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应对方式对完美主义与择业焦虑关系的中介效应,为减轻大学生择业焦虑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近乎完美量表修订版、高校毕业生择业焦虑问卷和应对方式问卷,对天津市3所423名高校毕业生的完美主义与择业焦虑的关系进行研究,并分析应对方式对二者关系的中介效应.结果 在完美主义的3个因子中,只有差异因子与择业焦虑各个因子以及总分显著相关,差异因子与自责、幻想和退避3个不成熟应对方式显著相关,择业焦虑总分与不成熟应对方式显著相关(P值均<0.05).不成熟的应对方式在完美主义差异因子与择业焦虑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为0.235.结论 应通过缩小择业目标与实际就业环境的差距以及降低不成熟应对方式的使用频率,来降低学生的择业焦虑水平.
作者:张秀阁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农村贫困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行为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为提高农村贫困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应付方式问卷,对江西、云南、陕西农村690名中学女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贫困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比富裕女生差,贫困女生和富裕女生在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总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前者得分高于后者,在应对方式上,初二贫困女生在幻想和合理化方面得分高于初二富裕女生(P值均<0.05),而高二贫困女生和高二富裕女生比较在逃避一项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贫困女生更多使用消极的应对方式,尤其在“自责”、“逃避”的相关有统计学意义.女生应对方式各维度中,解决问题、合理化、幻想和自责均能显著预测心理健康(t值分别为-3.59,2.10,2.30,7.92,P<0.05或P<0.01).自责对心理健康的预测中为显著,解释量达21%.在本研究的众多家庭与社会背景因素中,只有贫困度能显著预测心理健康(t=2.96,P<0.01).结论 贫困是女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关注农村贫困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帮助她们采用积极的求助方式,对改善身心健康和提高心理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汪小琴;许爱珠;张建灿;熊红星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究贵州北部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和抚育现状,为留守儿童教育和卫生保健工作的开展提供线索.方法 利用定性研究中的焦点团体访谈和个人深度访谈法,了解4个典型留守家庭中儿童生长发育、心理行为发育、常见疾病、发展期望等方面的现状.结果 留守儿童家庭经济状况较差;和非留守儿童相比,留守儿童在生长发育、心理行为发育方面无明显落后,常见疾病发病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留守儿童表现出和父母之间依恋关系不强、言语交流差、学业成绩差等现象,其未来发展困难较大.结论 “留守”对儿童健康和抚育有一定不利影响.应充分利用儿童发展环境中的有利资源,促进留守儿童健康发展.
作者:邹宇量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农村中学生内隐攻击性与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为预防青少年暴力犯罪提供教育依据.方法 采用内隐联想测验(IAT)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方便抽取的河南省农村地区116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女生内隐攻击性显著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父亲过分干涉和过度保护因子上男生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母亲严厉惩罚因子上女生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分析表明,内隐攻击性与父亲严厉惩罚、父亲拒绝否认以及母亲严厉惩罚3个因子呈显著正相关(P值均<0.01).结论 农村中学生内隐攻击性存在性别差异,而不存在年级差异.不同性别农村中学生的内隐攻击性受父母亲教养方式不同因子的影响.
作者:马利军;樊金燕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留守儿童是近几年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领域所关注的一个热点,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出生的留守儿童,其中一部分已成为在校大学生(以下简称具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 Subjective Well-being)是个体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是衡量个体生活质量、心理健康的重要综合性指标,也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本研究通过探讨留守经历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健康提供理论依据及相应对策,同时也可以为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作者:何冬丽 刊期: 2012年第07期
大学生作为承载社会、学校、家庭高期望值的特殊群体,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面临学习、就业、经济和情感等方面的压力,不可避免地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如果这些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和调节,极易成为高校危机事件的导火索,导致学生自伤或伤害他人事件的发生,不但会对大学生本身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而且会对高校和社会的稳定造成不良影响.另外,心理状态也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成才,心理健康的学生易于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而存在心理危机的学生在情感、认知和行为等方面会出现功能失调.因此,高校应充分认识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重要性,不断加强能力建设,开展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危机干预工作,维护学校及社会的稳定,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成才.
作者:柏祝玲;刘梅;钟小要 刊期: 2012年第07期
中学生正值青春期快速发展阶段,面对自身剧变与外界压力时,易产生多种心理行为问题.焦虑情绪是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发生率较高,表现隐匿,持续存在将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发育[1].为了解中学生焦虑情绪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展开合理有效的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对湖北省2所中学的中学生进行了调查.
