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大宏
五行是中国人的思维律,是中国人对于宇宙系统的信仰,两千余年来,它有极强固的势力[1].但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样一个几千年来市井街坊都耳熟能详的哲学理论,后世却一直对其名称由来、理论基础、本质内涵以及在相关学科领域中的应用价值具有严重分歧[2].
作者:李利清;虞坚尔;张新光;夏英 刊期: 2008年第07期
近年来我院采用山腊梅灌肠剂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74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介绍如下.
作者:江伟华;杨林波;徐旭群 刊期: 2008年第07期
面神经炎是针灸科的常见病,其疗效被临床所肯定.但面神经炎急性期局部接受针刺治疗,其疗效尚有待证实.笔者自2005年~2007年通过采用针刺健侧与针刺患侧作对照,观察急性期面神经炎的针刺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何广武 刊期: 2008年第07期
颌下腺结石是较为常见的涎腺疾病之一.笔者采用自拟利湿化痰汤治疗颌下腺结石43例,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石国成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观察药饼灸治疗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连续3年于每年三伏对105例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病人给予药饼灸治疗.结果:治愈20例,好转72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87.62%.结论:药饼灸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有肯定的治疗效果.
作者:诸剑芳;金肖青;俞迈红;鲁冰丰;陈益丹 刊期: 2008年第07期
从系统性红斑狼疮瘀热痹阻证的形成、致病特点、辨证要点以及治法方药等方面,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瘀热痹阻证的辨证论治特点.
作者:王锡麟;谢志军;李业伟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是局灶性脑缺血导致的突发短暂性、可逆性神经功能障碍,常有反复发作,是缺血性脑卒中重要的危险因素.
作者:上官稳 刊期: 2008年第07期
近5年来,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67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喜梅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正交实验法优选调肝化瘀颗粒的提取精制工艺.方法:分别以芍药苷和丹酚酸B的含量作为考察指标,分别采用L9(34)正交表进行试验,优化了柴胡、芍药、丹参、栀子等中药的水提取醇沉工艺.结果:加水总量20倍,提取3次,总提取时间4小时为佳提取工艺,浓缩至相对密度约1.05,加乙醇至含醇量70%为佳醇沉工艺.结论:正交实验法可优选调肝化瘀颗粒的药物.
作者:高家鉴;寿旦;章建民;俞忠明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观察辨证论治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4例和对照组64例.治疗组分胆热犯胃、肝胃阴虚、脾胃痰瘀、脾胃气虚四型口服中药,对照组口服西药.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胃镜下胃粘膜征象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主要症状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胃镜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辨证论治胆汁反流性胃炎有显著疗效.
作者:李泉晶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笔者近十年来,采取手法整复合中药治疗82例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蒋赛;王建洪;刘泉涌 刊期: 2008年第07期
慢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病.现代医学已证实幽门螺杆菌(HP)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笔者自2006年12月至2007年12月,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慢性胃炎35例,并与西药治疗的35例对照,取得良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张镇 刊期: 2008年第07期
参苓白术散出自<太平惠民局方>,具有益气健脾、渗湿止泻之功.笔者以本方加减治疗内科杂病,疗效满意,现举验案如下.
作者:孙伟岳 刊期: 2008年第07期
自2004年6月以来,我们采用推拿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1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许式(森)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直接灸、火针、刺血结合是对同一患者针对其病症同时施用三法,以达到治病的目的,其疗效超出单用一种或二种方法.经过长期临床实践,笔者认为是目前治大病、除顽疾较理想的方法之一.将三法结合,取长补短,相得益彰,屡起沉疴.现将临床验案举例如下.
作者:肖杰;谢锡亮 刊期: 2008年第07期
对<中医基础理论>(简称中基)初学者常常感到深奥难懂而无所适从,其固然与古奥的文意、抽象的内容以及独特的思维方法有关,但囿于单一而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其主因.
作者:夏瑢 刊期: 2008年第07期
萱草抗郁方是名老中医张昌禧的经验方.笔者自2005年9月~2006年12月采用本方治疗功能性失眠症15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国中;张昌禧;范永升;陈坚波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笔者自2006年2月~2006年12月用升降利水散治疗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60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辉 刊期: 2008年第07期
陈某,女,33岁.2007年6月10日初诊.患者因工作劳累,身体渐感不支,动辄汗出.1月前适逢经期受寒后,即恶寒发热,全身骨节疼痛,在某医院静脉滴注(具体药物不详)治疗5天,发热虽退,但身痛不减.转诊中医,投以麻黄、荆芥、防风、白芷、独活、羌活等散寒祛湿药,3剂后大汗淋漓,汗后出现心悸、四肢无力,而来笔者处就诊.
作者:柳育泉;梅明俊 刊期: 2008年第07期
我们从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采用复方麝香注射液治疗急性轻、中度酒精中毒患者30例,并与西医常规治疗30例对照,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娟燕 刊期: 2008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