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预防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0-9817
  • 国内刊号:34-1092/R
  • 影响因子:1.42
  • 创刊:1980
  • 周期:月刊
  • 发行:安徽
  • 语言:中文
  • 邮发:26-48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哥白尼索引(波兰),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 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优秀期刊一等奖
  •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2005年1期文献
  • 曲靖市450名初中新生自我适应调查

    自我适应是指主体在环境变化和角色转变的过程中,根据新的环境和角色要求,积极调控心理行为,接纳、认同新环境、新角色,个体在达到新环境、新角色的要求方面具有效能感,以及个体免于身心状态的消极体验.从小学进入中学是人生中的一次转折,转折期的适应好坏对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发展意义重大.笔者在对初中新生入学适应的研究中发现,自我适应是入学适应中较难适应的一个方面.自我适应较差是造成入学适应整体水平低的重要原因之一[1].为了解初中新生在自我适应上的变化规律,以使学校、家庭、社会更深入地了解当前初中新生自我适应特点,以便使初中新生更好地适应中学生活和学习,使其健康成长.

    作者:李慧莉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直接和间接攻击行为量表的信效度研究

    目的探讨直接和间接攻击行为量表(DIAS)的信效度及在国内的应用价值,为预防儿童青少年暴力犯罪行为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中学生620名为研究对象,进行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和DIAS问卷调查.结果DIAS(家长)的α系数为0.909,身体攻击、言语攻击和间接攻击3个分量表的α系数分别为0.757,0.709和0.850,男女的效度系数分别为0.512和0.651.DIAS(自评)的α系数为0.905,3个分量表的α系数分别为0.785,0.743和0.861,男女的效度系数分别为0.298和0.480.结论使用家长评定DIAS攻击行为量表时,其效度系数较为理想,但其在中国应用时尚须进一步修订、完善.

    作者:余毅震;史俊霞;吴汉荣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福建医科大学低年级学生压力应对特点

    目的了解低年级医学生的压力现状及其应对特点,为医学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COPE量表调查福建医科大学低年级学生378人.结果低年级医学生的总体压力水平为中等,认为对自己身心健康影响程度为中度以上的占55.7%.低年级医学生的压力事件类型排在前3位的分别为学习压力问题,占33.5%;人际关系问题,占27.0%;未来发展问题,占14.7%.低年级医学生在应对各种压力时,普遍倾向于采用具有理智性和适应性的策略,很少采取消极性、非理智性的应对策略,尤其在对待学习压力问题上表现突出.其中,男生普遍更倾向于采用理智性的应对方式,女生更倾向于采取情感性策略.结论应注重对学生非理智性应对方式的指导,加强学生人际方面的辅导.

    作者:王卫平;申艳娥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压力管理训练对小学教师压力应对方式的影响

    目的探讨压力管理训练对小学教师压力应对方式的影响,以提高教师的压力应对能力.方法设置训练组小学教师35名和对照组教师39名,进行6次为期12周的压力管理训练,内容包括认识压力、认知重构和解决问题技能等内容,干预前后分别评估教师应对方式.结果接受压力管理训练的教师较对照组更多采用指向问题的应对方式.结论压力管理训练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压力应对能力.

    作者:骆宏;马剑虹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教师压力感受与个性及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了解教师压力感受与其个性、心理健康的相关性,为开展相关的干预性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精神状况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人格成人问卷(EPQ)、一般情况调查表,对教师的个性、心理健康状况、自我压力感受情况进行调查.结果中度以上压力感受的教师所占比例超过了被调查教师的50%,具有倾向内向和情绪不稳定个性特征的教师容易感受到压力;自我感受承受压力中度以上水平的教师较轻度以下水平的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低,心理问题检出率高.结论培养健全的个性与进行压力疏导的教育,是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和减少心理疾病产生必不可少的对策.

