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了解安徽省医学生自杀相关行为的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为探索适合医学生的自杀干预模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我管理式的调查方法,以安徽省3所本科医学院校一、二年级在校生为研究对象,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法分析危险因素.结果 大学生自杀未遂报告率为1.43%,女生为1.91%,男生为0.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杀意念报告率为16.42%,女生为18.49%,男生为13.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女性、家庭功能障碍、抑郁和焦虑是自杀未遂的危险因素,女性、家庭经济状况差、家庭功能障碍、生活质量差、抑郁、焦虑和对专业不满意是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结论 学校、家庭和心理因素是产生自杀相关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效的自杀干预措施应针对这些因素来制定.
作者:曹红院;孙业桓;姚应水;周纯先;杨林胜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户外自行车运动对大学生情绪的影响,为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探索有效的方法.方法 采用情绪状态量表(POMS)对36名参加户外自行车运动的大学生在运动前后进行5次测试,并选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为辅助测量工具,研究大学生运动前、中、后的情绪改变情况.结果 参加户外自行车运动后,各组大学生消极情绪状态分值显著降低,积极情绪状态分值显著升高,参加运动前后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短期效应为主,长期效应不明显.结论 户外自行车运动在短时期内能有效地改善大学生的情绪,增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作者:叶盛;周云连;方洁;董晓红;姜建华;沈志鹏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个体心理干预和学校干预对改善小学生学习能力的作用,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从遵义市随机抽取415名学生,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学生进行连续18个月的心理干预和学校干预,并于干预前后采用提高学习能力因素诊断测验(FAT)对全体学生学习能力进行测试.结果 干预前后,实验组学生在校的学习方法、在家的学习方法的得分和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理健康、与教师的关系、家庭环境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学生前测和后测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个体心理干预对改善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显著作用,对学生学习的指导应从多方面结合进行.
作者:谢琴红;杨映萍;彭娟;潘贵书;钟康;王佳秋;张大凤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不同学业成绩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为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某高校200名优秀生和200名落后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优秀生SCL-90各因子均值均低于落后生,除强迫症状、恐怖外,其余各因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除父亲的情感温暖、理解和母亲的偏爱被试2个因素外,其余因素优秀生与落后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除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和父亲的惩罚、严厉外,所有不良的父母教养方式与SCL-90的不同因子有不同程度的显著正相关.结论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父母教养方式有关.
作者:曾凡星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浙江省中学生应激源状况减负7 a前后的变化情况,为制定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中学生应激源量表,评估2007年浙江省中学生的应激源状况,并与7 a前所测浙江省7所中学学生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减负后,除初一、初二年级外,其他各年级学生的压力都有所减轻;女生的身心压力增加.减负后,属于教师压力的2个条目退出主要应激事件的前10位,属于自我身心压力的2个条目进入前10位.除自我身心压力外,其他各类压力在不同年级间存在差异,各项压力都以初二年级高.各年级学生占前3位的都是学习压力、身心压力和朋友压力.学习压力虽然仍居应激源的第1位,但除了初一、初二年级外都有下降.结论 减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中学生压力减轻工作可以从学习、个性培养、人际关系等方面着手.
作者:邓翌超;张德玄;陈树林;祝一虹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小学生心健康水平及干预实验研究效果,为相关部门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2所小学三~四年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测查,将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学生及其家长分别进行为期1 a的实验干预,干预后进行复测.结果 干预后,除自责倾向外,实验组MHT各项因子得分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实验组心理问题检出率与对照组比较,除孤独倾向、冲动倾向外,其他因子检出率有所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干预措施对预防和控制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发展,减轻或改善其心理压力具有显著的作用.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作者:蓝琼丽;马梁红;田昕;黄福文;陈意曼;赵芳萍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发展性心理辅导对高三学生考试焦虑的影响,为学生心理辅导提供依据.方法 在浙江省省级某重点中学高三平行班中随机选取2个班作为实验班,2个班作为对照班,对实验班进行为期1年左右的发展性心理辅导.结果 实验班在辅导前后考试焦虑变化显著,焦虑水平明显下降;辅导后实验班学业成绩提高,但考试焦虑的变化对学业成绩的直接影响并不显著.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发展性辅导中学习策略的辅助性策略会显著地影响考试焦虑.结论 发展性心理辅导对降低高三学生的考试焦虑是积极有效的,其中重视加强对辅助性策略的发展性心理辅导,将有助于减轻学生的考试焦虑状态,提高其学业成绩.
