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张晴;徐玥;万松;陶自坚
目的 探讨甲状腺细针穿刺涂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和多灶性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甲状腺细针穿刺涂片诊断为甲状腺乳头状癌或可疑甲状腺乳头状癌合计89例,记录其手术标本中的病灶数量及是否淋巴结转移,细胞涂片褪色后行BRAF(VE1)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对染色结果与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多灶性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89例涂片中检出BRAF阳性51例,阴性38例.BRAF阳性组与阴性组间淋巴结转移率差异有显著性(x2=47.352,P<0.05),一致性检验κ值为0.733;BRAF阳性组与阴性组间多灶性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x2=19.177,P<0.05),一致性检验κ值为0.445.结论 甲状腺细针穿刺涂片BRAF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对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和肿瘤多灶性发生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有望成为术前评估淋巴结转移风险的指标.
作者:曾铮;李瑞平;赵敏;魏艳华;施中元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肺肉瘤样癌(pulmonary sarcomatoid carcinoma,PSC)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PSC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影像学表现、免疫表型、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预后情况.结果 10例PSC中,9例男性患者有长期大量吸烟史,初诊时以咳嗽、咳痰常见,病变部位以上肺多见(8例).其中7例经术后组织病理确诊,3例肺部活检确诊.确诊后10个月内7例发生远处转移,9例患者均在确诊2 ~10个月后死亡,仅1例存活至今.1例行放疗,4例行放、化疗,3例仅行辅助化疗,2例未行放、化疗.病理类型:7例为单一肉瘤样癌(sarcomatoid carcinoma,SC),1例伴鳞癌,1例伴腺癌,1例伴神经内分泌癌.10例肿瘤vimentin和CK均阳性,2例TTF-1阳性,1例CK7阳性,1例CK5/6阳性,1例CD56阳性,2例EMA阳性,1例SMA阳性,1例p63阳性,Ki-67增殖指数40% ~ 90%.结论 PSC是一种差分化的肺部恶性肿瘤,较罕见,以长期吸烟史的中老年男性常见,确诊主要依赖术后病理组织检查,结合免疫表型有助于诊断.
作者:谭元元;武世伍;柴大敏;马莉;秦燕子;陶仪声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烤片是组织制片的重要环节之一,常规石蜡组织切片过程中,通常是在切满一只染片架(即30张)后放入烤箱(65℃),30 min后上染片机染色或者手工染片.该方法简便实用,但也存在一定问题,即易使某些组织制片产生皱褶.本文通过对比不同烤片方法下不同组织类型切片的皱褶出现率,旨在探讨烤片方法对制片皱褶的影响.
作者:钱金林;王登山;李林秋;苏红丹;金雷;曹磊;李青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子宫颈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IQ结构域GTP酶激活蛋白1(IQ-domain GTPase-activating protein 1,IQGAP1)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8例子宫颈癌组织和23例癌旁组织中IQGAP1的表达,并分析IQGAP1表达与子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IQGAP1在子宫颈癌中的阳性率为77.1%(37/48),明显高于癌旁组织(30.4%,7/23),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285,P<0.01).IQGAP1表达与子宫颈癌组织分化程度(x2=3.102,P<0.05)、临床分期(x2=7.111,P<0.05)和淋巴结转移(x2=6.553,P<0.05)相关;与患者年龄(x2 =0.112,P>0.05)无关.结论 子宫颈癌组织中IQGAP1蛋白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且与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有望成为子宫颈癌生物学行为的有效指标之一.
作者:郭夏;李长振;黄娟;黄敏捷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支气管上皮-肌上皮癌(epithelial-myoepithelial carcinoma,EMC)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采用HE、免疫组化SP法对4例支气管EMC的标本进行组织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标记,并分析病理组织学形态和免疫表型.结果 EMC由内层腺上皮及外层肌上皮构成,呈双套管结构.腺上皮成分CK、EMA均呈阳性,肌上皮成分Calponin、p63、CK、CD117、S-100、GFAP均呈阳性.结论 原发于支气管的EMC临床罕见,多数位于大支气管内,诊断依靠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应与黏液表皮样癌、腺样囊性癌、多形性腺瘤转移性透明细胞癌鉴别.EMC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但也可复发或转移.
