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NF-κB/p65在初发的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骨髓活检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特征及硼替佐米疗效的关系.方法:应用改良的甲基丙烯酸甲基酯单体塑料包埋法进行骨髓活检组织制片,采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59例初诊MM和10例正常对照骨髓活检组织中NF-κB/p65的表达情况,并分析NF-κB/p65与MM患者临床特征及疗效的关系.结果:(1)59例MM患者中40.67%(24/59)NF-κB/p65高表达,对照组10例均为低表达,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NF-κB/p65高表达患者中,含硼替佐米方案与不含硼替佐米方案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8.9% vs 26.7%,P=0.02);但在NF-κB/p65低表达患者中,含硼替佐米方案与不合硼替佐米方案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0% vs 23.8%,P=0.11).结论:NF-κB/p65在MM骨髓组织中表达水平明显升高,NF-κB/p65高表达的MM患者使用含硼替佐米的方案疗效优于未含硼替佐米治疗者,MM患者骨髓组织NF-κB/p65表达水平可能成为预测硼替佐米治疗MM疗效的依据之一.
作者:林桐;张启国;吴鸿雁;张李玉;董海波;欧阳建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细管留置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优势.方法: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进行分组比较:(1)将中等量以上原发性气胸患者,分为细管置入+定时抽气与传统气胸针穿刺抽气两个治疗组,对比两组的治疗有效率、气胸闭合时间;(2)将大量原发性气胸患者,分为细管置入+持续负压吸引和传统胸管+闭式引流术两个治疗组,对比两组的治疗有效率、相关并发症、症状缓解时间、带管时间、住院时间.结果:(1)细管置入+定时抽气的治疗有效率(91.7%)较穿刺抽气组(70.0%)高(P =0.029),其气胸闭合时间[(4.56±0.70) d]与后者[(4.89±0.90) d]近似;(2)细管置入+持续负压吸引的平均住院时间[(5.64±0.62)d]较传统胸管闭式引流[(7.2±0.78) d]短(P<0.01),并发症发生率(2/25)较后者(8/23)少(P=0.022),但其平均症状缓解时间[(40.48±14.31) min]较后者[(20.48±7.4) min]长(P<0.01),两者治疗有效率(84% vs 91.3%)、平均带管时间[(4.88±0.55)d vs (5.21±0.77) d]近似.结论:对于中等量以上的自发性气胸均可采取细管留置,然后根据破口愈合情况,酌情考虑延迟抽气、间断抽气以及持续负压吸引.
作者:许栋;杨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利用单纯Ⅱ型胶原酶消化法从大鼠尾椎间盘获取髓核细胞,拓展组织工程髓核细胞的获取途径.方法:单纯Ⅱ型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培养大鼠尾椎间盘髓核细胞,镜下观察细胞形态,行HE、甲苯胺蓝、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染色鉴定观察;取原代和传代细胞行细胞活性检测;取P1代细胞检测,绘制生长曲线并行细胞周期分析.结果:成功分离出大鼠尾椎间盘髓核细胞.P0代细胞中包含多角形类软骨样细胞、体积大且胞浆中含有大量空泡的脊索样细胞;经传代纯化后终得到较高纯度的软骨样髓核细胞.台盼蓝细胞活力测定P0代活力高达99%,到P3代细胞活力稍下降,为95% ~97%.细胞生长曲线及周期测定示P1代细胞有较强增殖潜能,活力旺盛.胞浆内蛋白聚糖被甲苯胺蓝染成天蓝色,免疫组化呈阳性,表现为黄褐色沉淀;Ⅱ型胶原免疫荧光染色示强阳性表达.结论:大鼠尾椎髓核组织可以提供代谢旺盛、维持类软骨表型的髓核细胞.
作者:朱厚毅;王运涛;王锋;时睿;康新桂;崔佳瞿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光棒引导气管插管对老年全麻患者血流动力学及Narcotrend指数(NI)的影响.方法:选择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成2组,A组在光棒引导下完成气管插管,B组使用Macintosh喉镜完成气管插管,记录2组患者诱导前(T0)、插管前(T1)、插管即刻(T2)、插管后1 min (T3)、插管后3 min(T4)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及NI,记录插管时间、插管引起牙齿脱落情况、术后随访咽痛情况及是否出现术中知晓.结果:A组患者仅T2的HR和MAP较T1升高(P<0.05),B组患者T2 ~T4的HR和MAP较T1升高,且较A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NI平稳,诱导后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NI在T2、T3较T1升高,且较A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气管插管时间较B组缩短(P<0.05),术后随访发现A组咽痛较B组明显减少(P<0.05),牙齿脱落情况及术中知晓情况两组无差异(P>0.05).结论:光棒引导气管插管对老年全麻患者血流动力学以及NI的影响较使用喉镜小,熟练地使用该插管技术能更好地保证老年全麻患者围术期安全.
