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 主办单位:安徽医科大学;中华医学会安徽分会
  • 国际刊号:1001-7399
  • 国内刊号:34-1073/R
  • 影响因子:0.77
  • 创刊:1985
  • 周期:月刊
  • 发行:安徽
  • 语言:中文
  • 邮发:26-54
  • 全年订价:40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Pж(AJ) 文摘杂志(俄), 万方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维普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文摘杂志,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哥白尼索引(波兰)
  •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 基础医学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12年12期文献
  •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16例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分析

    目的 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方法对2007年4月~2012年5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16例PCNSL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对其免疫表型进行分析.结果 16例PCNSL患者年龄7~74岁,平均52.3岁,男女比例为2.2:1.额叶和枕叶为PCNSL好发部位.镜下见肿瘤细胞弥漫浸润性分布,多聚集在血管周围,呈袖套样结构.免疫表型:16例PCNSL中CD45均呈阳性,15例CD20呈阳性,12例CD79a呈阳性,13例MUM1呈阳性,GFAP均呈阴性,表明16例均为B细胞淋巴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是PCNSL的主要病理类型(16例PCNSL中11例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结论 PCNSL的主要病理类型为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病理学检查和免疫表型分析是其确诊的金标准.

    作者:王应霞;陆建波;赵川;潘国庆;王春艳;杨莹;张旋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ADAM-33相关miR在支气管哮喘小鼠中的表达

    目的 观察与ADAM-33相关的microRNA(miR)在卵清蛋白(ovalbumin,OVA)诱导的支气管哮喘小鼠模型中的表达.方法 制备OVA诱导的支气管哮喘小鼠模型,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中细胞数及建立组织病理验证模型.应用RT-PCR法检测支气管哮喘小鼠模型肺组织中ADAM-33 mRNA的表达差异.应用RT-PCR法检测支气管哮喘小鼠模型肺组织miR-140-5p、miR-148a、miR-138-1、miR-27b与对照组的表达差异.结果 OVA诱导的支气管哮喘小鼠模型组BALF中细胞总数及嗜酸性粒细胞数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组织病理显示支气管哮喘模型组炎症细胞浸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ADAM-33 mRNA在OVA诱导的支气管哮喘小鼠模型肺组织中高表达.在支气管哮喘组,miR-140-5p的表达约为正常对照组的0.12倍;miR-148a的表达约为正常对照组的0.28倍;miR-138-1的表达约为正常对照组的0.35倍;miR-27b的表达约为正常对照组的0.22倍.结论 ADAM-33在OVA诱导的支气管哮喘小鼠模型中明显上调,相关的miR-140-5p、miR-148a、miR-138-1、miR-27b在OVA诱导的支气管哮喘小鼠模型中明显下调.

    作者:刘峰;秦厚兵;周瑶;梅娟娟;李丹;刘娟娟;赵德育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p63与大鼠全脑缺血后神经元凋亡的关系及肢体缺血后处理对p63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p63与大鼠全脑缺血后神经元凋亡的关系及肢体缺血后处理对p63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120只SD大鼠随机分3组(每组40只):假手术(Sham)组、全脑缺血/再灌注(global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I/R)组和肢体缺血后处理(limb ischemia postconditioning,LIPC)组.各组分别在手术后6、12、24、48和72 h处死8只大鼠,行神经行为学评分,检测p63基因表达、神经元密度及凋亡情况.结果 I/R组p63阳性率在术后12、24、48和72 h较Sham组同时相高,组内48 h高(P<0.01);LIPC组与I/R组同时相相比,p63表达降低(P<0.05).I/R组细胞凋亡指数(apoptosis index,AI)较Sham组增加(P<0.05),其中术后48 h高(P<0.05);LIPC组与I/R组同时相比较,AI减少,但高于Sham组(P<0.05),组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p63基因表达在全脑缺血/再灌注后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与神经元凋亡趋势基本一致,提示p63可能参与了神经元的凋亡;肢体缺血后处理具有脑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p63基因表达进而抑制神经元凋亡有关.

