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预防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0-9817
  • 国内刊号:34-1092/R
  • 影响因子:1.42
  • 创刊:1980
  • 周期:月刊
  • 发行:安徽
  • 语言:中文
  • 邮发:26-48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哥白尼索引(波兰),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 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优秀期刊一等奖
  •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2007年6期文献
  • 河北师范大学学生自我接纳状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河北师范大学大学生自我接纳状况,为大学生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我接纳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安全感量表、信任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河北师范大学1 196名本科生进行调查.结果 大学生总体自我接纳(41.17±5.80)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在总体自我接纳上,恋爱学生高于未恋爱学生,独生子女高于非独生子女,城市学生高于农村学生.在自我评价因子上,性别和专业之间存在交互作用(P=0.000).大学生的自我接纳与信任、安全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有显著性相关.结论 大学生的自我接纳受性别、年级、专业、是否恋爱、是否独生、城乡来源等因素的影响,人际安全、确定控制、积极应对、可依赖性和可依靠性是影响大学生自我接纳的个体内部心理因素.

    作者:李彦牛;王艳芝;孟海英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兰州大学2005年入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

    目的 了解兰州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niversity Personality Inventory, UPI)对兰州大学2005级272名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 参测学生总分峰值在5~9分,高分为48分,低分为0分,中位数为13分;有明显心理问题者或明确表示有心理咨询需求者占30.7%,有心理问题需要引起关注者占25.6%;男女新生心理健康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71);城镇生源的第一类筛选率高于农村生源,但农村生源和城镇生源新生UPI三类筛选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6).结论 大部分新生心理卫生状况良好,但仍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

    作者:薛红丽;王建勋;李翔;马青凤;沈丽丽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考试焦虑的系统干预案例分析

    心理应激系统干预模式,是在心理应激理论指导下采各家理论和方法体系中某些成分,集合成一个综合性的咨询体系和治疗方法.国内外近年研究显示,如果将心身健康的变异情况(如情绪反应、心身症状)作为应激作用过程的结果或应激反应来看待,则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各种心理社会因素,都会成为应激作用过程的有关因素.

    作者:林良华;姜乾金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大学生自杀意念的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了解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发生情况和主要原因,以便更好地预防高校自杀事件的发生.方法 利用SCL-90量表、一般情况表、16PF量表对某大学3 568名一年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大学生自杀意念报告率为19.76%;性格特点为敏感、多疑、紧张、少与人相处、多幻想、心理健康水平差等;性别、有无心理问题、父母是否离异、家庭成员关系、心理健康自我评价、常为自己的容貌及外表苦恼、对自己的评价、经济状况、抑郁状况等因素为引起自杀意念的个体和社会因素.结论 自杀意念的形成是生物学、心理学与社会学综合作用的结果.

    作者:杨雪花;周红;王少敏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网络成瘾与非成瘾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目的 比较网络成瘾与非成瘾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有效预防学生网络成瘾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某医学院在校学生253名,采用网络成瘾诊断量表,筛选出网络成瘾学生38 名;根据同性别、同年龄的原则,选取非网络成瘾学生60名为对照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对所有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网络成瘾组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29.0%,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χ2=7.24,P=0.007),其中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等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学生.影响网络成瘾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主要因素包括上网时间、学习成绩、教师的态度、年级等.结论 网络成瘾医学生的心理问题较非网络成瘾医学生多.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以改善学生的网络成瘾现状.

    作者:韩慧;芈静;张玉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河南省城市学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现状

    目的 了解河南省城市学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状况,为学龄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随机整群抽取河南省5个地市6所小学的一~五年级城市学生3 588名,采用北京医科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编制的《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进行测评.结果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率为37.60%,以轻度感觉统合失调为主.其中男童为41.72%,女童为33.59%,男童感觉统合失调率高于女童(χ2=25.26,P=0.000 1).结论 河南省城市学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率较高,应根据各地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闫喜英;黄雪梅;杨建丽;周清平;李怡;苏俊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学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影响因素结构模型初探

    目的 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成都市学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影响因素,为学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儿童感觉统合评定量表、Rutter儿童行为问卷及自制的影响因素调查表对656名8~13岁儿童进行调查,建构感觉统合失调影响因素的结构模型.结果 结构方程模型拟合结果良好,能解释的变异为38%.影响因素按效应系数排序为:学校的影响(0.31)、行为问题(-0.30)、围生期因素(0.16)、父母文化(0.15)、性别(-0.08)和儿童年龄(0.07).结论 感觉统合失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结果受到结构方程模型较好的支持.