作者:黄锡强;陈转侨;邹雪霞;李斌飞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除湿胃苓汤与针刺联合应用对脾虚湿蕴型亚急性湿疹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119例脾虚湿蕴型亚急性湿疹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自愿原则分为观察组79例、对照组40例,观察组患者在服用除湿胃苓汤的同时配合针刺治疗及外用派瑞松软膏,对照组患者应用西药依巴斯汀片联合派瑞松软膏外用.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89.9%)显著高于对照组(72.5%)(u=3.304,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0)低于对照组(1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9.167,P <0.05).观察组复发率(4.2%)小于对照组(1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2.895,P<0.05).结论:除湿胃苓汤与针刺联合应用能明显提高脾虚湿蕴型亚急性湿疹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苏婕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应用时间对川崎病患儿退热时间以及冠状动脉损伤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20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按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VIG)应用时间分作早期组(发病后1~4 d内应用)30例、常规组(发病后5~9 d内应用)50例、晚期组(发病后≥10 d应用)40例.比较各组患儿的退热时间与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结果:治疗后3组患儿皮疹、结膜炎、淋巴结炎、手足肿胀等症状的持续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退热时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12.0%)略低于早期组(1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组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率高(16.0%),与其他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患儿丙种球蛋白无反应率(73.33%)明显高于常规组(34.0%),常规组明显高于晚期组(22.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崎病患儿在发病后5 ~9d开始应用丙种球蛋白,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低,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发生率低,推测此阶段可能是应用丙种球蛋白的好时机.
作者:闵锋;朱少元;李娇春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索使用依达拉奉对老年大鼠术后早期记忆水平的影响.方法:将老年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手术组和依达拉奉组,依达拉奉组与手术组采用大鼠剖腹探查模型,依达拉奉组于手术结束时肌注依达拉奉3 mg· kg一,对照组不做手术处理.各组大鼠于手术后12、24、72 h取静脉血浆,立即按照S100β试剂盒、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试剂盒说明书测神经损伤特异性标志物S100β蛋白和NSE含量.采用条件恐怖适应实验中追踪适应实验检测各组大鼠术后记忆能力.各组大鼠于术后72 h后一次采血后断头取脑,分离海马,采用ELISA检测大鼠海马IL-1β、TNF-α浓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手术可导致老年大鼠术后血浆S100β蛋白、NSE表达上升(P<0.01),海马IL-1β、TNF-α表达增多(P<0.01),记忆水平下降(P<0.01).使用依达拉奉可抑制手术引起的老年大鼠血浆S100β蛋白、NSE表达上升(P<0.01)和海马IL-1β、TNF-α表达增多(P<0.01),减轻手术引起的老年大鼠记忆能力下降(P<0.01).结论:手术可导致老年大鼠海马炎症反应及神经细胞损伤,引发老年大鼠早期记忆水平下降,使用依达拉奉可减轻手术引起的老年大鼠海马炎症反应及神经细胞损伤,减轻手术引起的老年大鼠早期记忆水平下降.
作者:罗江辉;李文瑶;陶国才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溶血、乳糜血、自身抗体阳性标本对酶联免疫吸附测定人类免疫缺陷病毒(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ELISA-HIV)抗体初筛结果的影响.方法:对80份对照血样本、80份不同程度的溶血、240份不同程度的乳糜血以及80份自身抗体阳性血样本同时用两种ELISA检测试剂检测HIV抗体,并对ELISA-HIV抗体待复检的血样本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WB)进行复检.结果:80份溶血标本和240份乳糜血样本中,分别有3份样本ELISA-HIV抗体结果待复检,造成ELISA-HIV假阳性率分别为3.75%(3/80)和1.25% (3/240);80份自身抗体阳性血清样本检测后显示,4份样本HIV抗体结果待复检,它们分别来源于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银屑病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清,自身抗体造成ELISA-HIV抗体假阳性率为5.00%(4/80).结论:溶血、乳糜血、自身抗体对ELISA-HIV抗体初筛结果均有一定的影响,均可提高其假阳性率.
