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预防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0-9817
  • 国内刊号:34-1092/R
  • 影响因子:1.42
  • 创刊:1980
  • 周期:月刊
  • 发行:安徽
  • 语言:中文
  • 邮发:26-48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哥白尼索引(波兰),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 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优秀期刊一等奖
  •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2008年5期文献
  • 广州市大学生自杀意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广州市大学生自杀意念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自杀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8所高校共2000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自评抑郁量表、自杀意念调查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广州市大学生终生自杀意念发生率为33.2%,近1a自杀意念发生率为8.5%,当前自杀意念发生率为2.7%.影响自杀意念发生的主要因素有性别、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自评心理健康状况、抑郁水平、消极应付方式和社会支持.结论 自杀意念在广州市大学生中的发生率高,应从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共同采取措施,减少自杀意念的产生,防止自杀意念转变为自杀行为.

    作者:冯珊珊;张雪琴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包头市522名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评定

    时间管理倾向(time management disposition, TMD)是个人为提高时间的利用率和有效性,而对时间进行的合理计划与控制、有效安排与运用管理过程的倾向性.

    作者:霍建勋;杨翠英;关明杰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时间管理倾向和焦虑对高校学生睡眠质量的影响

    目的 了解高校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焦虑和睡眠质量的关系,探讨时间管理倾向、焦虑对睡眠质量的影响作用和影响路径.方法 采用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对重庆市692名本科生和186名研究生进行集体测试.结果 高校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焦虑和睡眠质量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时间效能感、焦虑对睡眠质量有显著的直接预测作用,时间价值感、时间效能感对睡眠质量有间接效应,焦虑是时间效能感与睡眠质量关系的中介变量.结论 时问管理倾向、焦虑是影响高校学生睡眠质量的重要因素.

    作者:杨勋;曾建光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安徽省农村中学生自伤行为及其心理社会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农村地区青少年自伤行为流行情况,分析青少年自伤行为的影响因素.方法 在安徽省4个县各方便抽取4所中学,每所中学分别在初一~高三每个年级随机抽取1~2个班级,按自愿参加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调查过去1a内青少年多种自伤行为的发生情况,同时采用多维青少年生活满意度问卷(MSLSS)、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 - 90)、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及一般资料调查表,筛选青少年自伤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共获得有效问卷10894份.结果 中学生总体自伤报告率为22.3%,女生(23.5%)高于男生(21.1%)(X2=8.909,P=0.00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父亲情感温暖、理解的养育方式是自伤行为的保护因素;女性,SCL-90得分高,母亲过干涉、过保护和拒绝、否认的养育方式,自我意识低等是自伤行为的危险因素.结论 安徽农村地区中学生自伤行为的报告率较高.应根据中学生自伤行为的主要危险因素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作者:孙莹;陶芳标;许韶君;朱鹏;黄锟;苏普玉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安徽省某县农村留守中学生心理卫生现状分析

    目的 了解安徽省某县农村留守中学生心理卫生现状,探讨留守状况对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 采用现况调查的方法,对安徽省某县2所农村中学3410名初一~高三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父母外出打工对留守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结果 留守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较差,1种或几种心理卫生问题的检出率为32.2%,而非留守学生为1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8.34,P=0.000);父母双方均外出打工的留守中学生心理症状检出率(36.3%)高于父母单方外出打工的留守学生(2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17,P=0. 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控制父母文化程度、青少年性别、年龄、家庭住居地后,母亲打工和父母双方打工是青少年心理卫生问题的危险因素.结论 农村留守中学生心理卫生问题不容乐观.应鼓励农村父母尽可能留一方在家照顾子女上学.