作者:刘静;董玮;郭文君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胰腺黏液性囊性肿瘤(mucinous cystic neoplasm,MCN)伴浸润性巨细胞型胰腺间变性癌(anaplastic pancreatic carcinomas,ANPC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胰腺MCN伴浸润性巨细胞型ANPCs临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老年女性,发现胰周占位病变3年余,行胰体尾及脾脏切除术.镜下见肿瘤由分化较好的MCN及低分化的巨细胞型间变性癌构成,间变性癌区可见瘤巨细胞吞噬中性粒细胞现象.免疫表型:瘤细胞表达CK、CK7、CA199及MUC1,部分表达vimentin,不表达CD20、CD3及CD30.治疗后随访4个月尚未复发.结论 胰腺MCN伴浸润性巨细胞型ANPCs罕见,属于胰腺少见的恶性上皮性肿瘤;其中MCN可能为间变性癌的中间过渡状态,终转化为ANPCs.
作者:齐静雯;马怡晖;陈奎生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乳腺非特殊类型浸润性癌伴乳腺原发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分析1例乳腺非特殊类型浸润性癌伴乳腺原发DLBCL的临床资料、组织学特点、免疫表型及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右侧乳腺肿块大小1.5 cm×1.0 cm ×1.0 cm,边界不清,质地较硬;镜下见玻璃样变的纤维间质内肿瘤细胞呈腺样、条索状及实性小巢、团状浸润性生长,瘤细胞较小,胞质核分裂象不易见.免疫表型:肿瘤细胞ER、PR均阳性,HER-2阴性,Ki-67增殖指数约8%.左侧乳腺肿块大小4.0cm×5.0cm×4.0cm,境界较清,质嫩;镜下见肿瘤细胞弥漫浸润,间质少,乳腺结构被破坏,可见残存乳腺导管.瘤细胞胞质嗜酸性,细胞核大,呈圆形或卵圆形,空泡状,核仁较明显,核分裂多见,凋亡细胞及吞噬细胞常见.免疫表型:肿瘤细胞CD20、PAX6、CD79a均阳性,Ki-67增殖指数约80%.结论 乳腺非特殊类型浸润性癌伴乳腺原发DLBCL临床罕见,了解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对该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洁;杨雪琴;徐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乳腺型外阴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及荧光原位杂交法检测1例HER-2扩增的乳腺型外阴腺癌,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患者95岁,右侧大阴唇菜花样赘生物,形态学类似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免疫表型:GATA-3、GCDFP-15、CK、CK7、E-cadherin均(+),HER-2(3+),ER、PR、CK20、p63、AR均(-);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显示HER-2/neu基因扩增.乳腺型外阴腺癌发病年龄较高,发病率低,临床医师对存在异位的乳腺肿块及HER-2扩增检测未引起足够重视.结论 乳腺型外阴腺癌临床极其罕见,其诊断依赖病理形态和免疫表型,检测HER-2扩增对其靶向治疗具有诊断价值.
作者:王晓玉;边立会;肖胜军;伍金凤;胡叶;孙昕;张小玲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p16蛋白表达在子宫内膜息肉和子宫内膜增生症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43例子宫内膜息肉、37例子宫内膜增生症和35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组织中p16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差异.结果 91%的子宫内膜息肉间质细胞表达p16蛋白,且其p16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子宫内膜增生症和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16蛋白在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增生症和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中的阳性率分别为91%、83%和9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间质细胞p16蛋白表达可有助于子宫内膜息肉与子宫内膜增生症的鉴别.
