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固本消瘤胶囊(简称消瘤胶囊)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198例晚期NSCLC住院患者分为结合组(化疗加消瘤胶囊治疗)54例、中药组(单纯口服消瘤胶囊治疗)96例和化疗组(单用化疗治疗)48例,其中化疗组与结合组为随机对照观察,并对3组进行临床疗效、生存质量、不良反应和生存期等的观察.结果结合组、中药组、化疗组近期有效率(CR+PR)分别为16.7%、3.1%、8.3%,结合组疗效优于中药组和化疗组(P<0.05),且结合组、中药组患者在临床症状变化、生活质量方面均优于化疗组(P<0.05);中位生存期结合组、中药组、化疗组分别为12个月、15个月、9个月.治疗后1、2、3年生存率:结合组分别为57.4%、11.1%和3.7%,中药组分别为67.7%、9.4%和3.1%,化疗组分别为39.6%、4.2%、0,生存率3组比较,结合组和中药组均优于化疗组(P<0.05).结合组的化疗毒性发生率及毒性程度均较化疗组明显减轻(P<0.05).结论固本消瘤胶囊治疗NSCLC具有一定缓解作用,并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减毒增效等作用.
作者:王笑民;辛海;杨中;赵文硕;杨国旺;刘炬;唐武军;张青;韩冬;郁仁存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特发性真性性早熟(简称性早熟)女童骨骼发育异常的规律及滋阴泻火中药(简称中药)治疗的效果.方法对不同青春发育水平的性早熟女童进行骨龄、骨矿含量(BMC)、骨密度(BD)及血清骨钙素(BGP)、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含量的测定,将各项指标与正常同龄儿作比较,并与病情严重程度作相关分析,以探讨患儿骨骼发育异常的规律.其中38例患儿经中药治疗病情缓解后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1)117例性早熟患儿骨龄均比正常同龄儿明显提前(P<0.05);BMC、BD和血清BGP、IGF-1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同龄儿(P<0.05),且骨龄提前程度、BMC、BD、血清IGF-1含量增高程度与性早熟病情严重程度均呈正相关(P<0.05).(2)经中药治疗病情缓解后38例患儿骨龄提前明显减轻,BMC、BD、血清BGP和IGF-1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 (1)性早熟女童的骨骼发育加速、成熟提前,且病情越重,其加速、提前的程度越严重.(2)中药具有明显减慢患儿骨骼发育,延缓骨骼成熟的作用.
作者:李嫔;蔡德培;黄玉娟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腹部肿瘤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细胞免疫功能、平均动脉压和心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全麻(A组12例)、针刺复合全麻(B组10例)、硬膜外复合全麻(C组11例)、针刺加硬膜外复合全麻(D组11例)不同麻醉方法对腹部肿瘤手术患者进行麻醉,并观察各种麻醉前后不同时间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 4组肿瘤手术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均下降,但C组和B组细胞免疫功能抑制的程度较轻,且在肿瘤切除一定时间后两组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有所改善;针刺复合全麻和针刺加硬膜外复合全麻对维持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的平稳起一定作用.结论硬膜外复合全麻、针刺复合全麻是可供临床选择运用的良好麻醉方法,有利于腹部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及早恢复.
作者:顾陈怿;楼怡;蔡云彪;胡军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及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60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8例)口服血府逐瘀汤加常规护肝治疗,对照组(32例)只用常规护肝治疗,疗程3个月,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两组显效率比较其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HA、PCⅢ、LN)和门脉主干血流动力学指标中平均血流速度、血流量等参数均有改善(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血府逐瘀汤对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作者:茹清静;唐智敏;张振鄂;朱起贵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总结新配穴法针刺麻醉在幕上脑深部及重要功能区手术中的应用经验.方法将针刺穴位由原来的近节段取穴及手术周围取穴,调整为循经远近配穴法(即新配穴法),对23例幕上脑深部及重要功能区病变的脑肿瘤等患者进行开颅手术.结果 23例患者均获得手术成功,其中达Ⅰ级甲为82.6%.在中央前后回和语言中枢等这些重要功能区病变的手术中较好地防止了对其功能的误伤.结论新配穴法针刺麻醉在幕上脑深部及重要功能区开颅手术中效果满意.在监测手术对周围正常脑功能的影响,避免对其误伤方面具有独特的优点.
