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涛;张翔洁;张阿众;曹雅静;肖岚;王瑞琳
目的 探讨p63与大鼠全脑缺血后神经元凋亡的关系及肢体缺血后处理对p63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120只SD大鼠随机分3组(每组40只):假手术(Sham)组、全脑缺血/再灌注(global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I/R)组和肢体缺血后处理(limb ischemia postconditioning,LIPC)组.各组分别在手术后6、12、24、48和72 h处死8只大鼠,行神经行为学评分,检测p63基因表达、神经元密度及凋亡情况.结果 I/R组p63阳性率在术后12、24、48和72 h较Sham组同时相高,组内48 h高(P<0.01);LIPC组与I/R组同时相相比,p63表达降低(P<0.05).I/R组细胞凋亡指数(apoptosis index,AI)较Sham组增加(P<0.05),其中术后48 h高(P<0.05);LIPC组与I/R组同时相比较,AI减少,但高于Sham组(P<0.05),组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p63基因表达在全脑缺血/再灌注后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与神经元凋亡趋势基本一致,提示p63可能参与了神经元的凋亡;肢体缺血后处理具有脑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p63基因表达进而抑制神经元凋亡有关.
作者:廖常莉;周述芝;张英;赵小蓉;欧册华 刊期: 2012年第12期
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e system,CNS)肿瘤中癫痫的发病率为33%~39%,其中一部分肿瘤生长相对缓慢不易被发现,临床表现为癫痫反复发作,患者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却难以控制癫痫发作,经影像学检查、手术治疗和病理学检查终证实为肿瘤.外科手术介入的癫痫病例中脑肿瘤的发生率为10%~56%,这类肿瘤绝大部分为WHO神经系统肿瘤分类中的低级别肿瘤,为WHOⅠ/Ⅱ级肿瘤.尽管癫痫相关的脑肿瘤在组织学上具备肿瘤特征,但其良好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与其它容易复发的胶质肿瘤截然不同.WHO分类中[1-5]WHOⅠ级肿瘤增殖指数低,单纯手术切除即可治愈.因此,临床和病理医师应提高对此类肿瘤的认识,才能作出正确的诊断,以避免临床过度治疗.
作者:李南云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乳头型颅咽管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乳头型颅咽管瘤的临床特征、病理学形态和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9例患者中男性11例,女性8例,年龄25~66岁,平均44岁.镜下见肿瘤组织由复层上皮细胞围绕纤维血管形成乳头状结构.其中1例包括两种类型,部分肿瘤为造釉细胞型伴有胆固醇裂隙,小部分为乳头型,1例伴有少量纤毛柱状上皮和杯状细胞;1例伴有鳞状上皮分化.结论 颅咽管瘤的乳头型较造釉细胞型少见,影像学易与垂体腺瘤相混淆,明确诊断依赖病理组织学及免疫表型.
作者:韩春;张福林;唐峰;毕海霞;胡杰;徐伟;黄锋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子宫原发Ewing肉瘤/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EWS/pPNET)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2例子宫颈及阔韧带EWS/pPNET进行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EWS/pPNET分别发生于子宫颈和子宫阔韧带,患者年龄分别为60岁和32岁.肿瘤由幼稚深染的小圆形细胞组成,阔韧带肿瘤细胞核呈粗颗粒状,局灶可见小核仁,子宫颈EWS/pPNET细胞核染色质细腻,胞质稀少,核分裂象易见.免疫表型:vimentin、CD99及Syn阳性,PAS染色胞质呈灶状阳性,CK、CD45阴性.结论 子宫颈及阔韧带EWS/pPNET是一种罕见的小细胞恶性肿瘤,免疫表型及特染在鉴别诊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者:陈云新;吴群英;张彤;沈丹华;张银丽;王颖;宋秋静 刊期: 2012年第12期
DNA聚合酶δ是参与真核生物DNA合成、损伤与修复、细胞周期调控等过程的重要聚合酶之一.近期有研究发现原发性肝癌组织中DNA聚合酶δ催化亚基p125表达水平较癌旁组织高,也有研究发现肺癌组织中DNA聚合酶δ第4个亚基p12低表达,且在结肠癌组织及细胞系中发现DNA聚合酶δ催化亚基p125的编码基因POLD1发生突变.这些均说明DNA聚合酶δ的异常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
作者:阮细玲;吴琼;黄怡;李永继;徐恒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甲状腺梭形细胞化生(spindle cell metaplasia of thyroid,SCM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1例甲状腺滤泡性腺瘤伴SCMT罕见病例进行染色,并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特征、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肿瘤7 cm×6 cm×5 cm大小,包膜完整,切面灰红、灰黄,呈囊实性.镜下见肿瘤主要为滤泡性腺瘤,见一2.0 cm×1.5 cm×1.2 cm大小梭形细胞区,细胞交织成束状,细胞核呈梭形,染色质细颗粒状,核仁不清,与腺瘤成分互相融合,分界不清.免疫表型:TTF-1、TG、Keratin、vimentin、SMA、Caldesmon均阳性.结论 SCMT非常罕见,可发生于结节性甲状腺肿、滤泡性腺瘤和乳头状/滤泡癌等多种病变中,需结合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进行确诊.免疫组化标记TTF-1和TG阳性,提示其为滤泡来源.
