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预防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0-9817
  • 国内刊号:34-1092/R
  • 影响因子:1.42
  • 创刊:1980
  • 周期:月刊
  • 发行:安徽
  • 语言:中文
  • 邮发:26-48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哥白尼索引(波兰),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 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优秀期刊一等奖
  •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2005年7期文献
  • 413名师范大学生心理素质调查

    师范大学生是未来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们的心理素质发展状况将直接影响下一代的成长.因此,探索师范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特点,并针对其弱势心理素质实施健康促进,既可以增强高师院校心理素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优化师范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又有利于改进高师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当前,我国对师范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和研究刚刚起步,已有研究对师范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探索还不够系统和深入.基于对心理素质概念的科学理解,借用具有较好信效度的大学生心理素质问卷,本研究旨在系统了解师范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性别、生源(城乡)、专业类型(文理科)及年级之间的差异,为后续的干预提供依据.

    作者:田澜;王滔;郑庆文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某技工学校学生社会支持与人际信任关系分析

    自从上世纪70年代精神病学文献中引入了社会支持(social support)概念后,国内外学者对社会支持与身心健康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研究.研究者一致认为,良好的社会支持有助于个体的身心健康、缓解个体的应激状况、维持个体的良好情绪体验[1].Wrightsman[2]指出,人际信任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它折射出人们对于人类本性的基本信念,也影响到人际交往中的预期和决策.通过对人际信任的研究,可以了解人们的人性观、人际价值以及人际关系.该文旨在对技校学生的社会支持与人际信任进行初步探讨.

    作者:杨静;黄艳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浙江师范大学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了解浙江师范大学学生主观幸福感现状,探讨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以便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采用严标宾等人根据<国际大学调查量表>修订的主观幸福感量表,对浙江师范大学一~四年级311名大学生进行团体施测.结果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略高于中等水平(5分),平均得分为(5.179 2±1.145 8)分.主观幸福感在性别、城乡变量上差异无显著性,但在家庭经济收入上差异有显著性(F=3.205,P=0.042).结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对贫困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给予更多的关注.

    作者:董灿华;沈雪芬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体育专业大学生的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目的探讨体育专业大学生社会支持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促进体育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社会支持量表和SCL-90量表对445名体育专业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体育专业大学生客观支持度高于大学生常模,新生的支持利用度较高,城市学生的主观支持较低,社会支持性别间差异无显著性;客观支持和支持利用能力与心理健康关系密切;朋友支持和精神支持对男生心理健康有积极的预测作用,同学支持和团体参与对女生心理健康有较好的预测作用.结论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有关.

    作者:方敏;赵俊红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大学生身心健康状况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研究

    目的探讨大学生身心健康状况与父母养育方式之间的相关性,为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干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整群抽样,使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调查江苏省某高校在校大学生305名.结果女生父亲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分高于男生,而父亲惩罚严厉、父亲拒绝否认、父亲过度保护、母亲拒绝否认、母亲惩罚严厉因子分均为男生高于女生(P<0.05或<0.01).男生生理健康子量表分高于女生(P<0.01),心理健康子量表分、社会健康子量表分及自测健康评定量表总分,男、女生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大学生身心健康状况与其家庭养育方式具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

    作者:卫平民;邓旭阳;姜婷娜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某师范学院体育与其他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强迫、人际敏感、抑郁、敌对和偏执方面[1,2].师范类及体育教育专业学生都呈现出男生心理问题多于女生,二年级学生心理问题为突出的特点[3,4].为比较体育专业与其他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异同,现将某师范学院二年级体育专业与其他专业学生SCL-90测评结果进行比较,旨在为师范院校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

    作者:杨占明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某高校医专学生对待自杀的态度

    自杀是一种因社会心理冲突而产生的蓄意终止自己生命,有目的、有计划的自我毁灭行为.近年来,青少年自杀比率在整体人群中呈现上升趋势.青少年的自杀问题不仅是青少年个人问题,其作为一种心理社会问题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该研究通过对医专学生自杀态度的调查,为提高医专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

    作者:温多红;夏云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医学生人际关系信任研究

    大学时期是大学生心理趋于成熟的阶段,面临着环境的巨大改变和独立人生道路的开始,内心时常会有矛盾冲突和困惑.有资料显示,大学新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前3位依次是环境改变与心理适应、人际交往、自我意识[1].笔者在日常心理咨询工作中发现:在大学生发生的各种心理障碍中,人际交往障碍表现为突出,而人际关系信任将直接影响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作者:王岚;李志刚;马长征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包头市考研大学生人格特征分析