    作者:廖常莉;周述芝;张英;赵小蓉;欧册华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腹膜后肿瘤112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腹膜后肿瘤患者的发病年龄、各肿瘤所占比例及其相关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腹膜后肿瘤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 112例腹膜后肿瘤中脂肪组织源性肿瘤34例(30.36%),周围神经源性肿瘤18例(16.07%),副神经节瘤8例(7.14%),神经外胚层肿瘤6例(5.36%),纤维母细胞性及肌纤维母细胞性肿瘤12例(10.71%),平滑肌肉瘤11例(9.82%),纤维组织细胞源性肿瘤6例(5.36%),淋巴瘤4例(3.57%),胃肠间质瘤3例(2.68%),生殖细胞肿瘤3例(2.68%),淋巴管瘤4例(3.57%),滤泡树突细胞肉瘤1例(0.89%),良性尿生殖源性囊肿1例(0.89%),复合型肉瘤1例(0.89%).其中4例良性肿瘤分别于术后8个月、35个月、25年和27年复发.恶性肿瘤中44例复发(45.45%在1年内复发,70.45%在2年内复发),其中2例死亡.结论 112例腹膜后肿瘤中良性肿瘤20例(17.86%),恶性肿瘤92例(82.14%).其中脂肪源性肿瘤多见,神经源性肿瘤其次,第三为纤维母细胞性及肌纤维母细胞性肿瘤.

    作者:石峰;昌红;陈奕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狼疮肾炎184例病理分型与临床表现分析

    目的 分析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的各病理类型及其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探讨LN的病变规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治疗的184例LN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病理分型的LN患者临床表现的差异.结果 (1)弥漫性增殖性肾炎(Ⅳ型)多见,共66例(35.9%),以肾病综合征和肾功能不全多见;(2)临床表现以水肿、发热、关节炎相对多见,其中水肿、高血压以Ⅳ型为多见,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Ⅳ型、Ⅴ+Ⅳ型肾炎患者的24 h蛋白尿、血肌酐、尿素氮升高、血红蛋白降低等较其他组更为严重;(4)Ⅳ型、Ⅴ+Ⅳ型肾炎AI、CI评分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5),各组间SLED AI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同分型的LN具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对分型诊断、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陈素娟;赵明辉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多房囊性肾细胞癌7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多房囊性肾细胞癌 (multilocular cystic renal cell carcinoma,MCRCC)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7例MCRCC进行光镜观察、免疫组化标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均为成人,男性6例,女性1例,年龄29~75岁(平均52岁).超声和(或)CT示多囊性肿块,边界清楚,其间隔内未见膨胀性实性结节.眼观:肿瘤由纤维性假包膜围绕,切面见大小不等的囊腔,内含浆液性或血性液体.镜检:肿瘤囊壁被覆少许透明细胞或上皮缺如,核分裂少或无,呈Fuhrman核级Ⅰ级.囊内成分并非肿瘤性凝固性坏死而是蛋白样物,纤维性囊壁中发现透明细胞巢,使之成为形态学诊断线索.免疫组化标记透明细胞CD10、CK、vimentin阳性,CD68阴性.结论 MCRCC是一种罕见的肾细胞癌组织学亚型,预后良好.易与透明细胞肾细胞癌囊性变及囊性肾瘤等混淆.

    作者:方三高;江军;刘才宝;马强;林俐;肖华亮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结直肠浸润性微乳头状癌11例临床病理学观察

    目的 探讨结直肠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nvasive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IMP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免疫组化表型.方法 对11例结直肠IMPC进行HE染色及免疫组化SP法染色,观察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免疫表型.结果 11例IMPC中,男性6例,女性5例,年龄26~83岁,中位数61岁,平均59.3岁.9例发生于直肠,2例发生于降乙结肠交界处.肿瘤大径1.5~6.5 cm,大体形态:溃疡型6例,隆起溃疡型5例.镜检:IMPC成分在整个肿瘤中所占的比率均>90%,其中5例为纯IMPC.全部病例均检出脉管内癌栓、肠系膜淋巴结转移;术中发现肝脏转移3例,广泛腹膜转移1例,左侧腹股沟淋巴结转移1例.2例术后6个月死于肿瘤;1例术后8个月发现子宫腔癌转移、12个月死于肿瘤;1例术后36个月肝脏转移;4例术后6~38个月无瘤生存;3例失访.结论 结直肠IMPC是一种高度恶性肿瘤,具有高度侵袭性、高脉管侵犯率、高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率,预后差;应与淋巴管内癌栓、转移性肿瘤相鉴别.