作者:何君;吴学春;邢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基于灰度共生矩阵(GLCM)的纹理特征值测量技术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具有甲状腺意外结节患者(46例,结节共61个)的增强CT资料,其中甲状腺良性结节23个,甲状腺恶性结节38个.使用Image J软件剪影病灶同一层面的平扫图像与动脉期图像后,测量结节内部的纹理特征值(对比度、熵和FD值).结果:甲状腺恶性结节的熵为5.170±0.404,FD值为1.374±0.093,均高于甲状腺良性结节(熵为4.194±1.625,FD值为1.210±0.169),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比度在良恶性结节间测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ROC曲线分析,判断FD佳临界点为1.300,此时诊断的灵敏度为78.9%,特异度为65.2%;Entropy佳临界点为5.000,其诊断的灵敏度为65.8%,特异度为60.9%.结论:甲状腺结节内部CT增强前后剪影图像的纹理特征值(熵和FD值)可以为定性诊断提供相对可靠的特征参数.
作者:吴宇强;靳激扬;冯银波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通过检测卵巢癌患者腹水来源的微囊体(MVs)体外促进人卵巢癌细胞株增殖及对顺铂的药物耐受作用,探讨腹水MVs对卵巢癌发生发展及治疗的影响.方法:采用超速离心法分离获得6例恶性卵巢癌腹水中的MVs,在体外观察MVs对卵巢癌细胞SKOV3增殖的影响,并观察不同MVs浓度下SKOV3细胞株对顺铂细胞毒性的耐药效果.结果:成功从卵巢癌腹水中获得了MVs,加入MVs组与对照组相比,能明显促进SKOV3细胞的增殖(P<0.05),且呈-定的浓度依耐性.-定浓度的MVs可以抑制低浓度的顺铂的细胞毒性(P<0.05),当药物浓度增大(顺铂10 μg·ml-1,紫杉醇10 μg·ml-1)MVs的抑制作用没有意义(P>0.05).结论:卵巢癌腹水来源的MVs能明显促进卵巢癌细胞的增殖,并在卵巢癌细胞对低浓度的顺铂药物耐受中起促进作用,为临床卵巢癌治疗过程中腹水MVs的检测提供新的临床意义.
作者:熊爱为;谢静燕;赵树立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研究乳腺癌患者淋巴清扫中应用两种示踪剂对示踪准确率、检出率及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4年2月在我院进行淋巴清扫治疗的乳腺癌患者87例,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亚甲基蓝组(44例)和纳米炭混悬液组(43例),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示踪准确率、检出率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检出率、灵敏度、准确率和假阴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生理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22,P>0.05);两组患者在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躯体疼痛、活力和精神健康等方面的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淋巴清扫中应用两种示踪剂对示踪准确率、检出率影响较小,两种示踪剂下患者生活质量差异较小,因此在临床上亚甲基蓝和纳米炭混悬液均可作为示踪剂使用.
作者:赵启生;杨贵义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10 ml·kg-的给予剂量、限时2周的熄风汤灌胃对帕金森病模型小鼠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影响.方法:30只小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熄风汤治疗组,每组10只.前两组小鼠进行10 ml· kg-1生理盐水灌胃,熄风汤治疗组同时间等剂量进行熄风汤复方灌胃,连续2周后模型组和熄风汤治疗组小鼠腹腔注射30 mg·kg-1 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1-methy-4-phenyl-1,2,3,6-tetrahy-dropyridine,MPTP),1次·d-1,连续7d,对照组予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注射.3d后进行行为学检测,免疫印迹和免疫组化检测酪氨酸羟化酶蛋白水平及其阳性神经元数目.结果:行为学检测结果显示,熄风汤治疗组小鼠悬尾和强迫游泳静止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酪氨酸轻化酶蛋白水平及其阳性神经元细胞数显著增加(P<0.05).结论:在上述条件下,熄风汤有助于改善MPTP致帕金森病模型小鼠的症状,对小鼠脑内多巴胺能神经元具有一定的保护的作用.
