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 主办单位:安徽医科大学;中华医学会安徽分会
  • 国际刊号:1001-7399
  • 国内刊号:34-1073/R
  • 影响因子:0.77
  • 创刊:1985
  • 周期:月刊
  • 发行:安徽
  • 语言:中文
  • 邮发:26-54
  • 全年订价:40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Pж(AJ) 文摘杂志(俄), 万方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维普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文摘杂志,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哥白尼索引(波兰)
  •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 基础医学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16年11期文献
  • 胃癌中MET基因扩增与蛋白表达的关联性分析

    目的 探讨胃癌细胞中MET基因扩增与蛋白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t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及免疫组化MaxVision法同时检测85例胃癌石蜡包埋组织中MET基因扩增及蛋白表达.结果 FISH检测胃癌细胞中MET基因扩增率为5% (4/85);MET基因蛋白阳性率为43% (37/85);MET基因扩增与蛋白表达检出率不同,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5),故两者关联性低.结论 MET基因扩增与蛋白表达不一致,原因有待进一步分析.

    作者:邓伟;杨春梅;黄江生;王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子宫颈绒毛管状腺癌在液基细胞学中的特点

    目的 探讨绒毛管状腺癌(villoglandular adenocarcinoma,VGA)在液基涂片中的细胞学形态、诊断要点、鉴别诊断及其价值.方法 收集VGA的液基细胞学7例,并复习相关文献、分析总结VGA液基细胞学的诊断要点.结果 7例液基细胞学均有以下特点:肿瘤细胞量丰富,呈团簇状、条带状或片状排列,可见乳头状结构,乳头边界光滑,外周被覆极向较好、细胞胞界清楚的柱状上皮,可见栅栏状及羽翼状结构.细胞核相对一致,排列拥挤,明显重叠.细胞核轻度增大,圆形或被拉长,染色较深但染色质细腻,核仁不明显,部分病例可见小核仁,核分裂象及凋亡可见.背景可有出血、炎症,无肿瘤素质.结论 与普通型子宫颈腺癌相比,VGA的细胞形态相对温和,细胞学病例易漏诊或诊断不足.大量呈轻~中度不典型增生的腺上皮、明确的乳头状结构、拥挤的细胞排列,可作为VGA液基细胞学的诊断线索.

    作者:刘栋;武岳;周辉蓉;李晶;吴赛西;赖李忠;郑宏刚;梁小曼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尤因肉瘤中NKX2.2的表达及其诊断意义

    目的 探讨NKX2.2在尤因肉瘤(Ewing's sarcoma,ES)中的表达及与其它小圆细胞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49例ES组织和43例其它小圆细胞恶性肿瘤中NKX2.2、CD99及FLI1的表达,分析NKX2.2并联合其它指标在ES诊断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NKX2.2在ES中的阳性率为71.43% (35/49),在其它小圆细胞肿瘤中阳性率为9.30% (4/43);NKX2.2在ES中表达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1.43%和90.70%.CD99在ES中表达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和23.26%,FLI1在ES中表达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7.76%和30.23%.联合检测NKX2.2与CD99及FLI1对ES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5.31%和100%.结论 NKX2.2蛋白是ES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有用的标志物,联合检测三者有助于ES与其它小圆细胞肿瘤的鉴别.

    作者:岳冠军;张娜娜;张伟文;王玉萍;齐菲菲;王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FNAB联合BRAF基因突变检测在术前甲状腺结节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术前甲状腺结节诊断中细针穿刺活检(fine-needle aspiration biopsy,FNAB)联合丝/苏氨酸特异性激酶基因V600E(BRAF V600E)突变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88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经超声检查TI-RADS分级Ⅳ~Ⅴ级,均行FNAB联合BRAF V600E突变检测,并分析其在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随着TI-RADS分级的增高BRAF突变阳性率显著增高(P<0.05),在恶性病变中BRAF V600E突变率较高(80.4%),FNAB检测与术后病理符合率为71.6%,联合BRAFV600E突变检测与术后病理符合率为86.4%,联合检测明显优于单独FNAB检测(x2=5.783,P=0.016).结论 术前行FNAB联合BRAF V600E突变检测能够精确FNAB的诊断,提高术前诊断率.