作者:李香菊;祁晓莉;王春艳;张珊珊;王彦 刊期: 2012年第12期
患者女性,29岁,因右手掌骨包块20年伴发右手掌心、右肘部多发皮下结节3年入院.查体:右手桡背侧(第二掌骨)扪及一直径约5 cm质硬包块,固定,边界清,无明显波动感,无压痛,右手食指近节增粗、变形.右手掌2、3指蹼间,鱼际肌尺侧及右肘部皮下各扪及直径0.7 cm、0.5 cm、1.2 cm蓝紫色结节,质软,无明显压痛,关节活动自如.X线检查:右手第二掌骨及第2指近节指骨囊样扩张变形,骨皮质变薄,小关节面光整,右掌部软组织内见2个高密度小结节影,直径约0.4 cm.X线诊断:右手第2指近节指骨及掌骨内生性软骨瘤,右手掌部软组织内静脉石可能(图1).
作者:张芳;廖琼;万俊峰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的各病理类型及其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探讨LN的病变规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治疗的184例LN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病理分型的LN患者临床表现的差异.结果 (1)弥漫性增殖性肾炎(Ⅳ型)多见,共66例(35.9%),以肾病综合征和肾功能不全多见;(2)临床表现以水肿、发热、关节炎相对多见,其中水肿、高血压以Ⅳ型为多见,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Ⅳ型、Ⅴ+Ⅳ型肾炎患者的24 h蛋白尿、血肌酐、尿素氮升高、血红蛋白降低等较其他组更为严重;(4)Ⅳ型、Ⅴ+Ⅳ型肾炎AI、CI评分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5),各组间SLED AI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同分型的LN具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对分型诊断、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陈素娟;赵明辉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神经生物学研究显示轴突导向分子Semaphorin 3F(SEMA3F)具有排斥神经节轴突和调节神经系统发育的功能.近年研究发现,作为候选的抑癌基因,SEMA3F及其受体广泛表达于多种肿瘤中,通过调节瘤细胞及内皮细胞的增殖、凋亡、黏附、迁移来影响肿瘤的生长与脉管生成,并提示其可能与肿瘤内神经生成与神经浸润关系密切.该文现将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杨景;吴峰;卞修武;阎晓初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BV related glomerulonephritis,HBV-GN)伴有毛细血管内蛋白栓的病理学及免疫学特点.方法 对3例HBV-GN伴有毛细血管内蛋白栓的病理学及免疫表型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大量蛋白栓位于肾小球毛细血管襻内.镜下示匀质粉红色,呈团块状.免疫表型:HBsAg、HBcAg、IgG、Fib、C3d、C4d和IgM均(+),CD68和CD61(-).结论 少数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小球肾炎可出现肾小球毛细血管内大量蛋白栓,属于HBsAg、HBcAg、IgG、IgM和Fib混合性蛋白栓,不属于冷球蛋白栓或微血栓.