    作者:魏开效;李丰举;李晶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石狮市外来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

    随着社会人员流动的加剧,越来越多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进入异地学校读书.由于生活环境、学习环境、心理氛围的改变,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更易出现心理问题.在社会普遍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状况下,研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对于有针对性地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玉凤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大学生病理性互联网使用情况的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了解高校上网大学生病理性互联网使用(PIU)的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控制大学生PIU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从长沙地区高校中随机抽取20个班级,对所选班级的上网大学生进行现场无记名问卷调查.结果上网大学生PIU患病率为14.2%.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男性、来自城镇、有不良嗜好、与父母沟通程度差、高年级、学习成绩差为患PIU的危险因素,B型性格、外语专业为保护因素.结论长沙地区上网大学生PIU的患病率高,与多种因素有关.应从多方面进行针对性防治.

    作者:谭三勤;李增庆;曾腊初;杨挚英;任翔;李武;吕媛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广州市中学校园暴力发生情况及原因分析

    目的了解校园暴力的发生现况、流行特征以及不良影响,为对其进行干预性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取目的抽样的方法,对广州市某中学的全体学生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在接受调查的1 890名学生中,有1 220名在过去的1 a中曾经遭遇校园暴力,发生率为64.6%.在各种类型的暴力事件中,以语言暴力为常见,占41.5%.男生校园暴力的发生率(70.1%)高于女生(58.9%),差异有显著意义(χ2=25.89,P<0.01).教室、厕所和回家的路上是躯体暴力的多发地点.引发校园暴力常见的原因是语言摩擦,其次为受他人牵连和酒精/药物作用.暴力事件对学生的影响轻重不一,轻则无影响,重则可致使学生躯体受到伤害,甚至产生自杀念头.遭遇暴力事件后,多数学生会将遭遇告诉同学、老师和父母.结论校园暴力事件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事件,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法制教育,保护学生的人身安全,保证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

    作者:荆春霞;王声湧;陈青山;吴赤蓬;刘国宁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北京市中学生使用烟草、酒精等成瘾性物质状况

    目的了解北京市中学生吸烟、饮酒和使用违禁药品的流行情况,为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填匿名问卷集体调查方法,对北京市11所中学4 622名初一到高二学生进行调查.结果男生及职业高中学生吸烟、饮酒行为报告率较高,单亲/重组家庭女生吸烟行为报告率比较高.结论应正视中学生吸烟、饮酒等物质成瘾行为,尽早采取措施疏导青少年,预防物质成瘾行为的发生.

    作者:星一;季成叶;潘永平;籍红;张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婚前性行为现况

    高职学生性生理发育成熟,性心理也走向成熟.在与异性接触和交往中,渴望恋爱和性的生理需求,致使婚前性行为的发生日渐增多.为了解高职学生婚前性行为现况,以便学校有针对性地开展性健康教育,笔者对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婚前性行为发生情况进行调查,报道如下.

    作者:赵汉芬;王小舒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学校如何开展青春期性健康教育

    青春期是指年龄在10~19岁,生理、社会和情感等迅速发展的一段时期.在生理发育上,青春期与童年期相比,显著的特点是生殖系统开始快速发育,与其相伴的是性心理和人际关系的快速发展,将学习和体验性以及各种形式的人际关系.同时,这一时期也是个性和自尊逐渐发展的时期,又是学习并面临社会性别角色、权利关系、社会公正及生活方式选择等方面挑战的时期.如何在这一时期开展性健康教育,满足青少年对性健康信息需求,促进青少年性健康发展,是广大教育和卫生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多年来,许多有科学评价性教育的规划显示,综合性的、旨在促进青少年性健康的性教育,可以促使青少年做出明智的、有利于性健康的决定,推迟青少年性行为的发生或减少性活动.现就如何在学校开展青春期性健康教育简述如下.

    作者:陈晶琦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一些中小学相继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教育部于2002年8月5日又颁布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质量、基本原则与内容、途径与方法及组织实施等做了具体要求.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全社会及教育界的共识.为使中小学健康教育工作朝着健康、科学的方向发展,笔者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标准、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误区及应采取的对策进行论述如下.