    作者:罗雁;安宁;宋丽娟;杨荣;刘芳;王兰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细胞量少的卵巢癌腹腔液漏诊和过度诊断的实验分析

    目的 探讨细胞量少的卵巢癌腹腔液的漏诊及过度诊断情况及原因.方法 建立卵巢癌腹水模型,分阴性组和4个阳性组,即4 ml良性腹腔冲洗液中有0、5、10、20、40个卵巢癌SKOV3细胞,每组重复3次,以观察HE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切片、磁激活细胞分选(magnetic activated cell sorting,MACS)联合流式细胞鉴定的方法检测该模型.结果 判断阴性组的样本中无癌细胞,部分阳性组样本中有癌细胞;EpCAM、Calretinin均阳性,Pax-8、CK5/6部分阳性;5组中均有EBA-1免疫荧光阳性的上皮细胞,阳性率分别为13.6%、6.7%、9.0%、6.2%、6.3%.结论 卵巢癌腹腔液中的细胞量少时,形态学观察癌细胞易造成漏诊,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易出现假阳性,MACS不能有效分离其中的癌细胞,应采用新方法以识别分离腹腔液中的少量癌细胞.

    作者:邢宝玲;葛素梅;焦练;郭存存;强贤;欧阳俊;夏伟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上皮性卵巢癌中IRSp53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胰岛素受体底物p53蛋白(insulin receptor substrate p53,IRSp53)在上皮性卵巢癌(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EOC)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不同病理类型卵巢组织中IRSp53的表达.结果 IRSp53在EOC中的阳性率为62.82%,显著高于正常卵巢(4.55%)、良性卵巢肿瘤(18.75%)及交界性卵巢肿瘤(26.67%)(P<0.05).IRSp53在EOC中的表达与患者血清CA125水平、FIGO分期、分化程度及术后肿瘤残余直径相关(P<0.05).IRSp53在EOC、正常卵巢、良性卵巢肿瘤和交界性卵巢肿瘤中的表达分别为1.203±0.080、0.240±0.050、0.308±0.354和0.467±0.1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RSp53高表达的EOC患者总生存期明显低于IR-Sp53低表达的患者(P<0.05).结论 IRSp53在EOC中高表达,IRSp53高表达与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提示IRSp53可能在EOC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匡军;唐良萏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乳腺型外阴腺癌中HER-2扩增并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乳腺型外阴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及荧光原位杂交法检测1例HER-2扩增的乳腺型外阴腺癌,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患者95岁,右侧大阴唇菜花样赘生物,形态学类似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免疫表型:GATA-3、GCDFP-15、CK、CK7、E-cadherin均(+),HER-2(3+),ER、PR、CK20、p63、AR均(-);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显示HER-2/neu基因扩增.乳腺型外阴腺癌发病年龄较高,发病率低,临床医师对存在异位的乳腺肿块及HER-2扩增检测未引起足够重视.结论 乳腺型外阴腺癌临床极其罕见,其诊断依赖病理形态和免疫表型,检测HER-2扩增对其靶向治疗具有诊断价值.

    作者:王晓玉;边立会;肖胜军;伍金凤;胡叶;孙昕;张小玲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雷帕霉素靶蛋白病中Caspase-3、 Caspase-9、 Bax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 检测Caspase-3、Caspase-9和Bax在雷帕霉素靶蛋白病致痫病灶中的表达,初步探讨凋亡在该疾病中的意义.方法 选用38例手术切除的致痫病灶标本,包括9例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Ⅱb型(focal cortical dysplasiaⅡb,FCDⅡb)、15例结节性硬化复合征(tuberous sclerosis complex,TSC)和14例节细胞胶质瘤(ganglioglioma,GG),采用免疫组化MaxVision两步法检测Caspase-3、Caspase-9和Bax的表达,计数染色阳性细胞数并进行比较分析,与临床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Caspase-3阳性细胞数在GG组显著大于TSC组和FCDⅡb组(P<0.05);Caspase-9阳性细胞数在FCDⅡb组显著大于TSC和GG组(P<0.05).FCDⅡb组中Bax阳性细胞数与病程有显著相关性(P <0.05);GG组中Caspase-3阳性细胞数与发病年龄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在雷帕霉素靶蛋白病(FCDⅡb、TSC、GG)致痫病灶中存在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凋亡在病变形成中发挥作用,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作者:梁乐;冷慧;郭彦科;邢炜;付静;刘永玲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乳腺实性乳头状癌伴浸润性癌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乳腺实性乳头状癌(solid papillary carcinoma,SPC)伴浸润性癌的临床病理特点、组织学特征和免疫表型.方法 收集乳腺SPC伴浸润性癌8例,总结该组病变的临床资料,采用HE及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染色检测组织病理学特征.结果 乳腺SPC伴浸润性癌好发于老年女性,平均发病年龄55.5岁,其发生率约占SPC总病例的30%.肿瘤常见的临床特征为乳腺肿块和乳头溢液,伴浸润癌常见的类型为乳腺非特殊类型癌和黏液癌,亦常伴神经内分泌分化.SPC伴浸润性癌时,浸润癌周边及其癌巢内肌上皮染色均为阴性.SPC与伴随的浸润癌区域ER、PR均阳性且阳性率较高(≥70%),HER-2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均≤10%.神经内分泌免疫组化标记CgA及Syn均双阳性或单个阳性.结论 SPC可能是低级别乳头状导管原位癌的变异型,其具有进展为其他类型乳腺浸润性癌的潜能.SPC可能为伴神经内分泌分化乳腺黏液癌及非特殊类型癌原位癌阶段的病变.