    作者:唐涛;张翔洁;张阿众;曹雅静;肖岚;王瑞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维吾尔族妇女子宫颈癌HPV16感染与TGF/Smads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关系

    目的 探讨子宫颈病变中TGF/Smads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与HPV16感染的关系.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维吾尔族妇女慢性子宫颈炎、CIN1~3和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中HPV16的感染情况,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子宫颈病变组织中TGF-β1、Smad4、Runx3蛋白表达.结果 HPV16在慢性子宫颈炎、CIN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感染率分别为8%、47.62%、62.22%;TGF-β1蛋白在3组子宫颈病变上皮及间质中阳性率分别为0、41.26%、71.11%和12%、61.9%、53.33%,随着子宫颈上皮病变加重表达增强(P<0.01).Smad4和Runx3在慢性子宫颈炎、CIN和鳞状细胞癌组织的表达呈递减趋势,阳性率分别为80%、69.84%、40%和84%、69.84%、44.44%(P<0.01);在鳞状细胞癌组TGF-β1与HPV16型感染呈正相关(r=0.515,P<0.001),与Runx3呈负相关(r=-0.318,P<0.033),Smad4和Runx3的表达呈正相关(r=0.329,P<0.027).结论 TGF-β1、Smad4、Runx3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改变可能与子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关,而HPV16的感染可能是影响通路分子表达改变的前提条件.

    作者:李巧稚;塔拉甫·托坎;卡德尔江·木沙;高哈尔·阿依弹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乳头型颅咽管瘤19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乳头型颅咽管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乳头型颅咽管瘤的临床特征、病理学形态和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9例患者中男性11例,女性8例,年龄25~66岁,平均44岁.镜下见肿瘤组织由复层上皮细胞围绕纤维血管形成乳头状结构.其中1例包括两种类型,部分肿瘤为造釉细胞型伴有胆固醇裂隙,小部分为乳头型,1例伴有少量纤毛柱状上皮和杯状细胞;1例伴有鳞状上皮分化.结论 颅咽管瘤的乳头型较造釉细胞型少见,影像学易与垂体腺瘤相混淆,明确诊断依赖病理组织学及免疫表型.

    作者:韩春;张福林;唐峰;毕海霞;胡杰;徐伟;黄锋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非小细胞肺癌中FOXO3a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转录因子FOXO3a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carcinoma,NSCLC)组织中的表达与NSCLC发生、发展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9例NSCLC组织中FOXO3a和CD34的表达情况.结果 (1)FOXO3a在NSCLC的表达与肿瘤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2)FOXO3a在NSCLC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肿瘤类型、肿瘤大小均无关(P>0.05).(3)FOXO3a与CD34在NSCLC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 FOXO3a在NSCLC的表达情况提示FOXO3a可以限制恶性肿瘤进展及控制癌组织中微血管的形成.

    作者:任昭军;柳红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人pEGFP-C2-PRDX3真核表达载体构建与在人髓母细胞瘤DAOY细胞中表达

    目的 构建人pEGFP-C2-PRDX3真核表达载体,并检测其在人髓母细胞瘤DAOY细胞中的表达.方法 从人髓母细胞瘤DAOY细胞中提取总RNA,采用RT-PCR法对编码PRDX3的基因片段进行扩增,应用基因重组技术,将目的 片段亚克隆到pEGFP-C2真核表达载体,经PCR、酶切和测序鉴定后,用脂质体法将重组质粒转染入DAOY细胞,分别采用RT-PCR法、Western blot法检测PRDX3在DAOY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双酶切及测序结果验证PRDX3片段正确插入pEGFP-C2质粒,转染后的PRDX3基因mRNA及蛋白质水平均明显上调.结论 成功构建了具有报告基因-增强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EGFP-C2-PRDX3,为进一步研究PRDX3基因在人髓母细胞瘤中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作者:王晓玫;金红涛;成志强;彭全洲;胡锦涛;高利昆;许静;张石芬;曾照成;刘汉勇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胃癌中HER-2、MT1-MMP及CD147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观察HER-2、MT1-MMP及CD147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和相关性及其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10例正常胃组织和178例胃癌组织中HER-2、MT1-MMP和CD147蛋白的表达.结果 HER-2、MT1-MMP和CD147蛋白在正常胃组织和胃癌组织的表达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且它们在分化程度低、侵及浆膜层以及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中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分化程度高、未侵及浆膜层以及无淋巴结转移胃癌组(P<0.01).在胃食管连接部的HER-2蛋白表达高于胃部胃癌,HER-2与MT1-MMP蛋白在胃癌中表达有相关性,但差异差异无显著性,Pearson相关系数为0.301(P=0.05).CD147与MT1-MMP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亦有相关性,Pearson相关系数为0.887(P<0.01).结论 HER-2、MT1-MMP及CD147蛋白在胃癌中均高表达,HER-2蛋白、CD147蛋白的表达均与MT1-MMP的表达相关,三者可能共同参与胃癌的侵袭和转移.

