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谷参肠安胶囊联合西沙必利治疗肠易激综合征120例

邓之驹

关键词:谷参肠安胶囊, 西沙必利片, 治疗, 现报告如下, 肠易激综合, 患者
摘要:2002年2月-2003年10月,笔者用谷参肠安胶囊联合西沙必利片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120例,并与单用西沙必利片治疗的84例作对照,现报告如下.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进一步改善中医药临床试验报告的质量

    20世纪80年代初,临床流行病学/DME方法开始引入中医药领域,并逐步为业界所接受和重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订的<中医临床研究发展提纲(试行)(1999-2005)>将其作为中医临床研究指导方法之一(见http://www.cintcm.com/lanmu/zhongyikeyan/).中医学本身注重临床实践,每年有大量临床研究文献发表,随机、对照和盲法等原则在其中的运用有逐年提高的趋势.但采用盲法的随机对照试验报道仍不多见,且方法学质量尚不理想,中医药临床研究质量特别是临床试验报告质量仍有值得进一步提高的余地.

    作者:温泽淮;赖世隆;梁伟雄;郭新峰;王奇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谷参肠安胶囊联合西沙必利治疗肠易激综合征120例

    2002年2月-2003年10月,笔者用谷参肠安胶囊联合西沙必利片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120例,并与单用西沙必利片治疗的84例作对照,现报告如下.

    作者:邓之驹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配合黄芪注射液治疗急性高原反应200例

    2002年10月-2004年4月,我院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黄芪注射液治疗急性高原反应患者200例,并与用常规治疗的200例作对照,现报告如下.

    作者:谢远志;郭晓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固本消瘤胶囊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固本消瘤胶囊(简称消瘤胶囊)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198例晚期NSCLC住院患者分为结合组(化疗加消瘤胶囊治疗)54例、中药组(单纯口服消瘤胶囊治疗)96例和化疗组(单用化疗治疗)48例,其中化疗组与结合组为随机对照观察,并对3组进行临床疗效、生存质量、不良反应和生存期等的观察.结果结合组、中药组、化疗组近期有效率(CR+PR)分别为16.7%、3.1%、8.3%,结合组疗效优于中药组和化疗组(P<0.05),且结合组、中药组患者在临床症状变化、生活质量方面均优于化疗组(P<0.05);中位生存期结合组、中药组、化疗组分别为12个月、15个月、9个月.治疗后1、2、3年生存率:结合组分别为57.4%、11.1%和3.7%,中药组分别为67.7%、9.4%和3.1%,化疗组分别为39.6%、4.2%、0,生存率3组比较,结合组和中药组均优于化疗组(P<0.05).结合组的化疗毒性发生率及毒性程度均较化疗组明显减轻(P<0.05).结论固本消瘤胶囊治疗NSCLC具有一定缓解作用,并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减毒增效等作用.

    作者:王笑民;辛海;杨中;赵文硕;杨国旺;刘炬;唐武军;张青;韩冬;郁仁存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针刺治疗脑外科术后偏瘫20例

    偏瘫是额、顶、颞部脑外科手术后常见并发症,为观察针刺在瘫肢恢复过程中的促进作用,2002年1月-2003年12月,我们采用针刺疗法对20例脑外科术后偏瘫患者进行治疗,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包飞;张云祥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益气蠲饮汤配合胸腔内化疗治疗癌性胸水36例疗效观察

    我科于2000年5月-2003年5月,用中药益气蠲饮汤内服配合顺铂胸腔内注射治疗癌性胸水患者36例,并与单用顺铂胸腔内注射的36例作对照,现报告如下.

    作者:曹建雄;张志芳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尼莫地平联合葛根素治疗颈性眩晕50例

    2001年3月-2004年3月,笔者用尼莫地平联合葛根素治疗颈性眩晕50例,并与用尼莫地平联合三磷酸腺苷治疗的24例作对照,现报告如下.

