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肾绞痛发生后不同时间点行经输尿管镜碎石术( URL)治疗输尿管中下段结石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择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5年9月行URL治疗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患者共98例,依据肾绞痛首次发作后14 d内和14 d后行手术治疗分为A组(50例)和B组(48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前尿常规和尿培养检测感染发生率、一次性结石清除率、输尿管息肉检出率及术后第14天双J管拔除率等。结果 B组患者手术时间(48.60±7.84) min显著长于A组(38.23±5.3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前尿常规检测感染发生率和输尿管息肉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P<0.05);B组患者术后第14天双J管拔除率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肾绞痛首次发作后14 d内行URL治疗输尿管中下段结石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前尿路感染和输尿管息肉发生,并有助于缩短术后留置双J管时间。
作者:罗勇;史彦彬;王刚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残留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5年3月在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妇科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102例患者病历资料,对患者的基本资料、手术资料、术后残留复发及其复发的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后随访3~48个月,术后复发36例,复发率35.29%,手术至发现患者肌瘤复发时间平均为(31.26±6.93)个月,术后3个月经B超复查提示有子宫肌瘤残留16例,残留率为15.69%,残留患者接受后续药物治疗复发率22.22%,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发病年龄小、肌瘤瘤体直径大、数目多、有残留、未接受后续药物治疗是复发的独立性危险因素(P<0.05)结论患者的年龄(≤40岁),子宫肌瘤大径(≥8 cm)及数目(≥4个)、术后肌瘤残留是术后复发的主要危险因素;对于有残留患者需接受后续治疗以减少术后复发。
作者:江飞云;倪观太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合并低蛋白血症不良妊娠结局。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安徽省妇幼保健院分娩无明显严重孕期并发症的双胎妊娠140例,将其中90例低蛋白血症患者设为观察组,按低蛋白血症诊断标准将90例患者分为重度低蛋白血症组(血清白蛋白<20 g/L,Ⅰ组,n=34)和轻度低蛋白血症组(20 g/L<血清白蛋白<30 g/L,Ⅱ组,n=56);血清白蛋白正常的双胎妊娠50例纳入对照组。统计比较观察组及对照组产妇的一般临床资料、生化检查指标、妊娠不良结局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生化指标、妊娠不良结局与对照组比较,肝肾功能及血脂损伤较对照组严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孕产次,体质指数(BMI),自然受孕与否,不良妊娠史,绒毛膜性质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组间(Ⅰ组和Ⅱ组)比较,Ⅰ组肝肾功能及血脂损伤较Ⅱ组严重,Ⅰ组产妇在胎盘早剥、产后出血、新生儿低体重、窒息发生率等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等方面显著高于Ⅱ组(P<0.05)。结论随着低蛋白血症的出现及进展,产妇肝肾功能及血脂代谢损伤加重,双胎妊娠胎盘早剥、产后出血、产褥感染等并发症发病率增加,并可造成围生儿不良结局。
作者:郑晨旻;汪莲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下肢动脉血管闭塞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安徽省六安市立医院疑似下肢动脉血管闭塞性病变的50例患者行CT血管成像( CTA)检测,其中30例患者自愿在CTA检后1周内接受数字血管减影( DSA)检测,以DSA结果为金标准,比较30例患者CTA的图像质量及分辨血管狭窄的特异度及灵敏度。结果参照 DSA的结果, CTA对下肢动脉血管狭窄情况(≥50%)的准确度为95.55%(275/288),特异度及灵敏度分别为98.1%(106/108)与93.9%(169/180),两组对中度及以上狭窄的准确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46,P=0.999)。结论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下肢动脉血管闭塞性病变的诊断方面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袁家长;魏杰;李亮;邵平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比较达比加群酯与低分子肝素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 DVT)的疗效与安全性的差异。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在宣城中心医院住院的单髋或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73例,随机分为基础治疗组(对照组)24例,达比加群酯组(DE组)25例,低分子肝素组(LMWH组)24例。置换后行双下肢彩色多普勒检查评估DVT形成情况,并观察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元时间( PT)变化情况及安全性。结果 DE组和LMWH预防DVT效果优于对照组( P<0.05),而DE组和LMWH组患者在预防DVT发生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DE组和LMWH组在治疗期间均无严重出血。结论达比加群酯与低分子肝素均具有较好的预防髋关节置换后DVT的发生,达比加群酯疗效及安全性与低分子肝素作用相当。
作者:赵伟;曲虹;丁美精;胡小辉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总结多层次自体肋软骨耳支架在外耳再造术中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对解放军第105医院整形外科2010年3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37例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应用自体肋软骨3层拼接雕刻耳支架,实施外耳再造术。观察再造耳三维立体结构及颅耳角的成形。结果37例再造耳廓三维立体结构清晰,颅耳角成形良好。1例在二期术后发生小面积耳支架外露,用颞浅筋膜瓣转移+植皮法修复,预后良好。结论多层次自体肋软骨耳支架可以一次成形颅耳角,形成三维立体结构,是耳再造术中同期构建颅耳角的适宜方法。