    作者:苗杰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树突状纤维黏液脂肪瘤10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树突状纤维黏液脂肪瘤(dendritic fibromyxolipoma,DFM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DFML的临床资料、病理学形态和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男性9例,女性1例,年龄39~67岁,平均54岁.多发生于颈项部和肩背部,表现为皮下缓慢性生长的无痛性肿块,直径1~6 cm,平均3.6 cm.肿瘤周界清晰或有菲薄包膜,切面呈灰黄至灰白色,黏液样.镜下见肿瘤由增生的小梭形至星状纤维母细胞样细胞、多少不等的成熟脂肪细胞和黏液样基质组成,细胞之间可见绳索样或纤细的胶原纤维,肿瘤内偶可见丛状小血管,间质内含有少量散在的肥大细胞.免疫组化标记小梭形和星状纤维母细胞样细胞表达vimentin、CD34和BCL-2,其中标记vimentin和CD34可清晰显示树突状的胞质突起.结论 DFML是一种好发于中老年男性的特殊亚型脂肪瘤,与梭形细胞脂肪瘤关系密切,可能属于梭形细胞脂肪瘤的黏液样变型.其需与其他黏液样肿瘤相鉴别.

    作者:乔海国;张昶;庄一林;王坚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非典型性脑膜瘤16例临床病理与预后分析

    目的 探讨非典型性脑膜瘤(atypical meningioma,AM)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和复发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AM的临床资料、影像学、病理形态学和免疫表型特点,并随访患者的复发率和生存情况.结果 16例AM中男性6例,女性10例,发病年龄24~77岁,中位数57岁.多发于大脑凸面、大脑镰和矢状窦,以头痛为主要临床症状.组织学表现为核分裂活性增高、平均核分裂象>5个/10 HPF、细胞密度高,细胞核具有一定的异型性,核质比增高,核仁明显,局部伴有坏死.免疫表型:Ki-67增殖指数平均为14.3%,vimentin阳性,EMA以阳性表达为主.15例获随访结果,7例复发,2例复发患者再次手术后死亡,复发率43.8%.结论 AM是一种高复发性的脑膜瘤,其核分裂活性高,细胞密集,局部伴有坏死,Ki-67增殖指数为14.3%.

    作者:张玉萍;王鲁平;方园;刘志钦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非典型性脑膜瘤临床病理学、超微结构和免疫组化观察

    目的 探讨非典型性脑膜瘤(atypical meningioma,AM)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典型性脑膜瘤及间变性脑膜瘤的鉴别诊断.方法 采用光镜、电镜和免疫组化SP法对95例AM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 AM的光镜、电镜及免疫表型特征与典型性脑膜瘤及间变性脑膜瘤不同.结论 AM临床症状不典型,主要靠病理检查明确诊断.有些病例的病理诊断与典型性脑膜瘤和间变型脑膜瘤及某些转移瘤易混淆,电镜超微结构及免疫表型有助于鉴别诊断.对该类脑膜瘤进行病理诊断时需谨慎,避免误诊,使患者在临床上得到正确治疗和准确的预后评价.

    作者:李晓明;梁国标;陶英群;冯新莉;孙文利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青春期卵巢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1例

    患者女性,13岁,发现腹部肿块1月余,于2012年4月3日入院.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部胀痛不适,呈持续性隐胀痛,未向其它处放射,后无意中发现下腹部有一包块.查体:下腹部稍隆起,腹壁尚软,中下腹部触及一包块,大小6 cm×7 cm×8 cm;上至脐水平线,下至盆腔,界限尚清,活动度可,无压痛,移动性浊音阳性.CT示:盆腔内可见一12 cm×9 cm大小肿块,其内密度不均,膀胱受压.实验室检查:术前除碱性磷酸酶增高,AFP升高,其他血睾酮、血雌孕激素、血清催乳素、促卵泡生长激素、CA125、CEA等均在正常范围内.临床诊断为腹部肿块性质待定,行肿瘤完整切除术.术中见下腹腔内见一11 cm×9 cm×8 cm大小的肿块,向下入盆腔,向上挤压膀胱,向下探查见其蒂位于左侧卵巢,与盆底稍粘连.子宫、右侧附件、肠管未见侵犯.