    目的探讨参加研究生考试大学生人格特征,为教育实践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填问卷调查方法,以16 PF为测试工具,对包头市在校应届毕业生230名进行测试.结果在恃强性(E)、兴奋性(F)、有恒性(G)、敏感性(I)、幻想性(M)及专业而有成就者的综合人格因素方面,考研大学生显著高于非考研大学生;而世故性(N)低于非考研大学生.男大学生考研者在恃强性(E)、兴奋性(F)、敏感性(I)和幻想性(M)上显著高于非考研大学生;女大学生考研者在世故性(N)、忧虑性(0)上显著低于非考研大学生.考研大学生中,男大学生在恃强性(E)上显著高于女大学生,而在乐群性(A)上显著低于女大学生.结论人格因素中,有恒性、持强性、兴奋性、幻想性有助于大学生更好地发挥个人的潜智,在高等教育中应加强这方面人格的培养.

    作者:霍建勋;关明杰;刘素英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两类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研究

    目的了解自考班与普通班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以便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临床心理辅导.方法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测评,共测评有效样本197人.结果自考班医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23.68%)高于普通班学生(11.23%),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要受到特别关注,是心理健康教育和临床心理辅导的重点对象.

    作者:袁震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某工科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调适对策

    目的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作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安徽工程科技学院167名新生和133名老生进行调查.结果在SCL-90因子均分上,新生仅在精神病性因子分明显高于老生,城市学生在人际敏感、偏执及精神病性3个因子均分高于农村学生;新生与老生在SDS及SAS 2个量表得分上差异无显著性,城市学生SDS得分明显高于农村学生.结论大学生心理问题突出,应针对不同群体有重点地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作者:王河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杭州市中学生酒精和毒品使用情况

    对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中学生来说,酗酒对其身体损伤很大.青少年的神经系统较幼稚,酒精中毒的阈值较低,故青少年中因饮酒而导致车祸、溺水、触电、自杀和他杀等意外事故的可能性很高[1].开始饮酒的年龄与成年后酒精滥用之间的关系使得很多国家的人们认识到了未成年人酒精消费问题的严重性[2].为了解中学生毒品使用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防范毒品的健康教育,笔者进行了本次调查.现报道如下.

    作者:贺凤英;孙国铭;范力强;凌岚;付南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学龄儿童行为问题与脑电地形图关系研究

    目的研究行为问题儿童脑电地形图的变化,探讨行为问题儿童脑功能的改变,为儿童行为问题的矫正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6~11岁行为问题儿童以及与其年龄、性别、父母文化程度及职业相近的正常儿童各49名进行脑电地形图检查.结果2组儿童各频段的绝对功率差异无显著性,一些脑区慢波的相对功率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行为问题儿童有脑功能成熟延迟的现象.

    作者:都萍;郝晓东;申淑芳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江西省部分中学健康教育教师预防艾滋病认知现状及需求调查

    目的了解江西省中学健康教育教师的认知现状及其对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需求,为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对江西省69名中学健康教育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艾滋病、性病相关知识平均得分为(84.14±9.72)分(满分为100分),但对专业知识认识不够全面;91.3%的教师愿意承担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及相关工作;大部分教师认为当地健康教育重点人群是大中学生和宾馆服务员;工作中的主要困难是缺乏资料、经费不足;多数人希望得到有关教育技巧和预防措施方面的培训.结论应进一步加强对学校艾滋病健康教育教学经费的投入,加强师资的培训,重点培训健康教育技巧和预防性病、艾滋病的措施.

    作者:吴磊;袁兆康;周跃平;许群英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正常体重和超重高中生对肥胖少年的看法和态度

    目的了解体重正常和超重高中生对肥胖少年的看法和态度,探讨反对肥胖歧视的切入点,为卫生及教育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从北京市某中学高中各年级中随机选取体重正常学生106名和超重学生21名,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对肥胖少年的看法和态度.结果有超过1/3的学生认为肥胖少年实在、性格随和、喜好交友、待人温和、身体敦实、胃口好、食量大.赞同肥胖男生才思敏捷、受人赏识、易衰老的超重学生比例显著高于正常体重学生;超重学生认为肥胖女生受歧视和被取笑,而正常体重学生不这样认为;超重学生对肥胖女生将来就业难的关注程度更高.学生体重指数与对肥胖女生受人赏识的评价呈显著正相关.结论高中生充分表现了对肥胖少年的宽容和理解,但有些信息并没有传达给肥胖的学生,对肥胖少年应投注更多的关心和帮助.