    作者:金静宣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中医辨证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观察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酸相关性上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我们于2002年3月-2003年5月应用疏肝降逆中药辨证治疗GERD患者77例,并探讨其临床疗效和中药对上消化道动力学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作者:翟兴红;舒琪;邓晋妹;吴春华;唐伯祥;安海英;张声生;刘汶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凉润通络中药对糖尿病胃轻瘫患者血清胃泌素及体表胃电图的影响

    目的探讨凉润通络中药对2型糖尿病胃轻瘫(DGP)患者胃动力障碍的影响.方法选择DGP患者53例,分别用凉润通络中药(中药组28例)和西沙比利(西药组25例)治疗4周,并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胃泌素、胃电图的改变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胃电图、胃电节律明显好转,胃泌素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停药3个月两组均随访15例,中药组复发1例,西药组复发2例,余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凉润通络中药可以明显改善DGP患者的胃肠动力和胃肠激素的异常.

    作者:戎士玲;李佃贵;范红梅;郑燕平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加减参苓白术散防治放射性肠炎30例

    放射性肠炎是盆腹部肿瘤放疗常见的并发症之一.2000年6月-2002年12月,我们在放疗过程中加服加减参苓白术散防治放射性肠炎30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胡岳然;吴超权;陈楚平;王耀邦;刘雅洁;李先明;吴冬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推拿疗效与椎动脉SCTA成像对照观察

    2001年8月-2003年6月我们对60例临床诊断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患者进行了推拿手法干预治疗,并通过螺旋CT椎动脉成像(SCTA)的方法[1]观察椎动脉形态学的改变及其对血流速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杰;范炳华;吴良浩;陈鹏;吴玲光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性早熟女童骨骼发育异常的规律及滋阴泻火中药治疗的作用

    目的探讨特发性真性性早熟(简称性早熟)女童骨骼发育异常的规律及滋阴泻火中药(简称中药)治疗的效果.方法对不同青春发育水平的性早熟女童进行骨龄、骨矿含量(BMC)、骨密度(BD)及血清骨钙素(BGP)、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含量的测定,将各项指标与正常同龄儿作比较,并与病情严重程度作相关分析,以探讨患儿骨骼发育异常的规律.其中38例患儿经中药治疗病情缓解后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1)117例性早熟患儿骨龄均比正常同龄儿明显提前(P<0.05);BMC、BD和血清BGP、IGF-1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同龄儿(P<0.05),且骨龄提前程度、BMC、BD、血清IGF-1含量增高程度与性早熟病情严重程度均呈正相关(P<0.05).(2)经中药治疗病情缓解后38例患儿骨龄提前明显减轻,BMC、BD、血清BGP和IGF-1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 (1)性早熟女童的骨骼发育加速、成熟提前,且病情越重,其加速、提前的程度越严重.(2)中药具有明显减慢患儿骨骼发育,延缓骨骼成熟的作用.

    作者:李嫔;蔡德培;黄玉娟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大黄和皮硝治疗右心衰竭所致胃肠功能紊乱的疗效观察

    2001年1月-2004年3月,我们在内科常规治疗的同时辅以大黄内服和灌肠及皮硝外敷治疗右心衰竭所致胃肠功能衰竭患者37例,并与单用内科常规治疗的35例作对照,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坚;欧少君;厉振凯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槐花饮片及其提取物止血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比较生槐花、炒槐花、槐花炭及其提取物芦丁、槲皮素、鞣质的止血作用.方法实验动物分别灌饲受试药物5天后测定小鼠出血时间、凝血时间、血小板总数及毛细血管通透性,并对大鼠进行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含量及血小板聚集率的检测.结果生槐花、炒槐花、槐花炭及提取物芦丁、槲皮素、鞣质均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小鼠出、凝血时间和大鼠血浆凝血酶原时间;3种饮片还可增加纤维蛋白原含量;3种提取物则明显降低大鼠血小板聚集率.另外,芦丁具有增加小鼠血小板总数的作用.结论3种饮片及3种提取物均具有止血作用,炒槐花和槐花炭作用强于生槐花,但6种实验样品的止血机制有所不同.