作者:冯冬怡;何金晶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云南省不同民族青少年的焦虑流行现状,为西部学校健康促进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SAS量表对云南省7个民族10~18岁的青少年4 711名进行测查.结果 云南省7个民族青少年焦虑状况显著高于全国常模.少数民族青少年焦虑水平显著高于汉族,其严重程度排序为佤族>傣族>哈尼族>纳西族>白族>傈僳族>汉族(F=91.38,P<0.01).15岁年龄组青少年焦虑情绪报告率高(59.1%).结论 云南省少数民族青少年心理健康令人担忧,采取综合社区干预势在必行.
作者:胡金连;张河川;宋精玲;郭思智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安徽省大学生抑郁症状的流行状况,探讨家庭环境因素和人格特征与抑郁症状的关系,为大学生心理干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安徽省属高校一~四年级4 641名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流调用抑郁量表(CES-D)、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和家庭环境量表(FES)分别对抑郁症状、人格特征及家庭环境进行评定.结果 安徽省大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为21.2%.人格中具有敌意倾向、性格内向及情绪不稳定因素,家庭环境因素中不积极参与社交及娱乐活动、家庭关系疏远、矛盾性高以及女生、低年级、来源于农村和学习成绩差均与抑郁症状相关,其中情绪不稳定与抑郁症状关系为密切.结论 安徽省大学生抑郁心理症状检出率较高,良好的家庭环境和人格特征有利于保护大学生心理健康.
作者:王君;张洪波;王莉娜;胡海利;朱军礼;吴红花;陈琳;张正红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成就目标是指成就行为的目的,具有认知(如对于情景的认识、成败归因)、情感(如焦虑)和行为(如学习策略、任务选择和学业)特征[1].成就目标定向就是成就行为的目的在这些特征上的稳定趋向.近年来,Elliot等[2]提出了将成绩-掌握和接近-回避的区别相交叉的2×2成就目标结构,即掌握趋近目标、掌握回避目标、成绩趋近目标和成绩回避目标.
作者:全莉娟;徐圆圆;姚本先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医学化学是医学院校必须开设的一门基础课程.然而多数文科学生由于化学基础知识较差,对学习医学化学产生较大的恐惧心理.学习上的压力对学生的兴趣、爱好、情绪以及身心健康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如处理不当,就会演变成心理问题甚至心理疾患,影响大学生成长成才[1].因此,作为化学教育工作的实施者,帮助学生减轻课业负担和解决心理压力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唐玲;李乐庆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大学生亲子沟通与价值观的现状及其相互关系,为家庭教育提供有价值的资料.方法 将河南省不同类型高校大一至大三学生按年级分层,随机抽取若干班级中的全部学生,共计1 074名,采用亲子沟通模式问卷和价值观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男、女大学生的亲子沟通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生在亲子沟通类型上保护型多(29.4%),而女生更多的属于多元型(32.4%).大学生在价值观的二阶因子权威意志取向和一阶因子冒险求成、承认权威、求知好奇、自我中心上男、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亲子沟通类型大学生价值观各个因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大学生亲子沟通类型与价值观密切相关.
作者:魏俊彪;孙红亮;张云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又称多动症,是儿童期常见的行为问题.儿童ADHD的患病率国外报道为5%~10%,国内为1.3%~13.4%[1].有研究指出,50%的ADHD儿童伴有学习困难,学习成绩低下[2].这种学习困难与智力的关系及其原因一直为研究者们所关注.本研究通过探讨多动倾向儿童与正常儿童智商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为ADHD的早期筛查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陈容;张迪;李宏革;顾国家;李静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儿童行为问题会直接影响儿童学习的效能、知识技能的获得以及社会适应的良好程度,甚至可能会成为成年期精神疾病及犯罪行为的根源.笔者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对13个省市8 076名城市小学生进行行为问题现状调查,以了解我国城市小学生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开展小学生行为问题的预防和干预提供理论基础.