    作者:张晓辉;邱丽倩;黄奖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中小学生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探讨影响中小学生生活质量的因素,为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促进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整群抽取武汉市小学、初中学生657名,进行儿童少年生活质量量表、心理健康量表的调查,并让家长填写 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及自编的学生一般情况问卷,由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学习障碍筛查表的评定.结果 中小学生的学习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及冲动倾向等心理健康问题与父亲的文化水平及家长难理解孩子等变量入选,其中除自责倾向、父亲的文化水平外,其他各因素都产生负面影响;排除与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有关变量,以其他变量再次进行分析,入选的变量有学习问题、父亲的健康状况、家长难以理解孩子及学习障碍筛查量表(PRS)总分.结论 中小学生生活质量受内在心理特征、外在行为表现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作者:蒙衡;吴汉荣;黄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合肥市2所初中学生抑郁情绪及其相关因素调查

    目的 了解初中学生抑郁情绪的分布特征及其相关因素,以采取有效措施提高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方法 应用流调中心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及相应的评价标准,对合肥市2所中学4 524名七年级和八年级学生进行抑郁情绪评定,描述抑郁情绪的性别、年龄和年级分布特征,分析影响抑郁情绪的相关因素.结果 八年级学生抑郁评分高于七年级,肯定抑郁和可能抑郁的检出率(21.8%,10.6%)均高于七年级(14.0%,6.7%);高年龄组抑郁评分高于低年龄组,肯定抑郁的检出率也高于低年龄组.女生、家庭经济状况和学习成绩自我评价下等者、体重自我评价超重者更倾向于报告有抑郁情绪;年龄较小、七年级和学习成绩自我评价上等者抑郁发生的危险性较低.结论 初中生抑郁情绪与性别、年级、年龄、家庭经济状况、学习成绩和体重自我评价存在相关.

    作者:张丽华;马尔健;陶芳标;吴英;张留喜;孙锋;李婷婷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不同治疗方法对儿童青少年拒绝上学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拒绝上学(School Refusal,SR)的不同治疗方法,并比较各自的疗效,为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将52例SR患者随机分为3个治疗组,其中单独认知行为治疗(CBT)组16人,氟西汀治疗组18人,CBT+氟西汀治疗组18人,疗程24周.治疗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临床全面印象量表(CGI-S)和返校率进行评估.结果 单独CBT治疗组治疗前后SAS、CGI-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返校率为75.00%;单独氟西汀治疗组治疗前后SAS、CGI-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返校率为72.22%;CBT+氟西汀治疗组治疗前后SAS、CGI-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返校率为83.30%.各组间返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BT、氟西汀及两者联合治疗均可以有效治疗SR,联合治疗疗效可能佳.

    作者:吴歆;刘芳;朱澜;施穗琴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实习前生物安全防护知识调查

    医学检验专业学生毕业后的主要去向是各级医院临床实验室,如临床检验科、检验中心等,而临床实验室是患者和患者血液、体液、排泄物的集中场所,是各种临床微生物集居地和培养鉴定中心,也是医院重要的污染源、传染源,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1-2].

    作者:贺志安;张晨光;赵庆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丹东市农村小学生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学校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卫生知识水平,培养健康的行为和习惯.儿童时期是健康行为形成的关键时期,从小学开始接受健康教育,使儿童及时获得相应的卫生知识,将为其成年后拥有健康的身心奠定基础.

    作者:唐凤娟;赵洪磊;曹恩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东北电力学院387名男大学生恋爱观

    近年来,关于大学生性观念和性行为发生情况的报道较多[1].为了解高校男大学生性道德、性价值观和性价值取向,以便为高校性健康教育实践与科研提供参考,笔者对东北电力学院387名男大学生进行了调查.