作者:金丽;曾玲;郑智勇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非典型性脑膜瘤(atypical meningioma,AM)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典型性脑膜瘤及间变性脑膜瘤的鉴别诊断.方法 采用光镜、电镜和免疫组化SP法对95例AM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 AM的光镜、电镜及免疫表型特征与典型性脑膜瘤及间变性脑膜瘤不同.结论 AM临床症状不典型,主要靠病理检查明确诊断.有些病例的病理诊断与典型性脑膜瘤和间变型脑膜瘤及某些转移瘤易混淆,电镜超微结构及免疫表型有助于鉴别诊断.对该类脑膜瘤进行病理诊断时需谨慎,避免误诊,使患者在临床上得到正确治疗和准确的预后评价.
作者:李晓明;梁国标;陶英群;冯新莉;孙文利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非典型性脑膜瘤(atypical meningioma,AM)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和复发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AM的临床资料、影像学、病理形态学和免疫表型特点,并随访患者的复发率和生存情况.结果 16例AM中男性6例,女性10例,发病年龄24~77岁,中位数57岁.多发于大脑凸面、大脑镰和矢状窦,以头痛为主要临床症状.组织学表现为核分裂活性增高、平均核分裂象>5个/10 HPF、细胞密度高,细胞核具有一定的异型性,核质比增高,核仁明显,局部伴有坏死.免疫表型:Ki-67增殖指数平均为14.3%,vimentin阳性,EMA以阳性表达为主.15例获随访结果,7例复发,2例复发患者再次手术后死亡,复发率43.8%.结论 AM是一种高复发性的脑膜瘤,其核分裂活性高,细胞密集,局部伴有坏死,Ki-67增殖指数为14.3%.
作者:张玉萍;王鲁平;方园;刘志钦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结直肠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nvasive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IMP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免疫组化表型.方法 对11例结直肠IMPC进行HE染色及免疫组化SP法染色,观察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免疫表型.结果 11例IMPC中,男性6例,女性5例,年龄26~83岁,中位数61岁,平均59.3岁.9例发生于直肠,2例发生于降乙结肠交界处.肿瘤大径1.5~6.5 cm,大体形态:溃疡型6例,隆起溃疡型5例.镜检:IMPC成分在整个肿瘤中所占的比率均>90%,其中5例为纯IMPC.全部病例均检出脉管内癌栓、肠系膜淋巴结转移;术中发现肝脏转移3例,广泛腹膜转移1例,左侧腹股沟淋巴结转移1例.2例术后6个月死于肿瘤;1例术后8个月发现子宫腔癌转移、12个月死于肿瘤;1例术后36个月肝脏转移;4例术后6~38个月无瘤生存;3例失访.结论 结直肠IMPC是一种高度恶性肿瘤,具有高度侵袭性、高脉管侵犯率、高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率,预后差;应与淋巴管内癌栓、转移性肿瘤相鉴别.
作者:唐涛;张翔洁;张阿众;曹雅静;肖岚;王瑞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传统胸腹水包埋切片制作中,样本沉渣的提取需要先离心,弃去上清液,才能得到与许多液体混合的沉渣[1].本实验可在不用离心机的情况下,收集胸腹水样本中几乎全部的细胞,且肉眼观察无液体混于其中.
作者:张洋;车千红;闫禄春 刊期: 2012年第12期
患者男性,57岁.8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鼻塞、流涕,在外院就诊.经鼻内镜行鼻息肉摘除术.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头昏感,无鼻塞、流脓涕及鼻出血,遂于2011年11月7日来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就诊.鼻窦CT示:右侧鼻腔上颌窦息肉?专科检查:右侧鼻腔、中鼻道见息肉及下鼻甲息肉样病变,左侧鼻腔未见明显异常.标本经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常规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AB/PAS染色;免疫组化标记CK、CK7、CgA、Syn、vimentin即用型一抗均购自福州迈新公司.SP两步法高温高压抗原修复,DAB显色,胞质着棕黄色为阳性.