作者:朱会杰;曹林;唐波;郭凯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与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的监测在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脑神经损伤评估及预后预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5年2月开封市第二人民医院EICU救治的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患者86例,观察患者3个月后脑神经功能及预后情况,按患者转归结果分为预后不良组(n=38)和预后良好组(n=48例).入住EICU后,在第1、3、7、15天行患者昏迷评分(GCS-Pittsburgh scores,G-P评分),同时监测BIS指数及检测血清NSE;对比分析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G-P评分与BIS均值、血清NSE质量浓度差异情况,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根据86例患者临床监测指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图(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其诊断试验的效能.结果:(1)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两组比较,BIS值分别为61.05 ±6.13和80.91±3.00(t=-6.115,P<0.01),NSE浓度质量分别为(43.53±10.81)和(30.51±6.63) ng· ml-1(t=18.315,P<0.01),G-P评分分别为17.54±2.30和20.81±2.58(t =6.571,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 NSE质量浓度与BIS值呈负相关(r=-0.536,P<0.01),NSE质量浓度与G-P评分呈负相关(r=-0.255,P<0.05),BIS值与G-P评分呈正相关(r=0.508,P<0.01).(3)计算G-P评分、BIS值、NSE质量浓度的AUC分别是0.832、0.942、0.874.预后不良患者:当G-P评分≤16.9时敏感性为95.8%,特异性为69.8%;当BIS值≤65时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60.1%.NSE质量浓度≥33.6 ng·ml-1为截断点评价患者脑神经损伤及预后评估的敏感性为88.6%,特异性为91.2%;当NSE≥50.8 ng·ml-1时敏感性为49.2%,特异性为100%.结论:NSE与BIS监测对患者脑神经损伤评估有较高敏感性及特异性,并对预后测评有极其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杨胜;张冬惠;王绍谦;马汤力;付旭晖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构建稳定表达成熟miRNA-140腺病毒表达载体.方法:从人类基因组中扩增出带有酶切位点的miRNA-140目的基因,将目的基因连接到穿梭质粒pDC316-mCMV-EGFP,进一步将带有目的基因的穿梭质粒重组到骨架质粒AdEasy,并将重组质粒转染到AAV-293细胞中包装成腺病毒载体,经过二次扩增之后获得高滴度的腺病毒,并且检测其包装效率及感染滴度.后,用目的腺病毒感染骨肉瘤细胞,通过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miRNA-140表达情况.结果:酶切鉴定和测序结果均表明,miRNA-140成功克隆入pDC316-mCMV-EGFP载体中.与AdEasy重组后,包装纯化具有感染性的腺病毒miRNA-140,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软骨肉瘤细胞中miRNA-140升高4.2±0.2倍.结论:成功构建了成熟miRNA-140的腺病毒表达载体.
作者:贺鹏;段莉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呼吸重症监护病房患者贫血的危险性和医源性失血与贫血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11-2014年我科监护病房住院时间大于等于7d的非明显出血、造血障碍的患者,统计其抽血量和血红蛋白的值.结果:贫血率为71.8% (244/340).血液血红蛋白平均下降幅度为(5.9±17.2) g·L-1,存活组出院时的血红蛋白高于死亡组(P<0.05),贫血与APACHEⅡ评分相关.血红蛋白日变化与日抽血量呈负相关,抽血量越大的组,血红蛋白下降越明显,日抽血量2 ml以下组血红蛋白的下降不明显.结论:患者的诊断性失血与贫血相关,小于2 ml的日抽血对患者血红蛋白影响不明显,贫血与病情危重、预后不良相关.
作者:严秀荣;吴蓓蓓;王永萍;陈菲;徐小勇;赵蓓蕾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国人固有型腹膜高转运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因终末期肾脏病行腹膜透析置管的19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按照透析开始后的腹膜转运特性分为低转运组(21例)、低平均转运组(55例)、高平均转运组(93例)和高转运组(25例)4组,比较患者人口学资料、透析前的生化指标以及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腹膜高转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4组患者性别分布、心血管并发症以及钙磷乘积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5);4组患者中,IL-6基因T15A多态性分布有显著差异(P<0.05).回归分析显示,钙磷乘积、心血管并发症以及IL-6基因T15A多态性是本组患者腹膜高转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腹膜透析患者透析前钙磷乘积水平、心血管并发症以及IL-6基因T15A多态性可能与国人腹膜高转运有关.
作者:金波;邵秋媛;张庆燕;孙琤;蒋春明;张苗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索拉非尼在中晚期肝细胞肝癌联合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口服索拉非尼的中晚期肝细胞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2例患者单纯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2例患者行超声聚焦刀和生物治疗,4例患者行TACE结合微波消融治疗,3例患者行TACE、微波消融和生物综合治疗.结果:21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2例(9.5%),部分缓解(PR)3例(14.3%),疾病稳定(SD) 10例(47.6%),疾病进展(PD)6例(28.6%),临床获益率(CBR)为71.4%.结论:索拉非尼在中晚期肝细胞肝癌综合治疗中明显提高患者临床获益率,延长肿瘤进展时间.