作者:谢姝;韩娟;姜志红;杨森焙;赵丽娜;王丽卿;毕烨;闫梅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考察初中生自恋倾向、成就目标对学习倦怠的影响,为改善初中生学习状况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整群抽取唐山市2所中学的230名初中生,使用自恋人格问卷、修订的成就目标定向问卷和初中生学习倦怠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初中生学习倦怠不存在性别(t=-0.234)、年级(F=0.927)及独生与否(t=-0.297)差异(P值均>0.05);学习倦怠在不同的自评学业等级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恋倾向和成就目标直接影响学习倦怠;自恋倾向以成就目标为中介影响学习倦怠.结论 自恋倾向与成就目标影响初中生的学习倦怠,家长和教师应通过塑造学生积极健康的人格来改善其学习倦怠状况.
作者:高志华;张郢;常煜;孟广媛;闫娜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学业不良中学生的精细运动控制特点,为学业不良学生的诊断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从广州某中学初二年级和高二年级分别选取学业不良学生和中等生各20名,采用WACOM-2005 -1型数码写字板,进行定点横线和定点竖线的书写.结果 学业不良学生书写定点横线的速度为(17.74±19.24) mm/s,显著慢于中等生的(23.03±0.64)m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业不良学生书写定点竖线的速度变化系数为(0.39±0.16),显著低于中等生的(0.46±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学业不良中学生中可能存在精细运动控制失调的延续,应重视对其进行运动控制的干预.
作者:谢爱武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混龄编班对3~5岁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为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提供依据.方法 追踪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幼儿园望京分园112名小班和中班幼儿(男61名,女51名),以0.5a为时间点,采用教师评定的方式,测查混龄编班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结果 在自我认识和坚持性项目上,混龄班幼儿成绩显著好于同龄班(F(1,110)=5.51,F(1.111)=5.26,P值均<0.05);而在情绪和独立性项目成绩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从整体上看,中班幼儿表现好于小班幼儿,幼儿在0.5a的表现好于开始时.结论 混龄编班在幼儿社会性发展中起到一定作用.
作者:张文洁;徐翠凤;王异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许多研究表明,儿童虐待和忽视可导致近期或远期不同程度的行为、认知、情感、身体机能和生长发育障碍,造成身体智力和精神损害,甚至直接导致死亡[1-3].儿童品行问题是指儿童反复出现违反与其年龄相应的社会道德准则或纪律,侵犯他人或公共利益的行为,包括反社会性、攻击性或对抗性行为[4].青少年的品行问题与一系列不利于健康和社会成就的内容联系在一起,如学业失败、被捕、吸毒、性病、怀孕、伤害和死亡[5].行为倾向又称行为意向,是个体在特定情景中对特定态度对象做出某种反应的倾向[5].尽早发现青少年品行问题行为倾向,有益于品行问题行为的预防和矫治.本研究以丹东市初中生为研究对象,探讨父母的心理虐待与忽视对初中生品行问题行为倾向的影响.
作者:杨美荣;高志华;王丹凤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家庭因素对中学生伤害相关危险行为的影响,为中学生伤害相关危险行为的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青少年伤害相关危险行为调查表》(初中版),对分层随机整群抽取的银川市8所初中11 ~16岁学生1600名就过去1 a发生的伤害相关危险行为进行调查.结果 青少年伤害相关危险行为总发生率为62.8%,其中打架、吸烟、喝酒、网瘾、赌博、看过色情书籍伤害相关危险行为男生均高于女生(男生分别为13.6%,23.2%,58.6%,20.8%,11.5%;女生分别为3.5%,12.1%,49.1%,12.1%,5.1%);家庭类型、经济状况、教养方式等家庭因素与青少年伤害危险行为的发生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父母应在家庭关系、教育方式、教育类型、教育态度等方面为青少年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以减少青少年伤害相关危险行为的发生.
作者:穆国霞;马慧荣;杨彦;李胜玲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北京市顺义区初中学生哮喘防治知识现状,为开展以学校为基础的哮喘患儿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自填式家长问卷,对顺义区整群抽取的初一、初二10780名学生患哮喘状况进行筛查.根据家长报告,有56名学生曾被医生诊断哮喘,341名学生近12个月有喘息史但没有患哮喘诊断(疑似哮喘).对哮喘学生、疑似哮喘学生及以班级为单位抽取的非哮喘学生(474名)进行有关哮喘知识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 在被调查的10780名初中生中,哮喘报告率为0.52%,可疑哮喘报告率为3.16%.在被调查的患哮喘初中生中,只有7.1%能比较全面地正确地回答哮喘的早期症状,有55.4%知道远离过敏原可避免或减少哮喘的发作.哮喘、疑似哮喘和非哮喘学生之间有关哮喘干预知识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患哮喘的学生缺乏哮喘干预相关知识,应重视在初中生中开展哮喘干预教育.
作者:彭涛;陈晶琦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高校女生滥用紧急避孕药的原因,以便采取有效的健康教育对策.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武汉工程大学2009年11月-2010年12月在校医院就诊女生的妇科门诊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在938例妇科病例中,202例有服用紧急避孕药史.对202例进行紧急避孕药知识问卷调查发现,性生活无规律与避孕知识不足(35.15%)、健康教育未广泛普及(27.72%)、作为非处方药与药品管理紊乱(29.71%)等是滥用紧急避孕药的主要原因.结论 提高避孕相关知识的普及率、健康教育干预、规范药品管理、正确指导用药,均是杜绝高校女生滥用紧急避孕药的有利措施.