    作者:胡锦涛;成志强;邵牧民;彭全洲;左敏;王晓玫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siRNA沉默TEM8基因对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

    目的 探讨RNA干扰靶向抑制TEM8基因的表达对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 A549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的影响.方法 采用RT-PCR检测TEM8在5对NSCLC与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采用化学合成针对TEM8基因的小干扰RNA(TEM8 siRNA)下调A549细胞中该基因的表达,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转染后细胞内TEM8的表达,通过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TEM8对A549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CCK8实验及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TEM8对A549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 与癌旁正常肺组织相比,TEM8在NSCLC组织中显著高表达(P<0.05),转染TEM8特异性siRNA后,A549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均受显著抑制.结论 TEM8在NSCLC中呈过表达,干扰TEM8表达可明显抑制NSCLC的增殖与侵袭能力,推测TEM8可能成为治疗NSCLC的新靶点.

    作者:任勇;何威;齐曼丽;陈昕薇;梁励玮;冯俊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甲状腺乳头状癌细针穿刺涂片中BRAF(VE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甲状腺细针穿刺涂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和多灶性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甲状腺细针穿刺涂片诊断为甲状腺乳头状癌或可疑甲状腺乳头状癌合计89例,记录其手术标本中的病灶数量及是否淋巴结转移,细胞涂片褪色后行BRAF(VE1)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对染色结果与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多灶性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89例涂片中检出BRAF阳性51例,阴性38例.BRAF阳性组与阴性组间淋巴结转移率差异有显著性(x2=47.352,P<0.05),一致性检验κ值为0.733;BRAF阳性组与阴性组间多灶性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x2=19.177,P<0.05),一致性检验κ值为0.445.结论 甲状腺细针穿刺涂片BRAF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对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和肿瘤多灶性发生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有望成为术前评估淋巴结转移风险的指标.

    作者:曾铮;李瑞平;赵敏;魏艳华;施中元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支气管上皮-肌上皮癌临床病理观察

    目的 探讨支气管上皮-肌上皮癌(epithelial-myoepithelial carcinoma,EMC)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采用HE、免疫组化SP法对4例支气管EMC的标本进行组织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标记,并分析病理组织学形态和免疫表型.结果 EMC由内层腺上皮及外层肌上皮构成,呈双套管结构.腺上皮成分CK、EMA均呈阳性,肌上皮成分Calponin、p63、CK、CD117、S-100、GFAP均呈阳性.结论 原发于支气管的EMC临床罕见,多数位于大支气管内,诊断依靠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应与黏液表皮样癌、腺样囊性癌、多形性腺瘤转移性透明细胞癌鉴别.EMC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但也可复发或转移.

    作者:刘静;董玮;郭文君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受体酪氨酸激酶EphA7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观察受体酪氨酸激酶EphA7在乳腺癌和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探讨EphA7蛋白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染色检测乳腺正常细胞系、乳腺癌肿瘤细胞系和150例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EphA7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EphA7蛋白在乳腺癌细胞系和浸润性导管癌中表达丢失,其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rs=-0.157,P=0.055)、肿瘤分级(rs=-0.331,P<0.001)呈负相关;与淋巴结转移(rs=0.245,P=0.002)、TNM分期(rs=0.217,P =0.008)、HER-2表达(rs=0.179,P=0.028)呈正相关.结论 EphA7在多数乳腺癌细胞中表达丢失,可能在乳腺癌发生和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刘志;张晴;徐玥;万松;陶自坚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子宫颈癌中IQGAP1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 探讨子宫颈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IQ结构域GTP酶激活蛋白1(IQ-domain GTPase-activating protein 1,IQGAP1)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8例子宫颈癌组织和23例癌旁组织中IQGAP1的表达,并分析IQGAP1表达与子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IQGAP1在子宫颈癌中的阳性率为77.1%(37/48),明显高于癌旁组织(30.4%,7/23),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285,P<0.01).IQGAP1表达与子宫颈癌组织分化程度(x2=3.102,P<0.05)、临床分期(x2=7.111,P<0.05)和淋巴结转移(x2=6.553,P<0.05)相关;与患者年龄(x2 =0.112,P>0.05)无关.结论 子宫颈癌组织中IQGAP1蛋白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且与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有望成为子宫颈癌生物学行为的有效指标之一.