作者:戴峰;朱西琪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peckle tracking imaging,2D-STI)技术评价冠心病合并心血管危险因素患者早期心肌功能受损的临床价值.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冠心病合并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患者分为冠状动脉狭窄≥75%的冠心病组(A组)31例,冠状动脉轻度狭窄(<50%)组(B组)38例,另选35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C组).均行常规二维超声检查,采集心尖左室长轴、四腔和二腔观的二维灰阶动态图像,应用STI软件分析长轴方向左室18节段收缩期纵向应变和心尖左室长轴总应变(GLPS-LAX)、四腔总应变(GLPS-A4C)、二腔总应变(GLPS-A2C)及左室长轴平均总应变(GLPS-AVG).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获取提示早期心肌功能受损应变值的截点.结果:(1)常规超声参数比较:3组间二维超声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 2D-STI参数比较:A组在前间隔、前壁、后间隔、侧壁的所有节段,后壁的基底段、中间段,下壁的中间段、心尖段收缩期纵向应变均减低,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在前间隔与前壁的基底段、中间段,后间隔的所有节段,侧壁的心尖段收缩期纵向应变减低,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A组在前间隔的所有节段,前壁的中间段、心尖段,下壁、后壁的心尖段收缩期纵向应变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的GLPS-LAX、GLPS-A4C、GLPS-A2C、GLPS-AVG均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整体室壁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提示早期心肌功能受损的应变值截点分别为-17.5%、-19.5%、-23.5%;敏感性分别为51.3%、65.6%、83.8%,特异性分别为84.3%、66.4%、53.8%.结论:应用2D-STl技术能够早期、定量评价冠心病合并心血管危险因素患者左室心肌功能.
作者:曹怡;杨慧;王燕;陶满;曾萍;李滨滨;吴红宁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小麦、玉米和多种谷物与豆组合3种膳食纤维对脂代谢紊乱大鼠糖脂代谢及氧化应激的作用.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成阴性对照(NC)组、高脂模型(HF)组、小麦膳食纤维(W)组、玉米膳食纤维(C)组、多种谷物与豆组合膳食纤维(CSC)组和阳性对照(PC)组,每组8只,各组喂饲相应的饲料.8周后,测定大鼠血脂及血清和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丙二醛(MDA)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3种膳食纤维能显著降低实验大鼠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空腹血糖(GLU)水平,C和CSC能显著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CSC显著升高实验大鼠血清和肝组织SOD和T-AOC水平,显著降低血清MDA水平.W和C显著升高了实验大鼠肝组织SOD和T-AOC水平,但对血清SOD和T-AOC水平无显著性影响.3种膳食纤维均显著降低实验大鼠血清hs-CRP水平.结论:3种谷物膳食纤维,尤其是CSC膳食纤维,能够改善大鼠的糖脂代谢水平,对氧化应激和炎症因子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作者:章海风;姜明霞;程音;叶变良;翟成凯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对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endocardial fibroelastosis,EFE)患儿血浆脑钠肽(brain natrium peptide,BNP)、N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NP,NT-pro-BNP)的动态观察以及其与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的相关性,来评估其在EFE转归和预后判定中的价值.方法:(1)病例选择:选自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09年1月初至2013年4末住院的EFE患儿共46例,所有患儿均符合EFE相关诊断标准.(2)药物治疗:所有患儿均在强心、利尿并口服糖皮质激素基础上加用丙种球蛋白治疗,对治疗6个月疗效不佳者,加服环磷酰胺口服.(3)随访项目:血清离子、心肌标记物、肝肾功能和BNP、NT-pro-BNP、心电图、心脏超声加左心功能测定.结果:全组46例患儿,男24例,女22例,平均发病年龄9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4个月.全组初诊EFE时血浆BNP、NT-pro-BNP中位数及上下四分位间距分别为:BNP 2 037.5 (387.2,4 489.0) pg·ml-1,NT-pro-BNP 6 565.5(3 696.5,9 992.2) pg·ml-1.随心功能恢复其值逐渐下降,分别于治疗6个月、12个月时其中位数值降至正常范围.全组LVEF中位数于治疗6个月后升高至50%以上,于24个月时恢复正常范围(60%).血浆BNP及NT-pro-BNP水平与LVEF均呈负相关,回归方程分别为Y=-71.2X+3451,r=-0.46和Y=-136.30X+8 509.04,r=-0.70.结论:血浆BNP、NT-pro-BNP水平在EFE治疗前均升高,且与LVEF呈负相关;BNP、NT-pro-BNP检测可结合患儿临床症状及心脏超声、心电图等共同应用于EFE的疗效和预后的评估.