作者:谭晓红;胡芬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郑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控烟能力课程开设前后学生控烟认知和态度,为培养具有专业控烟能力的公共卫生人员提供参考.方法 以“中国公共卫生控烟能力建设项目”为平台,采用统一发放的调查问卷,对郑州大学2009级本科预防医学专业全体学生进行课程干预前后调查,数据采用Ridit分析及x2检验.结果 控烟课程干预提高了该专业学生的控烟认知态度(公共场所控烟态度F=7.86,P=0.000;烟盒标准有害信息态度F=8.38,P=0.000)、控烟活动倡导兴趣和动机(从事控烟志愿活动态度F=4.52,P=0.012;控烟公共政策决定态度F=4.06,P=0.018),但对其劝阻他人吸烟(家人x2=1.82,P=0.403;亲朋x2=4.20,P=0.122)和终身不吸烟的态度(现在不吸烟将来吸F=0.11,P=0.901,从事社交性工作F=2.51,P=0.083)无明显影响.结论 控烟能力课程干预提高了公共卫生学院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控烟能力,为以后控烟课程的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师佳佳;孙喜望;孙锦峰;冯丽云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护理专业女生避孕知识及对意外妊娠的认知情况,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避孕教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编问卷,对蚌埠医学院326名护理专业女生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个人信息、对妊娠的认识、避孕知识及紧急事后避孕、对意外妊娠的担心和处理意愿等.结果 在326名女生中,分别有91.72%,76.07%,76.38%对妊娠的主要表现、早期预警及早期诊断有较好的认知.但对避孕相关知识(月经周期中易受孕的时间、偶尔性交能否怀孕、避孕方法)及实际运用认知并不高.被调查对象中只有23.00%会计算安全期,13.50%意愿采纳避孕药避孕.一旦遭遇意外妊娠,83.74%担心的问题是流产(流产的危险48.77%、流产并发症34.97%),其中一半以上选择终止意外妊娠的方法是流产(人工流产31.90%,药物流产23.62%),意外妊娠后主要求助于家人(41.72%)和同学(26.07%),71.47%认为意外妊娠对心理有伤害,而对意外妊娠造成的远期影响如妇科炎症、不孕症认识不足.结论 护理专业的女生避孕知识有待提高,意外妊娠相关认知需全面加强.
作者:苏琳;田玲;张利;蒋玉敏;孙翾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以精确概率劝导模型对大学生健康素养核心信息进行健康教育实施前评价,为提高大学生健康教育效力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阶段目的抽样和方便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在北京、昆明、广州、武汉、南京、哈尔滨和西安7个城市各选取4所不同类型非医学高校的135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使用自编信息评价表,对大学生健康素养核心信息进行评价.结果 大学生不同信息得分存在差异.55条核心信息评价得分高72.24分,低62.79分.大学生对健康素养核心信息评价的影响因素为性别、个体对健康知识和对健康相关技能的认知.结论 在大学生健康教育中,应考虑大学生性别的影响,并根据大学生对信息的认同度来设置健康教育信息内容.
作者:郭利娜;余小鸣;张芯;郭帅军;孙玉颖;安维维;王嘉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福州市高校健康教育开展情况,为提出改进建议和推动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对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医科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闽江学院5所高校三、四年级学生241名进行问卷调查,对相关部门负责人9名、学生14名进行访谈.结果 235人(97.5%)认为健康与教育重要,224人(92.9%)认为高校有必要开展健康教育,218人(90.5%)认为应该在大一时开设健康教育课.5所高校均无专门负责健康教育的部门.大学生希望开展的健康教育方式信效为教育片131人(54.4%),课程124人(51.5%),专题讲座99人(41.1%)等.大学生认为学校健康教育有待加强的方面依次为心理健康170人(70.5%)、健康生活方式132人(54.8%)、性健康97人(40.2%)等.有190名(79.3%)学生对学校健康教育不满意.结论 福州市高校健康教育还存在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应从多方面推进高校健康教育工作.
作者:瞿书铭;郑振佺;管纪惠;江巧瑜;何保昌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高校健康教育现状及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PBL)在大学生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满意度,为探索适合中国大学生健康教育的合适途径提供依据.方法 分层随机抽取中山大学珠海校区1273名大学生,对健康教育现状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以PBL模式进行健康教育并对学生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 大学生健康需求前3位的内容依次为急症自救与互救、心理健康、健康生活方式,且不同性别、不同年级间需求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67.7%的学生通过媒体接受健康教育;49.3%的在校大学生认为目前所接受的健康教育不能满足需要;大学生对PBL模式下健康教育内容满意率高为95%,低为90%.结论 高校健康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健康教育内容及形式有待改进.PBL模式进行健康教育可获得较高的满意度.