    作者:商建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云南沧源县教育工作者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目的 了解云南沧源县教育工作者的艾滋病(AIDS)预防知识以及对艾滋病所持有的态度,探讨有效促进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方法.方法 对31名健康教育工作者进行问卷调查,根据需求确定培训内容,采用参与式方法进行培训,结束后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教育工作者对艾滋病基础知识、传播途径知晓率在培训前已较高,经过培训,对艾滋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技能、技巧等问题知晓率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艾滋病传播途径方面,共用毛巾、泳池、马桶不会传播艾滋病的知晓率干预前后分别是82.1%和100%(P<0.001),在对艾滋病、艾滋病人的正向态度上,艾滋病人享有信息、教育、咨询等权利的知晓率干预前后分别是28.6%和92.9%(P<0.001),过度关注艾滋病人也是歧视的知晓率干预前后分别是10.7%和100%(P<0.001),均有显著提高.结论 系统培训能有效提高艾滋病流行区教育工作者的技能,促进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

    作者:尚云;周本贞;杨晓岚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某高校开展健康行为与自我保健教学效果评价

    开展自我保健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的预防疾病措施,是社会进步和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1].健康行为干预和普及自我保健知识是学校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高校的健康教育应适应时代的发展和需要,以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自我保健的综合能力,并提出有效、可行的办法,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由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贵阳市某农村学校学生性健康知识知晓状况

    目的 了解贵阳市农村学校学生性健康知识掌握现况,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典型抽样方法,抽取贵阳市百花湖乡中学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学生健康知识正确回答率较低,其中部分项目女生回答的正确率低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生知识的获得来源是否为学校、健康教育、书籍或杂志的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认为开展性健康教育非常必要的学生占33.6%,认为没有必要的占10.2%.结论 贵阳市农村学校学生性健康知识缺乏,尤其是女生.加强性健康教育是青少年获得性健康知识、树立正确性观念的重要途径.

    作者:杨敬源;晏家胜;冯素珍;张明禄;刘培礼;邓蕾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兰州地区2所高校学生营养知识和态度现况调查

    目的 了解兰州地区高校学生营养知识和态度,为开展大学生营养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兰州地区2所高校664名学生进行自行设计的营养知识和态度问卷调查.结果 该人群营养知识得分为(31.3±7.6)分,态度得分为(12.9±2.8)分.营养知识、态度得分女生高于男生,城市生源高于乡村生源,医学专业学生高于非医学专业学生.营养知识与态度间有高度正相关关系(r=0.3,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性别、生源、专业与营养知识有关.调查对象更希望了解的是日常食谱的制定(54.8%),其次是营养不良的预防(38.1%)、食物正确烹调方式(28.3%)和食品卫生知识(24.4%).目前获得相关营养知识的渠道以报纸书籍和电视为主,分别占75.8%和56.0%;而希望的途径是报纸书籍、讲座咨询,分别占61.1%和52.3%.结论 兰州地区大学生营养知识普遍欠缺,但均有积极良好的态度.应开展有效的营养教育提高他们的营养知识,为其健康行为的形成提供支持.

    作者:翟艳丽;张印红;张格祥;王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大学生伤害健康教育的需求评估

    目的 了解大学生伤害健康教育的需求,为开展大学生伤害的健康促进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杭州市某综合性大学的839名大学生进行匿名式问卷调查.结果 839名大学生中,男生的伤害发生(遭遇)次数高于女生;体育类专业大学生灼烫伤、骨折、急性扭伤、暴力伤和高空坠落伤的发生(遭遇)次数均高于其他专业学生;不同年级大学生伤害的发生(遭遇)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大学生伤害知晓率处于较低水平.95.6%的大学生认为有必要进行伤害健康教育,大学生平时获取伤害急救知识的主要来源前3位是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父母.结论 大学生对伤害健康教育具有较高的需求性和主动性,但目前获得的健康教育效果较差,学校方面提供的专业知识、技能教育工作急需加强.

