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昭军;柳红
目的 探讨鼻腔鼻窦畸胎癌肉瘤(sinonsal teratocarcinosarcoma,SNTCS)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对4例SNTCS进行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4例患者中3例为男性,1例为女性;1例并发颅脑及肝脏转移,1例术后半年复发.SNTCS镜下形态复杂多样,可见未成熟的鳞状细胞巢及腺样结构,部分腺体异型,梭形肉瘤样区围绕不成熟的鳞状细胞巢及腺癌成分分布,有些病例可见嗅神经母细胞瘤样区域及神经原纤维基质,肿瘤间质中尚能见到未分化/原始的肿瘤细胞及分化不等的骨及软骨组织.结论 SNTCS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可能为原始胚胎组织或发育过程中迷离在上呼吸道的多潜能干细胞引起的一种病变.其组织学成分复杂,形态多样,取材不充分可能导致误诊,特征性的组织病理学和免疫表型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作者:连渊娥;杨映红;杨长培;梁建钢;杨焕星;杨发端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BV related glomerulonephritis,HBV-GN)伴有毛细血管内蛋白栓的病理学及免疫学特点.方法 对3例HBV-GN伴有毛细血管内蛋白栓的病理学及免疫表型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大量蛋白栓位于肾小球毛细血管襻内.镜下示匀质粉红色,呈团块状.免疫表型:HBsAg、HBcAg、IgG、Fib、C3d、C4d和IgM均(+),CD68和CD61(-).结论 少数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小球肾炎可出现肾小球毛细血管内大量蛋白栓,属于HBsAg、HBcAg、IgG、IgM和Fib混合性蛋白栓,不属于冷球蛋白栓或微血栓.
作者:金丽;曾玲;郑智勇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子宫原发Ewing肉瘤/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EWS/pPNET)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2例子宫颈及阔韧带EWS/pPNET进行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EWS/pPNET分别发生于子宫颈和子宫阔韧带,患者年龄分别为60岁和32岁.肿瘤由幼稚深染的小圆形细胞组成,阔韧带肿瘤细胞核呈粗颗粒状,局灶可见小核仁,子宫颈EWS/pPNET细胞核染色质细腻,胞质稀少,核分裂象易见.免疫表型:vimentin、CD99及Syn阳性,PAS染色胞质呈灶状阳性,CK、CD45阴性.结论 子宫颈及阔韧带EWS/pPNET是一种罕见的小细胞恶性肿瘤,免疫表型及特染在鉴别诊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者:陈云新;吴群英;张彤;沈丹华;张银丽;王颖;宋秋静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方法对2007年4月~2012年5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16例PCNSL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对其免疫表型进行分析.结果 16例PCNSL患者年龄7~74岁,平均52.3岁,男女比例为2.2:1.额叶和枕叶为PCNSL好发部位.镜下见肿瘤细胞弥漫浸润性分布,多聚集在血管周围,呈袖套样结构.免疫表型:16例PCNSL中CD45均呈阳性,15例CD20呈阳性,12例CD79a呈阳性,13例MUM1呈阳性,GFAP均呈阴性,表明16例均为B细胞淋巴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是PCNSL的主要病理类型(16例PCNSL中11例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结论 PCNSL的主要病理类型为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病理学检查和免疫表型分析是其确诊的金标准.
作者:王应霞;陆建波;赵川;潘国庆;王春艳;杨莹;张旋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多房囊性肾细胞癌 (multilocular cystic renal cell carcinoma,MCRCC)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7例MCRCC进行光镜观察、免疫组化标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均为成人,男性6例,女性1例,年龄29~75岁(平均52岁).超声和(或)CT示多囊性肿块,边界清楚,其间隔内未见膨胀性实性结节.眼观:肿瘤由纤维性假包膜围绕,切面见大小不等的囊腔,内含浆液性或血性液体.镜检:肿瘤囊壁被覆少许透明细胞或上皮缺如,核分裂少或无,呈Fuhrman核级Ⅰ级.囊内成分并非肿瘤性凝固性坏死而是蛋白样物,纤维性囊壁中发现透明细胞巢,使之成为形态学诊断线索.免疫组化标记透明细胞CD10、CK、vimentin阳性,CD68阴性.结论 MCRCC是一种罕见的肾细胞癌组织学亚型,预后良好.易与透明细胞肾细胞癌囊性变及囊性肾瘤等混淆.