作者:彭虹;陈翀;靳光明;赖人旭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咽结膜热暴发疫情流行特征及病因,为制定有效防控措施、迅速控制疫情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统一印制调查表,对杭州市某少年体育学校游泳馆参加游泳培训班的学员及专业运动员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对现症病例的咽拭子标本进行RT-PCR法检测,阳性分离株的核酸片段进行扩增测序,确定病毒类型.结果 本次疫情累计病例137例,共持续18 d,培训时间为晚上17∶30的场次发病人数多,与其他3个场次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现症病人咽试了标本检测确定为腺病毒3型.结论 应加强暑期培训班的传染病报告管理,严格泳池池水消毒,合理安排培训人次,防止疫情发生.
作者:孙昼;谢立;王帮马;刘社兰;黄仁杰;杨旭辉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甲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甲肝)是由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以肝脏炎症和坏死变性为主的急性传染病,为病毒性肝炎中的一种,呈世界性分布.主要通过食物、水和直接接触传播,临床特征以乏力、厌食、恶心、呕吐、皮肤巩膜黄染、肝脾肿大为主,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泛、发病率高等特点,对人民健康危害甚大[1].
作者:张正飞;杨焕;王锦;张福新;和继光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北京市2010年中小学生恒牙患龋情况,为开展学校龋齿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北京市6个区7,9,12,14,17岁5个年龄组的2976名在校学生,由口腔专业人员进行检查,并分为城市男生、城市女生、乡村男生、乡村女生4个群体进行统计.结果 2010年北京市中小学生恒牙患龋率为22.38%,患龋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龋均为0.46,12岁学生龋均为0.37;龋齿充填率为33.50%,乡村男生龋齿充填率低,只有22.14%.结论 北京市学生龋齿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龋均已控制在较低水平,但龋齿充填率还很低.应进一步加强口腔健康教育和龋齿充填工作.
作者:符筠;段佳丽;郭欣;刘峥;耳玉亮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比较上海版传统眼保健操和北京改良版眼保健操防控学生近视的效果,为进一步探讨防治学生近视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上海市某学校三年级6个班级160名学生,随机分为上海版对照组、上海版督导组、北京版督导组进入试验观察,观察期为1.5a.3组均于基线和终期进行视力检查和散瞳验光.结果 3组学生近视新发率为:上海版对照组15.6%,上海版督导组15.0%,北京版督导组2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35,P=0.19);散瞳屈光度变化均值3组依次为:上海版对照组(0.64±0.65)D,上海版督导组(0.75±0.65)D,北京版督导组(0.75±0.71)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45,P=0.64).结论 2种眼保健操防控近视的效果差异不明显,加强做操过程督导对提高眼保健操作用的效果不明显.应尽快研讨、补充其他干预措施.
作者:赵蓉;何鲜桂;朱剑锋;陆丽娜;许海蓉;阎勃;吴星伟 刊期: 2012年第07期
流行性腮腺炎是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2011年春季某高校大学生中发生流行性腮腺炎病例30例,其中23例是因出现症状到校医院就医时发现,7例是由对患者同寝室、同班同学排查时发现;对所有流行性腮腺炎患者采取隔离治疗,并在全校范围内开展流行性腮腺炎防治知识宣传,尤其是对重点院系、重点班级的学生采取症状体征监测,对学生寝室、教室、食堂等公共场所进行消毒通风等措施.实施以上措施后,该校疫情得到有效控制,6月后未再发现新病例.现将疫情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清华;李青;倪晓兰 刊期: 2012年第07期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作为肝细胞损伤的敏感指标,广泛应用于肝脏相关疾病的辅助诊断[1 ].ALT升高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过度疲劳、病毒性肝炎、代谢性肝病、酒精和药物等[2-3].为了解大学新生ALT的异常情况及原因,笔者对2009-2011年三峡大学新生体检结果进行了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杨德远;邹晓艳;张琼;王丰玲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掌握广东省中小学生贫血和蛔虫感染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为指导学生预防与控制贫血和感染蛔虫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确定调研点校,以年级分层,以教学班为单位随机整群抽样,选取7,9,12,14,17岁年龄组学生构成调查样本.采用WHO推荐的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测定法检测血红蛋白;对农村7岁和9岁学生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测蛔虫卵.结果 广东省中小学生贫血患病率为5.6%,男生为5.0%,女生为6.2%;城市为4.6%,乡村为6.6%,其中边缘性贫血占总贫血的82.2%.乡村7岁和9岁学生蛔虫感染率为5.9%,男生为5.5%,女生为6.3%.结论 贫血和蛔虫感染已不是广东省学生健康的主要威胁,但应保持监测和防治工作,防止反弹.