    作者:李惠;原桂东;金亚宏;李娆娆;王岚;王素芬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姜黄素对Raji细胞体外抗癌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Raji细胞体外抗癌作用及其机制,对比研究其对Raji细胞和人单个核细胞的细胞毒性.方法用MTT法检测姜黄素对Raji细胞及人单个核细胞增殖的影响,Annexin-V/PI双标流式术、缺口末端标记法检测姜黄素对Raji细胞及人单个核细胞凋亡的影响,PI单标流式细胞术测定姜黄素对Raji细胞DNA含量分布的影响.结果 (1)姜黄素对Raji细胞具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2)姜黄素可以时间和剂量依赖性方式诱导Raji细胞凋亡.(3)姜黄素组Raji细胞周期发生变化,细胞周期被阻滞于G0/G1和G2/M期,S期比例减少.(4)姜黄素对人单个核细胞无明显抑制增殖和诱导凋亡作用.结论姜黄素能够调控Raji细胞的细胞周期并诱导其凋亡,从而抑制Raji细胞增殖;姜黄素对人单个核细胞无明显细胞毒作用,而选择性作用于肿瘤细胞.

    作者:孙春艳;刘新月;陈燕;刘芳;王妍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开胸顺气丸治疗腹腔镜术后肩部疼痛的临床观察

    2001年6月-2003年10月,我们应用开胸顺气丸治疗腹腔镜术后肩部疼痛患者45例,并与用消炎痛治疗的45例作对照,现报告如下.

    作者:党群;侯箐岚;王若林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中西药联合滴耳治疗中耳炎所致鼓膜大穿孔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药联合滴耳治疗中耳炎所致鼓膜大穿孔的疗效.方法6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用自制的中西药联合滴耳治疗,对照组用安慰剂滴耳,同时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32例,鼓膜愈合15例,愈合的鼓膜其中有11例形态、厚度正常,3例疤痕愈合,1例菲薄愈合;鼓膜愈合后听力均有所提高.对照组无1例鼓膜愈合.结论中西药联合滴耳疗效好、方法简便、价廉,无需手术治疗.

    作者:李克勇;赵宁军;祝江才;万夷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阑尾脓肿90例

    2000年1月-2003年12月,我们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阑尾脓肿90例,并与单用西药治疗的45例作对照,现报道如下.

    作者:姚敏华;钱云忠;韩小兰;吴芳;章希圣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不同麻醉方法对腹部肿瘤患者围手术期T淋巴细胞亚群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腹部肿瘤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细胞免疫功能、平均动脉压和心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全麻(A组12例)、针刺复合全麻(B组10例)、硬膜外复合全麻(C组11例)、针刺加硬膜外复合全麻(D组11例)不同麻醉方法对腹部肿瘤手术患者进行麻醉,并观察各种麻醉前后不同时间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 4组肿瘤手术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均下降,但C组和B组细胞免疫功能抑制的程度较轻,且在肿瘤切除一定时间后两组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有所改善;针刺复合全麻和针刺加硬膜外复合全麻对维持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的平稳起一定作用.结论硬膜外复合全麻、针刺复合全麻是可供临床选择运用的良好麻醉方法,有利于腹部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及早恢复.

    作者:顾陈怿;楼怡;蔡云彪;胡军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第七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四诊研究学术会议纪要

    第七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四诊研究学术会议于2004年8月5-9日在新疆乌鲁木齐召开,四诊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秦吉华教授主持了开幕式,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李乃民教授致开幕词,李教授回顾了自专业委员会成立以来20年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绩,并指出本次会议要解决的3个问题:(1)充分展示21世纪以来四诊研究的新成绩、新进展,要求代表一定要做好会议交流工作;(2)研究专业委员会换届改选事宜,确定下届委员名单;(3)讨论四诊专业委员会更名事宜.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派员参加了本次会议.

    作者:李乃民;刘庆 刊期: 2004年第11期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中国中医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