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


  • 主管单位:江苏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南京医科大学
  • 国际刊号:1007-4368
  • 国内刊号:32-1442/R
  • 影响因子:0.64
  • 创刊:1956
  • 周期:
  • 发行:
  • 语言:中文
  • 邮发:28-61
  • 全年订价: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国家“双效”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   2000年2期文献
  • 嵴内型室间隔缺损55例介入治疗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偏心型封堵器在嵴内型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p septal defect, VSD)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及风险分析.方法:将2011年1月-2015年2月在本院心脏中心进行介入治疗的嵴内型VSD患儿按所使用封堵器大小分为封堵器型号≥7 mm组及封堵器型号≤6 mm组,分析两组术前合并主动脉瓣脱垂等情况、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等.结果:与封堵器型号≤6 mm组比较,封堵器型号≥7 mm组VSD直径明显偏大,术前合并主动脉瓣脱垂例数明显增加,手术时间及X线曝光时间明显延长,术后严重并发症明显增加,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随嵴内型VSD直径的增大,术前合并症、手术风险及难度、术后严重并发症明显增加.对需选择偏心型封堵器型号≥7 mm的病例介入封堵治疗时应谨慎.

    作者:曹黎明;肖岳;王凤鸣;秦玉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腮腺3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早期干燥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腮腺3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e,DWI)及表面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在早期干燥综合征(Sj(o)gren's syndrome,SS)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26例早期SS病例及30例健康志愿者的腮腺3T-DWI图像.常规MR图像上无明显形态学改变的病例被定义为早期SS病例.逐层勾画腮腺边界以获得整体感兴趣区(region ofinterest,ROI),计算腮腺平均ADC值.SS组与对照组性别构成比的差异采用卡方检验.两组间年龄、腮腺体积和平均ADC值的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ROC曲线法评价平均ADC值对早期SS病例的诊断价值.结果:SS组与对照组之间年龄、性别构成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SS组腮腺平均ADC值明显高于正常组[(1.163±0.058)×10-3mm2/svs.(1.031±0.082)×10-3 mm2/s,P<0.001].以平均ADC l.064× 10-3 mm2/s作为诊断阈值,诊断早期SS的价值优(AUC=0.903,敏感度为96.2%,特异度为71.1%).结论:腮腺磁共振DWI成像及ADC值在SS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苏国义;吴飞云;许晓泉;胡昊;王艳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代谢综合征对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药物治疗疗效的影响

    目的:观察非那雄胺、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治疗代谢综合征合并前列腺增生患者及单纯前列腺增生患者疗效差异.方法:收集前列腺增生患者172例,其中合并代谢综合征92例,单纯前列腺增生80例,两组均予非那雄胺5 mg/d、坦索罗辛缓释胶囊0.2 mg每晚1次,口服治疗3个月,代谢综合征患者通过控制血压、血糖、血脂及适度运动.比较两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QOL)评分、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残余尿、前列腺体积、前列腺癌特异性标志物(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等指标差异.结果:治疗前,代谢综合征合并前列腺增生组的QOL评分较单纯前列腺增生组的评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大尿流率较单纯前列腺增生组低,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前列腺体积较单纯前列腺增生组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而IPSS评分、平均尿流率、残余尿、PSA治疗前两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经药物治疗3个月后,采用多因素协方差分析提示代谢综合征合并前列腺增生组的IPSS评分、QOL评分改善及PSA下降的水平较单纯前列腺增生组疗效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P=0.017,P=0.064).结论:代谢综合征增加了前列腺增生患者的QOL评分,降低了大尿流率水平;非那雄胺、坦索罗辛治疗代谢综合征合并前列腺增生疗效较单纯前列腺增生患者疗效差,代谢综合征影响着前列腺增生药物治疗疗效.