作者:田智丹;王劲松;齐琼;黄文斌 刊期: 2016年第11期
患者女性,47岁,继发性渐进性痛经7年、经量增多2年余入院.查体:左侧附件可触及一包块直径约6.5 cm肿物,边界清,活动欠佳,右侧附件区未及明显异常.我院B超示子宫大小为9.2 cm ×8.6 cm ×8.5 cm,官腔线左移,子宫体后壁肌层内见一大小为5.0 cm ×4.5 cm ×4.5 cm低回声,周围见假包膜回声,内部回声不均匀;子宫左侧见一大小为6.0cm×3.7 cm×3.5 cm的囊实性包块,境界清楚,内见细小、均匀的点状回声.门诊以“子宫腺肌症、盆腔包块”收入院,拟全麻下行腹腔镜探查+子宫次全切除术+双侧输卵管切除术,术中腹膜后见多个不规则肿瘤,切除其中一个送快速冷冻检查:腹膜后恶性肿瘤.遂行腹式全子宫切除术+双侧附件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作者:邹亮;于晓红;秦赟娜;付秋风;何德明;叶璐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病理学诊断技术发展至今,已进入到传统解剖、组织形态学、免疫组化以及原位杂交等分子技术相互补充、综合应用的新阶段.免疫组化技术在我国开展已有三十多年,发挥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随着技术方法的不断充实和改进,新技术也逐渐增加.免疫组化单一染色方法由于提供组织信息有限,且着色在2张或多张切片上,位置分离,加大了病理医师对结果判读的难度.双染技术可以弥补单一染色的不足,该技术可在同一切片上同时或先后进行两种不同染色,如免疫组化双染、免疫组化与特殊染色、免疫组化与原位杂交等.本文着重介绍免疫组化双染技术在各肿瘤组织中的诊断应用,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洪博;王文智;邱雷;刘艳彩;刘铁刚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检测Caspase-3、Caspase-9和Bax在雷帕霉素靶蛋白病致痫病灶中的表达,初步探讨凋亡在该疾病中的意义.方法 选用38例手术切除的致痫病灶标本,包括9例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Ⅱb型(focal cortical dysplasiaⅡb,FCDⅡb)、15例结节性硬化复合征(tuberous sclerosis complex,TSC)和14例节细胞胶质瘤(ganglioglioma,GG),采用免疫组化MaxVision两步法检测Caspase-3、Caspase-9和Bax的表达,计数染色阳性细胞数并进行比较分析,与临床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Caspase-3阳性细胞数在GG组显著大于TSC组和FCDⅡb组(P<0.05);Caspase-9阳性细胞数在FCDⅡb组显著大于TSC和GG组(P<0.05).FCDⅡb组中Bax阳性细胞数与病程有显著相关性(P <0.05);GG组中Caspase-3阳性细胞数与发病年龄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在雷帕霉素靶蛋白病(FCDⅡb、TSC、GG)致痫病灶中存在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凋亡在病变形成中发挥作用,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作者:梁乐;冷慧;郭彦科;邢炜;付静;刘永玲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RNA干扰靶向抑制TEM8基因的表达对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 A549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的影响.方法 采用RT-PCR检测TEM8在5对NSCLC与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采用化学合成针对TEM8基因的小干扰RNA(TEM8 siRNA)下调A549细胞中该基因的表达,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转染后细胞内TEM8的表达,通过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TEM8对A549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CCK8实验及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TEM8对A549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 与癌旁正常肺组织相比,TEM8在NSCLC组织中显著高表达(P<0.05),转染TEM8特异性siRNA后,A549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均受显著抑制.结论 TEM8在NSCLC中呈过表达,干扰TEM8表达可明显抑制NSCLC的增殖与侵袭能力,推测TEM8可能成为治疗NSCLC的新靶点.
作者:任勇;何威;齐曼丽;陈昕薇;梁励玮;冯俊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乳腺梭形细胞病变的发病率在乳腺疾病中并不高,但是它的疾病范围谱较广,包括反应性、良性、交界性和恶性增生性疾病等[1];主要有乳腺纤维上皮性肿瘤、间叶性肿瘤、上皮-肌上皮肿瘤和一些特殊类型的化生性癌.这些肿瘤存在多种组织学亚型,且部分肿瘤组织形态学上有重叠现象,对病理诊断的工作造成困难,尤其在穿刺活检时,诊断更为困难,此时不仅要在光镜下仔细观察,还需结合临床和免疫组化检测,必要时需行分子病理学检测进一步明确诊断.
作者:汪小霞;周晓蝶;涂频;程凯;周晓军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肺纤维腺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4例肺纤维腺瘤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行HE和免疫组化EnVision法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男性、女性各2例,发病年龄29 ~58岁(平均43岁).4例肿物与周围肺组织境界清楚,但无明显包膜,其形态与发生在乳腺的纤维腺瘤十分相似,肿瘤组织由立方状细胞形成的腺管样结构和其间的梭形细胞形成的纤维性间质构成.免疫表型:腺样结构CK、EMA、TTF-1均阳性;梭形间质细胞CK、EMA、TTF-1均阴性,而vimentin阳性.结论 肺纤维腺瘤是一种非常罕见的良性肿瘤,由于其缺乏特征性的临床表现易误诊,确诊需在HE形态学的基础上,结合免疫组化进行诊断与鉴别诊断.