作者:余晓敏;吴汉荣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关系攻击行为是故意操纵和破坏他人的同伴关系从而伤害他人的行为[1].与身体攻击造成的后果一样,关系攻击导致的心理和社会适应困难也是广泛且稳定的[2].目前,随着社会对校园暴力和攻击行为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人提出学校发生的关系攻击行为也不容忽视.本研究旨在调查大学生关系攻击行为状况,为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依据,并为营造积极、安全、尊重的学校文化提供参考.
作者:谭雪晴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北京市在校大学生吸烟、饮酒现状和原因,为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对北京市海淀区1所名牌大学、1所重点大学、1所普通大学和1所市属大学,采用分层抽样方法抽取大学生和研究生2 014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吸烟率为19.5%,饮酒率为42.9%;摆脱烦恼、解乏提神、消遣、社交需要等心理和社会原因是大学生吸烟的主要原因,社会交往需要、同学的影响、心情好、个人喜好是大学生饮酒的主要原因.结论 大学生吸烟和饮酒已经成为影响健康的重要危险因素,社会环境和烟酒文化是导致大学生吸烟、饮酒的主要因素.
作者:吴双胜;徐锐;张伋;王子昕;李凯;闫少芳;林晓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中小学校开展以预防乙肝、菌痢和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为主的健康教育效果,以减少中小学生相关传染病的发生.方法 在天津市红桥区中、小学抽取生源师资水平接近的10所项目学校和4所对照学校,对四~九年级学生进行基线调查,随后对10所项目学校进行干预,另外4所学校作为对照,并于1个月后再次采用同一试卷评估.结果 开展学生健康促进活动后,学生腹泻患病率从干预前的6.6%下降到干预后的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814,P<0.05);腹泻伴发热由1.8%下降到干预后的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67,P<0.05);干预后学生饭前洗手形成率从干预前的73.4%上升到干预后的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8.652,P<0.05).结论 学校是学生获取健康知识的佳途径.家庭、学校密切合作,共同督促是干预学生不良行为及控制学校传染病暴发的关键.
作者:腾学敏;张惠晶;杨秀英;冯蕾;张军;卢侠冰;刘正锋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开展以参与性教学方法为主的同伴教育活动对职校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的干预效果,为开展学校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上海市普陀区1所职校学生261名为干预组,另一所职校学生370名为对照组.干预组开展由学生自己担任教育者的同伴教育活动,对照组未采取任何干预措施.采用定性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同伴教育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开展同伴教育后,干预组学生的艾滋病知识答对率组内、组间均明显提高(P值均<0.05),态度有所转变;干预组学生对婚前性行为持反对态度的比例明显上升,愿意与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同班学习的比例由46.74%上升到了62.34%,但行为意向改变不明显(P>0.05).结论 同伴教育可以有效提高职校学生的艾滋病知识水平,促进态度的转变,但对于行为转变的影响还有待于活动的长期开展.
作者:张宇艳;刘瑛;杨咏梅;张惠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参与式生活技能教育模式在受艾滋病影响儿童中的适宜性与有效性,为相关健康促进工作及政策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对河南省某县104名受艾滋病影响的中学生进行以普及艾滋病知识、建立关爱态度、提高自尊与自信水平为目标的参与式生活技能教育干预,另105名学生为对照,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前,干预组学生艾滋病知识、关爱态度、自尊量表(SES)、个人评价问卷(PEI)得分与对照组基线水平一致;干预后,干预组上述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干预组内,干预后男生自尊与自信水平均显著低于女生.结论 参与式生活技能教育干预模式对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是有效、可行的,男生在干预过程中应被给予更多关注.
作者:何忠虎;季成叶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安徽省大学生的体质状况,探讨大学生锻炼态度与体质健康的关系.方法 采用张力为教授的锻炼态度量表,对安徽省10所大学的1 4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男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明显好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学生参加锻炼的行为态度和目标态度只与肺活量有一定的相关性;而行为习惯、行为意向、情感体验及行为控制感与所有的体质指标都有相关性,其中在肺活量和立定跳远2方面存在显著相关.结论 大学生的体质状况与体育锻炼的态度有明显的相关性,体育锻炼态度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平时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次数和运动的强度.