    作者:郭夏;李长振;黄娟;黄敏捷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近红外七甲川花菁染料IR-80染色鉴别乳腺良恶性细胞

    目的 观察乳腺上皮细胞株和乳腺癌细胞株通过近红外(near-infrared,NIR)荧光染料IR-80活体染色后不同的染色效果,探讨佳实验条件用于良、恶性乳腺细胞的鉴别.方法 将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MDA-MB231和人乳腺上皮细胞株MCF-10A与5、2.5、1.25、0.625 μmol/L浓度的NIR荧光染料IR-80在37℃下共同孵育30 min,缓冲液清洗后,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乳腺癌细胞和乳腺上皮细胞在500 ms、1 s和2 s曝光条件下荧光强度.结果 当曝光时间一定时,随着IR-80染料应用液浓度的降低,每种细胞系NIR荧光强度逐渐降低;当IR-80染料应用液浓度一定时,随着曝光时间的增加,NIR荧光强度有所增强,但不明显;同样浓度和曝光时间下观察,乳腺癌细胞系(MCF-7、MDA-MB231)荧光染色强度高于人乳腺上皮细胞系(MCF-10A).当IR-80应用液浓度为1.25 μmol/L时,不同曝光条件下,乳腺癌细胞系NIR荧光染色强度明显高于乳腺上皮细胞系,而乳腺上皮细胞系不发荧光.结论 七甲川花菁染料IR-80活体染色时,乳腺癌细胞荧光强度明显高于乳腺上皮细胞,当IR-80染料应用浓度为1.25 μmol/L,曝光时间为1 s可鉴别乳腺良、恶性细胞,其有望成为鉴别临床乳腺穿刺标本和手术新鲜组织标本良、恶性的新方法.

    作者:陈肖;田迎;张允雷;卢光明;王建东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淋巴结结节病1例

    患者女性,42岁,因乏力、胸闷、气短1个月加重,伴低热1周于2013年3月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胸闷、气短,未引起重视.近一周上述症状加重,伴低热,体温37.8~38.4℃,无盗汗,偶有咳嗽、咳痰.既往史:否认“肺结核”病史,无特殊职业史.入院查体:体温38.2 ℃、心率85次、呼吸频次22次、血压120/80 mmHg.颈部及锁骨上窝可触及数个肿大淋巴结,直径1~1.5cm,活动有压痛.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实验室检查:血、尿、便常规正常,血沉38 mm/H,肿瘤标志物正常,3次留痰检测抗酸杆菌及癌细胞均阴性,血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sACE)水平明显升高(137 IU/L),PPD阴性,肺功能检查基本正常.CT示双肺未见明显病变(图1),纵隔及肺门多发淋巴结肿大,边界清楚,密度均匀(图2).CT诊断:淋巴瘤?遂取右侧颈部淋巴结活检.

    作者:李怀珠;杜萍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食管、肺重复癌1例

    患者男性,63岁,因进食哽咽感1年入院.上消化道造影食管吞钡示:食管下段可见长约3 cm管腔偏心性狭窄段,腔内可见分叶状结节充缺,其内可见盘状溃疡,黏膜破坏紊乱,钡流通过滞留.影像诊断:食管下段癌.电子胃镜检查示:距门齿30 ~ 35 cm见食管隆起性肿物.病理检查示:鳞状上皮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局部癌变.胸部CT检查时发现左肺下叶背段磨玻璃样结节灶,边缘模糊,直径约为22.9mm,相应斜裂牵拉、内陷,考虑肿瘤性病变.临床诊断:食管下段癌、左下肺占位.在我院行左经胸食管癌根治术+左下肺楔形切除术.术中:于食管中段见一肿块,大小3.5 cm×3cm,浸润全层,食管旁、隆突下、下肺韧带等处可见肿大淋巴结;左下肺见一肿块,大小2.5 cm×2 cm,边缘尚光滑.