作者:方三高;江军;刘才宝;马强;林俐;肖华亮 刊期: 2012年第12期
DNA聚合酶δ是参与真核生物DNA合成、损伤与修复、细胞周期调控等过程的重要聚合酶之一.近期有研究发现原发性肝癌组织中DNA聚合酶δ催化亚基p125表达水平较癌旁组织高,也有研究发现肺癌组织中DNA聚合酶δ第4个亚基p12低表达,且在结肠癌组织及细胞系中发现DNA聚合酶δ催化亚基p125的编码基因POLD1发生突变.这些均说明DNA聚合酶δ的异常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
作者:阮细玲;吴琼;黄怡;李永继;徐恒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肝滤泡树突细胞肉瘤(follicular dendritic cell sarcoma,FDCS)和指状突树突细胞肉瘤(interdigitating dendritic cell sarcoma,IDCS)的临床及病理组织学特征.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及原位杂交法对1例肝FDCS和1例肝IDCS进行临床病理学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例1男性,46岁,肝FDCS患者,伴有肝炎及肝硬化;例2女性,64岁,肝IDCS患者,同时伴有乳腺浸润性小叶癌.2例患者均行肝肿物切除术.2例肿瘤细胞均呈梭形或卵圆形,异型明显,呈结节状、束状或旋涡状排列,可见核分裂象,背景富于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其中IDCS部分区域可见纤维化分隔.二者均呈炎性假瘤样表现.免疫表型:肝FDCS表达CD21、CD35,肝IDCS表达S-100蛋白,二者均表达CD68、lysozyme、vimentin;FDCS背景以B淋巴细胞为主,而IDCS则以T细胞为主.二者EBER检测均呈(-).例1术后行化疗,术后2个月复发,5个月后行栓塞术,病情平稳.例2合并分期为T1CN0M0的乳腺浸润性小叶癌,术后随访2个月,健在.结论 FDCS和IDCS均可发生于肝脏,极其少见,可发生于中老年人,形态学均可呈炎性假瘤样表现,免疫表型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肝IDCS预后差.EB病毒在肿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尚不清楚.
作者:陈定宝;宋秋静;沈丹华 刊期: 2012年第12期
术中快速冷冻切片病理检查是现今手术中病理诊断快的一种方法,与临床手术紧密联系,其具有制作质量要求高、诊断者责任重、做出诊断时间短等特点.因此制作出一张比较完美的冷冻切片对病理诊断极为重要.工作中冷冻切片经常因组织本身成分的不同而在制片过程中出现各种差异,特别是脑组织,其含水较丰富、质地较软.术中冷冻时因脑组织内含有大量水分,制成病理切片后组织内形成大量冰晶,冰晶的出现会给病理诊断医师造成很大的困扰,甚至导致误诊,造成严重的后果.脑组织术中快速冷冻时水分的去除方法很多,比如用滤纸吸水、用冻锤促冻等方法,本文现介绍利用液氮使脑组织速冻的一些经验及步骤.
作者:胡泽良;齐雪岭;边宇;姚坤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转录因子FOXO3a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carcinoma,NSCLC)组织中的表达与NSCLC发生、发展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9例NSCLC组织中FOXO3a和CD34的表达情况.结果 (1)FOXO3a在NSCLC的表达与肿瘤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2)FOXO3a在NSCLC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肿瘤类型、肿瘤大小均无关(P>0.05).(3)FOXO3a与CD34在NSCLC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 FOXO3a在NSCLC的表达情况提示FOXO3a可以限制恶性肿瘤进展及控制癌组织中微血管的形成.
作者:任昭军;柳红 刊期: 2012年第12期
患者女性,29岁,因右手掌骨包块20年伴发右手掌心、右肘部多发皮下结节3年入院.查体:右手桡背侧(第二掌骨)扪及一直径约5 cm质硬包块,固定,边界清,无明显波动感,无压痛,右手食指近节增粗、变形.右手掌2、3指蹼间,鱼际肌尺侧及右肘部皮下各扪及直径0.7 cm、0.5 cm、1.2 cm蓝紫色结节,质软,无明显压痛,关节活动自如.X线检查:右手第二掌骨及第2指近节指骨囊样扩张变形,骨皮质变薄,小关节面光整,右掌部软组织内见2个高密度小结节影,直径约0.4 cm.X线诊断:右手第2指近节指骨及掌骨内生性软骨瘤,右手掌部软组织内静脉石可能(图1).