作者:张建民;张宏;祝向东;吕世亭;柳子明;陈建立;彭淑牖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以中华生存质量量表的研制过程为例,探讨因子分析法在研制生存质量测定量表中的应用.方法在中国南北两个省(宁夏和广东)抽取273例研究对象,用中华生存质量量表(草表)进行问卷调查,利用因子分析法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对中华生存质量量表的78个条目进行筛选和因子结构模型的验证,确定了50个条目,结构更加合理的生存质量量表.结论因子分析是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研制过程中一种行之有效的统计分析方法.
作者:赵利;陈金泉;梁国辉;刘凤斌;方积乾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中西药联合滴耳治疗中耳炎所致鼓膜大穿孔的疗效.方法6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用自制的中西药联合滴耳治疗,对照组用安慰剂滴耳,同时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32例,鼓膜愈合15例,愈合的鼓膜其中有11例形态、厚度正常,3例疤痕愈合,1例菲薄愈合;鼓膜愈合后听力均有所提高.对照组无1例鼓膜愈合.结论中西药联合滴耳疗效好、方法简便、价廉,无需手术治疗.
作者:李克勇;赵宁军;祝江才;万夷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凉润通络中药对2型糖尿病胃轻瘫(DGP)患者胃动力障碍的影响.方法选择DGP患者53例,分别用凉润通络中药(中药组28例)和西沙比利(西药组25例)治疗4周,并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胃泌素、胃电图的改变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胃电图、胃电节律明显好转,胃泌素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停药3个月两组均随访15例,中药组复发1例,西药组复发2例,余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凉润通络中药可以明显改善DGP患者的胃肠动力和胃肠激素的异常.
作者:戎士玲;李佃贵;范红梅;郑燕平 刊期: 2004年第11期
2001年6月-2003年10月,我们应用开胸顺气丸治疗腹腔镜术后肩部疼痛患者45例,并与用消炎痛治疗的45例作对照,现报告如下.
作者:党群;侯箐岚;王若林 刊期: 2004年第11期
2000年5月-2002年7月,我们用结肠汤加云南白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36例,并与西药保留灌肠治疗的28例作对照,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安祥 刊期: 2004年第11期
我科于2000年5月-2003年5月,用中药益气蠲饮汤内服配合顺铂胸腔内注射治疗癌性胸水患者36例,并与单用顺铂胸腔内注射的36例作对照,现报告如下.
作者:曹建雄;张志芳 刊期: 2004年第11期
1999年10月-2002年10月,笔者观察了血塞通软胶囊加针刺对40例脑梗塞患者脂代谢紊乱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淑华 刊期: 2004年第11期
2002年2月-2004年5月,我们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生脉注射液合清开灵注射液辅助治疗老年脑梗塞患者30例,并与单用常规内科治疗的22例作对照,现报告如下.
作者:龙训;李珍武 刊期: 2004年第11期
2002年2月-2003年10月,笔者用谷参肠安胶囊联合西沙必利片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120例,并与单用西沙必利片治疗的84例作对照,现报告如下.
作者:邓之驹 刊期: 2004年第11期
2001年1月-2004年3月,我们在内科常规治疗的同时辅以大黄内服和灌肠及皮硝外敷治疗右心衰竭所致胃肠功能衰竭患者37例,并与单用内科常规治疗的35例作对照,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坚;欧少君;厉振凯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天元克痛方对福尔马林所致疼痛模型大鼠痛反应的影响,并探讨其镇痛作用机理.方法采用疼痛行为分级评分法评价天元克痛方对福尔马林疼痛模型大鼠的镇痛作用,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电子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研究天元克痛方对福尔马林疼痛模型大鼠脊髓背角浅层c-fos基因表达及P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天元克痛方可明显抑制福尔马林致痛大鼠的疼痛反应(P<0.05),抑制由疼痛所引起的脊髓背角浅层c-fos表达增强、SP含量增多的效应(P<0.05).结论天元克痛方对福尔马林疼痛模型大鼠具有明确的镇痛作用,减少脊髓背角神经元对传入的伤害性刺激的反应,可能是其发挥镇痛作用的途径之一.