    作者:张云云;洪侃;王滨;邵剑锋;徐卓群;诸明;周锋盛;王卓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原发于胃肠道的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及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表现及内镜特征的比较

    目的:回顾性分析原发于胃肠道的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lymphoma,MALT淋巴瘤)和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两种类型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内镜特征,探讨其确诊方式的差异.方法:对2009年1月-2016年7月经病理学证实的119例原发于胃肠道的MALT淋巴瘤和DLBCL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9例患者中MALT淋巴瘤男女比为1.73:1,DLBCL男女比≈1.两组发病中位年龄均为55岁.MALT淋巴瘤与DLBCL均主要累及胃部,前者以胃体多见,后者以胃窦多见.临床表现均以腹部不适为主,其次为体重减轻、消化道出血等.内镜下确诊率为74.8%.MALT淋巴瘤患者仅通过内镜下黏膜剥离切除术/内镜下黏膜整片切除术(EMR/ESD)确诊病例明显多于DL-BCL患者(P=0.006),其余方式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内镜下常见表现:溃疡型、黏膜隆起型、浅表型、肿块或息肉样型,两组均以溃疡型多见.MALT淋巴瘤患者中Ⅰ~Ⅱ期占73.2%,DLBCL患者中Ⅰ~Ⅱ期占42.3%,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DLBCL患者中乳酸脱氢酶(LDH)高水平者明显多于MALT淋巴瘤(P=0.002).幽门螺杆菌总体检测率为63.0%,MALT淋巴瘤阳性率为53.1%,DLBCL阳性率为46.5%.结论:MALT淋巴瘤和DLBCL临床表现多样,内镜确诊率高,内镜确诊方式为组织活检、大块组织EMR或ESD,内镜下病变形态以溃疡型多见.MALT淋巴瘤患者通过EMR/ESD确诊病例明显多于DLBCL患者,且临床分期MALT、淋巴瘤多为早期,DLBCL多为晚期.而DLBCL患者中高水平LDH的多于MALT淋巴瘤.

    作者:刘高双;王宇晴;李培培;于莲珍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肋骨细微骨折斜横断位CT重建鉴定佳时间的探讨

    目的:探讨肋骨细微骨折在斜横断位重建基础上鉴定骨折的佳检查时间,避免误诊、漏诊,减少患者检查次数及辐射的暴露机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2016年肋骨骨折的患者,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MSCT)检查及此基础上的斜横断位重建,首次检查均在1周内,于2~9周内随访,部分9周以后继续随访.统计复查与首次检查有差别的骨折,使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其骨折数的差异.结果:共47例随访具有差异,外伤后首次检查肋骨骨折总数为130根,终确定骨折数为254根.伤后第3~8周复查与首次检查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第2周、第9周及以后复查与首次检查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肋骨斜横断位CT重建及伤后第3~8周随访是明确有无肋骨骨折及确定骨折数目的佳策略.

    作者:王芳;卢铃铨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经皮肾穿刺造瘘术和输尿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输尿管梗阻的对照分析

    目的:比较经皮肾穿刺造瘘术和输尿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输尿管梗阻的疗效.方法:2012年9月-2015年9月,对恶性输尿管梗阻患者随机采用输尿管内支架置入术(IUS组)39例,经皮肾穿刺造瘘术(PCN组)35例.统计置管失败率、感染性休克及病理性利尿发生率等资料,定期随访泌尿系彩超、血清肌酐、置管移位滑脱、置管感染、梗阻复发等.结果:PCN组住院时间与IU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37±2.16)d vs.(5.97±1.80)d,P>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病理性利尿、置管移位滑脱及置管感染;随访示IUS组肾皮质厚度和血清肌酐水平[(16.41±2.88)mm,(170.7±98.35) μmol/L]较术前[(13.54±3.17)mm,(233.0±146.8) μmol/L]明显改善(P<0.05);同样,PCN组肾皮质、血清肌酐[(16.89±2.53)mm,(151.6±74.34)μmol/L]较术前[(13.77±3.05)mm,(213.2±142.5)μmol/L]也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 0.05);PCN组置管失败率、梗阻复发率及肉眼血尿发生率均明显低于IU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肾穿刺造瘘术是相对安全有效的恶性输尿管梗阻治疗方法,是对输尿管内支架置入术的有效补充和支持.

    作者:柏金明;周正东;周芬;何汀;张挺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肺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并发脊髓损伤的预防和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造影(bronchial arteriography,BAG)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bronchial arterial infusion,BAI)过程中并发脊髓损伤的原因、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在BAG和BAI后并发脊髓损伤的临床资料和血管造影.结果:5例支气管动脉与肋间动脉共干,其中3例与右第5肋间动脉共干.血管造影未见脊髓动脉显示.治疗后脊髓功能均有明显恢复,其中4例10~15 d后基本恢复正常.结论:通过采取降低对比剂和化疗药物的浓度,严格控制对比剂的造影剂量等方法可以明显减轻脊髓损伤程度,促使功能恢复正常.