    作者:刘玉兰;洪顺刚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东莞市城区中学生健康相关危险行为现状

    目的了解中学生健康相关危险行为的流行状况,为采取有效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不记名问卷调查方式,分层整群抽样东莞城区3所中学的初、高中学生2 578名进行近1 a内危害健康相关行为的调查.结果健康相关危险行为在中学生中普遍存在,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达49.69%,违反交通规则占28.74%,接受黄色宣传占28.36%,参加赌博活动占25.10%,吸烟率和饮酒率分别高达25.99%和56.67%.此外,中学生中离家出走、有自杀意念及滥用精神类药物的发生率也较高.结论中学生存在多种健康相关的危险行为.应联合学校、家庭和社会,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或减少危害健康行为的发生.

    作者:曾丽萍;徐锦华;程杰;刘淑惠;杨敏;张海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河南新乡市中学生家长青春期及性病艾滋病知识和态度现状

    目的了解中学生家长青春期及性病艾滋病知识、态度现况,为科学开展家庭教育、促进亲子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河南省新乡市的4所初中、高中的444名学生家长,对青春期知识、性病艾滋病及相关健康问题知识与态度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家长对艾滋病相关知识回答正确率为62.8%~95.4%,25道相关题目中知晓率超过70%的只有15题.12道青春期卫生知识题回答正确率为63.8%~94.5%.父亲与母亲之间青春期及艾滋病相关知识得分差异无显著性.独生子女家长的知识得分高于子女数为2个的家长,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家长知识得分高于中专或高中及以下学历的家长,差异有显著性.79.3%的家长反对男青年婚前发生性行为,82.7%的家长反对女青年婚前发生性行为,19.9%的家长愿意孩子和艾滋病病人或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同班学习,12.4%的家长认为艾滋病与青少年无关,22.3%的家长认为艾滋病离青少年很遥远.家长艾滋病性知识来源前3位的分别为书籍、杂志(55.5%),电视、广播(22.8%),医学专家(13.2%).结论家长预防艾滋病知识和青春期健康知识有待提高,对性病艾滋病相关的态度也有待改善.

    作者:马迎华;李幼莉;郭新军;王静;王瑜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青少年应加强运动猝死的预防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人们的体育健身意识迅速提高,参加体育运动的人数急剧增加,与运动有关的非创伤性意外的发生率也逐渐增多,而运动猝死是运动医学领域面临的严重的问题之一.更值得关注的是,运动猝死发生多的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又以15~20岁年龄段更集中,对体育运动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笔者就如何加强对青少年运动猝死的预防进行探讨,与大家共勉.

    作者:范杉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南雄市中小学生因病缺课情况分析

    学生因病缺课率是反映学生健康状况的一项重要指标.为掌握南雄市学生因病缺课情况,以便对在校学生制定各种疾病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现将1993~2002年南雄市4所监测点校学生因病缺课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徐秀娥;谢国辉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运动猝死1例报道

    2004年3月2日早晨,江西某学院化学系一名学生,男,20岁,湖南绍东人,起来晨练,绕学校400 m操场跑步20多圈倒地.校医赶到检查见:口吐淡红色泡沫,瞳孔散大,心跳0,血压0,诊断为死亡.据调查,该生平时积极上进,严格要求自己,身体健康,无器质性疾病;但自觉身体不够强壮,意志不够坚强.故制定了一个体育锻炼计划,以锻炼自己的身体和意志,即每天早上起来绕学校操场跑步30圈.死亡这天是他实施计划的第1天.

    作者:施少平;李春明;夏鞍洁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唐山市监测点校学生1999~2003年常见病患病情况

    目的了解唐山市监测点校中小学生6种常见病发展动态,为进一步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中国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技术规范>要求进行健康监测,按<中国学生7~22岁身高标准体重值>进行营养评价.结果中小学生龋齿、贫血、沙眼、蛔虫感染呈下降趋势,视力低下、营养不良、肥胖呈上升趋势.结论应加强学生常见病防治工作,采取有效措施降低中小学生常见病的发病率,以保障其健康成长.

