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药联合滴耳治疗中耳炎所致鼓膜大穿孔的临床观察

李克勇;赵宁军;祝江才;万夷

关键词:中西药联合滴耳, 中耳炎, 鼓膜大穿孔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药联合滴耳治疗中耳炎所致鼓膜大穿孔的疗效.方法6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用自制的中西药联合滴耳治疗,对照组用安慰剂滴耳,同时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32例,鼓膜愈合15例,愈合的鼓膜其中有11例形态、厚度正常,3例疤痕愈合,1例菲薄愈合;鼓膜愈合后听力均有所提高.对照组无1例鼓膜愈合.结论中西药联合滴耳疗效好、方法简便、价廉,无需手术治疗.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推拿疗效与椎动脉SCTA成像对照观察

    2001年8月-2003年6月我们对60例临床诊断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患者进行了推拿手法干预治疗,并通过螺旋CT椎动脉成像(SCTA)的方法[1]观察椎动脉形态学的改变及其对血流速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杰;范炳华;吴良浩;陈鹏;吴玲光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开胸顺气丸治疗腹腔镜术后肩部疼痛的临床观察

    2001年6月-2003年10月,我们应用开胸顺气丸治疗腹腔镜术后肩部疼痛患者45例,并与用消炎痛治疗的45例作对照,现报告如下.

    作者:党群;侯箐岚;王若林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益气蠲饮汤配合胸腔内化疗治疗癌性胸水36例疗效观察

    我科于2000年5月-2003年5月,用中药益气蠲饮汤内服配合顺铂胸腔内注射治疗癌性胸水患者36例,并与单用顺铂胸腔内注射的36例作对照,现报告如下.

    作者:曹建雄;张志芳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加减参苓白术散防治放射性肠炎30例

    放射性肠炎是盆腹部肿瘤放疗常见的并发症之一.2000年6月-2002年12月,我们在放疗过程中加服加减参苓白术散防治放射性肠炎30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胡岳然;吴超权;陈楚平;王耀邦;刘雅洁;李先明;吴冬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配合黄芪注射液治疗急性高原反应200例

    2002年10月-2004年4月,我院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黄芪注射液治疗急性高原反应患者200例,并与用常规治疗的200例作对照,现报告如下.

    作者:谢远志;郭晓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骨髓多能干细胞动脉灌注治疗股骨头坏死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骨髓多能干细胞动脉灌注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疗效和机理研究.方法利用Shwartzman反应加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造成兔股骨头坏死模型,造模成功后在兔股骨抽取骨髓,进行体外分离培养骨髓多能干细胞,使之大量增殖.兔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丹参组(注射丹参和尿激酶)、干细胞组(注射骨髓多能干细胞)、综合组(注射骨髓多能干细胞、丹参和尿激酶),于治疗后的2、4周分批处死动物后进行各种指标检测,包括X线钼靶摄影、常规HE染色切片、四环素标记荧光显微镜观察、电镜扫描超微结构观察.结果兔造模成功后出现股骨头坏死表现,高选择性旋股内、外动脉插管药物治疗后2、4周,X线表现骨质密度改变明显好转.病理组织学表现空骨陷窝减少,成骨细胞增多,新骨形成.四环素荧光标记显示坏死修复区荧光带鲜亮,边界增宽.电镜扫描下可见坏死区纤维组织杂乱,成骨细胞内细胞器丰富,空骨陷窝减少.经多能干细胞动脉灌注治疗后显示在时间和效果方面更优越.结论高选择性股动脉灌注药物治疗股骨头坏死能加速兔股骨头的再血管化和再骨化进程.骨髓多能干细胞比丹参显效时间更快捷,疗效更显著.

    作者:季卫锋;童培建;郑文标;厉驹;肖鲁伟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针刺治疗脑外科术后偏瘫20例

    偏瘫是额、顶、颞部脑外科手术后常见并发症,为观察针刺在瘫肢恢复过程中的促进作用,2002年1月-2003年12月,我们采用针刺疗法对20例脑外科术后偏瘫患者进行治疗,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包飞;张云祥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凉润通络中药对糖尿病胃轻瘫患者血清胃泌素及体表胃电图的影响

    目的探讨凉润通络中药对2型糖尿病胃轻瘫(DGP)患者胃动力障碍的影响.方法选择DGP患者53例,分别用凉润通络中药(中药组28例)和西沙比利(西药组25例)治疗4周,并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胃泌素、胃电图的改变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胃电图、胃电节律明显好转,胃泌素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停药3个月两组均随访15例,中药组复发1例,西药组复发2例,余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凉润通络中药可以明显改善DGP患者的胃肠动力和胃肠激素的异常.