    作者:刘婷婕;吕旺盛;张克明;林冰;王一芬;刘亚东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广州市中学生减肥行为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广州市中学生减肥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预防中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按随机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广州市4所中学初一到高二5个年级共4 542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家长问卷收集学生的家庭背景资料,分析减肥行为与家庭因素的关系.结果 男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2.8%和5.0%,女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为6.6%和2.7%.有435名男生(23.9%)和803名女生(39.0%)自述超重或肥胖.过去1个月内,无超重和肥胖的学生中,男、女生分别有8.9%和17.8%自述有过不良减肥行为,其中男、女生贫血检出率分别为4.4%和7.0%;而超重和肥胖的学生中,男、女生分别有30.7%和45.8%自述有过不良减肥行为,其贫血检出率分别为2.8%和4.7%.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性别、体重、父母亲的体重、母亲文化程度与学生的减肥行为相关.结论 中学生不良减肥行为有一定的发生率,学校健康教育工作应对此加以正确引导.

    作者:邓晓娟;徐亮;由天辉;吴彤;宋世坤;陈小茜;陈竟芬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武汉市2所高校新生肺结核患病情况及发现途径分析

    目的 探讨高校新生肺结核患病情况和发现途径,建立新生结核病健康档案.方法 采取家访式线索调查和入学体检2种途径同时发现肺结核病例.结果 16 258名新生中,体检共发现活动性肺结核病人37例,其中涂阳肺结核病人14例,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为227.58/10万,涂阳患病率为86.11/10万.以体检发现病例为基础,家访式线索调查能发现81.08%的活动性肺结核病人和85.71%的涂阳肺结核病人,所需费用仅为体检的1/12~1/8,所需人次数只有体检的1/10.结论 家访式结核病线索调查是继新生入学体检后高校肺结核病发现的重要途径和补充.

    作者:胡永峰;孙学智;陶红兵;吕韦;郑春兰;张文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学龄儿童挫伤性前房积血84例临床分析

    前房积血是眼球挫伤常见的体征,学龄儿童尤为多见.正确及时处理前房积血,将直接影响患者的视觉功能及预后.1999年6月-2006年6月,商丘市长征人民医院共收治84例(88眼)学龄儿童挫伤性前房积血,现报道如下.

    作者:马公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河北省部分学校肺结核病集中发病情况分析

    随着结核病控制工作的深入开展,学生特别是大中学校学生等重点人群结核病预防控制工作显得愈来愈突出[1],学校肺结核病集中发病屡有发生,给结核病控制工作增加了难度.为了解河北省学校肺结核病集中发病的原因,以便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笔者搜集了2003年以来部分学校肺结核病的发病情况.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路丽;袁树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中小学生伤害干预效果的Meta分析

    目的 综合评价以健康教育为主的干预措施对中国中小学生伤害控制的效果,为伤害控制相关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Meta分析对纳入的多项研究进行定量综合分析;采用Peto法估计同质资料的综合效应值及其95%可信区间,异质资料则用随机效应模型(D-L法).结果 共纳入原始文献7篇,各研究结果不同质(Q=583.9 585》χ2(0.005,6),P<0.005).假定中国某地区干预前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率为x%,则以健康教育为主的干预措施的保护率PR=1-1/(3.632 4-0.026 324x),其95%CI为[1-1/(2.001 8-0.010 018x),1-1/(6.591 2-0.055 912x)].结合中国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率约为50%的现况,可得PR=56.83%,此类干预将使中小学生伤害在原来发生率基础上下降56.83%.结论 以健康教育为主的干预措施对控制中国中小学生伤害是卓有成效的,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方乐;姜宝法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十堰市部分中小学生隐孢子虫感染情况

    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CPS)为体积微小的球虫类寄生虫,广泛存在于多种脊椎动物体内.寄生于人和大多数哺乳动物的主要为微小隐孢子虫(C.parvum),由微小隐孢子虫引起的疾病称隐孢子虫病(Crytosporidiosis),是一种以腹泻为主要表现的人畜共患性原虫病[1].