    作者:赵宏艳;刘敏;吴立新;张淑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小学生毒鼠强中毒23例临床抢救体会

    毒鼠强是一类剧毒化学物,是我国明文规定的禁用灭鼠剂.由于众多非法厂家在地下生产与销售,近年来仍有大量中毒事件发生.达州市2003年3月连续发生5起小学生中毒事件,经调查并对呕吐物进行实验室分析,认定均为毒鼠强污染食物经口食入引起的中毒.

    作者:赖廷华;陈先德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一起高中学生肺结核病流行分析

    2003年4月,怀宁县人民医院在进行全县高考学生体检时,发现该县某中学发生了结核病疫情.经报当地卫生防疫部门,该县卫生防疫站对此次疫情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王大春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一起学校甲型副伤寒爆发的流行病学调查

    2003年9月17和18日,温岭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分别接到该市某中学2例可疑伤寒和市第一医院1例伤寒疫情的报告后,立即派出专业人员赶赴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同时采取相应控制措施,使疫情在较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控制.

    作者:叶方友;黄宝定;王亚萍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广州卫生学校385名寄宿女生膳食营养状况

    目的了解广州卫校寄宿学生营养状况、早餐特点及营养知识,探讨其影响因素,为指导学生合理营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4 d记账法计算每人每日的营养素摄入量,并与推荐摄入量进行比较.采用询问法询问24h膳食组成和对营养知识的知晓情况.结果能量摄入量占推荐摄入量的82.8%;蛋白质摄入量占推荐摄入量的84.0%;钙摄入量明显不足,占推荐摄入量的35.1%;视黄醇、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维生素C有不同程度的摄入不足,分别占推荐摄入量的62.3%,75.0%,70.8%和63.0%;早餐中没有奶类食品的占68.0%,早餐质量较差的人数占52.3%;对营养知识的知晓率为80.0%.结论应在学生中开展营养知识教育,尤其是要加强平衡膳食的教育,明确早餐的重要性,并提高早餐的质量.

    作者:宋世坤;邓晓娟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唐山体校学生的膳食与营养状况

    目的了解体校学生的膳食营养素摄入量是否合理以及营养知识与膳食选择的关系,为营养指导提供依据.方法膳食调查采用称重法与记帐法相结合.能量消耗测定采用24 h跟踪登记法.结果同<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进行比较,该校学生摄入的三大营养素、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除维生素C、维生素B2分别占推荐摄入量(RNI)标准的55.0%,77.0%以外,其余营养素均达到要求.食物结构同<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比较,搭配不甚合理.学生营养不良率为17.7%(男9.8%,女28.6%),营养过剩率为25.8%(男32.9%,女16.0%).结论体校应配备营养师,实行营养配餐,定期做好学生膳食营养评价,提高运动员健康水平.

    作者:张晓辉;王治富;强立新;刘东葵;李平山;窦翠芬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我国4城市儿童少年食用早餐频度和肥胖率关系分析

    目的分析我国城市儿童少年食用早餐频度与肥胖率之间的关系,为制定肥胖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从广州、上海、济南、哈尔滨等4城市的城区及近郊区抽取4~16岁的儿童少年及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共调查9 356名儿童及其家长,同时收集儿童少年的身高、体重资料.结果4城市儿童少年中每周食用早餐7次,5~6次,3~4次,1~2次和0次的比例分别为83.1%,10.6%,3.6%,1.6%和1.1%,其肥胖率依次为11.5%,13.7%,13.7%,13.1%和17.8%.每天食用早餐的儿童少年的肥胖率显著低于每天不吃早餐的儿童少年,不吃早餐的儿童少年发生肥胖的危险是每天食用早餐儿童少年的1.656倍.结论不吃早餐的儿童少年发生肥胖的危险性大于每天食用早餐的儿童少年.不吃早餐是影响儿童肥胖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李艳平;胡小琪;马文军;马冠生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学龄前儿童贫血及营养干预效果评价