作者:杨明会;张海燕;刘毅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骨髓多能干细胞动脉灌注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疗效和机理研究.方法利用Shwartzman反应加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造成兔股骨头坏死模型,造模成功后在兔股骨抽取骨髓,进行体外分离培养骨髓多能干细胞,使之大量增殖.兔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丹参组(注射丹参和尿激酶)、干细胞组(注射骨髓多能干细胞)、综合组(注射骨髓多能干细胞、丹参和尿激酶),于治疗后的2、4周分批处死动物后进行各种指标检测,包括X线钼靶摄影、常规HE染色切片、四环素标记荧光显微镜观察、电镜扫描超微结构观察.结果兔造模成功后出现股骨头坏死表现,高选择性旋股内、外动脉插管药物治疗后2、4周,X线表现骨质密度改变明显好转.病理组织学表现空骨陷窝减少,成骨细胞增多,新骨形成.四环素荧光标记显示坏死修复区荧光带鲜亮,边界增宽.电镜扫描下可见坏死区纤维组织杂乱,成骨细胞内细胞器丰富,空骨陷窝减少.经多能干细胞动脉灌注治疗后显示在时间和效果方面更优越.结论高选择性股动脉灌注药物治疗股骨头坏死能加速兔股骨头的再血管化和再骨化进程.骨髓多能干细胞比丹参显效时间更快捷,疗效更显著.
作者:季卫锋;童培建;郑文标;厉驹;肖鲁伟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Raji细胞体外抗癌作用及其机制,对比研究其对Raji细胞和人单个核细胞的细胞毒性.方法用MTT法检测姜黄素对Raji细胞及人单个核细胞增殖的影响,Annexin-V/PI双标流式术、缺口末端标记法检测姜黄素对Raji细胞及人单个核细胞凋亡的影响,PI单标流式细胞术测定姜黄素对Raji细胞DNA含量分布的影响.结果 (1)姜黄素对Raji细胞具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2)姜黄素可以时间和剂量依赖性方式诱导Raji细胞凋亡.(3)姜黄素组Raji细胞周期发生变化,细胞周期被阻滞于G0/G1和G2/M期,S期比例减少.(4)姜黄素对人单个核细胞无明显抑制增殖和诱导凋亡作用.结论姜黄素能够调控Raji细胞的细胞周期并诱导其凋亡,从而抑制Raji细胞增殖;姜黄素对人单个核细胞无明显细胞毒作用,而选择性作用于肿瘤细胞.
作者:孙春艳;刘新月;陈燕;刘芳;王妍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比较生槐花、炒槐花、槐花炭及其提取物芦丁、槲皮素、鞣质的止血作用.方法实验动物分别灌饲受试药物5天后测定小鼠出血时间、凝血时间、血小板总数及毛细血管通透性,并对大鼠进行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含量及血小板聚集率的检测.结果生槐花、炒槐花、槐花炭及提取物芦丁、槲皮素、鞣质均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小鼠出、凝血时间和大鼠血浆凝血酶原时间;3种饮片还可增加纤维蛋白原含量;3种提取物则明显降低大鼠血小板聚集率.另外,芦丁具有增加小鼠血小板总数的作用.结论3种饮片及3种提取物均具有止血作用,炒槐花和槐花炭作用强于生槐花,但6种实验样品的止血机制有所不同.