    作者:谢建强;郭岳峰;姚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辅助放化疗损伤胃癌术后患者胰腺外分泌功能的研究

    目的:评价胃癌辅助放化疗对胰腺外分泌功能的损伤.方法:42例胃癌患者行术后放化疗,放疗25次的总剂量为45 Gy,5-氟尿嘧啶为基础化疗.在放化疗治疗前、中、后分别测定脂肪酶和α-淀粉酶的含量.结果:放化疗患者中脂肪酶和α-淀粉酶活性下降的发生率分别为59.5%和21.4%.在单变量分析中,与年轻患者相比,老年患者(≥65岁)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下降风险增加.多变量分析表明,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相互影响也是促进胰腺外分泌功能下降的原因之一.结论:胃癌患者放化疗后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的风险增加.因此,胰腺应被视为胃癌放疗的危及器官,测定脂肪酶活性可作为评估放疗诱导胰腺损伤的标准.

    作者:雍霞;卢志强;王彩莲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特征及院内死亡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特征及院内死亡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4-2016年本科确诊的47例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平均发病年龄为(52.3±14.5)岁,男女比例为3:1;主要症状为疼痛,其中以胸痛及胸背痛为主(72.3%),高血压发病率为63.8%.入院后总病死率为21.3%,术前病死率为8.5%,术后病死率为13.9%.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心包积液的发生率是44.7%,主动脉瓣反流发生率是73.2%.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术前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主要有年龄、心率、肌钙蛋白水平,收缩压水平较高为独立保护因素.术后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年龄、心率、体外循环(CPB)转流时间、深低温停循环时间、D-二聚体水平.结论: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前猝死因素主要有年龄、心率、肌钙蛋白、收缩压水平较低.急诊手术预后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年龄、心率、CPB转流时间、深低温停循环时间、D-二聚体水平,手术中应尽量减少CPB转流时间、深低温停循环时间,可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

    作者:李京杭;戚晓通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Ligasure与超声刀在开放性近端胃癌根治术中的疗效对比

    目的:评价Ligasure与超声刀两者在开放性近端胃癌根治术中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对2012年1月-2015年12月在本院施行开放性近端胃癌根治术的6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观察组34例以Ligasure为主要操作器械,对照组32例以超声刀为主要操作器械,比较两组在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引流液量、住院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手术持续时间为(125.2±26.1)min,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56.6±31.5)min(P=0.029);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116.2 ± 38.4)mL,显著少于对照组的(163.8±47.6)mL(P=0.017);两组在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总腹腔引流量、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Ligasure行开放性近端胃癌根治术安全可行,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的优点.

    作者:王海啸;于仁;钱燕;侯国伟;陶国全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椎体成形术中手法复位进一步改善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复位

    目的:对比分析椎体成形术中手法复位与体位复位2种复位方法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效果.方法:将170例严重椎体压缩性骨折行椎体成形手术治疗的患者分为实验组(手法复位)和对照组(体位复位).比较两组患者骨水泥用量,术前、手法复位前后、术后3d、3个月和2年的椎体前缘压缩率和Cobb角,术后随访时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综合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椎体成形患者术后疗效优于对照组,骨水泥用量较对照组多,术后更好地恢复了椎体前缘高度和改善后凸Cobb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随访时VAS和OD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严重的椎体压缩性骨折,通过椎体成形联合术中手法复位,能够更好地恢复椎体高度,改善脊柱失状位平衡,并获得更好的远期疗效.

    作者:蔡俊;冯新民;杨建东;陶玉平;张亮;张志强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宫颈癌术后静态调强放疗与容积旋转调强放疗的比较

    目的:比较宫颈癌术后静态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与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近期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剂量学参数,为早期宫颈癌根治术后放疗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整理接受IMRT或VMAT治疗的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各50例,观察所有患者放疗期间急性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两组放疗计划危及器官的受照剂量,计划靶区的适形度指数(conformity index,CI)、均匀性指数(homogeneity index,HI)、照射时间及跳数(the number of monitor unit,MU).结果:VMAT组急性放射性肠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IMRT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8%vs.64%,P<0.05);与IMRT组相比,上消化道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20% vs.6%,P<0.05);VMAT组直肠V40、小肠V40均低于IMRT组(P<0.01),而直肠和小肠的V20、V30在两组中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中膀胱V20、V30、V40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VMAT计划CI优于IMRT计划(P< 0.05);HI在两组中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IMRT计划比较,VMAT计划的MU值和治疗时间分别减少了50%和54% (P< 0.01).结论: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选择VMAT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患者急性放射性肠炎和上消化道反应的发生率,减轻正常器官的受照剂量,缩短放疗时间,从而提高患者术后放疗的耐受性.