    作者:李艳平;任浩;徐永俊;马冠生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浙江某地大学生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识、信念和行为

    目的了解大学生性病/艾滋病有关知识、态度、行为以及对当前学校性教育的需求与评价,为制定适合当前大学生的干预策略和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对浙江省某市2所综合性大学所有在校全日制一~四年级学生22 940人开展自答式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性安全知识仍较缺乏,43.9%~49.4%的大学生接触过各种黄色性媒体,8.1%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可能会感染艾滋病,13.1%有婚前性行为,94.1%的大学生认为有必要在大学中开展性教育.结论教育不能只停留在性生理和性病/艾滋病知识教育的水平,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性态度和性行为.

    作者:丛黎明;马瞧勤;许国章;潘晓红;余飞颖;张丹丹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马鞍山市733名大学生艾滋病防治KAP调查

    近年来,艾滋病(AIDS)和HIV感染在全国呈蔓延播散趋势.艾滋病的流行不仅给人民健康带来了危害,而且给社会经济发展和稳定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已成为中国目前面临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1].对艾滋病知识掌握的多少和对有关问题的认识如何与中国艾滋病的流行态势密切相关[2-4].为了解马鞍山市高校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情况,为以高校为基础的艾滋病宣教计划提供背景材料,笔者进行了艾滋病相关问题的KAP调查,现报道如下.

    作者:朱宏斌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某小学高年级学生性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性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是否在小学开展性教育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为探讨是否适宜在小学高年级实施性教育以及怎样进行性教育,笔者进行了本次调查.

    作者:黄澄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北京、沈阳部分中小学生体育锻炼情况调查

    目的了解北京、沈阳2地区中小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探讨该地区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为采取增强学生体质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曾经参加2000年体质与健康调研的北京市3个区(东城区、石景山区、通洲区)以及沈阳市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分别抽取1 252名中小学生和1 161名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学生及家长对体育锻炼均持肯定态度,但其程度具有地区差异(χ2=132.46,P<0.01);中小学生锻炼情况存在差异(χ2时间=122.964,P<0.01;χ2强度=60.13,P<0.01);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实际情况与他们和家长的认识存在差异;各地区家长对学生不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有一致的看法.结论北京、沈阳2地家长和学生对体育锻炼均有较强意识,但多种因素使得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及强度均不够.体育锻炼不足是该地区中小学生体质下降的关键因素之一,应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体育锻炼.

    作者:陈润;马迎华;张芯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宁夏大学908名学生性幻想及性梦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宁夏大学学生发生性梦、性幻想情况及相关因素,为大学生性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对选修<性健康教育课>的大学生908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发生性梦、性幻想的报告率为46.9%,其中男生为56.4%,女生为31.2%,差异有显著性(P<0.01);农村学生报告率为41.8%,城市学生为52.1%,差异也有显著性(P<0.01).被调查学生发生性梦、性幻想与焦虑症状有统计学关联(P<0.01).有21.4%的学生对性梦、性幻想的认识有待通过性健康教育矫正.结论性冲动的困惑依然是困扰大学生性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针对这一人群进行性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作者:徐明;邵佩兰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某校大学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及肝功能状况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乙类传染病.了解新生这一特殊群体HBV感染及肝功能状况,以便为在校学生制定乙型肝炎防制措施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现将某学院2003~2004级学生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检查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许正敏;李星军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邯郸市中小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现状

    肠道寄生虫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儿童时期感染肠道寄生虫可导致消瘦、贫血、营养不良,严重者可造成生长发育障碍,也是成人疾病的严重隐患.为了解邯郸市中小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笔者于2000~2004年对该市中小学生7 458名进行了调查.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哲玲;李艳辉;杨习英;刘红珍;张永泽;商晓辉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丹阳市中小学生结核菌感染情况

    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多为群居,且来自不同地方,易感染结核菌,加上在校期间学习紧张,居住较为拥挤,一旦发病,极易造成爆发流行.

