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浙江中医杂志

浙江中医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
  • 主办单位: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
  • 国际刊号:0411-8421
  • 国内刊号:33-1083/R
  • 影响因子:0.58
  • 创刊:1956
  • 周期:月刊
  • 发行:浙江
  • 语言:中文
  • 邮发:32-11
  • 全年订价:264.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 中国医学核心期刊
  • 中医学
浙江中医杂志   2008年7期文献
  • 手法整复合中药治疗肱骨髁上骨折82例

    笔者近十年来,采取手法整复合中药治疗82例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蒋赛;王建洪;刘泉涌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利湿化痰汤治疗颌下腺结石43例

    颌下腺结石是较为常见的涎腺疾病之一.笔者采用自拟利湿化痰汤治疗颌下腺结石43例,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石国成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旋覆代赭汤加减治疗反流性食管炎56例

    反流性食管炎是由于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食管炎性表现.笔者近年来运用旋覆代赭汤加减治疗5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方清文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升降利水散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60例

    笔者自2006年2月~2006年12月用升降利水散治疗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60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辉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萱草抗郁方治疗功能性失眠症156例

    萱草抗郁方是名老中医张昌禧的经验方.笔者自2005年9月~2006年12月采用本方治疗功能性失眠症15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国中;张昌禧;范永升;陈坚波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清暑理肺汤治疗暑咳48例观察

    暑咳是暑夏季节常见病,若治疗不当,常致咳嗽缠绵不愈.笔者以清暑理肺汤治疗本病48例,并与采用西药治疗的42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总结如下.

    作者:李梅;翟瑞庆;周长锋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肠安汤治疗肠易激综合征56例

    肠易激综合征是消化道的常见病,临床表现以反复腹泻、腹痛、腹胀、粘液便为主要症状的慢性肠道功能性疾病.笔者用自拟肠安汤治疗本病5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景花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补肾活血法治疗黄褐斑154例

    黄褐斑并非单纯性皮肤病.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文献报道表明,黄褐斑与人体各系统的相关疾病有密切的关系,特别是与中医辨证为气滞血瘀、肾虚血瘀、肝肾不调、冲任不调等证型的疾病有极为密切的关系.笔者近年来运用补肾活血法治疗妇女黄褐斑,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李颖;朱明辉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药饼灸治疗慢性呼吸系统疾病105例

    目的:观察药饼灸治疗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连续3年于每年三伏对105例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病人给予药饼灸治疗.结果:治愈20例,好转72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87.62%.结论:药饼灸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有肯定的治疗效果.

    作者:诸剑芳;金肖青;俞迈红;鲁冰丰;陈益丹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急支汤治疗急性支气管炎90例

    笔者自2004年~2006年,运用自拟急支汤治疗急性支气管炎患者90例,结果70例临床痊愈(咳嗽、咯痰等症状消失),13例有效(咳嗽等症状减轻,咯痰减少),7例无效(临床症状未减轻,甚或加重).

    作者:雍善睛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山腊梅灌肠剂治疗慢性盆腔炎74例临床观察

    近年来我院采用山腊梅灌肠剂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74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介绍如下.

    作者:江伟华;杨林波;徐旭群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润肺止咳饮不同制剂治疗小儿肺燥咳嗽的临床观察

    小儿肺燥咳嗽多表现为咳嗽迁延不愈,或刺激性咳嗽,咽喉不适,痰少难咳.笔者以自拟润肺止咳饮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发现不同饮片制剂,对临床疗效有一定影响,现报告如下.

    作者:牟林茂;蔡平平;张玲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双珠八仙汤治疗急慢性附睾炎30例

    急慢性附睾炎为男性生殖器感染性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有慢性前列腺疾病者易于诱发.急性者一般西药治疗效果显著,但亦有疗效不佳者.

    作者:王延凡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1例

    自2004年6月以来,我们采用推拿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1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许式(森)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针刺患侧和健侧穴治疗急性期面神经炎疗效观察

    面神经炎是针灸科的常见病,其疗效被临床所肯定.但面神经炎急性期局部接受针刺治疗,其疗效尚有待证实.笔者自2005年~2007年通过采用针刺健侧与针刺患侧作对照,观察急性期面神经炎的针刺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何广武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金文华针灸经验撷菁

    金文华(公元1906-1980年),浙江绍兴人.1925年师从浙江著名针灸医家孙济纲,人师门五载,勤奋好学,得其真传,遂定居杭城设诊所行医.

