姚志剑;张志珺 刊期: 2002年第01期
1 双相情感障碍治疗规范化程序草案制定说明1.1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类精神药物的研究发展甚快,可供临床医师选择的药物品种繁多;此外,还存在同一类药物可对多种疾病有效,而同一疾病又可使用多种不同类别药物单独或联合治疗的复杂情况.临床医师面临着如何合理选择药物及制定治疗方案的问题,特别对年轻而又缺乏临床经验的医师及医学文献资料不足的基层医疗机构的医师更是如此.为此,早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国际上已有由精神药物学家及精神病学家开始制定常见精神疾病的治疗规范化程序,并不断实践修改,目前一些国家已有较系统的规范化程序.我国于2000年6月已拟出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碍的治疗规范化程序草案拟在全国推行试用.本草案为其组成部分(已修改),现进一步广征意见.
作者:沈其杰;刘铁榜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编辑先生: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都有相当疗效,但我们在临床应用中发现,对处于急性兴奋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尤其是有冲动、攻击行为的患者就不易控制.请专家指教对这些病人应如何用药为好.谢谢!
作者:王高华;王惠玲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编辑:本期我刊继续综合发表15篇有关精神药物副反应方面的稿件,由14个单位21位作者所提供.欢迎继续来稿,但内容必须真实可靠,所报告的副反应是颇为罕见或前未有过报道的.
作者:战晓梅;李冬波;刘守波;陈淑玲;白晓光;刘翠美;胡光涛;张崇兰;欧阳泽华;易斐;周赟;周嫣红;孙志军;余慧仙;王德燧;李晶;李春华;李均林;刘开成;郭仕寨;陈建爱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双相障碍(BPD)和重性抑郁障碍(MDD)是两种主要的心境障碍.据报道BPD患病率为1.2%~2.4%,约占人群的1.3%,占所有重性心境障碍的20%~50%.美国BPD患者约300万,患病率虽比MDD低,但高复发率(可高达90%)、高致残率、低诊断率和低治疗率颇突出;死亡率也相对高,约25%~50%未遂自杀,10%~15%自杀身亡,高居各类精神障碍之首;治疗也很棘手,严重危害人民身心健康,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展望未来,BPD将是新世纪一个突出的精神卫生问题和研究热点,是对精神病学的严峻挑战.近年各种新型抗抑郁药大量引进,抗抑郁药和抑郁症已成为公众热门话题,而BPD却被广泛忽视.今仅就BPD概述如下以引起对本病的重视和关注.
作者:王祖新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精神病人的肇事肇祸的事件会影响社会的安定.为了维护社会的安定及人们的安全,包括病人的自身安全,有必要对精神病人可能出现的破坏活动进行早期识别,加以防止,这就有必要设立专门的精神病患者监护医院,这也是现代文明社会的标志之一,国外如英美等国也设有类似的精神病院.鉴于社会上对我国安康医院的性质、任务、作用不甚了解,国外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也借此攻击我国的人权状况,现将安康医院的有关情况介绍如下.
作者:亢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应法国里昂第一大学医学院的邀请,我于1999年5月赴法,在该医学院任精神科客座教授3个月,参与里昂市维纳蒂耶中心医院的部分临床工作,并访问了里昂市的圣让上帝医院及社区精神卫生机构、巴黎的法国医学科学院、法国精神病学联合会、精神病学协会、巴黎的几所精神病院和社区精神卫生中心,以及法国昂热市精神卫生中心和社区精神卫生机构.在许多法国同行和朋友的帮助下,对法国精神病学的历史和现状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对此作一介绍.
作者:邹义壮;Jean Dalery 刊期: 200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