    营养性贫血是少年儿童的常见病之一.大量研究表明,铁摄入不足或营养素摄入不平衡易引起缺铁性贫血等营养不良性疾病.贫血不仅影响生长发育,而且对智力、性格及免疫功能等均可能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1].为了解濮阳市幼儿的贫血状况,以便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笔者对濮阳市城区2所幼儿园儿童进行了调查和营养干预研究.

    作者:杨翠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肥胖儿童86例饮食行为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儿童肥胖的原因,为有效防治儿童肥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中原油田86名12岁以内肥胖儿童饮食行为及相关因素进行配对研究.结果12岁以内儿童肥胖症的发生率平均为4.38%,幼儿为2.56%,小学生为5.91%.在饮食行为上肥胖儿童有喜食油腻食品、进食量多等特点.肥胖与遗传密切相关,肥胖和高血压家族史是导致儿童原发性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采取综合措施,早期防治肥胖,可提高儿童生命质量.

    作者:王婵娟;付荣;杨太和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山东省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及体质的长期变化

    目的分析1985~2000年山东省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及体质的变化趋势,探索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规律.方法计算1985~2000年山东省7~18岁儿童少年身高、体重、胸围的平均增长值、大增长值和大增长值年龄,参照中国学生体质综合评价方法及标准,进行体质综合评价.结果山东省儿童少年身高、体重、胸围有明显增长,其增长幅度大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体质出现明显下降.结论山东省儿童青少年出现形态增长和体质下降的背离现象,应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作者:张迎修;王守仓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茌平县1995与2004年中小学生肺活量发育状况比较

    为了解茌平县中小学生肺活量及肺活量指数的变化情况,笔者分别于1995年和2000年对茌平县7~18岁中小学生的肺活量进行了调查,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路广英;肖文丰;张克胜;路光明;常伟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包头郊区儿童发铜与生长发育关系研究

    身高、体重是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也是评价儿童健康和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因素有许多,铜是其中之一.人体内缺铜或铜含量过高,会导致多种病理变化,从而引起疾病,而且绝大多数均在儿童时期直接影响生长发育[1].为此,笔者选择包头市郊区4个有代表性地区的儿童,探求发铜与生长发育的关系.

    作者:许秀举;李美仙;关明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黎族与汉族农村学生体质状况比较

    目的比较黎族与汉族7~18岁农村学生身体形态、生理功能和运动素质发育现状及特点,探讨可能的影响因素及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不同民族中小学生体质发展.方法利用2000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数据,对黎族和农村汉族7~18岁学生的形态、机能以及耐力、爆发力、肌力和柔韧性等素质指标均值进行比较,并作统计检验.结果黎族与海南农村汉族学生体格发育水平相近,与全国农村汉族学生相比体型瘦弱;肺功能发育显著低于全国水平;与海南农村汉族学生相比,素质发育各具优势和特点.黎族男生斜身引体及女生仰卧起坐显著好于海南农村汉族学生,较高年龄组柔韧性也有显著优势;海南农村汉族学生在耐力素质上表现突出.结论应根据黎族与农村汉族学生各自的体质发育优势和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营养、体育锻炼等方面的干预,以提高其体质健康水平.