作者:李璟昊;王虹;邢艳琳;陈睿;于宪一;米沅;李雪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微球-壳聚糖/甘油磷酸钠水凝胶作为-种新型动脉瘤栓塞材料的可行性.方法:将壳聚糖/甘油磷酸钠溶液(1∶7)与海藻酸钠微球按不同比例混合,超声乳化、冰浴搅拌后,制成微球-壳聚糖/甘油磷酸钠水凝胶,检测其pH值、成胶时间和力学强度,选择佳配比;通过体外动脉瘤模型栓塞实验评价其导管内操控性和瘤内成胶性,通过兔耳中动脉栓塞实验评价其组织相容性.结果:当壳聚糖/甘油磷酸钠溶液与海藻酸钠微球体积比为1∶2时,所得水凝胶的pH值为7.28,成胶时间约2.5 min,大应力在压缩应变为20%时已达到14 kPa,峰值可达25 kPa.体外动脉瘤模型栓塞过程中未出现溢胶现象,拔除微导管时亦未见有黏管或拉丝现象.兔耳中动脉栓塞后未出现组织排异反应;3d后血管壁见少量炎症细胞浸润,1周时炎症反应达到高峰,3周后血管壁炎症细胞明显减少.结论:初步证实微球-壳聚糖/甘油磷酸钠水凝胶是-种新型非黏附性组织工程材料,具有合适的pH值和成胶时间,良好的力学强度、操控性、瘤内成胶性和组织相容性,可用于动脉瘤栓塞.
作者:何亮;甄勇;张恒柱;宋炳伟;严正村;罗祺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β(IL-1β)对髓核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深入研究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髓核细胞,用IL-1β处理髓核细胞,通过CCK-8实验和Ki67免疫荧光实验检测IL-1β对髓核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IL-1β对MAPK和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通过对细胞信号通路进行特异性抑制,观察上述通路在IL-1β作用于髓核细胞过程中的作用.结果:CCK-8实验和Ki67免疫荧光实验均提示IL-1β提高髓核细胞的增殖能力.Western blotting实验显示IL-1β显著激活髓核细胞中的MAPK和NF-κB信号通路.使用p38、JNK和NF-κB的抑制剂均能明显抑制IL-1β诱导的髓核细胞增殖,而ERK的抑制剂则不能.结论:IL-1β通过p38、JNK和NF-κB信号通路促进髓核细胞增殖.
作者:王小虎;吴小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GS)联合地塞米松(Dex)对刀豆蛋白所致肝损伤模型大鼠肝功能的保护作用,并分析其相关机制.方法:将Wistar大鼠4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每组8只):模型组、GS组、Dex 组、GS+ Dex组及对照组.模型组即建立刀豆蛋白诱导肝损伤模型;GS组、Dex组即分别给药Dex和GS;GS+Dex组则使用Dex和GS联合给药;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干预.观察记录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肝组织中核转录因子kappa B(NF-κB) P65的表达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γ-干扰素(IFN-γ)含量变化.并进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模型组的ALT和AST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显著上升(t=4.570、4.513,P<0.01);GS和Dex单独及联合给药组的ALT和AST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均明显降低(P <0.05);GS+ Dex组ALT水平降低程度显著大于GS组和Dex组(t=2.263、3.072,P<0.05),AST水平也如此(t=2.829、2.765,P<0.05).模型组大鼠肝匀浆中的MDA水平与对照组相比上升,而SOD活性显著降低(t=7.515、8.514,P<0.01),GS组的MDA水平、SOD活性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S+Dex组MDA水平降低和SOD活性升高程度显著大于Dex组(t=2.287、2.722,P<0.05).GS+Dex组大鼠体重显著高于模型组及GS组(t =2.942、2.327,P<0.05).模型组的NF-κB P65的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显著上调(t=9.428,P<0.01),GS+ Dex组下调NF-κB P65蛋白表达的程度明显大于GS组和Dex组(t=6.428、5.246,P<0.05).模型组的TNF-α和IFN-γ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显著上升(t=19.235、25.171,P<0.01),GS+ Dex组TNF-α水平降低程度显著大于GS组和Dex组(t=2.313、9.053,P<0.05),GS+ Dex组IFN-γ水平降低程度亦显著大于GS组和Dex组(=5.171、8.933,P<0.05).结论:GS联合Dex可有效保护刀豆蛋白所致肝损伤模型大鼠的肝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氧化应激、抑制NF-κB P65活性、下调TNF-α含量、调节免疫作用有关.