作者:刘烨;黄进军;蒋海越;潘博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行保留下鼻甲骨性框架镂空切除部分增生骨质的手术方式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疗效。方法对安庆石化医院2012年8月至2014年3月30例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采用经鼻内镜行保留下鼻甲框架镂空切除增生骨质的手术。术后定期复诊,评定疗效。结果30例患者术后有效率为100%,术后鼻阻塞症状明显改善,无影响鼻腔功能并发症发生。结论经鼻内镜行保留下鼻甲框架镂空切除增生骨质的手术方式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具有创伤小、效果好,术后恢复快、符合鼻腔生理功能要求等特点,值得推广。
作者:汪文晓;朱长龙;赵小康;杨中目;汤未;杨玲玲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患者血清抗PLA2受体(PLA2R)抗体与尿蛋白谱的变化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6年5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行肾脏活检并确诊IMN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比较血清抗PLA2R抗体阳性与阴性患者尿蛋白谱的差异。结果血清抗PLA2R抗体阳性组患者的血清清蛋白低于阴性组( P<0.05),24 h 尿蛋白定量高于阴性组(P<0.05)。血清抗PLA2R抗体阳性组患者尿蛋白谱中尿白蛋白(A1b)/肌酐、总蛋白/肌酐和转铁蛋白/肌酐值均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肌酐、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肌酐、IgG/肌酐、α1微球蛋白(α1-MG)/肌酐、β2微球蛋白(β2-MG)/肌酐、胱抑素C/肌酐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 FDP)/肌酐与阴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IMN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分别与尿A1b/肌酐(r=0.43, P=0.001)、尿总蛋白/肌酐(r=0.56,P=0.001)及尿转铁蛋白(TRF)/肌酐(r=0.46, P=0.00)呈正相关。结论 IMN患者血清抗PLA2R抗体阳性与阴性的尿蛋白谱存在差异,阳性患者的尿蛋白含量更高。
作者:齐向明;江肖;汪燕;朱启金;徐兴欣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不同检查时机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 OGIB)患者诊断率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2006年9月至2015年1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连续入组157例OGIB患者,按开始出现消化道出血至胶囊内镜检查时间将其分为出血开始3 d内接受检查患者(A组)及出血开始3 d后接受检查患者(B组)。比较两组患者胶囊内镜诊断率及后续治疗干预间的差异。结果共有157例OGIB患者(男性83例,女性74例)接受胶囊内镜检查,总体阳性率为89.2%,血管畸形为主要的阳性发现(32.5%)。 A组患者阳性率为94.2%,B组患者阳性率仅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患者比较,A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且输血量更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于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较早进行胶囊内镜检查可能提供更多诊断信息,并因此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及减少输血量。
作者:胡静;许建明;蔡轶;吴娟;时晨;马晓菡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胸腹腔镜联合进行选择性三野淋巴结的食管癌根治术治疗胸段食管癌的安全性、有效性及经济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省肿瘤医院2012年8月至2016年2月接受胸腹腔镜联合微创手术或者开放手术进行选择性三野淋巴结的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103例临床资料,其中微创组手术患者48例,开放组手术患者55例。比较两组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死亡率、吻合口瘘发生率、肺部感染发生率、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淋巴结清扫数目及住院费用等资料。结果心律失常发生率、肺部感染发生率、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声音嘶哑发生率等指标微创组较开放组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手术死亡、乳糜胸发生、腹部切开裂开、术后大出血、吻合口瘘发生率等,微创组与开放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微创组的淋巴结清扫数目显著多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τ=2.281,P=0.039)。但治疗费用方面,微创组患者较开放组花费更大。结论胸腹腔镜联合微创进行三野淋巴结的食管癌根治术治疗食管癌是安全的,但是其治疗费用较高。
作者:任自学;张荣新;张安庆;张干;周经月;解明华;王圣应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手术( VATS)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马鞍山市人民医院89例施行VATS治疗的自发性气胸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采取“单操作孔法”49例,采取“三孔法”4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管引流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疼痛程度等指标。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无一例围手术期死亡,无严重并发症。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后胸管引流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术中出血量[(24.4±5.9)mL vs (40.62±8.7)mL]和术后疼痛评分[(3.4±1.1)分vs (6.7±0.9)分]上,单操作孔组均低于三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操作孔VATS治疗自发性气胸是一种操作简单、效果确切的手术方式,较“三孔法”可进一步减少创伤。