    作者:朱必清;武雅琴;韩晶晶;李倩;徐寒子;陆谔梅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2013-2015年丹阳市农村人口肺结核队列观察

    目的:较为准确掌握农村人口结核病的患病率和发病率,评估全人群和不同重点人群的筛查与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农村常住居民进行结核病筛查,确定随访队列并对其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结果:2013-2015年分别筛查29 713人、29 704人和29 556人,队列人群标化患病率分别为72.94/10万、70.21/10万和57.93/10万,标化发病率分别为40.09/10万、14.67/10万和21.29/10万;重点人群患病率分别为427.63/10万、422.77/10万和288.18/10万,发病率分别为180.92/10万、75.49/10万和72.05/10万;一般人群患病率分别为46.55/10万、30.33/10万、39.95/10万,发病率33.85/10万、13.00/10万、22.11/10万:既往肺结核患者、≥65岁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年均患病率分别为10 863.51/10万、308.07/10万和130.25/10万;可疑症状者年均检出率1.13%,可疑症状者中重点人群占64.91%,重点人群病例占88.89%,重点人群病例年均检出率122.18/10万,且2013年明显高于2014、2015两年(x2=4.681,P=0.030;X2=9.122,P=0.003);2013、2014两年间主动筛查与被动发现两种模式的肺结核发现率无显著差异(x2=1.125,P=0.289;x2=1.316,P=0.251),2015年主动筛查模式发现率低于被动发现模式(x2=8.335,P=0.004),主动筛查模式人群肺结核发现率3年间呈明显下降趋势(x2=18.590,P< 0.001).结论:主动筛查与被动发现互为补充,是控制肺结核疫情的有效手段.主动筛查可在较短时间内提高患者发现率,今后可考虑间隔3年以上开展1次,以老年人和既往肺结核患者为重点.

    作者:朱涛;郑洪;王志坚;殷文华;陈小军;张松青;蒋奕帆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中老年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治疗策略选择与临床疗效

    目的:分析中老年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cervical spinal cord injury without fracture or dislocation,CSCIWFD)的临床特征、MRI表现、手术时机、方法和结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52例中老年CSCIWF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治疗的时机不同分为3组:早期手术组(伤后72h内进行手术治疗)17例、晚期手术组(伤后在72 h~3周内进行手术治疗)22例和延迟手术组(在伤后3周~3个月内进行手术治疗)13例.使用日本骨科学会颈脊髓功能(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和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评分法对各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的颈脊髓功能、运动情况进行评估.结果:52例中老年CSCIWFD患者随访时间5~33个月,平均时间(15.03±6.39)个月.与治疗前相比,早期手术组、晚期手术组和延迟手术组在末次随访时的JOA评分和ASIA运动评分均显著提高(P<0.05),而3组JOA改善率和ASIA运动改善率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颈椎MRI诊断结果选择合适手术能够帮助CSCIWFD患者恢复正常的日常生活,并且手术时机(3个月内)与神经恢复没有明显关联.

    作者:张猛;王子洁;胡伟;刘向阳;申才良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全凭静脉麻醉下保留自主呼吸行胸腔镜手术的安全性评估