作者:时扣荣;陈伟成;李洁;谭朝丹;刘娟;顾伟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评价超声造影在甲状腺良性结节激光消融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个甲状腺良性结节行超声引导下激光消融治疗,对病灶术前、术后15 min及术后1、3、6、9、12个月分别行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超声造影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消融前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在5个甲状腺结节内部及边缘检出有彩色血流信号,而超声造影在全部10个甲状腺结节内部及边缘检出有彩色血流信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激光消融结束后超声显示10个结节呈无造影剂灌注的边界清晰的无回声区,超声造影显示6个结节边缘有少量不规则的造影剂灌注的残余组织(P<0.05).术后1、3、6、9、12个月复查结节体积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缩小,超声造影显示结果明显优于常规彩超.结论:超声造影较常规彩超对甲状腺激光消融治疗具有优势性指导作用.
作者:单海琳;邹大中;邵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后路全椎板切除入路手术治疗椎管内神经鞘瘤和脊膜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68例椎管内神经鞘瘤和脊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Frankel神经功能分级和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价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复查X线片观察脊柱稳定性.结果:68例患者肿瘤均完全切除,经病理确诊神经鞘瘤44例,脊膜瘤24例.术后神经功能分级:Frankel A 1例,Frankel B 0例,Frankel C 4例,Frankel D 24例,Frankel E 39例.症状改善优良率为88.2%.随访期间复查X线片未见明显脊柱不稳征象.结论:经后路全椎板切除术可以大范围地暴露椎管内肿瘤,利于肿瘤的完全切除,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技术重建脊柱稳定性,用于治疗椎管内神经鞘瘤和脊膜瘤,短期内疗效确切.
作者:史航;王杨;朱裕成;李涛;马军;吴小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幼年皮肌炎(JDM)患者血脂水平异常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方法:对初诊JDM患者33例及同期健康体检儿童33例进行回顾性研究,JDM患者分为高脂血症组和非高脂血症组,观察初诊JDM患者血脂异常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结果:12例JDM患者血脂异常,其中总胆固醇(TC)升高、甘油三酯(TG)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例数分别是4例(33%)、5例(44%)、9例(77%).JDM组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TC和HDL-C呈负相关(分别为r=-0.243、P=0.039和r=-0.354、P=0.007).多因素矫正后,线性回归模型表明JDM患者CRP和HDL-C相关(P =0.029).结论:初诊JDM患者存在脂质代谢紊乱,表现为TG、TC水平增高,HDL-C水平降低,提示高风险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JDM患者体内的炎症状态可能是HDL-C发生代谢紊乱的主要原因.
作者:李鞠;唐凤英;蒋真;刘焱;孟德钎;潘文友 刊期: 2016年第01期
LncRNA(large intergenic non-coding RNA)是一类转录本长度超过200个核苷酸的功能性RNA分子,它们参与生物体的表观遗传学调控、转录及转录后的修饰.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涉及多个组织器官,包括血管并发症和非血管并发症两大类,其中的血管并发症是导致糖尿病人死亡或伤残的主要原因,由于一些LncRNA与血管内皮细胞病理性增殖及脂代谢有明显的相关性,在本文中作者通过总结分析得出一些LncRNA在糖尿病血管并发症中可能也会发生相应变化的结论.
作者:张蝶;王丽宏;车慧;傅雪莲;梁梅花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KRAS基因在CRC中的突变率高,与CRC发生发展、治疗与预后密切相关.因此,在临床上对KRAS基因突变的检测显得十分重要.在本文中作者就KRAS基因突变与CRC发生发展、治疗和预后的关系及其检测方法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张钊;刘胜利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环核苷酸是细胞内的第二信使,通过激活心肌保护因子PKG在心脏保护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环核苷酸磷酸二酯酶(PDE)是环核苷酸的唯一细胞内分解途径.新研究显示,PDE家族的第9个成员磷酸二酯酶9(PDE-9)被发现存在于心脏细胞中,并与心衰的发生关系密切,在本文中作者主要针对PDE-9在心脏功能和心衰的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作简要综述.
作者:吴月;张瑶 刊期: 2016年第01期
非甲状腺疾病综合征(nonthyroid illness syndrome,NTIS)在住院患者中较为常见.以炎症因子为起始因素,下丘脑、垂体和各外周器官脱碘酶的改变导致下丘脑-垂体-甲状腺(HPT)轴调定点下调、靶器官甲状腺激素变化是NTIS发生的重要机制.但近来研究发现NTIS早期可能是一种急性期反应,特别是甲状腺激素结合蛋白的下降和甲状腺激素转运体的改变在NTIS的形成中起了重要作用.目前对NTIS是否需要治疗尚不明确,深入了解NTIS的病理生理机制和局部器官组织功能状态为寻求NTIS的治疗方法所必需.