    作者:朱名胜;宋明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怀远县2005年学校传染病流行特点分析

    目的 了解怀远县学校传染病流行特点,防止传染病在学校爆发流行.方法 对怀远县2005年度传染病疫情小结与疫情年报表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2005年共报告爆发疫情11起,流行形式以散发为主,爆发流行时有发生;发病病种以虫媒和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为主;发病时间以6-9月为高峰;发病学生以小学生为主;地区分布以农村为主.结论 学校传染病爆发明显高于其他集体单位或聚集场所,建议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控制.

    作者:陈庆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合肥市2所高校大学生运动伤害的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了解大学生运动伤害发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大学生运动伤害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问卷调查法,对合肥市2所大学2 31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并对伤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 大学生运动伤害报告率为32.24%,男生伤害报告率(42.37%)高于女生(17.92%).不同学校、年级、运动场地伤害报告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营养不良和近视是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肺功能正常、安全教育是伤害发生的保护因素.受伤类型以皮肤损伤、韧带损伤较为多见.结论 大学生运动伤害发生率较高.应加强对大学生运动伤害的预防,通过健康教育使大学生养成自我保护的意识.

    作者:陈新民;刘翔;叶冬青;黄芬;刘业勋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一起小学生水痘爆发的流行病学调查

    2004年10-11月,某小学发生一起水痘爆发流行.现将调查处理情况报道如下.1 疫情概况1.1 一般情况及处理 该校有6个年级25个班级,学生1 636名,教师72名.此次发病共30例,其中学生29例,教师1例.2004年10月10日出现首例病人,男,学生,无明确接触史.

    作者:马秀云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铜川市中小学生营养状况分析

    儿童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营养状况直接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生长发育和学习成绩[1].为了解铜川市中、小学生营养状况,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笔者于2004年4-11月对该市10 038名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进行了调查,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丽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浙江省中学生早餐现况及营养知识态度行为

    中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时期,不仅学习时间紧张,还需参加适当的体育活动,消耗量大.学生的营养知识、态度及行为将直接影响其健康成长,对其开展营养知识教育有着重要意义.有研究表明,人的知识、态度和行为之间有一定的联系[1].

    作者:徐越;张新卫;郭俊香;章珍珍;张雪海;顾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某地山区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评价

    河北省山区面积较大,儿童营养状况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1].由于自然、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因素,山区学龄前儿童喂养水平和发育水平相对较差[2-4].为了解山区儿童的营养和生长发育情况,探讨影响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为建立相应的干预策略提供参考,笔者对河北省隆化县部分6岁以下儿童进行调查,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忠;郭华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海口市550名医学生膳食营养状况

    目的 了解海口市医学生膳食营养状况,为改善学生膳食质量提供指导意见.方法 采用24 h膳食回顾法,记录550名医学生连续5 d的膳食情况,利用营养计算器V 6.0版及Excel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大多数学生能量、维生素A、维生素C、钙等营养素摄入量不足,男生膳食维生素A、维生素C、钙的摄入量分别为推荐摄入量的63.63%,50.00%及44.63%,女生分别为61.00%,50.00%和44.13%,女生能量摄入量为推荐摄入量的81.60%.膳食钙磷比男、女生分别为0.31和0.40.早、中、晚三餐能量分配分别为18%,43%和39%.结论 海口市医学生膳食结构不够合理,应增加能量、维生素A、维生素C、钙的摄入量.

    作者:易聪;张帆;方桂红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儿童型营养补充剂对学龄儿童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的影响

    目的 了解儿童型营养补充剂对儿童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的影响,为儿童生长发育的干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湖北浠水县300名健康学龄儿童补充儿童型营养补充剂,选取500名同质儿童为对照组,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测量等方法,对实验前后(干预1 a)的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营养补充剂干预1 a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儿童的平均身高、体重均有明显增长;但实验组男女儿童的身高增长比对照组明显.实验组各年龄段儿童的血红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儿童型营养补充剂干预后儿童贫血患病情况有所改善,经过1 a的干预,实验组总的贫血患病率从26.2%下降到5.6%.结论 儿童型营养补充剂在促进学龄儿童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