    作者:宣丽华;张淑华;赵本传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直接灸、火针、刺血结合的临床应用举隅

    直接灸、火针、刺血结合是对同一患者针对其病症同时施用三法,以达到治病的目的,其疗效超出单用一种或二种方法.经过长期临床实践,笔者认为是目前治大病、除顽疾较理想的方法之一.将三法结合,取长补短,相得益彰,屡起沉疴.现将临床验案举例如下.

    作者:肖杰;谢锡亮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针刺为主治疗突发性耳聋75例

    突发性耳聋属临床疑难病症,病残率高,目前尚无十分有效的治疗手段.笔者近年来采用针刺配合穴位注射维生素B12治疗本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鸿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蜈全通治疗血管栓塞病举隅

    笔者运用自拟蜈全通(由蜈蚣、全蝎、水蛭、地龙组成,按1:2:3:3之比例,研末装胶囊,每粒重0.5 g)治疗血管栓塞病,疗效较佳,现举例如下.

    作者:王晓明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心悸治验

    陈某,女,33岁.2007年6月10日初诊.患者因工作劳累,身体渐感不支,动辄汗出.1月前适逢经期受寒后,即恶寒发热,全身骨节疼痛,在某医院静脉滴注(具体药物不详)治疗5天,发热虽退,但身痛不减.转诊中医,投以麻黄、荆芥、防风、白芷、独活、羌活等散寒祛湿药,3剂后大汗淋漓,汗后出现心悸、四肢无力,而来笔者处就诊.

    作者:柳育泉;梅明俊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67例

    近5年来,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67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喜梅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研究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是局灶性脑缺血导致的突发短暂性、可逆性神经功能障碍,常有反复发作,是缺血性脑卒中重要的危险因素.

    作者:上官稳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35例

    慢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病.现代医学已证实幽门螺杆菌(HP)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笔者自2006年12月至2007年12月,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慢性胃炎35例,并与西药治疗的35例对照,取得良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张镇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稳心颗粒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笔者自2007年1月~2008年2月采用稳心颗粒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6例,并与地高辛治疗的94例做对照,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于下.

    作者:林肖峰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复方麝香注射液治疗急性酒精中毒30例

    我们从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采用复方麝香注射液治疗急性轻、中度酒精中毒患者30例,并与西医常规治疗30例对照,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娟燕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结肠宁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2例观察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以结肠粘膜慢性炎症和溃疡形成为病理特点的消化道疾病,病变多累及直肠和远端结肠,可向近端扩展,遍及整个结肠.临床特点为原因不明、反复发作的粘液脓血便,伴腹痛和里急后重,急性期多有发热.本病治愈难度大且愈后又常易复发,并与结肠癌关系密切,目前临床无特效治疗方法.2006年3月以来,我们采用中药结肠宁灌肠治疗UC32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双珠;夏亮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降糖合剂治疗2型糖尿病5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降糖合剂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严格执行糖尿病饮食和运动疗法的基础上,两组均予格列比嗪片,治疗组加用降糖合剂.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降糖合剂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明显.

    作者:周德奇;冯平;万鹏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类风关巴布剂穴位贴敷对关节炎模型大鼠滑膜细胞P53、Bcl-2、NF-κβ及其分泌的IL-1β、TNF-α的影响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理基础为关节滑膜的过度增生,病因不明,发病机制不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本实验通过对关节炎模型(CIA)大鼠不同组合穴位贴敷类风关巴布剂,观察其对大鼠滑膜细胞凋亡的影响,并初步探讨经络腧穴在其中的作用,为临床用药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邹贤斐;叶天申;朱小春;林向阳;陈勇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维胃方对胃溃疡大鼠胃粘膜氨基己糖含量的影响

    维胃方是刘晓伟教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验方.我们通过对实验性大鼠胃液PH值测定、胃粘膜氨基己糖含量变化的观察,探讨维胃方治疗胃溃疡的作用机制.

    作者:肖卫平;刘晓伟;卓冰帆;贺红燕;陈欣;丁慧波;陈窕圆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埋线疗法对肥胖大鼠大脑纹状体NO和NOS含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埋线疗法对肥胖大鼠的减肥效应及对大脑纹状体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氮合酶(NOS)含量的影响.方法:用高脂饲料喂养制成单纯性肥胖大鼠模型,设立正常组、模型组和埋线组,观察各组大鼠体重及Lee's指数,检测各组大鼠纹状体NO、NOS的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纹状体NO和NOS含量均显著低于正常组,但埋线疗法能降低肥胖大鼠的体重和Lee's指数,提高大鼠纹状体NO和NOS含量.结论:纹状体:NO和NOS含量异常可能是肥胖发病的因素,埋线疗法对肥胖大鼠纹状体NO和NOS含量的良性调整作用可能是实现减肥效应的中枢作用机制.