    作者:刘敬斌;王跃进;伍传宏;王志坚;朱涛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宾川县中小学生HBsAg检测结果分析

    为掌握宾川县中小学生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为进一步遏制乙型肝炎在中小学生中的传播提供科学依据,笔者于2003年9月至2004年6月,分层抽取了宾川县7个乡镇50所中小学的在校学生22 158人进行监测,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贺昕;杨红春;杨桂霞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一起学校细菌性痢疾爆发的流行病学调查

    2003年8月31日至9月20日,金华某学院102名学生相继出现腹痛、腹泻、发热等症状,经对症治疗与抗菌治疗后,症状消失.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认定为一起细菌性痢疾爆发疫情.现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周沭仁;邱银伟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一起学校茶毒蛾皮炎爆发的调查

    2004年10月3日~14日,嵊州市谷来镇中学学生出现群体性皮炎症状,接到报告后,为明确病因,及时采取预防与控制措施,绍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业人员赴现场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屠春雨;陈理;郭天英;何学军;梁慧锋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某学院一起感染性腹泻爆发流行及控制措施

    2003年10月8日至23日,巢湖市某学院发生一起以细菌性痢疾为主的感染性腹泻爆发流行疫情.经过广泛动员、积极行动,校医院与巢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密切配合,采取果断措施,有效控制了疫情,确保了全院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维护了学校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秩序.现报道如下.

    作者:偰志平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山东广饶县中小学生乙型肝炎感染情况

    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为了解山东省广饶县中小学生乙肝感染情况,以便制定相应的预防对策,笔者于2003年10~11月对全县97所中小学校56 612名学生进行了乙肝感染情况调查,现报道如下.

    作者:商文东;徐旭东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南阳市城乡小学生血铅含量检测结果

    目的了解南阳市城乡小学生血铅含量及其差异,为不同环境小学生制定防治铅中毒管理模式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市内具有代表性的城区与农村小学各1所,对在校的三、四年级学生采取手指末稍血,采用卫生部推荐的微分电位溶出分析法检测血铅.结果城区小学生血铅平均含量为98.6 μg/L,铅中毒检出率为46.2%;农村小学生血铅平均含量为69.1 μg/L,铅中毒检出率为24.2%.结论南阳市城区小学生血铅含量水平与全国其他普通中、小城市相近;农村小学生血铅含量明显低于市区,且差异有显著性.

    作者:曹俊峰;贺东霞;鲁丽娜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开封市300例儿童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状况分析

    目的了解幽门螺旋杆菌在开封市儿童中的感染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开展对相关人群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300例儿童进行血清HP抗体检测,同时对一些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300例儿童HP感染检出率为33.0%,其中3~4岁组为21.7%,5~9岁组为32.7%,9~12岁组为38.5%.家庭成员HP感染组儿童感染率为41.8%,无HP感染组儿童感染率为18.0%;日常共同进餐组儿童HP感染检出率为42.5%,分餐进食组儿童HP感染率为19.0%.结论儿童HP感染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Hp感染有家庭聚集现象,不良卫生习惯是HP的易感因素.

    作者:谷敬丽;李伯成;房娜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南通市儿童维生素A缺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南通市儿童维生素A营养状况以及其影响因素,为采取相应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整群抽取南通市2所幼儿园和1所小学2 529名2~12岁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和血清维生素A含量测定.结果儿童血清维生素A含量低于39.8μg/dL的占19.5%;血清维生素A缺乏在性别之间差异无显著性,年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父母文化程度与是否食用维生素A含量丰富的食物以及维生素A制剂是其影响因素.结论采取干预措施防治儿童维生素A缺乏,尤其是亚临床缺乏十分必要.

    作者:何云飞;徐济达;敖淑清;莫宝庆;刘思浚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北京市学生肥胖流行状况与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北京市学生肥胖的流行情况,探讨导致肥胖的行为危险因素,为进一步预防与控制肥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WHO推荐的身高标准体重法判定学生营养状况,以1985年全国体质调研营养状况评价的筛选标准作为肥胖的判定依据.采用封闭式问卷进行影响因素调查,应用单因素χ2检验与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2000年北京市学生肥胖检出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以城市男生上升为显著;肥胖存在明显的城乡、性别、年龄差异;体育活动少、不吃早餐、午餐副食不合理、进食速度快的孩子更易发生肥胖,且是造成青少年肥胖的主要原因.结论应加强营养教育,开办学生营养餐,举办各种文体活动等,改变学生的生活理念和卫生行为.