    目的:观察保留自主呼吸全凭静脉麻醉对胸腔镜手术围术期机体生理变化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其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2016年5-11月择期行胸腔镜手术患者64例,随机分为自主呼吸全麻组(40例)及气管插管全麻组(24例).自主呼吸全麻组以右美托咪定、舒芬太尼、丙泊酚静脉诱导,以右美托咪定、瑞芬太尼、丙泊酚辅以术侧胸腔镜下肋间神经及胸内迷走神经阻滞进行术中维持麻醉.观察并记录术前、开胸前、开胸时、开胸后15 min、开胸后30 min、关胸前、关胸后30 min、关胸后60 min等时间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率(RR)、指脉氧饱和度(SPO2)、脑电双频谱指数(BIS)以及相应时间点动脉血酸碱度(pH)、二氧化碳分压(PCO2)、氧分压(PO2)、氧合指数、剩余碱(BE)、碳酸氢根(HCO3-)、二氧化碳总量(TC02)、电解质等指标的变化,并进一步观察探讨其与气管插管全麻组患者在术前麻醉、拔管呛咳、呕吐、复苏室停留时间、咽喉痛、肺部感染及总住院天数等方面是否有差异.结果:自主呼吸全麻组患者HR、RR、MAP开胸前较术前有所下降(P<0.05),RR在开胸后30 min、关胸前时间点较开胸前有所增加(P<0.05).开胸时MAP较开胸前进一步下降(P<0.05),于开胸后15 min、开胸后30 min、关胸前时间点逐渐上升,与开胸前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O2在开胸后15 min、开胸后30 min相比开胸前有所降低(P<0.05),在关胸后30 min、关胸后60 min恢复到术前水平(P>0.05).pH、PO2、氧合指数在开胸后30 min及关胸前较开胸前降低(P<0.05),PCO2在开胸30 min、关胸前较开胸前升高(P<0.05),PO2、氧合指数在关胸后30 min时恢复到开胸前水平(P>0.05),pH、PCO2在关胸后60 min时恢复到开胸前水平(P>0.05).BE在关胸后30 min较开胸前降低(P<0.05).HCO3-、TC02、Na+、K+、iCa2+、Glu、Hb等指标各时间点无明显差异.此外自主呼吸全麻组在术前麻醉时间、复苏室停留时间、拔管呛咳及咽喉痛的发生率均低于气管插管全麻组(P<0.05).结论:自主呼吸全凭静脉麻醉行胸腔镜手术安全可行,患者生理指标在可接受范围内发生变化,且在关胸后短时间内恢复.

    作者:沈江;徐青荣;蒋波;张蕾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BRG1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BRG1 (Brahma-related gene1)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水平与结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化技术对100例结肠癌组织中的BRG1进行染色分析,结合随访资料分析结肠癌组织中BRG1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结肠癌癌细胞表达BRG1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x2=79.962,P<0.001);BRG1的表达与病理分级、TNM分期、T分期有显著相关性(x2=6.753,P=0.009;x2=5.069,P=0.024;x2=10.827,P=0.001),而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淋巴结是否转移无明显相关性(P> 0.05);Cox回归模型证实,BRG1表达是结肠癌的独立预后因素(HR=2.283, P=0.001);结肠癌癌细胞BRG1高表达组较低表达的病例预后差(x2=17.636,P< 0.001).结论:高表达的BRG1与结肠癌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结肠癌细胞BRG1的阳性表达可能成为判断结肠癌预后的一个重要标记物.

    作者:苗永昌;邱磊;邵华;邓建武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共刺激分子B7-H3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表达及生物学意义

    目的:检测共刺激分子B7-H3在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human 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中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66例初诊AML患者原始幼稚细胞群上B7-H3分子膜蛋白的表达,RT-PCR技术检测B7-H3 mRNA产物的表达.分析B7-H3分子的表达与AML患者发病时年龄、性别、初诊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以及染色体之间的关系,评估B7-H3分子的表达与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总体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之间的关系.结果:正常对照组B7-H3分子表达阴性.共刺激分子B7-H3在66例初诊AML患者中阳性表达率为42% (28/66).在不同性别、年龄和白细胞分组中,B7-H3阳性率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924,0.541,0.310);预后差染色体变异组的B7-H3分子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预后好及中等预后组(P< 0.001).B7-H3分子阳性组患者的PFS(7.4个月vs.15.2个月)及OS(9.8个月vs.17.8个月)均明显低于阴性组患者(P<0.05).此外,在AML-M2亚型中,预后差染色体变异组B7-H3分子的表达明显高于预后好及中等预后组(30.05%±23.10% vs.10.08%±7.07%,P<0.001),B7-H3与骨髓白血病细胞CD34存在共表达,并且CD34阳性组的B7-H3分子表达明显高于CD34阴性组(20.90%±19.70% vs.9.63%±7.21%,P=0.034).结论:共刺激分子B7-H3的表达对于AML患者的病情进展有一定影响,B7-H3分子表达阳性的患者预后更差.B7-H3对AML的预后判断和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吕鑫;陈仕兵;周倩;范美英;闫世彬;仇红霞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成人心脏手术应用可吸收性防粘连心包膜填补材料的安全性研究:5年队列研究结果报道