    作者:蒋莉萍;张杰;肖凤;邱瑜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肺纤维腺瘤1例

    患者男性,58岁,半个月前查体发现左肺占位.无明显咳嗽、咳痰、咳血,无发热,无夜间盗汗,无头痛、头晕,无胸痛、胸闷、憋气,无腹痛、腹泻,于2009年11月16日来我院就诊.体检及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CT检查:左肺舌叶结节灶,考虑周围型肺癌可能性大.

    作者:董艳光;吴起嵩;岳振营;胡营营;张红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甲状腺滤泡癌脑部转移1例

    患者男性,39岁.头枕部包块1年余,不伴疼痛,无瘙痒,无头昏、头痛和恶心不适,近来发现包块逐渐增大,遂于2011年12月1日入院.患者生命体征均正常,查体:头枕部可触及一2 cm ×2 cm大小质软包块,边界尚清,移动差,局部无红肿,皮温不高,包块局部未见异常分泌物,无触痛,未触及波动感;甲状腺左叶可触及一9.0 cm ×8.0 cm大小肿块,质硬,边界不清,无压痛,可随吞咽上下活动.其余部位未见特殊.完善相关检查,胸片提示气管受压明显,考虑纵隔、甲状腺病变.颈部平扫见左侧颈部及胸部前纵隔区域占位病变,考虑恶性肿瘤病变,倾向于甲状腺癌.头部MRI示肿瘤,来源于甲状腺可能性大(图1).

    作者:赵兵;石玉香;袁静萍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鼻腔上颌窦嗜酸性细胞乳头状瘤1例

    患者男性,57岁.8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鼻塞、流涕,在外院就诊.经鼻内镜行鼻息肉摘除术.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头昏感,无鼻塞、流脓涕及鼻出血,遂于2011年11月7日来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就诊.鼻窦CT示:右侧鼻腔上颌窦息肉?专科检查:右侧鼻腔、中鼻道见息肉及下鼻甲息肉样病变,左侧鼻腔未见明显异常.标本经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常规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AB/PAS染色;免疫组化标记CK、CK7、CgA、Syn、vimentin即用型一抗均购自福州迈新公司.SP两步法高温高压抗原修复,DAB显色,胞质着棕黄色为阳性.

    作者:崔会峰;葛霞;王龙飞;陶仪声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阴道上皮样平滑肌瘤1例

    患者女性,49岁,因发现阴道口肿物脱出2年余、加重半年入院.查体:尿道口下方,阴道前壁黏膜下扪及一肿块,直径约2 cm,肿瘤质略硬,界清,与周围组织无粘连,表面光滑无溃烂,无压痛.临床诊断:阴道壁囊肿,行阴道壁囊肿切除术.

    作者:张和平;解正新;汪勤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Maffucci综合征1例

    患者女性,29岁,因右手掌骨包块20年伴发右手掌心、右肘部多发皮下结节3年入院.查体:右手桡背侧(第二掌骨)扪及一直径约5 cm质硬包块,固定,边界清,无明显波动感,无压痛,右手食指近节增粗、变形.右手掌2、3指蹼间,鱼际肌尺侧及右肘部皮下各扪及直径0.7 cm、0.5 cm、1.2 cm蓝紫色结节,质软,无明显压痛,关节活动自如.X线检查:右手第二掌骨及第2指近节指骨囊样扩张变形,骨皮质变薄,小关节面光整,右掌部软组织内见2个高密度小结节影,直径约0.4 cm.X线诊断:右手第2指近节指骨及掌骨内生性软骨瘤,右手掌部软组织内静脉石可能(图1).

    作者:张芳;廖琼;万俊峰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甲状腺孤立性纤维性肿瘤1例临床病理学观察

    目的 探讨甲状腺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及生物学行为.方法 对1例发生于甲状腺的SFT进行HE和免疫组化SP法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36岁,甲状腺右叶一肿块大小3 cm×2.5 cm×1.5 cm.镜下见肿瘤境界清楚,形态多样,肿瘤细胞呈梭形、卵圆形,呈束状、席纹状或血管外皮瘤样结构排列,其间含有胶原纤维束,肿瘤细胞间散在少量大小不一的滤泡.肿瘤细胞CD34、BCL-2、vimentin、CD99、Ki-67均阳性,而S-100、MBP、desmin、SMA、CD117、EMA、CgA、HMBE-1、CD5、TG、TTF1均阴性.结论 发生于甲状腺的SFT极为罕见,且生物学行为尚未确定,需长期随访,确诊需结合临床特征、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