作者:张苏;李克勤;高艳;陈新民;张静;刘霖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掌握江西省青少年被动吸烟暴露情况及其对吸烟和被动吸烟的知信行情况,为开展控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2007年在南昌、景德镇和井冈山3个监测城市8所学校采用匿名问卷方式对800名大、中、小学生吸烟和被动吸烟现状进行调查.结果 被调查学生的总体尝试吸烟率为27.8%,男生为40.9%,女生为11.7%.学生尝试吸第一口烟时的年龄7岁及以下组占21.2%,8~15岁组占49.1%.调查前30 d内,12.2%的学生有吸烟行为.调查前7 d内,66.6%的学生遭受被动吸烟的危害.结论 青少年是被动吸烟的主要受害人群.应针对青少年吸烟行为的阶段性划分教育重点人群,从家庭、学校和社会全方位入手,为青少年创立一个无烟环境.
作者:郭丽娟;李艾;金锦扬;徐菲;郑伟;张渝;杨富强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重庆三峡库区中学生肺结核防治知识需求情况,探索具有成本-效益优势的中学生肺结核病防治措施.方法 采用半结构式定性访谈的方法,通过目的 抽样,对重庆三峡库区乡镇中学学生64名进行了小组访谈,对学校健康教育相关知情人士共14名分别进行了个人深入访谈与关键人物访谈.结果 中学生肺结核防治意识淡薄,知识缺乏,相关健康态度与行为有待规范.学校对于结核病相关的健康教育严重缺乏.结论 重庆三峡库区中学生对肺结核防治知识有迫切需要.应加强针对中学生的结核病健康教育,以提高其结核病防治知识与意识,规范其健康态度与行为.
作者:黄睿睿;王宏;汪洋;肖潇;曾缓;张专;刘晓雪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连平县农村地区中小学生校园暴力倾向发生情况,为制定农村地区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连平县元善镇小学三~六年级、初中一~二年级、高中一~二年级全体学生共9 732名作为调查对象,进行自填问卷调查.结果 中小学生校园暴力倾向发生率为50.2%,男、女生分别为55.0%和4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4.83,P<0.01);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发生率分别为57.5%,55.8%,3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1.14,P<0.01).男生遭受肢体暴力、言语性暴力、强索性暴力、排挤性暴力和性暴力倾向的发生率分别为35.9%,42.5%,9.6%,14.6%和17.0%;女生为26.8%,33.6%,4.3%,11.7%和9.8%,男生均高于女生.施暴者主要是同班同学(33.4%)和同级同学(19.7%),其次是社会青年/流氓(14.9%).51.5%的校园暴力倾向发生在校内,暴力发生常见的时间是课间休息(35.7%)和上放学路上(22.9%).暴力发生后,82.6%的学生会产生低落情绪,33.2%有身体受伤,33.9%会以暴力解决问题.结论 农村中小学生校园暴力倾向的发生率较高,对学生存在不良影响.应引起学校和社会的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
作者:蔡秋茂;马文军;徐浩锋;聂少萍;宋秀玲;许燕君;许晓君;李海康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大学生婚恋观教育是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之一.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使他们产生了恋爱和婚姻的需要.2005年8月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废除了在校大学生不准结婚的规定,从而使得对大学生进行婚恋观教育显得更加迫切.因此,深入研究当代大学生的婚恋心理特点和影响因素,对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婚恋观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胡松年;程海云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农民工子弟学校与公立学校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和生活技能教育需求,为农民工子弟学校开展学生预防艾滋病生活技能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北京市农民工子弟学校471名学生与公立学校448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农民工子弟学校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低于公立学校学生,一般知识的知晓率仅为56.7%;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态度比公立学校学生宽容,但对不良诱惑的拒绝能力低于公立学校学生;农民工子弟学校学生对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需求虽高于公立学校学生,但对预防艾滋病生活技能要素的认识模糊.结论 在农民工子弟中应及时、广泛、深入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
作者:齐晓萍;马迎华;王凤清;王超;丁素琴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大同市初中生的健康相关行为现状,为开展青少年健康教育项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大同市1所普通中学,采用WHO全球学校学生健康调查(GSHS)问卷,对该中学1 646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81.8%学生通常每天都吃早餐,4.5%的学生家中食物匮乏;在学校,47.9%的学生吃东西前通常不洗手;过去12个月里,21.0%的学生受过严重伤害,26.7%有过连续2周的抑郁;过去30 d中,乘车学生67.3%通常不系安全带,11.4%的学生被给过或被销售过毒品;运动足量的学生仅占32.2%;只有46.7%的家长通常了解学生的业余生活.课堂上接受过健康教育的学生健康行为持有率显著高于没有接受过的学生(P<0.05).结论 大同市初中生不健康行为率较高,课堂健康教育对青少年健康行为的养成作用显著.建议学校与家长紧密配合,开展健康教育,培养青少年健康行为.