作者:张芳;廖琼;万俊峰 刊期: 2012年第12期
患者男性,57岁.8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鼻塞、流涕,在外院就诊.经鼻内镜行鼻息肉摘除术.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头昏感,无鼻塞、流脓涕及鼻出血,遂于2011年11月7日来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就诊.鼻窦CT示:右侧鼻腔上颌窦息肉?专科检查:右侧鼻腔、中鼻道见息肉及下鼻甲息肉样病变,左侧鼻腔未见明显异常.标本经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常规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AB/PAS染色;免疫组化标记CK、CK7、CgA、Syn、vimentin即用型一抗均购自福州迈新公司.SP两步法高温高压抗原修复,DAB显色,胞质着棕黄色为阳性.
作者:崔会峰;葛霞;王龙飞;陶仪声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p63与大鼠全脑缺血后神经元凋亡的关系及肢体缺血后处理对p63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120只SD大鼠随机分3组(每组40只):假手术(Sham)组、全脑缺血/再灌注(global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I/R)组和肢体缺血后处理(limb ischemia postconditioning,LIPC)组.各组分别在手术后6、12、24、48和72 h处死8只大鼠,行神经行为学评分,检测p63基因表达、神经元密度及凋亡情况.结果 I/R组p63阳性率在术后12、24、48和72 h较Sham组同时相高,组内48 h高(P<0.01);LIPC组与I/R组同时相相比,p63表达降低(P<0.05).I/R组细胞凋亡指数(apoptosis index,AI)较Sham组增加(P<0.05),其中术后48 h高(P<0.05);LIPC组与I/R组同时相比较,AI减少,但高于Sham组(P<0.05),组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p63基因表达在全脑缺血/再灌注后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与神经元凋亡趋势基本一致,提示p63可能参与了神经元的凋亡;肢体缺血后处理具有脑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p63基因表达进而抑制神经元凋亡有关.
作者:廖常莉;周述芝;张英;赵小蓉;欧册华 刊期: 2012年第12期
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e system,CNS)肿瘤中癫痫的发病率为33%~39%,其中一部分肿瘤生长相对缓慢不易被发现,临床表现为癫痫反复发作,患者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却难以控制癫痫发作,经影像学检查、手术治疗和病理学检查终证实为肿瘤.外科手术介入的癫痫病例中脑肿瘤的发生率为10%~56%,这类肿瘤绝大部分为WHO神经系统肿瘤分类中的低级别肿瘤,为WHOⅠ/Ⅱ级肿瘤.尽管癫痫相关的脑肿瘤在组织学上具备肿瘤特征,但其良好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与其它容易复发的胶质肿瘤截然不同.WHO分类中[1-5]WHOⅠ级肿瘤增殖指数低,单纯手术切除即可治愈.因此,临床和病理医师应提高对此类肿瘤的认识,才能作出正确的诊断,以避免临床过度治疗.
作者:李南云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构建人pEGFP-C2-PRDX3真核表达载体,并检测其在人髓母细胞瘤DAOY细胞中的表达.方法 从人髓母细胞瘤DAOY细胞中提取总RNA,采用RT-PCR法对编码PRDX3的基因片段进行扩增,应用基因重组技术,将目的 片段亚克隆到pEGFP-C2真核表达载体,经PCR、酶切和测序鉴定后,用脂质体法将重组质粒转染入DAOY细胞,分别采用RT-PCR法、Western blot法检测PRDX3在DAOY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双酶切及测序结果验证PRDX3片段正确插入pEGFP-C2质粒,转染后的PRDX3基因mRNA及蛋白质水平均明显上调.结论 成功构建了具有报告基因-增强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EGFP-C2-PRDX3,为进一步研究PRDX3基因在人髓母细胞瘤中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作者:王晓玫;金红涛;成志强;彭全洲;胡锦涛;高利昆;许静;张石芬;曾照成;刘汉勇 刊期: 2012年第12期
患者女性,13岁,发现腹部肿块1月余,于2012年4月3日入院.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部胀痛不适,呈持续性隐胀痛,未向其它处放射,后无意中发现下腹部有一包块.查体:下腹部稍隆起,腹壁尚软,中下腹部触及一包块,大小6 cm×7 cm×8 cm;上至脐水平线,下至盆腔,界限尚清,活动度可,无压痛,移动性浊音阳性.CT示:盆腔内可见一12 cm×9 cm大小肿块,其内密度不均,膀胱受压.实验室检查:术前除碱性磷酸酶增高,AFP升高,其他血睾酮、血雌孕激素、血清催乳素、促卵泡生长激素、CA125、CEA等均在正常范围内.临床诊断为腹部肿块性质待定,行肿瘤完整切除术.术中见下腹腔内见一11 cm×9 cm×8 cm大小的肿块,向下入盆腔,向上挤压膀胱,向下探查见其蒂位于左侧卵巢,与盆底稍粘连.子宫、右侧附件、肠管未见侵犯.