    作者:程少贵;郝加虎;陶芳标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哈尔滨市城乡中学生焦虑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哈尔滨市中学生焦虑情绪的流行特征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学校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艾森克个性问卷(EPQ)、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特质焦虑问卷(STAI)和自拟量表,对哈尔滨市城乡初一至高二年级学生5130名进行调查.结果 中学生焦虑状况得分为(43.44±10.75)分,40.3%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农村中学生焦虑得分高于城市中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生焦虑得分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初、高中学生焦虑情绪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特质焦虑、母亲惩罚严厉(MF4)、神经质、父亲情感温暖(FF1)、学习压力、精神质、父亲偏爱被试(FF4)、父亲过度保护(FF6)、师生关系、父亲拒绝否认(FF5)、母亲情感温暖理解(MF1)以及内-外向对焦虑的作用明显.结论 哈尔滨市城乡中学生的焦虑状况较为严重,农村中学生尤其令人担忧.

    作者:王忆军;崔金玉;勇力华;高鹏;李静彬;刘艳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青少年的同伴依恋自我认同与网络成瘾的关系

    目的 探讨青少年的同伴依恋、自我认同与网络成瘾的关系,为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及网络成瘾的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以北京市404名中学生为研究对象(男生213名、女生191名),采用同伴依恋量表、自我认同量表、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量表进行评价,数据分析采用相关和回归分析方法.结果 同伴依恋的信任、沟通与网络成瘾相关不显著,疏离与网络成瘾呈显著正相关(r=0.290,P<0.01),自我认同完成与网络成瘾呈显著负相关(r=-0.191,P<0.01);疏离和自我认同完成能显著地预测网络成瘾,标准化回归系数β分别为0.271和-0.163.结论 青少年的同伴疏离、自我认同完成与网络成瘾相关显著,并能显著预测网络成瘾.

    作者:张国华;雷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北京市部分学校成年期疾病早期干预效果评估

    目的 探索在学校开展成年期疾病早期预防的综合防治措施,为制定可行的实施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2004-2006年在北京市大兴区和朝阳区各选1所中学和1所小学,开展为期2a的成年期疾病早期预防综合干预试点,并在2个区分别设立对照学校.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学生慢病预防相关知识知晓率高于对照组,每天吃早餐、喝牛奶、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等行为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形态指标和生化指标除小学生骨密度值干预组高于对照组(t=9.08,P<0.05)外,其他指标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成年期疾病早期预防是一件艰巨的任务,需要社会各界、学校、家长的共同参与与长期努力.

    作者:段佳丽;孙洪文;吕鸥;宋辉;郭向辉;张海涛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北京市东城区部分中小学生体育课运动负荷调查

    目的 了解中小学生体育课运动负荷现状,为学校体育教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东城区2所中学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年级学生72名,1所小学一~五年级学生54名,观察并记录体育课过程中学生的面色、呼吸状况、脉搏变化以及体育项目的 时间安排.结果 体育课各部分时间分配基本合理.小学的体育课密度处于适宜范围(30%~40%)的占24.1%,中学占48.6%;体育课的运动负荷变化基本符合运动生理要求.但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男、女生课后10min脉搏均未恢复到安静状态时的脉搏(P值均<0.05).小学男、女生体育课的平均脉搏低于相应要求(125~155次/min)的分别占44.7%和62.5%,中学生低于此范围的在40%左右;80%左右中小学生的脉搏指数在1.2~1.6之间,运动负荷强度偏低.结论 在保证教学大纲要求的前提下,应通过改进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爱好,科学安排授课内容、体育课密度和强度,以达到体育课运动生理负荷要求.

    作者:黄剑辉;秦媛;安纯彩;杨子忠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某医学院校学生心理委员心理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家庭和学校共同努力[1].建设校园心理健康教育三级网络,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管理,可以更有效地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建立更为有效的心理健康防御机制.

    作者:周档;杨平;叶航迪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体育训练对大学生血清胰岛素的影响

    胰岛素具有广泛的生物学作用而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旨在比较进行系统训练的大学生田径运动员运动前后胰岛素水平的变化,观察体育训练对人体胰腺内分泌功能的影响.