作者:徐浩锋;聂少萍;孟瑞琳;许颖;夏亮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上海市徐汇区教育机构水痘的流行特征,为制定教育机构水痘防治对策和开展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6-2010年上海市徐汇区集体机构报告的水痘聚集性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6-2010年徐汇区共报告水痘聚集性事件177起,其中99.44%为教育机构报告,教育机构5 a平均发病率为202.25/10万,中小学报告疫情数占80.57%,小学和中学5 a平均发病率分别为522.55/10万和277.33/10万.10-12月和4-6月高发;病例中男、女性别比为1.27∶1;自2007年起,教育机构水痘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随着接种水痘疫苗时间的延长,发病概率有上升趋势;首发病例的发热率高于续发病例.结论 徐汇区水痘聚集性疫情有上升趋势,应针对重点人群和高发时间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
作者:刘景壹;吴强松;周祺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扬州市广陵区小学生营养与视力不良的现状及两者的关系,为有关防控对策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统计2010年广陵区小学生健康体检资料,根据性别、城乡、年级等不同人口学特征,分析营养状态和视力不良指标的差异及两者的关系.结果 小学生肥胖、营养不良构成比和视力不良检出率均随年级增加有所上升;男生肥胖、超重构成比( 20.54%,8.84%)均高于女生(12.47%,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生较低体重、营养不良构成比和视力不良检出率( 24.32%,4.00%,38.15%)均低于女生(31.51%,5.10%,45.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城区小学生肥胖、较低体重、营养不良构成比和视力不良检出率(17.94%,29.21%,5.58%,46.38%)均高于乡镇(14.42%,24.43%,2.30%,31.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肥胖、营养不良的男、女生视力不良检出率(肥胖男40.71%、营养不良男48.06%,肥胖女50.29%、营养不良女51.99%)均高于正常体重男、女生(36.32%,44.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视力不良程度以中度为主,营养不良者以重度视力不良者居多.结论 扬州市广陵区小学生营养状况总体为营养缺乏和营养过剩并重.视力不良与营养状况有关,加强视力保护要采取包括强化营养改善在内的综合措施.
作者:朱健华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上海市学生午餐脂肪含量,为学生午餐的营养指导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上海市某午餐餐饮配送小学的四、五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连续采集2周学生午餐,采用索氏抽提检测法、记账法、称重法以及餐饮公司提供食谱的方法分析脂肪含量.结果 配餐公司供应的每份午餐脂肪量为(29.7±6.8)g,扣除倒掉的饭菜量后,午餐实际摄入脂肪含量为(25.8±5.8)g.各种方法所测脂肪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无论是根据配餐公司提供数据分析还是根据记账法所得,学生午餐的脂肪供能比均偏高,前者为(33.4±5.9)%,后者为(56.2±10.3)%.记账法结果显示,学生午餐食用油的平均摄入量为18.8 g.结论 学生午餐烹调用油量过高,脂肪供能比也较高,需进行相应的改善.
作者:沈秀华;谷沁;费璟如;唐文静;汤庆娅;蔡威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比较吉林市9 ~12岁青春期前和青春期男生营养摄入状况,为青春期男生的膳食营养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整群随机抽取吉林市一所汉族小学和一所朝鲜族小学四~六年级男生367名进行性成熟度调查,用Tanner分期问卷评价男生性发育成熟情况.使用膳食记录问卷对367名男生进行为时3d的膳食调查.结果 青春期前和青春期男生平均每日能量摄入量分别为1839 kcal和1745kcal(1 kcal=4.18 kJ),达营养素推荐摄入量的83.3%和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春期男生能量、钙、锌、核黄素摄入量以及平均营养充足比均低于青春期前的男生(P值均<0.05).结论 青春期男生营养摄入量和营养充足比均低于青春期之前男生,应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提高青春期男生的营养状况.
作者:白雪松;李善姬;周涌;张兵;李林春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儿童肥胖与心率的关系,为改善儿童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整群抽取苏州市金阊区小学10 488名7 ~ 13岁儿童为研究对象,测量身高、体重、血压、心率等指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方法,进行肥胖与心率的关联性分析.结果 肥胖组、超重组、体重正常组的心率水平依次为(95.25±13.03),(92.95±12.24),(91.28±12.29)次/min,3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将心率水平按四分位数间距进行四分位,心率水平处于第1,2,3和4分位者的BMI值分别为(17.84±2.90),(18.03±2.89),(18.13±2.88)和(18.31±2.92) kg/m2.与心率<84次/min者相比,调整了多因素后,心率≥100次/min的儿童患超重和肥胖的危险分别为1.350和1.917倍.结论 儿童肥胖与较快的心率相关,在控制肥胖儿童体重的同时要关注其心率变化.