    作者:丁永玲;王艳芬;周洁;刘爽;王磊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恶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2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恶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临床及病理组织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恶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病理形态学特征及临床表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例1行肝肿物穿刺活检及双侧肾上腺肿物切除术.病理诊断:右侧肾上腺符合恶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左侧肾上腺恶性嗜铬细胞瘤,倾向于右侧肾上腺恶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转移;肝左叶穿刺标本转移性恶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例2行左腹膜后肿物+肾脏切除术.病理诊断:左腹膜后恶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肿瘤侵犯肾脏及周围纤维脂肪组织.结论 当嗜铬细胞瘤发生转移和(或)广泛浸润周围器官组织时,可确诊为恶性嗜铬细胞瘤.

    作者:李晶;陈水莲;罗欣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松果体区脊索样脑膜瘤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松果体区脊索样脑膜瘤(chordoid meningioma)临床、影像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脊索样脑膜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对其进行免疫组化SP法及PAS特殊染色,观察其组织病理学并进行随访.结果 瘤细胞胞质内外均见黏液,在黏液基质背景中有成簇或成行的类液滴样细胞,瘤组织中有典型的脑膜上皮漩涡结构,特染及免疫组化染色示PAS、EMA、vimentin和S-100蛋白均(+),CK(-).结论 脊索样脑膜瘤是一种罕见类型的脑膜瘤,发生在松果体区尤为少见,需结合临床病理学、免疫表型及特殊染色方可明确诊断.

    作者:袁玲玲;唐慕湘;刘平;刘涛;龚晓红;汤显斌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甲状腺梭形细胞化生1例临床病理观察

    目的 探讨甲状腺梭形细胞化生(spindle cell metaplasia of thyroid,SCM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1例甲状腺滤泡性腺瘤伴SCMT罕见病例进行染色,并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特征、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肿瘤7 cm×6 cm×5 cm大小,包膜完整,切面灰红、灰黄,呈囊实性.镜下见肿瘤主要为滤泡性腺瘤,见一2.0 cm×1.5 cm×1.2 cm大小梭形细胞区,细胞交织成束状,细胞核呈梭形,染色质细颗粒状,核仁不清,与腺瘤成分互相融合,分界不清.免疫表型:TTF-1、TG、Keratin、vimentin、SMA、Caldesmon均阳性.结论 SCMT非常罕见,可发生于结节性甲状腺肿、滤泡性腺瘤和乳头状/滤泡癌等多种病变中,需结合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进行确诊.免疫组化标记TTF-1和TG阳性,提示其为滤泡来源.

    作者:李香菊;祁晓莉;王春艳;张珊珊;王彦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肺鳞状细胞癌中Caveolin-1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Caveolin-1的表达与肺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EGFR、MMP-9表达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84例肺鳞状细胞癌石蜡标本中Caveolin-1、EGFR、MMP-9的表达.结果 84例肺鳞状细胞癌中Caveolin-1、EGFR及MMP-9的阳性率分别为53.6%、72.6%及 65.5%.Caveolin-1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组织学分级、肿瘤T分期无相关性(P>0.05),与肿瘤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具有明显相关性(P=0.000).Caveolin-1的表达与EGFR、MMP-9的表达之间具有明显正相关性(P<0.05).生存分析结果显示Caveolin-1的高表达对预后有明显影响,可作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Caveolin-1的表达升高与肺鳞状细胞癌的侵袭转移能力增强密切相关,这其中涉及的机制可能与上调EGFR、MMP-9的表达有关,Caveolin-1阳性表达可作为预测肺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的一个独立指标.

    作者:韩非;赵兰香;邵晋晨;叶敏;秦钢;张杰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伴大量蛋白栓3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BV related glomerulonephritis,HBV-GN)伴有毛细血管内蛋白栓的病理学及免疫学特点.方法 对3例HBV-GN伴有毛细血管内蛋白栓的病理学及免疫表型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大量蛋白栓位于肾小球毛细血管襻内.镜下示匀质粉红色,呈团块状.免疫表型:HBsAg、HBcAg、IgG、Fib、C3d、C4d和IgM均(+),CD68和CD61(-).结论 少数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小球肾炎可出现肾小球毛细血管内大量蛋白栓,属于HBsAg、HBcAg、IgG、IgM和Fib混合性蛋白栓,不属于冷球蛋白栓或微血栓.