    作者:杨明春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中国初中生饮酒行为与其他健康危险行为的关系

    目的 探讨中国青少年自我报告的饮酒行为与其他健康危险行为之间的关系,为青少年健康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世界卫生组织网站公布的2003年中国全球学校学生健康状况调查数据,以SPSS13.0完成数据分析,采用χ2检验分析初中生饮酒行为与其他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 过去30d内发生饮酒行为的学生直接健康危险行为、其他健康危险行为、环境健康危险行为、心理健康危险行为发生的报告率更高,尤其是吸烟/被动吸烟、吸毒、逃课、斗殴、严重受伤、焦虑和有自杀计划行为,其OR值均在2.0以上.不同城市饮酒学生与非饮酒学生发生其他健康危险行为的类型基本相同.结论 应充分考虑青少年饮酒行为的干预和预防教育.

    作者:Teresa M;Merrick;张莹;田本淳;钱玲;Ian M Newman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北京市学生烟草相关知识态度现状调查

    目的 了解北京市在校学生烟草相关知识与态度现状,为开展学校控烟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北京市64所各类学校6~25岁学生17909名进行匿名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 北京市学生对烟草燃烧产生的有害物质正确认识依次为尼古丁、烟焦油、致癌物质苯胺类、一氧化碳、放射性物质,对吸烟导致相关疾病的正确认识依次为肺癌、气管炎、胃癌、冠心病、脑血管病、糖尿病.学生中的吸烟者与非吸烟者对吸烟的态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北京市学生对烟草相关知识、态度情况不容乐观.学校控烟工作应依托政府政策、社区参与、家长支持,以创造良好的控烟环境.

    作者:王星火;郭欣;张檬兮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武汉市中学生体脂肪含量与血压关系分析

    目的 了解武汉市中学生体脂肪含量与血压的关系,为预防中学生成年后高血压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 以武汉市参加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研的13~18岁中学生为研究对象,依据上臂部及胛下部皮脂厚度计算身体密度、体脂百分比、体脂质量以及男、女学生装的体脂质量与收缩压的相关系数;比较正常、超重和肥胖学生体脂百分比、收缩压、舒张压的差异.结果 中学生体脂肪含量与收缩压及舒张压呈显著正相关;BMI指数越大的中学生体脂肪相对含量也越高,收缩压及舒张压也相对越高.结论 体脂肪含量过高是中学生高血压的一个危险因素,体内过多的脂肪对血管及血压的危害在中学阶段已显著体现.预防高血压等成年期疾病应从青少年时期抓起.

    作者:万琼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岱山县中小学生因病缺课情况分析

    学生因病缺课是反映学生健康状况的一项重要指标.为掌握岱山县中小学生因病缺课情况及发展规律,以便为学生常见病、多发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笔者于1996-2006学年对岱山县6所监测点校学生因病缺课情况进行分析.

    作者:何存弘;韩蝶霞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一起托幼机构儿童手足口病爆发的流行病学调查

    口病是由柯萨奇A16等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以小水疱为特征,在手、足及口腔内发生,主要侵犯5岁以下儿童.

    作者:申云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包头市中小学生伤害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包头市中小学生伤害发生情况,为中小学生伤害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方法,抽取包头市市区以及郊区12所中小学校6~18岁学生13884名,调查2001-2003年伤害发生情况和对伤害的认知,并调查因伤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和误课情况.结果 学生伤害总发生率为34.3%,男生显著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伤害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城市学生和农村学生比较,汉族学生和少数民族学生比较,伤害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因伤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较大.父母的文化程度与伤害的发生率星负相关;对伤害知识的总体认识随着年龄增长而提高.结论 包头市中小学生伤害发生情况比较严重.已成为包头市青少年的重大健康问题,并且给家庭及本人造成了较重的经济损失和疾病负担.

    作者:徐能义;李香兰;马淑一;张美英;孙连桃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蚌埠市某高校女大学生乳腺疾病调查

    目的 调查女大学生乳腺疾病患病情况,为进一步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问诊、触诊、红外线等检查,对蚌埠市某高校550名女大学生进行乳腺疾病调查分析.结果 550名女大学生乳腺疾病的检出率为47.27%,乳腺增生症占乳腺疾病的94.62%,发病原因主要与精神因素、社会心理压力等有关.结论 乳腺增生症是女大学生乳腺疾病的防治重点.