    作者:胡佩瑾;季成叶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张家港市1998~2003年初中毕业生身体形态和素质测试分析

    目的了解张家港市初中毕业生身体形态和身体素质变化情况,探索影响学生身体形态和身体素质的因素.方法采用资料分析法,对张家港市1998~2003年15岁年龄组初三学生共32 770名的身体形态和身体素质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届毕业生的9项指标中,除男、女生肺活量指数下降外,其他各项指标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但学生近视率居高不下,2003届男女毕业生的近视率分别高出2002年全国初中学生均值的20.58%和23.36%.结论初中毕业生的身体发育和身体素质都有明显改善,但近视率居高不下.学校要教育学生增强保护视力的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作者:孙忠义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宁海县2003与1993年中小学校卫生状况比较

    学校不仅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场所,也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特殊环境.全面了解中小学校卫生状况的现状和变化趋势,可为各级学校调整卫生资源和制定评价学校卫生保健措施提供重要依据.笔者于2003年9~11月对宁海县45所中小学校进行了卫生监督检查,并与1993年监督检查结果进行比较.

    作者:徐爱萍;卢丽嫦;张学鞭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儿童青少年自我评价的影响因素

    有关儿童青少年自我意识的研究是近年来心理学的一个热点领域,其中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的一种形式,是主体对自己思想、愿望、行为和个性特点的判断和评价[1],是个体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重要途径.笔者对国外近年来关于儿童青少年自我评价影响因素的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李彬彬;符明秋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上饶师范学校学制转型期学生SCL-90评定结果分析

    我国疆域辽阔,教育发展不平衡,在一些地方还将继续存在中等师范教育.为适应小学教师上升至专科水平形势的需要,需要对师范学校的办学策略作出相应的规划和调整.对于身处其变的师范学生,尤其是首届由3年制向5年制大专过渡的多数学生来说,其心理素质如何,不仅影响自身的成长,也关系到教学对策的制订.

    作者:罗词安;刘健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大学生篮球运动损伤规律及原因分析

    目的了解经常参加篮球运动的大学生损伤发生的规律,探讨高校大学生篮球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方法应用问卷调查法,对386名经常参加篮球运动大学生的损伤状况与原因进行调查.结果运动损伤总患病率为60.88%;运动损伤发生的部位依次为手指、踝关节、膝关节、手指、腰背部、大腿等;常见损伤类型为关节扭伤、肌肉拉伤和软组织损伤等;致伤原因依次为准备活动不当、违反比赛规则、技术动作错误、场地不良、运动负荷过大等.结论大学生在篮球运动中损伤的发生率较高,针对其损伤特点和致伤原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是防止大学生篮球运动损伤的关键.

    作者:张新定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大学生口腔急诊656例分析

    为探讨大学生口腔疾病急诊特点,以便为大学生口腔急诊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笔者对汕头大学校医院656例大学生口腔急诊病例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晓笛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吗啉胍预防水痘的作用与评价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好发于冬春季,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水痘发生后一般无特异的治疗方法,因此做好预防工作尤其重要.麒麟中学于2003年12月份发生一起水痘小规模爆发,笔者应用抗病毒药物吗啉胍对与患者密切接触者进行预防,收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薛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弱视患儿的健康教育

    凡眼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因功能性因素引起的远视力≤4.9,且不能矫正者均列为弱视.2~3岁是视觉发育的关键时期,任何不利因素都会影响儿童视力功能的正常发育;8~10岁视力发育结束.弱视的治疗与年龄有密切的关系,佳的治疗时间为4岁和6岁,成人后则治愈无望.家长应掌握有关弱视防治知识,定期为婴幼儿检查视力.视力检查18个月前用选择观看法,18个月~3岁儿童用点视力检查仪,3岁以上用儿童视力表或标准视力对数表检查.如发现双眼视力差异≥2行或双眼视力均低于正常时应及时就医.

    作者:吴琪飞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计算机对初中学生视力及视疲劳状况的影响

    随着我国信息化水平的日益提高,计算机已被广泛地应用在各行各业,开设计算机课、运用计算机教学的学校也愈来愈多.中学生正处在身体生长发育阶段,且中学生本身就是一个视力低下率较高的群体,在学校开设计算机教学,学生每天接触计算机时间至少4 h以上.为了解计算机对学生的视力和健康有何影响,笔者于2001年9月对普通班和计算机教学班的学生进行了为期2 a的追踪调查,报道如下.