作者:陆小河;章焱周;吕剑剑;陈业庭;葛孝忠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桥本氏甲状腺炎( HT)合并结节样病变的超声影像学特征,以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收集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2010年10月至2014年10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4例HT合并良性结节(良性组)和51例HT合并恶性结节(恶性组)共计105个结节的超声影像资料,分析比较良、恶性结节的超声图像特征。结果按照HT腺体实质背景的超声表现,将105例结节分为均质型(40例)、斑片型(15例)、弥漫型(26例)、结节型(24例)。与良性结节相比,恶性结节更多表现为边界不清晰(76.5%比18.5%),形态不规则(74.5%比16.7%),内部结构为实性(92.2%比68.5%),低回声(62.8%比29.6%),结节内微钙化(58.8%比3.7%),纵横比≥1(41.2%比9.3%),血流局部丰富或不规则(76.5%比16.7%)。超声分型为结节型HT中良性结节的比例显著高于恶性结节(70.8%比29.2%)。恶性组中,均质型、斑片型HT中恶性结节多呈低回声,弥漫型HT中恶性结节多呈高回声;微小钙化多见于均质型、斑片型HT恶性结节中,粗大钙化多见于弥漫型和结节型HT恶性结节中。结论超声对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结节样病变良恶性的鉴别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代妮娜;张文君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观察经桡动脉用无鞘导管对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滁州市第一医院60例接受无鞘指引导管介入治疗的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临床资料、影像资料、恢复状况以及术后并发症,了解无鞘指引导管的通过性和支撑性。结果60例患者中单支血管病变28例,双支病变8例,慢性完全闭塞病变7例,迂曲合并钙化病变9例,分叉病变8例(其中3例合并双支病变,4例合并迂曲钙化病例,1例合并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均使用无鞘指引导管介入治疗,全部通过桡动脉顺利到位,成功接受PCI治疗56例,失败4例。结论经桡动脉使用无鞘指引导管对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治疗具有良好的通过性、强支撑力、导管腔大,能够完成绝大部分冠状动脉病变的治疗。
作者:李世光;张涛;李开璇;李兆伟;王大正;张从高;张军;周利民;刘俊;马根山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 DTC)患者术后131 I清除残余甲状腺组织(简称“清甲”)的疗效及131 I清甲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3月至2015年1月安徽省立医院行131 I 清甲治疗的DTC术后患者41例,其中乳头状癌37例、滤泡状癌4例,131 I清甲治疗剂量为1110~5550 MBq。观察131 I清甲成功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131 I清甲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41例DTC术后患者中,131I清甲成功率为60.98%(25/41)。单因素分析显示残余甲状腺质量(χ2=8.431,P=0.006)、24 h摄131 I率(χ2=7.663,P=0.015)和131 I剂量(χ2=12.751,P=0.001)是影响131 I疗效的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残余甲状腺质量(Wald=4.326,P=0.018)和131I剂量(Wald=12.320,P=0.000)是影响131I清甲治疗效果的独立因素。结论 DTC患者术后131 I清甲治疗的成功率较高,残余甲状腺质量和131 I剂量是影响131 I清甲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
作者:夏俊勇;程义壮;刘学公;卞岍雨;罗玲玲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分析总结空泡蝶鞍综合征的低场磁共振( MRI)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省海军安庆医院2010年2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68例空泡蝶鞍综合征的低场MRI影像资料。结果空泡蝶鞍综合征的MRI征象有:蝶鞍扩大,鞍底下陷;鞍内被长T1长T2脑脊液信号充填;垂体高度<2 mm或垂体受压变扁平并紧贴鞍底;垂体柄延长,伸向鞍底。结论低场MRI具有图像分辨率高,多方位及多参数成像,无辐射等优点,可以早期、准确、无创发现空泡蝶鞍综合征。
作者:许思祥;杨珊珊;吴彬彬;叶军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对比分析吉兰-巴雷综合征(GBS)3种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探讨治疗GBS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安徽省立医院住院治疗的90例GBS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临床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治疗组(IVIG组)、免疫球蛋白+糖皮质激素治疗组(IVIG+激素组)与糖皮质激素治疗组(激素组)3组,其中IVIG组32例,IVIG+激素组24例,激素组34例,两两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 IVIG组、IVIG+激素组及激素组治疗均有效,IVIG组与激素组以及IVIG+激素组与激素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IVIG组疗效与IVIG+激素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IVIG是临床治疗GBS的有效方法,早期应用可改善预后,而IVIG联合激素治疗疗效与单独应用IVIG相比无明显优势,不推荐激素联合应用。