    作者:翟凤英;易国勤;赵丽云;华立明;于文涛;刘爱东;贾凤梅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沧州市1 629名儿童青少年足弓发育状况

    目的 探讨儿童青少年足弓发育状况,为儿童青少年体质学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足印比值法,对沧州市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1 629名儿童青少年进行足弓测量.结果 1 629名受试者中,右足型大于左足型者677人,占41.6%;左足型大于右足型者453人,占27.8%.男性1 652只单足检出扁平足789只,检出率为47.8%;女性1 606只单足检出扁平足577只,检出率为35.9%,男、女生扁平足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7.54,P<0.01).3岁时男性扁平足检出率为84.1%,女性为66.7%;3~18岁儿童青少年扁平足检出率随年龄增长呈递减趋势;男性在11岁、女性在9岁时出现突降低谷,此后至18岁趋于平稳.结论 3~18岁人群足弓高度男性在11岁,女性在9岁出现突增高峰.

    作者:张丽华;回俊岭;陈树君;夏凤岐;隋月林;赵文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中心性肥胖青少年磁共振波谱及事件相关电位研究

    目的 了解中心性肥胖青少年额叶和海马感兴趣区脑代谢的特征,分析中心性肥胖青少年事件相关电位P300潜伏期与非肥胖者的差异.方法 以合肥市某中学初一、初二34名自愿参加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测量获得身高、体重、腰围、臀围及3处皮脂厚度,计算体重指数(BMI)作为判定肥胖的标准,以腰臀比》同性别年龄组2005年安徽省城市学生腰臀比第90百分位数作为中心性肥胖的界定标准.运用双能X线吸收法(DEXA)测定体成分,磁共振测定脑部海马和额叶部位代谢的特点,事件相关电位测定P300潜伏期.结果 中心性肥胖组学生体重、BMI、腰围、腰臀比、3处皮脂厚度、DEXA测定的体脂百分含量及脂肪含量的均数均显著高于非肥胖组.中心性肥胖组额叶部位的氮-乙酰天门冬氨酸(NAA)、NAA与肌酸比值和胆碱类复合物显著低于非肥胖组.协方差分析P300潜伏期结果显示,调整DEXA测定的体脂含量后,中心性肥胖组P300潜伏期的修正均数显著高于非肥胖组,中心性肥胖青少年的P300潜伏期较对照组延长.结论 中心性体脂分布可能影响青少年脑代谢过程,并可能对注意力分布和工作记忆负荷产生负性影响.

    作者:何春燕;陶芳标;阙敏;钱银峰;朱莉;任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许昌市中小学生健康状况评价

    近年来,青少年生长发育、营养不良、视力低下等问题愈来愈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对生长发育一般规律和影响因素的研究,不仅可有效地防治生长障碍性疾病,提高儿童生长发育水平,而且可以为制订学校卫生各项指标,实施学校卫生监督,确定有关卫生要求,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1].

    作者:申宝霞;李德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双能X线吸收法与生物电阻抗法测量肥胖儿童身体成分结果比较

    目的 比较7~15岁肥胖儿童双能X线吸收法(DEXA)与生物电阻抗法(BIA)身体成分测量结果及其与正常儿童的比较,为BIA在肥胖儿童体重控制中的应用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选择7~15岁体重正常和肥胖儿童共356名,每组各性别、年龄约10名,分别采用DEXA和BIA测定身体脂肪组织和非脂肪组织成分及骨矿含量,分析肥胖儿童2种方法测量结果的相关性和一致性以及与正常儿童的差异.结果 7~15岁男、女肥胖儿童肌肉组织、骨矿含量、脂肪组织和脂肪百分比BIA与DEXA测量结果的相关系数除11~15岁女生骨矿含量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脂肪组织相关系数高于其他指标.7~15岁肥胖儿童BIA与DEXA脂肪百分比测量结果的差值均值有随年龄增长而降低的趋势.男生BIA与DEXA脂肪百分比测量值比较的一致性限为-7.5%~8.6%,女生为-7.5%~11.0%.低年龄(<13岁)高脂肪百分比组(≥35%)和高年龄(≥13岁)低脂肪百分比组(<35%)肥胖男、女生脂肪组织指数(FMI)和非脂肪组织指数(FFMI)差值均值较小.结论 肥胖儿童BIA与DEXA身体成分测量值的相关性以及一致性与体重正常儿童相比时,结果更好.