    作者:戎士玲;李佃贵;范红梅;郑燕平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天元克痛方对福尔马林模型大鼠痛行为和脊髓背角 c-fos表达及P物质含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天元克痛方对福尔马林所致疼痛模型大鼠痛反应的影响,并探讨其镇痛作用机理.方法采用疼痛行为分级评分法评价天元克痛方对福尔马林疼痛模型大鼠的镇痛作用,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电子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研究天元克痛方对福尔马林疼痛模型大鼠脊髓背角浅层c-fos基因表达及P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天元克痛方可明显抑制福尔马林致痛大鼠的疼痛反应(P<0.05),抑制由疼痛所引起的脊髓背角浅层c-fos表达增强、SP含量增多的效应(P<0.05).结论天元克痛方对福尔马林疼痛模型大鼠具有明确的镇痛作用,减少脊髓背角神经元对传入的伤害性刺激的反应,可能是其发挥镇痛作用的途径之一.

    作者:杨明会;张海燕;刘毅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固本消瘤胶囊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固本消瘤胶囊(简称消瘤胶囊)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198例晚期NSCLC住院患者分为结合组(化疗加消瘤胶囊治疗)54例、中药组(单纯口服消瘤胶囊治疗)96例和化疗组(单用化疗治疗)48例,其中化疗组与结合组为随机对照观察,并对3组进行临床疗效、生存质量、不良反应和生存期等的观察.结果结合组、中药组、化疗组近期有效率(CR+PR)分别为16.7%、3.1%、8.3%,结合组疗效优于中药组和化疗组(P<0.05),且结合组、中药组患者在临床症状变化、生活质量方面均优于化疗组(P<0.05);中位生存期结合组、中药组、化疗组分别为12个月、15个月、9个月.治疗后1、2、3年生存率:结合组分别为57.4%、11.1%和3.7%,中药组分别为67.7%、9.4%和3.1%,化疗组分别为39.6%、4.2%、0,生存率3组比较,结合组和中药组均优于化疗组(P<0.05).结合组的化疗毒性发生率及毒性程度均较化疗组明显减轻(P<0.05).结论固本消瘤胶囊治疗NSCLC具有一定缓解作用,并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减毒增效等作用.

    作者:王笑民;辛海;杨中;赵文硕;杨国旺;刘炬;唐武军;张青;韩冬;郁仁存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中医药在现代辅助生殖技术中的应用及趋势

    自1978年第一个试管婴儿诞生,以体外授精-胚胎移植为代表的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technique,ART)为无数的不育不孕症患者带来了福音,并已被广泛应用.由于控制性促排卵、体外授精及胚胎的培养程序化,孕育成功率在不断上升,但是与人们的要求仍然有差距,因此如何提高人工助孕技术的孕育成功率是患者和医务工作者共同关心的问题.

    作者:张明敏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中西药联合滴耳治疗中耳炎所致鼓膜大穿孔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药联合滴耳治疗中耳炎所致鼓膜大穿孔的疗效.方法6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用自制的中西药联合滴耳治疗,对照组用安慰剂滴耳,同时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32例,鼓膜愈合15例,愈合的鼓膜其中有11例形态、厚度正常,3例疤痕愈合,1例菲薄愈合;鼓膜愈合后听力均有所提高.对照组无1例鼓膜愈合.结论中西药联合滴耳疗效好、方法简便、价廉,无需手术治疗.