作者:张丽;赵江明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外周血象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数比值( NLR)对肿瘤并发病原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肿瘤医院2014年4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43例伴病原菌感染肿瘤患者(感染组)和43例无病原菌感染患者(非感染组)资料,统计学分析两组与健康对照组患者白细胞数( WBC)、中性粒细胞数( NEUT)、淋巴细胞数( LYMPH)、NLR、血红蛋白( Hb)及血清白蛋白( ALB)指标差异及其相关性;采用logistic二分类回归分析肿瘤并发病原菌感染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NLR对肿瘤并发病原菌感染诊断价值。结果感染组患者的NLR高于非感染组及对照组且非感染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感染组WBC及NEUT数均高于非感染组及对照组(P=0.000、P=0.001)但非感染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0、P=0.666);感染组LYMPH、ALB及Hb均低于非感染组及对照组(P=0.000、P=0.000、P=0.003)且非感染组低于对照组(P=0.000、P=0.000、P=0.000);肿瘤组NLR与其ALB、Hb、淋巴细胞呈负相关(r=-0.530、r=-0.216、r=-0.740,P=0.000、P=0.046、P=0.000),与中性粒细胞正相关(r=0.604,P=0.000);logistic回归显示,NLR升高及ALB降低是肿瘤患者合并病原菌感染独立危险因素(P=0.001、P=0.023)。 ROC曲线显示,NLR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64(P=0.000),当NLR取值为4.19、4.62时,NLR诊断感染敏感性为88.39%,83.7%,特异性为69.77%、74.4%,诊断价值大;NEUT的AUC为0.647(P=0.018);WBC对感染无诊断价值(P=0.237)。结论 NLR对肿瘤患者发生病原菌感染具有较好诊断效能;NLR与ALB、Hb有相关性。
作者:邓庆梅;李飞;赵华;计海芬;叶芳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盘镜下有限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80例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为开放治疗组和椎间盘镜下治疗组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出血量、Nakai 评分、手术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开放治疗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多于椎间盘镜下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放组的优良率为77.5%(31/40)略高于椎间盘镜下治疗组的70%(28/4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81,P=0.446)。步行距离、并发症以及术前JOA 评分等为影响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结论后路椎间盘镜下有限减压治疗与常规开放性手术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具有相当的临床疗效,但后路椎间盘镜下的有限减压治疗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住院时间较开放治疗组少;其影响因素主要为步行距离、术前JOA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等。
作者:王磊;赵晓光;孙甫;周永新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三阴乳腺癌的超声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61例患者临床资料,肿块61个,其中三阴乳腺癌(TNBC)25例,非三阴乳腺癌(nTNBC)36例,所有病例均经术前超声检查,术后病理诊断并做免疫组化。分析其病理类型及超声图像特征,包括大小、形态、边缘、有无微钙化、后方声影和血流。结果两组病例病理分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为浸润性癌,TNBC组WHO分级高于nTNBC组。 TNBC组60.0%(15/25)边缘光滑锐利,微钙化发生率16.0%(4/25),nTNBC组边缘光滑者19.4%(7/36),发生微钙化69.4%(25/3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超声测值大小、形状、后方回声及血流方面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阴乳腺癌多数肿块边缘光滑,微钙化发生率低,具有一定超声特征。
作者:高传芬;王玲;解欣欣;张萌;何丹青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头皮针(一次性静脉输液针)在新生儿腰椎穿刺术(简称“腰穿”)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铜川市人民医院需行腰穿的住院新生儿65例,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对照组32例。观察组使用5.5号头皮针进行腰穿,对照组使用传统腰穿针进行,观察两组的1次进针成功率、穿刺失败率及副损伤等指标。结果1次进针成功率观察组(84.85%)显著高于对照组(3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0,P<0.05);穿刺失败率观察组(6.06%)显著低于对照组(2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副损伤观察组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皮针在新生儿腰穿中一次进针成功率高,失败率低,方便控制,副损伤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马苗苗;王斌锋;刘晓会;杨永红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适应性统计迭代算法( ASIR)结合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在降低泌尿系CT扫描剂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4年9月至2015年3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5例拟行泌尿系CT平扫患者,设定管电压120 kV,使用自动毫安调制技术,管电流范围10~400 mA,螺距1.375∶1,球管转速0.5 r/s,先后行常规组及低剂量组扫描,预设常规组噪声指数( NI)为13,低剂量组NI为25。常规组及低剂量组同时使用1.25 mm层厚重建(定义常规组1.25 mm层厚为A组,低剂量组1.25 mm层厚为B组)并分别应用5种不同权重ASIR水平(0、20%、40%、60%、80%)进行图像重建,获得A1~A5、B1~B5共计10组图像,分别测量10个组图像在肝右叶、L1椎弓根水平腹主动脉噪声值及同层面肾门区肾实质CT值( HU),并计算信噪比( SNR)。记录两组扫描患者接受的容积CT剂量指数( 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 DLP)和有效剂量( ED)。并由2名具有5年以上腹部诊断经验的医师采用盲法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估(5分制),采用 Wilcoxon 符号秩和检验及配对 t 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常规组 CTDIvol 为(8.44±1.97)mGy,ED为(6.13±1.55)mSv;低剂量组CTDIvol为(2.46±0.70)mGy,ED为(1.79±0.54)mSv,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比较平均辐射剂量降低约70%。两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3分均能满足临床诊断要求。随着ASIR权重系数的增加,图像噪声值逐渐下降,SNR逐渐提高。结论使用ASIR算法结合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进行泌尿系低剂量CT扫描,可以在获得满足临床诊断需要的图像质量同时,大幅度降低患者受检的辐射剂量,具有较好的临床可行性。