    作者:李娟;刘劲松;李梅;徐国蕊;李殿炜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腹膜后多发性上皮样平滑肌肉瘤1例

    患者女性,47岁,继发性渐进性痛经7年、经量增多2年余入院.查体:左侧附件可触及一包块直径约6.5 cm肿物,边界清,活动欠佳,右侧附件区未及明显异常.我院B超示子宫大小为9.2 cm ×8.6 cm ×8.5 cm,官腔线左移,子宫体后壁肌层内见一大小为5.0 cm ×4.5 cm ×4.5 cm低回声,周围见假包膜回声,内部回声不均匀;子宫左侧见一大小为6.0cm×3.7 cm×3.5 cm的囊实性包块,境界清楚,内见细小、均匀的点状回声.门诊以“子宫腺肌症、盆腔包块”收入院,拟全麻下行腹腔镜探查+子宫次全切除术+双侧输卵管切除术,术中腹膜后见多个不规则肿瘤,切除其中一个送快速冷冻检查:腹膜后恶性肿瘤.遂行腹式全子宫切除术+双侧附件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作者:邹亮;于晓红;秦赟娜;付秋风;何德明;叶璐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乳腺多次复发性腺样囊性癌1例

    患者女性,82岁,因发现右乳肿物10余年入院.患者于10余年前无意中发现左乳包块,约花生米大小,不能完全推动,无压痛,无皮肤破溃,无乳头溢液.患者于2004、2011、2014年分别在当地医院行3次右乳肿块切除术,具体手术方式及结果不详,现右乳再次出现明显肿块,门诊拟“右乳癌?”收治入院.专科检查:双乳不对称,右乳头红肿,轻度破溃,表面皮肤无明显橘皮样改变;右乳内上象限乳头周边可触及一2 cm×2 cm大小肿块,质硬,边界欠清,活动度差,与周围组织粘连,无压痛;左乳未及明显异常;双侧腋下及锁骨上下窝均未触及明显肿大淋巴结.

    作者:郝华;徐芬;邬黎青;冯琼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肺肉瘤样癌10例并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肺肉瘤样癌(pulmonary sarcomatoid carcinoma,PSC)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PSC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影像学表现、免疫表型、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预后情况.结果 10例PSC中,9例男性患者有长期大量吸烟史,初诊时以咳嗽、咳痰常见,病变部位以上肺多见(8例).其中7例经术后组织病理确诊,3例肺部活检确诊.确诊后10个月内7例发生远处转移,9例患者均在确诊2 ~10个月后死亡,仅1例存活至今.1例行放疗,4例行放、化疗,3例仅行辅助化疗,2例未行放、化疗.病理类型:7例为单一肉瘤样癌(sarcomatoid carcinoma,SC),1例伴鳞癌,1例伴腺癌,1例伴神经内分泌癌.10例肿瘤vimentin和CK均阳性,2例TTF-1阳性,1例CK7阳性,1例CK5/6阳性,1例CD56阳性,2例EMA阳性,1例SMA阳性,1例p63阳性,Ki-67增殖指数40% ~ 90%.结论 PSC是一种差分化的肺部恶性肿瘤,较罕见,以长期吸烟史的中老年男性常见,确诊主要依赖术后病理组织检查,结合免疫表型有助于诊断.

    作者:谭元元;武世伍;柴大敏;马莉;秦燕子;陶仪声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6例并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intravenous leiomyomatosis,IV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子宫IVL患者的临床病理学、影像学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年龄35 ~ 54岁,中位年龄45.5岁.3例以胸闷、胸痛、头晕为主要临床表现,3例表现为盆腔包块伴月经异常.术中见子宫肌壁间结节状肿块,呈蠕虫状、条索样延伸到肌壁间静脉内,部分累及下腔静脉及右心房,切面实性,灰白色,质软,部分胶冻样.镜下肿瘤由梭形细胞构成,异型性不明显,核分裂象罕见,间质血管丰富,伴明显水肿、黏液样变及玻璃样变.瘤细胞中SMA、desmin和H-Caldesmon均呈强阳性,不同程度表达ER和PR,不表达CD10、CD34、CD31和S-100蛋白;Ki-67增殖指数除1例为30%,其他约1%.结论 子宫IVL是具有恶性生物学行为、可累及心脏的良性疾病,具有特定的大体表现和免疫表型.