    目的:考察在成人心脏手术中使用可吸收性心包膜填补材料(GM042)的操作性能及围术期安全性,并进一步通过5年随访结果来验证其长期安全性.方法:共有40例实施开胸心脏手术的患者人组,在手术时使用GM042填补心包膜缺损部位.术后评价GM042的可操作性;术后半年以及5年对患者进行随访,比较其临床检查结果,考察GM042的安全性.结果:GM042在术中可操作性良好,术后无相关不良反应.使用GM042术后半年以及术后5年临床检查值异常的病例数,与术前检查相比均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成人心脏手术中使用GM042操作性能良好,术后中长期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堵俊杰;罗明;倪布清;陆小虎;顾卫东;邵永丰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microRNA-107对阴茎保留的阴茎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研究microRNA-107(miRNA-107)的表达对阴茎保留的阴茎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4年6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阴茎保留术的早期阴茎癌患者34例.应用Kaplan-Meier法分析生存数据,并对临床参数进行Cox单变量分析及多变量分析,分析因素包括患者年龄、婚姻状况、吸烟史、组织学分级、TNM分期、肿瘤原发部位及miRNA-107表达.结果:miRNA-107的表达与组织病理分级相关(x2=3.948,P=0.047),Cox比例风险模型单因素分析显示,组织学分级较高(HR=5.537,P=0.007)和miRNA-107高表达(HR=7.651,P=0.001)的阴茎保留患者预后较差;Cox多因素分析显示miRNA-107高表达(HR=10.391,P=0.003)的阴茎保留患者预后较差.结论:miRNA-107是阴茎保留术预后的独立风险因素,可作为阴茎保留术预后的重要分子标记物.

    作者:张嘉宜;宋乐彬;王亚民;陈晨;王仪春;杨杰;宋宁宏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胸内压监测指导心脏外科术后患者机械通气策略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在心脏外科术后患者中通过胸引管直接测量胸腔内压力的方法测定跨肺压并以此实施机械通气策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重症医学科1年来收治的心脏外科术后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前瞻性队列研究,分析各组病例食道压、胸内压、氧合状况、呼吸力学参数、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的差异.结果:通过胸引管直接测量的胸内压值与食道压具有显著相关性(r=0.832),依据胸内压调节PEEP的设置,实验组与对照组取得了同样良好的机械通气治疗效果(P>0.05).结论:利用胸引管监测胸内压的方法可以准确测定跨肺压值,有效指导心脏外科术后患者机械通气策略的实施.

    作者:许欢;章淬;宋晓春;徐巧莲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糖耐量减低的绝经后女性和肽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相关性

    目的:观察糖耐量减低的绝经后女性血浆和肽素(copeptin)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相关性.方法:将80例新发糖耐量减低(空腹血糖< 7.0 mmol/L, 7.8 mmol/L≤早餐后2 h血糖<11.0 mmol/L)的绝经后女性(年龄56~59岁)依据基线copeptin水平分成A组(<5 pmol/L)、B组(>20 pmol/L),每组各收集40例.分析两组间基线时和6个月后冠状动脉(CTA)狭窄程度积分的差异.结果:①基线时,A组与B组之间的copeptin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体重、空腹全血血糖、早餐后2h血糖、空腹血清甘油三酯、血清总胆固醇、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平均动脉压、血清肌酐水平、年龄等指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经治疗性生活方式调整及口服阿司匹林(100 mg/d)、瑞舒伐他汀(10 mg/d)6个月后,在copeptin水平、冠脉CTA的狭窄程度积分、空腹全血血糖、早餐后2h血糖指标上,B组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组有糖尿病、冠心病的发病,A组没有.结论:在糖耐量减低、绝经后女性的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基础上,高血浆copeptin水平会进一步促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发生和恶化.

    作者:张凯;苑小历;胡文星;肖平喜;卢新政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超声辅助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检测化妆品中10种防腐剂

    目的:建立超声辅助萃取-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测定化妆品中10种常见防腐剂的方法.方法:用甲醇超声提取化妆品中的防腐剂,高效液相色谱仪分析测定.结果:10种防腐剂在32 min内彼此完全分离,在2.5~600.0 mg/L范围内,峰面积与质量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绝大多数相关系数r> 0.998.高、中、低不同水平的加标回收率为71.89%~113.38%,相对标准偏差为0.38%~4.54%.结论:该方法能够经济、灵敏、简便、快速、重复性地测定化妆品中的防腐剂,可用于化妆品中多种防腐剂的同时测定.

    作者:李艺璇;罗敏;邓媛媛;李楠;朱军;张晓玲 刊期: 201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