作者:汤玲燕;彭浩;晁湘琴;张秋;张永红 刊期: 2012年第07期
青海省是土族、撒拉族的主要居住地,了解和研究该地区土族、撒拉族女生体能素质及健康状况极为重要[1].因此,笔者对青海省2010年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所获取的土族、撒拉族女生身体健康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为进一步提高少数民族女学生身体素质,改善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和制定政策提供科学依据[2].
作者:方永强;张伟杰;张青莲 刊期: 2012年第07期
20世纪60年代以来,儿童抑郁问题已逐渐成为心理、教育及其他社会工作者普遍关心的重要心理卫生问题之一.抑郁不仅影响到儿童的学业成就、身心发展及健康,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一定的负担;由于抑郁的反复发作性特征,儿童期的抑郁甚至会影响到成年期的精神健康[1].本文将结合儿童抑郁的发病率、影响因素、发展结果、干预方法等几个方面,对影响儿童抑郁的因素特别是人际关系因素进行综述.
作者:郭静;王晓华 刊期: 2012年第07期
为了解普通高中毕业生报考军校体检中身体状况,确保向部队输送合格的后备人才,笔者对贵州省2011年度1534名报考军校及国防生的考生进行身体检查,现将体检情况结果分析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 选取贵州省符合报考2011年度军校及国防生条件的考生,共计1 539名,年龄17 ~21岁,平均19岁;其中男生1527名,女生12名.
作者:姚霄安;杨永胜;陈建忠;杨娅群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学校课桌油漆涂层可溶性铅含量,为预防儿童铅中毒提供依据.方法 抽取延平区32所小学和幼儿园,采取刮削和滤纸擦拭2种方式进行取样.刮削课桌油漆涂层作为涂层样品,共计采集样品105份;用滤纸擦拭课桌油漆面,作为擦拭样品,共采集34份样品.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分析样本的可溶性铅含量.结果 在所有涂层样品中,3份可溶性铅含量低于10m∥kg,大值为15617.3 mg/kg,中位数为1375.8 mg/kg;在所有擦拭样品中,3份可溶性铅含量低于1.0μg,其余31份样品中大为109 μg,平均为17.3μg.结论 学校课桌油漆涂层中可溶性铅含量较高,有关部门应采取相应措施降低儿童铅中毒的发生.
作者:张泽泉;罗翠婷;李桓;何桂枝;吴雯婧;胡凤清;陈之部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北京市中小学教室照明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为卫生、教育部门指导学校改善照明环境提供参考,促进教学环境改善.方法 2006 -2011年北京市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全市1500余所中小学校教室照明状况进行了3次监测.结果 2010-2011年北京市中小学校教室课桌面照度达标率仅为65.10%,黑板面照度达标的仅为23.76%;与2006-2007年度比较,课桌面平均照度增加了9.85个百分点,但距离国家标准的要求差距很大,改善效果不理想.此外,依据旧国家标准进行评价照明功率合格率为76.60%,黑板灯安装合格率为87.12%,提示国家标准已不能满足新形势的要求.结论 北京市中小学校教室照明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卫生部门应尽快修订照明的相关标准与方案,指导学校改善照明环境.
作者:段佳丽;吕若然;滕立新;王观;高维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北京语言大学在职男教职工2009-2011年的血脂变化,为预防和控制高校男教职工血脂异常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9-2011年北京某高校共948名21~ 60岁在职男教职工进行空腹血脂检查,体检时间为每年的11月.结果 血脂异常检出率从2009年的70.03%下降到2011年的59.84%;血脂异常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41~ 50岁、51~60岁男教职工血脂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40岁以下组;血脂升高以边缘升高为主,尤其是TC和LDL,边缘升高人数是高TC血症、高LDL血症人数的2.5~10倍以上.结论 北京某高校在职男教职工血脂异常检出率较高,应加强高校男教职工血脂异常防治工作.
作者:李倩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广州市青少年吸烟、饮酒及成瘾性药物使用状况,为开展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对广州市66所学校11939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广州市青少年尝试吸烟率为26.61%.调查前1个月有9.56%的学生吸过烟,其中男生(17.36%)高于女生(2.84%);农村学生(12.92%)高于城市学生(7.79%);职中生高(22.74%),初中、高中、大学学生依次为6.82%,6.66%和7.75%.青少年饮酒的比例为60.63%,过去1个月29.03%的青少年有饮酒行为,11.17%的青少年有重度饮酒行为.广州市青少年成瘾性药物使用率为8.85%,男生为9.72%,女生为8.16%;农村为11.83%,城市为7.32%;职中生高(10.50%),初中、高中、大学学生依次为9.35%,7.72%,7.56%.结论 广州市青少年吸烟、饮酒及成瘾性药物使用率比较高,相关部门和学校应该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作者:刘伟;林蓉;张维蔚;吴家刚;林琳;杜琳;刘伟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广州市青少年性相关行为现况,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对分层整群随机抽取的广州市66所大中学校11939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5.22%的中学生看过色情书籍和音像制品,农村(16.46%)高于城市(14.44%);男生(25.07%)高于女生(6.23%);职中生高(25.41%),普通中学(13.93%)高于重点中学(10.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在看过色情书籍、音像制品的学生中,曾发生性行为率高达22.35%.在高中、职中学生中,35.82%曾单独约会异性朋友,34.95%有亲密行为,7.26%曾经发生过性行为,2.10%学生有被迫性行为,73.97%从学校接受过有关艾滋病知识教育,63.44%知道艾滋病病原体是病毒,31.76%对艾滋病感染者持正确态度.8.87%大学生有过性行为,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占68.52%.结论 广州市青少年性相关行为频发但预防教育不足,要加强对青少年性观念及行为的正确引导.