作者:李惠;原桂东;金亚宏;李娆娆;王岚;王素芬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髓复康对实验性脊髓损伤后脊髓组织和血液中自由基变化的调节作用.方法 70只雄性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髓复康组(20只)、激素组(20只)、对照组(20只)和正常组(10只),前3组建立脊髓T12右侧半横断损伤模型.髓复康组和对照组造模前3天和造模后2h分别灌胃髓复康和等量生理盐水1次,激素组术后立即腹腔注射甲基泼尼松30mg/kg 1次,分别于术后8h和24h各取10只大鼠测定血清和脊髓损伤区组织SOD活性和MDA含量.结果 (1)SOD活性(血清和脊髓组织):与正常组比较,造模后8h和24h对照组其活性均降低(P<0.05),髓复康组和激素组大鼠SOD活性变化无统计学意义.(2)MDA含量(血清和脊髓组织):造模后8h,与正常组比较,各损伤组脊髓组织中MDA含量上升(P<0.05),且对照组明显高于髓复康组和激素组(P<0.05);24h时髓复康组和激素组比同组8h时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8h和24h MDA含量均高于髓复康组和激素组(P<0.05).结论髓复康能有效清除脊髓损伤后血清和损伤脊髓组织中过多的自由基和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
作者:赵永青;田伟;韩凤岳 刊期: 2004年第11期
放射性肠炎是盆腹部肿瘤放疗常见的并发症之一.2000年6月-2002年12月,我们在放疗过程中加服加减参苓白术散防治放射性肠炎30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胡岳然;吴超权;陈楚平;王耀邦;刘雅洁;李先明;吴冬 刊期: 2004年第11期
2000年1月-2003年12月,我们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阑尾脓肿90例,并与单用西药治疗的45例作对照,现报道如下.
作者:姚敏华;钱云忠;韩小兰;吴芳;章希圣 刊期: 2004年第11期
2001年3月-2004年3月,笔者用尼莫地平联合葛根素治疗颈性眩晕50例,并与用尼莫地平联合三磷酸腺苷治疗的24例作对照,现报告如下.
作者:金静宣 刊期: 2004年第11期
偏瘫是额、顶、颞部脑外科手术后常见并发症,为观察针刺在瘫肢恢复过程中的促进作用,2002年1月-2003年12月,我们采用针刺疗法对20例脑外科术后偏瘫患者进行治疗,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包飞;张云祥 刊期: 2004年第11期
2002年10月-2004年4月,我院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黄芪注射液治疗急性高原反应患者200例,并与用常规治疗的200例作对照,现报告如下.
作者:谢远志;郭晓 刊期: 2004年第11期
针灸的神奇疗效已在全世界引起广泛关注,对于针刺机制的研究亦日趋深入.而在西方科学和医学社会,针刺以补充医学(complementary medicine)的一种重要形式出现,其运用和功效还未被普遍接受.神经影像工具的发展,如正电子放射X线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PET)和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使非创伤性地研究针刺对人脑活动的效应成为可能.
作者:梁凤霞;王华 刊期: 2004年第11期
2001年8月-2003年6月我们对60例临床诊断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患者进行了推拿手法干预治疗,并通过螺旋CT椎动脉成像(SCTA)的方法[1]观察椎动脉形态学的改变及其对血流速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杰;范炳华;吴良浩;陈鹏;吴玲光 刊期: 2004年第11期
1998年3月-2003年3月我们用灯盏细辛注射液联合肝素钠注射液治疗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患者64例,并与用维脑路通治疗的63例作对照,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平平;韩忠朝;李尚珠;刘春华 刊期: 2004年第11期
异位妊娠是妇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大量的临床研究对未破裂异位妊娠提出多种保守治疗方案,但疗效均不理想.2000年1月-2003年6月,我们用甲氨喋呤(MTX)、米非司酮(RU486)及中药联合治疗未破裂异位妊娠患者94例,并与用传统方法治疗的77例作对照,现报告如下.
作者:洪莉;刘元姣 刊期: 2004年第11期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酸相关性上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我们于2002年3月-2003年5月应用疏肝降逆中药辨证治疗GERD患者77例,并探讨其临床疗效和中药对上消化道动力学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作者:翟兴红;舒琪;邓晋妹;吴春华;唐伯祥;安海英;张声生;刘汶 刊期: 2004年第11期
自1978年第一个试管婴儿诞生,以体外授精-胚胎移植为代表的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technique,ART)为无数的不育不孕症患者带来了福音,并已被广泛应用.由于控制性促排卵、体外授精及胚胎的培养程序化,孕育成功率在不断上升,但是与人们的要求仍然有差距,因此如何提高人工助孕技术的孕育成功率是患者和医务工作者共同关心的问题.