    作者:曹若湘;王绍丽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汕头市1998~2002年中学生营养状况分析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更为迫切.营养问题也引起越来越多的人重视,特别是对青少年的营养,更是倍加关注.为了解汕头市中小学生营养状况及发展趋势,现将该地区学生健康检测、营养评价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谢为卿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黑龙江省中小学生身体形态发育状况分析

    为了解黑龙江省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现状,城乡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的差距及变化趋势,笔者对1991和2000年黑龙江省城乡7~18岁中小学生身体形态数据了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宋剑英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山东省儿童少年体重指数与运动素质的关系

    目的研究儿童少年体重指数与运动素质的关系,为提高儿童少年的身体素质提供依据.方法将12 070名7~18岁儿童少年的体重指数(BMI)与50m跑、立定跳远、斜身引体/引体向上(男)、1 min仰卧起坐(女)、耐力跑、立位体前屈作相关分析,按照<中国学生超重肥胖BMI筛查标准>进行肥胖筛查,分析肥胖儿童少年的体质状况.结果体重指数与速度、耐力、下肢爆发力、肌力呈显著负相关,肥胖儿童运动素质较差.结论体重指数增加对运动素质发展不利,在正常范围内控制体重、加强体育锻炼对增强体质非常重要.

    作者:张迎修;王淑荣;张朋才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青春期儿童瘦素等激素水平的变化及相互关系研究

    目的研究儿童青春期发育中瘦素等激素水平的变化特点及相互关系,为儿童青春期保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10~15岁健康儿童180名的血清瘦素、性激素和胰岛素水平进行放射免疫检测.结果随着年龄的增长,男孩瘦素水平呈现由低到高再低的变化规律,女孩则呈现逐渐增高趋势;性激素水平在男女儿童中呈现增高趋势,但增高时间不同,男孩睾酮与瘦素呈显著负相关(r=-0.93,P<0.01),女孩雌二醇与瘦素呈显著正相关(r=0.95,P<0.01);女孩胰岛素与瘦素呈正相关(r=0.54,P<0.05).结论瘦素可能对儿童青春期的启动具有重要作用,其在女孩青春期发育中可能比男孩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瘦素与性激素相关关系的两性差异可能是造成男女生长突增时间不同的原因之一.

    作者:胡巧云;张梅喜;张德甫;陈姜;段新维;马爱华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大连市1995~2002年眼镜卫生质量检测结果

    目的了解大连市眼镜合格率的变化情况,分析不同检测项目的变化规律.方法1995~2002年每年于市场或学校采集验光处方定配眼镜100~103副,测定顶焦度、散光轴位、光学中心水平偏差、光学中心垂直互差等指标.结果大连市眼镜合格率从1995年的66.3%提高到2000年的90%以上,自1997年始一直保持在95%以上;1995年,光学中心水平偏差和光学中心垂直互差的合格率已达95%,而镜片顶焦度允差仅为79.2%,此后逐步提高到100%.结论眼镜卫生质量检测有利于眼镜配装质量的提高.

    作者:王智勇;孙作庆;王福臣;刘淑娟;刘劲枫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广西学校自备水源及供水设施卫生学调查

    目的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学校自备水源卫生状况,加强学校生活饮用水的卫生监督.方法对412所学校集中式供水设施卫生状况进行现场检查,对供水水质进行微生物指标实验室检测.结果412所学校中对供水水质进行消毒的占41.62%,对蓄水池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清洗的占36.47%,取得卫生行政部门发放供水卫生许可证的占18.45%.水质检测微生物指标总合格率为41.62%,其中细菌总数合格率为43.40%,总大肠菌群合格率为49.66%,粪大肠菌群合格率为87.19%.结论自备水源供水设施卫生状况较差,供水水质卫生质量合格率低,存在肠道传染病发生与流行的卫生安全隐患.

