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中;张昌禧;范永升;陈坚波
自2004年6月以来,我们采用推拿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1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许式(森) 刊期: 2008年第07期
慢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病.现代医学已证实幽门螺杆菌(HP)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笔者自2006年12月至2007年12月,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慢性胃炎35例,并与西药治疗的35例对照,取得良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张镇 刊期: 2008年第07期
急慢性附睾炎为男性生殖器感染性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有慢性前列腺疾病者易于诱发.急性者一般西药治疗效果显著,但亦有疗效不佳者.
作者:王延凡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清脉饮治疗脑动脉硬化症的疗效.方法:将120例脑动脉硬化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清脉饮治疗,对照组采用辛伐他汀、阿斯匹林、尼莫地平治疗,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从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血脂水平及改善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清脉饮对治疗脑动脉硬化症有显著的疗效.
作者:张进鹏;黄宏烨 刊期: 2008年第07期
从系统性红斑狼疮瘀热痹阻证的形成、致病特点、辨证要点以及治法方药等方面,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瘀热痹阻证的辨证论治特点.
作者:王锡麟;谢志军;李业伟 刊期: 2008年第07期
小儿肺燥咳嗽多表现为咳嗽迁延不愈,或刺激性咳嗽,咽喉不适,痰少难咳.笔者以自拟润肺止咳饮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发现不同饮片制剂,对临床疗效有一定影响,现报告如下.
作者:牟林茂;蔡平平;张玲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笔者近十年来,采取手法整复合中药治疗82例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蒋赛;王建洪;刘泉涌 刊期: 2008年第07期
五行是中国人的思维律,是中国人对于宇宙系统的信仰,两千余年来,它有极强固的势力[1].但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样一个几千年来市井街坊都耳熟能详的哲学理论,后世却一直对其名称由来、理论基础、本质内涵以及在相关学科领域中的应用价值具有严重分歧[2].
作者:李利清;虞坚尔;张新光;夏英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正交实验法优选调肝化瘀颗粒的提取精制工艺.方法:分别以芍药苷和丹酚酸B的含量作为考察指标,分别采用L9(34)正交表进行试验,优化了柴胡、芍药、丹参、栀子等中药的水提取醇沉工艺.结果:加水总量20倍,提取3次,总提取时间4小时为佳提取工艺,浓缩至相对密度约1.05,加乙醇至含醇量70%为佳醇沉工艺.结论:正交实验法可优选调肝化瘀颗粒的药物.
作者:高家鉴;寿旦;章建民;俞忠明 刊期: 2008年第07期
对<中医基础理论>(简称中基)初学者常常感到深奥难懂而无所适从,其固然与古奥的文意、抽象的内容以及独特的思维方法有关,但囿于单一而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其主因.
作者:夏瑢 刊期: 2008年第07期
近年来我院采用山腊梅灌肠剂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74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介绍如下.
作者:江伟华;杨林波;徐旭群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观察降糖合剂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严格执行糖尿病饮食和运动疗法的基础上,两组均予格列比嗪片,治疗组加用降糖合剂.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降糖合剂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明显.
作者:周德奇;冯平;万鹏 刊期: 2008年第07期
陈某,女,33岁.2007年6月10日初诊.患者因工作劳累,身体渐感不支,动辄汗出.1月前适逢经期受寒后,即恶寒发热,全身骨节疼痛,在某医院静脉滴注(具体药物不详)治疗5天,发热虽退,但身痛不减.转诊中医,投以麻黄、荆芥、防风、白芷、独活、羌活等散寒祛湿药,3剂后大汗淋漓,汗后出现心悸、四肢无力,而来笔者处就诊.
作者:柳育泉;梅明俊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理基础为关节滑膜的过度增生,病因不明,发病机制不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本实验通过对关节炎模型(CIA)大鼠不同组合穴位贴敷类风关巴布剂,观察其对大鼠滑膜细胞凋亡的影响,并初步探讨经络腧穴在其中的作用,为临床用药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邹贤斐;叶天申;朱小春;林向阳;陈勇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笔者自2004年~2006年,运用自拟急支汤治疗急性支气管炎患者90例,结果70例临床痊愈(咳嗽、咯痰等症状消失),13例有效(咳嗽等症状减轻,咯痰减少),7例无效(临床症状未减轻,甚或加重).
作者:雍善睛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观察辨证论治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4例和对照组64例.治疗组分胆热犯胃、肝胃阴虚、脾胃痰瘀、脾胃气虚四型口服中药,对照组口服西药.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胃镜下胃粘膜征象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主要症状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胃镜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辨证论治胆汁反流性胃炎有显著疗效.
作者:李泉晶 刊期: 2008年第07期
张仲景早在东汉末年撰写了<伤寒论>、<金匮要略>,并拟定了中医临床第一方--桂枝汤.纵览历代名医名家,对桂枝汤的理论和临床研究可谓详尽,但罕有提到桂枝汤在中医食疗学中的地位和意义,为此,笔者冒昧提出如下管见,以争鸣于同道.
作者:程大宏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笔者近年来用归脾汤治疗妇科疾病取得满意疗效,现举案例于下.1 月经先期王某某,30岁.2005年7月5日初诊.患者月经先期1年,每次月经均提前10余日,量多,色淡红,行经10天左右.
作者:王彦;常秀生 刊期: 2008年第07期
暑咳是暑夏季节常见病,若治疗不当,常致咳嗽缠绵不愈.笔者以清暑理肺汤治疗本病48例,并与采用西药治疗的42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总结如下.
作者:李梅;翟瑞庆;周长锋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埋线疗法对肥胖大鼠的减肥效应及对大脑纹状体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氮合酶(NOS)含量的影响.方法:用高脂饲料喂养制成单纯性肥胖大鼠模型,设立正常组、模型组和埋线组,观察各组大鼠体重及Lee's指数,检测各组大鼠纹状体NO、NOS的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纹状体NO和NOS含量均显著低于正常组,但埋线疗法能降低肥胖大鼠的体重和Lee's指数,提高大鼠纹状体NO和NOS含量.结论:纹状体:NO和NOS含量异常可能是肥胖发病的因素,埋线疗法对肥胖大鼠纹状体NO和NOS含量的良性调整作用可能是实现减肥效应的中枢作用机制.
作者:杨水凤;王延武 刊期: 2008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