作者:宋建;李仁民;李小虎;束宏敏;杜俊华;刘斌;余永强;汪军;张帅;王晓敏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对比分析双髋关节同期置换与分期置换的临床疗效,为同期双髋关节置换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入住铜陵市人民医院行髋关节置换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同期置换组与分期置换组各30例,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C-反应蛋白( CRP)、D-二聚体、并发症及关节功能。结果同期置换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总手术时间均低于分期置换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前及术后Harris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同期置换组患者CRP水平高于分期置换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感染等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期双髋关节置换较分期置换有一定的优势,可以降低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
作者:许安平;陈琛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对比分析细孔钻颅术血肿抽吸术和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安全性以及预后。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投掷硬币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及对照组40例,观察组行细孔钻颅血肿抽吸术,对照组行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并发症、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血肿吸收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肿清除率、术后恢复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残率、并发症均低于对照组(5.00% vs 45.00%,20.00% vs 2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术后随访期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随访6个月、1年生存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细孔钻颅术较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疗效更为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恢复率高,且可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生存质量。
作者:孙政;卞上;王家文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分析总结甲状腺髓样癌( MTC)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2月安庆市立医院12例MTC病例的临床资料、病理组织学特征;采用Elivision TM super二步法检测免疫组化抗体的表达情况,采用特殊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刚果红的表达情况。结果患者多以颈部肿块就诊,临床血清学CEA检查显示9例患者(9/12)明显增高。肿瘤组织均呈实体结节状生长,瘤细胞为相对较一致的短梭形或多角形,呈片状、巢状、岛状、束状、滤泡状或腺泡状排列。免疫组化表达降钙素阳性12例(12/12)、CgA阳性8例(8/12)、Syn阳性9例(9/12),Ki-67指数为5~15%。间质淀粉样物质经刚果红染色呈阳性反应(11/12)。结论 MTC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治疗以根治性手术为首选,MTC的病理确诊应依据其组织学形态、免疫组化标记、特殊组织化学刚果红染色,并结合临床血清学CEA检查。
作者:张二春;宣兰兰;慈思慧;戴瑜珍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5年3月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8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厄贝沙坦治疗,治疗组给予厄贝沙坦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对比分析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24 h UAER)、血脂、平均动脉压(MAP)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24 h UAER、血脂、MAP及血流动力学指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能有效改善肾功能,延缓其发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邹永红;欧阳星文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PFNA)与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省太和县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因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入院的年龄≥75岁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PFNA内固定组与股骨头置换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下地负重时间及术后日常生活能力( ADL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及髋关节功能优良率的差异。结果本组病例随访6~18个月,两组患者手术时间[(85.3±15.5) min vs (69.5±15.3)min]、下地负重时间[(11±3.3)周 vs (5±1.2)周]及术后ADL评分[(70.3±3.1)分 vs (81±1.