    作者:杨水凤;王延武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清脉饮治疗脑动脉硬化症6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清脉饮治疗脑动脉硬化症的疗效.方法:将120例脑动脉硬化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清脉饮治疗,对照组采用辛伐他汀、阿斯匹林、尼莫地平治疗,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从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血脂水平及改善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清脉饮对治疗脑动脉硬化症有显著的疗效.

    作者:张进鹏;黄宏烨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辨证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84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辨证论治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4例和对照组64例.治疗组分胆热犯胃、肝胃阴虚、脾胃痰瘀、脾胃气虚四型口服中药,对照组口服西药.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胃镜下胃粘膜征象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主要症状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胃镜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辨证论治胆汁反流性胃炎有显著疗效.

    作者:李泉晶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归脾汤治疗妇科疾病举隅

    笔者近年来用归脾汤治疗妇科疾病取得满意疗效,现举案例于下.1 月经先期王某某,30岁.2005年7月5日初诊.患者月经先期1年,每次月经均提前10余日,量多,色淡红,行经10天左右.

    作者:王彦;常秀生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参苓白术散临床验案4则

    参苓白术散出自<太平惠民局方>,具有益气健脾、渗湿止泻之功.笔者以本方加减治疗内科杂病,疗效满意,现举验案如下.

    作者:孙伟岳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附子在湿温病中的应用

    湿温病是由湿热病邪引起的、以脾胃病变为中心的一类外感疾病,发病缓慢、病势缠绵、病程较长.一般以芳香化湿、淡渗利湿、清热化湿为主要治法,但有时收效不佳.笔者在临床上应用大剂量附子等辛温通阳药治疗本病,常取得显著的效果.如治某女,30岁.2007年7月7日人院.患者中上腹部隐痛、腹泻2天,发热头痛半天,伴头昏欲睡,恶心,呕吐少量胃内容物,解水样便,每日约十余次.

    作者:楼建国;杨建华;申东原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瘀热痹阻证治探讨

    从系统性红斑狼疮瘀热痹阻证的形成、致病特点、辨证要点以及治法方药等方面,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瘀热痹阻证的辨证论治特点.

    作者:王锡麟;谢志军;李业伟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栀子花药用价值分析研究

    目的:研究栀子花的药用价值.方法:采集栀子花样品,分别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可见光分光光度法及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栀子苷、栀子黄色素及微量元素的含量,并与生栀子进行含量比较.结果:栀子花中栀子苷、栀子黄色素含量低于生栀子,但微量元素的含量高于生栀子.结论:从成分分析看,栀子花具有一定的保健药用价值.

    作者:张家建;寿旦;章建民;俞忠明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正交实验法优选调肝化瘀颗粒提取工艺的研究

    目的:正交实验法优选调肝化瘀颗粒的提取精制工艺.方法:分别以芍药苷和丹酚酸B的含量作为考察指标,分别采用L9(34)正交表进行试验,优化了柴胡、芍药、丹参、栀子等中药的水提取醇沉工艺.结果:加水总量20倍,提取3次,总提取时间4小时为佳提取工艺,浓缩至相对密度约1.05,加乙醇至含醇量70%为佳醇沉工艺.结论:正交实验法可优选调肝化瘀颗粒的药物.

    作者:高家鉴;寿旦;章建民;俞忠明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中医五行学说研究进展

    五行是中国人的思维律,是中国人对于宇宙系统的信仰,两千余年来,它有极强固的势力[1].但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样一个几千年来市井街坊都耳熟能详的哲学理论,后世却一直对其名称由来、理论基础、本质内涵以及在相关学科领域中的应用价值具有严重分歧[2].

    作者:李利清;虞坚尔;张新光;夏英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试论桂枝汤为中医食疗第一方

    张仲景早在东汉末年撰写了<伤寒论>、<金匮要略>,并拟定了中医临床第一方--桂枝汤.纵览历代名医名家,对桂枝汤的理论和临床研究可谓详尽,但罕有提到桂枝汤在中医食疗学中的地位和意义,为此,笔者冒昧提出如下管见,以争鸣于同道.

    作者:程大宏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法刍议

    对<中医基础理论>(简称中基)初学者常常感到深奥难懂而无所适从,其固然与古奥的文意、抽象的内容以及独特的思维方法有关,但囿于单一而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其主因.

    作者:夏瑢 刊期: 2008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