    作者:赵瑞皎;郭芳芳;高英兰;赵跃武;孔令非;吴凯彦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2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angiomyofibroblastoma,AMF)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2例AMF的临床病理资料及免疫组化SP法染色结果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均为女性外阴肿瘤,边界清,切面灰白色,有暗红色斑点或针尖大暗红色腔隙,实性,质韧.镜下肿瘤由交替分布的细胞密集区和细胞稀疏水肿区构成,其间有大量丰富的毛细血管和中等大小的薄壁血管;瘤细胞形态温和,呈梭形或卵圆形,常呈束状围绕血管排列.免疫表型:2例瘤细胞vimentin均强阳性,desmin、SMA局灶阳性;ER和PR在例1中强阳性,在例2中弱阳性;CD163在例2中大部分瘤细胞阳性,在例1中少数瘤细胞阳性;S-100、CD34、D2-40、CK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均小于3%.结论 AMF是一种好发于女性外阴的良性间叶细胞肿瘤,根据组织学特征和免疫表型可进行诊断,需与发生在外阴的其它软组织肿瘤进行鉴别;完整切除肿瘤是AMF的主要治疗方法.

    作者:丁洪基;高淑红;孔翔;王灿;王贵珍;隋中媛;马桂礼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p16间质细胞表达在子宫内膜息肉和子宫内膜增生症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p16蛋白表达在子宫内膜息肉和子宫内膜增生症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43例子宫内膜息肉、37例子宫内膜增生症和35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组织中p16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差异.结果 91%的子宫内膜息肉间质细胞表达p16蛋白,且其p16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子宫内膜增生症和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16蛋白在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增生症和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中的阳性率分别为91%、83%和9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间质细胞p16蛋白表达可有助于子宫内膜息肉与子宫内膜增生症的鉴别.

    作者:田智丹;王劲松;齐琼;黄文斌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乳腺非特殊类型浸润性癌伴乳腺原发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乳腺非特殊类型浸润性癌伴乳腺原发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分析1例乳腺非特殊类型浸润性癌伴乳腺原发DLBCL的临床资料、组织学特点、免疫表型及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右侧乳腺肿块大小1.5 cm×1.0 cm ×1.0 cm,边界不清,质地较硬;镜下见玻璃样变的纤维间质内肿瘤细胞呈腺样、条索状及实性小巢、团状浸润性生长,瘤细胞较小,胞质核分裂象不易见.免疫表型:肿瘤细胞ER、PR均阳性,HER-2阴性,Ki-67增殖指数约8%.左侧乳腺肿块大小4.0cm×5.0cm×4.0cm,境界较清,质嫩;镜下见肿瘤细胞弥漫浸润,间质少,乳腺结构被破坏,可见残存乳腺导管.瘤细胞胞质嗜酸性,细胞核大,呈圆形或卵圆形,空泡状,核仁较明显,核分裂多见,凋亡细胞及吞噬细胞常见.免疫表型:肿瘤细胞CD20、PAX6、CD79a均阳性,Ki-67增殖指数约80%.结论 乳腺非特殊类型浸润性癌伴乳腺原发DLBCL临床罕见,了解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对该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洁;杨雪琴;徐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二水焦磷酸钙结晶沉积症60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二水焦磷酸钙结晶沉积症(calcium pyrophosphate dihydrate crystal deposition disease,CPPD-CDD)的发病机制及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收集60例CPPD-CDD的临床病理资料,并行HE染色,镜下观察.结果 60例CPPD-CDD中男女比为1∶3.29,平均年龄63岁,好发于关节纤维软骨,膝关节45例,椎间盘11例,临床表现以骨性关节炎为主,具有多样性;影像学示纤维软骨区域出现线状或条片状高密度影或低信号;病理组织学形态为纤维软骨或滑膜组织内多灶性边界清楚,密度均匀的雪花状紫蓝色钙盐沉积,呈短杆状、菱形或立方形结晶.结论 CPPD-CDD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与患者年龄、骨性关节炎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发病机制可能与细胞内外无机焦磷酸的代谢异常有关,根据影像学表现和病理形态学检查可确诊.

    作者:尹海波;徐瑾;王瑞琳;王林森;王淑丽;熊光宜;徐丽娜;杨勇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胰腺黏液性囊性肿瘤伴浸润性巨细胞型间变性癌1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胰腺黏液性囊性肿瘤(mucinous cystic neoplasm,MCN)伴浸润性巨细胞型胰腺间变性癌(anaplastic pancreatic carcinomas,ANPC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胰腺MCN伴浸润性巨细胞型ANPCs临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老年女性,发现胰周占位病变3年余,行胰体尾及脾脏切除术.镜下见肿瘤由分化较好的MCN及低分化的巨细胞型间变性癌构成,间变性癌区可见瘤巨细胞吞噬中性粒细胞现象.免疫表型:瘤细胞表达CK、CK7、CA199及MUC1,部分表达vimentin,不表达CD20、CD3及CD30.治疗后随访4个月尚未复发.结论 胰腺MCN伴浸润性巨细胞型ANPCs罕见,属于胰腺少见的恶性上皮性肿瘤;其中MCN可能为间变性癌的中间过渡状态,终转化为ANPCs.