    作者:金丽;曾玲;郑智勇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子宫颈及阔韧带原发Ewing肉瘤/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征分析

    目的 探讨子宫原发Ewing肉瘤/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EWS/pPNET)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2例子宫颈及阔韧带EWS/pPNET进行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EWS/pPNET分别发生于子宫颈和子宫阔韧带,患者年龄分别为60岁和32岁.肿瘤由幼稚深染的小圆形细胞组成,阔韧带肿瘤细胞核呈粗颗粒状,局灶可见小核仁,子宫颈EWS/pPNET细胞核染色质细腻,胞质稀少,核分裂象易见.免疫表型:vimentin、CD99及Syn阳性,PAS染色胞质呈灶状阳性,CK、CD45阴性.结论 子宫颈及阔韧带EWS/pPNET是一种罕见的小细胞恶性肿瘤,免疫表型及特染在鉴别诊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者:陈云新;吴群英;张彤;沈丹华;张银丽;王颖;宋秋静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肝树突细胞肿瘤2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肝滤泡树突细胞肉瘤(follicular dendritic cell sarcoma,FDCS)和指状突树突细胞肉瘤(interdigitating dendritic cell sarcoma,IDCS)的临床及病理组织学特征.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及原位杂交法对1例肝FDCS和1例肝IDCS进行临床病理学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例1男性,46岁,肝FDCS患者,伴有肝炎及肝硬化;例2女性,64岁,肝IDCS患者,同时伴有乳腺浸润性小叶癌.2例患者均行肝肿物切除术.2例肿瘤细胞均呈梭形或卵圆形,异型明显,呈结节状、束状或旋涡状排列,可见核分裂象,背景富于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其中IDCS部分区域可见纤维化分隔.二者均呈炎性假瘤样表现.免疫表型:肝FDCS表达CD21、CD35,肝IDCS表达S-100蛋白,二者均表达CD68、lysozyme、vimentin;FDCS背景以B淋巴细胞为主,而IDCS则以T细胞为主.二者EBER检测均呈(-).例1术后行化疗,术后2个月复发,5个月后行栓塞术,病情平稳.例2合并分期为T1CN0M0的乳腺浸润性小叶癌,术后随访2个月,健在.结论 FDCS和IDCS均可发生于肝脏,极其少见,可发生于中老年人,形态学均可呈炎性假瘤样表现,免疫表型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肝IDCS预后差.EB病毒在肿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尚不清楚.

    作者:陈定宝;宋秋静;沈丹华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鼻腔鼻窦畸胎癌肉瘤4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鼻腔鼻窦畸胎癌肉瘤(sinonsal teratocarcinosarcoma,SNTCS)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对4例SNTCS进行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4例患者中3例为男性,1例为女性;1例并发颅脑及肝脏转移,1例术后半年复发.SNTCS镜下形态复杂多样,可见未成熟的鳞状细胞巢及腺样结构,部分腺体异型,梭形肉瘤样区围绕不成熟的鳞状细胞巢及腺癌成分分布,有些病例可见嗅神经母细胞瘤样区域及神经原纤维基质,肿瘤间质中尚能见到未分化/原始的肿瘤细胞及分化不等的骨及软骨组织.结论 SNTCS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可能为原始胚胎组织或发育过程中迷离在上呼吸道的多潜能干细胞引起的一种病变.其组织学成分复杂,形态多样,取材不充分可能导致误诊,特征性的组织病理学和免疫表型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作者:连渊娥;杨映红;杨长培;梁建钢;杨焕星;杨发端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不同组织学类型肾癌中E-cadherin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 检测上皮型钙黏蛋白(E-cadherin)在不同组织学类型肾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与不同组织学类型肾癌临床病理诊断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97例不同类型肾癌、5例正常及炎症组织中E-cadherin的表达.分析不同组织类型肿瘤中E-cadherin的表达差异;同时探讨透明细胞肾癌中E-cadherin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及肿瘤大小的关系.结果 E-cadherin在不同组织学类型的肾癌中表达存在差异,其中嫌色细胞癌阳性率为100%(3/3);而乳头状肾细胞癌阳性率为0(0/7);肾透明细胞癌阳性率较低为20.97%(13/62);尿路上皮癌表达较高,阳性率为53.85%(7/13).肾透明细胞癌E-cadherin表达与肿瘤的大小有关,与患者年龄、性别无关.结论 E-cadherin在不同组织学类型肾癌中表达存在差异,对肾癌的临床病理诊断具有应用价值.