    作者:张中兴;朱群友;季婕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儿童少年健康体检结果的使用与管理

    目的提出制定科学、适用的少年儿童体检结果管理模式,促进我国少年儿童的整体健康素质.方法依据现行法规,对少年儿童健康体检结果管理现状进行定性分析.结果少年儿童健康体检结果使用与管理应加以改进.结论建议国家制定少年儿童体检结果使用与管理标准,有效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保护家长支付子女体检费用后的合法权利,促进医疗卫生系统的法制化进程,增强医务人员在体检工作中的社会责任感,确保通过少年儿童健康体检促进中华民族整体健康素质的目的.

    作者:王翠兰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梅县托幼园(所)卫生保健工作现状

    托幼园(所)是学龄前儿童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其卫生保健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儿童的身体健康.为了解梅县托幼园(所)卫生保健工作现状,2004年5月笔者根据<广东省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及其有关规定,对梅县范围内207家托幼园(所)卫生保健工作状况进行了调查,现报道如下.

    作者:姚健;冯彬彬;宋小玲;徐伟章;黎佳利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浙江省中小学校卫生状况调查

    目的了解学校卫生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高学校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浙江省中小学校32所,进行学校公共卫生状况的现场调查,包括学校主要卫生设施、卫生机构与人员、学校健康教育以及学校卫生管理等内容.结果各级各类学校间教学和卫生设施的差距悬殊,各项指标的变异系数为34.2%~116.2%,90.6%的学校设有学校卫生工作领导小组,71.9%的学校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应急措施,农村中小学在卫生设施和食品卫生管理方面落后于城镇小学.结论学校存在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隐患,特别应注重农村学校的卫生工作.

    作者:郭清;马海燕;许亮文;王小合;汪胜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儿童智力研究进展

    早在上世纪初,许多学者就提出了有关制约智力发展因素的不同假说.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智力发展是诸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主要是遗传和环境的有机结合[1,2].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儿童智力影响因素进行了大量研究,对智力、智力测量、智力结构、智力理论等也进行了深入研究,为人类认识自己、开发智力提供了理论基础.

    作者:李成福;陶芳标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几个问题及建议

    大学生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加强大学生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重要举措,也是贯彻落实卫生工作方针的重要部署.目前,在高校大学生健康教育中尚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急待解决的一些问题,笔者就这些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作者:唐冰心;王晓燕;史黎青;陈蓓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浙江某高校医院静脉用药情况分析

    为了不断提高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笔者对浙江师范大学医院门诊静脉用药情况进行了分析,以便发现用药中存在的问题,为合理用药提供指导依据.

    作者:程菊斐;叶利贞;汤贵松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中国矿业大学医院外科急腹症资料分析

    急腹症是外科常见病、多发病,起病急,发展迅速,需及时、正确地处理.为了提高高校医院对急腹症的诊治能力,笔者收集整理了中国矿业大学医院外科近3 a收治和转诊的急腹症患者有关资料,对外科急腹症的特点、诊断及处理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李新儒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中药耳穴埋压法治疗单纯性肥胖86例疗效观察

    肥胖是学生常见病之一,且以单纯性肥胖为主.2000~2003年笔者采用中药耳穴埋压法治疗单纯性肥胖86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白华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上海市闵行区监测点校初中学生患龋情况

    目的了解闵行区中学生恒牙患龋情况,为今后开展口腔疾病预防工作提供可靠依据.方法2000~2003年对3所监测点学校进行普查,并按自愿原则开展龋齿充填治疗.结果监测点校学生恒牙患龋率为23.70%,女生高于男生;恒牙充填比例较低;龋均随年龄增大而增加.结论应加强一级预防,加大实施口腔预防保健措施的力度.

    作者:严玉洁;曹莉莉;邓耀羚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氟化泡沫预防学生龋齿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氟化泡沫预防学生龋齿的效果,为学生龋齿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所处地域、生源、教学条件相近的城区中心小学、城区完小、乡区中心小学各2所,对学生分不同批次分别给予氟化泡沫防龋,并于开始前和3 a后分别进行口腔健康检查.结果第1批试点学校与第2批试点学校相比,各年级学生总龋患率、恒牙龋患率有所下降,且高年级学生差异有显著性,所观察的2组学校均有相同结果;第1批试点学校与对照组学校相比,学生总龋患率、恒牙龋患率均有显著下降.结论氟化泡沫对预防学生龋齿有一定效果,且应用时间越长效果越明显.