    作者:马军;冯宁;阿布都艾尼·吾布力;张世伟;潘勇平;黄永波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学龄前儿童624名血清钙磷和碱性磷酸酶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学龄前儿童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含量及其与性别、年龄的关系,并将结果与其他资料进行比较.方法 采用Beckman-Coulter CX-7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体检者空腹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含量.结果 各年龄组儿童检测结果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钙异常率为2.08%,磷异常率为7.69%,ALP异常率为0.80%.结论 本组学龄前儿童钙、磷、碱性磷酸酶异常率明显低于其他地区,但碱性磷酸酶的含量却高于其他报道.

    作者:李凤华;张丽萍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儿童少年肺活量肺通气量与形态指标的相关分析

    目的 了解儿童少年肺活量、肺通气量与形态发育指标的相互关系,为儿童生长发育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对大庆市7~18岁中小学生肺活量、肺通气量与年龄、身高、体重、胸围、坐高进行多元相关及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肺活量与年龄及4项形态指标的相关系数男生为0.81~0.93,女生为0.70~0.90;肺通气量与年龄及4项形态指标的相关系数男生为0.64~0.93,女生为0.64~0.90.以肺活量为应变量,身高、胸围和坐高被引入模型,模型标化相关系数男生为0.903,女生为0.802;以肺通气量为应变量,年龄、体重被引入模型,模型标化相关系数男生为0.736,女生为0.748.结论 由身高、胸围和坐高建立的模型和由年龄、体重建立的模型,可分别准确地推测7~18岁学生肺活量、肺通气量.

    作者:解进祥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滕州市学校食堂卫生状况及安全对策探讨

    为了解学校食堂的食品卫生状况,防止食物中毒事件发生,保障师生饮食安全,笔者于2006年3月对滕州市109所学校及幼儿园的食品卫生、饮用水卫生进行了全面调查,并对学生公用餐具、盛装直接入口的容器进行了消毒效果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王洪玲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空气污染对青春期青少年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

    城市大气污染对人群尤其是儿童免疫功能的影响虽已被国内外大量研究所证实[1-14],但青春期发育阶段青少年局部非特异免疫功能状况受大气污染的影响问题更值得关注.唾液溶菌酶作为局部非特异免疫功能的重要指标,可以灵敏地反映空气污染的亚临床特征,且检测简便经济[6].

    作者:王燕侠;牛静萍;丁国武;Noordin MM;陈晓燕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浏阳市农村中小学饮用水水质状况

    为了解浏阳市中小学师生饮水卫生状况,为卫生和教育部门加强改水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浏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05年5-9月,对全市农村中小学的自备水源进行了水质监测和卫生学调查.现报道如下.

    作者:屈先声;蒋其文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余姚市学生体格检查工作现状

    对学生进行体格检查是为了了解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和生长发育情况,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良好的生长发育.目前余姚市开展学生体格检查的模式是每年秋季开始,由所在地的医疗机构组织体检组到每个学校进行体检,每节课时完成1个班约四五十名学生的体检,1 d检查7个班级学生,体检项目包括内科、外科、五官科、身高、体重、视力、胸围、肺活量、血压等.

    作者:邵迪初;贺晓;叶虹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杭州市下城区学校饮用水卫生质量

    学校饮用水卫生关系到学生、老师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目前桶装水通过饮水机造成的二次污染问题已十分突出,已受到有关部门的关注.为此,笔者对杭州市下城区学校饮用水开展了卫生学调查,旨在探索出一套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清洗、消毒方法,确保学生饮用水卫生安全.