作者:崔会峰;葛霞;王龙飞;陶仪声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Caveolin-1的表达与肺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EGFR、MMP-9表达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84例肺鳞状细胞癌石蜡标本中Caveolin-1、EGFR、MMP-9的表达.结果 84例肺鳞状细胞癌中Caveolin-1、EGFR及MMP-9的阳性率分别为53.6%、72.6%及 65.5%.Caveolin-1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组织学分级、肿瘤T分期无相关性(P>0.05),与肿瘤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具有明显相关性(P=0.000).Caveolin-1的表达与EGFR、MMP-9的表达之间具有明显正相关性(P<0.05).生存分析结果显示Caveolin-1的高表达对预后有明显影响,可作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Caveolin-1的表达升高与肺鳞状细胞癌的侵袭转移能力增强密切相关,这其中涉及的机制可能与上调EGFR、MMP-9的表达有关,Caveolin-1阳性表达可作为预测肺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的一个独立指标.
作者:韩非;赵兰香;邵晋晨;叶敏;秦钢;张杰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鼻腔鼻窦畸胎癌肉瘤(sinonsal teratocarcinosarcoma,SNTCS)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对4例SNTCS进行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4例患者中3例为男性,1例为女性;1例并发颅脑及肝脏转移,1例术后半年复发.SNTCS镜下形态复杂多样,可见未成熟的鳞状细胞巢及腺样结构,部分腺体异型,梭形肉瘤样区围绕不成熟的鳞状细胞巢及腺癌成分分布,有些病例可见嗅神经母细胞瘤样区域及神经原纤维基质,肿瘤间质中尚能见到未分化/原始的肿瘤细胞及分化不等的骨及软骨组织.结论 SNTCS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可能为原始胚胎组织或发育过程中迷离在上呼吸道的多潜能干细胞引起的一种病变.其组织学成分复杂,形态多样,取材不充分可能导致误诊,特征性的组织病理学和免疫表型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作者:连渊娥;杨映红;杨长培;梁建钢;杨焕星;杨发端 刊期: 2012年第12期
患者男性,39岁.头枕部包块1年余,不伴疼痛,无瘙痒,无头昏、头痛和恶心不适,近来发现包块逐渐增大,遂于2011年12月1日入院.患者生命体征均正常,查体:头枕部可触及一2 cm ×2 cm大小质软包块,边界尚清,移动差,局部无红肿,皮温不高,包块局部未见异常分泌物,无触痛,未触及波动感;甲状腺左叶可触及一9.0 cm ×8.0 cm大小肿块,质硬,边界不清,无压痛,可随吞咽上下活动.其余部位未见特殊.完善相关检查,胸片提示气管受压明显,考虑纵隔、甲状腺病变.颈部平扫见左侧颈部及胸部前纵隔区域占位病变,考虑恶性肿瘤病变,倾向于甲状腺癌.头部MRI示肿瘤,来源于甲状腺可能性大(图1).
作者:赵兵;石玉香;袁静萍 刊期: 2012年第12期
患者女性,49岁,因发现阴道口肿物脱出2年余、加重半年入院.查体:尿道口下方,阴道前壁黏膜下扪及一肿块,直径约2 cm,肿瘤质略硬,界清,与周围组织无粘连,表面光滑无溃烂,无压痛.临床诊断:阴道壁囊肿,行阴道壁囊肿切除术.
作者:张和平;解正新;汪勤 刊期: 2012年第12期
术中快速冷冻切片病理检查是现今手术中病理诊断快的一种方法,与临床手术紧密联系,其具有制作质量要求高、诊断者责任重、做出诊断时间短等特点.因此制作出一张比较完美的冷冻切片对病理诊断极为重要.工作中冷冻切片经常因组织本身成分的不同而在制片过程中出现各种差异,特别是脑组织,其含水较丰富、质地较软.术中冷冻时因脑组织内含有大量水分,制成病理切片后组织内形成大量冰晶,冰晶的出现会给病理诊断医师造成很大的困扰,甚至导致误诊,造成严重的后果.脑组织术中快速冷冻时水分的去除方法很多,比如用滤纸吸水、用冻锤促冻等方法,本文现介绍利用液氮使脑组织速冻的一些经验及步骤.
作者:胡泽良;齐雪岭;边宇;姚坤 刊期: 2012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