    作者:张宁;沈明珠;吴叶;张之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深圳市罗湖区小学生口腔卫生KAP调查

    目的了解深圳市小学生口腔卫生知识、行为及态度,为开展健康教育和制订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封闭式问卷调查方法,对深圳市罗湖区小学生8 620名进行调查.结果小学生缺乏口腔保健知识,在刷牙的次数、牙刷的选择、含氟药膏的使用、刷牙的目的等保健行为方面仍显不足,其中能做到早晚刷牙的不足60%,采用竖刷法的仅占46.29%.结论应大力加强学校口腔卫生保健教育,提高学生群体的整体口腔健康水平.

    作者:阮世红;武剑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家庭收入对中小学生口腔健康和口腔卫生行为的影响

    目的评估不同家庭收入对重庆市中小学生口腔健康和口腔卫生行为的影响,为开展口腔疾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根据WHO口腔健康调查方法,参考全国第2次口腔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设计调查问卷,在重庆市8个区县分层整群抽取48个调查点,抽取中小学生8 334人进行问卷调查和口腔检查.结果不同家庭收人的中小学生患龋情况、软垢指数、牙周出血、牙周结石刷牙次数、刷牙时机、牙膏的选择、吃零食的次数、吃蔬菜和水果情况、牙痛的处理方法等变量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家庭收入对中小学生的口腔健康和口腔卫生行为有重要影响.

    作者:李刚;林居红;丁小蓉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河南农村青少年恒牙龋病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了解河南农村12~18岁人群恒牙龋病患病现状,为开展农村牙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不等比、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进行抽样,按照WHO龋病诊断标准进行口腔检查.结果12~18岁农村青少年恒牙龋患率为24.00%,龋均为0.45,龋失补构成比分别为64.94%,0.63%和4.43%.结论应加强口腔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不断强化和促进农村青少年的口腔保健意识及口腔健康行为,提高农村青少年口腔健康水平.

    作者:何健;杨汴生;钟娅;张丁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北京市西城区712名初二学生口腔健康行为现状

    目的探讨北京市西城区初中学生口腔健康行为现状,为初中生口腔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抽取北京市西城区7所中学初二年级学生712名,以班级为单位,采用集体方式填写调查问卷.采用Epidata 3.0建立数据库,SAS 6.1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每天刷牙2次以上、采用梳头式或转圈式刷牙、刷咬颌面和舌侧牙面、牙刷头向上放置、晚上睡前不吃甜食的人数比例大于75%,而饭后刷牙、经常使用牙签和牙线、定期进行口腔洁治的人数比例小于30%.结论调查对象的口腔健康行为在全国处于较高水平,但还存在一些不足,口腔健康的意识还有待提高.

    作者:张燕;王燕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学校性教育的性质、目标和任务

    1什么是学校性教育学校性教育,也称学校性健康教育,是以学校为主要场所,以学生为目标人群,有组织开展的系列性教育活动.中国的学校性教育,就其学科发展而言,具有鲜明的双重性.

    作者:季成叶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网络和计算机游戏成瘾的预防

    人类正在一步步地走向网络时代,互联网不仅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而且还会通过消除中介或重建中介,优化社会资源配置,大大提高社会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走进了网络世界.科学是把双刃剑,人类历史上任何一项科学技术的发明和运用,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又不可避免地带来负面影响.因此,预防青少年网络和游戏机成瘾成了学校教育和儿少卫生工作的一项新的内容.

    作者:戴伏英 刊期: 2005年第07期

  • 美国校园暴力的原因及对策

    校园暴力在美国已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加利福尼亚州一研究机构2001年4月1日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2000年,美国21%的高中生,15%的初中生携带武器上学,武器包括枪支和刀;同时有11%的高中生和7%的初中生承认在学校喝醉过酒,在他们当中,83%的学生打过人,而且接近50%的男生和一小部分女生认为打惹他们生气的人没有什么不对.从这些数据上不难发现,美国的一些青少年存在以暴制暴的思想,这一思想直接、严重的后果就是1997~2001年频频发生的校园枪杀案.而其中残忍的惨案发生于1999年4月20日哥伦拜恩中学的枪击案,导致13人死亡、23人受伤,成为美国历史上严重的枪击案.这些血的事实使校园暴力成为美国举国上下关注的热点问题.

    作者:叶映华 刊期: 2005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