    作者:李晓兰;姜恩明;林嘉;沈卫星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上海市闵行区1994~2003年中小学生视力状况分析

    青少年学生视力低下十分普遍,已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为了解上海市闵行区在校学生视力状况,探讨降低视力低下率的有效方法,为视力保护工作提供依据,现将该区1994~2003年间中小学生视力状况分析如下.

    作者:屠月珍;孙兰;严玉洁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不同程度高血压教职工血液流变学及血脂水平分析

    随着血液流变学基础研究的逐渐深入,血液流变学在临床中的应用也日趋广泛,从疾病的预测、预防到疾病的诊断、治疗乃至预后判断,血液流变学的变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了解不同程度高血压教职工血液流变学及其血脂水平的差异,笔者于2001年对莱阳农学院30岁以上教职工475名的血液流变学及血脂进行了检测,并对血液流变学及血脂指标在不同高血压等级的教职工中的变化状况进行了比较,旨在为高校预防保健工作提供依据.

    作者:胡丽娟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河北师大教职工脂肪肝患病状况与危险因素分析

    脂肪肝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它是多种因素引起脂肪在肝脏内过度蓄积的一种病理状态.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预防保健措施的滞后,脂肪肝的发病率日渐增高.为了解河北师范大学教职工脂肪肝患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笔者于2003年6月对该校4682名教职工进行了调查,现报道如下.

    作者:郭昱;郭占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江西农业大学教职工血压检测情况分析

    高血压是影响人类健康的心血管疾病之一.近年来,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发病年龄也向低龄化发展,已成为社会公共健康问题.为了解高校教职工高血压患病情况,以便为高校防治高血压及其并发症提供科学依据,笔者对江西农业大学2003年度教职工体检中血压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刘楠;李红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铅锌联合作用对仔鼠学习记忆行为的影响

    目的探索能拮抗铅毒性的锌剂量,为防制铅毒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妊娠期开始建立空白组、染铅组、不同剂量锌与铅联合作用的仔鼠模型,在仔鼠出生后21 d测定鼠血锌、脑锌及血铅、脑铅,并用暗箱电击法进行行为学测试.结果锌可以降低血铅浓度,但却不能使脑铅浓度降低.铅可降低仔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中等剂量及高剂量的锌能拮抗铅的作用,且此2组仔鼠学习记忆能力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中等剂量的锌可以拮抗铅的毒性.

    作者:高红梅;董小峰;侯如兰;张进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全球/中国HIV/AIDS流行状况及预防与控制策略

    1全球新出现和重新出现的传染病新出现传染性疾病指由新检出的、以前未明确的,感染引起的,能造成地方或全球公共卫生问题的疾病.

    作者:戴志澄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全国校医和健康教育任课教师预防艾滋病及其相关知识刊授继续报名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加拿大与美国儿童营养计划的对比

    加拿大目前的儿童营养计划是沿袭了美国20世纪初的模式发展起来的.自1946年以来,美国的营养午餐计划已使全国学龄儿童在校吃到午餐.今天看来,美国儿童营养计划的广泛实施体现了联邦政府的承诺,保证所有的儿童都能获得足够的食物,从而保持并改善健康状况.虽然加拿大的营养午餐计划有时也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然而,其长期性和系统性尚不能与美国相媲美.

    作者:刘佳;高永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蒙古国乌兰巴托部分中学生体育锻炼现状

    目的了解中学生体育锻炼的现状,为科学地指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蒙古国乌兰巴托3所中学学生693名,采用自行设计的中学生体育卫生习惯问卷进行调查.结果5.7%的学生坚持每天锻炼;38.2%的学生从不做柔韧性锻炼,44.0%从不做肌力锻炼,87.0%从不做步行锻炼.结论乌兰巴托中学生体育锻炼现状不容乐观,应加强对中学生体育知识的教育和良好体育习惯的培养.

    作者:刘宇珠;马迎华;焦建明;Zolzaya Sanjaajamts 刊期: 200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