    作者:邓军;喻大军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北京市中小学传染病早期预警监测现况的定性调查

    近年来,北京市学校和托幼机构时有麻疹、腮腺炎、水痘等传染病爆发,严重扰乱了学校的教学秩序,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了负担[1-2].

    作者:沈艳辉;肖飞;黎新宇;王全意;庞星火;蔡润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连城县小学生1995-2007年碘缺乏病监测结果分析

    解连城县碘缺乏病(IDD)的病情消长趋势,评价碘缺乏病防治措施的落实情况和防治效果,笔者对连城县1995-2007年小学生IDD监测资料进行了分析.

    作者:沈家寿;罗汉刚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西安市大学生结核病发病原因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索大学生结核病发病的影响因素,为预防高校结核病的爆发流行提供有效依据.方法 抽取西安市5所大学全体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案登记确定118例结核病患者为病例组,以健康大学生242例为对照组,进行非条件Logistic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大学生患结核病的危险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年级、医疗保障、结核病接触史、健康危险行为、营养、作息不规律、健康教育的普及、卡介苗的使用等.大学生结核病发病的原因包括内在及外染性感染.结论 建议在高校广泛开展预防结核病的健康教育,建立健全医疗保障制度,注意性别差异,改善卫生及居住条件,倡导健康行为,定期进行PPD筛检,以便有效控制大学生结核病疫情.

    作者:潘建平;王宏;张天华;艾仙琴;韩亚利;王维清;高小雁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思茅市直属10所学校学生营养状况

    营养不良对学生的生长和智力发育有着极大的危害,营养过剩可导致高血压、糖尿病等的发生[1-2].了解和掌握学生的营养状况,及时纠正不良饮食习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是学校卫生工作的重要内容.

    作者:郭林峰;王萍;张智超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重庆工商大学学生膳食营养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重庆工商大学学生膳食营养状况,为引导学生膳食的合理摄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24h回顾法,对507名学生进行连续5d膳食调查,食物成分用膳食营养软件分析,数据用SPSS11.0统计.结果 男生能量、蛋白质摄入量低于推荐摄入量(RNIs)的分别占79.93%,86.02%,女生分别占78.07%,83.77%.男生和女生钙、锌、硒、视黄醇当量、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钾、镁等摄入量也低于推荐摄入量(RNIs).结论 学生能量来源分布基本合理,但膳食结构不合理,各种食物搭配较差,膳食营养素摄入量及供能不足且不平衡.

    作者:王进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广州市2所高校女生铁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现况

    目的 了解女大学生铁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现况,为预防女大学生缺铁性贫血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知识、态度、行为问卷(KAP)对广州市2所高校476名女大学生进行铁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的调查.结果 女大学生铁营养知识普遍缺乏,51.26%的女大学生铁营养知识得分小于24分.女大学生膳食结构不合理,对含铁丰富的动物血、动物肝脏和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摄入较少.但她们普遍具有良好的态度,愿意接受更多的营养知识,改变自身的饮食习惯以增加膳食铁的摄入.结论 应加强对女大学生铁营养知识的宣传教育,引导她们建立良好的饮食行为,预防缺铁性贫血.

    作者:梁洁;吴玮娴;温薇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德宏州民族第一中学学生营养状况分析

    德宏州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西部,总面积11526km2,是一个多民族杂居地,总人口105.89万人.少数民族人口中,傣族33.73万人,景颇族12.89万人,阿昌族2.8万人,傈僳族2.58人,德昂族1.31万人.

    作者:李海燕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出生体重与胰岛素敏感性关系的双生子研究

    目的 研究出生体重与胰岛素敏感性关联的原因,以验证胎源性假说.方法 对292对同性别双生子(单卵双生子225对,二卵双生子67对)采用DNA鉴定卵型,问卷询问出生体重,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衡量胰岛素敏感性,分析双生子组内及对内与出生体重和胰岛素敏感性的关系.结果 出生体重与个体身高、体重和人体质量指数呈显著正相关,与血糖、胰岛素、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呈显著负相关,男、女生不同.宫内营养不良独立于遗传因素,独立于BMI,对低出生体重和高胰岛素敏感性关联有作用,男生中更为明显.结论 个体早期对宫内营养不良的程序化反应导致高胰岛素敏感性,早期宫内营养干预对预防糖尿病有意义.