    作者:何玉芳;裘伟康;胡薇薇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哈尔滨市学龄儿童生活作息状况调查

    学龄期儿童既处于生长发育期,又处在学习阶段,他们的健康状况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生活作息安排是否得当,可对其学习及健康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1-5].我国在1998年就颁布实施了《中、小学生一日学习时间卫生标准》,但各地的具体落实情况并不一致[6-7].

    作者:张慧颖;于翠平;陈素芬;夏薇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常用氟化物局部防龋特点及研究动态

    氟化物防龋是目前世界上应用广泛有效的防龋手段.局部用氟适合于大多数人群,尤其多用于儿童和青少年.含氟牙膏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含氟凝胶临床试验表明有较好的防龋作用,在对儿童使用时,应注意安全性问题.

    作者:马涛;张艳丽;马冠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新时期中小学校医的角色定位

    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也是教育追求的目标.学校卫生保健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但是,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中小学校的校医更多地是停留在处理日常小病小伤和检查学校清洁卫生工作上.

    作者:刘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聚肌胞注射液治疗多发性寻常疣疗效分析

    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引起的慢性良性疾病,多发于青少年.笔者于2003年9月-2005年7月期间,采用聚肌胞注射液,治疗17例手足多发性寻常疣,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文守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沈阳市中小学生视力低下原因分析

    儿童少年视力低下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1-3].为进一步分析导致儿童少年视力低下的原因,了解儿童少年眼屈光状态,指导校医做好学生视力保健工作及科学分析视力检查结果,以便及时发现弱视学生,达到早期治疗和保护中小学生视力的目的,笔者于2003年9月对沈阳14所中小学校的学生进行了眼屈光检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王宏伟;赵虹;徐品良;王瑞珊;孙敏;陈洪鑫;李放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预防和控制青少年近视急需解决的三大问题

    长期看近是形成近视的决定因素,紧张的学习、经常看电视和玩计算机游戏等近注视活动,导致我国青少年近视发病率急剧上升.近视给孩子带来学习、生活和自由活动上的很多限制.戴上眼镜后,由于害怕眼镜掉落打破而不敢蹦蹦跳跳,大大限制了孩子们体能锻炼和身体素质的健康发育[1].

    作者:李美红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中国地质大学中老年教职工血脂检测结果分析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人群血脂水平也呈不断上升趋势.血脂异常是冠心病危险因素之一.为保障教职工的身体健康,有效预防高校教职工心脑血管疾病,中国地质大学2005年4-5月对全体教职工进行了健康体检,对其中40岁以上的教职工进行了血脂普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朱香英;梁亚荣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生酮饮食对大鼠体重及能量代谢的影响

    目的 了解生酮饮食对大鼠体重及能量代谢的影响,为生酮饮食作用机制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将16只雄性Wistar大鼠按单纯随机抽样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应用配对喂养原则,根据对照组前24 h内进食量,给予干预组相等能量的生酮饲料,并在干预前和干预后第3天和第15天,测定大鼠的静息代谢率.结果 生酮饲料喂养的正常大鼠能量主要来源为脂肪,体重增长落后于对照组(P<0.05);在干预2周后,生酮饲料喂养的正常大鼠夜间代谢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生酮饮食对正常个体也有调节体重的作用,但其对代谢率的影响不能解释对体重的调节作用.

    作者:白英龙;翟玲玲;姚兴家;贾丽红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推广学生奶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1 学生奶推广概述学生奶(School Milk)是在各国政府支持下,通过专项计划,向学生提供的以液态奶为主的牛奶.在许多国家,学生奶计划是由政府倡导和组织实施、具有一定规模的行动,其目标人群主要是小学生和中学生,但有些国家扩大到幼儿园、大学生特殊人群.

    作者:蒋建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医学论文投稿导向及优先原则

    医学论文是作者科研成果的总结,凝聚着作者辛勤的劳动,是智慧的结晶.但是不少作者对如何有效的发布自己的科研成果不够重视,对期刊性质也不够了解,结果往往将科研成果发布在一些缺乏影响力的刊物上,甚至是非法期刊,导致科研成果未能有效得到发布、推广,也给自己的科研成果鉴定带来了明显的负面影响.

    作者:姚玉红;阮鹏;姚玉石 刊期: 200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