    作者:齐静雯;马怡晖;陈奎生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心脏外横纹肌瘤2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心脏外横纹肌瘤的临床病理形态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2例心脏外横纹肌瘤的临床资料、光镜形态和免疫表型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例1为成人型横纹肌瘤,发生于颌下浅表软组织,由紧密排列的一致性大多角形细胞和少量间质形成的小叶结构,胞质丰富,嗜酸性,颗粒状或空泡状.例2为极为罕见的生殖道型横纹肌瘤,肿瘤位于黏膜下由散在的成熟程度不一的骨骼肌纤维组成,横纹肌母细胞多呈梭形或带状,胞质内可见横纹.免疫表型:心脏外横纹肌瘤细胞主要表达desmin、Myoglobin和MSA.结论 心脏外横纹肌瘤是一种有骨骼肌分化的间叶组织良性肿瘤,其发病率远低于横纹肌肉瘤,熟悉其各亚型的临床病理特点有助于避免临床误诊、误治.

    作者:张爱兵;李俊;宋晓庆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乳头状肾细胞癌17例临床病理观察

    目的 探讨乳头状肾细胞癌(papillary renal cell carcinoma,PRCC)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PRCC的临床病理特征、组织学分型及免疫组化检测结果.结果 17例PRCC患者中男性10例,女性7例;中位年龄54岁(18~ 64岁),肿瘤直径2~7 cm.13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4例行楔形切除保留肾单位手术.pTNM分期:pT1aN0M0患者5例,pT1bN0M0患者12例.镜下见PRCC主要由多少不等的乳头状和管状结构构成,被覆单层或假复层柱状肿瘤细胞,乳头或间质内可见多少不等的泡沫样巨噬细胞.组织学分型Ⅰ型11例,细胞呈立方形或短柱状,胞质少,淡染;Ⅱ型6例,细胞高柱状,假复层排列,胞质丰富嗜酸性.Fuhrman分级:Ⅰ级3例,Ⅱ级14例.免疫表型:6例表达CD10,13例表达vimentin,14例表达CK(AE1/AE3),15例弥漫性表达CK7,17例均表达AMACR,17例均不表达CD117、CK343E12及TFE3.结论 PRCC是一种少见的起源于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肾细胞癌亚型,具有独特的病理形态特征,确诊时需与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透明细胞PRCC和Xp11.2/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鉴别,联合应用免疫组化标志物CK7、CD10、vimentin及AMACR可协助诊断.

    作者:董丽儒;高万峰;李双;宋旭东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甲状腺未分化癌5例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目的 探讨甲状腺未分化癌(anaplastic thyroid carcinoma,AT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鉴别诊断及预后等.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AT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5例患者中3例女性,2例男性,年龄61~86岁.5例均有甲状腺肿物史,于术后1周~9个月死亡.眼观:2例为囊壁样组织,2例为囊实性肿物,1例为结节性肿物.镜检:肿瘤组织由梭形细胞、巨细胞及上皮样细胞构成,其中2例以梭形细胞为主,1例以梭形细胞及巨细胞为主,2例以上皮样细胞为主.免疫表型:CK、vimentin均阳性,Tg、TTF-1大部分阴性,Ki-67增殖指数高于30%.结论 ATC由部分或完全未分化的细胞构成,细胞成分多样,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有助于诊断.

    作者:蒋尧瀛;姜成威;王喆辉;张丽荣;王丽萍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肺纤维腺瘤4例并临床病理学观察

    目的 探讨肺纤维腺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4例肺纤维腺瘤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行HE和免疫组化EnVision法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男性、女性各2例,发病年龄29 ~58岁(平均43岁).4例肿物与周围肺组织境界清楚,但无明显包膜,其形态与发生在乳腺的纤维腺瘤十分相似,肿瘤组织由立方状细胞形成的腺管样结构和其间的梭形细胞形成的纤维性间质构成.免疫表型:腺样结构CK、EMA、TTF-1均阳性;梭形间质细胞CK、EMA、TTF-1均阴性,而vimentin阳性.结论 肺纤维腺瘤是一种非常罕见的良性肿瘤,由于其缺乏特征性的临床表现易误诊,确诊需在HE形态学的基础上,结合免疫组化进行诊断与鉴别诊断.