作者:刘伟佳;刘伟;林蓉;张维蔚;吴家刚;林琳;杜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广州市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广州市城市在校大、中学生和农村地区在校中学生11939名,以“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调查”问卷为工具进行调查.结果 广州市青少年过去7d里上网率为78.96%;过去7d里每天上网超过4h的比例为14.07%,男生(17.70%)远高于女生(1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学生网络成瘾率为8.25%,男生(10.88%)高于女生(5.99%);职业中学学生高(10.25%),初中生低(6.9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青少年网络成瘾与性别、学校类型、学习成绩、感到孤独及因学习问题而感到心情不愉快等因素相关(P值均<0.01).结论 广州市青少年网络成瘾状况值得重视.必须采取综合性措施加强对网络成瘾青少年高危人群的预防控制,减少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发生.
作者:刘伟佳;刘伟;林蓉;张维蔚;吴家刚;林琳;杜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广州市青少年非故意伤害行为现况,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对分层整群随机抽取的广州市66所大、中学校11939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学生骑自行车违规行为的发生率为41.67%,初中生骑自行车违规率高于其他学段学生,普通中学高于重点中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曾经发生过严重受伤的比例为14.84%.经常或总是步行违规的学生占8.08%,高中生高于其他学段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曾经发生过严重受伤的比例为16.22%.近12个月内有14.15%的学生到没有安全防范措施的地方游泳过,普通中学高于重点中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曾经发生过严重受伤的比例为20.78%.近12个月内有5.86%的学生到没有安全防范措施的地方滑过冰,普通中学高于重点中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3.10%曾经发生过严重受伤.结论 广州市青少年非故意伤害行为不容乐观,相关部门须加强针对性的干预.
作者:刘伟佳;刘伟;林蓉;张维蔚;吴家刚;林琳;杜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广州市青少年故意伤害行为现况,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对广州市66所学校11939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9.79%的广州市青少年经常受到欺侮;上放学没有安全感、打架斗殴的发生率分别为9.88%和15.21%.不良情绪发生率为34.41%,女生(36.48%)高于男生(31.98%),高中生(41.78%)高于其他学段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7项不良情绪中以“经常因学习或成绩感到心情不愉快”发生率高,为22.69%.自伤行为、自杀意念、自杀计划以及自杀未遂发生率依次为8.53%,8.34%,4.53%和1.85%;29.38%的广州市青少年有过离家出走的意念,4.81%的学生有离家出走行为.结论 广州市青少年故意伤害行为较为普遍,相关部门应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作者:刘伟;林蓉;张维蔚;吴家刚;林琳;杜琳;刘伟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广州市青少年饮食行为习惯,为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对分层整群随机抽取的广州市66所大、中学校11939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广州市青少年偏食行为检出率为29.87%.调查前7d经常饮用汽水饮料以及进食甜点、油炸食品、快餐及经常吃路边摊的不健康饮食行为比例分别为6.83%,18.36%,9.72%,0.71%和1.52%;很少吃水果、蔬菜,少用早餐,少喝牛奶的行为比例依次为18.20%,2.74%,3.47%和38.74%.经常喝汽水饮料的男生(9.36%)明显多于女生(4.66%),而经常吃甜点的女生(20.42%)则明显多于男生(15.98%);城市青少年经常吃西式快餐(0.90%)的比例明显高于农村青少年(0.36%),而农村青少年很少喝牛奶(54.22%)的比例明显高于城市青少年(30.57%);6.78%的大学生很少吃早餐,47.77%的职中生很少喝牛奶.结论广州市青少年不健康饮食行为普遍存在,不同性别、地区及学段均有各自的特点.应采取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措施.
作者:刘伟;林蓉;张维蔚;吴家刚;林琳;杜琳;刘伟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广州市青少年缺乏体育运动和静坐少动行为现况,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对分层整群随机抽取的广州市66所大、中学校11939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过去7d里每天运动时间超过60 min的天数<3 d和参加中等强度体育锻炼<3 d的学生比例为分别为48.61%和62.14%,女生均高于男生.随着学段的增长,学生缺乏体育运动的比例逐渐上升.每天看电视超过2h的学生比例为45.13%,初中生高;随着母亲文化程度的上升,学生看电视的比例呈下降趋势.每天玩电子游戏超过2h的学生比例为45.13%,职中生高.课外学习时间≥4 h的学生占15.23%,女生高于男生,城市高于农村,高中生的比例高.结论 青少年缺乏体育运动以及静坐少动行为较为常见,运动锻炼不足.要科学引导,提高学生运动锻炼水平.