作者:岳振营;蒋君男;魏建国;王慧;董艳光;李文雪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intravenous leiomyomatosis,IV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子宫IVL患者的临床病理学、影像学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年龄35 ~ 54岁,中位年龄45.5岁.3例以胸闷、胸痛、头晕为主要临床表现,3例表现为盆腔包块伴月经异常.术中见子宫肌壁间结节状肿块,呈蠕虫状、条索样延伸到肌壁间静脉内,部分累及下腔静脉及右心房,切面实性,灰白色,质软,部分胶冻样.镜下肿瘤由梭形细胞构成,异型性不明显,核分裂象罕见,间质血管丰富,伴明显水肿、黏液样变及玻璃样变.瘤细胞中SMA、desmin和H-Caldesmon均呈强阳性,不同程度表达ER和PR,不表达CD10、CD34、CD31和S-100蛋白;Ki-67增殖指数除1例为30%,其他约1%.结论 子宫IVL是具有恶性生物学行为、可累及心脏的良性疾病,具有特定的大体表现和免疫表型.
作者:赵瑞皎;郭芳芳;高英兰;赵跃武;孔令非;吴凯彦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二水焦磷酸钙结晶沉积症(calcium pyrophosphate dihydrate crystal deposition disease,CPPD-CDD)的发病机制及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收集60例CPPD-CDD的临床病理资料,并行HE染色,镜下观察.结果 60例CPPD-CDD中男女比为1∶3.29,平均年龄63岁,好发于关节纤维软骨,膝关节45例,椎间盘11例,临床表现以骨性关节炎为主,具有多样性;影像学示纤维软骨区域出现线状或条片状高密度影或低信号;病理组织学形态为纤维软骨或滑膜组织内多灶性边界清楚,密度均匀的雪花状紫蓝色钙盐沉积,呈短杆状、菱形或立方形结晶.结论 CPPD-CDD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与患者年龄、骨性关节炎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发病机制可能与细胞内外无机焦磷酸的代谢异常有关,根据影像学表现和病理形态学检查可确诊.
作者:尹海波;徐瑾;王瑞琳;王林森;王淑丽;熊光宜;徐丽娜;杨勇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胃癌细胞中MET基因扩增与蛋白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t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及免疫组化MaxVision法同时检测85例胃癌石蜡包埋组织中MET基因扩增及蛋白表达.结果 FISH检测胃癌细胞中MET基因扩增率为5% (4/85);MET基因蛋白阳性率为43% (37/85);MET基因扩增与蛋白表达检出率不同,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5),故两者关联性低.结论 MET基因扩增与蛋白表达不一致,原因有待进一步分析.
作者:邓伟;杨春梅;黄江生;王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乳头状肾细胞癌(papillary renal cell carcinoma,PRCC)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PRCC的临床病理特征、组织学分型及免疫组化检测结果.结果 17例PRCC患者中男性10例,女性7例;中位年龄54岁(18~ 64岁),肿瘤直径2~7 cm.13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4例行楔形切除保留肾单位手术.pTNM分期:pT1aN0M0患者5例,pT1bN0M0患者12例.镜下见PRCC主要由多少不等的乳头状和管状结构构成,被覆单层或假复层柱状肿瘤细胞,乳头或间质内可见多少不等的泡沫样巨噬细胞.组织学分型Ⅰ型11例,细胞呈立方形或短柱状,胞质少,淡染;Ⅱ型6例,细胞高柱状,假复层排列,胞质丰富嗜酸性.Fuhrman分级:Ⅰ级3例,Ⅱ级14例.免疫表型:6例表达CD10,13例表达vimentin,14例表达CK(AE1/AE3),15例弥漫性表达CK7,17例均表达AMACR,17例均不表达CD117、CK343E12及TFE3.结论 PRCC是一种少见的起源于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肾细胞癌亚型,具有独特的病理形态特征,确诊时需与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透明细胞PRCC和Xp11.2/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鉴别,联合应用免疫组化标志物CK7、CD10、vimentin及AMACR可协助诊断.
作者:董丽儒;高万峰;李双;宋旭东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术前甲状腺结节诊断中细针穿刺活检(fine-needle aspiration biopsy,FNAB)联合丝/苏氨酸特异性激酶基因V600E(BRAF V600E)突变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88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经超声检查TI-RADS分级Ⅳ~Ⅴ级,均行FNAB联合BRAF V600E突变检测,并分析其在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随着TI-RADS分级的增高BRAF突变阳性率显著增高(P<0.05),在恶性病变中BRAF V600E突变率较高(80.4%),FNAB检测与术后病理符合率为71.6%,联合BRAFV600E突变检测与术后病理符合率为86.4%,联合检测明显优于单独FNAB检测(x2=5.783,P=0.016).结论 术前行FNAB联合BRAF V600E突变检测能够精确FNAB的诊断,提高术前诊断率.
作者:罗雁;安宁;宋丽娟;杨荣;刘芳;王兰 刊期: 201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