    作者:陈天娇;季成叶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儿童青少年体质量指数和腰围与血压的关系

    目的 探讨儿童青少年体质量指数、腰围与血压的关系,为儿童肥胖的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北京市3所中学和2所小学,根据2005-2006年中小学生体检身高,体重结果,筛选体重正常、超重和肥胖学生,再对自愿参加的1082名7~15岁学生进行身高、体重、腰围和血压的测量.结果 男、女儿童血压及血压偏高检出率均为肥胖儿童>超重儿童>体重正常儿童;腰围偏高组也明显高于腰围正常组儿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BMI, WC与儿童SBP, DBP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结论 定期检查超重、肥胖儿童的血压,对预防和控制肥胖儿童高血压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世伟;马军;张衡;邬盛鑫;李珊珊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生活方式对3~6岁幼儿体质影响的研究

    目的 探索生活方式因素对3~6岁幼儿体质的影响,为提高幼儿体质,更好地开展幼儿体质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按<2005年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手册>的要求,对广西壮族自治区2477名幼儿的身高等8项体质指标进行测试.在测试前对幼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平均每天睡眠时间在8h以上的幼儿,体质总评状况较好,特别是平均每天睡眠时间在8-10h的幼儿体质总评优秀率高于睡眠时间在10h以上的幼儿;参加2个兴趣或特长班和参加2项或3项体育锻炼项目的 幼儿体质总评状况较优.结论 幼儿平均每天睡眠时间、是否参加兴趣或特长班和幼儿园之外是否参加体育锻炼是生活方式中影响幼儿体质的主效应;幼儿平均每天睡眠时间以8~10h为宜;幼儿参加兴趣或特长班的个数以2个为宜.

    作者:李健;姚辉洲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山东省7~12岁儿童体成分指数1995-2005年变化趋势分析

    目的 分析1995-2005年山东省7~12岁儿童体成分指数变化趋势,为控制青少年超重和肥胖提供依据.方法 依据1995和2005年山东省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资料,根据皮褶厚度推算体脂比,计算脂肪组织指数(FMI)和非脂肪组织指数(FFMI).结果 在1995~2005年的10a间,山东省7~12岁儿童BMI, FMI, FFMI都出现明显增长,FMI增长速度快,儿童BMI的增长主要是FMI的增长.结论 1995 -2005年山东省儿童体成分指数发生明显变化,FMI和FFMI是体重研究中值得应用的监测指标.

    作者:张迎修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北京市昌平区外来人口子弟学校小学生生长发育及营养状况

    目的 了解北京市昌平区外来人口子弟学校学生生长发育及营养状况,为制定相应的干预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北京市昌平区外来人口密度较高的4个乡镇,每个乡镇各抽取3所学校,共12所学校,对所选学校的一~六年级全体学生共2163名进行身高和体重测量,生长发育水平采用<1995年全国7~22岁城乡学生身高体重百分位数评价表>进行评价,营养状况采用<1995年全国学生7~22岁身高标准体重值>进行评价.结果 外来人口子弟学校学生身高、体重发育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身高、体重上等率分别为11.60%和19.97%,明显低于当地学生;营养不良率为18.26%,高于当地学生,女生营养不良率高于男生;超重、肥胖率分别为8.28%和6.15%,低于当地学生.结论 北京市昌平区外来人口子弟小学生生长发育水平和营养状况低于当地学生.应加强营养知识宣传,有针对性地进行营养健康教育.

    作者:王会松;崔永强;刘玉红;宋亚平;黄艳丽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藏族中小学生体表面积现况调查

    目的 研究藏族中小学生体表面积的生长发育状况,为建立藏族中小学生健康指标评价体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基本的Meeh公式和适合中国人的Stevenson标准公式,对西藏地区藏族中小学生的体表面积进行比较.结果 藏族中小学生体表面积与身高、体重一样,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其增长速度男女生均可分为匀速、快速、减缓3个时期;男、女生体表面积发育曲线出现双交叉现象,15岁以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汉族学生相比,藏族学生身高、体重及体表面积的发育水平均低于汉族学生.结论 藏族中小学生体表面积的发育规律与汉族学生基本趋势一致,但整体发育水平低于汉族学生,因此,需建立独立的健康指标评价体系.