作者:蒋莉萍;张杰;肖凤;邱瑜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检测上皮型钙黏蛋白(E-cadherin)在不同组织学类型肾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与不同组织学类型肾癌临床病理诊断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97例不同类型肾癌、5例正常及炎症组织中E-cadherin的表达.分析不同组织类型肿瘤中E-cadherin的表达差异;同时探讨透明细胞肾癌中E-cadherin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及肿瘤大小的关系.结果 E-cadherin在不同组织学类型的肾癌中表达存在差异,其中嫌色细胞癌阳性率为100%(3/3);而乳头状肾细胞癌阳性率为0(0/7);肾透明细胞癌阳性率较低为20.97%(13/62);尿路上皮癌表达较高,阳性率为53.85%(7/13).肾透明细胞癌E-cadherin表达与肿瘤的大小有关,与患者年龄、性别无关.结论 E-cadherin在不同组织学类型肾癌中表达存在差异,对肾癌的临床病理诊断具有应用价值.
作者:张小玲;肖义达;肖胜军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神经生物学研究显示轴突导向分子Semaphorin 3F(SEMA3F)具有排斥神经节轴突和调节神经系统发育的功能.近年研究发现,作为候选的抑癌基因,SEMA3F及其受体广泛表达于多种肿瘤中,通过调节瘤细胞及内皮细胞的增殖、凋亡、黏附、迁移来影响肿瘤的生长与脉管生成,并提示其可能与肿瘤内神经生成与神经浸润关系密切.该文现将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杨景;吴峰;卞修武;阎晓初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非典型性脑膜瘤(atypical meningioma,AM)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典型性脑膜瘤及间变性脑膜瘤的鉴别诊断.方法 采用光镜、电镜和免疫组化SP法对95例AM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 AM的光镜、电镜及免疫表型特征与典型性脑膜瘤及间变性脑膜瘤不同.结论 AM临床症状不典型,主要靠病理检查明确诊断.有些病例的病理诊断与典型性脑膜瘤和间变型脑膜瘤及某些转移瘤易混淆,电镜超微结构及免疫表型有助于鉴别诊断.对该类脑膜瘤进行病理诊断时需谨慎,避免误诊,使患者在临床上得到正确治疗和准确的预后评价.
作者:李晓明;梁国标;陶英群;冯新莉;孙文利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甲状腺梭形细胞化生(spindle cell metaplasia of thyroid,SCM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1例甲状腺滤泡性腺瘤伴SCMT罕见病例进行染色,并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特征、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肿瘤7 cm×6 cm×5 cm大小,包膜完整,切面灰红、灰黄,呈囊实性.镜下见肿瘤主要为滤泡性腺瘤,见一2.0 cm×1.5 cm×1.2 cm大小梭形细胞区,细胞交织成束状,细胞核呈梭形,染色质细颗粒状,核仁不清,与腺瘤成分互相融合,分界不清.免疫表型:TTF-1、TG、Keratin、vimentin、SMA、Caldesmon均阳性.结论 SCMT非常罕见,可发生于结节性甲状腺肿、滤泡性腺瘤和乳头状/滤泡癌等多种病变中,需结合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进行确诊.免疫组化标记TTF-1和TG阳性,提示其为滤泡来源.
作者:李香菊;祁晓莉;王春艳;张珊珊;王彦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甲状腺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及生物学行为.方法 对1例发生于甲状腺的SFT进行HE和免疫组化SP法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36岁,甲状腺右叶一肿块大小3 cm×2.5 cm×1.5 cm.镜下见肿瘤境界清楚,形态多样,肿瘤细胞呈梭形、卵圆形,呈束状、席纹状或血管外皮瘤样结构排列,其间含有胶原纤维束,肿瘤细胞间散在少量大小不一的滤泡.肿瘤细胞CD34、BCL-2、vimentin、CD99、Ki-67均阳性,而S-100、MBP、desmin、SMA、CD117、EMA、CgA、HMBE-1、CD5、TG、TTF1均阴性.结论 发生于甲状腺的SFT极为罕见,且生物学行为尚未确定,需长期随访,确诊需结合临床特征、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
作者:丁永玲;王艳芬;周洁;刘爽;王磊 刊期: 2012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