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手术出血量[(79±15.9)mL vs (80.1±10.7)mL]、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4.29% vs 16.67%)及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良率(85.7% vs 88.9%)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股骨头置换及PFNA都是有效重建髋关节功能的手术方案,但股骨头置换手术较PFNA治疗具有明显优势,符合关节部位快速康复理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范晓东;赵新国;张敬堂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通过检测系统性硬化症( SSc)合并间质性肺病( ILD)患者血清中肺表面活性蛋白D( SP-D)和Ⅱ型肺泡细胞表面抗原(KL-6),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症状、免疫学指标及肺功能的相关性,探索诊断ILD的新血清学指标。方法收集安徽省立医院风湿免疫科2013年1~10月住院及门诊确诊为SSc患者35例,其中SSc-ILD组20例,SSc-非ILD组15例,正常对照组选择年龄、性别相匹配的19例我院门诊健康体检者。采用ELISA法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中SP-D和KL-6的水平。比较SSc组、SSc-ILD组、SSc-非ILD组、正常对照组血清样本中SP-D和KL-6的水平,分析上述血清学指标与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①血清中KL-6、SP-D水平SSc-ILD组患者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Sc-ILD组显著高于SSc-非ILD组(P<0.05),而SSc-非ILD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 SSc患者血清中KL-6、SPD与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肺活量(VC)呈负相关(P<0.05),其中KL-6与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IgG、IgA、IgM 无相关性,SP-D与IgG、IgM呈负相关(P<0.05),与ESR、CRP、IgA无相关性。结论 SSc合并ILD患者血清中KL-6、SP-D水平显著升高,SSc患者血清中KL-6、SP-D水平与肺功能指标呈负相关;血清KL-6、SP-D可能作为诊断与评估SSc-ILD病情严重程度的血清学指标。
作者:方璇;陶金辉;徐晓玲;蒋真;左婷;厉小梅;汪国生;李向培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多通道经皮肾镜气压弹道超声联合碎石术( PCNL)在复杂性肾结石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3年7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272例采用多通道PCNL治疗的复杂性肾结石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总结PCNL的结石处理时间、结石清除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均在超声引导下成功建立2个24F经皮肾通道,结石处理时间20~86 min,Ⅰ期结石清除率83%,Ⅱ期结石清除率92%,无Clavien Ⅲ级及以上的并发症发生。结论多通道PCNL治疗复杂性肾结石可缩短手术时间,提高结石清除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在成熟的泌尿外科中心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谢栋栋;陈磊;丁德茂;王大明;王毅;于德新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了解某医院临床主要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的14851份行病原菌检测的临床标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检测采用梅里埃ATB Ex-pression 细菌鉴定,采用药敏分析系统对阳性标本进行抗菌药物耐药性监测,统计分析耐药菌的变迁情况。结果14851份临床标本,阳性标本数为3665份,阳性率为24.68%。排名前5位的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氏菌、铜绿假单胞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肠杆菌科细菌较敏感的抗菌药物为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及阿米卡星;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的耐药率较高;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除了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呋喃妥因、奎奴普汀/达福普汀、米诺环素及夫西地酸较敏感外,对其他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对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敏感性较高的抗菌药物主要为多黏菌素E、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及美洛培南。结论临床标本分离株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分离出的主要病原菌对抗菌药物呈耐药趋势。临床应遵循药敏试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王文阳;石光顺;胡开明;花静;汤红芳;王进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观察社区干预对2型糖尿病( DM)并发视网膜病变( DR)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效果的影响。方法2012年5月至2014年6月在桂林市人民医院及象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纳入的678例2型DM患者中筛查,选择确诊并发DR 148例(296只眼),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74例(148只眼),对照组行常规健康档案慢性病管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社区干预,包括社区医护团队和眼科、内分泌科专科医师联合干预、定期检查眼底、签订家庭签约式服务及心理干预,观察2年,评价两组的依从性和干预效果。