    作者:李克勇;赵宁军;祝江才;万夷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血塞通软胶囊加针刺对脑梗塞患者脂质代谢紊乱的影响

    1999年10月-2002年10月,笔者观察了血塞通软胶囊加针刺对40例脑梗塞患者脂代谢紊乱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淑华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中医辨证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观察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酸相关性上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我们于2002年3月-2003年5月应用疏肝降逆中药辨证治疗GERD患者77例,并探讨其临床疗效和中药对上消化道动力学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作者:翟兴红;舒琪;邓晋妹;吴春华;唐伯祥;安海英;张声生;刘汶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抗肝纤维化新药临床研究的几点思考

    肝纤维化(liver fibrosis)是指肝脏纤维结缔组织的过度沉积,是纤维增生和纤维分解不平衡的结果.各种病因(如病毒、乙醇、寄生虫、铜铁沉淀等)所致反复或持续的慢性肝实质炎症、坏死可导致肝脏持续不断的纤维增生而形成肝纤维化.从许多慢性肝病,特别是慢性病毒性肝炎的临床及病理演变来看,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是连续的发展过程,二者难以截然分开.肝纤维化可逆转理论已达成共识,谁能阻止肝纤维化,谁就能治愈大多数肝病,所以研发抗肝纤维化新药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深远的社会意义.

    作者:顾学兰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不同麻醉方法对腹部肿瘤患者围手术期T淋巴细胞亚群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腹部肿瘤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细胞免疫功能、平均动脉压和心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全麻(A组12例)、针刺复合全麻(B组10例)、硬膜外复合全麻(C组11例)、针刺加硬膜外复合全麻(D组11例)不同麻醉方法对腹部肿瘤手术患者进行麻醉,并观察各种麻醉前后不同时间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 4组肿瘤手术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均下降,但C组和B组细胞免疫功能抑制的程度较轻,且在肿瘤切除一定时间后两组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有所改善;针刺复合全麻和针刺加硬膜外复合全麻对维持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的平稳起一定作用.结论硬膜外复合全麻、针刺复合全麻是可供临床选择运用的良好麻醉方法,有利于腹部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及早恢复.

    作者:顾陈怿;楼怡;蔡云彪;胡军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大黄和皮硝治疗右心衰竭所致胃肠功能紊乱的疗效观察

    2001年1月-2004年3月,我们在内科常规治疗的同时辅以大黄内服和灌肠及皮硝外敷治疗右心衰竭所致胃肠功能衰竭患者37例,并与单用内科常规治疗的35例作对照,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坚;欧少君;厉振凯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巨大肝脓肿6例

    1998年1月-2004年5月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愈巨大肝脓肿6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将其中1例典型病例介绍加下.

    作者:郭盖章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因子分析法在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研制中的应用

    目的以中华生存质量量表的研制过程为例,探讨因子分析法在研制生存质量测定量表中的应用.方法在中国南北两个省(宁夏和广东)抽取273例研究对象,用中华生存质量量表(草表)进行问卷调查,利用因子分析法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对中华生存质量量表的78个条目进行筛选和因子结构模型的验证,确定了50个条目,结构更加合理的生存质量量表.结论因子分析是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研制过程中一种行之有效的统计分析方法.

    作者:赵利;陈金泉;梁国辉;刘凤斌;方积乾 刊期: 2004年第11期

  • 环维黄杨星D对大鼠心律失常双向作用的电生理研究

    目的通过环维黄杨星D(CVB-D)对大鼠离体心室乳头肌的电生理作用,探讨其抗心律失常和致心律失常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标准玻璃微电极技术,观察记录大鼠离体右心室乳头肌跨膜电位.结果 (1)CVB-D在13.3~63.3μmol/L剂量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延长动作电位复极化时程(APD),主要延长APD50、APD70和APD90;在33.3~63.3μmol/L剂量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抑制静息电位(RP)、动作电位幅度(APA)和0相大去极化速率(Vmax).(2)CVB-D还具有时间依赖效应,当20μmol/L灌流心室肌10min后开始出现作用,随着药物作用时间的延长,APD50、APD70和APD90也逐渐增大,但是到30~40min左右时作用达高峰,此后并不继续延长.(3)CVB-D明显延长动作电位的有效不应期(ERP)、增大ERP与APD的比值.(4)CVB-D在较高浓度(33.3μmol/L)作用超过45min后有些细胞出现频发、多源性自发性活动.结论 CVB-D具有抗室性心律失常作用,其机制与延长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及其有效不应期(ERP)和增大ERP与APD的比值有关,同时也具有致心律失常作用,其致心律失常作用可能与抑制RP、APA、Vmax以及过度延长APD有关.

    作者:陈章强;胡申江;史维雅;杜娟;沈岳良;夏强 刊期: 2004年第11期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中国中医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