作者:刘伟;林蓉;张维蔚;吴家刚;林琳;杜琳;刘伟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广州市青少年电子游戏、网络成瘾及赌博等精神成瘾行为现况,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对广州市66所学校11939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青少年每天玩电子游戏≥4 h的比例为13.61%,男生(18.63%)远高于女生(9.30%),农村(14.56%)略高于城市(13.11%),职中生比例高(25.6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青少年网络成瘾率为8.25%,男生(10.88%)明显高于女生(5.99%),职中生高(10.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青少年参加类似赌博的娱乐性活动的发生率为25.87%,男生(33.58%)高于女生(19.24%),城市(23.09%)低于农村(31.13%),职中生的发生率高(38.63%),普通中学(24.26%)高于重点中学(20.8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青少年上网的目的主要是:在线音乐、影视等的收听和收看(52.00%)、即时通讯(QQ,MSN等)(48.93%)、查阅资料(42.65%).结论 广州市青少年长时间玩电子游戏、上网及赌博等精神成瘾行为发生率较高,应通过学校、家庭及社会途径开展针对性干预.
作者:刘伟佳;刘伟;林蓉;张维蔚;吴家刚;林琳;杜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是指青少年个体或群体在偏离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的期望方向上表现出的一类行为[1].这类行为给青少年的健康、完好状态乃至对成年后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直接或间接损害,由此而引发的一系列健康和社会问题已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关注,成为亟需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参照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监测系统(YRBSS),结合我国国情,将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分为以下7种:(1)导致非故意伤害的行为.这类行为易导致车祸、溺水、跌坠、烧伤、烫伤等非故意伤害,主要行为表现有不安全乘车行为、骑自行车违规行为、不安全游泳行为.(2)导致故意伤害的行为.主要包括打架等校园暴力行为以及由此引发的不安全感;自杀、自伤、自残、离家出走;反映内在心理-情绪障碍的外在行为表现,如孤独、精神压力、失眠、伤心绝望等.(3)物质滥用行为.主要包括吸烟、饮酒、吸食毒品和滥用其他药物等行为.(4)精神成瘾行为.
作者:刘伟佳;刘伟;林蓉;张维蔚;吴家刚;林琳;杜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由于学习负担重及电视与计算机的普及,静态活动过多已成为当前学生面临的一个主要健康危险行为.美国1997年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监测发现,和10 a前比,小学生每天参加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人数比例从98.0%降至52.0%,初中生从88.0%降至38.2%,高中生从76.0%降至37.8%[1].美国中学生2000年平均每天看电视、玩游戏机、上网时间分别为3.3,0.8和1.5 h[2].一项2007年针对北京中学生的调查显示,平均每天看电视时间男生为1.23 h,女生为1.29 h;平均每天课外作业时间男生为2.28 h,女生2.45 h;平均每天玩电子游戏时间男生为0.76 h,女生为0.27 h;平均每天使用计算机时间男生为1.10h,女生为1.01 h[3].
作者:王智勇;安庆玉;韩一楠;袁玉;任时;王宏伟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在大学4 a间的变化情况,为促进大学生形成健康生活方式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整群抽取内江师范学院2008级1269名非体育专业本科生,进行为期4a共4次的运动量调查及1次体育健康促进知识与信念调查.结果 随着年级的增高,小运动量学生所占比例逐年增加,中等运动量学生所占比例逐年下降,大运动量学生比例较平稳;4学年均为小运动量的学生占50.6%,长期保持中等或大运动量的学生占18.3%;小运动量学生对运动不足相关疾病易感性、坚持体育锻炼自信心及对体育锻炼行为益处的体验得分较低,中、大运动量组对体育锻炼障碍的体验得分较低.结论 低年级大学生体育锻炼情况好于高年级,不同运动量学生体育健康促进知识与信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应有针对性的开展适宜的健康教育,促进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李俭莉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构建学生体质健康综合评价模型,为积极评价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从《2005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公布的数据中抽取身高、体重、胸围、立定跳远、耐力跑、坐位体前屈、体质量指数、肺活量、体重指数9项指标作为评价依据,采用Excel软件中的雷达图法结合统计学检验,构建学生体质健康综合评价模型,并对该模型的实用性进行验证.结果 广西瑶族12岁及14岁男生的身高、体重、胸围3项指标低于城市汉族男生,且2个年龄段指标体系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该模型具有启发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适用于学生体质健康的综合评价.
作者:潘聚仟 刊期: 2012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