作者:王超群;刘志民 刊期: 2016年第01期
随着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需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的患者越来越多,而TKA的围手术期出血量较多,其中,隐性失血量常常占到总失血量的一半.隐性失血的发生会导致伤口愈合延迟,增加伤口及膝关节的感染风险,影响患者的术后功能锻炼,终导致手术疗效不尽人意.本综述通过对膝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的机制、计算方式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临床工作者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血液管理提供参考.
作者:徐未民;李永刚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真核细胞以一种复杂而高效的膜转运网络维持细胞内外物质循环和新旧更替.Rab蛋白做为全局性调节因子,参与从膜发生、成熟到膜融合的几乎所有步骤,将各种膜转运形式如内吞和自噬等联系在一起.内吞能够调节细胞表面分子的分布和功能状态,而进入胞浆的蛋白可经由内吞体循环,或者在自噬小体作用下被降解利用,辅助细胞度过饥饿、缺氧等危机.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在细胞表面的分布和活性受到内吞调节,并且MMPs在细胞内循环和运输与Rab蛋白关系密切.在本文作者简要回顾细胞内吞和自噬的内在关联,阐述膜结构变动对MMPs分布和功能状态的调节作用.
作者:张晓毅;余文敏;刘蕾;陈平圣 刊期: 2016年第01期
周围神经损伤是常见的外科疾病之一,为了寻求促进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途径,临床医生和科学工作者长期致力于提高外科技术和改进手术方法,但术后功能恢复仍不如意.近年来飞速发展的组织工程学为此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途径,其中雪旺细胞目前被认为是周围神经损伤修复中重要的种子细胞,但其很多方面的应用都受到限制.所以,需寻找雪旺细胞的替代细胞.近年来被发现并逐渐成为研究热点的新型种子细胞之一便是肌源干细胞(muscle-derived stem cell,MDSC).在本文中作者通过大量阅读相关文献,并结合自己的相关实验经验,对肌源干细胞诱导分化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理论依据、实验方法、新突破及面临的问题进行综述.
作者:刘志鑫;张洪雨;刘建宇 刊期: 2016年第01期
恶性嗜铬细胞瘤是起源于肾上腺或肾上腺外嗜铬组织的少见肿瘤,一经确诊就已经发生转移,5年生存率低于50%.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及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使得对恶性嗜铬细胞瘤的诊治有了很大进步.作者就恶性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及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李翠柳;王光亚 刊期: 2016年第01期
子痫前期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一种类型,是妊娠期特有的、严重危害母儿健康的妊娠并发症.19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研究发现子痫前期还存在着遗传特性、发病机制及病理特征等方面完全不同的两种亚型,以妊娠34周为界,小于34周发病者称为早发型子痫前期,大于34周发病者称为晚发型子痫前期.早发型子痫前期约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0.9%,发病早、病情进展迅速、并发症多,常造成严重的母儿病率及死亡率.因此,采用多种预测方法早期筛选出可能发生早发型子痫前期的高危孕妇,尽早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以降低发病率、延缓疾病的进展、改善母儿预后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在本文中作者就目前早发型子痫前期预测方法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倪琰琰;程蔚蔚 刊期: 2016年第01期
老年患者髋部手术后并发症多、死亡率高,研究老年髋部手术患者术前、术中各风险因素与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的关系极其重要.作者总结和归纳国内外文章,就影响老年髋部手术患者并发症的术前及术中因素、术后常见并发症及死亡原因做一综述.
作者:陈翔溆;王宸;郭玉冬;张海翔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前全球心肌梗死的疾病负担逐渐增加,而今我们主要通过药物、介入治疗及外科搭桥手术来缓解病因,无法从根本上逆转后续的心室重构以及心力衰竭.如何修复损伤心肌、改善心功能是目前临床面临的主要问题.Notch信号通路是一条进化上高度保守的跨膜受体蛋白家族.近年有许多研究发现Notch信号具有诱导干细胞分化、促进新生血管形成、缓解心肌纤维化、调节炎症等多重作用,可以介导心肌缺血损伤的修复,改善心功能.在本文中作者就Notch信号通路在心肌缺血损伤后的调控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何砚如;陈立娟;马根山 刊期: 2016年第01期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是核激素受体超家族的成员,近年来研究发现,除糖脂代谢调节作用外,PPARα在氧化应激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在本文中作者对PPARα抗氧化应激作用的新应用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研究PPARα作用机制及其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作者:杨亚维;袁杰 刊期: 201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