    作者:张小玲;肖义达;肖胜军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不同石蜡标本预处理方法对原位杂交检测子宫颈组织中HPV16/18的影响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s, CIN)由低级别演变为高级别、浸润癌的过程中,HPV存在状态大多由游离型变为整合型[1-4].因此识别HPV的存在状态比确定其存在意义更重要.而HPV原位杂交信号的改变,可以识别HPV的存在状态[5,6].在观察病变组织形态学的基础上,观察HPV存在状态是形态学检测一个重要的补充.本文采用酶消化与高压高温水浴法对病变组织做不同的预处理,探讨原位杂交检测HPV存在状态的佳方法.

    作者:徐明堂;何春年;赵焕芬;王树松;段国臣;张秀智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浅谈液氮在脑组织术中冷冻的应用

    术中快速冷冻切片病理检查是现今手术中病理诊断快的一种方法,与临床手术紧密联系,其具有制作质量要求高、诊断者责任重、做出诊断时间短等特点.因此制作出一张比较完美的冷冻切片对病理诊断极为重要.工作中冷冻切片经常因组织本身成分的不同而在制片过程中出现各种差异,特别是脑组织,其含水较丰富、质地较软.术中冷冻时因脑组织内含有大量水分,制成病理切片后组织内形成大量冰晶,冰晶的出现会给病理诊断医师造成很大的困扰,甚至导致误诊,造成严重的后果.脑组织术中快速冷冻时水分的去除方法很多,比如用滤纸吸水、用冻锤促冻等方法,本文现介绍利用液氮使脑组织速冻的一些经验及步骤.

    作者:胡泽良;齐雪岭;边宇;姚坤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TCT细胞标本保存液及其滤过膜管在胸腹水细胞沉渣提取中的应用

    传统胸腹水包埋切片制作中,样本沉渣的提取需要先离心,弃去上清液,才能得到与许多液体混合的沉渣[1].本实验可在不用离心机的情况下,收集胸腹水样本中几乎全部的细胞,且肉眼观察无液体混于其中.

    作者:张洋;车千红;闫禄春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SEMA3F在肿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神经生物学研究显示轴突导向分子Semaphorin 3F(SEMA3F)具有排斥神经节轴突和调节神经系统发育的功能.近年研究发现,作为候选的抑癌基因,SEMA3F及其受体广泛表达于多种肿瘤中,通过调节瘤细胞及内皮细胞的增殖、凋亡、黏附、迁移来影响肿瘤的生长与脉管生成,并提示其可能与肿瘤内神经生成与神经浸润关系密切.该文现将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杨景;吴峰;卞修武;阎晓初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DNA聚合酶δ与肿瘤的关系

    DNA聚合酶δ是参与真核生物DNA合成、损伤与修复、细胞周期调控等过程的重要聚合酶之一.近期有研究发现原发性肝癌组织中DNA聚合酶δ催化亚基p125表达水平较癌旁组织高,也有研究发现肺癌组织中DNA聚合酶δ第4个亚基p12低表达,且在结肠癌组织及细胞系中发现DNA聚合酶δ催化亚基p125的编码基因POLD1发生突变.这些均说明DNA聚合酶δ的异常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

    作者:阮细玲;吴琼;黄怡;李永继;徐恒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罕见的癫痫相关低级别脑肿瘤的病理学诊断

    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e system,CNS)肿瘤中癫痫的发病率为33%~39%,其中一部分肿瘤生长相对缓慢不易被发现,临床表现为癫痫反复发作,患者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却难以控制癫痫发作,经影像学检查、手术治疗和病理学检查终证实为肿瘤.外科手术介入的癫痫病例中脑肿瘤的发生率为10%~56%,这类肿瘤绝大部分为WHO神经系统肿瘤分类中的低级别肿瘤,为WHOⅠ/Ⅱ级肿瘤.尽管癫痫相关的脑肿瘤在组织学上具备肿瘤特征,但其良好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与其它容易复发的胶质肿瘤截然不同.WHO分类中[1-5]WHOⅠ级肿瘤增殖指数低,单纯手术切除即可治愈.因此,临床和病理医师应提高对此类肿瘤的认识,才能作出正确的诊断,以避免临床过度治疗.

    作者:李南云 刊期: 2012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