    作者:肖艳杰;席焕久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实时三平面组织多普勒成像定量评价肥胖儿童左心功能

    目的 应用实时三平面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定量评价单纯肥胖对儿童左心功能的影响,为肥胖儿童心脏功能的研究提供检测手段.方法 应用常规超声心动图及实时三平面定量组织速度显像技术,对儿童心脏结构和功能进行检查,比较肥胖儿童与正常儿童各项检测参数.结果 肥胖组LA, LV, IVS, LVPW, LVM较正常组增大;肥胖组E/A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室壁二尖瓣环处的Vs和Ds2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6个室壁的平均Vs和Ds2组间差别也有统计学意义;除少数室壁外,各室壁的舒张速度Ve, Va, Ve/Va以及6个室壁的平均Ve, Va, ve/Va差别也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肥胖可损害儿童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导致儿童左心室肥厚,左室整体收缩与舒张功能均减低.实时三平面组织多普勒定量成像技术为研究儿童肥胖提供了一种新的检测手段.

    作者:段洪梅;张铁山;范梅贞;胡颖;张梅;魏喜贵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HACCP原理在落实学校餐饮具消毒中的作用

    HACCP体系是确保食品安全的有效方法,是近年来在国际食品行业中兴起的一种确保食品安全的预防性质量保证体系,通过对食品加工过程的关键环节实施有效地监控,从而将食品卫生安全危害消除或降低至安全的水平.

    作者:陈爱华;李闪霞;于建华;李春淑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教室卫生评价指标的主成分分析

    目的 分析<学校卫生监督综合评价>中教室评价指标间的构效关系,为修订该标准、促进教室卫生提供参考.方法 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沈阳市和平区6所中小学31个教室的主要卫生指标,对同一主成分的部分指标作相关分析.结果 教室卫生主要指标可以分为4个主成分,依次为光照、外界影响、室内微小气候、课桌椅情况.人均面积与教室照明呈负相关,噪声与玻地比呈正相关.采光系数、玻地比权重增大,课桌椅符合率权重减小.结论 评价的指标宜划分为4个维度,以光照为主要的维度,并适当提高采光系数、玻地比的权重,减小课桌椅符合率的权重.

    作者:潘松;赵虹;徐品良;王宏伟;潘德鸿;贾丽红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广州市中小学教室采光照明现状分析

    目的 了解广州市中小学教室采光照明现状,为开展近视眼预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ST-92型照度计对城区10所中学和10所小学的教室进行测量.结果 教室朝向合格率为79.4%,有78.6%的教室自然采光的平均照度>150lx,仅有32.5%的教室采光系数>1.5%;有97.6%的教室人工照明的平均照度>150lx,但仅有4%的教室照度均匀度>0.7,仅有3.2%的教室桌面平均照度和照度均匀度2项指标均符合现行卫生标准,仅有19.8%的教室黑板平均照度和均匀度均符合现行卫生标准.教室普遍存在照度均匀度低、亮度差大、光源质量低下的状况.结论 广州市中小学校教室采光照明仍存在较多的问题,需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作者:李春会;郭仰峰;苏颖殷;麦锦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大连市学校食堂餐具专项整顿工作前后消毒效果比较

    大连市大中专院校较多,普通中小学的供餐单位较复杂.包括中学食堂、营养餐加工厂及校内小餐饮单位等.大连市卫生监督所于2006年对学校食堂餐具消毒情况进行本底调查,随即开展了专项整顿工作,于2007年进行了验收检测.

    作者:刘劲枫;李东光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遗留神经痛40例临床观察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是皮肤科门诊的常见疾病.笔者2004年3月-2006年12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40例,并与单用西药治疗的32例进行对照相馆,现报道如下.