结果干预组DM患者的依从性增加,血糖控制率比对照组普遍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组视网膜病变发展缓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社区干预能提高辖区2型DM患者治疗依从性及血糖控制率,对及早发现DR、保护视力、控制血糖、提高生存质量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周源源;伍雪云;刘玉琼;徐哲;李柏坚;丁毅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原发性肝癌介入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8月在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行原发性肝癌介入术治疗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给予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医疗费用和护理工作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医疗费用及优质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7.02±2.51) d vs (11.01±4.33) d、10.53% vs 30.00%、(5423.13±301.38)元vs (6287.38±467.23)元、94.74% vs 77.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能够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医疗费用和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王梅;祖大玲;黄敏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以行为阶段转变理论为依据制定的护理干预措施在乳腺癌术后患者患肢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6年3月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乳腺癌且行改良乳腺癌根治术(包含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保乳手术)患者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乳腺癌手术后患者分成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根据行为阶段转变理论的各阶段,给予相应护理干预措施。术后6个月评估两组患肢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肢功能障碍发生率13.6%较对照组42.5%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据行为阶段转变理论制定的护理干预措施适应伤口愈合生理时机,提高了乳腺癌术后患者患肢锻炼依从性,降低了上肢功能障碍发生率。
作者:朱四清;魏进莲;朱元娜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自我管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2月在安徽省立医院心血管内科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77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教育方法,试验组在常规护理教育方法的基础上采用延续性护理干预(包括住院期间个体化健康教育+出院后定期护理随访),运用冠心病疾病认知调查问卷和冠心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疾病认知情况和自我管理水平。结果出院时、出院3个月及出院6个月试验组患者疾病认知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2,P<0.05);出院3个月及出院6个月试验组患者自我管理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5,P<0.05)。结论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疾病认知和自我管理水平低下,需引起医护人员重视;延续性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疾病认识和自我管理水平。
作者:白璐;胡传来;韦学萍;吴红心;叶祺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术眼眼球固定与目标扩瞳在降低老年白内障患者术后并发症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7月广州市南沙区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200例老年白内障并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术眼眼球固定与目标扩瞳干预,观察两组的眼压、视力、术后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等。结果观察组的满意度分数为(80.61±6.62)分,对照组为(63.22±12.83)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观察组及对照组进行护理后的眼压对比均有了明显的降低,但观察组较对照组眼压降低更加显著(P=0.03),观察组患者术后视力较对照组显著上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观察组出现3例并发症(3%),对照组出现10例并发症(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老年白内障患者,术前进行术眼眼球固定与目标扩瞳干预,可以辅助提高临床疗效,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曾伟燕;李慧英;郭月珍;郭镜华 刊期: 2016年第08期
患者,男性,60岁,因“右侧腰部疼痛不适10余天”入院。患者10天前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右侧腰部疼痛不适,伴有下腹部胀痛不适,无畏寒发热,无尿频尿急等不适,无肉眼血尿。外院B超示右肾占位,考虑右肾癌,未行特殊处理,于我院门诊以“右肾占位”收住我科。患者精神、饮食、睡眠均可,大小便正常,体质量无明显下降。术前胸片和心电图未见明显异常,血、尿常规和生化电解质等未见明显异常。 CTA 示:右肾体积增大,右肾上极内见一巨大软组织肿块,大小约7.8 cm ×6.7 cm,边缘尚清,密度欠均匀,增强扫描动脉期轻度强化,延迟期强化较前明显,肿块由右侧肾动脉远端分支供血,双肾动脉显示清晰,未见明显狭窄及充盈缺损。右肾静脉及下腔静脉内见低密度充盈缺损(图1)。术前诊断为右肾上极占位,考虑肾癌伴左肾静脉及下腔静脉瘤栓形成。患者在全麻下行右肾根治性切除术+腔静脉切开取栓术。术后病理提示肿瘤细胞较小,呈圆形或椭圆形,呈片状,分叶状或条索状分布,有的呈巢样结构。细胞核可见神经性的Homer-Wright菊形团结构(图2)。免疫标记:Bcl-2(+), CD20(-), CD10(-), CD34(-), CD99(+), CgA(-), EMA(部分+), Ki -67(+), LCA(-), MPO(-),P504s(-), RCC(-), S-100(-), TTF-1(-), Vim(部分+/-)。综合免疫标记结果考虑为肾脏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 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PNET);肿瘤大小约9 cm ×8 cm ×7 cm,腔静脉内见癌栓(3 cm),输尿管切缘未见肿瘤细胞。术后随访8个月,患者术后进行化疗2次,至随访结束时,患者仍然存活。随访检查包括X线胸片、B超和CT扫描,在随访半年时发现有肺部和肝脏转移。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和血电解质等未见明显异常。