作者:张巍;高芳;钱玲 刊期: 2009年第01期
2008年8月18日,黎平县某中学发生一起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波及该校初一~初三24个班,受威胁人口1 505人,经黎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乡镇卫生院和学校及时调查处理,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作者:杨科;姜永全;罗永平;杨军;杨正培;王明卫;鲁黔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大连市区中小学生死亡原因及趋势,为制定健康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大连市区1991-2005年中小学生全死因数据,计算粗死亡率、死因构成、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 ,APC),并描述死亡地点、诊断医院、诊断级别等死亡特点.结果 中小学生平均死亡率为33.27/10万,男性为37.76/10万,女性为28.55/10万,占全人群的死亡构成在15 a间下降了57.77%.前3位死因为损伤中毒、肿瘤、先天异常,其中损伤中毒的APC下降有统计学意义(t=-2.69,P=0.02);而损伤中毒中,前3位为交通事故、淹死、意外中毒.结论 加强安全知识教育和妊娠期医疗保健,以降低严重疾病的发病率,是有效降低中小学生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林红;张莉梅;王智勇;赵喜桂;王浩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2005-2007年上海市松江区中小学生和幼托儿童传染病发病情况,为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5-2007年上海市松江区报告的中小学生和幼托儿童传染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07年该区中小学生和幼托儿童累计报告传染病病例为2 769 例和1 201例;发病数前5位病种依次为水痘、手足口病、流腮、猩红热、感染性腹泻;病例主要分布于中小学校和幼儿园相对集中的城区街道;可自主活动幼托儿童和小学生为主要发病群体;男、女性别比为1.39∶ 1;发病季节主要集中于5-6月、11-12月.结论 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应以防控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和经接触传播传染病为重点,让更多中小学生和幼托儿童接受自费疫苗接种;同时加强对中小学校和幼儿园传染病的规范管理和监督力度.
作者:春雅丽;张清慧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北京市昌平区部分学校新生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氨酸转氨酶(ALT)情况,为在校学生制定乙型肝炎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法)检测血清中HBsAg,采用连续监测法检测血清中的ALT.结果 检测学生中HBsAg阳性率为1.50%,ALT升高占3.43%.男生HBsAg阳性检出率、ALT升高的比率均高于女生.结论 应加强入学新生的健康查体、乙肝疫苗的预防接种、肝炎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等工作,降低乙肝患病率.
作者:王会松;崔永强;黄艳丽;刘玉红;滕淑凤;刘晓培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阜阳市8~12岁在校生地方性氟中毒情况及水氟分布,为地方性氟中毒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集阜阳市5县3区20 316份饮用水样,检测水氟含量,并随机抽检全市203 871名8~12周岁在册学生的氟斑牙患病情况.结果 饮用水氟含量超标率为22.8%.学生氟斑牙患病率为19.0%,氟斑牙指数为0.39,经Pearson相关检验,8~12岁学生氟斑牙检出率与其饮水氟含量均值相关(r=0.042,P=0.000).结论 阜阳市地方性氟中毒总体水平处在全国中等水平,但是太和县和界首市比较严重,阜阳市地方性氟中毒防治工作形式依然严峻.
作者:马莉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泰安市在校学生的附红细胞体感染情况,为进一步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用血涂片、镜检的方法检测泰安市不同类型在校学生331名.结果 所检学生附红细胞体总感染率为15.40%,不同学段学生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789,P<0.01),不同性别学生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5 ,P>0.05).与家畜有接触史学生感染率高于无接触史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泰安市在校学生附红细胞体感染率较高,应引起足够重视.