    作者:袁惠英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吕梁和汾阳市学龄前儿童立体视觉发育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城乡学龄前儿童立体视觉发育状况,为防治儿童弱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抽取吕梁和汾阳市城乡6个幼儿园3~6岁学龄前儿童1295名,用颜氏<立体视觉检查图>检查立体视觉,立体盲者加查眼肌、眼位、眼底和散瞳检影,确定立体盲病因.结果 具有正常立体视锐的幼儿占86.49%.各年龄段的成熟率均在80%以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查出立体肓30人,原因为斜视、弱视、屈光不正、先天性白内障和先天性上睑下垂.结论 立体视觉在3岁前基本成熟,且随年龄的增长,立体视功能发育逐渐成熟.某些眼病影响立体视觉的发育.

    作者:辛爱青;武亨梅;李晶;孙霞;陈宏丽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嘉兴市实验小学学生28年视力监测结果分析

    嘉兴市实验小学是一所市属重点小学.为长期掌握全校小学生的视力状况及其变化动态,有的放矢地开展近视眼防治工作,笔者从1979年开始就将该校作为学生视力监测点校,每年至少进行1次视力监测.

    作者:周亚清;陆亚琦;张耀萍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广东部分高校教职工高血压及相关疾病调查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为了解高校教职工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发生情况,为高校预防保健工作提供依据,笔者对广东部分高校教职工的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患病情况进行了调查.

    作者:范穗光;陈奕奕;唐海艳;陈佩贞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青春发动时相提前与青少年卫生系列述评(3)青春发动时相提前与终身健康

    从19世纪末期到20世纪中期,许多国家儿童出现生长加速的长期变化(secuLar change),青春发动时相明显提前,以至于部分国家开始对女童性早熟的诊断标准进行修改.

    作者:郝加虎;陶芳标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汉语阅读障碍儿童DYX1C1基因多态性研究

    目的 研究汉语阅读障碍儿童DYX1C1基因多态性特点,为从分子水平揭示阅读障碍的病因机制提供参考.方法 采取病例-对照的方法,选取汉语阅读障碍儿童34名,非阅读障碍儿童(对照组)55名.收集儿童口腔上皮细胞提取基因组DNA,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DYX1C1基因第二外显子-3位单核苷酸位点的多态性.结果 DYX1C1基因第二外显子-3位单核苷酸位点,在阅读障碍儿童组中AA, AG, G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5.9%,94.1%,等位基因A和G的频率为2.9%和97.1%;在阅读能力正常儿童组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AA),12.7%(AG)和87.3%(GG),等位基因频率为6.4%(A)和93.6%(G).该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及其等位基因频率在阅读障碍儿童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DYX1C1基因第二外显子-3位单核苷酸位点的任一突变基因型与发生阅读障碍的危险度无显著性升高(P>0.05).结论 DYX1C1基因第二外显子-3位点的多态性可能不是影响汉语阅读障碍发生的遗传易感因素.

    作者:宋然然;吴汉荣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的基本原则与对策

    从综合防控的角度对近视防控工作进行系统分析,提出了当前加强青少年近视防控的基本原则:预防为主,综合防控;日常措施,常抓不懈;面向全体,突出重点;分工负责,全员参与.同时,提出了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的主要对策,即努力减轻学生用眼负担,改善学生用眼卫生环境与条件,开展预防近视科普知识的宣传教育,坚持每天2次眼保健操的制度,建立学生定期视力检查制度,合理安排学生作息和体育活动时间,合理安排和改善学生营养,充分发挥家长的重要作用.

    作者:廖文科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一起大学生恶性心理危机事件化解的启示

    海南医学院近成功化解一起大学生因恋爱纠纷而引起杀人未遂案件的恶性心理危机事件,现就处理过程中的几点经验和启示分析如下.

    作者:陈玉民;李汉武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国外儿童青少年医疗保障的实践与借鉴

    儿童青少年是一个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世界上很多国家为保证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建立起与成人医疗保障相类似的制度.

    作者:严运楼 刊期: 2008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