作者:王晓为;方卫华;陈先国;刘文礼 刊期: 2016年第08期
人巨细胞病毒( 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在人群中感染普遍,通常人体在感染HCMV以后呈潜伏感染,仅对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造成损伤,如艾滋病患者、干细胞治疗及器官移植患者[1-2]。近年来有研究显示[3-4],HCMV长期潜伏感染能够促进人体氧化应激反应,从而造成慢性损伤性疾病,例如心血管疾病、肿瘤形成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研究认为HCMV感染是参与加速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引起的典型病变包括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器官移植后血管病变等。流行病学调查显示[5],多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患处存在HC-MV的感染,影响血管的生成,促进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肿瘤的形成。因此,HCMV 感染与人类健康和疾病发展密切相关,但由于目前对HCMV 感染致病机制及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方面研究不多,极大地限制了HCMV 感染的临床诊断、治疗及预防工作。本文主要对HCMV在血管新生中的作用做如下综述。
作者:钟峰;赵俊;俞海洋;王明丽 刊期: 2016年第08期
骨组织工程学是指应用生物学和工程学的原理,研究开发能修复维持和改善损伤组织功能的生物替代物的一门科学。骨组织工程的基本方法为,将干细胞在体外培养扩增,种植在具有良好生物活性、可降解的搭载材料上,培养一段时间后,移植到生物体内相应的部位,在体内继续生长繁殖并分泌细胞外基质,伴随材料的逐渐降解,终新生的骨组织取代搭载材料,达到修复结构、恢复功能的目的。感染、创伤和肿瘤等导致的大段骨缺损的修复,是骨科临床面临的一大难题。虽然自体骨移植是治疗骨缺损的金标准,但是自体骨移植存在潜在的供区感染、增加手术次数、有限的骨量的缺点。异体骨移植也是常用治疗骨缺损的一种方法,但是异体骨移植有免疫排斥和传播疾病等风险。组织工程骨可以避免以上提及的风险,是良好的移植物。骨缺损组织工程有望成为修复骨缺损的重要措施。骨组织工程的3个重--素为种子细胞、支架、细胞因子[1]。本文从这3个要素综述如下。
作者:张淦;程迅生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评估3种牙髓生物活性材料———三氧化聚合物( MTA)、Bioaggregate( BA)和Biodentine( BD)的生物相容性并观察其各自对小鼠间充质干细胞( MSCs)向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XTT实验和ALP染色检测小鼠MSCs生存能力、分化矿化能力,观察MTA、BA及BD对小鼠MSCs向成骨分化的影响。结果 BD的细胞生存能力在浓度1、1/2、1/4时明显低于MTA和BA(P<0.001),3种材料的细胞生存能力在材料浓度降至1/10和1/50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MTA、BA和低浓度BD在显示分化矿化能力的ALP染色检测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染色值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TA、BA以及低浓度BD与小鼠MSCs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MTA、BA和低浓度BD在小鼠MSCs向成骨方向分化过程中有促进分化矿化作用,可以作为根管的根尖封闭材料。
作者:周媛;叶茂昌;武瑾;陈梅梅;白冰 刊期: 2016年第08期
医技科室工作人员的资质具有种类众多、时效性强、授予渠道和管理部门多样等特点,如果没有高效、科学的管理工具,很难做到优质管理。北京天坛医院根据医技科室人员资质的特点和管理需求,成功开发了医科科室人员资质管理系统,实现了医科科室人员资质信息化管理目标。本文着重介绍了该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软硬件环境及功能特点。
作者:赵瑞丰;赵万全;巢仰云;姜悦;翟文珍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 PBL)结合多媒体教学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CSSD)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03名护生全部参加多媒体教学并采用抛币法随机分成PBL组(n=56)和对照组(n=47)后进入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实习,分别给予不同的教学方法,观察实习的总体印象、满意度和出科考试成绩。结果 PBL组总体印象优于对照组;满意度调查显示PBL组满意度为89.29%,与对照组(65.9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BL组总得分、选择题得分和非选择题得分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护生的操作考试合格率(91.09% vs 89.3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PBL结合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提高护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满意度以及教学成绩,值得在CSSD护理教学中推广。
作者:牛成成;张瑞明;尤青海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前中国的医学教育已经进入了飞速前进的时代,高等医学教育需要与国际接轨并逐步采纳国际标准。医学类留学生的教育水平体现了高等医科院校的国际化水平。2009年至今,安徽医科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招收了来自东南亚国家和非洲地区的留学生共计170多名。2012年起留学生已经陆续进入临床课程学习阶段,为提高国际医学类留学生教育的教学水平,笔者针对留学生特点和心血管内科学教学特点,就教学中面临的问题和如何改进教学水平进行阐述。
作者:赵韧;李小虎;陈刚;周碧蓉;林先和;陈旭华;王昌会;郭杰;程自平 刊期: 2016年第08期
患者,女性,41岁,右耳闷、耳鸣伴听力下降1个月。体检:体温36.4℃,脉搏7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30/90 mmHg;神清精神可,心肺听诊(-);双侧外耳无畸形,外耳道畅,右侧鼓膜内陷,左侧鼓膜完整,右侧咽鼓管开口处及右侧后鼻孔底壁隆起,右侧咽鼓管开口受压,左侧咽鼓管开口畅,咽隐窝对称存在,未见明显新生物;右侧扁桃体稍突出,会厌无红肿,会厌谷及双侧梨状窝未见明显新生物及积液,双侧声带表面光滑,声带运动正常。
作者:王龙胜 刊期: 2016年第08期