作者:韩子强;赵晓辉;于爱莲;李栋;李晓梅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武汉市新洲区普通高三学生肺结核患病状况及结核病防治知识掌握现况,为制订学校结核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武汉市新洲区10 917名高三学生进行胸部透视,胸透异影者拍摄数码胸片,对疑诊为肺结核的患者进行PPD试验和痰涂片检查,确诊病例进行结核病防治知识问卷调查.结果 共发现活动性肺结核患者36例,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为329.76/10万,涂阳患病率为54.96/10万;有结核病症状者占75.00%,94.44%的患者为Ⅲ型肺结核;PPD试验阳性率为97.22%,强阳性率为44.44%;现患病例发现率为27.78%,综合医院转诊率为66.67%,结控项目登记率仅为19.44%;患病学生对结核病防治知识正确知晓率为76.23%.结论 该地区高三学生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较高,患病学生具有一定结核病防治知识水平.加强学校结核病健康教育与防治是结核病控制工作的重要内容.
作者:王启发;胡永峰;张文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上海市徐汇区中小学生2002-2006年常见病患病情况及变化规律,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上海市徐汇区2002-2006年监测点中小学生健康监测资料,对学生视力不良、龋齿、营养不良、肥胖、贫血的患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学生常见病检出率依次为视力不良(60.68%)、龋齿(26.32%)、营养不良(17.79%)、肥胖(15.38%)、贫血(6.75%).不同年份学生常见病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级学生常见病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5年来均处于常见病的首位,且仍呈上升趋势;贫血检出率一直处于常见病的低位,且呈不断下降趋势.结论 学生贫血防治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视力不良、龋齿、营养不良和肥胖防治成效一般.
作者:徐蔚琦;顾海雁;杨帆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我国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流行/暴发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加强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对我国学校和托幼机构进行抽样,对抽中的280所学校和托幼机构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 2005-2006年学校传染病流行/暴发报告发生率为12.86%,农村中学的发生率高,为30.43%;主要病种为水痘、腮腺炎、流感.学校使用自备水、无缺勤登记制度、食堂工作人员无健康证以及使用非卫生厕所是学校传染病流行/暴发的危险因素.结论 影响学校发生传染病流行/暴发的主要因素包括学校的管理状况及硬件配置.各地应进一步加强学校的卫生监督工作,提高学校传染病的防控能力.
作者:金连梅;荆瑞巍;罗莉;丁凡;赖圣杰;李群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采用综合措施对农村中小学生运动伤害的干预效果,为降低农村学校青少年运动伤害提供依据.方法 在广东省一个二类农村地区中,选取县城城镇辖区内所有中小学校2006年度的小学三~五年级、初中一~二年级、高中一~二年级全体学生8 647名为研究对象,推行综合干预措施1 a后,采取同一判断标准作干预前后自身对比的方式进行评价.结果 学生知识得分干预后提高了24.7%,知晓率提高了88.5%,女生(25.8%,90.4%)均比男生(23.9%,86.7%)明显;但随着学段的上升,学生知识知晓率提高的幅度呈明显减少趋势 (小学生138.7%,初中生99.3%,高中生64.6%).行为得分干预后提高了55.5%,男生(87.6%)比女生(38.6%)明显,以初中生(100.1%)提升的幅度大.运动伤害发生率干预后下降了97.6%,女生(146.0%)比男生(78.9%)明显,以初中生(131.9%)下降的幅度大.结论 推行以健康教育为主的综合干预措施,能有效预防和减少农村中小学生学校运动伤害的发生.
作者:聂少萍;马文军;徐浩锋;宋秀玲;许燕君;李海康 刊期: 2009年第01期
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不但影响其生长发育,而且对其成年期以后的身体健康和体质均有深远的影响.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分析评价不同群体学生的营养状况,尤其是不同年份的变化趋势,能够为制定相应的营养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身高标准体重是目前筛查和评价群体学生营养状况较为理想的方法[1].
作者:张敏红;许丽芬;罗炳德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高等院校贫困生的血糖及血红蛋白含量,为贫困生的管理和营养健康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某高等院校贫困生246名和非贫困生120名,采用邻甲苯胺法测定血糖,氰化高铁法测血红蛋白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 贫困生的血糖均值为4.16 mmol/L,低血糖症人数占42.68%;血红蛋白均值为123.58 g/L,贫血率为33.32%.非贫困生的血糖均值为5.25 mmol/L,低血糖症人数占24.17%;血红蛋白均值为140.62 g/L,贫血率为16.7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贫困生的血糖和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偏低,低血糖率和贫血率明显偏高.