    作者:岳振营;蒋君男;魏建国;王慧;董艳光;李文雪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胃腺癌中CD74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CD74蛋白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为临床医师判断肿瘤预后及靶向治疗提供新的可行性参考指标.方法 选取手术切除胃腺癌患者58例不伴HP感染,同时选取正常胃黏膜20例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SP两步法检测胃腺癌组织中CD74的表达,分析其与各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结果 胃腺癌中CD74的阳性检出率(74.1%)高于正常组(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D74在胃腺癌患者中表达增高与肿瘤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浸润深度、肿瘤分化程度、有/无复发无关.CD74阳性检出率随肿瘤分期增高而上升,伴淋巴结转移的患者CD74阳性检出率较未转移者高(P<0.001).CD74阳性者生存时间比CD74阴性者生存时间短(P=0.007).结论 CD74可作为胃腺癌预后判断的一项独立指标及新的治疗靶点,CD74阳性胃腺癌患者预后较差.

    作者:崔丽娟;刘智;夏勤;李林丰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结核分枝杆菌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结核杆菌的检测方法主要有细菌学、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病理工作者需了解这些技术的基本原理、检测过程和优缺点,再根据各医院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MTB检测方案,以提高不同层次检测的准确性.现将近年来结核杆菌的检测技术概况和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齐兴峰;郑智勇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家兔耳廓石蜡切片的制作技巧

    家兔作为实验动物之一,由于繁殖力强、耳廓肥大且耳缘静脉大而清晰,其常常用于药物的血管刺激性试验.优质的病理切片是进行药理毒理学及药效分析的前提和基础[1].家兔耳廓组织结构复杂,包括软骨、耳缘静脉和周围其他纤维组织等,因各组织致密度不同,在石蜡切片制作过程中,切片易破碎、皱褶或裂隙等现象.因此,本实验根据家兔耳组织的结构特点,在常规制片方法的基础上,对石蜡切片制作过程进行优化,现将制作技巧与质量控制介绍如下.

    作者:缪云萍;程敏;董文彬;叶小弟;陈瑛;郑高利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免疫组化双染技术在肿瘤分析中的应用

    病理学诊断技术发展至今,已进入到传统解剖、组织形态学、免疫组化以及原位杂交等分子技术相互补充、综合应用的新阶段.免疫组化技术在我国开展已有三十多年,发挥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随着技术方法的不断充实和改进,新技术也逐渐增加.免疫组化单一染色方法由于提供组织信息有限,且着色在2张或多张切片上,位置分离,加大了病理医师对结果判读的难度.双染技术可以弥补单一染色的不足,该技术可在同一切片上同时或先后进行两种不同染色,如免疫组化双染、免疫组化与特殊染色、免疫组化与原位杂交等.本文着重介绍免疫组化双染技术在各肿瘤组织中的诊断应用,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洪博;王文智;邱雷;刘艳彩;刘铁刚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手动组织芯片仪在髓母细胞瘤中的应用

    临床病理研究通常需要收集大量的组织样本,进行多组、多类病理项目检测,现今国内依然普遍采用普通切片技术进行实验操作,消耗大量的劳动力及资金成本.我科采用简易手动组织芯片仪制作多组织芯片蜡块,应用于髓母细胞瘤分型实验,可大幅降低实验工作量及成本,现介绍如下.

    作者:徐金永;江贤萍;缪秋玲;刘薇薇;宋建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烤片方法对不同组织类型切片皱褶产生的影响

    烤片是组织制片的重要环节之一,常规石蜡组织切片过程中,通常是在切满一只染片架(即30张)后放入烤箱(65℃),30 min后上染片机染色或者手工染片.该方法简便实用,但也存在一定问题,即易使某些组织制片产生皱褶.本文通过对比不同烤片方法下不同组织类型切片的皱褶出现率,旨在探讨烤片方法对制片皱褶的影响.

    作者:钱金林;王登山;李林秋;苏红丹;金雷;曹磊;李青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乳腺梭形细胞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乳腺梭形细胞病变的发病率在乳腺疾病中并不高,但是它的疾病范围谱较广,包括反应性、良性、交界性和恶性增生性疾病等[1];主要有乳腺纤维上皮性肿瘤、间叶性肿瘤、上皮-肌上皮肿瘤和一些特殊类型的化生性癌.这些肿瘤存在多种组织学亚型,且部分肿瘤组织形态学上有重叠现象,对病理诊断的工作造成困难,尤其在穿刺活检时,诊断更为困难,此时不仅要在光镜下仔细观察,还需结合临床和免疫组化检测,必要时需行分子病理学检测进一步明确诊断.

    作者:汪小霞;周晓蝶;涂频;程凯;周晓军 刊期: 201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