作者:张明敏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通过环维黄杨星D(CVB-D)对大鼠离体心室乳头肌的电生理作用,探讨其抗心律失常和致心律失常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标准玻璃微电极技术,观察记录大鼠离体右心室乳头肌跨膜电位.结果 (1)CVB-D在13.3~63.3μmol/L剂量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延长动作电位复极化时程(APD),主要延长APD50、APD70和APD90;在33.3~63.3μmol/L剂量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抑制静息电位(RP)、动作电位幅度(APA)和0相大去极化速率(Vmax).(2)CVB-D还具有时间依赖效应,当20μmol/L灌流心室肌10min后开始出现作用,随着药物作用时间的延长,APD50、APD70和APD90也逐渐增大,但是到30~40min左右时作用达高峰,此后并不继续延长.(3)CVB-D明显延长动作电位的有效不应期(ERP)、增大ERP与APD的比值.(4)CVB-D在较高浓度(33.3μmol/L)作用超过45min后有些细胞出现频发、多源性自发性活动.结论 CVB-D具有抗室性心律失常作用,其机制与延长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及其有效不应期(ERP)和增大ERP与APD的比值有关,同时也具有致心律失常作用,其致心律失常作用可能与抑制RP、APA、Vmax以及过度延长APD有关.
作者:陈章强;胡申江;史维雅;杜娟;沈岳良;夏强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第七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四诊研究学术会议于2004年8月5-9日在新疆乌鲁木齐召开,四诊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秦吉华教授主持了开幕式,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李乃民教授致开幕词,李教授回顾了自专业委员会成立以来20年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绩,并指出本次会议要解决的3个问题:(1)充分展示21世纪以来四诊研究的新成绩、新进展,要求代表一定要做好会议交流工作;(2)研究专业委员会换届改选事宜,确定下届委员名单;(3)讨论四诊专业委员会更名事宜.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派员参加了本次会议.
作者:李乃民;刘庆 刊期: 2004年第11期
1998年1月-2004年5月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愈巨大肝脓肿6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将其中1例典型病例介绍加下.
作者:郭盖章 刊期: 2004年第11期
肝纤维化(liver fibrosis)是指肝脏纤维结缔组织的过度沉积,是纤维增生和纤维分解不平衡的结果.各种病因(如病毒、乙醇、寄生虫、铜铁沉淀等)所致反复或持续的慢性肝实质炎症、坏死可导致肝脏持续不断的纤维增生而形成肝纤维化.从许多慢性肝病,特别是慢性病毒性肝炎的临床及病理演变来看,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是连续的发展过程,二者难以截然分开.肝纤维化可逆转理论已达成共识,谁能阻止肝纤维化,谁就能治愈大多数肝病,所以研发抗肝纤维化新药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深远的社会意义.
作者:顾学兰 刊期: 2004年第11期
20世纪80年代初,临床流行病学/DME方法开始引入中医药领域,并逐步为业界所接受和重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订的<中医临床研究发展提纲(试行)(1999-2005)>将其作为中医临床研究指导方法之一(见http://www.cintcm.com/lanmu/zhongyikeyan/).中医学本身注重临床实践,每年有大量临床研究文献发表,随机、对照和盲法等原则在其中的运用有逐年提高的趋势.但采用盲法的随机对照试验报道仍不多见,且方法学质量尚不理想,中医药临床研究质量特别是临床试验报告质量仍有值得进一步提高的余地.
作者:温泽淮;赖世隆;梁伟雄;郭新峰;王奇 刊期: 2004年第11期
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诊断、辨证和疗效标准试行方案已执行10年,近年来本病的诊断和治疗有了很大的进展,经过本专业委员会数十位专家的反复讨论,现修改重订如下.
作者:陈治水;危北海;张万岱 刊期: 2004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