作者:冀贞友;徐芸;牛文;王文房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宁波市大中学生的体质状况,为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宁波市6所中学和1所大学抽取13岁以上学生3 338名,对选取的学生进行体质检测.结果 宁波市大中学生的身体形态、生理功能、素质等指标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增幅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下降趋势.身体形态指标男生在16岁前,女生在15岁前变化较大;身体生理功能指标男生17岁前、女生14岁前变化较大;身体素质指标男生基本上在16岁前变化较大,女生从13岁开始变化缓慢.结论 宁波市大中学生的身体形态、生理功能、素质等均有所差异,需加强身体锻炼.
作者:李德义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对广州市部分学校、幼儿园及市场销售的油漆进行铅检测,评估儿童在学校环境中的铅暴露,为有关部门对我国的油漆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广州市及郊县9所幼儿园和4所小学,对墙壁、门窗、桌椅等脱落油漆进行采样,共采集28个油漆样本;另外在31个油漆、五金销售部采集58个油漆样品.样品经前处理后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检测其中的铅含量.结果 28个脱落油漆样本中16个(57.1%)铅大于600 mg/kg, 6个(21.4%)大于5 000 mg/kg.58个市售油漆样本中29个(50%)总铅大于600 mg/kg,14个(24.1%)大于5 000 mg/kg,按可溶铅评价有32个(55.2%)大于90 mg/kg.结论 广州市市售油漆和幼儿园、学校已使用的油漆铅含量均超标,这可能是儿童铅暴露的另一个重要来源,应引起重视.
作者:林国桢;彭荣飞;陈清;杜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规定,学校教学建筑、环境噪声、室内微小气候、采光、照明等环境质量以及黑板、课桌椅的设置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为了解中山市中小学校教室的卫生状况,笔者于2007和2008年高考前分别对中山市的中小学校进行了环境卫生监测,现报道如下.
作者:何伦发;郭艳;林海 刊期: 2009年第01期
高校是一个特殊社会环境,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高校服务行业也日趋繁荣,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公共场所的数量逐渐增多,不同省市、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生活方式的学生频繁流动集中到学校,是传染病流行的重点场所,高校卫生防疫面临新的严峻形势[1-2].在学生会新增设保健部,让学生参与学校卫生防疫工作,是新形势下加强学校卫生工作的方式之一,同时也是现代社会发展对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新的要求[3].
作者:李云 刊期: 2009年第01期
近年来,社会化的医疗保障一直是全社会的热门和焦点话题,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医疗保障工作.目前,我国城镇单位职工有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农民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的医疗保险正在试点推广之中,儿童少年的医保也受到了高度重视.
作者:傅国祥;孙胜梅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小学生伤害回顾性调查中自我报告偏倚的程度,为探寻相对经济且真实的伤害调查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南昌市新建县某小学的部分班级小学生1 681名为调查对象,在伤害发生的3 d内受伤学生第1次填写伤害调查表,6个月后第2次填写,对2次填写问卷进行比较.结果 小学生是否受伤害、伤害是有意造成的还是无意造成的、伤害种类、伤害地点和伤害部位共5个问题回答不一致率分别为17.7 %,21.9 %,44.2 %,19.9 %和22.2 %.结论 采用回顾性自我报告方式调查小学生伤害情况存在回忆偏倚.
作者:姜红英;刘伟新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徐苏恩教授是我国儿少卫生和健康教育学科的奠基人之一,也是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主要创始人和杰出的医学教育家.1907年1月出生于江苏省常熟市,1924年考入北京协和医学院,经过3年预科和5年本科的学习,于1932年由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授予医学博士学位.目睹旧中国卫生落后,国民体质衰弱和疾病流行的现状,他毅然放弃临床医疗工作,立志从事公共卫生,并以此为终生职业.1933年,由洛氏基金会资助赴美留学并于1935年获得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硕士学位.
作者:汪玲 刊期: 200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